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概况

别名:福建协和医院

性质:三级甲等

电话:0591-83357896

地址:

专家答疑 预约检查 极速问诊
放疗科

科室简介:

输血科

科室简介:   协和医院输血科的前身为血库。1998年3月,为加强输血科管理和建设,协和医院率先在福建省成立了输血科。现全科共有人员10人,其中1个副主任技师,2个医疗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科主任张铭华同志为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输血科是医院保障各科治疗、择期手术、急诊抢救用血及相关检查治疗的科室,全院年用血量全血加红细胞4.5吨,单采血小板3千多个治疗量,成份输血>98%。输血科在医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科室重视业务建设,在疑难配血、疑难定型、产前血型血清免疫学检查、新生儿溶血病检查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在血浆置换、治疗性高白细胞去除、红细胞去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方面也积累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目前科室设施条件好,实验仪器设备先进、齐全,有专用贮血冰箱5台,全自动配血仪等高精仪器3台,血小板恒温振荡箱1台,电脑等自动化办公设备一应俱全,所有业务均采用计算机管理,全方位实行了科学化、自动化、规范化的管理。   【开展项目】   1、血型鉴定:ABO、Rh (全套)血型系统鉴定;   2、交叉配血: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聚凝胺法、微柱凝胶卡式配血法;   3、血型血清学检查:产前血型血清免疫学检查、新生儿溶血病检查、抗体筛选、疑难交叉配血、血型抗体效价测定、特殊血型抗原鉴定、单特异性抗体鉴定、吸收试验、放散试验(56℃热放散、乙醚放散)、异型骨髓移植后血型转型检测;   4、新一代成分输血:各种血液成份的去除白细胞输血;   5、治疗性血细胞成份采集: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治疗性粒细胞去除;治疗性淋巴细胞去除;血浆置换。   【特色检测项目介绍】   1、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   输血科在日常工作中常接到夫妇双方申请查ABO血型,目的是排除是否因血型不合引起胎儿期或新生儿期的溶血病。其实,从血型血清学角度分析,除检查ABO血型、Rh血型是否相合外,还要查孕妇IgG抗A(B)效价、抗体筛选等。   通过血型血清学检查可了解:(1)母婴血型是否不合;(2)母亲血清中是否有与胎儿红细胞相对抗的IgG性质抗体;(3)胎儿红细胞是否被母亲的IgG抗体所致敏(损害)。   由于ABO、Rh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程度与母亲体内IgG抗A(B)、抗D效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可定期检查母亲体内IgG抗A(B)、抗D效价来判断胎儿受害情况,如果母亲体内IgG效价随着孕期月份增加而增高,IgG抗A(B)或抗D≥64时,提示胎儿受害的可能性大,应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但是溶血病的发生还取决于:胎盘对抗体通过时的屏障作用;胎儿自身的保护机制,即胎儿对溶血病的耐受能力等。所以同样抗体性质和效价的母亲生下血型不合的孩子,有的患病,有的可以不患病,或表现为患病轻重的不同。因此,在妊娠前后到医院进行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2、新生儿溶血病检查   新生儿溶血病检查是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的后续,也是确诊新生儿溶血病的直接证据。夫妇双方因血型不合可能导致孕妇IgG抗A(B)、抗D效价增高,待分娩时,应立即送检新生儿的血样本,做新生儿三项试验:放散试验,游离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才能证实是否患有新生儿溶血病,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免病情加重,进入核黄疸期导致严重后果。我科已成功对母婴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产前新生儿溶血病的预报,通过产前免疫性抗体水平监测及产后新生儿溶血病的跟踪检查,结果吻和。为临床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供有力的实验诊断依据。   3、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是指运用多功能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并去除掉血液中的病理性血浆,置换入正常的血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它应用广范、疗效显著。目前我科已成功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6例次、药物中毒6例次、肝硬化失代偿期高胆红素血症3例次、格林-巴利综合征2例次、重症肌无力4例次、产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9例次,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另外血浆置换还可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进行性肾小球肾炎、高黏滞综合征、ABO血型错误引起的急性溶血、Rh血型抗原致敏孕妇等的治疗,效果快又好。   4、治疗性血细胞单采   我科已开展异体骨髓移植前外周血干细胞采集74例次、外周血淋巴细胞采集8例次、化疗前急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性高白细胞去除72例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红)的治疗性红细胞去除4例次。特别是真红的治疗,只需一次采集就可使血色素降到期望值。   5、疑难配血   血液病患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因多次输血或病情关系常有自身抗体、同种抗体出现或二者都有,造成配血困难。我科有扎实的血型血清学技术,在处理疑难配血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每次均能检出特异性抗体性质并按时完成配血任务,达到安全输血目的,还经常为兄弟医院解决疑难配血、疑难定型等问题。

核医学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放疗科由临床医生组、物理组、技术组组成,技术力量雄厚。该科不断开拓创新,规范了常见病种的放射治疗原则,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展了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CT模拟定位等现代精确放射治疗技术,使科室的医疗、科研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一、肿瘤放射治疗概况: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重要手段之一,原发肿瘤的局部控制是肿瘤治愈的先决条件。大约有60%-70%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一些肿瘤的治疗以放射治疗为主可达根治目的。对不宜手术、失去手术机会、手术后有肿瘤残留或可疑肿瘤残留者,接受放射治疗是肿瘤局部控制的重要选择。为实现增加肿瘤靶区放射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保存重要脏器正常功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达到现代肿瘤治愈目标,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象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放射治疗设备不断开发和更新,放射治疗的新技术,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技术的先后问世和不断完善及发展使肿瘤放射治疗学跨入了新时代。   二、放射治疗主要适应症:   (1)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喉癌、甲状腺癌、舌癌、口腔癌等。   (2)胸部肿瘤:乳腺癌、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等。   (3)淋巴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等。   (4)消化系统肿瘤:肝癌、胰腺癌、直肠癌、肛门癌等。   (5)泌尿系统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膀胱癌、前列腺癌、睾丸肿瘤等。   (6)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阴道癌、卵巢癌等。   (7)骨肿瘤:骨肉瘤、骨髓瘤、纤维肉瘤、尤文氏瘤、巨细胞瘤和骨转移瘤等。   (8)神经系统肿瘤:恶性胶质瘤、松果体瘤、髓母细胞瘤垂体瘤、脑膜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椎管内肿瘤以及脑转移瘤。   (9)皮肤癌、恶性黑色素瘤。   (10)软组织肿瘤。   (11)恶性肉芽肿。   (12)眼及眼眶内肿瘤。   三、放疗科目前已开展的常规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情况   1.常规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   (1)根治性放疗:当肿瘤较局限,或只有临近组织侵犯或淋巴结转移,且肿瘤对射线又较敏感时,放射治疗可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如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肺癌,食管癌,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前列腺癌,宫颈癌等。早期乳腺癌可采用肿物局部手术切除配合根治性放疗,既保留了乳房外观和功能,又得到和根治术相同的疗效,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开展。   (2)姑息性放疗:晚期肿瘤病人或因各种原因无法接受手术、化疗者可通过放射治疗,减轻症状,解除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   (3)术前放射治疗:术前放疗可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术中肿瘤种植机会及术后复发率,适用于食管癌、喉癌、上颌窦癌、软组织肉瘤、直肠癌等   (4)术后放射治疗:对于肿瘤切除术后有残留,有淋巴结转移或有亚临床病灶存在可能的予以术后放疗,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常用于脑瘤、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肾癌、软组织肉瘤等。   (5).术中放射治疗:是在手术中,直接对准切除的瘤床进行一次大剂量的放疗,目的是减少术后复发率,及对可能切除不彻底的区域给与大剂量的杀伤。常用于胃癌、胰腺癌、直肠癌和脑瘤的治疗。   2.调强放射治疗(IMRT)   IMRT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放疗技术,以先进的放疗计划系统和加速器设备为基础。是指通过改变靶区内的射线强度,使靶区内的任何一点都能得到理想均匀的剂量,同时还可按医生的要求将要害器官所受剂量限制在可耐受范围内,令靶区外紧邻的正常组织受量降到最低,能有效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并发症,并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剂量的计算是通过具有逆向计算功能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实现的,靶区的精确定位是实现IMRT的前提,是通过带有三维图像处理的CT模拟定位机实现的,这种高精度的放疗技术使肿瘤放射治疗跨入了新时代。

CT和MR室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 历史悠久,成立于1960年。位于住院病房大楼一层。1991年购置第一台单探头SPECT,2006年新购置一台GE公司双探头infinia-Hawkeye SPECT。核医学科至今,发展成为集核素显像、治疗及放免测定全面发展的学科。各项诊疗项目居全省前列。   核医学科按照“国家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条例”设计,下设有SPECT室、放射免疫测量室、131碘治疗病房等。具有先进的仪器设备:美国GE公司的带定位系统的双探头SPECT-infinia-Hawkeye,甲状腺功能测定仪,γ-免疫计数器,90锶敷贴器。   核医学科持有《放射工作卫生许可证》、《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登记证》,《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及环保部门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批文。核医学科设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本科工作人员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中具有副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检验师1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技师1名,初级职称人员5名。经核医学专业培训,从事本专业工作已达5年以上。获“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进步奖”,“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福建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目前开展的项目有:   1.SPECT显像   我科具有先进的SPECT可以进行甲状腺结节及异位甲状腺鉴别诊断、肺栓塞的诊断、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的诊断及心功能检查、肾功能(肾图)、淋巴回流障碍的诊断及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肝血管瘤的鉴别、美克尔憩室(异位胃粘膜)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骨转移癌的诊断及肿瘤显像等项目。   2.核素治疗   (1)90锶敷贴治疗毛细血管瘤、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局限性慢性湿疹、局限性牛皮癣等皮肤疾病。   (2)131碘治疗甲亢及甲癌及其转移灶,153SM-EDTMP、89Srcl2及云克等治疗骨转移癌。   (3)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等。   (4)32P、90Y介入治疗肿瘤。   (5)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植入治疗肿瘤。   3.放射免疫测定   检测的项目包括内分泌各项激素水平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等40余项的检测。

皮肤科

科室简介:   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拥有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和毕业于国家卫生部直属重点医科院校的博士、硕士。科室长期承担医大皮肤病性病学教学科研任务,并接受省内地县进修医师。   特色诊疗项目   性病诊疗:根据《最新卫生部性病诊疗规范和治疗方案》,结合方便快捷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正规治疗各种男、女泌尿道生殖系统炎症、溃疡性疾病: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性、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器瘙痒(阴虱、疥疮、滴虫病、真菌感染等)、外阴阴道炎以及前列腺炎等。花费少、疗效高。   足病(癣病)专科:结合真菌实验室检验结果给予高效杀灭病原菌的药物(包括本院独特制剂),有效治疗各种足癣(香港脚、汗脚)、灰指甲、跖疣、鸡眼等症。   痤疮美容专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轻、中、重度痤疮(青春痘),疗效满意,复发率低。提供各种美容咨询。 脱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采用中西医药物治疗各种男女脱发性疾病,如斑秃、脂溢性脱发、梅毒性脱发、不明原因的脱发等。   特色检验: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真菌镜检和培养、滴虫、螨虫的检测等。   正规治疗:采用先进的设备(包括冷冻、电离子)对皮肤病(各种赘生物、疣等)、性病(尖锐湿疣等)进行及时治疗。

急诊科

科室简介:   急诊科于1986年成立,自成立之初,即按国际现代化急诊医学模式制定发展计划,设有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诊疗室,并设置急诊观察病床32张。有进口呼吸机 2 台、除颤器心电监护仪 5 台、多参数心电监护仪 9 台、洗胃机 2 台及其他抢救仪器20余台(件)。设有急诊外科、急诊儿科、急诊内科等相关急诊科室。目前在编医生22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 5 人,主治医师6人、硕士研究生8人。   急诊科有自己独立的运行系统与配套系统,急救体系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并有一套规范合理的操作常规,急救设备、器材先进,药品齐全。病人按病情危重程度分诊进入不同急救区域:观察室、抢救室、重症监护室。一旦有重危病人进入,医护人员立即到位,统一指挥,集体抢救,病情稳定后分别转入不同区域。 急诊科针对急症病人的一个“急”字,在医院领导指导和相关科室的辅助下,建立了“绿色通道”,通道由以下部分组成:   1. 院前通道:与省急救中心建立密切联系,做到"三快":出诊快、接诊快、救治快。   2. 导诊通道:设有导医护士,职责为:导诊、急救传呼、协助组织重大抢救。   3. 急救通道:由医生、护士组成急救组,保证重危病人到达后,短时间内得到救治,通过绿色通道送到抢救室,实施气管插管、心脏电击除颤等抢救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入专科病房进一步治疗。   4. 一条龙服务:急诊科有独立的挂号、分诊、就诊、治疗、检查、收费、取药、住院等一系列服务。   急诊科医务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热情的服务努力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医务人员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在急危重病的抢救工作中,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屡次成功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力衰竭、气胸、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急性脑血管意外等危重病人,并成功抢救许多严重急性中毒(包括药物和毒物中毒)、电击伤、溺水等病例,对于外伤、车祸造成的复合伤、多发伤可以组织全院各科协同抢救,挽救了大量急危重患者的生命,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急诊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将以更完善的救治体系,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检验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是集医、教、研三位一体的临床检测实验室。目前检验科配备有一流现代化的大型检验仪器设备及专业检验人才,采用高质量的检测手段为病员和医学科研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检测服务,满足其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我科设立有临床生化实验室、临床免疫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临床检验实验室、临床分子生物诊断实验室和特定蛋白等六大专业。我科各专业组均参加卫生部和福建省检验中心的质量控制工作,每年均取得优秀成绩,成绩名列全省前茅;我科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每年在参加卫生部和福建省临检中心质控工作取得优秀成绩的基础上,1980年就开始在全省率先参加WHO的微生物质控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国内同行的好评;同时我科在免疫调节特别是对我国首创的混合皮肤移植技术的免疫学机理的研究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在白血病发病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并在国际著名杂志PNAS、Blood和Transplantation上获得发表了多篇论著,获得专家好评。我科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由于医学检验学是一门进展很快的学科,检验仪器与检验方法的不断更新使得我院检验科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的科研型人才,我科检验科在职人员41名,各个专业均有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检验科在人员的配备上有着很强的实力,具有高级职称5人,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2人,分别在全国或区域性的学术团体任职,同时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将继续支持有发展潜力的工作人员报考博士、硕士或其他类型的进修,全面提高我科的人员素质和我科综合实力,更好的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先进的实验诊断数据。   近年来,由于生物化学、计算机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临床检验手段大多从手工操作过渡到全自动化检测,我院检验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临床检验自动化工作;当前我科在临床标本的分析检测方面已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当前国内医疗卫生制度特别是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正逐步深化,我院检验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检测项目、高质量的检测结果、科学的检验项目组合及经济便捷的服务方式,因此在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方便就医方面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了给广大患者提供一个方便、经济、温暖的就医环境,首先我院检验科将数百项检验项目按不同的功能进行了科学的检验组合,避免了患者因重复化验在经济和时间上的浪费。其次,按专业不同把各种组合好的项目印成了不同的化验单,这样即方便了医生在化验项目上的选择,也便于患者划价、交费和及时的取结果。同时为了病人的需要,也欢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单个目的检查,并成为福建省内检验收费最为经济的检验科之一。   随着检验仪器与检验方法的不断更新,检验人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科的检测项目和标本分析处理能力也不断加强。当前我科开展的检测项目和日分析标本量分别达到2000余项和1500份以上的标本量(8000多单项)。不仅如此,历年来我科在检验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已逐步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同时作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我科承担了福建医科大学检验本科、临床医学本科、药学本科、影像本科和公共卫生管理本科的大量教学工作,并承担或合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基金、省教育厅和卫生厅青年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多项,提高了我科的学术实力。   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巩固当前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医院和人员的优势,研发和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加强质量意识,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为经济高效的服务。

整形美容外科

科室简介: 协和医院整形美容科创建于1962年,科室现有在职人员8人,拥有留美访问学者及博士生、硕士生等高学历人才队伍。历经几代人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为具有研究室、教研室、整形美容住院部及专科门诊、腭裂术后语音训练中心、激光医疗中心等多功能一体的,在省内外具有强劲竞争力的科室。同时我科亦是美国微笑列车基金指定的省内唇腭裂免费手术科室之一。其中激光医疗中心自1998年创立以来,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是省内最早开展激光治疗的整形科室,尤其擅长太田痣的治疗。自创科初始,我科即注重技术的提高与设备的引进,时刻与国内外各大知名厂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多年来我科先后使用过维纳斯,美多星,C6,S6,酷蓝,王者风范,飞顿Ⅱ号,欧若拉,FotonaQX,Acclaim,Elite,Accolade及Affirm等国际上最具知名度的设备,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近几年来,在医院领导及科主任的重视下,不断投入巨资,几乎每年都在购买更新设备,广泛开展太田痣,鲜红斑痣,外伤或手术疤痕(疤痕疙瘩除外),萎缩性疤痕,胎记,血管瘤等疾病的治疗,以及收缩毛孔,改善痤疮凹坑,眼周皱纹,嫩肤等。整形美容住院部现拥有病床约30张,广泛开展各种疤痕整形手术,烧伤晚期疤痕挛缩畸形治疗 植皮,皮肤扩张器手术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游离皮瓣移植 游离骨移植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唇腭裂整形,颅颌面整形 DSA在血管畸形微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一次性全耳再造 全鼻再造 阴道再造 乳房再造等各类美容外科手术。腭裂术后语音训练中心拥有价值数十万的美国KAY公司生产CSL(计算机语音工作站)一台。多年来我科全体成员努力钻研,积极进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计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编教科书1部,参编专著3部,获省科技成果奖2项,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2项。  

病理科

科室简介:   病理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病理诊断是病理的核心工作,也是临床诊治工作中最可靠的一种定性诊断。病理科工作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总体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国民保健意识的增强,病理科在医院诊疗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 一、病理科人员概况   现有人员15名,其中正高3名,副高2名,中级5名,初级5名,专业人员结构趋向合理,形成梯队,全科人员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杨发端——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曾任全国细胞学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病理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亚太地区病理学会联合会会员、福建省抗癌协会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是我省最早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肿瘤进修班和华东区肿瘤病理进修班的专家,98年应邀访问美国哈佛医学院附院。几十年来都坚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具有丰富病理外检工作经验,尤为擅长肿瘤病理,解决疑难病症能力强,重视科研工作,至今在国内外刊物上正式发表83篇论文,主编《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何杰金氏病》、《常见肿瘤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彩色图谱》叁本书,最近参加主编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肿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一书。在科研工作中获省卫生厅科技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和三等奖两项、省科技二等奖两项和三等奖两项。   梁建纲——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临床病理检验工作,先后在国内肿瘤中心专科机构系统进修学习,具有较为扎实的形态学基础和经验,专长在神经病理淋巴病病理方面病理诊断,分别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几篇,并曾应邀访问美国Temple大学。   杨长培——病理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临床病理检验工作,先后在广州中山医、上一医和纽约Mount saina医学院进修,具有丰富的临床病理工作经验,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 杨映红——副主任医师,福建省病理学会委员,长期从事临床病理检验工作,具有扎实的临床病理工作基础,擅长乳腺病理方面诊断,曾应邀访问美国。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获福建省科学进步奖三等奖三项。参与编写《常见肿瘤鉴别诊断》和《腹盆部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图谱》两本书。   郑宇辉——副主任技师,福建省病理学会技术组副组长,长期从事病理技术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验室工作经验,技术娴熟,在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面成绩突出,荣获全国病理首届“迈新杯”免疫组织化学专业技术操作竞赛二等奖,曾应邀赴美参观考察病理技术设备,在省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二、病理科在医、教、研工作方面成绩斐然   1、在病理检验方面,科室工作规章制度完善,严谨办事,经常性开展科内会议,实行三级负责制,任何医生遇到疑难或有争论的病例,在发出报告前,先在科内复查讨论,集思广益,然后请上级医师把关,以防止诊断过头或误诊、漏诊。手术中冰冻诊断,科内安排有多年工作经验,形态学基础较好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担负,以保证术中冰冻诊断报告质量。科主任随时复查下级医师检查的病例,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院外会诊时,要求将院外会诊意见带回,以便与本科室诊断作比较,提高自己认识水平。踊跃参加全市病理读片会,交流诊断意见和心得体会,拓宽思路。重视来自临床医师反映的意见,虚心听取,认真检查,以减少和杜绝差错的发生。从标本固定、查对到取材、制片和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使组织切片质量稳定,合乎要求,为镜检确立诊断创造有利条件。   2、在教学、培养人才方面,历年来全省各地医院培训病理进修医师40余名,指导硕士研究生14名,辅助指导其他科室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16名。培训轮转临床住院医生20余名,接收医学院肿瘤病理研究生来我科实习6名。负责举办过全省第一届肿瘤细胞学学习班(其中接受个别外省学员参加要求,如广东省肿瘤医院派人参加学习)。参加过全省各地(如三明、尤溪)、地区(漳州)举办的病理进修班讲学。参加过全省肿瘤进修班讲学(负责病理部分编讲义和讲学)。参加过全省兄弟科室举办的各类全国性或全省学习班(如外科、消化内科、B超科)讲授有关系统的病理课。   3、在科研方面全科重视科研工作,不同时期均有专题科研总结文章,正式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计105篇。曾参加全省胃癌等攻关项目和科研课题多项。正式出版三部书:《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何杰金氏病》、《常见肿瘤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彩色图谱》。我科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获华东六省一市优秀国书出版二等奖1项。

超声科

科室简介:   近年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超声科在医院的领导和支持下,在科主任、国家级专家林礼务教授的带领下,全科人员锐意进取、勤奋奉献,在医教研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被评为协和医院重点学科,超声医学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超声科成立于1980年,25年来从成立之初的1台黑白超声诊断仪和2名医务人员,发展到如今拥有6台大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6台黑白超声诊断仪,12名医务人员(其中国家级专家1名、教授和副教授各2名、主任医师4名和副主任医师2名)的超声医学科室,担负着全院的诊疗任务,福建省超声医学研究所、福建省超声质量控制中心与福建省医学会超声分会挂靠在本学科,肩负着规范全省超声工作并控制超声医学质量的重任。   一、科研工作常抓不懈,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超声科的总体诊疗水平,该科把“以科研促进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带动科研”作为发展目标,常年坚持抓好科研工作。近几年,该科共发表论文192篇,撰写专著8部,其中英文版超声专著《Practical Clinical Ultrasonic Diagnosis》由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于Singapore. Newjersey. London.Hongkong出版,为我国首部英文版超声医学专著;获得国家专利与专利受理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5项,共培养19名研究生(含在学),其中2名博士研究生,多名毕业的研究生被兄弟院校录用,其中1名硕士毕业生被我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录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该学科各课题组抓住国内外临床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不断深入研究,主要科研方面包括 “超声介入诊断与治疗”、“浅表器官与超声基础研究”、“胆管癌的超声诊断治疗研究”、“产前超声诊断研究”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为了解决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癌时,酒精的注射量与注射间隔时间的标准两项关键技术,在国外从事介入性超声研究多年的林礼务教授1997年回国后,将介入性超声治疗肝癌作为研究方向,经9年多的努力,介入超声治疗肝癌患者千余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2006年,林礼务教授主持的课题组的科研项目“超声介入无水乙醇量化治疗肝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此项成果对提高肝癌综合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的价值,并已被国家出版总署定为“十一五”国家科技音像重点出版项目,作为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内容之一。另一研究项目“阴囊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本学科点在国内率先开展的研究项目,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阴囊疾病为临床提供了大量的病理信息,特别是阴囊急诊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临床争取了治疗时间,大大提高了阴囊内疾病的诊断水平与治愈率。该项研究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与三等奖各一项;胆道课题组针对近年来胆管癌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超声分型并结合临床分型做了大量研究,大大提高了胆管癌的诊断率与鉴别诊断率,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提高了生存率,此项目获2005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妇产科课题组采用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滋养层血流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对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观察均有很大的临床意义。以上四个研究方向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严谨求精,不断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科研促进了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超声科一年担负的诊疗任务约7万多人次,有许多是从各地基层医院送来的疑难疾病患者,总阳性率达80以上,诊断率达95%以上,许多罕见疾病在此得到确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不断提高诊疗水平,超声科除了开展常规行腹部及其他器官如心脏、浅表小器官、周围血管等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外,还开展了经阴道、经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肾以及甲状腺等器官穿刺活检、超声引导穿刺注射药物治疗肝癌、肝囊肿、肝脓肿、肾囊肿等、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肾盂穿刺造影、术中超声等介入性超声诊断与治疗。近年来又与德国汤姆太克三维超声公司合作成立了三维彩色超声技术研究培训中心,开展最先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技术。并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超声造影检查,提高了肝脏等脏器疾病的诊断水平,使学科点的超声医学水平处于我省领先、国内先进水平,为提高我省的超声医学水平起到了学科带头作用。   三、积极培训各级超声医师,努力提高超声医学水平   为肩负起规范全省超声工作并保证超声医学质量的重任,同时加强了全国超声界的交流,本学科点常年接受来学习交流的全国各地的超声同行以及省内各级医院送来的进修生,并举办各类超声学习班。25年来共举办超声学习班45期,其中全国学习班8期,全省超声提高班19期,超声进修生班18期。共为省内外培养中高级超声医务人员1400多人次。特别是在全国学习班上所教授的“阴囊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与直肠腔内超声”的教学内容,是我省目前唯一一项由卫生部第二轮全国十年百项基层成果推广项目。严谨的教学与科研作风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提高了学科点在省内外的学术地位。 经过25年的学科建设,协和医院超声科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后,全科医务人员将继续遵循“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以科研、教学为核心,带动医、教、研全面发展,使学科点的学术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

放射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自成立以来,按照高标准、严要求、严管理的发展理念,经过大家的共同奋斗,已建成一个完全数字化的影像科室,并有着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科研水平。我科现有在职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7名和住院医师2名。拥有GE Senographe 2000 D全数字钼铑双靶乳腺机一台;西门子AXIOM Iconos R200数字胃肠机两台;FCR-XG5000计算机影像两台;干式激光相机两台(富士7000、柯达8900);上海岱嘉PACS系统及4台进口X光摄片机;两台日产岛津全胃肠透视机和一台西门子造影机。   我科可进行透视、摄片、数字化全消化道造影、胆道造影、周围血管深静脉造影、乳腺软组织检查和术前定位、泌尿生殖系造影及各种窦道的造影检查等。GE Senographe 2000 D全数字钼铑双靶乳腺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乳腺X线检查设备,对早期乳腺癌的发现及诊断尤其是微小钙化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技术,而且明显远早于临床触诊。该项检查技术可显示最小直径5毫米以下的肿块,我科乳腺癌术前诊断准确率达85%以上。同时乳腺软组织术前定位更可指导外科医师手术操作,明显提高癌瘤切除的成功率;有着先进的数字胃肠机及过硬的操作及诊断技术,我科可进行全消化道数字造影,不仅能准确诊断消化道腔内及腔壁的病变,而且可显示胃镜不能显示的外围浸润性病变;排粪造影检查为许多排粪障碍患者明确了常规钡灌肠及内窥镜无法诊断的直肠肛管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为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疗效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外周血管数字化造影检查为许多多年罹患四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做出准确的术前诊断。   作为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学院的影像教研基地,负责实习生、见习生的教学工作和进修医师的培养。学科带头人工作积极,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强,从业人员干劲大,努力向上。每年都有不少专业论文发表。   为方便病人就医,全身摄片、透视检查周一至周日全天;数字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周一至周六上午;乳腺检查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IVP检查周一、三、五上午;钡灌肠、泌尿系逆行造影、胆道造影及各种窦道造影周一、三、五下午;周围血管深静脉造影于周四下午。同时保证尽快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报告。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伽玛刀治疗室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伽玛刀治疗室系高科技医疗研究中心,配备有国际先进的旋转式头部和体部伽玛刀,是我省唯一、全国少数几家真正意义上的全身伽玛刀中心,既能够治疗颅脑肿瘤等疾患,又能够治疗胸、腹和盆腔等体部诸多肿瘤。是我国25个OUR伽玛刀治疗研究中心网络中的成员,信息、技术资源共享,拥有相应的配套、辅助设备及远程会诊系统。由协和医院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放疗、影像、肿瘤等学科的知名专家、教授主持会诊和治疗,聘有数十名省内外知名专家致力于伽玛刀的治疗与研究工作,本着患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治疗与服务。

麻醉科

科室简介:   CT和MR室创建于1990年,现有科室人员16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付高职称4人;   现有CT机4台,95年引进螺旋CT机;2002年引进8层CT机;2007年引进16层CT机和双源CT机;其中双源CT为中国东南区第一台。   MR机2台,95引进1.5T磁共振(MR)机;2006年引进3T超高场MR机,2007对原有1.5T磁共振(MR)机进行了软、硬件升级。   一、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1.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督,考核的制度和效果,开展质量检查与评价:   (1)建立由主任主持的三级读片审片制度;   (2)建立由工程师负责的设备维护维修制度;   (3)全体医技人员都获得国家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合格证。   (4)CT和MR阳性率分别为70%和80%以上,超过三级甲等医院标准 (标准分别为60%和70%)。   2.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采取的措施:   (1)医师每周一次集体读片及业务学习,讨论和总结疑难病例及随防病例的诊断要点,使诊断准确率保持较高水平。   (2)重视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了开机率,减少了损失。   (3)针对本专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密切注意国内外新动向,加强交流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及技术,保证了各项技术能处于较先进水平。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1.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把职业医德建设作为落实讲政治的一具体工作,不收病人红包和礼品及回扣,不以医谋私,严格按卫生厅标准收费。不与病人争吵,耐心向病人解释,严格按顺序检查。   2.开展优质服务,全科同志团结一心,紧密配合,克服病人多任务重的困难,加班加点,作到当天病人当天清,出色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家不仅在诊断水平上精益求精,为许多疑难病例作出了准确的诊疗。   3.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治理药品回扣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提高认识,自觉抵制各项不正之风。

肿瘤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科成立于1972年,1994年成为福建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硕士点,是福建省“肿瘤学”专业临床、科研和教学的主要基地。现有病床91张,实收住院病人120人以上。高级职称医师10位,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中级职称者4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医师总数的75%。   目前肿瘤科除开设独立的肿瘤专科病房和门诊外,还建立了福建医科大学临床肿瘤研究室、肿瘤随访室、微波热疗室。年门诊诊治肿瘤病人10000人次,住院治疗病例3000余人次,年完成手术1560余台,是全省综合性三甲医院肿瘤科中收住病人及完成手术最多的单位。   30多年来,协和医院肿瘤科主要致力于消化道恶性肿瘤、乳腺癌等肿瘤的防治研究,全面完成“三级甲等医院”重点专科诊疗技术,开展各种高难度肿瘤根治手术,推广规范化的恶性肿瘤综合治疗。迄今已收治胃癌4000余例、大肠癌1500余例、乳腺癌1300余例、肝癌700余例、食管癌500余例、甲状腺癌700余例、以及肺癌和其它恶性肿瘤。   特别是对4000余例胃癌的诊治经验,不仅在省内领先,在全国也是为数不多的单位之一。我们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经验,推行以手术为主的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案,根治性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达51.2%,诊疗水平居国内先进先列。   在胃癌的治疗中,全胃切除术是提高进展期胃癌疗效的有效方法,也是衡量一个单位胃癌治疗水平的标志之一。但全胃切除术手术复杂,并发症多,尤其吻合口漏死亡率高,阻碍了许多单位开展该手术。协和医院肿瘤科早在1970年代就开展全胃切除术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现已完成1000例,是国内完成该手术例数最多的单位,手术成功率达97.5%,并在此基础上改良了消化道重建的术式,各项技术指标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我科在治疗1500余例大肠癌的基础上,探索了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100余例病例经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也是国内病例最多的一组报道。此外对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我科自1980年代末率先在省内开展了“介入栓塞化疗后二步切除术”的临床研究,提高了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使部分原来无法切除的肝癌重新获得手术的机会,二步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30%,多位患者治疗后存活超过10年(最长者已达15年),该成果获得了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   在乳腺癌防治中引入当今治疗新理念,开展保留乳房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以及乳腺癌根治性切除后同期乳房再造等新技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在乳腺癌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被中国抗癌协会授权为中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福建省唯一定点医院。   协和医院肿瘤学教研组除承担福建医科大学的大课及见实习任务外,1994年被授予硕士点以来,已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在读研究生21名;已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公开发表论文170多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80多篇;共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5项,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11项。

药学部

科室简介:   麻醉科创建于1979年,集医疗、科研、教学以及住院医师培训于一体,现有医护人员32人,其中,正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0人,住院医师13人,主管护师和护士各1人。学历结构博士3人,硕士4人,其余医师均接受过大学教育。陈锦娥教授是该科的首任科主任。现任科主任郭永正主任医师,现为福建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科副主任为张良成博士和翁钦永主任医师。该科室自2005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招收3届8人。张良成博士是该科的硕士生导师,同时兼任福建医科大学麻醉学系副主任,福建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翁钦永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脏外科手术麻醉和心脏外科ICU工作,并兼任福建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麻醉科业务包含了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等工作,担负了全院手术病人的手术麻醉、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监护治疗、部分疼痛性和相关的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以及门诊检查和治疗的无痛保障工作,为当今倡导的“舒适医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临床麻醉上,具有25个功能齐全的手术间,配备有各种国内外高档先进的麻醉设备,包括不同类型的进口麻醉机、生命体征监护仪、呼吸机、脑电监测仪、气体监测仪、肌松监测仪、多功能血气电解质测定仪、光导纤维支气管镜等。年完成10000余麻醉台次,能施行各种危重疑难病例的麻醉。实施了心脏移植、肝移植、肺移植、各种复杂性心脏病手术、隔离肺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婴幼儿复杂手术以及联体新生几分离手术等各种高精尖手术的麻醉,均获成功。高质量的麻醉和术中监测管理水平为全院的各种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积极参与临床和实验研究,负责多项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卫生厅以及科技厅的科研基金项目,在国家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福建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和福建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各两项。该科张良成博士还参与了国际著名麻醉学家米勒的《Clinica Cases h Anesthesia》 (Third Edition,Miller)部分章节的翻译工作、以及《麻醉学高级系列专著》中的《特殊病例麻醉》的编写工作。   在教学上,该科室承担了福建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本科的《临床麻醉学》、《麻醉药理学》、《麻醉解剖学》、《疼痛诊疗学》、《危重病医学》,以及本科医疗专业《外科学》总论的麻醉等多门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承担了麻醉学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此外,该科室也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基地,接受麻醉及医疗等各专业毕业后的通科医师培训任务。

妇产科

科室简介:   药学部作为集药品供应、生产、教学、科研和管理于一体的技术职能部门,在游枫慧教授的领导下,已从传统的“两房两库”发展为设有:临床药学教研室、临床药学研究室、静脉配置中心、药品供应管理室、信息资料室、治疗药物监测室、临床监护室、不良反应监察室、制剂室、药检室、中心调剂室、门诊西药、中成药调剂室、门诊中药饮片及颗粒剂调剂室、高干调剂室、煎药室、OTC室、药品质控室、特殊患者服务室等20多个功能室的全院最大科室。药学部现有员工101人,其中主任药师3人,副主任药师6人,副教授2人,主管药师21人。大多数药学技术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药学部注重高级药学人才的培养,近年陆续选派业务骨干赴日本、美国、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研修,学习和掌握了先进的药学理念和药学技术,已有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7人。拥有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科研仪器和设备,开展了药物制剂、药物配伍、生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药物经济学等多领域的研究,多项研究成果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深得同行好评并获得各类表彰。近五年全国性杂志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其中《Lithium normalizes elevated intracellular sodium》发表于国际著名SCI源期刊《Bipolar disorders》上(影响因子4.8);现有多名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一线,参与临床用药的讨论、决策与监护,同时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上报,曾多次获得福州市ADR监测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积极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现常规监测环孢霉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甲氨喋呤等多个品种的血药浓度,并依据测定结果给出调整剂量的建议,受到器官移植、癫痫和血液病患者的欢迎;作为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及协和临床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的成员,多名教师承担了《药剂学》、《药事管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临床医学概论》、《药学英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本科学生实习带教与毕业论文指导;我部现每年招收临床药学硕士研究生,同时接受下级医院的进修申请;在多个药房设立咨询窗口及各主任药师不同时段咨询服务,为患者和临床提供药品信息和合理用药指导;门诊西药房荣获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协和医院1998年被确定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药学部临床药学研究室作为其重要研究机构,多名人员参加过国家级培训,按照GCP的要求建立了严格的研究室管理制度与标准操作规程。近年多次与有关厂家合作成功开展I期药物临床试验,尤其在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和实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医院药学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药学部全体人员将满怀豪情,努力拼搏,争取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做出更大的贡献。

儿内科

科室简介:   自协和医院建院以来,便成立了小儿内科。经过全体医务人员的辛勤努力,在国内知名儿科专家陈达光教授的指导带领下,儿科专业已成为福建省儿科疾病临床、科研和教学中心,其中,儿科心理学专业是福建省儿科唯一的领先医疗特色专业,小儿血液病专业在我省居领先水平。同时也是福建医科大学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研究中心、福建医科大学变态反应病研究中心。为我省儿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最早培养点之一。   本学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不同梯队的医护人员37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4人,正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2人,留美归国人员1名。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研究中心具有全省最全面的儿童心理测验量表,包括各种小儿常用的智力、性格、情绪、气质、行为(如多动症、孤独症等异常行为)测验及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评。开展专科神经电生理、小儿肌电图、诱发电位、视频睡眠脑电、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检查。对小儿癫痫、运动障碍、儿童多动症、抽动障碍、孤独症、智力低下、学习困难、小儿厌食、遗尿症、神经性呕吐、再发性腹痛、血管性头痛、小儿心理咨询、小儿智力、性格和各种行为异常的心理测验、儿童心理保健、早期教育、早期干预(用以减少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分娩过程引起智力残疾、脑瘫的发生率)等方面的诊治达国内先进水平。培养了硕士研究生7名,编写和参与编写教材、书籍10余部,发表相关论文百余篇,负责主持全国《0-3岁儿童智能开发与干预》的网上医学教育项目,举办国家及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全国专业会议10余次。先后获省部级科研二、三等成果奖5项,卫生厅科研一、二等成果奖6项。指导国内20多个单位开展儿童智能开发与干预,取得了很好效果。由于在推动儿童健康发育,提高人口素质作出了突出贡献,该专业人员在全国以及省级专业学会中曾担任和正在担任重要职务,如全国优生优育协会、心身医学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和常务理事;全国儿科学会委员;全国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常委、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的副组长;全国行为发育儿科协会理事,省儿科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省围产保健协会副主任委员。   小儿科血液病专业,依靠省血液病研究所的技术力量,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疗法,小儿血液疾病,如:小儿贫血,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小儿嗜血细胞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临床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在我省儿科领域占领先水平。吸引来自全省各地的患儿,成功诊治了许多疑难杂症。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95%,5年无病生存率约达7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70%,达国内先进水平。与省血液病研究所合作已成功开展了儿童白血病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科研项目《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基础与研究》,《儿童白血病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先后获得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   我科为福建医科大学变态反应病研究中心挂靠单位,对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居省内领先地位,该专科技术力量雄厚,现有高级职称医师3人,中级职称医师2人,中级职称护师2人,已举办多期全省变态反应性疾病防治培训班,为我省培养一批专业骨干医技人员。近年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几十种吸入性和药物性过敏源体内和体外检测。应用进口肺功能仪和哮喘生命质量问卷监测和评估病情以指导治疗。提供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法选择,包括药物雾化吸入等。指导病人掌握环境控制和吸入装置药物吸入技术。定期举办患者教育讲座等活动。   小儿内分泌专科由经过规范化专科培训的两名医师及两名护师组成。专科负责人方昕主治医师曾师从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著名小儿内分泌专家,是我省第一位小儿内分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熟练开展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等对各类儿童矮小、性早熟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引进了《青少年儿童骨龄评估系统软件》可准确评估儿童骨龄、预测生长潜能及月经初潮时间等;在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治疗真性性早熟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儿童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的诊治水平也居省内领先地位。本专科与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国内一流医院常年进行学术交流及技术合作。专科时间:周二下午。地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门诊大楼五层。

干部病房

科室简介:   妇产科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建设,成为具有雄厚实力、专业齐全、技术先进、享有盛誉的学科。她还是医学院的教学基地,负责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的培养。   妇产科兼具两个综合优势:福建协和医院的综合优势和妇产科本身的综合优势。籍此对各种疑难重症的诊治、妇产科疾病的内外科等合并症、高危情况的处理,均具备难得的良好条件,同时还有实力雄厚的基础医学院作依托,成为临床导基础结合的科学研究开拓的必备因素。   妇产科人才辈出、梯队整齐、后劲充足。正、副主任医师(教授)10位、具有博士和硕士生毕业。硕士生导师2位。该科专业齐全,具有特色,科内有产科、普通妇科、妇科肿瘤、计划生育和生殖内分泌五个专业。均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负责。   妇产科以其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吸引广大患者,门诊量每月为5000-7000人次,年住院人数逾万例,入院手术3000余例。值得称道的是:近年来,住院天数及手术费用,如剖宫产、子宫切除、附件切除和宫外孕4种妇产科手术及诊治,协和妇产科均列住院时间短、花费低之前位,表明该科诊治的高水平和严格的管理。   该科妇科手术种类齐全,包括癌瘤的广泛切除,阴式手术,腹腔镜和显微手术,显示了良好的现代手术技术趋势。   该科重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注重人才培养。每周有病例讨论,每月有全科学术讲座,交流各专业组情况。   妇产科高度重视、积极开展临床与临床基础研究,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得科技成果奖。其中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颇具特色。成功地治疗了上万例的不孕妇女,妊娠率高达70%以上。被病人誉为“送子观音”。并善于总结和推广临床工作及研究经验,发表论文40-60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协和妇产科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诊治规范,吸取北京协和医院的先进技术,结合我科的具体情况,制定我科的诊疗常规。已经逐步形成突出的专业特色,并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如进一步加强对卵巢癌、绒癌和宫颈病变的诊治研究,探索合适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建立妇科泌尿学。进一步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提高内异症的治疗效果。提高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激素替代治疗的长期前瞻性研究。进一步加强绝经相关疾病的多学科、多中心合作,开展HRT对心血管、骨代谢、脑的影响的深入研究。将优生优育、产前诊断与生殖健康结合起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使妇产科的临床工作更加安全和人性化。

中医科

科室简介:   一、临床与科研   建科以来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工作中重视根据临床疾病谱的变化情况,扬长避短,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的特色作用,以科研推动临床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病出血”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获福建省科学大会成果奖;“阳虚患者与血清T3、T4关系的研究”、“贞芪扶正冲剂治疗脾气虚症及其对血清中锌铜的影响”分别获省卫生厅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健康老年人血瘀证的调查及血浆t-PA/PAI活性的研究”获省卫生厅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先后有7项课题分别获省卫生厅、科技厅及医院基金资助。目前我科根据临床疾病谱的变化,以基础及临床研究相结合,重点研究中医药烖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临床、科研、教学队伍的建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学术队伍   本科系医大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授予点,在读研究生2名,目前定编床位23张,有护理人员12名,医师9名,其中中西医结合学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4名,医师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博士1名,硕士2名,另分别有1名在读博士和硕士,平均年龄36岁。

胸外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创建于1959年,是福建省最早成立的普胸专业科室。现为福建省胸心外科学博士点基地暨福建省胸心外科研究所,是福建省首批医学重点学科。50年来,在胸部疾病领域进行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方面取得重大成绩。胸外科拥有一批德高望重、技术精湛的老专家,也有一批高素质、高学历年轻化的专业技术人员,现有主任医师、教授4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4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1人。在著名胸外科专家周仑教授、林培裘教授、林若柏教授的带领下,胸外科始终保持在肺癌、食管贲门癌、纵隔肿瘤和其它胸部疑难疾病诊疗的领先水平,在国内、省内率先开展新项目十余项,多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在肺外科方面:除开展大量常规肺癌手术外,在省内率先于80年代开展气管、支气管、隆突成形手术治疗肺癌及复杂严重的气管、支气管外伤,已成功开展近百例,开展最早、例数最多。近年开展对局部晚期肺癌的扩大切除根治术,包括在体外循环下对侵犯左心房的肺癌作肿瘤切除及左心房切除重建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晚期肺癌癌性胸水患者在国内率先开展热循环灌注治疗,已完成近300例,病人生存期显著延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取得满意的效果,成为胸外科临床的特色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食管外科方面:省内最早开展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已积累近千例经验;50年代在国内首先开展结肠代食管术,其治疗胃切除术后食管癌者,例数多,效果好。近年在国内首创颈腹段食管结扎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成功率高。此外在食管异物导致胸主动脉感染破裂出血治疗、食管功能检查诊断食管两性疾病及返流性食管炎和评价术后胃肠功能状况等研究方面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此外,我院的纵隔肿瘤切除术,切除率高,疗效好,近年还开展了上腔静脉置换等高难度手术,向国内水平看齐。对胸壁肿瘤切除后大块缺损的修复,我科有不少成功的经验。   在电视胸腔镜和电视纵隔镜方面:胸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少、痛苦轻、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治疗肺、食管、纵隔和胸外伤等20多种疾病、13种手术方式:包括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活检术、肺弥漫性疾病诊断、肺减容、漏斗胸微创矫治、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汗症、心包积液开窗、胸部创伤、肺大疱和气胸治疗等。应用纵隔镜活检纵隔疑难疾病和肺癌术前分期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省内开展最早,例数最多。   在肺移植方面:我科90年代就开始肺移植动物实验,开展供肺保存、肺功能保护、抗排异等系列研究。在此基础上,于2005年开始临床人同种异体肺移植,已成功实施单肺移植2例,双肺移植1例,其中1例已存活2年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使我院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卫生部批准同意开展肺移植的少数几家医院之一,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准予开展肺移植工作的单位。   近年来,胸外科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1项,省科技成果奖2项,省医疗卫生科技成果奖3项,中国八五科技奖1项,并承担省科研项目10余项,承担福建医科大学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多次举办国家和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胸外科拥有完善和先进的抢救监护设备和高素质的医护人员,并愿以更高的服务水平,更精湛的医疗水平,更好的医疗设备服务于社会和广大群众。

神经外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是福建省第一流的神经外科中心,也是全国神经外科继续教育基地之一。它由神经外科临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伽马刀治疗研究中心)组成、福建省神经外科研究所挂靠于本科。设有显微神经外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放射神经外科、血管内神经外科、内窥镜神经外科、以及锁孔神经外科研究室,此外还下设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先天性疾病、脑血管病,以及脑、脊髓损伤研究室。   神经外科瞄准和适应国际发展趋势,具有一批高素质、高学历、年轻的学术队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博士、硕士学位7人,留学归国者2人。他们精力充沛,团结协作,善于改革,勇于创新,在省内外率先开展了十余项新业务新技术,脑干肿瘤的手术治疗达国内领先水平,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难治性颅底肿瘤手术的总例数和全切除率以及巨大复杂性脑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居全国先进行列,在省内首先开展了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病,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鞍区及CPA肿瘤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且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其中应用普通灯泡的钨丝栓塞治愈严重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和巨大颅内动脉瘤开国内国际之先河。全科人员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发展并丰富了微侵袭神经外科,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费用,成为深受广大患者所欢迎的先进的神经外科治疗模式。   神经外科拥有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加拿大完整的全套癫痫刀系统,日本和美国的手术导航系统,两台美国超声手术刀,日本Olympus手术显微镜和德国蔡司公司顶级配置的NC4手术显微镜,日本Mizuho和德国MAQUET显微外科手术床,两套完整的头架、头圈和自动牵开器,美国3M公司和德国蛇牌气动颅钻、磨钻系统,激光手术系统,8台手术单、双极电凝系统(德国蛇牌3台,美国force-2台,日本2台,法国1台),全套蛇牌神经内窥镜、手术全过程视频、记录和刻录系统以及全功能的生理监护系统。此外,还拥有一批进口的基础研究的仪器设备,如CO2培养箱、恒温水浴箱、PCR仪、超低温冰箱、超净工作台、Olympus生物显微镜和荧光倒置显微镜 、病理分析和图文处理系统,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仪器设备等。伽马刀的引进和应用于临床,使本科一跃成为能够开展几乎所有神经外科现代治疗技术的单位之一。每年完成各类手术千余台,其中外伤手术占15%左右。择期手术占85%,基本杜绝了手术“二进宫”现象。手术难度方面,大手术占3/4,高难度手术占1/3,包括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以及脑干、海绵窦、岩斜坡区、丘脑、第三脑室前、后部和枕大孔区的肿瘤,许多在其他单位未能解决的或仅部分解决的病例,经本科再次手术而得以康复,除胶质瘤手术全切率在85-90%外,良性肿瘤的全切除率达98%,并经CT或MR复查所证实预后及生存质量好,疗效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神经外科以国际一流模式的装备和管理确保病人的治疗效果,全体员工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临床、教学、科研均处于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已经举办省级神经外科学习班和研讨班16个,为全省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负责16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研究攻关课题,其中重大项目3个,已获得省部级和厅级科研究成果13项,在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用参编8部书著。全科紧跟世界潮流,勤奋奉献,不但医德高尚,而且技术超群,吸引来自全省、全国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患者,为我省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他们将继续努力,以“以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为宗旨,以雄厚的综合实力为患者提供领先水平的、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骨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干部病房成立于70年代初,2005年4月完成病房楼改造扩建及重新装修,现为五层独栋、设施齐全的干部就医场所。一层为干部门诊,设诊室5间、特需诊室1间及治疗室、采血室、候诊厅、独立药房、收费处,另有放射科、骨密度检查室、心电图室、B超室等配套设施。由干部病房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门诊工作;另有神经科、消化科、内分泌科、心血管、风湿血液病、中医科及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等专家坐诊每周一次的专科门诊。特需诊室为特殊群体提供特需、优质服务。病区编制床位100张,套房4间,每个病房都有独立卫生间;重症监护病床6张,监护室配有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等抢救治疗设备,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学科现职医师具有高级技术职称13人;博士学位3人(在读2人),硕士学位8人(在读2人),在读在职硕士学位5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   干部医疗保健工作对象是一级、二级及离退休等干部,是一特殊群体,因此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同时,我们坚持把社会效益、维护病人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工作重点;干部病房是协和医院优质服务的窗口之一。科室非常重视干部保健、体检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建立个人体检档案,进行健康指导。病区收治各种老年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等;重症监护病房承担着重症感染、急性心脑血管意外、脏器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工作。干部病房同时承担着老年医学的教学及临床科研工作。   福建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是福建省老年医疗、保健、科研的研究中心,现拥有教授、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人,博士4人,硕士12人。2006年拥有福建医科大学老年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研究所所长为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神经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春博士。老年医学研究所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开展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各种技术手段,为培养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平台。近年来累计招收研究生29名,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4名,已获博士学位2名、硕士学位13名。   老年所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近三来承担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课题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科研项目、福建省医学创新基金以及福建省教委科研基金等各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3项。在中医中药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领域方面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12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研究所目前主要开展老年相关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特别是包括帕金森病和老年性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和神经内分泌调节在机体衰老中的作用及脑缺血再灌注的防治研究,其中中医中药人参皂苷单体成分和雷公藤氯内酯醇在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方面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特色。

肝胆外科

科室简介:   一、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协和医院肝胆外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殷凤峙教授着手创建,为福建省第一个肝胆外科研究室和肝胆外科专科病房,是我省最早建立的以肝胆胰脾外科疾病防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科,多年来培养了大批肝胆胰外科实验研究和临床诊疗技术骨干。并于1986年成为省内首批外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90年代以来,学科建设发展走上了快车道。1996年肝胆外科研究室升格为福建省肝胆胰外科研究所,同年并被确定为福建省科委优先发展学科。1999年被批准为福建省首批医学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外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在老一辈外科专家的卓越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肝胆胰脾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现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和肝胆胰外科专业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肝胆胰外科中心之一。   肝胆胰学科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近年来在学科带头人陈燕凌教授的带领下,加大力度推进学科建设,着重于技术建科,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先后成功开展了45项创新性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省内空白,使专科特色更为鲜明,使肝胆胰外科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2005年8月以来,肝胆胰器官移植外科实现了独立建科,形成独立建制,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和基础,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6年肝胆胰外科年度大手术首次突破1000台,肝切除总例数达到2500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手术总例数达到5000例, 胰十二指肠根治术总例数累计已达280余例。近年来,肝胆外科确立了一大一小两个发展战略,重点发展肝移植工程和微创外科技术,将肝胆学科着力打造成为享誉全省的名牌特色专科,形成以技术、人才、设备为支柱平台,肝移植、胰头壶腹癌、肝癌、胆管癌和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等肝胆胰疾病的独特手术治疗为技术特色的合理布局。2005年在亚洲首次成功开展了换心人再换肝等高难度系统工程手术,开创了我国器官移植史上的新记录,并取得所有肝移植患者全部存活、生活质量良好的优异成绩。   二.人才梯队与人才培养   学科带头人为陈燕凌教授,担福建省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 日本东京大学客座教授。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特邀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国现代普通外科杂志编委、福建省抗癌协会理事。曾二度赴日本国立东京大学医学部肝胆胰外科、人工脏器器官移植外科及香港大学医学院附属玛丽医院肝胆胰外科留学研修。 近10年来共承担省科委重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委等临床科研项目13项,先后获福建省科技成果奖4项,及福建省青年科技奖及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   肝胆学科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一支充满朝气的队伍,福建省肝胆外科研究所及肝胆外科现有人员19人,其中教授及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及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2人。肝胆外科研究所专职人员3名, 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管技师,l名检验师。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6人,硕士学位10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卫生厅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三层次后备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形成较好的学术梯队,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一定的后备人材。   肝胆外科作为省内肝胆外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全省培养和造就了大批肝胆外科学专业人才。迄今我科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6 名;并举办了6期全省肝胆胰外科新技术学习班,每期招收高级研修生20余名,累计培养进修生200余名,很多都已成为当地的外科技术骨干。   三、学科结构与专业设置   肝胆学科现分为福建省肝胆外科研究所临床部—肝胆胰外科病房(18病区)、福建省肝胆外科研究所研究部。肝胆胰外科现有病床60张,设有肝脏外科、胆道外科、胰腺外科、腔镜外科、肝移植外科等5大专业组及专业方向。肝胆外科研究所研究部下设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病原学实验室及动物实验室。   四、科研特色与科研成果   肝胆管结石的成因是外科界百年未解的难题,历经20年深入系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由殷凤峙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对肝胆管结石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及免疫病理等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首次发现肝胆管结石病的发生与肝脏局部免疫(SIg—A、T淋巴细胞亚群等)功能异常有关,首次阐明了肝胆管结石病合并胆管炎胆管腺体结构改变及其病理意义,首次提出粘蛋白糖基参与胆红素结石络合过程的学说,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近来,研究所建立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癌发生、肝癌转移相关基因序列、人工肝支持系统、肝胆管结石病与肝胆管癌病因等多个功能性实验组,各研究小组紧密结合临床开展了大量的应用性研究;如人肝癌裸小鼠原位模型的建立及联合基因治疗肝癌;肝癌高转移株基因序列的研究;肝癌抗多耐药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其中,肝胆管结石病合并肝胆管癌的系列研究,从分子病理学角度为肝胆管结石病与肝胆管癌病因学联系的确立提供了重要佐证。提合应用CEA检测以及PNA、BSL、UEA等凝集素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肝胆石病并发胆管癌的临床病理诊断。首次提出对有高危征象的肝左胆管结石病人,行左肝外侧叶切除既可能遗漏左肝内叶结石的处理,又不能消除发生左肝胆管癌的隐患,应尽可能行以左半肝切除,以减少迟发性肝胆管癌的发生。   先后在美国胃肠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发表系列论文300余篇,研究结果编入黄志强《当代胆道外科学》、《中国外科专家经验文集》及《肝胆胰外科理论与实践》等专著,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学术成果,尤其有关的肝胆管免疫病理学的研究处于我国先进行列,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先后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十余项。

泌尿外科

科室简介:   协和医院骨科在院党委和院领导得关怀下,成立于1991年8月。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科室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大力培养人才,使骨科迅速发展起来,现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并逐渐形成以脊柱外科、手、显微外科为特色,以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科室。目前骨科开展了高难度的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脊柱骨折、脊柱侧弯矫正、颈椎病、高位颈椎寰枢椎骨折脱位、断手再植、断指再植、足指移植拇再造、各种方式的腰椎间盘手术、关节镜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各种四肢骨肿瘤的治疗和四肢骨折内外固定术、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等,获得了病人和省内外同行的好评。   科室拥有高级职称人员6人,中级职称人员3人,初级人员2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3人,硕士同等学历1人)。所有人员均在国内各大医院专业进修1年以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好,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高。近年来科室在全国各类大中小杂志上共发表文章28 篇,获省自然科技基金资助课题5项,并获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培养硕士生10人。科室设备先进,拥有先进的手术显微镜1台,美国史塞克关节镜1台,蛇牌高速磨钻1台,腰椎间盘后路手术镜1台,腰椎间盘后路切吸机1台,意大利产维拉C型X线机1台。我们愿意竭诚地为广大伤病员服务,希望得到广大伤病员的支持。

消化内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科在我国著名消化系疾病专家陈锡谋教授、林谷珍教授的先后领导下不断得到发展,现已成为福建省消化系疾病临床诊疗中心之一,2005年被评为协和医院重点学科。现拥有36张病床的独立消化病区、消化内镜室、胃肠功能检查室及专科门诊。学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6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3名,技师及检验师3名,其中博士学位10人,在福建省消化学科拥有最强人才梯队。综合实力在省消化系病领域保持领先的地位。现任科主任为王小众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省消化系疾病学科带头人。   作为我省消化系病临床诊疗中心,消化内科每年收治超过1100名的消化系疾病住院患者,住院确诊率超过98.8%,病床周转次数近25人次,病床使用率超过90%,成功救治了大量消化系急、危、重症患者,在上消化大出血、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硬化肝性脑病,严重败血症、休克等危重病症的抢救治疗上达到省内最高水平。   消化内镜室与胃肠功能检查室拥有最新型Olympus电子胃、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PENTAX扇扫与纵轴超声内镜,OMOM胶囊内镜,日立彩色超声及13C红外能谱分析仪等大型诊疗设备与仪器,每年开展的胃、肠镜检查与治疗达12000人次以上。消化专科门诊年度门诊量超过53000人次,学科年度诊疗收入千万元以上,为医院创造了巨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消化内科背靠福建省消化系疾病研究所,近年来学科以培养人才,强化科研为学科建设突破口,主持承担了一大批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厅级研究课题,现有科研经费达300万元,已在SCI引源及Medline收录杂志发表文章34篇,七次获省科技进步贰、叁等奖。现已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与治疗、乙肝病毒分子病毒学与致癌机制、胃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上形成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学科现有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博士点与硕士点,每年招收大量博、硕士研究生,为消化系病专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目前福建省消化系病专业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基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新的世纪里将本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培养人才,强化科研为学科建设突破口,为提高福建省消化系病临床与实验研究水平不断作出自己的贡献。

介入科

科室简介:   协和医院介入科是福建省各大医疗机构中居于领先地位的介入诊疗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于1994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介入科,现有开放床位30余张。在杨维竹博士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介入诊疗工作,其中多数介入手术在我省居于领先地位或是填补省内空白,造福了广大的患者。现已发展成为在我省各大医疗机构中居于领先地位的介入诊治中心。   我院介入科开展的诊治项目包括:   1、血管性疾病方面: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及静脉狭窄(如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的肾动脉狭窄、髂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等,布-加综合征);人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主动脉瘤等;导管溶栓治疗动静脉血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管栓塞治疗出血性疾病(急慢性创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咯血、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产后大出血等);血管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以及动静脉 瘘、血管瘤等;下腔静脉过滤器植入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TIPS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脑血管病变如:颅内动脉瘤,颈动脉海绵窦漏,脑动静 脉畸形,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等等。   2、肿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良恶性肿瘤供血动脉的药物灌注与栓塞、血管内照射、术前栓塞肿瘤血管以及肿瘤压迫腔道后所致腔道梗阻的治疗,主要病种包括肺癌、 肝癌、肾癌、膀胱癌、、子宫恶性肿瘤、肠癌、胰腺癌、骨肿瘤。肿瘤压迫引起的腔道梗阻,如梗阻性黄疸、支气管狭窄、食道癌食道狭窄的内支架治疗。子宫肌瘤的栓塞治疗。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等实质脏器肿瘤。   3、其它方面:包括脏器功能亢进的治疗与激素失衡的治疗(甲亢的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栓塞治疗)。内科性器官切除如肾栓塞术及异位妊娠等。   4、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实质脏器内的积液或积脓,如肝、脾、胰、肾等脏器的脓肿或巨大囊肿经皮活检,抽吸引流,如肝囊肿、肾囊肿治疗、肝浓肿治疗。椎体转移癌、骨质疏松的椎体成形术治疗等等。

呼吸内科

科室简介:   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是我省呼吸疾病诊疗,教学和科研的重点单位,本科现有医护技研人员20余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名,主任,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主管护师6名,博士4名,硕士1名。多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各类论文百余篇,在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方面的临床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目前仍承担多项省级科研项目。每年均有硕士研究生及大量的医学生,年轻的住院医生,县市级医院的医生在我科培训后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成为医疗骨干。   我科现有25张病床,并设肺功能室、纤维支气管镜室,睡眠呼吸监测室等。拥有MS--Diffusion肺功能仪(Tvp B/IEC),熊牌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AUTOSET睡眠呼吸监测仪等贵重先进仪器,开展肺功能全套测试,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扩张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灌洗,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胸膜活检,经皮肺穿刺等多种诊疗操作。每日均设有呼吸专科门诊,年门诊量2万人,年住院500人次,对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各型胸水,各型肺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支气管炎及其它呼吸科的疑难杂症,少见病等都具有极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我科内部管理严格,制定了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广大医护人员恪尽职守,本着“一切为了病人”的宗旨,在工作中,急为病人所急,想为病人所想,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高尚的医德,优质的服务,多年来深得患者的信赖和好评。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林挺岩主任作为省专家组的副组长还被卫生部,人事部评为“全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评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其精湛的医术及高尚的医德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获得省科学进步三等奖一项。   呼吸系疾病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其死亡率已居全国人口死亡率的第一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空气污染的加重,今后呼吸系疾病的发病率、对人民健康的危害程度将进一步增加。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呼吸专业因呼吸支持技术和分子生物学这两个重要的学科支撑点的出现而面临着一个学科迅速发展的时期,呼吸病学方面的研究文献每年大幅度地增加,新的技术方法和诊断、治疗概念不断涌现,面临这种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我科全体工作人员将不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已,为我省呼吸系疾病防治贡献自已的力量。

风湿肾内科

科室简介:   协和医院风湿肾内科自建科以来,经过近20年的努力,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现科室有主任医师、教授2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4人,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7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4人。专科队伍中2人为留学美国、德国及日本的回国人员,另有护理及实验室人员18人。成为拥有专科病房、血液净化中心、专科实验室等初具规模的风湿肾脏病学专科,并成为福建省临床免疫研究所的挂靠单位。协和医院风湿肾内科每年接收多批来自全省各地的临床及实验室进修生、观摩及协作研究人员。   作为福建省临床免疫研究所挂靠单位,本科室开展了多项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血管炎等风湿病的新的实验诊断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省风湿病的早期诊断水平。肾穿刺病理检查是肾脏疾病最重要的常规检查之一,它不仅有助于明确肾脏病的病因、病理类型,还能了解其损害程度与范围,在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价值是化验检查所无法比拟的,我科开展的肾活检光镜、免疫荧光、特殊染色等病理检查,一周内发报告,便捷、准确。   医疗方面,对治疗各种关节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氏病等有独特的体会。我科对疑难杂症如:不明病因的免疫功能异常、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等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尿路感染、原发、继发性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床边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原发性血管炎及原发性血管炎肾脏损害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优势已成为我科的专科特色。科室每年收治大量来自全省各地的病人,为创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努力工作。   我科还非常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承当了多项省科研课题,研究课题涉及肾小管疾病和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实验性治疗、自身免疫病及抗肿瘤免疫等方面,初步形成了风湿肾脏病学的研究体系;近5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为临床医疗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科室的努力目标是使我院风湿肾脏病专科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与国际同步。

神经内科

科室简介:   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创建于70年代初,在历届医院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学科带头人郑安主任的带领下,形成了学科规模和专业特色。其中: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电生理、癫痫病人的药物治疗和生活质量指导、神经免疫研究、老年痴呆症、长寿指导、老年认识功能研究、心理咨询等,在省内处领先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全科共有各级医师18人,其中博士学位4人(22%),硕士学位10人(56%),具有高级职称6位,现有床位78张,实际收住病人达95人,同时拥有福建医科大学脑血管病研究室,完整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室、肌电图、诱发电位等。学科规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也处于省内综合性大医院的前列,2005年被评为协和医院重点学科。   一、特色医疗   (一)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该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研制出独特的中风Ⅰ、Ⅱ口服液),同时结合现有国内外热门治疗方法,如溶栓治疗、降纤治疗,形成了一种综合的脑血管病治疗模式,现已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该项治疗获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癫痫病人的药物治疗和生活质量指导:癫痫,大部份病人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这类病人常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科室对每个癫痫病人建立治疗档案,长期随访,制定规范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问题进行定期辅导,不但使病人的癫痫发作得到满意控制而且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目前该科对癫痫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建立了癫痫网站,门诊病人不断上升,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三)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是该科的优势,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该科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达到新的水平,目前该科有意大利的脑电图仪、丹麦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动态脑电图仪、视频脑电图仪等,依托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该科在进行神经电生理的临床诊断工作方面已达到省内一流水平。   (四)神经免疫治疗:近年来,该科在神经免疫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都获得较快的发展。对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多发性硬化、急性脊髓炎等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免疫抑制剂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等较新的治疗方法,结合应用该科的基础研究成果,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二、以科研为重心,大力开展科研工作,提高学科的综合实力   科研工作是一个学科发展的重心,也是学科处于领先地位的保证,该科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加强科研工作,以科研的突破来促进临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临床服务。鼓励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工作,目前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   (一)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目前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长期以来是神经内科治疗的难点,该科探索中医理论在治疗中风方面的长处,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脑血管疾病,其中,自行研制的中风Ⅰ、Ⅱ号口服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系列研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在多家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获省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目前正在进行中风口服液治疗脑出血的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研究,进展顺利,并举办了省级学习班“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新进展”,取得满意的社会效益。   (二)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   1、脑血管病的神经免疫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脑血管病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和细胞免疫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该研究成果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同时该科在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前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并发现经侧脑室注射抗炎性细胞因子(或炎性细胞因子抗体)可以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有关。   2、脑缺血神经保护的基础研究:脑缺血导致神经元损害的分子机智可能涉及脑组织的能量代谢紊乱、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损伤、炎症反应及神经元内钙超载多个环节。目前的神经保护剂仅是针对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某个或某些靶子。因此,疗效有限,中药有多靶点的特点,该科研究表明,赤芍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治疗脑梗塞有较好的疗效,其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和抑制nNOS、iNOS激活,使NO的生成减少,抑制SAPK、P38MAPK的激活,从而起神经保护作用。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研究成果已被解剖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药学学报刊用,即将发表。   (三)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基础和临床研究   作为华东地区神经电生理协作组成员,该科的电生理诊断和科研成果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几年来在这一方面共取得3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项卫生厅科学技术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定量脑电图的系列研究:该项目经过数年的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动态脑电图和诱发电位对昏迷病人预后评估及脑死亡诊断价值的研究:前期关于体感诱发电位的系列研究已获得两项福建省卫生厅科学进步三等奖,目前获省科学自然基金资助进行昏迷病人预后评估的研究。3)、癫痫病人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认知电位的研究等。4)、深部电刺激控制癫痫发作的动物试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今年成功举办了福建省神经电生理学习班,参加学员达50多名,学员普遍反映效果很好。   (四)帕金森病神经元保护的实验研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神经变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近年来PD防治的思路也逐步拓展到保护神经元和防止细胞凋亡上来。通过细胞和动物模型的研究,确切地证实人参皂甙Rg1有明显和肯定的神经元保护作用,该研究成果已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五)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的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科对AD的治疗机制及人参皂甙Rg1对AD的认识作用,对AD的背后机制及人参皂甙对AD的防治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为中药人参单体成分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上的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目前该研究课题已得到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三、重视教学工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该科历来重视临床教学工作,已经取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点,每一位医师本着严谨、求实、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精神,共培育已毕业了硕士生近20位,在读的6位博士及9硕士生。在职的医师队伍进行不断充电,全科人员进行每二周一次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的讨论及由每位主治医师主讲一个小型讲座,每个月由一位主任医师进行一个专题讲座。 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在医院领导的重视下,郑安主任带领全科同志发扬优势,团结进取,全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开拓创新,深入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科研工作,为临床服务,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诊疗水平,为争创省内一流学科而不断努力,造福百姓。

内分泌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代谢学科创建于1976年,经过使几年全体医务人员的辛勤努力,1994年在原学科带头人国内知名内分泌学专家张闿珍教授的带领下,在内分泌科的基础上成立了福建省内分泌研究所。现本学科由福建省内分泌研究所和内分泌科组成,为全省最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专科,已成为福建省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科研和教学中心,被福建省卫生厅列为医学重点学科,福建省科技厅优先发展研究所,同时最早成为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内分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之一。   学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不同梯队医师15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5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主管检验师1名、检验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及护士9名。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医学博士3名、医学硕士5名、在读硕士3名。   在医疗方面,学科拥有专科病床37张,每年收治近1000例病人。内分泌专科门诊人数每年达5万人次以上。对各种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尤其对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疾病及肾上腺疾病方面的诊治具有明显优势。率先在省内开展胰岛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最早在国内开展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福建省首先应用目前国际上治疗糖尿病最先进成熟的方法之一——胰岛素泵持续输注治疗I型糖尿病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普及健康知识,定期为病人做免费健康教育讲座。   科研工作方面,在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肥胖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列国内先进水平。目前承担的省级、厅级及校级科研项目有8项。已完成10余项卫生部科学基金、福建省科学基金、省卫生厅科学基金资助科研项目,曾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4项,卫生厅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6项。每年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0余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   学科还与北京、上海等多家著名医院建立广泛和密切的联系,有力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另外,学科通过举办全省内分泌提高班以及每年接受内分泌专科进修医师等方式,培养基层专科骨干医师,与基层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内分泌科全体同仁将继续以“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为指导,走创新之路,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内分泌代谢学科,并以更高的服务水平,更优异的医疗质量服务于社会和广大群众。

血液科

科室简介:   协和医院血液科是省“211工程”重点学科——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的临床部分,是内科学(血液病)博士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也是省教育厅和卫生厅的重点学科,是福建省血液病诊疗中心,共有医技人员41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国家级专家3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9人。共有71项成果获国际、国家、部省及省厅级科技成果奖,发明三尖杉酯碱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新疗法,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首次发现我国有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流行区,提高了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的诊疗水平,获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血液科拥有病床107张,其中骨髓移植病房共有6张层流净化病床,每年均收治省内外病人及部分港、澳、台、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血液病患者,对血液病及危重疑难病的诊疗抢救有着较高的水准和丰富的经验,收治各种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MDS)等恶性血液病及各种贫血、出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等,还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疑难复杂重症血液病。自1990年初开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实体瘤以来,已完成超过200例自体骨髓、外周血干细胞及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包括非亲缘、ABO血型不合)移植,达国内先进水平,是国内较早开展骨髓移植的单位之一,在国内外首创利用高三尖杉酯碱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使大量真红患者获得副作用小、临床疗效高的治疗,开展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取得很好疗效,近年来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诊疗手段,开展了一些血液病的基因诊断,还应用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老年恶性淋巴瘤,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不同时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延长生存期,开展大剂量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完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系列化疗方案设计等。

心血管内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暨福建省冠心病研究所是福建省首批医疗领先特色专业、国务院批准的内科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学科由临床心血管医学、临床心血管护理学、介入性心血管医学、无创性心血管实验室和心血管研究室5部分组成,拥有专科病床81张,CCU病床7张及三个标准配置的现代心导管室。学科现职医师90%具有硕士学位、40%具有博士学位、30%具有美德日等国家留学经历,35%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有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名、省优专家1名。学科的各个分支均有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技术全面的学术带头人及医德高尚的老专家,更有同心同德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近年来,学科在以崭新的医学理念为广大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提供全方位、高品质医疗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省内第一或国内先进的良好业绩,锻造出了患者信赖及同行认同的颇具特色“协和心血管内科品牌”。协和心血管内科已初步成为具有省内及区域辐射作用的心血管医学中心及会诊中心,其整体临床、教学、科研水平居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地位。

耳鼻喉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喉科是我省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的主要基地,是福建医科大学最早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本科现有临床医生12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其中2人曾在欧美留学一年以上,硕士5人。多年来,我科致力于耳显微手术听力重建耳聋康复、功能保存咽喉恶性肿瘤切除术、颅底外科以及鼻内镜微创手术等临床和基础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在国内外重要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获卫生部、福建省及卫生厅科技成果奖二十六项。   我科曾先后于60、70、80及90年代初在我省率先开展镫骨切除术、同种异体鼓膜听骨移植术、电子耳蜗植入术、保存功能的咽喉癌切除等高难手术。目前在各种听力康复手术、鼻内镜微创手术、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鼾症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咽喉头颈肿瘤手术治疗、喉气管狭窄成形术,特别是保留喉功能的喉癌切除术、嗓音外科、计算机影像导航颅底手术等方面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在自体、同种异体和人工听骨听力重建以及喉下咽癌、颈段食管癌切除功能重建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本科临床医疗设备齐全,配备目前最先进的鼻内镜手术系统、手术显微镜、多频稳态听觉功能检查系统、纤维电子鼻咽喉镜及嗓音检查矫治系统、计算机影像导航手术系统等仪器设备。病房具备心电监护仪、呼吸机、中心供氧系统、中心吸引器等各种先进的治疗抢救设备。   我科全体医务人员把救死扶伤视为神圣使命,立志为每一位伤病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眼科

科室简介:   自医院创建伊始就有眼科设置,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在科室众多前辈一代又一代的辛勤耕耘下,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省级眼科医疗、教学、科研中心。眼科主任翁景宁主任医师是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毕业,全科共有高级职称7人、博士生2人,硕士生3人、在职读研究生3人。另有2人任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委、委员,1人任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任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秘书。   每年均多次选派医生到国内外进行技术交流,加之百年来传、帮、带积累的临床经验,建立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不断探索前进的队伍。先进的检查、治疗仪器为眼科新技术的开展奠定基础。科室已经开展绝大多数的眼科新技术,在我省内率先开展的新技术有: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带虹膜人工晶体植入等;眼眶肿瘤手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治疗、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仿真义眼装配也是省内领先项目。近年来还开展了眼科高难度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球内非磁性异物取出等,积累了严重眼外伤的抢救、治疗经验,绝大多数病人避免了眼球摘除,并能恢复有用的视力。进行了标准小梁切除、复合式小梁切除、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青光眼调节阈植人、斜视斜正、泪道激光手术、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建立了眼视光室,采用国内外最前沿的检查治疗理念,为每一位斜弱视患儿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措施,在近视眼防治、疑难验光配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近视加深很快的青少年应用角膜塑形镜限制加深,对RGP等硬性角膜接触镜的验配、角膜炎、干眼病等眼表疾病诊治积累了较多的临床经验。眼科还注重科研工作,以保证技术领先的地位,使科室的后劲增强,近几年有多个课题获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省教委科研基金和省卫生厅资金资助。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基础研究及治疗的探索有了一定的深度,就此系列的研究论文在中华眼科杂志及眼科专业杂志发表数篇。   协和医院眼科与国内著名的眼科中心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并聘请了著名的眼底病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张惠蓉教授;著名眼眶病专家、天津大学宋国祥教授;著名青光眼专家、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叶天才教授等数名专家为眼科客座教授,定期前来我院讲学、会诊。使患者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国内眼科顶尖技术的专家诊治,极大方便了患者。同时,使医院眼科的技术不断向国内先进水平靠拢。   协和医院眼科还承担福建医科大学各层次、各专业的眼科教学任务 。

口腔科

科室简介:   协和医院口腔科作为我省口腔医学重点的医、教、研基地,近几年学科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科室在编人员31人,主任、副主任医师9人,中、初级医师1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2人,硕士及在读硕士研究生9人,技工技师5人,主管护师、护师5人。拥有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和口腔正畸科四大专科,各专业组均有较强的学科带头人及梯队,多名专家担负着全国以及省口腔各专业组委员。   口腔门诊位于门诊大楼五楼,中央空调,洁净明亮的诊室,电脑联网,价格公开规范化,收费透明合理。全科拥有18张进口牙椅,芬兰1MAGING曲面断层及头颅定位X光机,口腔微波治疗仪,瑞士ITT、美国STERI-OSS及国产莱顿种植牙系统,进口口腔机头专用蒸汽压力灭菌机、打包机。为杜绝医源性感染,口腔治疗机头、洁治机头均集中管理、消毒,做到每个病人一个无菌一次性检查盘、一个消毒打包启封的机头操作,彻底消除交叉感染。   口腔内外科综合门诊,每日均有主任、副主任以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坐诊,保证了高质量诊疗水平。除了治疗各种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龈牙周疾患、口腔粘膜病、牙拔除术以及齿槽外科、颞颌关节病等,特色专业有:龋病预防的窝沟封闭、牙体牙髓病现代根管治疗、美容牙、复杂疑难牙拔除、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牙龈瘤微波热凝治疗,同时每周三下午专科门诊承担省内各种口腔疑难杂症的会诊。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技术力量强,综合实力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开展各种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治、口腔颌面部创伤诊治、唇腭裂序列化治疗(我院为“微笑列车”免费治疗唇腭裂定点医院)、牙颌面畸形的手术矫治、颜面部美容整形等。尤其在口腔癌肿切除后即刻显微外科游离皮瓣,带蒂皮瓣行舌再造、颌骨重建;复杂颜面畸形行双颌外科以及骨牵引延长技术;复杂危重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抢救同期行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以及血管瘤、腮腺肿瘤保留面神经的微创手术均富有特色。   口腔修复除了大量开展各类活动、固定以及全口义齿修复,包括烤瓷全冠、金属-烤瓷冠桥,以及各类精加工贵金属烤瓷修复等,种植牙做为新兴的特色专业,已在我院全面开展起来,引进先进的瑞士ITT、美国STERI-OSS及国产莱顿种植牙系统,成立专门的口外、口修、牙体牙周协作小组,使得这项技术日臻完善,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   口腔正畸科在我省最早开展固定正畸技术治疗各类错颌畸形,自1989年率先应用高效能的Begg矫治技术和方丝弓矫治技术矫治错颌畸形患者以来,已经为3000多位错颌畸形患者塑造了美好的形象。雄厚的技术力量,丰富的临床经验,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直丝弓矫治技术、Tip-Edge矫治技术、舌侧矫治技术等多项技术,并且门诊均由正畸专业硕士以上的专科医师为广大患者进行诊疗。   我科在唇腭裂序列化治疗、牙颌面畸形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均处于国内、省内领先地位,大量省内外病人得到完善的治疗,已成为国内有广泛影响力、富有特色的颅颌面畸形的娇治中心。   协和口腔奉行“患者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宗旨,将一如既往竭诚为每一位患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诊治。

烧伤科

科室简介:

心外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外科是福建省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心脏医学中心,省十个临床重点学科之一,省外科学唯一博士点,全国心脏外科继续教育基地之一。拥有福建省胸心外科研究所和福建省冠心病研究所,下设复杂先心病、瓣膜病、心肌保护、心脏移植等9个研究室。心脏外科是由普通病房、ICU、心外科手术室、心脏外科麻醉组和体外循环组等5部分组成;设病床67张,ICU 16张;4个无菌手术间;现有医护人员80余人,主任医师、教授5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人,博士12人,硕士2人,跨世纪百千万阶梯人才6人,博导3人,硕导4人。8位青年医生在美国、意大利、英国、日本、法国和德国等10个国家做1年以上访问学者或博士后研究。   心脏外科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先进医疗设备数十台,包括Stockert-III型体外循环机、Bear及Drager牌成人和婴幼儿专用呼吸机、Siemens麻醉机、Vivid术中心脏彩超、Sarns离心泵、Hemonetics血液回收机、Datascope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Baxter持续心排量监测仪、HP中央监护系统、Nova血气分析仪等。每日可完成常规心脏手术10~15台,近5年年手术量以15%的速率逐年增加。全省第一流的中央电脑监控重症监护病房是“全国青年文明号”,以国际一流模式装备及管理,ICU医护人员术后重症监护经验极其丰富,承担全省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省内外重症监护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   心脏外科每年完成心脏手术台数列全国综合性医院的前列,近5年年手术量均高居全省第一,2005年在院内完成心脏手术1187台,2006年达1345台,在全国10强之列,心脏手术总死亡率1.8%是全省最低,也远远低于全国心脏手术平均死亡率;近5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5项,国内继续领先项目4 项,省内继续领先项目28项。成功开展心脏移植103例,心肺移植5例,长期存活88例,最长存活时间已经近12年(全国第二)。完成例数、手术成功率和患者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均居全国前列,创造了“13个全国第一”:其中儿童心脏移植和心肾联合移植填补国内空白,并完成了亚洲首例人工心脏置换术后心脏移植手术;已成为我国心脏移植中心基地之一;电视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先心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在省内率先开展,成为国内第二家能独立开展该手术的单位;冠状动脉搭桥技术处于国内一流和省内领先水平;生长因子转基因治疗心肌梗塞项填补国内空白;急诊冠状动脉搭桥,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冠状动脉搭桥合并室壁瘤切除等技术填补省内空白。开展数十种婴幼儿复杂先心病矫治手术,其中大动脉调转手术30余例,新生儿复杂心脏手术年龄最小的31小时,体重最小的为2公斤。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迅速发展,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其中主动脉弓全弓置换术,Bentall手术,象鼻技术,内衬支架置入术和急诊夹层动脉瘤手术等多项技术均为省内领先。   协和心脏外科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等课研项目23项;在研的教育部、省教委、省科委、卫生厅等科研攻关课题16项,其中重大课题4项,共有科研经费200多万元,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18项;每年在SCI和国家级I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现已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50余篇,编写12部专著;承担福建医科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以及国家级和省级医学继续教育培训。   协和心脏外科全体人员朝气蓬勃、团结奋进,开拓创新,被省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他们以“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为指导,走创新之路,发展和壮大心血管外科事业,努力建成为我国东南最重要的心脏中心,为我国的心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普外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大协和医院普外科,创建于1936年,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历来为我省外科的医疗、教学、科研中心,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学术地位。于1998年经国内众多著名专家严审,由省卫生厅批准为首批省医学重点学科。1981年组建了福建省肝胆外科研究所(于1998年被审定为首批省优先发展的学科)。原普通外科包括:普外(16区)、肝胆(17区)两个病区和省肝胆外科研究所(病理研究室、分子医学研究室、生化研究室)。学科创始人——殷凤峙教授为福建省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殷教授卸任后现由陈燕凌教授续任所长。为适应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原学科的建制进行了更新。于2005年5月肝胆外科专业由普外科分出独立成科。   普外科现拥有100张床位(实际收住病床均在150名左右),年均施行大中小手术2800余台。我科现共有医师21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8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6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3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4名博士。博导2人,硕导5人。技术力量雄厚,具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形成良好的梯队和储备了后续人才。护士共39名,其中主管护师5名、护师13名、护士16名、临时护士5名。   我科拥有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全国委员1名和3名全国外科学组委员,均作为全国相关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历年来我科成功的救治了成千上万急、危、重、难、杂病症,深受全省外科同行及伤病员的赞许,现我科设有胰腺、胃肠、肛肠、血管、门脉高压、甲状腺、乳腺等富有特色的专业,开展了众多的新技术。近年来我科在国家级外科期刊上共发表了论文约200篇,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省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奖20余项。主、参编外科专著6部。多年来受卫生厅的委托举办了《福建省普外科中、高级医师研修班》共14期,参加培训近400余人,为我省基层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中坚力量,为我省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科于1986年审定为硕士学位授予点,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为省内外输送了大量外科新生精英。2005年我科被批准为外科博士点,现带培博士生4人。   我科每年带培外科进修医师十余名,做为我省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尚接受有关专科及通科医师的培训约20余名。承担大量的医大本、硕理论课和临床见习实习的教学任务。现正申报卫生部的全国普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待审批。我科在我省承办了5次全国性外科学术会议,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全国外科同道的赞赏。   协和医院普外科在业务技术上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和学术领导地位,得到同行的认同。

消化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科在我国著名消化系疾病专家陈锡谋教授、林谷珍教授的先后领导下不断得到发展,现已成为福建省消化系疾病临床诊疗中心之一,2005年被评为协和医院重点学科。现拥有36张病床的独立消化病区、消化内镜室、胃肠功能检查室及专科门诊。学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6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3名,技师及检验师3名,其中博士学位10人,在福建省消化学科拥有最强人才梯队。综合实力在省消化系病领域保持领先的地位。现任科主任为王小众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省消化系疾病学科带头人。     作为我省消化系病临床诊疗中心,消化内科每年收治超过1100名的消化系疾病住院患者,住院确诊率超过98.8%,病床周转次数近25人次,病床使用率超过90%,成功救治了大量消化系急、危、重症患者,在上消化大出血、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硬化肝性脑病,严重败血症、休克等危重病症的抢救治疗上达到省内最高水平。消化内镜室与胃肠功能检查室拥有最新型Olympus电子胃、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PENTAX扇扫与纵轴超声内镜,OMOM胶囊内镜,日立彩色超声及13C红外能谱分析仪等大型诊疗设备与仪器,每年开展的胃、肠镜检查与治疗达12000人次以上。消化专科门诊年度门诊量超过53000人次,学科年度诊疗收入千万元以上,为医院创造了巨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消化内科背靠福建省消化系疾病研究所,近年来学科以培养人才,强化科研为学科建设突破口,主持承担了一大批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厅级研究课题,现有科研经费达300万元,已在SCI引源及Medline收录杂志发表文章34篇,七次获省科技进步贰、叁等奖。现已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与治疗、乙肝病毒分子病毒学与致癌机制、胃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上形成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学科现有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博士点与硕士点,每年招收大量博、硕士研究生,为消化系病专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目前福建省消化系病专业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基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新的世纪里将本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培养人才,强化科研为学科建设突破口,为提高福建省消化系病临床与实验研究水平不断作出自己的贡献。

整形外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创建于1962年,由当时上海九院的知名教授周曼丽主任来我院创立,是福建省最早成立的整形专科,历经几代人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为具有研究室、教研室、整形美容住院部及门诊、腭裂术后语音训练中心、激光治疗中心等多功能一体的在省内具有强劲竞争力的科室。科室现有医师7人,拥有留美访问学者及上海九院博士生及硕士生等高学历人才队伍,科室医务人员常赴广州、上海、北京等公立名院学习、访问或交流。     激光治疗中心自1998年创立以来,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是福建省内最早开展激光治疗的整形科室,尤其擅长太田痣及胎记的治疗。自创科初始,我科即注重技术的提高与设备的引进,多年来我科先后使用过维纳斯,美多星,C6,S6,酷蓝,王者风范,飞顿,欧若拉,Fotona,Acclam,Elite及Accolade等国际上最具知名度的设备,均取得了良好疗效。近两年来,在医院各级领导及科主任的重视下,不断投入巨资购买新设备,在原有的 Q开关Nd:YAG胎记治疗激光,Q开关532色素治疗激光,VP532血管性疾病治疗激光,半导体810纳米激光等设备的基础上,于09年再购入新款LP1064纳米激光,于2010年购入新款e光,最新款LP755血管性疾病激光,最新款准长脉宽美白嫩肤激光及最新款Q开关翠绿宝石太田痣治疗激光,广泛开展血管性,色素性疾病,太田痣,鲜红斑痣,胎记的治疗,及美白,祛斑,嫩肤等。     整形美容住院部拥有病床20余张,广泛开展烧伤晚期疤痕挛缩畸形治疗,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游离皮瓣移植,游离骨移植,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皮肤扩张术应用,颅颌面整形,DSA在血管畸形中应用,一次性全耳再造,全鼻再造,阴道再造,乳房再造等各类美容外科手术。     腭裂术后语音训练中心拥有价值数十万的美国KAY公司生产CSL(计算机语音工作站)一台。     多年来我科全体成员努力钻研,积极进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计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主编教科书1部,参编专著3部,获省科技成果奖2项,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2项。

干部病房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干部病房成立于70年代初,2005年4月完成病房楼改造扩建及重新装修,现为五层独栋、设施齐全的干部就医场所。一层为干部门诊,设诊室5间、特需诊室1间及治疗室、采血室、候诊厅、独立药房、收费处,另有放射科、骨密度检查室、心电图室、B超室等配套设施。由干部病房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门诊工作;另有神经科、消化科、内分泌科、心血管、风湿血液病、中医科及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等专家坐诊每周一次的专科门诊。特需诊室为特殊群体提供特需、优质服务。病区编制床位100张,套房4间,每个病房都有独立卫生间;重症监护病床6张,监护室配有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等抢救治疗设备,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学科现职医师具有高级技术职称13人;博士学位3人(在读2人),硕士学位8人(在读2人),在读在职硕士学位5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     干部医疗保健工作对象是一级、二级及离退休等干部,是一特殊群体,因此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同时,我们坚持把社会效益、维护病人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工作重点;干部病房是协和医院优质服务的窗口之一。科室非常重视干部保健、体检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建立个人体检档案,进行健康指导。病区收治各种老年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等;重症监护病房承担着重症感染、急性心脑血管意外、脏器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工作。干部病房同时承担着老年医学的教学及临床科研工作。     福建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是福建省老年医疗、保健、科研的研究中心,现拥有教授、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人,博士4人,硕士12人。2006年拥有福建医科大学老年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研究所所长为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神经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春博士。老年医学研究所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开展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各种技术手段,为培养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平台。近年来累计招收研究生29名,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4名,已获博士学位2名、硕士学位13名。     老年所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近三来承担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课题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科研项目、福建省医学创新基金以及福建省教委科研基金等各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3项。在中医中药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领域方面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12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研究所目前主要开展老年相关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特别是包括帕金森病和老年性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和神经内分泌调节在机体衰老中的作用及脑缺血再灌注的防治研究,其中中医中药人参皂苷单体成分和雷公藤氯内酯醇在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方面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特色。

重症医学科

科室简介: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医学科(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最强的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建立于2008年4月,目前开放病床29张,科室不仅配备有世界最先进的医疗监测仪器和治疗支持设备,更拥有一支知识全面技术精湛和经验丰富的医护队伍。ICU对危重病人实施集中而严密的监测,强化而系统的治疗,以及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倾尽全力地阻止危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为原发病的治疗和病人的最终康复创造条件,赢得时间。ICU是阻挡危重病人滑向死亡深渊的最后一道关卡,是帮助病人战胜疾病获得新生命的起跑线,是病人生命的捍卫者,是死神的强劲对手,更是体现综合医院整体实力的重要窗口。我院ICU现有医师25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19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20名,学士4名,大部分医师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到北京、上海、广州等知名医院进修学习;护士60-90人,均由我院骨干护士组成;拥有多功能全自动床29张,多功能监护仪4套系统32台终端设备,进口高档呼吸机32台,血液净化仪2台,纤支镜3套,控温仪4台等一系列危重病抢救治疗仪器设备。能开展心电、无创及有创血流动力学、呼吸(包括呼吸力学、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血气与生化分析、纤维支气管镜等)、体温、凝血功能、体液代谢和氧代谢等监测,以及有创和无创呼吸支持、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经皮胃造瘘和空肠造瘘等治疗技术,是福建省重症医学中心,跻身全国先进重症医学科的行列。     业务范围:1)呼吸监护支持;2)循环监护支持;3)感染控制;4)心肺脑复苏;5)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6)血液净化。     收治病种:1)心肺脑复苏后患者;2)各种严重休克患者;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4)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5)各种复杂大型术后及各种介入术后患者;6)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患者;7)其他病危需要综合救治患者。

肿瘤外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科成立于1972年,1994年成为福建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硕士点,是福建省“肿瘤学”专业临床、科研和教学的主要基地。现有病床91张,实收住院病人120人以上。高级职称医师10位,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中级职称者4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医师总数的75%。     目前肿瘤科除开设独立的肿瘤专科病房和门诊外,还建立了福建医科大学临床肿瘤研究室、肿瘤随访室、微波热疗室。年门诊诊治肿瘤病人10000人次,住院治疗病例3000余人次,年完成手术1560余台,是全省综合性三甲医院肿瘤科中收住病人及完成手术最多的单位。     30多年来,协和医院肿瘤科主要致力于消化道恶性肿瘤、乳腺癌等肿瘤的防治研究,全面完成“三级甲等医院”重点专科诊疗技术,开展各种高难度肿瘤根治手术,推广规范化的恶性肿瘤综合治疗。迄今已收治胃癌4000余例、大肠癌1500余例、乳腺癌1300余例、肝癌700余例、食管癌500余例、甲状腺癌700余例、以及肺癌和其它恶性肿瘤。     特别是对4000余例胃癌的诊治经验,不仅在省内领先,在全国也是为数不多的单位之一。我们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经验,推行以手术为主的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案,根治性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达51.2%,诊疗水平居国内先进先列。     在胃癌的治疗中,全胃切除术是提高进展期胃癌疗效的有效方法,也是衡量一个单位胃癌治疗水平的标志之一。但全胃切除术手术复杂,并发症多,尤其吻合口漏死亡率高,阻碍了许多单位开展该手术。协和医院肿瘤科早在1970年代就开展全胃切除术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现已完成1000例,是国内完成该手术例数最多的单位,手术成功率达97.5%,并在此基础上改良了消化道重建的术式,各项技术指标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我科在治疗1500余例大肠癌的基础上,探索了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100余例病例经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也是国内病例最多的一组报道。此外对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我科自1980年代末率先在省内开展了“介入栓塞化疗后二步切除术”的临床研究,提高了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使部分原来无法切除的肝癌重新获得手术的机会,二步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30%,多位患者治疗后存活超过10年(最长者已达15年),该成果获得了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     在乳腺癌防治中引入当今治疗新理念,开展保留乳房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以及乳腺癌根治性切除后同期乳房再造等新技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在乳腺癌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被中国抗癌协会授权为中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福建省唯一定点医院。     协和医院肿瘤学教研组除承担福建医科大学的大课及见实习任务外,1994年被授予硕士点以来,已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在读研究生21名;已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公开发表论文170多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80多篇;共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5项,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11项。

儿外科

科室简介:    协和医院小儿外科历经数十年发展,是福建省内专科从事小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科研机构之一。目前拥有床位20张,现有婴儿培养箱,婴儿辐射台各1台,微波治疗仪1部,美国GE心电监护仪4部,美国Drager小儿呼吸机1台,日本OLYMPUS小儿膀胱镜系统1套,小儿OLYMPUS腹腔镜系统,十二导联直肠测压及生物反馈治疗仪申购中,现有医师5人,技术力量雄厚,诊疗水平已出于省内小儿外科的领先地位。2009年门诊量2000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500人次,开展手术近600台,并开展胆道冲洗术,腹腔镜下睾丸探查,睾丸下降固定手术,改良Soave法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微波治疗血管瘤等新技术。     该科主要收治以下几类病种:     (1)新生儿外科:先天性肠闭锁、肛门直肠闭锁、十二指肠梗阻、胎粪性腹膜炎、新生儿巨结肠、腹裂、脐膨出、胃扭转、胃穿孔、肠旋转不良、先天性膈疝等疾病;     (2)小儿普通外科:甲状腺肿瘤、先天性巨结肠、肠套叠、肠道畸形及肿瘤、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畸胎瘤、淋巴管瘤、血管瘤等病种;     (3)小儿泌尿外科:先天性尿道下裂、肾积水、肾输尿管重复畸形、肾肿瘤、隐匿性阴茎、输尿管囊肿、包皮过长、包茎、泌尿生殖器官畸形等疾病;     (4)小儿整形外科,骨科:先天性斜颈、手指多指畸形、手指并指等疾病;     (5)小儿肿瘤外科: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卵巢肿瘤等疾病;     我院小儿外科不断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开展新技术。最近成功开展如下项目:     1、微创小切口施行小儿斜疝、鞘膜积液、阑尾炎等手术,该项目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深受家长欢迎。     2、包皮内板或尿道板(如 snodgrass,Duckett,Duplay术式等)治疗各种类型尿道下裂,术后外观满意,成功率高。     3、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摘除,肠胆R-Y吻合术,彻底切除了病灶,防止残留囊肿壁癌变。     4、各种小儿肿瘤的诊断治疗,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规范化治疗。     本科门诊时间:周一,二,三,五上午;如门诊无医师请直接到住院部红砖楼三层36区小儿外科住院部就诊。咨询电话:0591-83357896转8298(小儿外科医师办公室)

急诊外科

科室简介:    协和医院急诊外科是省内率先成立的急腹症专科。目前拥有床位27张,医师12名,其中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各一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7人。具有硕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1人。2008年收治住院病人800多人次,开展手术近500台。     该科主要开展对上消化道梗阻、穿孔、出血,各类肠梗阻(如肿瘤、粘连、扭转、套叠所致肠梗阻)、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肝脓疡、腹部外伤、腹腔内脏损伤、阑尾炎、腹壁疝、腹股沟疝等疾病的诊治和手术。在肠梗阻、肠瘘、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等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对结肠梗阻病人尤其是癌性梗阻采取封闭式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使一部分病人避免结肠造瘘和二次手术之痛苦。对早期肠瘘病人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双套管腹腔持续冲洗、肠瘘修补+肠外置、肠造瘘等手术方式收到良好效果,既减轻病人痛苦又大大缩短住院时间,使相当一部分肠瘘病人避免二次手术。成为本科的一大特色诊疗技术。     急诊外科常年坚持每日24小时开诊,并承担外科急症的120出诊和随时接诊外院转来各类急腹症病人,对病人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急诊外科全体人员将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努力以精湛技术、为伤病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肿瘤内科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是汇集福建化疗精英的一个年轻科室,现有医护人员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以上学位占医师90%。陈强教授曾留学法国,现任协和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常委,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乳腺专业主任委员、福建省化疗质量控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林小燕主任是留日医学博士,现任肿瘤内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专业委员,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副主任委员、乳腺专业常委。     肿瘤内科是一个严谨勤奋、积极向上的团队,近3年在国内外发     表文章数十篇,其中SCI源期刊6篇。     在陈强副院长和林小燕主任的带领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成为结合科研、教学、临床为一体的综合科室,带领协和肿瘤内科在推行恶性肿瘤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结合个体化治疗原则,为病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获得最好的收益。我科在胃癌、大肠癌、乳腺癌、淋巴瘤、妇科肿瘤、骨及软组织肿瘤、头颈部肿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的化疗、生物治疗、恶性肿瘤的诊断方面,已与国际接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普内科

科室简介:

痔疮科

科室简介:

保健科

科室简介:

陈中件
陈中件副主任医师

擅长:

挂号预约电话医院

徐本华
徐本华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各种肿瘤的放射治疗,特别是三维适形治疗,调强治疗等现代精确放疗技术娴熟。

挂号预约电话医院

友情链接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电话:0591-83357896

地址:福州市新权路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