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概况

别名: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性质:三级甲等

电话:87343633

地址:

专家答疑 预约检查 极速问诊
实验研究部

科室简介: 实验研究部位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新大楼六楼,面积3360平方米,有标准化实验室17套,GMP生物治疗实验室1套,及公共服务区,动物中心设于北校区实验动物七楼,是肿瘤中心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重要基地。 本部是在有着38年历史的原肿瘤研究所的基础上进行体制改革后建成的、向全中心开放的技术平台。实行课题研究负责制度,现有基础课题组12个,临床课题组4个,并设有公共实验室、公共仪器室,冷库、暗房、离心机房、纯水机房等,预留海外兼职人员实验室一套。此外还设有肿瘤资源(标本)库,及科技开发室。 本部现有正高12名(其中博士导师11名),副高7名,中级25名,在读博士8名,研究生12名,博士后2名。实验研究部十分重视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与国外多个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协作,如与欧共体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的生物节律及肿瘤时间化疗协作中心建立了协作关系,率先开展鼻咽癌生物节律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时间化疗,这方面工作在国内处于先进地位。同时注重不断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肿瘤中心主任兼本部主任曾益新教授是美国归来的学者,他主持的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等,共有经费近千万元;海外归来的分子病毒学家黄文林教授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新型基因治疗药物一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的研究”等课题。

膳食营养科

科室简介: 负责医院的膳食营养工作

基建科

科室简介: 基建科职责 1、根据具体建设计划和投资情况,协助医院领导及基建办制定建设项目计划,协助基建办向卫生部、省发改委等主管部门申报立项,制定并报送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2、按上级要求,编制、汇报基建投资执行情况统计报表,协助财务科编制年度决算报表。 3、协助基建办及时向城市规划、国土房管等主管部门、计划和建设主管部门申报联系,并协助基建办协调好医院内外关系。 4、按基建工作程序,协助基建办向规划、国土房管、环保、人防、卫生(职业病防治)、防疫、绿化、质监、安监等部门办理工程报建和专业报建审批手续。 5、根据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协助医院财务科作投资估算。 6、根据国家和省、市政府部门建设工程的法律、规范规定和标准等,以及中山大学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制定建设项目投标文件,办理建设项目设计、监理、施工招投标,分头组织中标单位按医院《合同管理办法》签定相应合同,执行合同初审职能。 7、在设计过程,按照医院建设计划和使用科室要求,积极主动协助、督促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基坑支护等阶段设计,在设计单位协助下办理扩初、施工图审查及卫生专项设计审批手续,根据批复意见督促设计单位落实整改。同时把初步设计阶段的概算值、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预算情况及时向医院领导汇报。 8、协助基建办做好工程前期三通一平及管线、树木迁移、建筑物拆除的管理工作。 9、在建设期间,组织协调各参建单位进场,办理相关手续。 10、施工过程,作为医院驻场代表协助监理进行土建、安装、装修施工质量的监督和协调工作,协助、督促监理进行各个环节使用的材料质量和工程量的检查确认,项目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和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 11、认真负责地对工程预算或工程量清单进行初审,根据医院审核意见办理工程款的支付,审核计算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计算初审及送审工作。 12、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资料和竣工图整理,竣工验收后按有关规定协助基建办收集、整理、移交工程招投标、合同、开工审批、现场签证、材料送审、报验、竣工验收、预结算等文件的归档。 13、组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和协助项目专业验收工作,并负责办理已完工程移交和备案手续。协助医院相关职能科室办理固定资产移交。 14、 保修期内工程质量跟踪和保修服务。 15、履行基建科日常事务管理职能,协助基建办完成相关工作,完成领导交给的其它工作。

物业管理科

科室简介: 物业管理科是中心的后勤保障部门,科室的主要职责是保证中心的正常运作,科室下设:智能传输部、空调部、水电维修部、环保绿化部、工程部等四个管理部门。 科室的主要职责: 1、负责中心动力系统的管理及维护,主要包括中央空调、电梯、中央供氧、正负压系统等,并兼管及监督南峰水处理公司、中菱公司、特灵公司、嘉祥公司等公司履行合同的情况。 2、负责中心物流传输系统的管理及维护。 3、负责全中心供水供电的正常运作,包括高低压配电房的供电设备,并保证中心用水用电线路及设备的安全。 4、停车场的管理。 5、负责中心工程维修,包括木工、铁工及公用设施(含管道)的维修工作,并负责工程队的工程质量监管。 6、负责绿化的购买、种植、布置及管理工作。 7、监督及管理泰科公司做好清洁卫生、输送物料、运送垃圾、疏通管道及除“四害”等工作。 8、负责中心排放污水的监控、处理及管理工作,并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及检查。 9、负责集体宿舍的管理及保洁工作。 10、负责职工住房及中心产权物业的管理工作。 11、上级领导安排的接待工作。

物流科

科室简介: 物流科服务指南 物资材料供应 一、服务内容: 负责全院日常工作使用的医用耗材、办公日用品、维修材料、消防器材、家具、桶装水、锅炉保养、锅炉燃油等物资的采购和供应。 二、 对外工作时间安排: 1、订货时间:周一、周四 1) 物流科逢周一、周四订此日期前已收集到物流科的各科采购计划; 2) 如物流科收到科室在申购表中注明急用的采购计划,物流科收到采购计划当日即订; 3) 若科室周一、周四当天下午送达物流科的采购计划,原则上将放在下一个订货日订货。 2、科室到仓库领取物资时间:逢周一、三、五上班时间 三、 科室申购物资流程 1. 各类物资申购流程 1.1. 由申购科室填写申购单,交到物流科处。 1.2. 申请添置家具填写“申请购置家具类固定资产审批表”后交物流科; 1.3. 申请非常规(科室专用)医用耗材填写 “申购医用耗材计划表”交物流科; 1.4. 申領常规医用耗材、办公文具及日用品填写“常规医用耗材、办公文具及用品申领表”交物流科; 1.5. 申请批量、特殊用途办公文具及用品填写“购买批量、特殊用途办公文具及用品申请表”交物流科。 1.6. 物流科仓管员根据库存量情况对科室的申购计划量做调整、做仓库常规库存的采购计划。 1.7. 常规办公用品由仓库组长审批并落实相关人员采购;医用耗材由物流科负责人根据医院的管理规定审批采购计划,或执行新产品审批手续。 1.8. 相关采购员根据已审批的采购计划执行采购,并落实、跟踪到货情況,保障物资及时供应。 2. 新的医用耗材申购程序 第一步 申请科室在充分了解产品的性能、特点后,如需申请使用,应在中心网页下载“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购买、使用医用耗材申请表”,并由科主任或副主任签名后交物流科。 第二步 物流科收到申请后须审核该供货公司(代理公司)资质及“三证”、是否属于省中标产品等,并与供应商谈好价格由物流科科长签名确认。 第三步 物流科审核完后,将申请表提交医务科,由医务科科长根据临床需求、医疗安全等进行审核,并签具意见,再递交财务科物价员对能否收费、能否收回成本等并签具意见。 第四步 以上职能科室审核完毕后,由物流科提交中心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无记名投票,同意使用票数达到投票票数半数以上为同意使用,然后由物流科将投票结果报中心党政联席会议审批同意后,使用科室方可申购使用。 备注:遇临床科室特殊急需使用的新医用耗材,如中心已使用的耗材中没有可替代品的,由中心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可特批使用,事后须由科室填好“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购买、使用医用耗材申请表”重新申请并经耗材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及党政联席会审批同意后,科室方可正式申购使用。 3. 申请试用新的医用耗材程序 第一步 申请科室在充分了解产品的性能、特点后如需申请试用,须在中心网页下载试用申请表,并由科主任或副主任签名后交物流科。 第二步 物流科收到申请后须审核该供货公司(代理公司)资质及“三证”、是否属于省中标产品等,并与供应商谈好价格,由物流科科长签名确认。 第三步 物流科审核后交医务科,由医务科科长对该产品的需求、医疗安全等审核并签具意见 第四步 经医务科审核后,由物流科提交中心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审批。 第五步 最后经中心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审批同意后, 使用科室方可正式申购使用。 4.物流科联系电话:仓库3081、医用耗材采购3143,3402、科长3544,3143。 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规章制度汇编—下册》(肿瘤〔2005〕68号)关于物资管理的规定摘要: 第一条第2点:各科室每月须做好所需物资的请购计划,并及时交给物流科,物流科负责对科室的请购计划进行审核,属计划内的物资,可进行采购,属计划外物资,应经物流科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审批后才能采购。 第一条第3点:原则上科室不能自购物资。确需由使用科室自购的专用物资,自购科室须在每年年初根据上年度用量做好本年度申购计划,报物流科审批,并报分管领导审批后,物流科再将其统一纳入年度采购计划中;同时,使用科室可向物流科推荐至少两家以上公司,与物流科一起选定后,由物流科完成合同的签定。使用科室根据采购计划进行物资采购时须由经办人、科领导签名,报物流科审核。 第一条第4点:对突发性、临时性的急需购置的物资,总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应经分管领导审批后由物流科采购。 蒸汽热水供应 1. 供应蒸汽时间:23楼饭堂早上4:30—晚上9:00;负一层与九层早上7:00—下午6:00。 2. 供应热水时间:新楼 早上6:30—晚上10:00 3. 锅炉房咨询电话:3077 饮用桶装水供应 1. 供应流程: 1.1. 各科室到物流科领取水票; 1.2. 需要用水时各科室自行提前打送水公司电话通知送水; 1.3. 水票用完后用水票存根到物流科换取新的水票; 2. 饮水机维修由送水公司负责,各科室自行打电话通知送水公司联系维修。 3. 目前使用的饮用水:天鹿湖饮用天然矿泉水,联系电话:13640336759

保卫科

科室简介: 保卫科在中心党政的领导下,在上级保卫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各项安全保卫工作。科室现有工作人员3人(保安队员65人),主要负责院本部和家属区的治安与消防安全管理、保安队伍的培训和日常管理、基干民兵的军政训练及协助处理医疗纠纷等工作。 在繁杂的安全保卫工作中,该科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的指导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的方针;秉承思想过硬、作风顽强、坚持原则、处事灵活的工作作风。由于领导的重视和全科人员的团结协作,中心的安全保卫工作也由原来的“防不胜防”已基本转变成了现在的“有效防范”。工作上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一些成绩,已得到了中心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赞扬。 多年来,该科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经过努力,已逐渐形成集安全保卫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服务型集体,在长期开展的“文明优质服务”等各项活动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不但真正服务了职工和病人,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特别是保安员热情为病人服务和拾金不昧的精神更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扬。对此,省市电视台、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也进行过多次的宣传和报道。 中心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安全保卫工作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使该科的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为了确保中心与病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卫工作在 “群防群治”的基础上,将一如既往地做到抓重不放轻、抓大不放小,突出消防重点,严防治安事故,确保一方平安。并始终坚持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制度管人”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并将其落实到了具体的工作中(即做到:待人热情、真诚讲信誉;工作认真、扎实讲成效;处理问题理性、公正讲原则)。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认真、扎实、优质、高效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设备科

科室简介: 设备科负责对全院医疗、教学、科研以及办公设备申报受理、审批、购置、维护、使用和维修管理,为我院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提供主要的设备保障。 目前,我科已建立较完善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EMIS),对中心的固定资产实现信息化管理,实行网络填报各类设备申请及信息查询功能。十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申请、论证、审批和招标采购等采用设备论证和采购管理系统进行全过程管理。同时,对十万元以下的仪器和设备实行了网上竞价采购,广泛引入竞争机制,有效降低成本。

信息科

科室简介: 内科三病区(血液、淋巴肿瘤科)共设置病床28张,其中百级层流仓2个、万级层流病床6张、普通病床20张。现有医护人员18人,其中副高以上专业人员3人,硕士5人,外聘专家2人。(西京医院血液科孙秉中教授、博导,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任军教授、博导) 科室在肿瘤内科综合及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了: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选择具有适应症的高危乳腺癌、小细胞肺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等实体瘤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利用层流病房的无菌洁净环境,进行常规化疗后严重骨髓抑制患者的全环境保护及治疗;中医药辅助治疗,减轻化疗的毒性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抗肿瘤新药的临床研究等多项临床和科研项目,为肿瘤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科室承担省级科研项目3项,协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多家医院共同进行2项新化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门诊部

科室简介:

分子诊断科

科室简介: 石景山医院手术室、麻醉科位于医院住院楼八楼,人员构成包括手术室护理人员和麻醉科专业技术人员,共有27人,其中医疗系列10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2人;护理系列17人,主管护师及以上6人,护师5人,护士6人。科室主要承担全院的手术治疗、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及插管抢救工作。 石景山医院麻醉科成立于1987年建院初期,最初只有3个人,经过不懈努力,现已发展至10人,2005年全年手术2498例,抢救插管113例。能独立完成院内各种手术的临床麻醉工作,通过不断提高麻醉医师学术水平,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最大可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癌症编辑部

科室简介: 负责癌症的工作

供应室

科室简介:    经过几代供应室员工的努力,至2009年底我院的供应室已经发展成为先进的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率先实现了集中式的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2009年底,在医院支持和护理部的指导下,经过多方的协商、多次的参观、人员的培训,我供应室全面接受了手术室全部基础器械、腔镜器械以及显微外科器械,至此,我科的工作范围涵盖了全院的反复使用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普通敷料和特殊敷料的制作、各种治疗报和手术包的制作等,同时实行下收下送工作方法,实现了对全院临床科室的集中式的消毒管理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在同行中走在前列。   每日灭菌器的BD试验,每周的生物监测和无菌物品的抽样细菌学和热源监测,灭菌资料保存3年,清洗消毒资料6个月,为医院的无菌、消毒物品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2009年8月借助于新的物流系统(HBOS)软件,我供应中心对反复使用物品实行了标准量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代替了原来的实际价格计算方法,为各科室的成本核算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同时通过HIS系统查看全院的手术通知单,为手术器械的准备提供最准确的信息。 区域分明,流程清晰,科室任何岗位的员工均能从工作区域墙上悬挂的活页本找到自己的职责说明和工作指引。    获医院科研课题1项《一次性注射器所用硅油对家兔肺损伤的研究》(刘宇英 何曙云 吴剑辉 黄丽源)等。

核医学科

科室简介: 核医学科创建于1993年,本科室以PET/CT、ECT和肿瘤的核素内放射治疗为主要特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有专业精神的高素质医护人员队伍。倚靠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强大的医疗、科研、教学力量,核医学科从设备配置到技术应用上都实现了国内一流肿瘤中心的要求,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核医学科教研基地。 本科室在2005年又引进了GE公司生产的大型功能分子影像设备Discovery ST16 PET/CT系统。该设备是先进的16排螺旋CT和最高档PET扫描仪设备功能的一体化集合,也是目前国内性能先进的PET/CT扫描仪。PET/CT在早期发现肿瘤病灶,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寻找原发灶及转移癌,肿瘤疗效评估,鉴别肿瘤复发和坏死以及放疗生物靶区定位方面具有其他影像设备不可替代的优势,是当今医疗设备中最高端的影像产品。 科研上以临床研究为主,基础研究围绕临床进行。先后负责和参与国家、省部委等十余项各类科研课题的科研工作,现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部基金、广州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山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等科研项目各一项。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山医科大学科技二等奖。本科室还同时承担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教学和临床实习及进修生课堂教学工作。 目前核医学科共有医、技、护人员二十人,正副高级教授2名,已成为核素诊断、治疗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现已开展肿瘤、心脏和脑等疾病的PET/CT检查和SPECT显像诊断工作, 并开展利用PET/CT进行放疗生物靶区勾画的研究工作。 本科室现承担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教学和临床实习及进修生课堂教学工作,同时负责和参与国家、省部委等十余项各类科研课题的临床科研。 1. 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杀基因联合125-I靶向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 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86Re标记BAC5单抗片断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 3. 广州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核素内放疗剂量计划系统的研制 4. 中山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肿瘤(难治性和复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等)的核素导向治疗研究 5.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基金:放射性碘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6.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综合治疗研究 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SPECT/CT扫描的核素剂量精确计算及应用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8Re-G9-PYM联合治疗食管癌的实验研究 9. 广东省科委重点项目:鼻咽癌乏氧显像的研究 10. 2009年度国家继续教育项目:“肿瘤核医学新进展”研讨班(授予Ⅰ类学分10分) 科研方向: 鼻咽癌免疫显像及基因显像和基因治疗研究等,各种骨转移瘤内放射治疗,肿瘤前哨淋巴结的显像研究,核素内放疗剂量计划系统的研究,肿瘤放射性粒子的植入治疗和肿瘤(难治、复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肝癌、恶性胶质细胞瘤、类癌等)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现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部基金、广州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山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等科研项目各一项。 获奖情况: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山医科大学科技二等奖。

手术室

科室简介: 内窥镜室

儿童肿瘤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从1989年7月在肿瘤内科开设儿童肿瘤化疗专业,是国内首家设立儿童肿瘤化疗专业的肿瘤医院。2002年在肿瘤内科开设儿童肿瘤化疗病区。2010年1月7日, 在医院和肿瘤内科大力支持下,成立儿童肿瘤科。儿童肿瘤科目前是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         儿童肿瘤科主要收治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以化疗为主并与外科和放疗科等学科联合对儿童肿瘤患者进行多学科综合诊治。主要病种包括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骨和软组织肉瘤、尤文氏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生殖系统肿瘤、郎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         儿童肿瘤科在儿童肿瘤诊治方面经验丰富,治疗规范,实体肿瘤综合治疗技术力量雄厚。治疗方案与国外发达国家接轨。近10多年来,采用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治疗策略和方案治疗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使生存率获得较大提高。霍奇金淋巴瘤生存率达80%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生存率从1998年前30%-40% 提高到目前70%-80%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200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其它儿童实体肿瘤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生存率获得较大改善。         儿童肿瘤科全体医务人员将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深入研究和探讨新的治疗方法,为每一例儿童肿瘤患者提供先进、有效的治疗方案,努力救治更多肿瘤患儿,为进一步提高儿童肿瘤患者生存率而做出贡献。 儿童肿瘤科多学科会诊:     时间:每周一下午   地点:21楼课室   内容:儿童肿瘤多学科诊治。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多学科讨论意见,做出最佳的诊治方法。   参加科室及人员:儿童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根据肿瘤部位邀请相应的肿瘤外科、中山一院小儿外科等教授和医生参加。  

激光内镜科

科室简介: 内镜激光科由激光科和内窥镜室于1999年合并而成。徐国良任主任,在医院领导的大量支持和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已经成为岭南地区开展内窥镜检查及内镜下微创治疗的最多的机构之一。现有副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护技人员8名,病房护士11名,共计28人。 在医疗方面,我科以岭南地区最大的肿瘤防治中心为依托,经长期大量的工作对消化道良恶性肿瘤的超声内镜诊断与分期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广泛开展包括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电子支气管镜,电子喉镜,超声内镜等各种常规的内窥镜检查,并于2007年通过了卫生部认证,成为卫生部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2008年购进了电子超声镜及穿刺内镜等先进仪器。同时开展各种内镜下治疗,包括超声内镜下胰腺,纵隔及腹腔肿物穿刺活检术,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腔内良恶性肿瘤EMR、ESD及神经节阻滞术等微创手术,在国内位于领先水平。我科是最早开展激光光动力学治疗恶性肿瘤的科室,已治疗早期及晚期食管癌、肺癌、直肠癌、鼻咽癌数百例。 教学与科研方面,2007年通过了卫生部认证,成为卫生部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为各级医院培养内窥镜医师。 2008年起定期举行超声内镜及ESD学习班,深受全国内窥镜界同仁好评。 积极与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派医师到韩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地参加学术会议。并获得的多项各级科研基金: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多篇学术论文。

超声心电科

科室简介: 超声心电科由陈孝岳主任创立至今已有20余年历史,现任主任李安华教授。是广东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主委单位。科室承担了全院所有超声波和心电图检查任务。随着医院近年的飞速发展,科室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现有工作人员23人,超声波检查室 10间,10台彩超仪、1台黑白超声仪、2台便携式彩超仪。每天完成超过220人次各种超声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心电图检查室2间, 心电图仪3台。每天完成超过180人次心电图检查并24小时急诊值班。科室坚持质量第一、病人第一的宗旨,突出肿瘤专科医院特色。几年来超声诊断符合率超过90%,阳性率高达60%-70%。在努力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同时,重点地对肝脏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直肠肿瘤、妇科肿瘤和淋巴结的声像学进行研究,在精细诊断上下功夫,现已初见成效,使肿瘤超声诊断水平向国际水平靠拢。科室较有特色的工作如下:     1.2004年开始在全国较早使用超声造影技术并成功地推广到临床应用,至今已完成超过6000例各种肿瘤的造影增强检查,尤其使肝脏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超过90%。科室现已成为全国超声造影技术培训基地,每年接待全国各地专门来进修超声造影的医生。      在科研方面;对超声造影功能性成像、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疗效评价和甲状腺、乳腺、淋巴结的超声造影研究结果均为中国最早报道之一,与世界研究水平同步。进两年来已发表超声造影有关研究文章近60篇,其中SCI文章4篇,并申请到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项目、中山大学青年教师专项基金和医院优才计划的资助。   2.在进行多年的各种超声引导下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表浅肿物的组织活检,尤其是精细、准确的淋巴结穿刺活检,以及胸腔、纵隔、肺、胰腺、腹膜后及大血管旁的高难部位肿瘤的精确引导穿刺,为病人的针对性治疗提供了必需的组织学准备,为全院的肿瘤治疗与世界水平接轨做出了贡献。全年各种介入穿刺已达1000例,组织活检阳性率高达92%。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 2010年底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浅表肿瘤和淋巴结的射频消融,为一部分黑色素瘤患者和晚期转移性淋巴结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3.2003年开展心脏彩超检查,至今仍为全国肿瘤医院中唯一提供此项服务的科室。每年为超过 例患者提供常规心脏检查和心功能评价。     4.2003年开始重点研究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乳腺肿瘤诊断符合率已超过80%,对乳腺小病灶和导管内病灶诊断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还可以进行乳腺肿瘤三维成像和弹性成像。 名列前茅      5.床边急诊超声检查是我科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具体措施,实施4年多来,已完成床边、术中超声检查超过2000例。极大方便了危重病人。      6.早已开展的经腔内超声诊断基础上,近年又开展了经直肠、经阴道的穿刺活检术和引流术。   7.开展的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尤其是对使用输液港化疗的病人是否存在静脉血栓提供了极为有用的帮助。   8.科室配有各大超声公司最先进的彩超,包括Sequoia 512, Philips IU22, GE LOGIQ E9 和TOSHIABA Aplio XG 790等,都可以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Philips IU22配有经阴道探头和三维容积探头,GE LOGIQ E9配有浅表器官三维探头、弹性成像技术、融合成像技术和目前最先进的GPS导航穿刺技术。     9.心电图室在完成日常工作量同时,还承担24小时急诊值班。     10.科室近6年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联合培养博士生6名。承担了中山医学院研究生肿瘤学中肿瘤超声课程和教材编写。每年举办一期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肿瘤超声规范化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习班》。   超声心电科全体医护人员愿意全力以赴,在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为肿瘤超声诊断、治疗的研究和规范化培训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药剂科

科室简介:   经过专家们多年来潜心的研究,在诊疗水平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模式,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真正让广大男性患者告别障碍,重获和谐夫妻生活。

检验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检验科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现有职工30人,其中副主任技师5人,主管技师9人。拥有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及中专等学历,主管技师以上占全科人数48.3%。        本检验科拥有一批先进的检验仪器,主要有:日立7600/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E170/411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法国Vitek-32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美国Bactec 9050血培养仪、美国BD公司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美国DIGENE公司DNA杂交捕获仪、日本京都公司AX-428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美国IRIS公司iQ200尿沉渣分析仪、Sysmex-XE50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日本Sysmex-CA7000纤溶/凝血分析仪、瑞士EVOlyzer 150/8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法国Sebia全自动电泳分析仪等。      本检验科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肿瘤标志物检测中心,开展的肿瘤标志物有CEA、AFP、CA153、CA125、CA199、CA724、CA50、CA242、NSE、CYFRA211、HCG-β、PSA、CT、FERR、β2-MG、TSGF、SCC等。     日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了我们的检验质量。我科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的标准是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质量方针是:检测准确、报告及时、科学管理、服务优质。每年参加全国及全省的室间质量评价,各检测项目均取得优秀成绩。    科长:刘万里;   副科长: 戴淑琴   专业设置:        基地设有八个专业组,包括临床基础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学检验专业(含HIV初筛实验室)、临床分子诊断学专业、流式细胞室和临床输血专业学科。        临床基础检验室-主要负责血球分析、尿液常规、粪便常规及其它各种体液的常规细胞学检查。本室配有先进的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尿液干化学和流式尿沉渣分析流水线。        临床血液学检验室-主要负责出凝血疾病和各种血液病的外周血片和骨髓细胞学分析(在内科实验室)。本室拥有全自动血细胞检测系统和全自动血凝血纤等先进设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室-负责各种微生物标本的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实验。拥有先进的血培养、细菌培养、鉴定及省级分析的仪器和技术。还负责全院控感标本的检测,承担各种传染病流行情况的监测任务,每季度向全院发布细菌药敏的统计报告,配合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开展生物治疗的工作。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室-拥有一批先进的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负责各种血液、体液的常规生物化学及特定蛋白的检测。已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的工作落实,取得优良的成绩。        临床免疫学检验室-拥有大量的模块式全自动免疫检验设备和先进的检测技术。主要负责各种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包括各种肿瘤标志物,肝炎系列(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抗原、抗体,性病抗体(梅毒、爱滋),激素,骨标记物等项目。         分子生物诊断室-拥有HC2 DNA捕获检验、LUMIA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主要负责HPV13种亚型、部分肿瘤标志物、激素、EB病毒等项目的检测。         流式细胞室-拥有先进的流式细胞仪。主要负责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白血病免疫分型、微量残留白血病、各种细胞因子、DNA倍体等项目检测。在室间质评的活动中,取得优良的成绩。        临床输血检验室-本科室血库拥有先进的卡式配血系统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建有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主要负责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特殊抗体及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与检验科值班人员一起提供24小时服务急诊用血。

医务质控科

科室简介: 医务质控科是在医院党政领导及业务副院长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院的医政管理与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工作、医疗保险、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工作正常进行,是进行院内业务工作协调、联系的主要职能部门。 一、 医务质控科人员结构 科 长:何 韵 兼医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副科长:曾广基 助理研究员 成 员: 赵雁梨 统计师 江小简 科员 周 峰 科员 二、 医务质控科工作职责 (一)医务工作: 1、日常协调与管理工作: (1) 负责院内住院病人请外院会诊、外院病人请来院会诊管理工作; (2) 组织危重病人会诊抢救; (3)组织疑难特殊病例讨论; (4)组织制定专家、专科门诊医师出诊排班表; (5)协助医疗技术咨询委员会做好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批工作; (6)一次性医疗用品购置、使用管理的审批; (7)特困病人补助申请审核工作; (8)组织执业医师资格考核注册工作; (9)具体组织医师晋升业务考核与医师年度考核工作; (10)负责医生处方权签鉴管理工作; (11)协助药事、输血、病案、控感委员会的管理工作; (12)临床科主任离院登记备案; (13)协助组织实施医疗卫生下乡与医疗扶贫工作; (14)协助组织各种义诊活动的管理工作 (15)各科室医技人员夜班费报领表收集审核工作; 2、医疗纠纷的接待处理工作 (1)接待患者或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投诉,调解医疗纠纷,并负责医疗纠纷的立案管理工作; (2)协助当事科室主任做好医疗事故或者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工作。 (二)医疗质量监控工作 1、负责组织每季度医疗质量交叉检查的各项工作及组织召开医疗技术咨询委员会工作; 2、协助制订医疗质量监控工作计划和相关规章制度; 3、监督检查医务人员对各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诊疗护理规范的执行落实情况; 4、登记核实医疗缺陷并提交医疗技术咨询委员会讨论定性; 5、组织每季度病人问卷调查工作; 6、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社会监督员和病友座谈会工作; 7、组织修订各大肿瘤治疗指南,落实单病种规范治疗管理; 8、定期组织医疗发展策略会议。 (三)公医医保工作 1、监督各相关科室严格履行医保协议,执行公医医保政策,加强内部管理; 2、制订院内公医医保管理规章制度,拟定年度公医医保管理工作计划; 3、定期组织公医医保工作的自查; 4、严格执行公医医保的审批制度,按规定办理医保病人门诊特定项目申请及公医病人贵重仪器(CT、ECT、MR、彩超)检查、超范围治疗及用药审批工作; 5、定期召开全院医保专员会议,组织全院公医医保政策学习; 6、组织每季度医保病人问卷调查工作; 7、加强与医保中心的沟通协调,组织完成好“协议”履签工作; 8、加强医保“定额”指标管理,严格控制医保患者的“自费”比例。 (四)医疗统计 1、负责医院统计原始记录表格的设计、制定、修改和解释。对各科室的登记、统计工作进行质量监督和规范化指导。 2、负责全院各相关科室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医院的医疗, 教学, 科研和管理提供尽可能完整的信息资料,并定期向全院发布经授权的网络信息通告。 3、认真执行统计报表制度,严格按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指标涵义、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报送各种法定统计报表。 4、定期撰写阶段性的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和不定期的专题统计分析报告,向院领导提供临床医疗和经济运行情况及其他相关信息的分析报告,并运用相关统计分析法处理信息资料,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5、建立健全统计台帐。编制《年度统计资料汇编》,保证统计资料的连续和完整性,妥善保存统计资料,为医院积累历史资料。 (五)高干病人保健管理工作 协助组织省市高干保健及特需医疗管理工作如组织高干病人院内外专家会诊及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 (六)对外拓展医疗服务项目工作 组织拓展医疗服务领域(对外合作项目) (七)其他院领导交代的事宜

血液肿瘤科

科室简介: 医疗特长:应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诊断和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特别是诊治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及各种疑难肿瘤的专业科室。 科室医护人员:    吕 跃 科主任 学科带头人 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及博士生导师     夏忠军 区长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陈晓勤 科秘书 主治医师    耿其荣 主治医师     王亮   医师    王维达  医师    张 璋 护士长    谢莉发 护士长    其他医护人员。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医院)是国内首家设立血液肿瘤肿瘤专科的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自2000年从国外作为优秀人才引进血液肿瘤专家吕跃教授后 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理念全面系统地开展了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血液肿瘤的临床诊断疗治和基础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血液肿瘤规范化,个体化诊断治疗系统,成功的治愈了一批血液肿瘤患者,使他们与家人一起过着幸福生活。  与综合医院的血液科不同的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是一个专门攻克恶性肿瘤,特别是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各种疑难肿瘤的专业科室。该科室依据肿瘤医院的肿瘤诊疗先进技术平台,引进国际高端技术,与综合医院血液科相比具有诊疗更加先进,更加准确,更加有效的优势。  血液肿瘤科具有一支经验丰富,训练有素,医术高超,务实进取的优秀医护队伍。全体医护人员发扬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循应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将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力争为每一例患者提供最先进,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使您的诊治与世界水平同步,战胜病魔,重获健康。

麻醉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麻醉科组建于1964年4月,现有医护人员37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13名,住院医师5名,技术员2名,护理人员11名。具有博士学位3名,硕士学位1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 拥有手术室间18个,麻醉恢复室床位6张,配置进口多功能麻醉机26台,GE多参数生理监测仪14台,太空参数生理监测仪10台,高频呼吸机1台,以及除颤仪、床边血液分析仪、手掌式血红蛋白仪,心电记录仪、注射泵、肌松监测仪、麻醉深度监测仪(BIS)和床边血凝监测仪(TEG)等。 我科承担着临床麻醉、镇痛,院内抢救等任务,开展的麻醉技术包括气管内插管全麻、支气管内插管全麻、支气管堵塞管技术,喉罩通气技术,全静脉麻醉、基础麻醉、持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以及监测麻醉等。专科麻醉包括:颅脑外科、头颈外科、胸外科、肝胆科、腹科、泌尿科和妇科。微创手术麻醉包括各种腔镜手术,肝胆科与介入科的射频、粒子植入术等。单肺通气技术在90年代初已全面开展,90年代中后期,先后开展支气管填塞管、Univent支气管填塞与单腔联合导管技术和小口径纤支镜在单肺麻醉中的应用,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困难气道处理,巨大肿瘤压迫气管,支气管的病例处理和气管支气管支架麻醉处理等分别处于国内先进及领先地位。围麻醉期开展动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肺动脉导管,临时起搏导管等多项有创监测及治疗技术。 2008年开设癌痛治疗门诊,开展外周神经射频热凝,蛛网膜皮下植泵镇痛等技术。 相应的临床研究包括:药物不良反应、麻醉技术(单肺通气、高位硬外、全静脉麻、靶控输注技术、困难气道处理、器官保护、疼痛治疗等)、麻醉管理、设备管理等,基础研究主要是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机理及药物作用机理,麻醉对机体免疫的影响,肌松药药代学,药动学和围术期肺损伤的防治等。 2001年至今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科技厅基金3项,省卫生厅基金5项,教育部重点学科配套项目1项。

控感与职工保健科

科室简介: 控感与职工保健科成立于1993年11月,是在中心党政领导下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全中心院内控制感染和医疗环境安全、职工医疗保健、传染病网报以及肿瘤致残的伤病劳动能力鉴定等,工作重点是保障医疗环境、医疗工作安全,保障职工健康。 二、 控感与职工保健科职责与内容 (一) 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职责与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防控和环境安全方面的管理与业务的双重职能。根据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我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近年来建立并开展了一系列新的监管制度和工作内容,主要工作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在主管领导和中心控感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及时根据国家各部委、广东省各部门包括市局和学校发布的关于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各种行业标准、规范、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对本中心控感工作做出反馈,必要时重新拟定或更改现行制度,经感染管理委员会通过后在本中心运作。 2、 帮助组织并参与中心感染管理委员会、中心控感督查专家组及职工保健科各种相关会议,及时向主管领导和中心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对控感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中心控感委员会讨论决定。记录会议内容以备上级部门检查。拟定中心控感委员会工作计划,每年总结,并向控感委员会汇报。 3、 负责本中心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协调相关部门在控感方面的协同运作,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随时提供控感技术咨询和工作指导,对全院控感检查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工作并检查效果。 4、 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指导实施并反馈实施效果。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工作包括了对住院病人进行了现患率调查、对手术部位感染作目标性监测、对超过10%的出院病历作回顾性调查、逐月对全院和各科室的医院感染资料(包括医院感染病例标本送检比例、医院感染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等)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并上报结果。 5、 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6、 对重大疫情防控进行组织和协调工作,组织演练并监督发热门诊的规范运作。 7、 负责接待上级监管部门对我中心的与感染管理和环境安全有关的各种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包括全国创建卫生/文明/环保城市检查、医管年控感检查重大疫情防控工作检查、传染病网报情况检查、医院废物处理督查、市防疫站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 8、 督导本中心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参与组织爱卫活动,严格控制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和交接按规定运作,为其提供所需的技术指导。 9、 不定期自行组织一些安全检查包括本中心环境、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学检查、环境卫生学监测、灭菌后的物品监测、污水处理后监测等。 10、 定期(每月)抽查全院消毒效果监测(含消毒后物品、使用中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每半年抽查新大楼治疗室、配药室的空气细菌数并进行分析。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相关科室。 11、 对一些特殊部门如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内窥镜室、消毒供应室等的控感工作进行重点管理,强化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规范、职业暴露防护制度等。要求对按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严格清洗、消毒或灭菌,定期检查、督促并进行效果监测。 12、 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防控方面的科研工作。 13、 开展耐药菌监测,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过调研了解特殊监控耐药菌(包括MRSA、VRE、ESBLs、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属等)的流行情况;通过调查出院病历(>10%)了解全院的抗感染药物使用的情况,包括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各类药物所占的比例、联合用药所占的比例、持续时间等,对严重违规使用抗生素的案例进行通报。 14、 负责对医务人员特别是新入人员进行有关院感防控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工作。目前已规范化的培训内容包括工作人员岗前控感知识、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手卫生知识、锐器损伤的应急处理、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医疗废物的分类及处置、各种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等。培训方法除外出学习、院内讲座、科室组织学习、网络教育、针对性发放资料、办特别板报外,还通过考核、评卷,分析并记录结果。另外,制作发放控感相关工作的流程图供有关科室方便使用,如锐器损伤应急处理流程图、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流程图和标签、手卫生标准洗手操作图等。 15、 职业暴露情况监控。对全中心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16、 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推荐符合安全标准且信价比高的消毒剂,对使用中消毒液、手消毒剂进行监测、满意度调查。 17、 组织控感交叉检查,整理交叉检查资料,上报检查结果并负责督查整改工作。 18、 每半年对全院治疗室、配药室使用中的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监测、记录并反馈,对不合格的紫外线灯管提出处理意见。 19、 其它工作。控感质量是医院发展所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根据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配备,1000张床位以上的大型医院不得少于5人。我们将尽可能地开展和规范更多的控感管理工作,目前主要要做的包括:目标性监测工作--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进行监测;审证工作--对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相关证明进行审核;耐药菌和抗生素应用管理—包括耐药菌株监测和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等。 (二)职工医疗保健工作内容 负责中心职工(包括临时合同工)及直系家属的医疗、护理、保健工作,包括职工的诊治及出诊;职工每年一次的体检;新职工的体检;职工住院、门诊医疗费用的管理;办理职工医疗证。 (三)传染病网报职责和工作内容 1、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网络直报,传染病疫情管理,督促指导及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 (1) 做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确保传染病网络直报准确性,及时性,提高网络直报质量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 (2) 负责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 (3) 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及时审核、查重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审核、查重无错即录入直报系统。审核时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反馈通知相应科室或报告人并进行核对、补充及修改;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前要审核每例传染病报告有无重报(退本年度该患者该传染病有无网报过),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4) 每天要对检验科反馈的传染病检验阳性日报表及传染病报告卡签收本进行核对,关指导督促本单位医务人员做好传染病上报工作。 (5) 按市CDC要求每日对录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下载存盘,以防资料丢失。 (6) 每日对具有高度传染病的患者(如HIV、开放性肺结核、高滴度梅毒),尽快通知相应科室,并指导督促作好消毒隔离工作及自我防护工作。 (7) 每月对本单位传染病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并核对全中心上报的传染病病例月报表。 (8) 每月1-2次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并把漏报迟报原因反馈回各科室。配合每季度的交叉检查,对传染病疫情管理中漏报、迟报进行奖惩制度。 (9)每日对科室上交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核对并签收。 (10) 做好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督促指导及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 (11) 发现以下情况时,立即对报告报告信息进一行核实: 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Ⅱ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Ⅲ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次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 以上任何一川情况属实,应立即电话报告区CDC,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12) 每年度按CDC要求对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查对、审核、订正、排查及总结,汇总后按编号进行装订,《传染病报告卡》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13) 网络直报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不得泄露病人资料,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2、负责本单位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督促指导及培训医务人员开展死亡病例网络直报。 (1)对本单位死亡病例根据死亡原因及根本死亡原因进行ICD10编码。 (2)对本单位死亡病例进行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并指导及督促死亡病例上报工作。 3、负责本单位艾滋病初筛告知、确认告知及艾滋病病人流行病调查工作。 (1) 对本单位检测艾滋病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艾滋病初筛阳性告知、确认阳性告知工作。 (2) 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艾滋病流行学调查工作。 (3) 对艾滋病患者及家属进行消毒隔离,医学卫生宣教工作,并宣传国家对艾滋病患者“四免一关怀”政策及广州市艾滋病免费优惠政策。 (四)肿瘤致残的伤病劳动能力鉴定 1、熟悉办理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政策及操作流程 2、为病患者办理劳动能力鉴定。

生物治疗中心

科室简介: 一、 科室简介 生物治疗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肿瘤治疗手段,目前已经成为传统的三大疗法——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的有力补充,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大学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在编医、护、技术人员2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病房和实验室的业务骨干大多具有博士或硕士学历。 肿瘤生物治疗及恶性黑色素瘤的综合治疗水平居国内前列,提出并实施了“四阶段多学科序贯治疗晚期实体瘤”的策略。目前已面向全院开展7项体细胞免疫治疗项目,每年收治患者近千例。在国内率先实行生物治疗临床规范化操作和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建立了各类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制定了每个项目的操作流程规范和质量控制规范, 2007年承办了第一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大会,并举办了国内首个肿瘤生物治疗培训班,为推动生物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心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人,承担了本科生、研究生的肿瘤生物治疗的教学任务,以及专科研究生和进修生的培训工作。2005年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与瑞典Karolinska大学成立合作实验室, 合作开展肿瘤疫苗的研究工作。 并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人肿瘤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卫生部重大专项及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并获得了卫生部“关于开展体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标准的制定”的专项。开展了“重组P53腺病毒的研究”、“人内皮抑素腺病毒的研制”、“由双启动子携带Endostatin和E1A/E1B基因的腺病毒与逆转录病毒杂合病毒载体对肝癌抑制作用的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相关基因及蛋白质功能研究”、“自体EBV特异性CTL细胞转移治疗”、抑制DC负反馈调控以增强DC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等科研工作。中心成员每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近10篇研究论文,并参与主编《肿瘤生物治疗学》、《分子病毒学》、《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信号转导》等专著。 行政架构: 科主任:郑利民 科副主任:夏建川,张晓实 科护士长:严朝娴 科秘书:丁娅 二、 科室历史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于1994年成立,次年即通过了国家卫生部审查,成为当时国内经卫生部审批合格的可进行临床生物治疗工作的少数几家单位之一。1999年院长曾益新兼任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6月1日生物治疗病区正式成立,有床位18张,同时符合GMP要求的生物治疗实验室开始启用。2008年设立了独立的门诊患者细胞治疗回输室。2008年与胃胰科联合成立黑色素瘤治疗研究小组,2009年挂牌成立黑色素瘤内科治疗病区,是国内第2家、华南地区首家实行恶性黑色素瘤专科收治的单位。 三、 专家介绍 曾益新院士 郑利民 教授 夏建川教授 张晓实 教授 李疆 副研究员 张星副研究员 丁娅 主治医师 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生物治疗研究中心科秘书。2003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七年制班,获医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任生物治疗病区住院医师,2005年底至今任该病区主治医师。2008年9月起攻读肿瘤学博士学位。掌握常见肿瘤的诊治,熟悉各种肿瘤的内科治疗尤其是肿瘤生物治疗。 彭瑞清 主治医师 2001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肿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工作,2007年1月升任主治医师,2008年7月获肿瘤学硕士学位,现为肿瘤防治中心在职博士,主攻肿瘤生物治疗,熟悉各种实体肿瘤的内科治疗。 四、 技术特色 1.体细胞免疫治疗项目: ⑴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⑵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DC) ⑶自体树突状细胞激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 ⑷自体树突状细胞刺激的T淋巴细胞(DC-T) ⑸自体自然杀伤细胞(NK) ⑹自体链式激活的T淋巴细胞(链式CIK,CAPRI) ⑺RetroNectin激活的自体杀伤细胞(RAK) 2.恶性黑色素瘤的内科治疗: 细胞因子治疗,化疗,免疫化疗,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 3.基因治疗

病理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药剂科成立于1964年,现已由最初建科时仅有的药品调剂室和制剂室发展成为集门诊中、西药房、住院药房、药物配置中心、制剂中心、药检室、中、西药库、试剂库、临床药学室、中药煎煮室、零售药店等多个部门为一体的重要医技科室,负责组织实施包括药品和试剂采购供应、药品调剂、制剂及细胞毒药物配置、药品质量控制及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临床药学监护等多项药事管理工作,配合肿瘤防治中心各临床科室和实验研究部开展肿瘤的预防、治疗、康复和教学、研究工作。 药剂科现有药学专业人员42名,包括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及中专等各种学历人员,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18人,占全科人数的43%。 科主任:黄红兵;副主任:刘韬;科秘书:陈倩超 西药房组长:刘庆;中药房组长:黎可喜;住院药房组长:张云子;配置中心组长:钟锦堂 药品供应调剂与规范化管理 药剂科工作部门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良,目前承担全院30个病区1000多张病床和年均30多万门诊患者的药品调剂供应工作。现有包括抗肿瘤药、癌症止痛药、止吐药等具专科特色药物在内的中西药品、草药饮片1000多种,门诊药品划价、交费、取药和住院病区医嘱传输全面实施网络化管理、单剂量发药、拆零散装药品原瓶存放。在药事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编印了《医院药学部门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文件汇编》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规范》等工作指引文件。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 根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而建立,目前主要负责各病区细胞毒药物的集中配置。按照《广东省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严格执行层流净化、无菌配置、细胞毒药物的安全使用原则、空气监测、微生物学检查等规程,极大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提高了静脉输注药物的使用率和安全性,“预配型”和“即混型”药物可共同满足临床静脉给药的需要。 临床药学服务与药学信息 药剂科近年逐步开展临床药学服务,配备专职临床药师,负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和药学服务咨询工作。各药房均设立合理用药咨询台及咨询电话,针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提出的用药问题进行解答;定期出版《药学通讯》,更新本院《用药手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条例》、《药物过敏试验规范》等 学术研究与继续教育 药剂科逐步完善了药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处方点评,积极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级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并进行学术交流。在科研立项和论文发表方面,近三年获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两项,厅局级科研课题两项,横向课题基金及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研究基金四项;分别在《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药材》、《中国临床药理杂志》、《中国新药杂志》及《癌症》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研究项目“多西紫杉醇脂质体制备处方工艺优化及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及“细胞毒静脉药物配置室内不同区域空气质量考察与分析”分别获得“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出版的专著有《抗肿瘤及相关药物新编》及《抗肿瘤中药临床应用与图谱》等;同时承担医药高等院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教学和临床实习及进修生课堂教学工作。 集药品采购供应、药事管理和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药剂科拥有一支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专业队伍。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全体药师将与时俱进,继续遵循“团结、进取、求实、发展”的宗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优化知识结构,创建优质的“青年文明号”和高水平的“放心药房”,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完善的药学服务。

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影像介入科在拥有国内一流医疗设备的基础上,以众多的肿瘤影像诊断与介入诊疗项目、高水平的诊疗技术、优良的医疗服务造福于广大的肿瘤患者。 一、规模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影像介入科现有医、护、技人员8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5人,研究生导师7人。科室由影像诊断和介入诊疗两部门组成,影像诊断部设有常规放射诊断室、CT室、MR室,介入诊疗部设有介入病区、介入门诊、介入手术室、介入实验室、海扶超声聚焦刀治疗室。介入病区有病床40余张,每周1-5均有介入专科门诊。影像诊断部每年接受11万人次的影像检查诊断任务,介入诊疗部每年进行2千多人次的介入诊疗工作,现开展各种介入诊疗项目40余项,并在某些特殊肿瘤的治疗方面进行创新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二、设备情况 该科室拥有世界先进的螺旋CT扫描机、1.5T磁共振、二间DSA介入手术室、一间非血管介入手术室、多功能数字化胃肠机、数字化胸片机、带立体定位穿刺系统的乳腺钼靶机、射频消融仪、B超、电子内镜、肿瘤微血管介入实验室、介入器材研究实验室及影像中心PACS系统、海扶超声聚焦刀等。 三、专业人员结构 科室有医师24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4人,拥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0人,7人是研究生导师。科室在读研究生5人。科室护士28人,其中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21人。科室技师31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23人。 四、现已开展诊疗项目 (一)影像诊断项目主要有: 1.全身各部位数字化透视和摄片检查; 2.支气管断层摄片检查; 3.乳腺钼靶摄片及立体定位穿刺; 4.全身各部位CT扫描检查; 5.全身各部位MR扫描检查; (二)肿瘤介入诊疗项目主要有: 1.影像导向下肿瘤穿刺活检术; 2.经颈静脉肝静脉肝内病变活检术; 3.动脉造影CT(CTA)、动门脉造影CT(CTAP)、碘油造影CT(CTLP); 4.各种肿瘤动脉化疗灌注及栓塞治疗; 5.动脉药盒植入术; 6.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 7.肿瘤动脉灌注时辰化疗; 8.血管内溶栓治疗; 9.影像导向下基因、生物局部注射和动脉灌注治疗; 10.肿瘤化学消融术; 11.肿瘤射频消融术; 12.肿瘤激光消融术; 13.肝癌的双重及三重介入治疗; 14.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海扶和消融治疗肝、骨及体表肿瘤; 15.电子内镜及影像导向下的食管支架植入术、气管支架植入术、胃肠道支架植入术、胆道支架植入术; 16.上、下腔静脉内支架植入术; 17.微创造瘘术(胃肠造瘘、肾造瘘); 18.骨转移瘤椎体成形术; 19.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 20.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放疗; 21.胆道肿瘤经导管支架后装放疗; 22.汇管区(Klatskin)胆管腺癌的射频消融综合介入治疗。 五、教学培养体系: 1.设有中山大学影像学教研室,负责临床医学本科生影像学课程教学、影像专业班教学、临床各专业实习生的实习以及研究生影像诊断与介入培养教学。 2.进修生培训 每年有2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在科室各部门接受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培训。 3.继续教育 连接五年举办每年一期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肿瘤介入诊治及鼻咽癌影像学新进展”研讨班,每期参加人数达300~350人。 六、学术组织 负责组织“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介入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七、杂志 主办《肿瘤影像与微创治疗》专业杂志 八、专著 主编专著: 《螺旋CT诊断学》、《肿瘤介入诊疗学》、《肝癌微创治疗与多学科综合治疗学》、《临床实用MRI》、《原发性肝癌中西结合诊断与治疗》。 参与编写:《肿瘤学研究生统编教材》、《鼻咽癌研究》、《临床CT诊断学》、《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临床介入诊疗学》、《临床肿瘤学》、《胰腺癌》、《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十、发表论文 近五年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家级杂志50余篇,省级杂志40余篇。 九、近五年来的代表性论文有: 1.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T导向下碘油乙醇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疗效观察,中华肿瘤杂志 1998.09.23; 20(5): 391-393 2.肝动脉和经动脉门脉造影螺旋CT的应用价值,中华肿瘤杂志 1999.11.23; 21(6): 450-452 3.经股动脉药盒导管植入系统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中华肿瘤杂志1999.09.23; 21(5): 386-388 4.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变的动态CT增强特征,中华肿瘤杂志1999.03.23; 21(2): 131-133 5.内支架联合局部定向溶栓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中华肿瘤杂志2000.11.23; 22(6): 507-509 6.肿瘤所致下腔静脉狭窄及阻塞的介入性开通治疗,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10.10; 34(10): 688-691 7.鼻咽腔造影CT扫描方法及其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0.03.10; 34(3): 167-169 8.动态螺旋CT动脉造影在胰岛素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中华肿瘤杂志 2000.01.23; 22(1): 86 9.肺癌薄层CT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的初步研究,中华肿瘤杂志 2002.24(2):173-177 10.肺部实体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36(4):321-324 11.经皮射频消融术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36(4):313-320 12.肝癌CT导向消融剂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I)--不同比例的无水乙醇与碘混合剂对免肝的破坏作用癌症 1997.16增刊: 26 13.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变的螺旋CT动态增强研究,癌症 1998.10.15; 17(5): 368-370 14.鼻咽癌螺旋CT动态增强特征,癌症 1998.08.15; 17(4): 278-280 15.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支架及PCS化学药物治疗,癌症 1999.12.15; 18(6): 724-726 16.卵巢癌术后复发介入化疗疗效分析一附18例,癌症 1997; 16(6):433 17.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动脉栓塞治疗,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7.12.20; 6(4): 232-234 18.经PCS联合灌注羟基喜树碱在中晚期肝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中国肿瘤临床 2000.12.20; 27(12): 912-914 19.植入性药盒系统在中晚期肝脏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癌症2000.12.05; 19(12): 1168-1169 20.肿瘤性布-加氏综合征的内支架治疗,癌症 2000.11.05; 19(11): 1030-1032 21.介入导向下Ad-p53基因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安全性初步观察,癌症 2001.01.05; 20(1): 57-60 22.颅内动脉瘤的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1;10 (4): 199 23.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30例临床分析,中华医学杂2001.12.10; 81(23): 1460-1461 24.52例蝶骨嵴脑膜瘤的DSA分析及术前栓塞,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12.05; 35(12): 911-913 25.鼻咽癌动态增强的CT研究,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1999.09.25; 5(3): 163-165 26.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乳癌,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1999.09.30; 8(5): 326-328 27.双螺旋CT图像分辨率的探讨和分析,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1999.09.10; 11(3): 7-11 28.支架联合PCS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研究,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99.07.20; 25(4): 517-519 29.动态螺旋CT动脉造影诊断胰岛素瘤1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11.15; 8(11): 1204 30.动脉和动门脉造影螺旋CT动态扫描时间参数对肝癌诊断的作用,癌症 2002.21(2):209-210 31.鼻咽癌咽后淋巴结CT与MRI对比研究,癌症 2002.21(3):285-288 十、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达200余万元) 1.新型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研究(国家863课题) 2.肿瘤介入新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国家重点学科基金) 3.介入导向下P53抑癌基因和E1B缺陷腺病毒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211工程) 4.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抗血管治疗恶性实体瘤实验研究(211工程) 5.鼻咽癌螺旋动态CT、DSA与血管生成的相关研究 (国家卫生部) 6. 鼻咽癌影像学(国家卫生部课件) 7.肝癌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对比研究(国家科委九五攻关分题) 8.抑癌基因支架及药膜支架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广东省科委) 9.药物释放性覆膜支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广东省科委) 10.介入型化疗药盒系统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前研究(广东省科委) 11.鼻咽癌介入治疗的技术管理与规范(广东省卫生厅) 12.CD3AK联合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肝癌疗效的研究(广东省卫生厅) 13.鼻咽癌放疗复发与放疗后纤维化的DSA研究(广东省卫生厅) 14.斑螯素作为介入消融增效剂对裸鼠诱导肝癌作用研究(广东省卫生厅) 15.盆底复发卵巢癌介入化疗的疗效观察(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16.CT肺血流灌注成像在肺内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广州市科委) 17.CT血流灌注成像在直肠癌根治术后骶前软组织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十一、成果: 1.2000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和省高教科技成果奖; 2.省科委重大科研成果登记证书。

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科室简介: 2008年12月,为拓宽业务、优化服务、加强监管,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将原GCP中心(含I期实验室)、肿瘤流行病研究室和原学校临床流行病/DME教研室进行了人员和职能的重组,组建了独立运作的“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洪明晃任主任、曹素梅为副主任、李苏为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20多人。 原GCP中心是我国主要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之一。早在1983年,由管忠震、赵香兰教授等积极筹建,被卫生部确定为首批部属“临床药理基地”;1996年被广东省科委确定为“广东省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2001年1月通过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考察和评议,成为国内首家“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2005年1月和2006年6月顺利通过广东省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 “资格认定”检查,并于2008年正式获得SFDA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机构”证书(含I期临床试验)。管忠震教授、姜文奇教授和刘继红教授先后担任主任。 原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建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展以鼻咽癌为主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在中山与四会建立三级防癌网,对鼻咽癌的发病、流行规律、早诊早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至“十五”攻关和“十一五”支撑项目。李振权教授、闵华庆教授、黄腾波教授先后担任主任。 原临床流行病/DME教研室的前身为成立于1984年的“科研设计测量评价(DME)咨询委员会”,当时主任由中山医学院院长彭文伟兼任、副主任为胡孟璇教授、侯灿教授;1987年改名为临床流行病学/DME教研室;1986年开始为85级临床研究生开设DME选修课,后陆续成为高年制和住院医生必修课;1991年该教研室挂靠肿瘤防治中心。王飞教授、黄腾波教授和洪明晃教授先后担任过教研室主任。

护理部

科室简介:   以国际中医男科学会副主席陈利生院长、著名男科专家马金涛院长、我国最早从事夫精人工授精(AIH)研究的著名专家王信心主任、女性不孕专家刘培雯、胡汉苹主任等为核心,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专家经验丰富,设备先进齐全,治疗方法科学多样效果显著,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并和国际、国内不孕不育科研机构及权威人士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使众多患者摆脱了没有生育能力的痛苦,圆了无数家庭企盼早日生个健康聪明宝宝的梦想。

妇科

科室简介: 妇科作为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外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0多年来,历经几代著名妇科肿瘤界老教授、老专家的不懈努力及辛勤耕耘,培养了一批具备娴熟手术操作技能的妇科医师队伍,以雄厚的临床实力,担负着繁重的临床工作,并承担了妇科肿瘤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一直在国内享有盛誉。 目前在编医生12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 妇科现有两个病区,每个病区设病床35张,共70张病床。 一、临床医疗 我科收治各种妇科良、恶性肿瘤,如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子宫肉瘤、外阴癌、阴道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经过40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常见的妇科肿瘤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各种妇科肿瘤的治疗,尤其是对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外阴癌的治疗保持国内外先进水平。 1.宫颈癌诊治 宫颈癌是妇科的优势病种,占收治的。我科对宫颈癌根治术手术的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进,特别是输尿管“隧道”的分离方法,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多年来,我科的专家在国外及全国各地进行手术交流,赢得了同行的广泛赞誉。近年来,还开展了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早期有保留子宫要求的患者,我们开展了保留子宫的宫颈广泛切除术;对部分晚期和复发患者,我们开展了盆腔脏器廓清术、粒子介入治疗等,有效治疗了不少难治病例。 放射治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占居手术不可替代的地位,我院是全国率先开展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医院之一,也是广东省最早开展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医院,目前拥有各种放射治疗宫颈癌的先进设备,如直线加速器、后装治疗设施、适形和调强放疗设施。通过我们的努力,将手术、放疗和化疗合理综合应用,使我院宫颈癌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达80%以上。 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和早诊早治的疾病,我们的另一特色是重视宫颈癌的预防,除在社区开展大规模的人群普查外,还在医院内开设了宫颈病变专科门诊,具备阴道镜检查、宫颈电环切手术(LEEP)等设施,对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进行筛查和处理,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此外,我们还负责一项HPV(宫颈癌)预防疫苗的临床研究,为实现宫颈癌的一级预防做了大量的工作。 2.卵巢癌诊治 卵巢癌死亡率高居妇科癌瘤之首。由于组织类型复杂,治疗上需要医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彻底的手术是提高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卵巢癌手术复杂,难度大,手术医师除了要掌握妇科的手术技巧外,还需有腹部外科、泌尿外科等手术基础。我院妇科在卵巢癌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展了早期癌的全面分期手术和晚期癌的肿瘤细胞减灭手术,对复发卵巢癌的再次减灭手术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前来求医。我们坚韧不拔的“妇科精神”和胆大心细的“岭南派”手术技巧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挽救了很多晚期和复发患者的生命。 规范的化疗是治愈卵巢癌和防止术后复发的另一个关键。2007年,我科制定了新的《妇科肿瘤诊疗指南》,并坚持每周检查《指南》的执行情况,保证了我科的卵巢癌患者能在术后接受规范的化疗。临床研究证明。腹腔化疗有助于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妇科于1964年率先在国内探索卵巢癌的腹腔化疗,摸索了各种经腹腔给药的方法,现已形成了一套腹腔给药化疗的安全方法和护理常规。经我科诊治的Ⅰ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达90%以上,Ⅱ、Ⅲ期卵巢癌按计划完成治疗者5年生存率达60%,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总的5年生存率30-40%。 3.其他妇科恶性肿瘤 我科在子宫内膜癌和外阴癌的治疗方面也保持着领先水平。手术、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的合理结合,使Ⅰ、Ⅱ、Ⅲ期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90%、80%和60%以上。 外阴癌是一少见癌瘤,我科自建院至今收治了300余例此类患者,积累了难得的经验。外阴癌的标准术式是外阴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易出现伤口裂开、感染、积液和下肢水肿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住院时间。我科正在开展外阴癌的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已积累了近20例的经验,这一技术有可能使相当一部分早期外阴癌患者避免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从而免受该手术术后并发症的痛苦。此外,我科还开展了外阴癌手术的皮瓣转移术,进行外阴癌手术后的外阴整形,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二、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 医疗、科研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除了抓好临床工作外,我科还十分重视开展科研工作,加强内涵建设。近5年承担国家卫生部、省市级和中山大学科研项目15项,每年在全国核心期刊及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探索的内容涉及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宫颈癌化疗与放疗结合的合理性、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如何提高卵巢癌的化疗疗效等热点问题。还参加了多项国内、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如腹腔热灌注化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Yondelis单药化疗、宫颈癌四价疫苗在中国女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 妇科还主编了《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子宫颈癌诊断和治疗》、《外阴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妇产科新手术学》、《妇科肿瘤学》等著作。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妇科积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多次邀请国内外著名教授前来讲学。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妇科的专家曾先后到加拿大、澳洲、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曾成功主办了第四界全国暨国际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自2002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国家级妇科肿瘤继续教育学习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2005年8月25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学习班期间,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在我院举行了“妇科肿瘤华南交流培训中心”挂牌仪式,使我科正式成为全国六个培训中心基地之一。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妇科目前已有一支具有良好医疗、科研及教学素质的队伍。承担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等多种教学任务。每年接受来自全国各级医院进修医生近20余人,进行妇科肿瘤理论和手术操作的系统培训,他们返回各自的医院后,大多成为治疗妇科肿瘤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科亦选派中青年骨干前往美国、澳洲、日本、香港等地培训,吸收国内外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增强自身的实力。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妇科将学科发展定向于保持和巩固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妇科的临床优势,并着力开展一些与临床相关的基础研究。力求使我科的临床科研水平步上新台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中医科

科室简介: 一、 概 况: 中医科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专门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科室,现有医师8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近年来,中医科不断发展壮大,并于2006年8月,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成为全国唯一一所“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局、卫生部评为“全国综合(专科)医院中医示范单位”。 二、医疗 我科主要以中医、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各种常见肿瘤,尤其对鼻咽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大肠癌、胃癌、食道癌、妇科肿瘤、淋巴瘤、癌痛等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对手术后、放疗及化疗的病人,配合中医药辨证施治,能有效地减轻毒副反应(如放疗引起的急性放射性口咽炎、放射性膀胱炎、肠炎;化疗引起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证放、化疗的顺利进行;对稳定期的病人,采取扶正与驱邪相结合的方法,在扶正的基础上定期使用大剂量的抗癌中药,以防止复发和转移;对晚期病人,根据辨证与辩病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中医药的特色治疗,减轻痛苦,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疗效达国内外先进水平。 三、教学 我科每年均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及本科生临床的见习。 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 四、科研 中医科拥有先进的中医舌诊图象分析系统、血液流变学检测仪、痛证治疗仪等一系列仪器。多年来一直对癌症患者的舌象进行深入研究,以此作为观测预后的指征。 我科早年供方研制的“鼻咽清毒剂”、“升血调元汤”等在临床运用多年,疗效确卓,均已成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并远销国内外。 我科多名医师曾到北京、上海等地进修学习,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单独进行肝癌介入治疗,尤其在中药配合介入治疗肝癌方面取得良好疗效,并取得相关的省级科研课题。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获得院校级、厅局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数十项,主编及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 ★ 研究课题: 1、中药“滋元灵”防治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与开发 2、中药防治靶向药物主要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 3、舌苔脱落细胞EGFR与消化道癌症患者预后关系及中药干预研究 4、鼻咽癌辨证分型与EBV-DNA及VEGF相关性研究 5、中药配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6、中药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7、鼻咽癌青紫舌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相关性研究 8、九种常见肿瘤患者舌像库 9、健脾和胃法防治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研究 10、中药防治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纤维化的研究 11、健脾补气法对肝癌介入治疗前后肝储备功能的影响 12、升血小板中药颗粒方剂对代谢酶P450及化疗药物作用的研究 13、中药配合肠内营养治疗胃癌术后化疗病人营养不良的研究 14、中西医结合防治浅表性膀胱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15、应用大蒜素抑制裸鼠结肠癌肝转移实验研究 16、粉防己碱联合化疗逆转卵巢癌多药抗药性实验与临床研究 17、中药防治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纤维化的研究 18、止痛散结膏的研制——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19、健脾补气法对肝癌介入治疗前后肝储备功能的影响 20、舌诊预测癌症患者生存期的研究 21、中药配合放疗提高鼻咽癌病人五年生存率的研究 22、青紫舌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中药干预治疗研究 23、中药防治鼻咽癌不规则放射野所致视路损伤的研究 24、中药对NPC放射治疗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25、中药内服外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神经外科

科室简介: 据统计,原发性脑肿瘤的发病率约为18人/10万人,其发病率虽然远低于肺癌及乳腺癌等肿瘤,但由于原发性脑肿瘤常见于青壮年,残致死率高,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较大。西方统计资料显示,胶质瘤(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已成为40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另外,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及先进的诊断手段,脑肿瘤的诊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脑肿瘤的诊治与其他神经外科疾病有较大的区别。对于大部分非肿瘤性的神经外科疾病,手术切除通常是治疗的核心。而对于脑肿瘤,由于其病理类型多样、生物学特性各异,如果单纯依靠外科手术而忽视整体治疗方案的制定,则仅可能起到短暂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因此,脑肿瘤的治疗更加强调规范化、系统化与个体化,只有通过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真正延长脑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正是为了满足国内神经肿瘤患者诊治的需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于1999年从加拿大McGill大学引进陈忠平教授,在国内肿瘤医院中率先设立神经外科/神经肿瘤科。科室成立后,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雄厚的临床科研实力为后盾,以国际先进经验为参考,以“规范的、系统的、个体化治疗”为理念,与中心影像科、放疗科、肿瘤内科、基础研究部等相关科室的协作,旨在为神经肿瘤患者制定最佳的诊疗方案,提高神经肿瘤的疗效。 科室目前科室设有专科病床25张。在我科学术带头人、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忠平教授的带领下,截至2010年1月,已收治各类神经系统肿瘤患者近例,其中手术患者近 例,如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转移瘤、颅咽管瘤、血管母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和各种颅骨肿瘤等,其中包括有高难度的脑干肿瘤、岩斜区肿瘤、巨大室管膜瘤(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6-07/11/content_4816114.htm)和脊髓髓内肿瘤等。 如前所述,对于某些原发脑肿瘤如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及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等,手术切除只是治疗的开始,规范化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才是提高疗效的根本。在此方面,我科室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同。以胶质瘤的治疗为例,在手术中,我们使用一流的手术器械,以“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最大程度保全神经功能”为原则,同时,对术中获取的新鲜肿瘤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实验,为后期的化疗提供选择依据。中心病理科术后对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常规及分子水平检验。术后,我科会根据患者肿瘤的病理级别、肿瘤分子特征、药敏结果及患者经济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后续治疗方案。若需行放射治疗,则由中心放疗科医师根据患者肿瘤的病理级别等特征制定放疗方案并施行。若需要化疗,则由我科的神经肿瘤化疗医师专门负责。对于有需要的患者,我科还可提供光动力及生物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10余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我科为患者制定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更好的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除临床工作外,我科还大量开展了脑肿瘤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科学研究,涵盖脑肿瘤的病理、外科、化疗、分子靶向治疗、肿瘤血管拟态及肿瘤干细胞等方面,旨在探索脑肿瘤发生、发展与治疗抗拒的机制,提高现有治疗手段的疗效,开发治疗脑肿瘤的新型治疗方式。 ★ 我们的宗旨:竭尽全力为神经肿瘤患者提供规范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生存治疗,改善预后。 ★ 收治病种 本科室收治神经系统的各种肿瘤疾病:如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转移瘤、颅咽管瘤、血管母细胞瘤,脊髓肿瘤、脊索瘤、神经纤维瘤和各种颅骨肿瘤等。 ★ 科室人员 主诊教授:陈忠平 教授/主任,牟永告 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张湘衡 医师,杨群英 医师,赛克 医师 ★ 门 诊 周二、周五上午:专家门诊(陈忠平教授) 周一、周三上午:专家门诊(牟永告副主任医师) 周一下午:神经肿瘤化疗专科门诊(杨群英主治医师) 周四上午:专科门诊

泌尿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外科于1999年独立,由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梅骅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周芳坚教授担任科主任和学术带头人。自成立泌尿肿瘤专科以来,已全面成功地开展了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各种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并始终以“仁心仁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不断改良和创新,将国际和国内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应用到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实践之中,使来这里就医的病人能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一、 医师队伍 学术顾问:梅骅教授 科室主任:周芳坚 教授 科秘书:刘卓炜 副主任医师 其他专家:秦自科 (副主任医师 ) 韩辉 (副主任医师) 二、 病房和床位 泌尿肿瘤外科目前有两个病区,泌尿肿瘤病房一区位于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本部医疗大楼第12楼,床位18张。 由于病人越来越多,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本部泌尿外科的病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病人住院治疗的需求,尽管全科的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尽最大努力加快床位周转,仍有病人等待床位达两个多月之久,这给病人和家属造成巨大精神压力,也影响一些病人的治疗效果。经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即空军医院)协商,于2009年7月在458医院设立泌尿肿瘤病房二区,床位25张病床,专门收治泌尿生殖系肿瘤病人。住在458医院泌尿肿瘤病房二区病人的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均由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的医师制定并具体实施,并定期接受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管理和质量控制部门的定期督查。所有病人的病案等资料保存于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病历档案室。 三、 每年收治病人的情况 2009年收治住院病人逾770多人次,手术500余台左右,膀胱镜检查500人次,平均住院日12天左右。预计2010年全年收住院病人超过1000人次,手术超过750台次。医院正在兴建新住院楼,将增加500多个床位,泌尿肿瘤外科的规模也将相应扩大,能为更多的泌尿生殖肿瘤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四、诊断和治疗的肿瘤类型 1、 肾上腺肿瘤: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癌、肾上腺囊肿、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无功能的肾上腺肿瘤、和肾上腺转移癌。主要采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肿瘤的微创治疗。但对癌和恶性肿瘤,或巨大的肿瘤,仍然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以达到根治或彻底切除肿瘤的目的。 2、 肾脏肿瘤,是常见肿瘤,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包括肾细胞癌(也叫肾癌)、肾错构瘤(平滑肌血管脂肪瘤)、肾母细胞瘤、肾盂癌和肾转移癌。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对早期和体积较小的肿瘤主要采用腹腔镜下手术,作根治性肾切除或保留肾脏只切除肿瘤的微创手术。对中晚的病人仍然采用经腹腔的开放手术,作根治性肾切除和淋巴清扫,以达到肿瘤根治的目的。 3、 输尿管肿瘤:主要有输尿管移行细胞癌、输尿管腺癌,少见。对分化好的浅表肿瘤(即恶性度低的早期肿瘤)采用内镜下手术治疗,其它则采用经腹腔的开放性手术作根治性切除。 4、 腹膜后肿瘤 5、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包括膀胱移行细胞癌(最多见的类型)、膀胱腺癌、膀胱鳞状上皮癌、膀胱小细胞癌、脐尿管癌和膀胱平滑肌瘤等。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临床分期的不同,治疗方法和效果均不同。 6、 前列腺肿瘤,主要是前列腺癌,还治疗少数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发病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是目前所有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分期不同,治疗方法和效果截然不同。 7、 阴茎癌,现在少见了,本来是很容易早期发现的,但有些病人很晚才来就医,治疗效果不理想。 8、 睾丸肿瘤,是年轻男性常见的肿瘤。类型包括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胚胎癌、绒毛膜上皮癌、畸胎瘤、畸胎癌)和内胚窦瘤(卵黄囊瘤)等,是治疗效果非常好的肿瘤,即使到了晚期,仍有很多病人可以治愈。 9、 尿道癌,少见,但恶性度高,早期发现可治愈 10、 会阴部的其它肿瘤  五、 科室特点   1、拥有一支训练有素、年富力强、务实进取的医师团队,由周芳坚(博士)教授担任科主任,主要技术骨干有秦自科(博士)副教授、韩辉(博士)副教授、刘卓炜(博士)副教授、李永红(硕士)主治医师、董培(博士)主治医师,尧凯(博士)主治医师、侯国良(硕士)培训医生。近几年来除了繁重的医疗工作以外,开展了不少的临床科研工作,将泌尿生殖系肿瘤诊治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发表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累计发表论著已达100余篇,其中英文(SCI)论著10余篇,还参加了《泌尿外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门诊外科学》、《男科疾病典型病案分析》、《临床尿流动力学》、《男科疾病误诊误治与防范》、《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指南》和《临床肿瘤学》等专业著作的编写工作。主编了《中山大学肿瘤学讲座》和《膀胱癌》两部专著。   2、专科特点突出,专攻泌尿男性生殖系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综合运用化疗、放疗、介入治疗和生物治疗等多种手段,力求最大限度挽救病人生命和保持病人生活质量。目前每年新收治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病人在700例以上,其中膀胱癌250余例,肾肿瘤190余例,前列腺癌140余例,肾上腺肿瘤20例左右,睾丸肿瘤40例左右,阴茎癌30例左右,还治疗一些少见的肿瘤以及其它系统肿瘤累及泌尿系统或其它系统肿瘤治疗后出现泌尿系统并发症的病人。 六、 几种主要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的治疗情况 1、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 肾癌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最主要的治疗是外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根治性肾切除和肾部分切除(即保留肾单位肾癌手术)。 对没有症状的较小(一般是4cm以下)的肾癌可选用保留肾单位的手术,对有症状的较大肾癌一般采用根治肾切除术。有腔静脉癌栓但没有远处转移的肾癌,根治性肾切除的同时取出癌栓,5年生存率达到60%左右。到目前为此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泌尿科的保留肾单位手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00%,根治肾切除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74.8%,其中Ⅰ期和Ⅱ期肾癌病人5年生存率在90%以上。 对转移性或晚期肾癌病人,于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后,采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自体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融合瘤苗等进行生物免疫治疗,已获得初步临床效果。将CIK和自体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融合瘤苗免疫治疗用于预防局部进展性肾癌手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2、 膀胱癌 (1) 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 低分化浸润性膀胱癌是致死性疾病,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极为复杂、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并发症多,尿流改道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大。10年来我们对该手术进行了多次改良和优化,最终确立了改良原位新膀胱和回肠导管(Bricker)术作为尿流改道方式。现在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手术时间已经缩短至3~4小时(以前需要9~10小时),全膀胱切除和Bricker手术时间缩短到2-3小时。术中出血减少到300~500ml,85%的病人手术不需要输血。原位新膀胱手术后病人可以自己控制尿液和排尿,可以恢复工作和社交活动,生活质量大为改善。术中如保留勃起神经血管束的话,还可保留阴茎勃起功能。在高龄病人(70~80岁)施行这种改良手术,仍可获得满意效果。目前已积累数百例经验,无手术死亡,无尿瘘或肠瘘等严重的并发症。 (2) 全身化疗或动脉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 对不能手术根治的晚期膀胱癌或者复发转移的膀胱癌病人,治疗非常困难,效果比较差,至今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全身化疗有效率约为50-70%,但有效的病人平均生存时间10-12个月,且毒副作用大。 我们联合应用动脉化疗和生物治疗来治疗晚期无法手术切除的膀胱癌病人,获得了良好的初步效果。用此联合方案治疗10个病人,有效率100%,在7例肿瘤完全消失的病人中,6人已无瘤生存20个月以上,1例于治疗后18个月肿瘤复发死亡;在3例部分有效的患者中,肿瘤缩小80%以上,2例已带瘤生存12个月以上,1例于治疗后14个月死亡。联合方法还具有副作用少,病人耐受性好的优点。目前正进一步开展局部晚期膀胱癌患者辅助动脉化疗的临床研究。   八、规划和愿景 医院兴建新的医疗大楼,泌尿肿瘤外科规模要扩大到二个病区,共70张床位,希望能为更多的泌尿生殖系肿瘤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泌尿肿瘤外科的医务人员始终以“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实事求是,改良创新”的作风,不断进取,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泌尿肿瘤外科。

胃胰科

科室简介: 2009年3月3日,为了适应国内外“单病种、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方向和我中心的学科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增强本中心胃胰专科的国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更为了让胃胰肿瘤患者得到合理、规范及个体化的治疗,在中心领导的关怀下,我中心在历史长达24年的腹科基础上,成立了专门的胃胰科,并肩负起提升本中心胃、胰腺及软组织肿瘤三大病种的诊治、科研和教学实力的重任。 胃胰科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现有在编医生8人,其中正高职称 2 人,副高职称 3人,中级职称 3 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3 人。詹友庆教授是中心胃癌单病种首席专家。周志伟教授担任科主任。胃胰科目前拥有病床35张。 一、 医疗 我科的医疗重点是胃、胰腺及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诊治,尤其在胃癌的综合治疗方面,凭籍建院40多年来丰富的经验积累、单病种首席专家的严格把关、中心相关科室的雄厚实力以及我科同仁的不懈奋斗,一直在国内享有盛誉。1994年至2004年数据显示,我科胃癌总的五年生存率为48.0%,胃癌根治术后的五年生存率为61.8%;胃癌手术切除率为87.8%,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64.3%,处于国内领先并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自2005年以来,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及治疗手段的更新,我科的胃癌治疗水平必定再上一个台阶。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严格遵照中心制定的胃癌单病种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指南,并定期接受专家组检查,以确保每一个患者接受最合理、最规范的治疗。例如,在手术方面,我们严格规范标准胃癌根治术(D2手术)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手术质量;为减少腹膜腔种植、复发的风险,我们开展了术中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在术后辅助治疗方面,我科积极与相关科室协作,使每位患者都能接受合理、规范、有效的个体化治疗。 为进一步提高胃癌、胰腺癌以及软组织肿瘤的治疗效果,今后我科拟进行的临床工作重点包括:与放疗科合作,开展胃癌围手术期的放化疗;与内镜科合作,开展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期胃癌的EMR/ESD治疗,并推广ERCP的新技术,提高胰腺癌的诊治水平;继续深入开展胃癌的腹腔镜手术;结合血管外科与整形外科技术,将胰腺癌及软组织肿瘤的手术水平推上新的台阶。 二、 教学 我科担负着中山大学本科生、研究生肿瘤学胃癌部分的教学工作,每年还负责本科生的见习带教、进修生及肿瘤专科医师的技能培训。我们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40多年来丰富的教学积累、崭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及广泛的国内外合作网络,为每一位有意在胃胰专业有所作为的年轻医生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此外,紧跟时代步伐的医疗技术创新理念以及高度负责的教学态度也使我科成为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进修学习的最佳选择。如2008年,我科成功举办“进展期胃癌规范化治疗培训班”,通过标准胃癌根治术(D2)的现场演示及胃癌综合诊治的专题讲座,开拓了学员们的视野,获得学员一致好评。 三、 科研 我科已建立胃癌数据库,系统总结了我中心原腹科1964~2004年间2561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以论文形式“胃癌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研究”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同样,以本数据库为蓝本撰写的20余篇论文也在《癌症》、《中国肿瘤临床》、《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加可喜的是,今年的2篇SCI论文业已发表。我科主编及参与编写的著作有《实用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临床肿瘤学》、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学专题讲座》、《消化系肿瘤诊断与治疗》、《新编老年医学》等。由我中心主办的胃癌单病种专业刊物《胃癌》已定期出版。另外,用于提供胃癌专业知识,构建医务人员之间、医患之间交流平台的胃癌专业网站,也即将开通。 针对国内外胃癌的新辅助化疗普遍存在的临床试验多、基础研究少的现象,我科早在10年前即开展了有关胃癌新辅助化疗机理的系列探讨,如新辅助化疗对人体胃癌细胞凋亡、P53、PCNA、微卫星不稳定性、端粒酶活性与微血管密度的影响等等。同时,我们还开展了“胃癌壁内浸润与手术切除长度的大切片研究”、“胃癌患者术前血清胃蛋白酶原(SPG)水平的检测”以及“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无水酒精治疗小鼠前胃癌细胞MFC肿瘤模型的实验研究”。近期正在进行胃癌干细胞、胃癌腹腔转移机制、胃癌免疫营养及胃癌前哨巴结的相关研究。 目前我科承担863计划“胃癌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的研究任务,其他在研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3项、厅级3项。今后拟积极开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组建南方胃癌临床研究协作组,为我国提供胃癌循证医学资料,提高我国胃癌临床研究及治疗水平,积极与国际接轨。

乳腺科

科室简介:   石景山医院骨科对各类创伤、四肢骨折、骨关节病、骨肿瘤疾病、脊柱骨折及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均有较高的水平,病人反映好受到北京西部广大患者的信任。尤其在创伤骨科的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绩。对老年髋部骨折有一套好的治疗方案影响较大。开展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填补了石景山区多项空白。此外,我们还拥有最新进口关节镜治疗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病疗效甚好。我们真诚地向社会承诺:为了保障您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请您相信我们一定会给您提供国内一流的技术和服务。

结直肠科

科室简介: 2009年2月,在中心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为适应学科建设和业务发展,为患者提供更精湛、更专业的医疗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正式成立结直肠科。 结直肠科的前身是原腹科,腹科经过45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特别在科研上硕果累累,共获15项科研成果,其中省部级成果6项,厅局级成果5项,校级成果4项;共获55项科研基金。其中国家级基金8项,省部级基金21项,厅局级基金6项,校级7项,院级13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4篇,主编/主译学术专著10部,参编25部。 为了学科建设和业务发展,成立结直肠科,现人才梯队健全,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生8名,其中正高2名,副高2名,中级3名,住院医师1名。此外还有专科培训医师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4名。外科实验室助理研究员1名,技术员1名。护士13名,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名。 (二)医疗 我科以大肠肿瘤为重点,兼顾小肠肿瘤(包括十二指肠)、胃及肠间质瘤、腹膜后肿瘤等的诊治,尤其以大肠癌的诊治居全国领先水平。本科是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治疗手段是以外科手术为主,强调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放化疗、术中化疗、术后放化疗等。在大肠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减少术后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获国内外同行的肯定。 万德森教授是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本中心大肠癌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起草全国大肠癌诊治规范。结直肠科注重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大肠癌综合治疗、肠造口康复治疗及社区肿瘤防治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手术规范化治疗上,术中严格遵循无瘤操作,近年来相继新开展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良性或早期恶性直肠肿瘤经肛门微创切除术(TEM)等技术,大大提高了保留肛门的机会。依托中国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化疗和放疗水平全国领先的肿瘤防治中心,每一例大肠癌患者均能依据分期、肿瘤生物学特性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包括辅助放化疗、生物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中药等,使许多患者既获得了根治的机会,又免去了因人造肛门带来的痛苦。在我科接受诊治的患者均能得到最合理、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其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总结建院以来大肠癌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66.3%,其中,结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70%,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66%,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仅为6%-8%。 在消化道肿瘤术后肝转移上,为了预防消化道肿瘤术后肝转移及腹腔种植,科室自80年代起在全国率先开展以5-Fu为基础的术中肠腔化疗、门静脉灌注化疗、腹腔化疗、术后持续门静脉灌注化疗、5-Fu缓释剂植入等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大肠癌肝转移治疗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联合化疗、射频消融、放疗等措施,使大肠癌肝转移的五年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特别是对于不能切除的肝转移癌,先进行以草酸铂为主的新辅助化疗,待肝转移癌缩小后再争取手术切除,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结直肠癌肝转移很常见,已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2008年11月成立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肝转移学组推举潘志忠教授担任组长。该学组的成立必将极大地推动国内的大肠癌肝转移诊治规范化进程。 在肠造口康复治疗上,我科长期致力于开展人工肛治疗护理工作,开设肠造口护理专科门诊,为已出院的肠造口病人提供治疗、护理、营养以及预防保健知识,极大地提高了造口者的生活质量。 (三)教学 1.教学任务 我科承担多层次的教学任务,教学课程的数量和课时也逐年提升。包括医疗系本科生(五年制,七年制)、研究生、进修生、大专、专升本、继续教育(包括造口治疗师培训班、造口学校)的理论讲授,本科生临床见习带教,造口学校学员的实习。 2.研究生培养 我科一向重视研究生培养。现有博士导师2名,硕士导师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4名。 3. 教学成绩 (1)由我科万德森教授主编的临床肿瘤学教材——《临床肿瘤学》(第一、二版),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三版也已完成初稿,成为肿瘤临床医生的案头必备。 (2)万德森、周志伟、郑美春等主持的项目“中国造口师的培养模式的探讨” 获得2008年第六届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四)科研 以中心实验室、实验研究部、病理科为基地,积极与校本部和越秀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合作,并于2003年在新大楼六楼实验研究部,与胸科联合建立外科实验室,配备外科实验室助理研究员1名,技师1名,为我科的实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科重视人才的培养,采取出国留学和人才交流等形式相结合培养临床、科研综合型人才。我科医生分别到美国Mayo Clinic医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M.D.Anderson癌症中心、法国巴黎Paul Brousse医院等进修学习。 我科现有包括“985”工程、“211”工程和“863”计划等在内的在研课题8项,其中厅局级3项,省部级2项,临床研究项目2项,单病种基金1项。 1999年,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我科万德森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同时举办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一届广东省大肠癌学术研讨会”。此后每年由该委员会及我科联合举办一次学术会议,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会议旨在为省内同道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最新最快地介绍国内外大肠癌研究成果,推广大肠癌规范化诊治。会议代表来自省内各地,每次与会者达200多人,成为我省大肠癌专业的重要学术会议。 1998年至今,每年主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国造口治疗师培训班”,为我国培养了造口护理专科人才近1000人,弥补目前我国造口治疗师严重不足的状况,为我国造口康复治疗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1年2月,创办中国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中山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至今已成功举办了7届国际造口治疗师课程,为我国培养了89名国际认证的造口治疗师,占全国造口治疗师总数的75%以上。分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两名来自台湾。 (五)科室文化建设 1.科室特色 “敬业、严谨、创新、热情”是我科始终恪守的座右铭。包括对医疗工作的忘我敬业,对教书育人的严谨作风,在科研道路上的创新精神,对病人、同事的热情友爱。 2.医德医风建设 建设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我科始终长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我科医护人员保持了“廉洁行医”的优良传统,获病人的表扬信和锦旗数不胜数,2008年患者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达50%以上。以病人为中心,制定病人就医指引,优化病人诊疗流程,编印并免费向病人及家属发放《大肠癌》防癌宣传教育资料。中心党委总结我科的成功经验,在中心推广应用;全科积极响应中心党委、工会号召,多次踊跃捐款救助贫困和受灾群众。我科万德森教授获得“中国医师奖”、“全国医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3.构建科室团结和谐文化建设 为构建团结和谐的科室局面,每年科室、党支部、团支部都组织形式各样的文娱活动。2008年,我科被评为中心“文明优质服务科室”。愉快、丰富的业余生活,营造了热情洋溢、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 注重科室文化建设,树立团队精神,努力构建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勇于创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团结、和谐、先进的科室而努力。

内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科成立于1964年,是国内创建最早、学术梯队最强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肿瘤内科医教研基地之一,是我国特别是华南地区肿瘤化疗专业公认的学科带头单位。内科目前设有肺癌及胸部肿瘤、消化道肿瘤、淋巴瘤和乳腺癌等9个主诊教授岗,拥有5个病区(含骨髓移植病房和空军医院胸部肿瘤病区,共165张病床)及1个日间病房,现有高级职称医护人员20名(其中博士导师6名,硕士导师7名)。   内科主要诊疗的病种包括:淋巴瘤、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鼻咽癌、头颈癌、睾丸癌、膀胱癌等。   内科年门诊量5.4万人次,住院1.1万人次/年,收治的病人主要来自广东省,约9%来自省外、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该科设有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和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病房等。科室除了开展常规化疗以外,还开展了外周血干细胞支持下的超大剂量化疗,血药浓度监测下的大剂量氨甲蝶呤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个体化治疗和维持治疗等。 该科收治的多种肿瘤的治疗疗效都达到了国际水平。此外,为了探索新的治疗模式,开发更多有效的治疗药物,增加肿瘤病人的治疗机会,内科专家还不断发起临床与药物方面的课题研究,并积极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内科是我国主要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之一,1983年被卫生部确定为我国首批抗癌新药临床评价基地,是广东省唯一的一家卫生部属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基地。在科室负责人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内科出色地完成了卫生部药政部门下达的百余项新药临床研究与评价任务,为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卫生部药政部门和全国同行们的好评。经过近30年来的努力,内科在抗癌药物的临床研究与评价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在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了一支专业过硬、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技术队伍。内科现是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姑息治疗委员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也是中国抗癌协会或广东省抗癌协会多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或委员单位。      在科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内科在科研工作方面硕果累累:从1964年建科至今,内科共获得各级别科研基金约2500万,其中国家级基金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国家“十一五”新药创制重大专项2项,“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项,“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基金20余项、校级基金10余项。另外,内科每年发表多篇论著,2010年共发表约50篇文章,其中SCI论文37篇。内科主编和参编出版的有关化疗及新药临床研究的专著有十余册,如《实用肿瘤内科处方用药手册》、《肿瘤生物治疗学》等。   内科还为全国特别是华南地区培养了一批肿瘤化疗和临床药理的专业人才。内科每年招收约10名肿瘤学研究生,2010年所带硕士生、博士生共49名。另外,内科每年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40名左右。在做好研究生和进修生的教学培训工作的同时,内科还成功举办了多种学术交流活动,如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国家级)肿瘤化学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及Post-ASCO汇报会,第六届中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年会等,促进了我国肿瘤化疗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总结交流,并推广了国际先进的诊疗理念。   内科信奉“尊重生命,把最好的医疗服务奉献给我们的患者”的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针对不同病种的病  人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化疗护理咨询服务,并大力宣传“无痛病房”的治疗理念。该科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针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节目在社会上获得了反响。

鼻咽科

科室简介:  北京石景山医院普通外科目前有 40张床位,重症监护病房6张,有医护技术人员36人。经过近20年的发展,紧跟国内外医学科学和技术的发 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扩大院内外技术交流和合作,日益成为技术一流、作风过硬、医德高尚、患者放心的朝气蓬勃的现代化科室。

友情链接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电话:87343633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