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概况

别名:

性质:三级甲等

电话:(0354)2051356

地址:

专家答疑 预约检查 极速问诊
心血管内科

科室简介:

肝胆外科

科室简介: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是专业从事肝胆胰腺疾病的外科科室。现拥有19张病床,有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硕士1人。拥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完成肝癌切除、高位胆管癌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复杂性肝胆管结石联合整治等在内的许多高难度手术,拥有腹腔镜手术设备1套、纤维胆道镜1套。学科带头人刘秀峰主任是对肝胆胰腺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997年以来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至今已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00多例,由于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疤痕小等优点而深受广大患者欢迎。近几年来我们还先后开展了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等,目前处于晋中腹腔镜技术领先水平。

心胸外科

科室简介:    心胸外科成立于1988年8月,至今已有二十年。开设病床18张(含ICU病床3张)。全科医护人员共有20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1人、住院医师3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拥有重症监护室、多台呼吸机、生命体征监护仪及微量注射泵等先进医疗设备。     心胸外科担负全市胸科及心脏外科疾病诊疗、护理、教学、科研任务、各级医师分别在山西省人民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北京301医院、沈阳军区总院、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北京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国际内技术领先的医院心胸外科进修学习。立足于本院,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已成熟开展了食管、贲门、纵隔、肺部、胸壁疾病和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科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积极联系太原,北京等大医院专家,努力开展新工作,力求扎扎实实稳步前进,已成功开展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搭桥术)20例。目前,心胸外科与太原和北京多家医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聘请了山西省心脏外科元老、原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主任王恩玉教授指导工作,争取临床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市人民健康奉献一份力量。

泌尿外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创建于1988年5月,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实力雄厚的具有专业特色医疗机构。目前在省内处于先进水平 。     拥有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机、膀胱镜、腹腔镜、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体外震波碎石机 电磁场治疗机等先进的泌尿外科专科设备。     在日常工作和学校中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医德医风健康教育。在5-12大地震中我科先后有两位同志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他们的英雄事迹被晋中日报山西卫生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全科医护人员视病人为亲人,从无吃拿索要等事件发生。     二、医疗业务     (一)历年开展新工作     泌尿外科是在院长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所有医师均为大学本科以上毕业,担负全市泌尿外科疾病的诊疗、护理、科研、教学等任务,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分别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北京友谊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等国际国内技术领先的医院泌尿外科长期短期进修学习。     立足于本院,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学科带头人程书栋主任的领导下,重点发展了以腔道与微创、肿瘤及男生殖系畸形为特色的检查和治疗技术,相继开展了经尿道腔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高难度肿瘤的手术治疗,泌尿男生系统畸形的手术治疗。     (二)新技术     腔内技术(微创):尿道狭窄等离子柱状电极内切开术、经尿道膀胱肿瘤专用电极电切术、输尿管镜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腹腔镜肾盂成型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腹腔镜肾切除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等、女性压力性尿失禁TVT-O术。     泌尿系肿瘤技术:原位可控结肠全去袋新膀胱术、巨大肾癌根治术。       泌尿男生殖器畸形整形:尿道下裂膀胱粘膜一期成型术。     目前我院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填补了我省的空白,该项技术能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将前列腺完整剥离切除,与开刀手术相比同样干净完整,但几乎无创,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同时我科是省内继山医大一院第二家独立开展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腹腔镜肾盂成型术的科室。     三、临床科研与学术交流     我科至2009年,在国内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中华级杂志2篇,省级刊物40余篇。每年我科都要派出医护人员参加泌尿外科全国年会,学习国内的先进技术,同国内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不定期的参加省内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同省内同仁共同交流学习。     四、人才培养     科室拥有泌尿外科病房、特需病房、门诊、体外冲击波碎石中心、内窥镜检查治疗中心。病房位于新住院楼四楼,共设床位32张,其中特需病床5张。医护人员23人。有医生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4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包括硕士研究生3名)。有护理人员1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0人。     今后泌尿外科在院领导的指引下我们会抓紧机遇,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确立新的更高的目标开辟更广阔的思路打造医疗服务品牌科室,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微创、安全、高效的诊疗过程,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晋中市人民,为山西省及全国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推动我国的泌尿外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儿科

科室简介:    科室概况     1、建院初期,医院未设立儿科。儿科的病人均由内科大夫诊治。1957年恽玉芳去山西省妇幼保健院进修儿科,返院后负责儿科门诊,1958年,设立儿科门诊,隶属内科管理。1959年在内科病房后院设儿科病床13支,由恽玉芳管理,内科医生值班。1961年王跃华从康复医院调来从事儿科工作。1961年杨幼芳从山西医学院毕业返院从事儿科工作。1962年常正芳从太原卫校调来从事儿科工作。1963年南君之调入从事儿科工作。1964年范玉花分配到儿科。1962年10月儿科病房成立,地址在关庙巷6号院,常正芳任负责人,医生5名,护士5名,开设床位20支。1965年常正芳任儿科主任。文化大革命前儿科医生有:常正芳、恽玉芳、王跃华、杨幼芳、南君之、范玉花。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儿科与内科合并,称内儿科,1968至1970年李绪业等三人负责,1970年5月李绪业带队下乡巡回医疗,由代京科等4人负责。1971年,内儿科分开,再次恢复儿科,任玉堂任副主任并主持工作。文化大革命后期调到儿科医生有:常国兰、胡玉芳。80代从事儿科及调入儿科工作的医生:吕克英、王平、杨尔兰、王改花、游克梅、张雅琴、韩杰、郭红哲、田芸芳、毛荣斌、李晓彦。90年代分配来儿科工作的医生:裴树华、张永红、张玉芳、张珧仙、光彬、董文兰、牛英姿、刘平。1995年迁至新住院楼一楼。2007年迁至住院部东楼五楼,开放床位35支。专设新生儿病房,床位6支。现有医生1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6名;护士16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2名,护士8名。     2、儿科历任主任为常正芳、任玉堂、吕克英、杨尔兰、杨幼芳、范玉花、王平、王改花;副主任为南君之、韩杰、游克梅、刘平、田芸芳;护士长为董瑞萍、王倪、郭培珍、徐健、赵慧萍、刘丽萍、梁秀萍。现任主任张永红,副主任毛荣斌,护士长郭志仙。

骨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状况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始建于1971年,当时刘远参加了全省第一界骨科进修班,在本院开展了骨科工作。1979年外科创立骨科专业,刘明远任副主任,主管骨科专业,当时设病床29张,医护人员11人,医生有刘明远、郭调良、孟梅生、郭符德等,陆瑶瑶任护士长。1984年骨科正式成立,刘明远任主任,郭调良任副主任,王耀珍任护士长;医生有孟梅生、王德林、姜振国、雷修义、牛连信、郭符德;护士有郭江兰、苏秋芳、崔巧凤、邢艳秋、王根平、张小丽、张燕玲、郑梦梅。床位29张,医护人员15人。     1989年,牛连信、郭调良任骨科副主任。牛连信主持工作。     1991年,刘明远任骨科主任,郭调良、姜振国任副主任,床位增至39张。     1995年10月,骨科分为骨一科和骨二科。骨一科由郭调良任主任、牛连信任副主任、范爱玲任护士长;医生有尤振海、闫国富、刘江文、郝春波等。骨二科由姜振国任主任,王德林任副主任,苏秋芳任护士长;医生有郝跃峰、张瑞、郝玉泰、张元江等。     1998年骨一、二科合并,分为脊柱、关节、创伤、手外四个专业组,两个护理单元,姜振国任主任,尤振海、闫国富任副主任,苏秋芳、王贵平分别任护士长;郝跃峰为脊柱组组长,成员有王恒龙、赵红涛;尤振海为关节组组长,成员有郝玉泰、李军;张瑞任创伤组组长,成员有刘江文、胡德亚;闫国富任手外组组长,成员有张元江、郝春波;床位增至70张。     2007年1月骨科搬迁入新住院楼,分为四个专业组,分别为脊柱、关节、矫形、显微外科,姜振国任骨科主任,王恒龙、尤振海、闫国富、梁志刚任副主任,分别担任专业组组长,2007年6月成立关节镜组,李军任组长开展工作;分为两个护理单元,由苏秋芳任、冀爱萍任护士长,床位增至76张。医护人员45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19人。     二、医疗业务     骨科成立之初,医务人员克服设备简陋、经费缺少的困难,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到1973年骨科已相继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创伤、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桡骨骨折桡神经断裂修复术、肌腱转移等精细手术、针麻下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融合术等工作,业务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骨科发展到今天,走过三十八载,历届科主任苦心经营,骨科医务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姜振国主任主持工作后力主走专业化道路,以科技为先导,在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骨科业务蓬勃发展,学科建设日益完善,在新技术研究、推广、应用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脊柱方面:开展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小开窗、半椎板、全椎板髓核摘除术。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切吸术、化学融核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腰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胸椎椎弓根内固定术,颈椎弓根内固定术。开展了椎管肿瘤切除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脊柱肿瘤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入+植骨+内固定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治疗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界面)融合+内固定术,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单开门、双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骨折脱位侧块、椎弓根、关节突间内固定术,上颈椎骨折脱位的内固定,齿状突骨折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枕颈融合术,先天脊柱侧弯矫形内固定术,退变性脊柱侧弯矫形内固定术,成人脊柱侧弯前后路一期联合矫形术,骶骨肿瘤切除术、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加骨盆稳定性重建术,脊柱转移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CT引导下脊柱转移癌经皮骨水泥注射治疗。2004年,骨科开展了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填补了我省的空白,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     关节方面:开展了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关节囊紧缩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髋臼三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加压螺纹钉、多枚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经皮穿刺注射骨水泥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等工作。     创伤矫形方面:开展了四肢骨折带锁髓内钉闭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股骨下段骨折倒打钉切开复位内固定,锁骨空心钉、记忆合金环、重建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髌骨空心钉、髌骨爪切开复位内固定,跟骨粉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跟骨成形术,复杂的骨盆骨折重建钢板、钉棒系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小儿股骨头坏死的骨盆截骨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肩胛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术,DHS、伽玛钉内固定治疗粗隆间、粗隆下骨折,开放植骨治疗骨髓炎合并骨不连等工作。     显微手外方面:开展了超长背阔肌肌皮瓣移植重建肘关节功能、手部功能重建术,腓骨游离移植治疗桡骨肿瘤、肩袖损伤、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末节断指再植、断肢(指,趾)再植、趾指再造、臂丛神经损伤修复术、臂丛神经撕脱膈神经代肌皮神经重建肘关节功能、跟骨再造等工作。     关节镜方面:2007年,骨科成立关节镜组,开展了关节镜下膝关节探查术,游离体取出术,骨关节炎关节腔清理术,关节滑膜切除术,侧副韧带、交叉韧带修复术,关节镜下倒打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等工作。     在骨科全体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骨科全部完成了三级甲等医院要求的普通及重点专科的手术项目和治疗项目,达到山西省骨科领先水平。(附历年业务统计表)。     三、临床教学     2000年我科成立临床教研组,负责大外科骨科部分教学及临床实习、见习任务,闫国富任教研组组长,尤振海、胡德亚任山西医科大学临床教学老师。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6名,讲师15名。2000年至今,我科已带教山西医科大学及其他医学院校学生1000余名,培训乡镇卫生医疗人员300余名。     2004年起,我科逐步完善临床带教老师档案,制定详细的临床带教计划,根据各大院校及医院要求完善了我科得临床多媒体教学任务并配有电子教学档案。     我科教研组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教研组”,尤振海、胡德亚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代课老师”。历年来培养我科得学生全部工作于各级基层及乡镇医院,为社会培养了多名优秀的临床骨科医务工作者。     四、临床科研与学术交流     在拓展业务的同时,骨科学科带头人一直致力于科研工作,其中,《显微外科手术在临床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椎弓根的基础研究与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经前路脊柱重建》获科技进步三等奖;《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经皮穿刺注射骨水泥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获晋中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热汽化治疗软组织损伤》获晋中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腰椎间盘突出的回顾与展望》在中美创伤杂志上发表;《腰椎骨折治疗进展》获美国创伤博士杯金杯奖;2000年5月姜振国应邀到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医学院讲学,进一步推广椎弓根综合定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获中美国际科学院博士学位。     历年来,骨科医务人员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10篇,中华级论文23篇。(附历年论文发表一览表)     五、人才培养     1971年,刘明远参加了山西省第一届骨科进修班;1973年,刘明远在天津医院进修一年;1979年,郭调良、牛连信分别在天津、石家庄进修骨科专业;1979年,郭调良在青岛、广州进修显微外科;1986—1998年,姜振国、尤振海、闫国富、郝跃峰、张瑞、郝玉泰分别赴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六院、深圳、天津进修一年;2001—2005年,郝春波、张元江、胡德亚、李军、张澍分别赴北京积水潭医院、青岛401医院、北医三院、苏州大学附一院、北京朝阳医院进修一年。     六、其他     (一)援外医疗 1991—1993年、2007—2009年,骨科郭调良、张元江参加援外医疗队赴多哥工作,在多哥开展了断指再植、人工股骨头置换、骨延长、先天性髌骨脱位及其它先天畸形、儿瘫、脑瘫矫形、脊柱结核、髋关节骨折等复杂手术,受到多哥国家报纸及我国卫生部“援外通讯”的报导、表扬,为我国援外工作争得了荣誉。     (二)特殊贡献 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 4月22日晋中市成立“非典”医院,骨科医师胡德亚、王志刚、郝春波,护士李艳、桑锦玲、霍欣黎、王晓玲、侯秀芬、王华平进入一线参加医疗救护。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发生特大地震,5月17日,骨科王恒龙、武慧英随晋中市医疗组前往四川省平武县参加抗震救灾工作。5月底,我院成立“爱心病区”,收治地震伤员32人,骨科闫国富副主任主持病区工作,刘晋琳参加了病区医疗救治工作。     七、购置设备     本科拥有国际最先进的德国鲁道夫关节镜、椎间镜各1台,“C”型臂计算机X光机1台,意大利300毫安移动X光机1台,计算机控制三维正脊仪1台,多普勒超声仪2台,中药热汽化治疗仪2台,骨创治疗仪2台,微波治疗仪2台,下肢静脉泵2台等。

康复科

科室简介:    康复科成立于2005年,包括针灸、理疗、按摩、止痛、康复等专业,此前各专业或归中医科管理,或独立工作。     一 、针灸     1954年,针灸专业成立,隶属中医科,由当时内科医师郝德珍参加榆次专署卫生人员针灸培训班后回院开始从事针灸工作。1960年,王杰调来,也从事针灸治疗工作,兼做中医工作。1965年,朱慎修调入中医科从事针灸工作兼中医工作。1969年,刘兰成、姜瑞玲先后调入针灸科。1995年、1996年,霍霄霆、赵丽琴先后分配到中医科从事针灸工作。2001年,针灸专业从中医科分出,由手术监护室主任李建华主持工作,成立止痛中心。2005年,止痛中心由霍霄霆负责,更名康复科。2006年,木春燕分配到康复科从事针灸工作。2007年12月,赵丽琴主持康复科工作。现康复科有2名医师从事针灸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9年,朱慎修赴郑州学习626医疗机的使用,归来后,将之推广。1979年10月,姜瑞玲参加“山西省针灸理论进修班”学习针灸。1981年,姜瑞玲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进修一年,回来后开展了头针、电针等新技术。八十年代后期,针灸科开展了经络电冲击疗法治疗胆结石。1990年,开展穴位注射治疗各种神经麻痹。1994年,开展了穴位注射治疗脱发。1997年,针灸科开展了“冬病夏治”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2001年,手术监护室主任李建华,开展了神经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等。2003年,霍霄霆在手术室学习麻醉技术,将针刺术与麻醉术有机结合,开展了针灸预防全身麻醉术后呕吐,术后胃肠胀气、术后尿潴留等,有效预防并治愈了多种术后并发症。2005年,赵丽琴赴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环湖医院进修学习,归来后将原来传统的针刺疗法改为国内先进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新开展了针灸减肥、灸法治疗美尼尔氏眩晕。脑血管病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帮助截瘫患者提高其现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2006年,霍霄霆先后在全国各地参加国内先进的康复学术会议,开展了浮针、埋线、蜂针、小针刀、药物罐等多种诊疗项目。2008年5月,赵丽琴赴大连参加“针刀高级研修班”,回来后广泛开展了小针刀治疗肩周炎、腱鞘炎、跟骨骨刺、腰三横突综合征、痤疮,乳腺增生等,松筋针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减肥等。     二 、理疗     1952年,理疗专业成立,与放射科统称理疗科。由郑洪骏负责管理,当时工作人员有王文秀,以后又调入王林爱。主要设备有超短波、紫外线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蜡疗仪。1958年前,理疗室由王林爱负责。1958年后,由刘新兰、韩继彤相继调入。1970年,由段继兰负责。1972年,由刘新兰负责。1982年,理疗室隶属功能科,由刘平生负责。2001年理疗室隶属止痛中心,由李建华负责。2005年理疗室隶属康复科,由霍霄霆负责。2008年3月由赵丽琴负责。现由主管技师王海涛、王志兰从事理疗工作。现理疗设备有高频室、中频室、低频室和光疗室,新增设备主要有中型超短波1台、微波1台、电容场1台、电脑中频治疗仪3台、紫外线治疗管1台、蜡疗机1台、TDP1台。     50年代开始,理疗科主要治疗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肺炎等。2005年后,采用高频电与中频、低频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传统干扰电、动态干扰电、音频电、调制中频电疗法和透热疗法,治疗各种急性、亚急性炎症、損伤和各种慢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关节软组织病、各种神经麻痹、气管、支气管炎等疾病。     三、 按摩     1969年,李宝珍在太原盲人学校学习3年毕业后分配到榆次盲人聋哑学校任教。1973年,李宝珍调入晋中一院从事按摩工作。1974年,按摩专业成立,隶属于中医科。2001年按摩室隶属止痛中心。2005年,按摩室归入康复科。     70年代后,按摩室先后购入手动、电动颈椎牵引器、腰椎牵引床等设备,临床可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婴幼儿腹泻、厌食症、小儿弱视、先天性斜颈、慢性胃肠炎、便秘等疾病。     四 、康复     2006年6月,康复科开始增加康复专业,主要承担院内脑血管疾病病人恢复期(肢体活动障碍)的床旁康复治疗工作。随着康复科新型康复设备的逐渐增加,2008年12月康复引进设备有:起立床、平衡杠、阶梯、上肢功能训练器、下肢功能训练器等。可为患有偏瘫、截瘫、术后功能受限、肩周炎等疾病的病人承担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工作。     五 、止痛     2001年成立止痛中心,开展神经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等疼痛性病证。     2005年3月康复科成立。由针灸、理疗、按摩、止痛4大专业组成,有7支病床,5名医务人员,霍霄霆担任主任。2006年,康复科新增康复专业。2007年1月,新门诊楼落成,康复科搬入新门诊楼二层,床位增加至15支,医务人员增加至9名。2007年12月,赵丽琴主持康复科工作。2008年3月,赵丽琴正式被任命为康复科副主任主持工作,2009年2月被正式任命为康复科主任。由于人员变动,目前有医务人员7名。     2005年开始,承担起对院医学院校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和山西医科大学四年级学生的针灸教学工作。

耳鼻喉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     建院初期,五官科隶属于外科。1961年 五官科门诊独立。1975年 10月13日晋中地委组织部任命陈永芳为主任。1976年3月 杨富珍任护士长。1978年4月 五官科病房从外科分出,有床位20张。1983年耳鼻喉门诊独立,在门诊二楼西侧,拥有诊室两间。1985年4月 代志杰任五官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郭兰英为名誉主任。1988年7月 耳鼻喉科成立,代志杰任副主任(主持工作),拥有病床11张。1992年 杨春保任副主任。1995年10月耳鼻喉科迁至住院部六楼,与眼科共用一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17张。1999年3月 宁援援任副主任。2001年3月郭卫梅任副主任(主持工作)。2003年3月 郭卫梅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2004年3月 贾淑萍任副主任。2007年1月耳鼻喉科迁至新住院部7楼,开放床位37张。2007年1月 孟瑞英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士长。耳鼻喉科医护人员由1991年的6名医师和2名护师发展到现在的全科医护人员25人,包括: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5人、护士1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医疗设备建设方面不断更新,由早期较简单的扁桃体、鼻腔、鼻窦、乳突、食道异物等手术器械发展到拥有美国史赛克公司鼻窦内镜手术成像及动力系统 、德国莱卡显微镜、丹麦产麦德森电测听仪 、微波治疗仪 、激光治疗仪 、声频共振治疗仪 、电子喉镜及显像系统 、助听器配置仪 、食道镜 、气管镜 、支撑喉镜 、国产鼻窦内窥镜及耳鼻喉科综合治疗台等现代化设备,为医疗技术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医疗业务     医疗技术方面,1949年武子精开展了第一例甲舌囊肿摘除手术。1956年,郭统珍用医院仅有的一把日本产“野战气管切除器”实施了第一例紧急气管切开术,后用弯剪刀闭合头部做了首例扁桃体剥离术。1960年郭兰英首次施行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单纯乳突凿开术、上颌窦根治术、食道异物取出术,并在山西省第三人民医院的协助下开展了第一例中耳乳突根治术。1972年,陈永芳首次开展了小儿扁桃体挤切术。1979年,开展了鼻中隔矫正术、声带息肉摘除术。1984年后,代志杰开展了上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手术治疗,上颌窦筛窦联合根治术、慢性萎缩性鼻炎粘膜下填充术、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额筛窦骨瘤摘除术、全喉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鼓室置管术、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额及鼻唇沟瓣鼻成形术等。1988年后杨春保开展了喉裂开水平半喉切除术、垂直半喉切除术、上颌骨全切术、鼻窦切除1期成形术、鼻侧切开术及上颌骨部分切除术、舌部分切除术等。     近十年来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技术、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的成熟起来。耳科:各类鼓室成型及听力重建术、水平段面神经鞘瘤切除术等。鼻科:先后开展了额窦骨瘤及囊肿切除术等鼻内镜鼻腔鼻窦微创手术。咽科: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鼾症、自体腹部脂肪抽吸颗粒脂肪注射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等。喉科: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全喉切除发音重建术、各类喉部分切除术及各类颈清扫术、双侧声带麻痹声带外展术。头颈外科:甲状腺、腮腺、颌下腺肿瘤切除及联合根治术、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切除术、各型头颈部复杂创伤的急救。整形外科:额部扩张器植入额部皮瓣转移全鼻再造术、歪鼻畸形矫正术、鼻面部良恶性肿瘤切除术及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隐耳再造术等。使科室成为晋中地区首屈一指的专业特色科室,对全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习特色:科室一直坚持晨间二十分钟讲课,不断提高和完善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医疗预防保健等宣教活动。     专业特色:鼻内镜的使用,使鼻科手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创了鼻腔鼻窦手术的微创时代,截至目前全科共做鼻内镜手术2000余例。鼻腔咽腔一次性联合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为广大鼾症患者带来福音。头颈部各种肿瘤的手术治疗又对头颈外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仅2008年全科开展头颈部手术近百例。     近年来全科医护人员共发表省级及中华级论文30余篇。另外科室还承担着山西医科大学同学耳鼻喉科内容的教学及实习工作。科室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及“巾帼文明示范岗”。科室以专业的技术、专业的人才、专业的设备、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成为广大耳鼻咽喉—头颈疾病患者就诊的首选。

核医学科

科室简介:    核医学科始建于1996年3月,是晋中市第一所核医学单位,同时也是山西省内地级市中较早建立的核医学科之一。20多年来,在崔丽群主任的带领下,全科工作人员不懈努力、共同奋斗,科室规模不断壮大,科室水平不断提高。现已发展成为我院知名科室之一。

放射科

科室简介:    一、 发展概况     放射科筹建于1952年,原名理疗室,位于榆次区原北大街旧医院内,人员有郑洪骏、张建才、王文秀三人,从事放射检查和理疗。1958年,理疗室又增加了王林爱和刘新兰。1961年,将放射纳入综合科(包括放射、理疗、药房、化验),1964年综合科解散,又成立放射科(包括放射、理疗)人员有7人,同年医院新址落成(东顺城街101号),放射科迁入新楼连接楼一层。1971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综合科再次成立,包括放射科、药房、化验室,有放射、理疗人员9人。1973年综合科又解散,恢复放射科,仍包括理疗室,人员有7人。1974年迁入连接楼二楼内。1982年,理疗室从放射分出,单独建制。2007年1月,医院新门诊楼落成,放射科迁入地下一层现科址。目前,放射科共有工作人员18人(包括合同制),其中医师7人,技师10人,护师1人。在放射科担任过主任职务的有:郑洪骏、卜庭亮、曹金虎、王有山、李亚刚。     二、医疗设备     最早的设备是1951年购进的苏联产YPⅡ150-K4150mA X光机和一些理疗设备。1958年购进一台北京产ZD-100-200 型X线机。1976年购入上海产XG200型X线机。1979年购入上海产X9500型X线机。1980年购入上海产MO-30型钼靶乳腺X线机,专门用于乳腺检查。1985年购入无锡产KAJ-2型快速换片机和LEJ-2型高压注射器。1991年购入天津产双菱牌自动洗片机、常州产SWY-B自动灌肠器,北京产F99-I型X线机,珠海产XL-11A红外线乳腺检查仪。1993年购入日本东芝DGW-20A遥控X线机,1996年购入泰兴产X-388型自动洗片机,1997年购入北京GE-华伦R-500A摄影机。2000年5月安装了西门子1000mA血管造影机。同年11月购置了东芝800mA遥控胃肠机1台。2001年10月购进法国牙科曲面断层摄影机。2003年4月引进美国柯达CR800计算机摄影系统即CR。2004年10月引进日本岛津600mAX线机。2007年8月、12月分别引进了加拿大IDC全数字摄影机(DR)和两台飞利浦数字化遥控胃肠机。2007年4月购置意大利和鉬靶乳腺机,2008年引进柯尼卡计算机摄影系统(CR),现有各型X线机6台,床旁摄影机2台。     三、业务技术     1952年,放射科成立之初,隶属于理疗室,主要从事放射检查和理疗。1953年郑洪俊到山西二院进修,回院后可作胸部投照。1957年,张建材到省人民医院进修,从1958年开始,开展了一系列的检查项目有普通透视、常规X线投照、 胃肠造影、胆囊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支气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下肢静脉造影、直线断层、颌下腺造影、腮腺造影、眼球异物定位(并自制眼球异物定位器)等。1979年开始并开展多轨迹断层检查,随后至1985年又相继开展了口服胃复安快速十二指肠低张造影、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等。1985年至1998年间又开展了许多新的检查项目包括:腹腔动脉造影(包括肾动脉造影和肝动脉造影)、脑血管造影、腹主动脉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肾动脉拴塞、导管小肠双重造影术、乳腺导管造影术、食管吞钡注气双重造影、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并抗癌药物灌注治疗、伊索显脊髓造影的临床应用、下肢静脉造影、排粪造影、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内灌注药物治疗中晚期肺癌、非离子型碘水造影剂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等。1998年至今,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引进,介入治疗的技术项目组建增加,包括:中晚期肺癌血管内药物灌注加栓塞术,血管内药物灌注加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肾癌血管内药物灌注家栓塞术、胃左动脉栓塞治疗贲门癌大出血及肿瘤血管内药物灌注术、一头爱血管内药物灌注治疗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血管内药物治疗术、血管内溶栓治疗大小血管栓塞及腔内支架植入术、子宫肌瘤血管内药物灌注术及栓塞术与胸外科联合开展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球囊扩张术等。2003年4月,随着CR系统的引进,放射科内传统摄影向数字化摄影迈进第一步,随之而来的DR系统的全数字胃肠机的引进使放射全面实现了数字化摄影,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另外,还增加了牙科颌面断层的检查和更新了乳腺检查设备,是该项检查更先进。     四、科研教学     70年代开始,放射科承担了山西省第一个放射医士中专班的教学任务,1981年主办了晋中地区首届放射培训班,由北京、哈尔滨、山西医学院的专家、教授讲课,学员来自全国各地。1985年,承办了山西省第五届放射学年会。1996年,放射科选送的资料在广州新华医疗设备公司基层X线质量评比中,获乙等奖,并在同年的《中华放射学杂志》和《健康报》刊登,山西省首届医学会X线摄影比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2007年11月放射科承办了全省放射学会技术学年会。目前放射科承担着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汾阳学院、大同医学院、长治医学院影像学专业的教学任务。还负责对晋中市基层医院单位放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五、荣誉     1997年,放射科被评为山西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     张建才、郑洪骏、赵龙湛因从事放射工作三十五年爱到省医学会的表彰,并授予了荣誉证书。2003年放射科全体同志因在抗击“非典”中的优异表现,被晋中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集体一等功”的称号,并有多名同志获得个人荣誉称号。

妇产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     1949年建院初期,妇产科工作由医务主任武子精兼管。1951年妇产科成立,由岳本泰(从北京积水潭医院请来)主持妇产科工作。后因工作需要不久即调离本院。科内有医士2名,助产士3名,病床12张。1952年科室实行小组长负责制,组长郝贤民,副组长张荫松。护士负责人为药朝会。1953年床位增至15张,有医生3人,助产士6人。1954年李世卿接任科室领导工作。1955年邱嘉琳山西医学院毕业分配我院。1956年任妇产科负责人。1955年张桂荣为护理负责人。1956年梁美仙任妇产科护士长。1961年病床增至25张,有医生5人,助产士6人。并增设产房、婴儿室。1964年,东顺城街新址大楼部分建成,妇产科门诊迁到“工”字楼前楼一层西侧,门诊增设人工流产室、产前检查室及妇科检查室。妇产科病房设在前楼二层西侧和三层两间。开放床位24张,医护人员20人。1961年王倪为护理负责人。1964年范烈英副护士长主持护理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邱嘉琳遭批斗。1966年科室工作由崔力相负责。1965年梁美仙再任护士长至1968年。1968年妇产科和外科合并为妇外科,开放床位58张。病房从前楼二、三层搬到“工”字楼后楼一层西侧和楼后的一排8间平房中。由崔力相(妇产科)、宋绍光(外科)两人负责,护士长为范烈英(妇产科)和蔚君艾(外科)。 1973年底妇产科病房迁回前三楼东侧,床位32张。1974年焦素萍任护士长。1976年崔力相赴喀麦隆援外服务。张志明接任科主任。1978年“工”字楼后楼和连接楼竣工。妇产科从前三楼搬至后三楼。病床40张。1979年—1985年崔力相任妇产科副主任、主任。1983年剌金香任护士长,陆瑶瑶任副护士长。1985年孟昭英任主任主持工作。温烈英出任副主任,马润仙提为副护士长。医务人员共39名,其中医生12名,助产士8名,护士19名,床位40张。1989年张满香任副主任。1991年陈虹任副主任主持工作。刘志英任科护士长。刘淑梅、晋雅珍任护士长。1995年陈虹任主任。张满香、周忠贤任副主任。马润仙任科护士长,刘玉晔、刘淑梅、张红卫任护士长。1996年周忠贤任主任主持工作。王敏、赵俊萍为副主任。王玉珍提为护士长。同年晋朝英、张满香、温烈英任妇产科名誉主任。此时科室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妇产科正式分为妇科(包括计划生育)、产科。其中妇科床位15张。产科床位25张。1999年周忠贤为妇产科主任。王敏、赵俊萍分别轮流担任妇科或产科主任。2003年12月,孔卫京主任从晋中二院调入我院妇产科主持工作。2004年李素青、武爱英任科副主任。2008年王丽琴任护士长。     二、 医疗业务     1949年武子精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为一位严重的佝偻病产妇成功实施了第一例剖宫手术(当时称帝王切开术),获得成功。1951年又成功开展了第一例次全子宫切除术。1955年邱嘉琳与郭统珍共同开展了药物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子宫下段纵切口剖宫产术。1981年开展了阴道前壁修补及曼氏改良手术。1988年周忠贤开展了羊膜镜对高危妊娠监测的应用。温烈英开展了假腹膜外剖宫手术。1990年王敏从北京301医院进修回来后,开展了腹部横切口剖宫手术,在产科广泛推广,效果良好、延用至今。并且广泛用于妇科手术,全子宫切除术、卵巢囊肿手术,现在广泛手术应用横切口。1992年赵俊平主任从北京妇产医院进修后引进了蓖麻油燃鸡蛋引产术。同年在山医大二院教授宋磊指导下,陈虹带领全科开展了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卵巢癌细胞减灭术。1995年妇产科将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用于早孕、中期引产。1998年周忠贤主任带领全科开展了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和卵巢癌细胞减灭术。2000年赵俊平主任,张红卫护士长开展了新生儿抚触、导乐分娩。2000年3月王敏主任带领全科开展阴式系列手术(全子宫、次全子宫切除、子宫肌瘤剔除术)。2002年开展新生儿游泳。2004年孔卫京主任带领全科开展腹镜腔手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及宫外孕切除术,宫腔镜检查治疗,与赵庭争院长开展阴道成形手术,输卵管再通。2008年王敏从北医一院学习归来 ,开展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三、临床教学     妇产科教研室成立于2002年,在多年来担负山西医科大本科大四的临床教学任务和山西长治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医科大汾阳分院及大同分院及晋中卫校等的临床实习任务及其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任务。现有正教授2名、副教授5名、教师4名。全体教师齐心协力,自成立教研室以来,每年均被评为“先进教研室”。     在带教过程中,除完成在校生的临床教课外,还担负着实习生和进修生带教任务,重点培训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教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巩固,每年为基层培养20名进修生。     四、临床科研与学术交流     近年全科医护人员在抢救羊水栓塞、子宫破裂、产后大出血等危重病人均获成功,全科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50篇,中华级论文14篇。     1988年,孟昭英、温烈英、武爱英、王海仙开展的历时七年的“七五”攻关课题—全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获国家卫生部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集体荣誉奖。     1998年由陈虹、李素青组织“甲硝唑宫腔冲洗治疗宫内感染”科研项目获省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3年由王敏、李红梅组织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凝血纤溶系统及血清钙磷”的研究获得市科研进步二等奖。     得晋中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年由王敏、李素青、王京丽组织的《宫颈组织中Kail基因表达与人乳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获晋中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五、人才培养     多年来,科里一贯重视人才培养,每年除短期学习外还送出去长期学习,近几年还有三名研究生山西医科大研究生毕业,2003年李红梅山西医科大研究生毕业,2005年王京丽,王之艾山西医科大研究生毕业。     1990年王敏在北京301医院进修;1992年赵俊平在北京妇产医院进修;1993年李红梅在山西省第一人民医院进修;1994年张小敏在天津妇产医院进修;1996年武爱英在天津妇产医院进修;1997年陈彩霞在山西省第三人民医院进修;1999年李素青在北京301医院进修;2000年郝丽芳在上海二医大附属新华医院进修;2003年王京丽在北京301医院进修;2009年王之艾在北医大医院进修。     六、其他     2003年5月抗击非典的战役打响后,我科第一批冲上去的人员有武爱英、张小敏、张红卫、李燕平、曲政红、刘晓雪、郭建平、赵金瑞、赵芬、赵美金。     1976年—1993年间,温烈英、崔力相主任分别赴多哥、喀麦隆开展援助工作。其中崔力相两度赴喀麦。援外期间多次抢救危重病人,受到多哥共和国卫生部长的接见,并在中央报上给予表扬。     多年来,妇产科多次组织医疗队赴贫困山区送医、送药。孔卫京主任带领全科多次赴平遥、经纬厂社区医院进行医疗服务。张向东定点单位—东阳卫生院。开展了计划生育、妇女病普查普治、优生优育、优教工作。多次受到好评。在四川大地震救灾活动中,妇产科积极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口腔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     1964年5月设立口腔科门诊,隶属于外科管理.病房与外科同属于一个护理单元,设病床4张、医生1人、护士1人,由安文治主持工作。1973年高继秀任负责人。1978年五官科病房成立,设口腔科病床6张,陈永芳任主任,杨富珍任护士长。1987年10月口腔科成立,共有7人,其中主治医师2名、医师3名、医士1名、护士1名。1995年口腔科病房从五官科分出,与胸外科合为一个护理单元。1998年与神经外科合为一个护理单元。1999年设立口腔正畸专业,专业人员1名,主治医师王凤英1988-1996年任副主任(1988-1992年主持工作),1996年任祥保任主任,1999年4月赵守德任副主任,并主持工作。至2000年全科医护人员13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主管护士3名、护士1名。门诊设在三楼,有综合治疗椅12台,病房与神经外科共用一个护理单元,闫秋爱兼任护士长,设病床6张。2001年5月柳新华由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调入,任口腔科主任,赵守德任副主任。2001年10月苏焕香由消化科调入口腔科,任护士长。2002年2月,病房从神经外科分出,住院病人由原来的平房迁入干部楼五楼,张丽萍由神经外科调入口腔科,并接收原老年科护士8名及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毕业生1名。病床由6张扩大为21张,口腔病房正式独立。同年7月,按照医院统一部署,病房迁入原泌尿外科病区,挂牌:“口腔颌面头颈外科病房”、“‘微笑列车’病房”,病床扩大为24张,床位使用率仍为100%。2003年1月刘婷婷由外科组转入正畸组。2月,将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从事牙体牙髓等口内骨干罗小兰调入口内组,完善了后牙根管治疗等口腔内科诊疗技术, 3月侯春林任口腔科副主任。4月侯伟由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调入口外组,加强了口外的技术力量;同年,王凤英、贾贵喜相继退休。全科设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医师3名、主管护士4名、护师4名、护士2名。2006年3月张桂梅由手术室调入,任口腔科副护士长。2007年12月口腔科门诊迁入新门诊楼二楼,设专家诊室2个、消毒室1个、放射室1个、技工间1个、无菌器械室1个及护理站,同时诊疗大厅内设口腔外科、口腔内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四个专业区,拥有椅位12张,医师7名,护理人员2名。2007年底病房迁入九楼,床位扩大为35张。截止目前共有医护人员26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7名,医师3名,口腔专业本科毕业生13名,在职研究生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2名,护士3名。2008年4月,赵守德任口腔科门诊主任,并主持工作,罗小兰任口腔门诊副主任,李静萍任护士长。口腔门诊医护配置: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医师2人,主管护师1 人,护士1 人。安海兰于2007年7月在门诊退休。     二、 医疗业务     历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新工作     从1964年5月设立口腔科门诊以来,在逐步完善、逐步扩大中成长壮大,先后开展了标准方丝弓正畸技术、光敏固化修复技术、唇裂整复术、腭裂整复术、上、下颌骨及颅颌外固定术等新技术。1987年10月口腔科成立,开展了光固化牙体美容术、根管、塑化治疗。1989年开展了复杂的腭裂修补术,各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重症颅颌面外伤,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根治术和下唇鳞状上皮癌根治术。1993年完成上颌骨次全切除术。2001年开展了腭裂的腭咽环扎、牙槽脊植骨术、唇腭裂序列治疗。成功实施了“复发性第二腮裂瘘”切除术。吻合血管的游离髂骨肌(皮)瓣I期植骨术修复下颌骨缺损、全腮腺切除术、巨大食道息肉经咽侧切除术、中晚期上颌窦癌上颌骨扩大切除术等等技术均达到了三级甲等医院技术水平。     三、 临床教学     (一)、医学院校学生的临床课教学及带教     2003年成为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从2000年至2008年共接收山西医科大学口腔系、长治医学院口腔系、山西职工医学院口腔系、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口腔专业、运城卫校口腔专业等院校实习生178名。     (二) 、培育进修生     从2000年至2008年共接收太原、阳泉等市及晋中十一县市进修生36人。     四、临床科研与学术交流 (一) 、临床科研     2007年申报科研一项《游离髂骨肌(皮)瓣I期植骨术修复下颌骨缺损》     2008年与美国匹斯堡大学、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合作项目《中国人面裂基因研究》正在进行。     (二) 、学术交流     1、2006年8月成功举办山西省口腔正畸临床新技术学习班。     2、2008年8月柳新华、武爱晶、孟效伶聘为山西唇腭裂专家组成员,并做授课老师,在“微笑工程”学习班讲学。     3、2008年11月召开晋中市第二届口腔种植学习班。     五、人才培养     2001年5月口腔科派王登敏到天津口腔医院进修修复专业。2002年1月王瑞莉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进修1.5年。2002年8月郭代萍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进修牙体牙髓病治疗半年。2004年3月刘婷婷赴四川大学口腔医学院进修正畸一年。2005年8月侯伟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进修口腔颌面外科一年。2006年9月侯春林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学习非手术治疗鼾症。2007年3月孟效伶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唇腭裂语音治疗中心进修语音治疗2个月。2007年8月王瑞莉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进修口腔修复半年。

呼吸内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     1951年内科成立,当时各专业分工并不明确。1978年1月内科分为内一组、内二组,内一组以心、肾、呼吸专业为主,内二组以神经、消化、内分泌、血液为主。     1985年郭晓奎从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进修回院后由内二科调至内一科,开始从事呼吸专业,奠定了呼吸专业发展的基础。此后刘建国、毛艺也陆续进修了呼吸专业。1994年1月内一科主任陈庭杰退休,内一科分为呼吸血液科和心肾科,两科共用1个护理单元,病区仍设于原内一科,开放床位22支,医师6人,当时在内一科的郭晓奎、刘建国、毛艺、安丽青和从其它科室调来的程劲光、赵乃倩组成了呼吸科最初的医师队伍,主任为郭晓奎,护士长为李晋萍。此时呼吸内科的雏形初步形成。1995年8月武瑞芳分配到呼吸科。     1995年10月晋中一院新住院楼建成,各科以专业成立科室,原呼吸血液科改为呼吸内分泌科,病区设于新住院楼三层,从事内分泌专业的付敏花、冯燕凌与原呼吸科的大夫合并,共计医师9人,护理人员9人,拥有床位35支,郭晓奎、李晋萍分别任科主任和护士长。从1995年到2000年间,毛艺于1997年调到干部病房,李静于2000年由干部病房调入呼吸科。2000年内分泌科分出独立,但仍与呼吸科共用一个护理单元,呼吸科设置床位25支,赵乃倩分到内分泌科,呼吸科医师只有6人(郭晓奎、刘建国、安丽青、程劲光、李静、武瑞芳)。2001年内分泌科搬离三楼,呼吸科成为独立专业的科室,设置床位30支,医师6人,护理人员11人。2002年刘建国、程劲光任副主任,2004年安丽青任副主任。     2000年后,呼吸科在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及办公环境等方面均有了发展:2006年1月新门诊楼及新住院楼的启用,呼吸重症监护室逐渐发展壮大,添置了多台进口多功能有创、无创呼吸机,引进日本产欧林巴斯(olympus)BF1T160型电子支气管镜,购进全自动肺功能分析仪、多导睡眠检测仪;在人员方面,李玲、张勇进分别于2003年、2006年分配入科,2008年分来陈俊梅、王君萍两名研究生,2006年11月主任郭晓奎退休,刘建国任呼吸科主任,王小梅于2007年任呼吸科副护士长,2008年12月李晋萍调离呼吸科到体检中心后,王小梅任呼吸科护士长。     至2008年12月底,呼吸内科共有职工31人,包括医师9人,护理人员2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硕士学位4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7人,护士10人,护理人员中本科8人,专科14人。下设呼吸内科病房、呼吸重症监护室、睡眠监测室、气管镜肺功能室和门诊五个部分,设床位35支,其中包括5支重症监护室床位。     二、医疗业务     (一)历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新工作     1963年,内科医师陈廷杰从太原结核病防治院学习回院后,陆续开展了雷米封、对氨基水杨酸等静脉点滴治疗肺结核;人工气胸、气腹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经气管插入导尿管滴入抗结核药物局部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等工作,为呼吸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6年引进日本产欧林巴斯(olympus)BF-B3R纤维支气管镜,开展了首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提高到病理组织学水平,此后陆续开展了多项纤维支气管镜下的诊断治疗技术:1986年开展了经纤维支气管镜选择性支气管造影,1987年开展了经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外科术后或创伤后严重肺部并发症,1990年开展首例纤维支气管镜下摘取声门息肉,1994年开展了纤维支气管镜下钳取异物,1996年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盲检),1996年开展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术,1999年纤支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治疗中央型肺癌,2002年开展纤支镜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心性肺癌。2008年又引进日本产欧林巴斯(olympus)BF1T160型电子支气管镜。     1987年采用腰穿针经皮肺穿刺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1990年开展了经皮肺穿刺活检,这两项技术为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开创了又一途径,同年采用胸膜活检针开展了胸膜活检术,2003年与CT室合作开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这些技术的开展应用提高了呼吸科的诊断水平。     1989年引进上海产FVC—Ⅰ型肺功能测定仪,开始进行肺功能测试,填补了我院的又一项空白,同时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由功能科迁回至内一科,成立了纤维支气管镜及肺功能检查室。1997年引进日本产ST-95型全自动肺功能分析仪,能进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并于同年开展了支气管舒张试验,2008年底引进德国产Jaeger型高级组合式肺功能仪,可全面进行肺通气弥散功能的测定。     1989年引进体外膈肌起搏器,通过体外膈肌起搏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功能,这项技术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晋中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技术最早于1990年开展,当年购进了绍兴Ⅲ型呼吸机,以后又陆续引进PN-2000型呼吸机、德国产Drager呼吸机、美国熊牌呼吸机、德国产SIEMENS呼吸机,并于1997年开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2001年又购进多台无创双水平呼吸机,开始使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随着无创机械通气技术应用经验的不断积累,这项技术日趋成熟,于2007年开始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有效地降低了气管插管率。     肺癌的治疗采用综合治疗,1995年首先开始全身化疗,并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恶性胸水。同年与放射科合作开展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及大咯血。2001年开展了胸腔留置引流管治疗恶性胸水。2002年还开展了LTA(lung tumor antigen)的测定,通过肿瘤标记物诊断肺癌。     1996年设立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并先后派出9名护士到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进修学习。最初的监护室规模较小,只有四支床位,一台简单的只能测定血氧饱和度及脉搏的监护仪,由于人员短缺,护士采取12小时轮班制。经过10年的发展,先后购置了4台有创呼吸机及 4台无创呼吸机,呼吸重症监护室初具规模,并于2006年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床位增至5支。增设了专用的治疗室和护理台,新设一拖五中心监护台、可旋转式输液吊塔,并配有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血气分析仪、微量注射泵等设备。     1996年5月30日呼吸科经晋中地区卫生局审定成为晋中市重点专科。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紧跟GINA方案,于2001年开展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治疗,采用经雾化泵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2003年开设“哮喘之家”,开展了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与管理。2007年开展简易哮喘控制测试(ACT)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与评估。     2002年设立睡眠监护监测室,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及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机(CPAP)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006年开展经雾化泵吸入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2008年规范呼吸重症监护室的管理制度及诊疗技术常规。推广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开展家庭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二)业务统计:见附表     三、临床教学     (一)医学院校     呼吸科接受多家医学院校的实习任务,每年约接受70~120人实习。2001年开始承担山西医科大学四年级学生的呼吸专业理论的临床教学任务及见习任务。     (二)进修生     呼吸科从建科以来,一直承担着晋中市各县、厂矿、部队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进修学习培带工作,每年接收约10余名进修生。     四、临床科研与学术交流     (一)临床科研     1994年,由郭晓奎、刘建国、赵金香等主持参与的《纤维支气管镜对外科术后或创伤后严重肺部并发症的应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晋中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由郭晓奎、陈廷杰、刘建国等主持参与的《体外膈肌起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的影响》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晋中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由刘建国、安丽青、程劲光等主持参与的《纤支镜局部注射化疗药治疗中心性肺癌》获晋中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纤支镜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中心性肺癌,在晋中市科委立项。     2007年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合作研究了《简易哮喘控制测试(ACT)在中国基层医院的应用与评估》。     (二)学术交流     呼吸科每年都派出2~5人参加全国及全省的呼吸疾病会议。     2008年10月呼吸科联合晋中医学会举办了晋中市首届呼吸疾病学术研讨会,有来自太原、长治、大同及晋中市的近200名代表参会,会上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5人授课。     五、人才培养     呼吸科不断派出医护人员到省内外学习深造,为呼吸专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郭晓奎于1985年到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进修学习一年;毛艺于1986年到四川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华西医院呼吸科学习一年;刘建国于1989年到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呼吸科学习一年;赵金香于1989年到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学习肺功能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安丽青于1994年到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学习一年;1997年后,先后派出程劲光、李静、武瑞芳及9名护士到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呼吸病研究所呼吸科及呼吸重症监护室学习深造;2002年、2003年张玉芬、祁小玲分别到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进修学习肺功能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此外,医护人员还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刘建国于1999~2001在长治医学院学习,取得白求恩医科大学本科学历;程劲光于2001~2003年在山西职工医学院学习,取得山西医科大学本科学历;安丽青、武瑞芳两人于2000年参加了山西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班的学习,并于2006年取得硕士学位;郝如碧于2004年参加英语培训,并于2005年9月赴英国学习深造;呼吸科护理人员通过参加成人自学考试,采取脱产及函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有14人取得大学专科学历,有8人取得大学本科学历。

神经内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     建院初期,神经内科病人由内科医生兼治,既没有专业组,也无专职医师,病种主要以脑血管疾病为主,其诊断以听诊器、叩诊锤为主要手段。治疗以碳酸氢钠,烟酸,50%的葡萄糖等为主要药物。疗效较差,确诊率低。1972年内科医师冯德忠在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一年返院后,组建了神经内科专业组,为神经内科奠定了基础。1973年,本院购进脑电图、脑血流图机,相继开展了对癫痫,脑血管病的诊断,应用脱水剂甘露醇为脑血管病高颅压患者进行脱水治疗。1981年由冯德忠,侯元铭,牛宏德共同开展了脑血管造影。1982年神经内科专业组从大内科分出,隶属于内二科。内二科主要以神经专业组为主,同时还包括消化,内分泌,血液三大专业组,由冯德忠担任主任,设床位45支。1983年内二科神经专业组与山西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作组协作,共同应用“维脑路通注射液”对脑梗塞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及第一例格林巴氏综合症病人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抢救152天成功。1985年至1995年是神经专业组发展壮大的十年,先后送刘庆成去北京宣武医院,郭道静去山医一院,郑海虎去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等全国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医院引进了CT,脑电地形图机等对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疾病及炎症进行诊断和鉴别,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新开展的业务项目有:“消栓林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大量脑出血”(与脑外科专业组共同开展),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及痴呆等。1995年10月神经内科专业组从内二科分出,病房正式成立,由梁凤英担任代主任,陈润兰为护士长,共设床位35支,人员编制16人,医师7名,护士9名。4个月后,冯德忠担任名誉主任,由郭道静,郑海虎任科副主任,由郭道静主持工作。同年冯宏彦在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杜文贤在北京宣武医院进修学习归来,应用新增的肌电图机,诱发电位等设备,开设了对肌病,神经损伤及脱髓鞘疾病的诊断。1997年又引进了经络治疗仪,氧-光量子治疗仪。1998年郑海虎任科主任,郭道静任副主任。神经内科规范了诊疗常规,完善了脑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提高了科室的整体医疗水平。能够对肌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形成了药物,仪器,康复治疗为一体的治疗特色。被地区卫生局确立为重点科室。同年开展降纤酶早期溶栓治疗脑梗塞,提高了脑梗塞的治愈率。1999年6月成立了脑血管病防治总站,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群防群治科学宣传工作,加强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早预防,早治疗,规范用药,加强康复期功能锻炼等教育,做到无病预防,有病早期规范治疗。并逐渐形成了以脑血管病、癫痫、椎体外系疾病、神经康复等为主体的多个研究方向的专业科室。2002年床位增至45支,其中设置监护床4支。2003年,郭道静调往晋中二院。于2003年任命冯宏彦、杜文贤为科副主任。2007年,病房迁至新建住院大楼6层,床位改为39支,其中包括监护床6支。2007年5月任命国丽春为副护士长。2008年国丽春聘为科护士长。截至2008年12月,科室在编医务人员24人,其中医生12人,护士12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     二、医疗业务     1998年,我科被定为医院重点科室,逐步完善神经电生理室、开设神经心理门诊、成立神经康复中心及建立重症监护病房。     1、神经电生理室:1978年5月脑电图开始使用,由刘平生负责,隶属大内科领导。开展了脑电图,脑血流图的诊断。设备有国产八笔脑电图机和单笔脑血流图机。1985年4月由大内科分出归属功能科。1992年购置了科龙MEEG多功能脑电监测分析仪。由郑燕丽负责开展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的检查诊断工作。2001年3月购置了QDBSR定量数字视频脑电仪。郑燕丽,马丽虹在原有脑电图,脑电形图检查的基础上,开展了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工作。1996年5月医院购进了NDI-200F神经电检诊仪,由郑燕丽负责开展神经肌电图检查工作,在以后的几年里,又逐渐开展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诱发电位。在原检查基础上新开设40HZ相关电位,交感皮肤反应的检查诊断。1997年该专业组由功能科分出归属神经内科。1999年10月购置了德国DWL经颅多普勒仪,由马丽虹负责开展此项工作,使过去的脑血流图检查提高了一个新的台阶。几代设备的更新,加上工作人员不断努力的学习,神经电生理专业组已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2、心理门诊:2001年11月,神经心理门诊成立,由郭道静和王蕊芩组成,配备心理CT测试系统、成人心理测试系统。2003年郭道静调走。王蕊芩于 2004年4月,取得了心理咨询员资格证,2005年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2007年5月,取得心理治疗师资格证。截至2008年12月,神经心理门诊共接诊5816人次,开展的服务项目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的治疗,青少年学业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及婚姻咨询、人际关系及工作压力等问题的咨询、以及精神疾病的复查。     3、神经康复:1998年购入光量子治疗仪、经络电冲击治疗仪及神经肌肉治疗仪,开始了最初的康复工作。2000年脑超治疗仪治疗脑血管病应用于临床,2001年引进了血磁治疗(治疗高脂血症、一氧化碳中毒及高粘血症),同期开始了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选送医师冯宏彦与护士刘晓琴于中国康复中心进修学习。2002年开展床旁康复训练,2004年康复病房成立,冯宏彦负责。购置康复器材一套,2005年康复中心成立,主要进行脑血管病的早期及中晚期的康复工作,完善了卒中的预防、治疗、康复一条龙服务。此外康复工作亦渗透到脑外科、骨科及其他医院。     4、重症监护室:1999年派2名护士赴北京宣武医院学习危重病人监护。2002年4月开始筹备神经内科危重症监护室。 2005年正式设立了重症监护病房,由杜文贤负责。此后几年中监护室逐步完善,2007年引进并可以实施视频脑电监测。     5、其他:1997年郑海虎在我院首次开展锥颅钻孔颅内血肿引流。1999年引进电脑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仪和复能双通道血小板凝聚仪,建立脑血管病防治站, 2003年开始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塞,2005年开展DS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技术,提高了神经病学专业诊治水平,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减少了病人的转诊率。     三、临床科研与学术交流     《脑梗塞发病的24小时规律与动态24小时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获1998年晋中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获1999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临床教学     每年承担着山西医科大学四年级临床内科神经系统疾病的讲课任务以及长治医学院、大同医专、山西职工医学院等10余所医学院校的临床实习和见习等教学任务,以及十一个县、市、乡镇、工矿企业、部队等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进修,培训工作及业务指导工作。     五、人才培养     曾多次派出人员进修学习。杜文贤96.12—97.12北京宣武医院进修学习神经内科;冯宏彦94.08—95.08上海华山医院进修学习神经内科,97.03—97.09南京脑科医院进修学习脑电肌电,01.03—01.09中康博爱医院进修学习康复;梁晓明04.09—05.09北京宣武医院进修学习神经内科;雷文馨06.03—07.04北京宣武医院进修学习神经内科;冯子凌06.01—07.0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修学习内科;康凌07.07—08.07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神经内科;崔彦08.07—09.07北京301医院进修学习神经内科。

眼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     1950年眼科开诊,郭兰英从山西医学院毕业分配来院从事眼科工作,当时眼科门诊与外科在一起。1951年眼科门诊正式成立,无病房。1961年陈永芳从山西医学院毕业分配到眼科,是山西省培养的第一批眼科医生。眼科医师增加到2名。直到1972年,耳鼻喉科专业与眼科专业总称为五官科,与外科在一起,有医师5名。1975年陈永芳任五官科主任,郭兰英任副主任,医师有王芝兰、吴惠香。1976年何季川从晋东南医专毕业,来眼科工作。1977年,张素萍进入眼科。1978年4月五官科病房从外科分出独立,设在后三楼西侧,床位20张,医师6人。1985年代志杰为五官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郭兰英为名誉主任,医师6人,专门从事眼科专业,杨富珍任护士长。1986年4月,杨红霞调入眼科工作,同年陆瑶瑶任副护士长。1988年4月何季川担任五官科副主任(主持工作),6月五官科分为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设门诊、病房,有病床12张。1991年,宋玉萍、秦斌进入眼科。1992年,张素萍任眼科副主任,侯炜敏任眼科护士长。1994年,何季川任眼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张素萍任眼科副主任,侯炜敏任五官科护士长。同年10月,庞静青从山西医科大学毕业,进入眼科工作。1995年4月何季川任眼科主任。1995年10月新住院楼正式使用,眼科病房搬至新楼6层,有床位18张,与耳鼻喉科同为一个护理单元。1996年9月,宋璟慧进入眼科工作。1998年,罗保平任眼、耳鼻喉科副护士长。2000年,何季川任眼科门诊主任,张素萍任眼科病房主任,罗保平为眼、耳鼻喉科护士长。2001年,张素萍任眼科主任(主持工作),何季川任眼科门诊主任。2002年,杨红霞升任眼科副主任,冀爱萍任眼、耳鼻喉科护士长。2004年,张素萍任主任,何季川任眼科门诊主任,杨红霞和宋玉萍同为副主任,刘淑梅为眼、耳鼻喉科护士长。2006年,秦斌升任眼科副主任。2007年1月,眼科与耳鼻喉科分别拥有独立的护理单元,眼科病房搬至旧门诊楼后二楼,共有床位25张,门诊搬至新门诊楼二层,设有2间诊室、验光室、配镜室、特殊检查室、门诊手术室、处置室及激光造影室,共有医师8人。同年7月,王卓伟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并取得眼科学硕士学位,成为进入眼科的第一名硕士研究生。胡晓宁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来到眼科,后进入激光造影室工作。2008年,杨红霞任副主任(主持工作),张素萍、何季川任名誉主任,宋玉萍、秦斌任副主任,刘淑梅为护士长。同年8月,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本硕专业的高钰昆进入眼科,从事临床工作;毕业于长治医学院视光学专业的王晓廷进入验光室工作。同时,眼科门诊新设弱视治疗室。2009年2月,杨红霞任主任,宋玉萍、秦斌任副主任,李喜凤任护士长。至此,眼科共有医师11名,护士16名,验光师1名。     二、医疗业务     业务建设方面,1951年郭兰英在武子精的配合下成功地开展了本院第一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之后又开展了白内障囊内摘除术。1960年郭兰英开展了眼肌手术、斜视矫正术。1981年张素萍开展泪囊鼻腔吻合术。1982年王芝兰与郭兰英开展了第一例视网膜脱离复位术。1984年之后,张素萍又开展了青光眼巩膜瓣下咬切术、小梁切除术。1987年陈永芳、何季川等开展了“白内停离子导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临床研究”,并于1992年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晋中地区科技二等奖、山西省卫生厅医药引进三等奖。1989年,王芝兰开展了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1992年,何季川与张素萍开展显微镜下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1996年,宋玉萍、何季川、张素萍等开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虹膜根切术,何季川、庞静青等开展外伤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悬吊术。1998年购进一台白内障超声乳化机,同年9月,在何季川、张素萍主持下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001年,购置眼底造影机和眼底激光机各一台,大大提高了眼底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2002年6月,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小梁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2004年,购进了玻璃体切割、超声乳化一体机,眼科从此能够开展眼后节手术。2005年,杨红霞先后开展直视下视网膜复位术。同年,宋玉萍开展了玻璃体切割+眼内激光+硅油填充术。2008年,秦斌开展了本院第一例晶体玻璃体切割术;同年,宋玉萍先后开展了本院第一例玻璃体切割+视神经鞘膜切开+视网膜光凝术、睫状体脱离缝合术; 8月,杨红霞引进了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     三、临床教学     眼科从2002年开始,从事山西医科大学学生的临床课教学及见习带教工作,至2008年共带教见习生292名。     培养进修医师如下:2002年,灵石县南关中心卫生院,王月珍;2002年,晋中医科站,李晓军;2006年中铁三局六公司医院,李红梅。     四、临床科研与学术交流     (一)临床科研     自1999年起,眼科医护人员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二)学术交流     2007年9月,眼科成功主办了山西省第十四届眼科学术会议。     五、人才培养     为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眼科自创建以来,坚持派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1958年至1959年期间,郭兰英在北京协和医院与同仁医院合办的耳鼻喉科学习班学习8个月。1985年何季川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进修。1986年吴惠香在山大一院眼科进修一年。1978年至1979年期间,张素萍在邢台眼科医院进修一年,又于1986年至1987年间,在天津眼科医院进修一年。杨红霞于1989年10月至1990年10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进修;于1996年7月至1997年7月在晋中师专脱产学外语;于1999年3月至2000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进修;又于2001年月至10月,在同仁医院进修学习眼底造影和激光。宋玉萍于1995年10月至1996年10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进修;于2002年2月至2003年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进修;2004年10月参加北京同仁医院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培训班。秦斌于2001年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学习三个月;于2002年11月至2004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进修;于2007年4月至7月在中山眼科中心进修。宋璟慧于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进修;庞静青于1997年1月至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B超室进修;于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进修一年;后又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进修学习。

神经外科

科室简介: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正式成立1995年10月。为晋中市最强、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神经外科中心。开放病床35张,医护人员22人。 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9名,共15名。科主任魏书田、副主任白映红、护士长要锦兰。年门诊诊疗1000 人次,住院人次650 人 ,出院人次600人 ,手术160台次,业务总收入450 万元。科室拥有Leica---M-520手术显微镜、高精度脑立体定向仪、美国进口双击电凝仪、多功能三点式头架、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仪、鸟牌进口呼吸机等精密仪器。     神经外科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在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某些技术项目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开展的手术有重度脑挫裂伤的额极、颞极切除术,颅内血肿清除术,颅骨成形术,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脑脓肿摘除术,乙状窦破裂修补术,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后颅窝开颅小脑血肿清除术,脊髓空洞分流,脊髓肿瘤切除,幕上幕下胶质瘤切除术,蝶骨嵴脑膜瘤切除术,脊髓肿瘤切除,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颈椎间盘突出前路减压术,其中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垂体瘤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术;听神经瘤切除术,全脑血管造影及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达省内及国内先进水平。     科室在魏书田主任的带领下,以“全力以赴、精益求精”为科训,全科工作人员团结一致,以高度的凝聚力全心全意为百姓健康服务。连续数年被评为“先进科室”、“先进教研组” “医德医风先进科室”。

中医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     1955年中医门诊成立,并附设针灸室,有中医师3名,毛毅为第一位中医大夫。1955年高寿之、郭韫文调入,1956年李珍如调入,1959年王杰调入,1961年靳玉卿从山西中医学校毕业分配到中医科,1963年朱慎修调入。1965年侯松生、刘桂兰从河北中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医科,1974年李润全从晋东南医专毕业分配到中医科,1975年康碧云调入,同年申秉龙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医科,1976年王鼎三调入,同年李振义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医科,1979年郭淑芳从晋中卫校毕业分配到中医科,1981年王中奇调入中医科,1983年安亚平从大同医专毕业分配到中医科,1987年王强(女)从中药房调入中医科,1992年王阿苓调入,1993年崔惠英调入,2006年王强(男)从山西中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医科,2008年吕海丽从浙江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陈燕从山东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均分配到中医科。     1978年,鉴于中医业务技术日渐扩展,中医人员队伍初具规模,能开展医疗、科研、教学全方位的业务,医院决定成立中医科病房,设病床12支,与五官科为一个护理单元,王鼎三任主任。1988年中医科病房独立,设在干部楼5楼,有病床17支,侯松生任主任,周培兰任护士长,医师10名,护理人员7名。1992年李静平任护士长。1998年侯松生退休,王中奇任主任。1999年12月中医病房撤销,以门诊为主,开设家庭病房和一日病房。王中奇任主任,李静平任护士长。2001年5月针灸科按摩室从中医科分出。现有中医师7名,护士6名。     二、医疗业务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建院初期医师毛毅首先运用中医、中药、针灸疗法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用中药、针灸结合治愈一例外伤致聋的复员军人,在榆次引起很大反响。1955年老中医高寿之调入医院。高寿之1932年毕业于并州学院医科第一班,是全区具有医学高等学历第一人。他主张“假使中医有演进,必须吸收西医之长与之化合,以产生新中医,这将是今后中医必循之轨道”。他重视实践,敢于创新,在临床中,运用中西结合治疗各种慢性病,尤以擅长妇科杂症。他总结出治疗妇科病的三大要则:(一)滋肾保元;(二)调理肝脾;(三)气血为治。并以此为准则治疗妇科崩漏、带下、月经不调、不孕、缺乳及症瘕积聚等病症。郭韫文擅长用中医药治疗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王杰以针灸为主,并研究出“破旧散”、“立新丹”治疗胃病及黄水疮。朱慎修运用针灸及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侯松生、刘桂兰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经多年研究总结出一套对妇科病及肝胆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康碧云医师擅长治疗内科杂证,并担负着数期晋中市卫生局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班的授课任务。李润全利用西医知识结合传统的中医疗法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治。王鼎三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的治疗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气血失调,百病可生;(二)妇科诸病,首重气血;(三)虚劳杂证,尤当滋阴。在古方“温胆汤”的基础上,化裁出温胆汤1-5号,治疗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并以协定处方的形式由中药房配置。他还编写了《医案选》、《医话随笔》、《临床常用药物歌括》,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他是山西省卫生厅认定的三晋名老中医之一。王中奇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潜心研究,辨证施治,系统地体现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特点,擅用经方、成方,并对其灵活变通,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不孕等症。1989年底,安亚平去北京进修中医肿瘤,回院后即开展中医肿瘤工作。他运用扶正解毒、化瘀止痛法治疗癌症。1992年郭淑芳去北京、天津进修中医肾病、2006年赴上海进修中医肾病后,以中草药治疗肾病。1993年王阿苓赴北京进修中医皮肤病后,以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皮肤病。1997年王强赴北京进修中医糖尿病,回院后开展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崔惠英采用中药温中健脾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病。     2000年住院病房撤销后,中医科以门诊为主,开设家庭病房和一日病房。开展专科专病特色门诊。开设了中医妇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肾病、中医糖尿病等专科,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肾内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述     1990年到1992年,内科医生王凯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肾病专业两年,翌年回院后,初步创立了肾脏病专业,隶属于内二科。1994年心肾科成立,王凯主持肾内科工作。 1996年6月,成立肝肾科,宋玉江任科主任,王凯任副主任,主持肾内科工作。肾内科专业医生有王凯、乔海燕二名。与肝病科共用一个护理单元,闫秋爱任护士长,位于旧住院部西一楼,开放床位12支。 1996年10月,肾内科独立,仍位于旧住院部西一楼,共有医生三名:王凯、乔海燕、杨云芳,王凯任主任,杨晓月任护士长,开放床位25支。医院于1990年购入人工肾,成立透析室。起初属胸泌科管理,1994年归心肾科管理。1996年归属肾内科管理,形成统一的护理单元。1998年成立血液透析护理单元,霍建芳任护士长。肾内科成立后,先后开展了血液透析、无肝素透析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透析单超治疗顽固性心衰水肿、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肾脏病及腹膜透析等。2007年2月,肾内科搬迁至现西住院楼二层,与内分泌科共用一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18支,王贵萍任护士长。有医生8名,其中副主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1人有硕士学位。     二、医疗业务     (一) 历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新工作     1.血液净化 我科是全市最早开始血液净化技术的单位。从1990年开始,迄今为止,已为两千余名患者透析三万余次。目前中心拥有多台德国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并且可以开展碳酸盐血液透析、低分子肝素透析、血液灌流等血液净化技术。其中,血液灌流可以有效地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以及药物中毒。     2.腹膜透析 我科从1998年即开始腹膜透析,迄今为止已进行二百余例。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具有简单、方便、相对价廉、患者残余肾功能维持时间长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学龄儿童、合并有心衰、当地无血透机的尿毒症患者。     3.肾穿刺活检术 我科率先在市内开展肾脏穿刺技术,从1998年开始,至今共做58例。肾活检术为肾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检查手段,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二)业务统计     三、临床教学     (一)医学院校学生的临床课教学以及生产实习带教     我科承担了山西医科大学、长治医学院、大同医专、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分院等多所学校的教学任务,负责每年实习生、见习生带教。并从2002年开始,每年承担山西医科大学四年级本科生的临床内科教学中《泌尿系统疾病》的讲授任务,组织人员参加医院组织的临床医生教学讲课、教学查房比赛,护理教学讲课比赛,多次被评为教学先进科室。     (二)培养进修生     我科同时还承担了基层医院的进修医生及社区医生的培带任务,从建科至今,已经为锦纶厂医院、晋华医院等厂矿医院以及县、镇等基层医院培养近三百名进修生。提高了进修学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同时也促进医院临床医疗和教学质量提升。     四、临床科研与学术交流     王凯参加了2002年、2005年、2007年和2008年的全国肾脏病学年会,并与乔海燕参加了2002年、2004年、2006年和2008年的华北肾脏病会议。从2004年至今,我科全科人员每年都参加山西肾脏病学年会。2008年底,我科成功举办了晋中市第一届肾脏病学年会,请省内知名肾脏病学专家进行了讲座,对我市肾脏病专业诊治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进一步推动肾脏病专业起到促进作用。     五、人才培养     王凯,1990年8月到1992年8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肾病医院。杨云芳,1997年2月到1998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病骨干医生研修班学习临床及血液净化。乔海燕,2001年7月到2002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病骨干医师研修班学习临床以及血液净化技术。董文兰,2003年3月到2004年3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肾病专业。毛艺,2003年2月到2003年9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进修班进修肾病专业。郭淑芳,2006年5月到2006年8月在上海曙光医院进修肾病专业。

内分泌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     1982年,内科医生付敏华参加山西省内分泌专业培养半年,回院后初步建立了内分泌专业。1985年,内分泌专业从大内科分出,隶属于内二科,冯德忠任科主任,于1992年派冯燕凌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内分泌专业一年,回院后从事内分泌疾病诊疗工作。1995年10月,成立呼吸内分泌科,搬迁至现东住院楼三层,郭晓奎任科主任。1996年3月,成立内分泌科,与呼吸科共用一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12支,冯燕凌任内分泌科副主任,主持内分泌科工作,付敏华任内分泌科名誉主任。1996年8月,温彦芳毕业分配内分泌科工作。1999年,赵乃倩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内分泌专业一年,回院后调入内分泌科工作,同年,付敏华退休。     2000年5月,内分泌科独立,冯燕凌任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有医生3名,与呼吸科共用一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12支,同年8月张淑萍调入内分泌科。2001年3月,内分泌科搬迁至原干部楼四层,与肛肠科共用一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16支,科室有医生4名,护士6名。2002年3月,冯燕凌任内分泌科主任。2002年肛肠科搬迁至普外科,内分泌科开放床位20支,同年,崔玉莲调入内分泌科。2004年9月,李晓娟、翟志丽分配至内分泌科。2004年,崔玉莲任内分泌科副主任。2006年郝亚华调入内分泌科。     2007年2月,内分泌科搬迁至现西住院楼二层,与肾内科共用一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20支,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2人有硕士学位。同年,温佳音分配至内分泌科,赵乃倩调离。     二、医疗业务:     1982年内分泌专业成立初开展了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992年开展了四段四次尿糖监测,并与手术科室共同开展了围手术期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1993年与检验科共同开展了胰岛以及甲状腺功能测定。1996年开展了末梢血快速血糖监测。1998年成立糖尿病学校,开通了健康咨询热线,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发放免费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同年与检验科共同开展了糖化血红蛋白测定。2000年开展了快速血脂测定、快速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快速血酮体测定、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并开展了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工作。2002年为患者安装首台胰岛素泵,开始了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2003年引进了胰岛素类似物,用于治疗糖尿病。2007年开展了初诊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

手术麻醉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     1985年手术麻醉科独立,麻友桂任副主任,主持工作。石兰萍任护士长,王金玉任副护士长。当时有麻醉医师5人,护士11人。从此科室有了健全的规章制度。麻醉、护理均按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进行管理。配合临床科室开展了低浓度颈丛麻醉、高位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术毕拔管前注入小量吗啡进行术后镇痛。进入90年代,麻醉学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麻醉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医疗设备不断增添与更新,工作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学科建设及管理不断增强。1995年10月,手术室分为手术麻醉科和手术监护室。手术麻醉科搬迁至新启用的十层大楼,共有六个手术间及相应的配套设备。有麻醉机四台,心电监护仪1台、全自动血压计3台、氧饱和度监护仪2台、手术显微镜2台、并配置有先进的中心吸引和中心供氧设备。麻友桂任科主任,石兰萍、晋雅珍、朱晨先后任护士长。有工作人员17人,麻醉人员6人。主要承担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的手术。当时开展的项目有各种年龄段病人不同方式的麻醉,如:全身麻醉、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各种神经阻滞麻醉。同期新开展的工作由全麻下高频射呼吸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方法的改良、病人仰卧位体位下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术、晚期癌症病人的术后疼痛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硬膜外注射预防硬膜穿破的低压性头疼等。2006年3月赵清华任手术室副护士长,2007年3月朱晨护士长不再担任职务后,科室的护理工作由副护士长赵清华全面负责。同时开展了护理工作计分制,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2007年10月手术麻醉科和手术监护室合并搬迁至新建起的层流洁净手术室,占九、十两层楼,面积约1500平方米,现有手术间11个,其中百级手术间2个,万级手术间5个,十万级手术间4个。每个手术间配备有:吊塔1个(百级手术间吊塔2个),吊塔上面有中心吸引1个、中心供氧1个、供电插座6个,还留有其他供气插座,如:二氧化碳、氮气、笑气、压缩空气等。墙壁上还有同样一套备用,也可同时使用。温度、适度可在室内调节。有四套手术室内外接送患者交换推车。墙壁上有看片灯、存放液体壁柜,麻醉物品壁柜等。室内各种照明灯有中心控制面板。其中一个百级手术间墙壁内装有铅板防辐射,专供骨科使用。2008年11月手麻科正式分麻醉科和手术室两个独立科室。两科具有雄厚的、不同层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老、中、青医疗、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医疗、教学经验及科研能力。麻醉科现有医护人员17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未聘主治医师3名,医师8名,主管护士1名,未聘主管护士1名,护师1名。麻友桂任科主任,吴新锁、薛蒙、邢宏萍任副主任,赵清华任护士长。手术室现有护理人员33名,其中副主任护理师2人,主管护理师10人,护师7人,护士14人。学历段是,本科5人,在读本科14人,专科11人,中专3人。郑晋华任手术室护士长。     二、医疗业务技术:     科室主要开展的项目:1、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下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2、各类休克、危重病人和疑难重大手术的麻醉;3、各种年龄段病人的麻醉及双腔管单肺麻醉;4、内分泌疾病(含肾上腺疾病)手术的麻醉;5、控制性降压麻醉;6、术中、术后的呼吸、循环、水电解质平衡的监测条件和技能;7、开展以术后镇痛治疗为主的镇痛技术;8、开展了各种无痛检查和诊断治疗,如无痛腔镜检查、无痛人流、无痛介入治疗等;9、参与危重病例的抢救工作。麻醉过程分为三期,麻醉前期工作有:术前访视病人,了解病情,做出正确估计。术日晨会上主任根据大家的汇报,结合每个病人情况,确定麻醉方案,选择最适当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充分估计麻醉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为了防患于未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预防措施,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处理的方案。麻醉期间工作:包括循环、呼吸、水电解质、体温等功能的连续监测,并填写麻醉记录。根据麻醉过程的变化,做出有效地处理,如血液动力学的平衡,进行呼吸管理等,以维持病人生命功能的稳定,保证病人安全。麻醉后工作有: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手术,做好麻醉后的各种处理,包括对病人的连续监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意外,协助临床科室对并发症进行治疗,使病人早日痊愈,做好麻醉随访和总结的记录工作,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同时也不断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临床教学     麻醉科隶属山西医科大学麻醉学教研室,承担着麻醉学本科生的教学及实习任务,同时为各县市及乡镇基层医院培养了大量的麻醉人才,其中有一大部分已成为基层医院的科室负责人或临床骨干。在临床教学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一名学生跟随一名麻醉医师,安排专人带教,带教老师随时向学生 讲解麻醉方法,操作注意事项与相关解剖知识,在适当时候让学生进行一定操作。实习结束,同学写一份心得体会,科室统一管理。由于临床任务重,各带教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备课,每周一对山西医科大学麻醉系同学进行大讲课。     四、医疗设备     麻醉机和监护仪是麻醉科人员工作地主要武器,在原来设备的基础上逐年更新换代,先后购置了麻醉机11台:分别为德国产的Drager4台;美国产Ohmeda2台;法国产Kontron1台;无锡中原M—930 1台。多功能监护仪11台:分别为德国产PHILIPS MP206台、Drager Infinity Vista 2台;美国产Dash-4000 2台;荷兰产CE-ZCS 1台。血氧饱和度监测仪2台:美国产Pulse Oximeter 2台。     手术室现有大型手术设备包括:中心吸引器、双人双目显微镜、高频电刀、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声乳化手术系统、关节镜手术系统、腹腔镜手术系统、胸腔镜手术系统、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宫腔镜手术系统、鼻腔镜手术系统、等离子电切手术系统、气压弹道碎石机、高压消毒水枪、超声波清洗器、内镜灭菌机、电脑气压止血带、眼用冷冻机、心电除颤监护仪、骨科牵引架、骨科动力系统(开颅组合)。

消化风湿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     建院初期,没有专门从事消化专业的人员。1981年消化专业起步,设在内二科。1985年大内科分为内一科、内二科,内二科包括神经、消化、血液、内分泌专业。内二科主任冯德忠、副主任林少秋,消化专业由林少秋、梁毅主管。梁毅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专业进修。1982年冯德忠担任副院长后,林少秋任内二科主任,梁毅任副主任。1994年梁毅在上海中山医院进修消化专业。1995年10月新住院大楼落成,消化血液科从内二科分出,科址设在新楼五层,开设床位35支,医护人员20名,科主任梁毅、孙玉明。梁毅主持工作,护士长苏焕香。1999年朱忠贞担任消化血液科护士长。2001年9月,梁毅调离我院,李静玲主持消化血液科工作。2002年3月消化、血液科分开,2003年正式成立消化风湿科,科址设在干部楼五层,开放床位25支,医护人员20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医师3名,主管护师2名,护理师3名,护士3名,技师1名,科主任李静玲,护士长朱忠贞。2007年2月14日消化风湿科科址迁至住院部东楼7层。近两年,一些硕士研究生的相继进入,充实壮大了科室技术力量。     二、医疗业务     (一)历年开展的新技术、新工作     在业务方面,建科后相继开展了消化系统肿瘤的化疗(包括术后化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三腔管囊内注水、大剂量垂体后叶素及生长抑素治疗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治疗原发生肝癌、大量排放腹水治疗顽固性腹水。1997年开展了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并将肝病治疗仪、胃肠治疗仪投入临床使用,配合药物治疗肝病及胃、肠道疾病。2005年开展持续静脉点滴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出血,大大提高了对此类危重病人抢救和治疗的成功率。2006年在超声引导下注入无水酒精治疗肝囊肿取得很好的疗效。2007年李静玲通过肝穿刺活检确诊1例罕见病—原发肝淀粉样变性。同年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配合治疗肝脓肿患者取得很好疗效。     2001年9月李静玲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风湿免疫专业。2003年增设风湿免疫专业并成立了风湿免疫实验室。开展了H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等自身抗体的检测,填补了我市风湿病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的空白,大大提高了风湿免疫病的确诊率。尤其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提供了帮助并确诊了许多疑难病、罕见病。临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取得良好疗效。2004年江涛在上海仁济医院进修风湿免疫专业。2008年3月风湿免疫实验室关闭。     70年代本院在全区医院中首次开展了纤维胃镜检查,先后由医师郝守玉、梁毅、董桂梅主持。1997年引进电子胃镜,其痛苦小、清晰度高,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同时,急诊内镜的开展对消化道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另外还开展了胃镜下食道扩张术,胃镜下支架植入术、内镜下去异物、内镜下喷射药物治疗消化道出血等。1997年胃镜室归消化科管理。2003年开展了电子结肠镜检查,提高了结肠疾病的诊断率。2005年开展了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成功救治此类患者10余名。2006年开展胃镜下高频电氩气刀息肉切除及止血治疗50余例。2007年单人操作结肠镜检查的开展使病人在检查过程中的痛苦大大减轻。2007年张志会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胃镜、结肠镜。2009年2月首次开展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T(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胆道取石术、并取得成功。

皮肤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     建院初期,医院无皮肤科医生,皮肤病由外科医生诊治。1957年曹克裁从上海第一医学院皮肤专业毕业分配来皮肤科工作。当时皮肤科未设病房,只有门诊。1967年曹克裁调离后,皮肤科门诊随即停止。1971年王枝梅同志从晋中二院调入,随即去山医二院皮肤科进修,返院后在皮肤科门诊工作。1988年创建皮肤门诊治疗室,开展除疣点痣、处置换药、皮肤组织病理活检等业务。1988年6月皮肤科正式成立,王枝梅同志负责,有床位6支,与中医科共用同一护理单元。1989年2月王枝梅同志任皮肤科副主任。1989年7月,根据国家卫生部关于做好性病防治工作的文件精神,开设性病门诊。1989年10月设美容门诊。 1991年8月购进显微镜,开展了病原体检查和真菌镜检及变态反应斑贴试验等工作。1992年4月王枝梅退休,7月牛连信从骨科调任皮肤科副主任。1995年2月牛连信调离,贾彦如任皮肤科副主任,1998年3月任皮肤科主任。2000年撤销皮肤科病房,工作重点转到门诊为主。2004年6月创建成山西省首批省级规范化性病门诊, 2006年6月确定为山西省HIV/AIDS监测哨点。2008年7月贾彦如调离,王会民任皮肤科副主任至今。     皮肤科作为医院的一个特色专科,现开设有专家门诊、皮肤病门诊、性病门诊和皮肤美容门诊。设有处置室、治疗室、注射室、激光室、手术室、化验室和健康教育咨询室。现有医护人员1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士1名,检验技士2名。     二、 医疗业务     1992年以来,应用MTX等治疗重症银屑病达到临床治愈效果,同时开展疣基底部注射治疗寻常疣跖疣。1993年开始将皮肤美容外科技术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1995年,临床应用斑贴试验。1996年应用多功能电离子机治疗皮肤病。1997年开展自体疣包埋手术治疗扁平疣。1998年应用微波技术治疗腋臭等多种皮肤病。1999年,开展梅毒血清学检测临床意义的观察。2001年,开展皮肤癌的手术整形治疗。2002年,开展了明竹欣治疗带状疱疹。2003年,应用包皮环切术治疗男性包皮上CA(尖锐湿疣)。2004年,开展了性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2005年变态反应原检查与治疗应用于临床。2007年新引进了MD—1022C前列腺多效应治疗仪、SW—3501性功能障碍检测及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谱治疗仪等,开展工作包括一切性病的实验室检查、性病的诊断及治疗、生殖健康咨询、性心理疏导、性病外展服务,同时,开展了急、慢性前列腺炎非手术介入治疗并建立了性功能障碍检测治疗工作站,专设了生殖健康热线。拥有现代化的全电脑微波综合治疗仪、大型CO2激光和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显微放大镜、德国BICOM2000生物共振检测治疗系统和光华肤康灯检查治疗仪、MD—1022C前列腺多效应治疗仪、SW—3501性功能障碍检测及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谱治疗仪等先进的诊疗仪器和设备。年门诊工作量12000人次,开展各种治疗处置和手术3000余例,基本上满足了患者的就诊需求。近年来,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2项。其中“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检测与治疗”和“性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目前除常见皮肤病外,开展的诊疗项目还有:除疣点痣、激光美容、腋臭治疗、手术病检、自体疣包埋、皮肤病原体检查、过敏原检测与治疗、性病诊治等特色诊疗服务。

普外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及医疗业务     一九九五年十月,新造十层住院大楼竣工投入使用,神经外科从普外科分出,成立神经外科(焦满福、魏书阳、刘高谦等人分出),普外科从旧四楼搬入新住院楼九层,开放床位35张,住院坏境和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陈士元任外科主任,牛计龙为外科副主任,要爱玉为护士长,医生有武保平、李文孝、刘秀峰、李友全、李晓彦、刘向东、智永宏、陈林涛、郝小强(1995年山西医科大学毕业来科),护士有李双英、薛海燕、郭月芝、李美珍、柳瑞英、胡转红、张爱英等。共有医务人员19名,其中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四名,医师四名,主管护师三名,护师三名,护士1名,监护仪2台,95年齐广珍由普外调肿瘤科工作,任肿瘤科副主任,1996年在天津肿瘤医院进修。     一九九七年李友全、郝小强调出外科到肿瘤科工作(1996年李友全到上海肿瘤医院进修)。     普外科分为普通外科和烧伤两个专业。一九九六年三月,医院做出创建三级乙等医院的决定,并按照“三乙”标准制定了理疗护理各项考核办法和奖惩规定。外科医务人员在陈主任带领下响应院部号召,积极参加了创“三乙”活动,狠抓内涵建设及科室管理及“三基、三严”,认真落实规章制度,于1999年顺利通过评审工作,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标准。     1989年刘向东等人到北京等地进修学习。在科室内技术力量大大增强,全科协作一致,在原来工作基础上又开展了很多新工作,如1995年直肠癌Milles术、会阴部一期缝合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不插胃管不留引流管的应用。1996年开展了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胆总管盲肠吻合术、背部巨大恶怀肿瘤切除术、乳腺癌综合治疗技术等。1998年开展了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包瓣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1999年开展周围动静脉栓塞取栓技术。     1996年陈士元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及赵雪芳式白衣天使。全科发表论文20余篇。     1999年武保平参加了全省跨世纪人才学科带头人培训班。     2000年陈士元任名誉主任,武保平、牛计龙、刘秀峰为外科副主任,由武保平主持工作,同年李文孝调离外科成立肛肠科任副主任,李晓彦调急诊科任主任。     2001年陈士元退休,武保平和刘秀峰分别到山东第二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进修腹腔镜技术。同年医院购买了腹腔镜,本院独立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002年2月份武保平调离外科到科教科工作,牛计龙和刘秀峰任外科主任,由牛计龙主持工作,同年孙钰出胸外科调普外科工作,此时外科分为胃肠组(由牛计龙负责)和肝胆组(由刘秀峰负责)。     2002年8月赵廷争由晋中二院调入我院任副院长兼外科主任,共占用8层和9层住院楼床位共70张,两个护理单元。普外专业占9层和8层一半床位,泌尿外科占一半床位。这时普外科分为胃肠组(由牛计龙负责)、肝胆组(由刘秀峰负责)、泌尿科(陈书栎负责)。泌尿科大夫有闫惠中、王建文、杨成宇(1992年山西医科大学毕业来泌尿科工作)。9楼护士长为要爱玉,护士有郭月芝、李双英、薛海燕、柳瑞英、李美珍、张爱英、张巧风、胡转红、高敬燕。8楼护士长为陈宝枝,护士有巩冬梅、王琛、程汝燕、赵志红、马秋段、白媛、韩志茹等,病房装备有很大改善。     2002年智永宏到北医进修。2003年原怀周调消化科工作,李友全为外科副主任兼任科秘书,同年程林涛到北医一院进修,李树贵到301医院进修。2006年郝小强到北京进修。     赵延争任科主任后科室统一管理,首先改革了科室奖金分配制度,改进了科室工作作风,使外科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入院病人数和手术人数以及床位周转率,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开展工作有:2001年独立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后腹腔镜手术逐年增加。胃癌、结肠癌、乳腺癌各种术式的改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2年开展骶前巨大囊肿经会阴切除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开腹引流术综合治疗、独市开展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2004年刘向东调医务科工作,2005年4月赵廷争不再兼任外科主任,普外科经选举由齐广珍任科主任。牛计龙、刘秀峰、李文孝任各专业组主任,李友全任外科副主任,郝永胜于2004年从晋中卫校调外科工作。     2005年以来科室依照医院管理三甲的标准模式进行建设,开展以医疗安全制度为中心,加强核心制度的建设,遵循临床诊疗指南,使常见的外科危急症,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感染性和低血容量性休克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有规范的治疗。对腹部损伤采取多学科合作,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等治疗手段,收到满意的疗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逐年增多,已成为胆囊切除的常规术式,同时亦开展了腹腔镜阑尾切除及腹腔镜检查技术。适应症掌握恰当,新独立开展了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也受到了良好的远期疗效。     在消化道肿瘤方面,如胃癌的D2根治及全胃切除术的适应症放宽辅助化疗,提高了生存率;结、直肠癌的标准根治术及直肠癌的全系膜切除术和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术式的开展以及Milles手术中利用吻合器腹壁肠造口研究,经山西省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在乳腺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方面,开展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改良根治术及综合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开展了乳腺肿瘤切除I期乳房再造术。有完善的复查随访制度。甲状腺癌在不同的病理表型制定不同的手术方案,进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以及联合清扫术,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2007年2月外科迁入新住院楼西楼,占5、6层,泌尿外科从外科分出。肝胆外科独立核算,刘秀峰任主任,医师有孙钰、王宝才在5楼占19张床位,乳腺甲状腺外科专业占19张床位。6楼为胃肠、肛肠、周围血管专业。6楼护护士长为要爱玉,5楼护士长为陈宝枝,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有了进一步体现。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后,我院组织医疗队,李友全、陈宝枝为医疗队成员赴灾区,经历了艰苦的考验,为医院争了光,同时在爱心病区工作的还有李树贵、程林涛、李风晓。     2008年经医院招收研究生来外科工作,分别是邢君(乳腺专业)、常少飞(胃肠专业)、闫峥峥(肝胆专业)。同时因工作需要李树贵调急诊科工作。     二、临床教学     科室一向重视临床教学工作,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教学查房,协助学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教会学生常见的外科操作,为换药、拆线、强调无菌观念,参观手术和上台机会,培养学生对外科学的兴趣。从赖元同主任开始科室教学活动就延续至今,有小讲座、读书会和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从2002年我院成为山西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以来,科室出现了一批善于讲课的外科教师,有齐广珍、刘秀峰、李友全、郝永胜、郝小强、智永宏等,都分别完成了各章节的授课任务。     近年来科室积极参加医师下乡活动,在和顺县人民医院的先后有刘秀峰、李友全、牛计龙、齐广珍参加。他们克服困难,为当地医院开展了高难度手术、开展手术讲座及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从1999年---2008年间,为基层24所医院和卫生院培养了30名外科专业人才。     三、临床科研     (一)、1995年开展腹静脉包瓣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获市科委二等奖。     2008年:Milles手术中利用吻合器腹壁造口研究山西省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李文孝主持工作。     (二)、论文发表     1995年以来发表中华级及省级杂志论文共45篇。     四、人才培训     牛计龙于1986年在山西医学附属一院进修神外专业;1991年在上海仁济医院进修普外专业。刘秀峰于1989年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朝外普外专业;2000年在武汉协和医院腔镜室进修腔镜专业3个月。李文孝于1990年在华西医科大学附院进修普外专业;2000年6月至12月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进修肛肠专业。齐广珍于1982年在太原市中心医院进修普外、泌尿专业;1996年在天津肿瘤医院进修肿瘤外科专业。李友全于1996年在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进修肿瘤外科专业。智永宏于2002年在北京人民医院进修普外专业。陈林涛于2003年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专业。李树贵于2003年在北京301医院进修普外专业。郝小强于2006年在北京大一院进修普外专业。

心血管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     1960年王仁在山医二院心血管专科医师训练班学习一年,83年之后又与王淑兰在“无创心功能检查训练班”学习一年。李绪业于1979—1980年在山西省心血管专业医师培训班参加培训,1980—1981年在山医一院心血管内科进修。杨晨生于1974-1975年在天津一中心医院进修心血管专业。陈廷杰1976年在阜外医院进修心血管专业。当时为大内科,这些医师主要侧重于心血管内科,但还承担其它专业疾病的诊治任务。1960年医院购置一台热笔式心电图机,成为诊治心血管疾病的唯一医疗设备,这台心电图机一直延用到1978年后被淘汰。     1984年,大内科分为内一科、内二科,内一科主要设心血管和呼吸专业等。1994年1月由原内一科分成心肾科和呼吸内科,并抽调其他科部分人员组成心肾科,与呼吸内科合用一个护理单元。心肾科由普通病房、人工肾、冠心病监护室三部分组成,设床位19支。1995年10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新住院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医院以专业划分科室,成立心肾内科病区,主任为闫玉虎,护士长为王玉芳。1996年4月,肾内科专业分出,心肾科更名为心血管内科,主任为闫玉虎,护士长为王玉芳,设床位35支。1997年初,原功能科所属的心电图、运动平板、动态血压、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四部分划分归心内科管理,成立心内科心电生理检查室,其中有工作人员4人,2004年赵美娟任心电生理检查室主任。1999年8月,冠心病监护室(CCU)正式独立运行工作,李瑾为负责人。2001年12月,心内科荣获“省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至今,首任护士长为李瑾,2006年起任命护士长为刘晓勤,2009年1月起任命号长为郭越。2002年4月李瑾被任命为心内科副护士长,韩改仙、刘双凤被任命为心内科副主任。2004年3月郭江林被任命为心内科副主任。2006年4月,常舒红被任命为心内科心电生理室副主任,李瑾副护士长调离。2007年3月,刘双凤副主任调离。2007年4月梁瑞芬被任命为心内科副主任,刘晓勤被任命为心内科副护士长。2008年12月,王玉芳护士长调离,刘晓勤任心内科护士长。至2008年12月底,心内科共有职工33人,包括医师14人,护理人员19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3人,硕士研究生3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护士9人,护理本科8人,专科11人。心内科下设:心内科病房、CCU、心电生理检查室、门诊,设床位35支,其中包括CCU 6支床位。     二、医疗业务:     (一)历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新工作     1982年以前,心血管病人由原大内科大夫诊治,期间先后开展了非同步直流电复律、奎尼丁、乙胺碘肤酮药物复律、扩血管药物静脉点滴治疗心力衰竭等工作。     1982年,内一科主要设心血管和呼吸专业等,主要设备有国产心电图除颤仪、食道调节起搏仪等。     1994年,开展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人工肾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1995年4月,科主任外出进修,准备设置CCU病房,8月购置CCU中央监护系统,全科人员参加培训。同年开展急性心肌梗塞经静脉溶栓治疗、临时起搏器独立安装、右心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食道调搏等工作。     1996年,由于医院当时资金缺乏,暂不能购进心导管室各项设备。9月,心内科采取与上级医院合作的形式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工作。1月首例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取得成功。之后,相继开展了漂浮导管床旁血液动力学监测、永久起搏器的安装等新技术。1996年起安装起搏器200余例。     1999年7月购置倾斜床,开展了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8月心内科申请购置的飞利浦一拖六床旁监护系统到位,CCU正式开展工作。可同时监护6名危重病人的心电、血压、呼吸及有创血压、心排量的测定。到1999年底,心内科拥有:十六导电生理仪、射频仪、惠普除颤仪、中心心电监护系统、活动平板、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十二导同步心电图、光电除颤仪、电动倾斜床、心电工作站等设备。     2000年8月,医院购置了西门子C型臂造影机,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晋中市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正式成立,冠状动脉造影可独立开展。     2001年8月,首例急诊PCI顺利完成。     2004年7月,开展了双侧下肢滤网置入术一例。     2005年12月,首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成功实施,此后陆续开展20余例。此外,还开展了心脏次极量负荷试验(活动平板试验)、急性肺梗塞的溶栓治疗、心脏骤停的抢救、心源性休克的抢救等。

肿瘤血液科

科室简介:    晋中一院肿瘤科创建于1997年2月,由肿瘤内科和外科两个专业组成,设置床位20支,主任齐广珍,护士长化红。副主任王小平。主治医师:田彩青,李友全,医师:董克瑞,郝小强。2002年8月1日血液科由消化血液科分出,肿瘤血液科由肿瘤内科和血液两个专业组成。主任王小平,护士长张二变。副主任:王丽昕,2003年任命田彩青为副主任,2004年李常青由消化科调入,2005年任命李常青,董克锐为副主任。主治医师:董克锐,赵舒文。医师:李常青,刘志荣,要静妍,刘卓燕,解芳,王青霞。副主任护师赵慧萍。主管护师:霍俊卿,张爱平,郝玉萍。护师:王淑兰,护士:李晋华,,杨丽峰,李恍,侯海荣,马晓梅,贾丽丽,封晓芳,王子云。2007年1月搬入新住院楼后设置床位36支,位于新住院楼一楼。主任王小平,王丽昕,护士长王菊仙。2008年11月王小平退休,2009年任命王丽昕主持行政工作,田彩青主持肿瘤科业务工作。现有医护人员24名,其中医疗人员11名,护理人员13名。     二、医疗业务 :     肿瘤专业:     2007年新楼建成,2007年拥有热疗机一台,大型CO60放疗机,精确定位的模拟定位机各一台,监护仪两台。2008年购置精确放疗计划系统。2009年购置放射计量仪。     2001年12月肿瘤科进行第1例远程会诊,累积3例。2001年血液专业开展了脐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2007年肿瘤科开展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加NP治疗肺癌,化疗药泵入治疗胃肠道肿瘤,锁骨下静脉置管术、胸腹腔内置管注人化疗药物,心包腔内置管注人化疗药物、同位素治疗骨转移、靶向治疗(吉非替尼、埃罗替尼治疗肺癌,贝伐单抗治疗结肠癌)等新项目。2008年4月开展了PICC置管术。     血液专业:     七十年代孙玉明曾于山医二院进修血液专业。王丽昕于1997年赴北大人民医院进修血液专业,赵舒文于2004年赴上海瑞金医院进修血液专业。血液科可开展的工作有: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包括骨髓活检,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治疗;2003年急性白血病的MIC分型;2004年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免疫性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近两年开展了蛋白酶体抑制剂朋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大剂量阿糖胞苷化疗治疗难治复发白血病,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单克隆抗体美罗华治疗淋巴瘤等新工作。     三、临床教学:     2002年来带教山西医科大学、长治医学院、大同医专、及晋中卫校等实习生300余人。并从2003年起负责山西医科大四年级的血液系统的授课任务。     2004—2008年科室培养进修医师6人。     四、临床科研与学术交流     2000年、2004年王小平、田彩青参加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专业年会。2006年田彩青参加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学术峰会,撰写论文《心包内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在会议上交流。2005,2006,2007肿瘤科王小平、田彩青、董克锐、李常青、刘志荣、要静妍、解芳7名以医务人员均参加了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专业年会。     自1997年起,王丽昕每年参加山西省医学会举办的山西省血液学年会。中华医学会举办的全国血液学年会,及中国实验血液学年会。并有论文交流。     于2007年参加中华医学会举办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学术交流。     五、人才培养:     1995年田彩青在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医院进修肿瘤内科专业,1997年王丽昕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人民医院进修血液专业。赵舒文2004年在上海瑞金医院进修血液专业,2008年取得了山西医科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董克锐2002年在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医院进修肿瘤放疗专业。2003年李常青在北京301医院进修介入专业。2008年要静妍在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医院进修肿瘤内科专业。

韩改仙
韩改仙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

挂号预约电话医院

闫玉虎
闫玉虎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及介入。

挂号预约电话医院

友情链接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电话:(0354)2051356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汇通南路6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