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概况

别名:

性质:三级甲等

电话:021-64377134

地址:

专家答疑 预约检查 极速问诊
药剂科

科室简介: 药剂科是集药品供应管理、制剂生产、药品质量监控、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药学技术服务部门,下设门急诊药房、住院药房、浦东分院药房、宝庆路分部药房、制剂室、药品检验室、药库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包括药品的调剂,制剂和药品采购供应及药品质量控制等药事管理工作。科室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并拥有与工作、科研相适应的各种先进设备。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数字式自动旋光仪、PH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多效蒸馏水器等。现有人员35人,其中副主任药师3人,主管药师5人,其它各级药学技术人员27人。2006年调配门急诊处方共计109万余张,平均每天可达3000张左右。 2003年制剂室改建,2006年1月1日取得新的《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有效期五年。制剂室包含灭菌制剂、普通制剂和药检、菌检几个部分。经批准配制的品种数42种,剂型为滴眼剂、洗眼剂、滴耳剂、滴鼻剂、甘油剂、溶液剂(外用)、涂剂、喷喉液等。

检验科

科室简介:

营养科

科室简介: 我院检验科自建院以来一直承担着医院的实验室检查工作,为临床医学诊断和研究提供了详尽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检验科下设生化室、免疫室、门诊化验室、HIV初筛实验室、血库、细菌室6个专业组,可进行162个项目的检验检测,在临床疾病诊断、疾病监测、术前检查、院内感染控制、科研、药物认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检验科非常重视人员的培养,科室12名成员在学科主任冯忠盈的带领下,积极探索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检验效率与质量,使科室形成了浓厚的钻研氛围,目前科室本科、大专学历已达到83%,中级职称人数占42%,已经形成了一支技术熟练、有活力、有潜力的学科队伍。 我院检验科还通过与信息技术公司的合作,率先在国内创建无纸化检验流程,大大减少了检验差错,加快了检验标本处理速度,这一创新的检验信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科室还开展对眼耳鼻喉科相关疾病的病原研究:如对厌氧菌、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病原体进行临床调查;开展对疾病诊断标志物的研究:如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甲状腺功能、唾液酸等肿瘤标志物进行专科的临床意义调查等。目前科室成员已在国内权威杂志、期刊上发表论文15余篇,在眼、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检验研究以及检验信息化管理上已达到相当水平。

病理科

科室简介: 2000年,营养科正式实行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按医技科室进行管理,营养管理工作逐渐走向正规化。营养科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及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及技术操作规程。如各类膳食制度、采购、保管、加工供应和采样留检制度,清洁消毒制度、文明公约等。负责全院住院病人的基本膳食、治疗膳食、配方膳食、肠内营养的配制与供应,同时承担营养查房,营养评价,疑难、重危及大手术病人的营养会诊、各类营养不良、营养失衡病人的处理。对重点治疗病人根据病情在24小时内访视患者,做到定期随访、调整营养和饮食方案,并书写营养治疗病史。着手编写了各类疾病的营养宣教手册,开设营养咨询,营养治疗、膳食指导、营养教育等工作。 正确配制各类膳食25种。对常规开展的膳食,(如基本膳食、低蛋白膳食、低脂膳食、低嘌呤膳食、低盐膳食、糖尿病膳食、鼻饲等)依据营养治疗要求计算并设计标准食谱。

急诊科

科室简介: 创建于1970年,主要从事眼耳鼻喉科临床及病理研究,对各种头颈部疾病尤其是肿瘤诊断方面有专长,在目前该领域中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内有8位诊断医师,其中教授4名,主治医师4名,技术员4名,承担日常病理诊断工作,包括常规切片、冰冻切片、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病例数由2002年的8959例增长至2006年的13297例;另外由教授们参与的外院病理疑难切片会诊量也递增了24%,承担上海市和全国大部分城市医疗单位的会诊和指导工作,并参与多所医学院校博士生、硕士生的培养,参与和完成协作研究课题多项及自选课题,在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科研论文数篇并参与多部专著的编写。目前科室研究的方向以头颈部肿瘤的分子诊断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治疗等方面为主。

整形科

科室简介: 我院急诊科成立于1998年,是我院经卫生局正式注册的临床科室之一。它借助眼科及耳鼻喉科的技术和人力,在护理部其他辅助科室的协助下,成为我院面对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急诊科由眼科、耳鼻喉科、急诊护理、化学治疗室等几大部门组成,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有护士长两名,一级护士一名,护士二十余名。急诊科是全院最勤奋的部门,一年365天,来者不拒,年内无休。 自急诊科成立并施行单独管理后,本着加强“急诊意识、窗口意识”的原则,全体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医疗常规、院纪院规,在改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在多次应急事件中表现突出,得到了新闻媒体的重视及社会的认可。 科室成员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在优化工作流程、优化工作环境、优化抢救设施方面,开动脑筋、群策群力,努力使急诊科成为专业技术先进、专科设备精良、与医院发展相匹配、满足社会需要、实用而不奢华的科室。

麻醉科

科室简介: 我院整形外科于2002年经由市卫生局批准成立。这是我院值建院五十周年之际新增添的又一个临床科室,亦是全国首家以颜面部为特色的整形外科。 该科室依托我院眼科、耳鼻喉科悠久的历史和先进的整形外科技术力量,建立了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队伍,拥有独立的手术室,以建设一流专科医院为己任,成为国内整形外科领域的一支新的生力军。目前该科室一年完成各种整形美容手术千余例,同时,结合我院特色,在先天性小耳畸形、歪鼻畸形、眼窝凹陷、面部肿瘤的切除与修复等疾病治疗中取得一定进展。

放射科

科室简介: 麻醉科现有医技人员21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6名,硕士以上学历者近40%,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除完成大量临床麻醉外,还开展了麻醉恢复室、疼痛治疗、参与重症监测治疗。年均麻醉量可达8000余例,年均抢救气道异物250余例,无医疗差错,无麻醉相关死亡。已初步形成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临床学科,一些特色医疗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如:气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控制性降压在头颈外科和耳科手术中的应用、气道内手术麻醉、早产儿麻醉等。开展一些专科特色的研究,如:面神经监测与外周肌松程度的相关性、麻醉与耳蜗血流、麻醉与脑保护等。2002年以来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其中SCI 1篇,权威期刊2篇,核心期刊11篇。承担住院医师、研究生和进修医师培训任务,参与复旦大学麻醉系住院医师专科培训阶段的临床训练,拥有硕士生导师一名,已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

放疗科

科室简介: 我院放射科目前有工作人员19名,其中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5名。科室拥有多种先进的数字影像设备,包括德国西门子10层螺旋CT、日本岛津拍片机和胃肠机、德国爱克发数字成像系统(CR)等,正在计划添置MRI设备。 全科每年检查诊断各类患者近6万人次,对眼耳鼻咽喉等部位的先天性畸形、炎症和肿瘤的平片、CT和MRI有丰富的检查诊断经验,每年会诊外片约5000例。科室目前有硕士生导师3名,承担医院临床进修医生、研究生和多个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影像学教学任务,近5年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影像专著2部。 医院对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视为该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学科负责人沙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课题1项,拥有科研经费20万元。

耳神经颅底外科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疗科作为建科较早的放射治疗中心,至今已有三十年历史,作为专门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心,在此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治疗水平居全国前列,享有良好的声誉。学科有主任医师、教授1名,同时有副主任医师5名,有物理师3名,技术员9人。学科带头人系王胜资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上海肿瘤放射分会副主任委员,抗癌协会理事。她带领团队开展头颈部肿瘤发病机制和转移机制的研究;同时针对头颈部感觉器官集中、临近中枢神经的特点,开展对头颈部肿瘤放化疗中正常组织和器官保护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并有效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近年来完成上海市自然基金及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各一项,承担上海市科委和浦东科技发展基金各一项,承担多项院级基金。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多名,并培养了多名物理师。学科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及发展潜力,已在国际及国内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学科有医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多名,已形成一支训练有素、专业医疗技术成熟的肿瘤放射治疗队伍。我科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密切,有计划组织医师、物理师、技术员出国学习,不断开展新技术治疗,造福广大患者。我院在头颈部治疗方面取得良好的疗效。每年收治肿瘤病人近千例,其中鼻咽癌Ⅰ期3年生存率100%,5年生存率为90%;Ⅱ期3年生存率为95%,5年生存率84%;Ⅲ—Ⅳ期5年生存率54%-66%。扁桃体淋巴瘤5年生存率76%;喉癌5年生存率47.3%,Ⅰ期声门型喉癌5年生存率达90%;眼眶淋巴瘤5年生存率95%,10年生存率90%;尤其近年来我科开始三维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先进技术,鼻咽癌的局控率有了进一步提高。腮腺等重要器官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大大减少了放疗后口干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口腔科

科室简介: 耳神经颅底外科是上海市听觉医学临床中心的临床部,由迟放鲁教授担任学科主任,现有床位80张,5个专用手术室,日均门诊量470人次,特色病种年手术1000多人次。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听力、前庭功能检测中心、听觉言语功能室以及按国际标准建立的人工耳蜗言语训练中心。 主要诊疗特色为:中耳炎、耳硬化症、面瘫、听神经瘤、耳及侧颅底肿瘤、眩晕、突发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治疗双耳极重度聋等。 在国内率先推广开放式或完壁式鼓室成形术,能够彻底清除病灶,重建中耳传音结构。 开展了小窗技术人工镫骨植入术治疗耳硬化症。创用显微激光镫骨部分切除和开窗,并设计了新型人工镫骨,避免了常规手术易损伤内耳、术后眩晕的缺点。 开展经鼓室注入庆大霉素治疗难治性眩晕,前庭神经切断术和Scarpa神经节切除术治疗重度梅尼埃病,颅中窝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迷路入路摘除听神经瘤,颞下窝入路颈静脉球体瘤摘除术。 2000年起在国内耳鼻喉科领域首次应用计算机颅底导航技术,开展前颅底和眶内肿瘤手术,使我国耳鼻区颅底外科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颅底显微外科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亚洲也有相当高知名度。在耳显微外科方面领衔国家科技部“十五”和“十一五”攻关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卫生部和上海市科技成果奖。

耳鼻咽喉激光科

科室简介: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耳鼻咽喉激光特色专科,我科创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1972年我国第一台CO2激光手术刀在我科研制成功。进行了第一例上颌窦根治术及鼻腔癌鼻侧切开术。曾获得上海市重大科研成果奖和国庆献礼重大科技成果奖,共获得各种重大科技成果奖七项。 率先开展了多种耳鼻咽喉疑难杂症的激光治疗,包括上颌骨截除术后复发性癌肿、前后鼻孔闭锁、复发性鼻咽癌、鼻出血、变态反应性鼻炎等疾病。其中关于血管瘤、喉部病变、 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治疗研究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我们在头面部皮肤黑色素痣、疣、乳头状瘤、鳞癌、基底细胞癌等多种疾病的激光治疗及去疤等激光美容手术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近年来,我科进一步开展和改良了小儿喉乳头状瘤、难治性鼻出血、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外耳道耳廓良恶性肿瘤、外耳道狭窄、间接喉镜下激光治疗喉部血管瘤及会厌囊肿、舌系带过短、OSAHS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并开展了内窥镜下鼻咽部囊肿激光手术等多种内窥镜下激光手术。并总结发表了四十余篇论文。

眼眶及眼肿瘤病学科

科室简介: 我院口腔科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建科伊始,口腔科主要是为两科及其它相关科室提供辅助性治疗及会诊工作。由于近年来我科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普及了口腔内科根管治疗及牙周手术技术,开展了包括烤瓷牙、贵金属支架、精密附着体等新的修复治疗及口腔外科门诊手术项目,开创了正畸治疗新领域,使科室整体治疗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科主任苏怡的带领下,口腔科引进了新的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的治疗手段和最新的齿科材料,严格执行诊疗常规,科室的治疗质量提高显著,赶上并超过了同行业的整体水平,加之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的不断提高,就诊患者的数量在逐年显著增加,病种也在逐年增多,由于以为病人服务为科室经营宗旨,口腔科的临床工作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支持和肯定。 口腔科一贯重视科室管理和人才培养,和我院其他兄弟科室一样,引进了国际知名ISO9001管理体系,并通过了验证,使科室管理日趋完善。独特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全科同志的工作热情,科室形成了团结、互助、钻研的良好风气。目前,口腔科有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两名,住院医师一名,技师两名,良好的梯队意味着今后良好的发展。在重视科室管理的同时,口腔科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利用各种机会参加专业会议,了解当前最先进的专业技术成果并尽快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近年来口腔科多次选送中级以上人员出国、外出进修,提高了科室整体技术水平,在国内权威杂志、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并有优秀论文入选。

白内障及晶状体疾病学科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白内障及晶状体疾病学科是全国较早开展现代白内障手术的单位之一,对各种单纯、疑难白内障和晶状体脱位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有很强的科研能力。率先在国内开展表麻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2岁以下的白内障婴幼儿植入人工晶状体以及使用虹膜隔IOL和人工虹膜等,技术上与国际同步。白内障学科管理现代化,软硬件齐全,对术前检查、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诊疗常规。目前年手术量达到8000例,并负责治疗大量其它医院转诊的疑难病例。2004年始举办“晶状体疾病诊治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受到学员普遍好评。 学科负责人是卢奕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华眼科学会白内障学组委员、上海市眼科学会委员及白内障学组副组长。 学科拥有教授1名,副教授4名,已培养10名白内障专业研究生毕业,在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1名。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获国家专利3项。2006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各1项。目前承担各类研究课题多项。

青光眼与视神经疾病学科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肿瘤眼眶病学科是国内少有的专业治疗眼肿瘤眼眶病的三级学科之一。该学科由钱江主任医师担任学科主任,学科拥有正高一名、副高两名及数位主治医生和住院医生,承担了中国尤其是华东地区最多数量的眼肿瘤、眼眶病的诊治工作。目前拥有病房20张,每年收治400余例眼肿瘤、眼眶病患者。 眼肿瘤眼眶病是眼科的边缘学科,包括眼肿瘤、眼眶肿瘤、炎症、外伤、血管畸形和甲状腺相关眼病。眼肿瘤、眼眶病多为眼科的疑难杂症,不为广大的眼科医生所熟悉。近年来,该学科组在钱江主任医师的带领下迅速发展。通过仔细的临床基础研究并为病人提供最新的治疗方法,该学科在眼肿瘤眼眶病领域享有盛誉。针对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该学科率先开展冷冻、TTT、放射、缩瘤化疗等综合治疗,为患儿保留眼球和视力带来了希望。

眼表疾病学科

科室简介: 本学科有6名具备高级职称的专业医师。其中终身教授1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包括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学科负责人为徐建江主任医师。 近年来本学科在自身科研的指导下,积极汲取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在眼表疾病临床工作中取得了巨大发展。目前除开展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外,高难度的深部前板层角膜移植,角膜内皮移植等都已常规开展。此外,化学伤的综合治疗,以及包括结膜移植,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的晚期眼表重建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环孢霉素和FK506等免疫抑制剂的局部应用,以及共焦显微镜对临床诊疗的协助等都是本学科临床工作的特色。本学科目前每周开设专科门诊2次,年住院人次约1500例,年手术量约1500,其中年平均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约400例。 教学和科研:本学科承担进修医生、研究生的培养。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0余名。主要研究方向为:严重眼化学伤的综合治疗研究;组织工程角膜构建的研究;角膜移植新技术研究;眼表疾病诊疗新技术的研究;角膜移植排斥免疫学机制研究;干眼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目前承担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973二级子课题,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浦东新区科技局以及复旦大学等多个课题。近三年来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

视光学与斜弱视学科

科室简介: 由中华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副组长孙兴怀教授领衔的该学科组,现有终身教授二名,正高级职称医师两名,副高级职称医师四名,其中博士生导师一名,硕士生导师两名,目前已培养博士20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13名。近五年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五”攻关课题,省部级课题等十余项,建立中澳合作实验室,多次获临床、科研成果奖,为学科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该学科组连续举办7届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青光眼学习班,培训眼科医生数百名,遍及各省市;于1997年建立了全国最早,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上海市青光眼患者俱乐部,从以往的单纯诊治青光眼的生物物理模式提升到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进行青光眼科普知识讲座及各种联谊活动六十余次,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

眼视网膜玻璃体及眼底病学科

科室简介: 我院玻璃体视网膜学科为一传统强项专业,由学科主任王文吉教授、副主任徐格致教授领衔,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多年来在著名的王文吉、陈钦元教授带领下专攻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拥有当今最为先进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检查和治疗设备。每年超过4000台的玻璃体手术使该专业成为我国最大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治疗基地,其专业水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复杂视网膜脱离、眼外伤、黄斑疾病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有丰富经验,众多被外界定为无法治疗的病例在这里得以康复。该专业组不仅在临床工作中成绩卓越,多年来也致力于基础研究和手术产品的研发,先后成功开发并推广使用了国产重水、硅油等手术用品,为降低医疗费用作出了贡献。已有多项基础研究获省部级研究基金和奖项。在教学方面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0余名,近500名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培训。

听觉言语疾病学科

科室简介: 由原上海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现任上海市视光学会主任委员褚仁远教授领衔的我院眼视光学学科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所含临床内容涉及近视屈光手术、斜视弱视诊治、接触镜、低视力诊治等,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挂靠在我院。从事近视眼的临床防治和发病机理研究达40余年。在临床防治方面,最早在我国研制成功硬性和软性隐形眼镜,并提出健康使用规范,开展角膜接触镜门诊和近视眼专科门诊;在国内最早开展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率先开展近视眼屈光LASEK手术,Epi-Lasik手术,用医学验光新概念、个体化切削新技术,达到最佳手术效果。“近视眼微型角膜刀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进步一等奖;在近视眼发病机理研究方面,长期致力于高度近视遗传的研究,探索高度近视与遗传的关系,应用先进的家族聚集分析最大或然法(MLSAN)技术,证实了高度近视为单基因遗传,主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未来近视眼的防治方法提供了希望。该学科还建立了近视眼预测保健系统,以早期发现易患近视的人群。

鼻科及中西医结合鼻病中心

科室简介: 听觉言语疾病科国际名为交流疾病(communicative disorders)学科,是集语听交流障碍的预防、康复、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科由中科院院士王正敏教授担任学科主任,陈兵主任医师担任学科副主任。拥有国内一流的听力检测中心、听觉言语功能室,包括听觉电生理测试、耳声发射、多频稳态等;拥有国内最先进和最齐全的前庭功能检测和训练设备,包括大型计算机控制转椅、动态平衡台、眼震电图、视频眼震图、高速动物旋转台、耳道加压仪等。平均每天为20名患者提供前庭功能评估。是国内人员最多,仪器最齐全的前庭功能评估机构。 本学科拥有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依托上海市听觉临床医学中心,在内耳干细胞、听觉分子生物学、信息技术研究(虚拟耳)、中耳炎疫苗开发和研制、中耳炎耳外科精确技术研究、耳聋基因筛查、前庭系统定位、前庭中枢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 学科与瑞士苏黎世大学国际耳科权威Fisch教授合作联合成立了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Fisch基金会,以促进耳显微外科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王正敏院士自行设计和研制了质优、价廉、获专利权的多道程控人工耳蜗,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号,并进行了扩大临床验证工作和技术转让。 本学科拥有标准高压氧舱一个,每年有1000余名突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高压氧治疗,证实该方法安全有效。(高血压、冠心病活动期和高度近视病人为该治疗的禁忌症。) 本学科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人工耳蜗中心,每年开展百余例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其规模、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集听力评估、编程调试、康复指导于一体,具有按国际标准建立的人工耳蜗言语训练中心。我们采用国际先进的“听觉口语训练法”帮助聋儿恢复正常听觉言语能力,让患儿从小养成借助助听器、人工耳蜗“听”的习惯,让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从真正意义上回归主流社会。由王正敏院士每年举办的面向全国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耳显微外科和颅底外科学习班,为耳显微外科手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作出了贡献。

耳鼻喉科

科室简介: 我院的鼻病及中西医结合鼻病中心由郑春泉教授担任学科主任,现有教授三名,副高级职称医师六名,其中博士生导师三名,硕士生导师三名,中心的张重华教授是上海市名老中医,具有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学科曾派出五名医师赴欧洲、日本、香港学习。目前已培养博士生五名,在读博士生七名,是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鼻病中心,学科主任为获瑞士日内瓦大学博士回国的郑春泉教授,学科拥有当今最为先进的鼻内镜及动力切割系统。 作为全国唯一的三级甲等眼耳鼻喉专科医院,承担着治疗来自全国各地的鼻病患者,每年三千例的鼻内镜手术使该学科组成为我国最大的鼻内镜外科学基地之一。该学科发挥鼻内镜视野好、清晰度高的特点,辅以切割吸引器等先进的手术器械,以精细、微创的功能性手术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鼻部常见疾病的手术治愈率大大提高。尤其是鼻内镜技术已向鼻颅底、鼻眼相关外科扩展和延伸,开展了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及脑膜脑膨出手术、鼻颅底肿瘤切除术、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鼻腔鼻窦肿瘤和垂体瘤切除术、经鼻视神经和眶减压术等;学科还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治疗难治性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鼻窦炎等,并取得了明显疗效,使得学科组在鼻科临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该学科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鼻内镜手术技术的推广,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举办过全国性鼻内镜手术学习班,目前承担着每年一期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且被定为全国鼻内窥镜培训中心,为基层培养了大量的鼻内镜外科技术骨干。学科还致力于过敏性鼻炎、嗅觉功能障碍、慢性鼻窦炎和鼻肿瘤的基础研究,已有多项基础研究课题获省部级基金资助。

眼科

科室简介: 是国家重点学科,成立于1952年,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耳鼻喉学科之一,是教育部首批的硕士、博士授权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已故前辈胡懋廉、王鹏万、吴学愚教授等是我国耳鼻科事业的重要奠基者。现任学科主任王德辉教授,副主任李华伟教授、吴海涛主任医师和陈兵教授。医院耳鼻喉科是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及耳鼻喉科药理基地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是“211”、“985”工程一、二期重点建设学科项目。为首批上海市听觉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建设的临床医学中心之一(听觉医学中心)、上海市重点学科(头颈外科)。学科设有听觉言语疾病学科、耳神经颅底外科、头颈外科、鼻科及中西医结合鼻病中心、咽喉及小儿耳鼻喉科五个三级学科。学科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1名,市医学领军人物2名,博导11名,博士学位26名,博士后3名,形成了完整的学科梯队。自“十五”以来已经获得38项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资助,发表论文440篇(其中SCI论文42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并获得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7项。耳鼻喉科正立足上海,面向全国,为建成亚洲一流的耳鼻咽喉科而努力。

咽喉与小儿耳鼻喉学科

科室简介: 国家重点学科,由著名眼科教育家、一级教授郭秉宽教授创始于1952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三大眼科医疗、科研与教学基地之一,是教育部首批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从这里走出了十余位全国眼科学术带头人,如嵇训传、陈淑初、王文吉、胡诞宁、褚仁远等教授。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年门诊量超过50万人次,年手术量超过2万人次。现任眼科主任徐格致教授,副主任卢奕教授与钱江教授。眼科同时是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眼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的依托单位。下设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视光学与斜弱视、青光眼与视神经疾病、白内障与晶状体疾病、眼表疾病和眼肿瘤眼眶病六个三级学科。2006年又被批准为国家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自“十五”以来已经获得33项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资助,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2部,授权发明专利8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并获得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10项。每年主办上海国际眼科学和眼视光学等国际学术会议及国家级眼科学继续教育学习班。对我国眼科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我国与国际眼科界交流的主要桥梁之一。

头颈外科

科室简介: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科室简介:    我院头颈外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在喉癌等头颈肿瘤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委员周梁教授担任学科主任。该学科是国内最早开展喉癌手术、颈淋巴结清扫术、喉次全切除颈段气管代喉术及喉咽癌切除后用颈部肌皮瓣、胸大肌皮瓣、游离空肠、结肠进行一期修复的单位之一。八十年代,学科曾首创以自体软骨、骨、肌膜、软骨膜等组织进行喉次全切除后的功能重建,新喉再造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目前该科的诊疗范围涉及头颈部各种肿瘤,包括喉癌、下咽癌、鼻、鼻窦各种良恶性肿瘤、鼻咽纤维血管瘤、甲状腺肿瘤、唾液腺肿瘤、耳部肿瘤、颈段食管癌以及其他各种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头颈肿瘤诊疗中心”汇集了我院耳鼻喉科、眼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等长期从事头颈肿瘤诊疗工作的专家,每周一次的联合门诊和病例讨论,共同为患者指定诊疗方案。     在头颈肿瘤的外科治疗方面,对早期肿瘤,力争在切除肿瘤的前提下保留功能,通过各种部分喉切除术保留喉的发音功能;而对晚期肿瘤,则通过各种修复和再造技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进行修复与重建,并开展全喉切除后患者食管音训练工作,以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听觉临床医学中心

科室简介:    听觉言语疾病科国际名为交流疾病(communicative disorders)学科,是集语听交流障碍的预防、康复、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科由中科院院士王正敏教授担任学科主任,陈兵主任医师担任学科副主任。拥有国内一流的听力检测中心、听觉言语功能室,包括听觉电生理测试、耳声发射、多频稳态等;拥有国内最先进和最齐全的前庭功能检测和训练设备,包括大型计算机控制转椅、动态平衡台、眼震电图、视频眼震图、高速动物旋转台、耳道加压仪等。平均每天为20名患者提供前庭功能评估。是国内人员最多,仪器最齐全的前庭功能评估机构。         本学科拥有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依托上海市听觉临床医学中心,在内耳干细胞、听觉分子生物学、信息技术研究(虚拟耳)、中耳炎疫苗开发和研制、中耳炎耳外科精确技术研究、耳聋基因筛查、前庭系统定位、前庭中枢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 学科与瑞士苏黎世大学国际耳科权威Fisch教授合作联合成立了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Fisch基金会,以促进耳显微外科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王正敏院士自行设计和研制了质优、价廉、获专利权的多道程控人工耳蜗,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号,并进行了扩大临床验证工作和技术转让。 本学科拥有标准高压氧舱一个,每年有1000余名突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高压氧治疗,证实该方法安全有效。(高血压、冠心病活动期和高度近视病人为该治疗的禁忌症。)         本学科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人工耳蜗中心,每年开展百余例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其规模、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集听力评估、编程调试、康复指导于一体,具有按国际标准建立的人工耳蜗言语训练中心。我们采用国际先进的“听觉口语训练法”帮助聋儿恢复正常听觉言语能力,让患儿从小养成借助助听器、人工耳蜗“听”的习惯,让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从真正意义上回归主流社会。由王正敏院士每年举办的面向全国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耳显微外科和颅底外科学习班,为耳显微外科手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作出了贡献。

眼肿瘤眼眶病学科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肿瘤眼眶病学科是国内少有的专业治疗眼肿瘤眼眶病的三级学科之一。该学科由钱江主任医师担任学科主任,学科拥有正高一名、副高两名及数位主治医生和住院医生,承担了中国尤其是华东地区最多数量的眼肿瘤、眼眶病的诊治工作。目前拥有病房20张,每年收治400余例眼肿瘤、眼眶病患者。     眼肿瘤眼眶病是眼科的边缘学科,包括眼肿瘤、眼眶肿瘤、炎症、外伤、血管畸形和甲状腺相关眼病。眼肿瘤、眼眶病多为眼科的疑难杂症,不为广大的眼科医生所熟悉。近年来,该学科组在钱江主任医师的带领下迅速发展。通过仔细的临床基础研究并为病人提供最新的治疗方法,该学科在眼肿瘤眼眶病领域享有盛誉。针对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该学科率先开展冷冻、TTT、放射、缩瘤化疗等综合治疗,为患儿保留眼球和视力带来了希望。同时该学科组成员成功地将整形技术应用于眼睑肿瘤的手术中;为眼眶病患者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他们的专业水平及敬业精神为病人提供了舒适而又令人满意的服务。他们致力于攻克眼肿瘤和眼眶病,并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法以尽可能地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保留病提高患者的视力。

青光眼与视神经疾病学

科室简介:    由中华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副组长孙兴怀教授领衔的该学科组,现有终身教授二名,正高级职称医师两名,副高级职称医师四名,其中博士生导师一名,硕士生导师两名,目前已培养博士20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13名。近五年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五”攻关课题,省部级课题等十余项,建立中澳合作实验室,多次获临床、科研成果奖,为学科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该学科组连续举办7届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青光眼学习班,培训眼科医生数百名,遍及各省市;于1997年建立了全国最早,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上海市青光眼患者俱乐部,从以往的单纯诊治青光眼的生物物理模式提升到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进行青光眼科普知识讲座及各种联谊活动六十余次,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

鼻病及中西医结合鼻病中心

科室简介:    我院的鼻病及中西医结合鼻病中心由郑春泉教授担任学科主任,现有教授三名,副高级职称医师六名,其中博士生导师三名,硕士生导师三名,中心的张重华教授是上海市名老中医,具有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学科曾派出五名医师赴欧洲、日本、香港学习。目前已培养博士生五名,在读博士生七名,是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鼻病中心,学科主任为获瑞士日内瓦大学博士回国的郑春泉教授,学科拥有当今最为先进的鼻内镜及动力切割系统。         作为全国唯一的三级甲等眼耳鼻喉专科医院,承担着治疗来自全国各地的鼻病患者,每年三千例的鼻内镜手术使该学科组成为我国最大的鼻内镜外科学基地之一。该学科发挥鼻内镜视野好、清晰度高的特点,辅以切割吸引器等先进的手术器械,以精细、微创的功能性手术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鼻部常见疾病的手术治愈率大大提高。尤其是鼻内镜技术已向鼻颅底、鼻眼相关外科扩展和延伸,开展了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及脑膜脑膨出手术、鼻颅底肿瘤切除术、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鼻腔鼻窦肿瘤和垂体瘤切除术、经鼻视神经和眶减压术等;学科还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治疗难治性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鼻窦炎等,并取得了明显疗效,使得学科组在鼻科临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该学科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鼻内镜手术技术的推广,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举办过全国性鼻内镜手术学习班,目前承担着每年一期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且被定为全国鼻内窥镜培训中心,为基层培养了大量的鼻内镜外科技术骨干。学科还致力于过敏性鼻炎、嗅觉功能障碍、慢性鼻窦炎和鼻肿瘤的基础研究,已有多项基础研究课题获省部级基金资助。

外科

科室简介:??? 该科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其中耳-颅底显微外科、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肿瘤科

科室简介:    眼肿瘤眼眶病学科是我院规模最小的三级学科,现有正高一名、副高两名,但承担了华东地区最多数量的眼肿瘤、眼眶病的诊治工作,目前拥有病床20张,每年收治400余例眼肿瘤、眼眶病患者。           眼肿瘤、眼眶病多为眼科的疑难杂症,不为广大的眼科医生所熟悉。近年来,该学科组在钱江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发展迅速,已将整形技术全面应用于眼睑肿瘤的手术中,做到了切除与重建一期完成,在诊疗中以病人为中心,为眼眶肿瘤患者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眼眶骨折的患者重建眶腔。学科组还与鼻科合作开展了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专家们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最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国内多以眼球摘除为唯一的治疗手段,该学科与儿科、放疗等各学科进行合作,开展冷冻、放射、缩瘤化疗等综合治疗,为患儿保存眼球和视力带来了希望。学科组的专家们在工作中善于总结,诊疗手段不断革新,经典的泪腺手术“S”型切口有损女性泪腺肿瘤患者的外观,于是改良的眉内切口手术效果好,术后无痕,深受患者欢迎。           在开拓、创新的旗帜下,这一年轻的学科将不断发展、壮大。

保健科

科室简介:    从事青光眼的临床诊治和相关研究达五十余年,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规律、分型、分期的理论一直为国内眼科界公认与采用;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外路小梁切开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现已成为国内先天性青光眼诊治中心;90年代又率先开展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治疗顽固性青光眼,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等,大大提高了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专业水准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由中华眼科学会青光眼组副组长孙兴怀教授领衔的该学科组,现有终身教授二名,教授一名,副高级职称医师四名,其中博士生导师一名,硕士生导师两名,目前已培养博士十余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十二名。近五年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五”攻关课题,省部级课题等九项,建立中澳合作实验室,多次获临床、科研成果奖,为学科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该学科组连续举办7届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青光眼学习班,培训眼科医生数百名,遍及各省市;于1997年建立了全国最早,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上海市青光眼患者俱乐部,从以往的单纯诊治青光眼的生物物理模式提升到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进行青光眼科普知识讲座及各种联谊活动五十余次,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

五官科

科室简介: 在国内较早开展显微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及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研究,积累了对各种白内障治疗的丰富经验。目前白内障学科管理现代化,软硬件齐全,各种新技术的采用基本与国际同步,部分项目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如婴幼儿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晶状体人工晶体手术联合玻璃体手术虹膜手术等多联手术等。白内障手术量在2005年达到6000例。至今已连续举办2届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晶状体疾病及进展”学习班,学员近百名。遍及全国。

疼痛专科

科室简介:    我院周梁教授领衔的上海市重点学科耳鼻咽喉-头颈肿瘤学科在喉癌等头颈肿瘤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国内最早开展喉癌手术、颈淋巴结清扫术、喉次全切除颈段气管代喉术及喉咽癌切除后用颈部肌皮瓣、胸大肌皮瓣、游离空肠、结肠进行一期修复的单位之一。八十年代 曾首创以自体软骨、骨、肌膜、软骨膜等组织进行喉次全切除后的功能重建,新喉再造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目前该科的诊疗范围涉及头颈部各种肿瘤,包括喉癌、下咽癌、鼻、鼻窦各种良恶性肿瘤、鼻咽纤维血管瘤、甲状腺肿瘤、唾液腺肿瘤、耳部肿瘤、颈段食道癌以及其他各种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头颈肿瘤诊疗中心”汇集了我院耳鼻喉科、眼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等长期从事头颈肿瘤诊疗工作的专家,每周一次的联合门诊和病例讨论,共同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           在头颈肿瘤的外科治疗方面,对早期肿瘤,力争在切除肿瘤的前提下保留功能,通过各种部分喉切除术保留喉的发音功能;而对晚期肿瘤,则通过各种修复和再造技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进行修复与重建,并开展全喉切除后患者食管训练工作,以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病理科等长期从事头颈肿瘤诊疗工作的专家,每周一次的联合门诊和病例讨论 共同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

白内障与晶状体疾病学科

科室简介:    全国较早开展现代白内障手术的单位之一,对各种单纯、疑难白内障和晶状体脱位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有很强的科研能力。率先在国内开展表麻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2岁以下的白内障婴幼儿植入人工晶状体以及使用虹膜隔IOL和人工虹膜等,技术上与国际同步。白内障学科管理现代化,软硬件齐全,对术前检查、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诊疗常规。目前年手术量达到8000例,并负责治疗大量其它医院转诊的疑难病例。2004年始举办“晶状体疾病诊治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受到学员普遍好评。          学科负责人是卢奕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华眼科学会白内障学组委员、上海市眼科学会委员及白内障学组副组长。          学科拥有教授1名,副教授4名,已培养10名白内障专业研究生毕业,在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1名。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获国家专利3项。2006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各1项。目前承担各类研究课题多项。

友情链接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电话:021-64377134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