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概况

别名:

性质:三级甲等

电话:022-60362255

地址:

专家答疑 预约检查 极速问诊
急诊科

科室简介: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二院(唐都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62年,为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学科,1992年被评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内科中心,2002年成为国家中西医结合睡眠失调专病中心,2005年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神经内科专业组。现由多个病区、门诊及神经电生理检查中心、神经免疫实验中心、心身疾患诊疗中心和神经康复工作站组成,科室年平均门诊量逾30000人次,年平均住院人数近4000人次,为国内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专业机构之一。   全科现有医护人员80余人,其中医师20余人,多人曾留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CWRU神经科学系、Stony Brook大学等知名院校,长期致力于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及策略的研究,2000年以来得到国家、军队、教育部和省级等科研项目资助逾20项,获得军队和陕西省科技成果奖多项,在神经免疫、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血管病、癫痫、睡眠障碍疾患等方面造诣颇深,形成了如下医疗特色:   (1)脑血管病:依照美国NINDS和欧洲ESI指南,筛查和分析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制定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方案,开展早期和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动、静脉溶栓等治疗,恢复脑组织灌流,保护脑组织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为脑血管病患者制定卒中再学习方案,采用康复医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神经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的综合诊治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西部地区收容此病患者最多、治疗效果最佳的医疗单位,并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上有所建树;规范化的多发性硬化诊断、治疗技术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痛苦,在陕、晋、豫、甘等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神经变性疾病:依据患者临床表现,采用神经电生理、神经心理学、神经影像、药物试验、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并辅以基因学检测等手段,早期准确诊断帕金森病、阿尔采默氏病等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疾患,为患者制定优化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对脑深部电极刺激(DBS)和立体定向靶点损毁手术加以评估,使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认知、情感障碍等得以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4)癫痫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提出的癫痫诊断新方案,对发作现象进行标准化的术语描述,正确地诊断癫痫的类型和综合征,进一步寻找病人可能的病因,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订优化的治疗方案(药物、脑刺激和外科手术方案评估),达到癫痫治疗的目标,减少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促进癫痫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公众对癫痫的认识和关注,对癫痫患者提供社会支持。   (5)睡眠障碍于1996年在全国神经内科首家开展睡眠医学研究,利用睡眠监测系统等检测各类睡眠障碍,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并探讨了与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如睡眠与脑血管病发病等的关系。   神经内科设备完善,具有能够开展临床医疗工作必需的诊断、治疗和抢救仪器,并依托医院中心检验系统、核磁共振(3.0T)、64 排CT、数字减影机和 PET、SPECT等大型设备,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高品质。实验室设备能够使样本的采集、处理和储存、转运等得以完成。

神经病理科

科室简介:

皮肤科

科室简介:

肺外科

科室简介:

骨科

科室简介:

神经外科

科室简介: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由我国骨科奠基人之一任廷桂教授于解放初创办。任廷桂1949年起担任我院外科主任,是外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就探索骨、关节结核的外科治疗,是国内首先开展骶髂关节、髋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的学者之一。1961年我院建立假肢研究室,由刘广杰领衔与上海假肢厂合作开展伤残肢体医疗康复临床研究,刘广杰等主任开展了大量的儿麻后遗症矫治手术,成立了儿麻后遗症矫治医学中心。历经五十多年,在刘广杰、黄硕麟、黄恭康、侯明钟、张明贵等几代骨科人辛勤耕耘、努力开拓下,迅速发展壮大。现任骨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为王秋根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创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创伤骨科学组委员、北美创伤骨科学会(OTA)国际委员、AO国际内固定学会讲师团成员,《国际骨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等职。骨科现有正高职称6 人,副高职称8人,床位139张,现年手术量超3000台。骨科也积极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正努力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前进。现在,骨科已经初步形成以创伤、关节、脊柱为基础的专业队伍,在医教研各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血液内科

科室简介:

消化科

科室简介:

肾科

科室简介: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血液病专业组组建于七十年代,1985年建立血液科,并不断地发展壮大,尤其是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医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点。已培养和正在培养硕士生15人,博士生7人和博士后1人。现拥有床位67张,其中普通床位60张,层流病房7张,供造血干细胞移植使用。1999年在医院中心实验室建立了造血干细胞研究室,具备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成套设备,并有流式细胞仪、血细胞分离机及细胞冷冻设备等。 全科现有医师19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4人,主治医师10人。实验室技术人员2人。近几年,在医院的支持下,先后引进了医学博士6人,医学硕士11人,他们已成为临床、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使血液科医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合理的人才梯队已经形成。现任科主任是王椿主任医师,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8年在加拿大完成博士后研究之后回国。血液科副主任由颜式可主任医师、副教授担任,主要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 血液科的临床工作主要是诊断和治疗各种造血系统的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在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多次将濒临死亡的患者抢救过来,受到患者及亲属的好评。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的诊断和治疗正逐步由经验医学转向实验医学,大大地提高了诊断水平,并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断预后。

呼吸科

科室简介: 一、学科介绍 肾脏内科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1 9 8 1年,总医院大内科开始划分专业组,其中一组为心肾专业组,由翟德佩主任主持肾脏专业组工作。当时仅有5张床位,是肾脏科最早的雏形。1985年,肾脏内科在原北楼二楼宣布正式成立,科主任翟德佩,共有专业医师9人,成为全市首家拥有肾脏专科的医院。2006年,肾科床位增至68张,医、护、技队伍日益壮大,目前,共有主任医师教授5人,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5名;护士24名,技师4人,科室共计50人。 二、医疗技术 肾科共有2个病区68张病床,年出入院人数800余人次。肾科病房收治病种最初以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肾功能衰竭及泌尿系感染为主,现收治病种更加多样化,如: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急慢性肾衰、肾小管酸中毒等,还有小血管炎、淀粉样变、药物间质性肾炎、巴特综合症等。肾科在天津市最早开展肾脏病的肾活检病理诊断,规范了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的诊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对于慢性肾衰,肾科较早开展一体化治疗,通过药物、结肠透析、血液净化等多种手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拥有天津市唯一的肾脏专业病理室和实验室,对各种肾小球和肾小管疑难病的诊断一直居于天津市领先地位。 1986年,翟德佩主任开始筹建天津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肾科专业实验室。首先开展的项目是醋酸纤维膜电泳,随后,化验项目不断增加,目前,肾科实验室开展的特色项目有:尿蛋白电泳、尿酶NAG、GAL,尿酸化功能、尿渗透压、尿FDP、尿肌酐定量等,为科内、院内及市内兄弟医院肾脏病检查及治疗提供了方便,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做出了贡献。肾科实验室备有全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冰点渗量仪,自动电位滴定仪等先进诊疗仪器,正在研发多项肾脏病早期损伤的生化、免疫指标,实验技术和水平走在天津市前列,肾科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为广大患者提供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各项指标,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1989年,肾科血液透析室筹备建成。1999年6月引进天津市首台床旁血透血滤机。扩建后的新血液净化中心占地面积一千平米,共分为八个透析区间。中心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设备齐全,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环境,同时也为患者家属提供了舒适的休息区域。现透析中心共拥有先进的各种型号透析机51台,均为目前最先进的机型,可对急慢性肾衰患者进行透析效果的监测,便于医生调节透析方案,保证了优质的透析效果。中心拥有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机2台,为多脏器衰竭及各类危重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床旁透析治疗,成功救治多位危重患者。拥有水处理机3台,其中包括双级反渗透水处理装置,所产生的水质纯度高,为优质的透析质量提供了保障。我科血液净化项目除普通的血液透析治疗外,还可进行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技术全面管理规范在天津市处领先地位。透析平均人次由百余次增至万余次。透析中心由主治以上医师值班,随时根据病人病情调节治疗方案,保证个体化治疗。护士技术全面,工作严谨,满腔热忱地接待每一位透析患者,坚持以人为本,视病人为上帝,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得到了广大透析患者的高度评价。 2003年起,肾科不需手术科室协助,独立开展动静脉内瘘手术,目前每年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100余例。血液净化中心多年来面向全院,及时对急、慢性肾衰、心衰、药物中毒及多脏器衰竭患者开展救治工作,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2007年底天津市血液净化质控中心在总医院成立,林珊担任质控中心主任。 肾脏病理是诊断和治疗肾病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同时也是衡量科室水平的重要标志。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肾内科是天津市最早独立开展肾脏穿刺和病理诊断的医疗单位,在推动肾脏病的科学治疗和研究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科室目前已经拥有德国莱卡公司石蜡和冰冻切片机各一台,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光学和荧光显微镜各一台和配套数码照相机,美国巴德公司全自动活检枪等先进仪器。已开展了肾组织光镜四种染色包括常规HE染色、六胺银染色、马松三色染色和糖原染色;免疫荧光六种染色包括IgA、IgG、IgM、C3、C1q和FRA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包括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原、丙肝病毒、κ Light Chain、λ Light Chain、CollagenⅢ、CollagenⅣ等染色。现已完成肾活检1600余例。同时还为天津市多家兄弟医院完成病理诊断业务,为肾脏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天津同行中处于龙头地位。 三、科学研究 ㈠科研方向 肾性骨病 寻找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骨代谢分子水平的变化规律;血液透析对骨代谢分子的影响方式;骨代谢分子水平与目前评价骨质状态无创指标之间的关系。 糖尿病肾病:寻找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糖尿病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㈡科研成果 科研论文累计至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中华系列杂志论文十余篇,翟德佩、林珊、屈会起、宋霖等论文在国外肾脏权威杂志《Nephron》发表,肾科主编及参编著作7部,其中林珊作为副主编编写《大肠镜图谱》,获得1996年聚集最佳科技专著奖,2001年,林珊、屈会起编写《循证医学——医学发展的新纪元》;翟德佩、林珊、韩鸿玲编写《通用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年林珊主编及多位科室医生参与编写《医学专家解答肾脏病》;林珊参编新教材《医患沟通学》。 肾科承担市级两项,院级课题10余项,其中“血液透析患者骨保护素及配体与肾性骨病关系的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指甲肌酐测定”填补了天津市新技术空白。翟德佩、林珊曾出国参观学习和参加学术交流交流活动。肾科已参与8项药物临床观察,成为我院临床药理研究基地之一。 四、教学和人才培养 肾科拥有优秀的人才队伍、高水平的医疗专家,副主任以上专家12人,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10名。翟德佩、赵立全、林珊教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1 0余名。现屈会起在加拿大攻读博士后学位。近几年,科内多次有计划地派医护去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学习腹透、血透、病理学习班等,提高了医、护、技的专业技术水平。每年接受本市与外地肾科专业医生或护士在该科学习进修。 教学工作是科室主要工作任务之一,主要承担内科学和诊断学教学任务。随天津医科大学的不断发展,五年制、七年制、护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教学任务逐渐增加,现每年承担60余学时的教学任务。林珊、李晓莉、江建青、杨定位等多人被评为校院级教学先讲个人。 五、学术交流 著名专家翟德佩教授为中华医学会肾病分会历届常委,创建了天津市肾病分会,任第一任主任委员。现任科主任林珊教授为中华医学会肾病分会委员、天津市肾病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市血液净化质控中心主任,《中华肾脏病杂志》、《天津医药》、《天津医科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硕士研究生导师。林珊教授每年组织天津市肾病年会、专家讲座,并邀请外地知名专家学者来津学术交流,带动了天津肾病专业的学术提高和发展,与各兄弟医院科研协作做了大量工作。 肾科成立至今已整整20年,如今肾科发展成为集病房、门诊、病理、化验、血液净化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科室创建人翟德佩教授和赵立全教授至今仍在科内为科室建设勤奋工作,现第三届科主任林珊教授继续带领全科努力奋斗,肾科已成为天津市肾病专业综合实力最强的科室,相信肾科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代谢病科

科室简介:

妇产科

科室简介:

血液肿瘤科

科室简介:    1、学科成立时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成立于1972年,刘文会教授任科主任。     2、学科组成:我科现由良性血液病学组,恶性血液学病组,和血液病实验诊断学组三部分组成。     3、学科学位授予点:1994年,成立硕士学位授予点。2005年,成立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15名,博士4名,硕士14名,在读博士5 名,在读硕士17名。     4、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     5、学科基本概况:邵宗鸿教授任行政主任,现有病床81张,分3个病区(恶性血液病区、良性血液病区和层流区),其中普通病床69张,百级层流病房6间, 千级层流病房6间。实验室方面,现有血细胞形态学实验室、血液成分分离室、血液免疫实验室、组织细胞化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 胞遗传学实验室。 6、临床科研特色:骨髓衰竭性疾病、红细胞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水平处国内领先地位 各种骨髓衰竭性疾病,特别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致造血 组织损伤的病因、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异常克隆造血调控机制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机 制、诊断、治疗及向白血病转化规律的研究”是该学科目前在国内处领先地位的课题,也是今后科研的主攻方向。有关这些领域,我科已经申请到包括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和天津市科技支持重点项目在内十余项科研资助项目。     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血液学既是临床学科又是实验学科,目前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已进入基因和分子时代。该科已筹建细胞形态学室、血液成分分离室、血细胞免疫室、细胞化学 室、细胞遗传学和生物学室,从细胞、蛋白和基因水平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同时加深对血液系统疾病病理机制的认识,使高起点的基础研究与务实的临床诊治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肿瘤科

科室简介:    一、 科室概况: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是由著名肺癌专家周清华教授创建、在天津市政府直接支持下,于2006年9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肿瘤内科临床基地,隶属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胸部肿瘤中心的一部分。 现有普通病房床位38张,监护病床5张,层流净化床2张。该科拥有一支专业化、年轻化、高层次的医疗队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医师1名,硕士学位医师10名,正高级职称医师1人,副高级职称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     二、 临床医疗:肿瘤内科主要进行各种肿瘤的术前辅助化疗、术后的辅助化疗、放化疗结合治疗、各种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治疗等。肿瘤内科的化学治疗均是在肿瘤综合治疗原则指导下进行规范性治疗,而且化疗的进行也是在有经验的肿瘤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的化疗治疗从始至终都能够得到专业的治疗队伍的关怀,专科肿瘤医生能够根据病情的变化和药物的毒副反应随时调整治疗用药以及进行必要的调整,对于化疗中出现的免疫功能的降低也能够通过各种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并特别注重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部分患者经过新辅助化疗后获得了手术的机会,术后的辅助化疗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部分患者达到治愈。     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治疗也是肿瘤内科的主要部分,肿瘤内科注重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通过各种综合治疗手段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肿瘤内科对晚期的癌症患者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帮助患者达到和维持其躯体、情感、精神、职业和社会行为能力的最佳状态,从而使患者及其家庭得到最大的安慰,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晚期癌症的疼痛问题通过肿瘤内科的医护人员治疗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肿瘤内科注重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并给予全面的人道主义的治疗和护理,改善这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达到相对无痛苦地死亡。     三、 主要科研方向。     作为临床药理研究基地,该科参与许多抗肿瘤药III、IV期临床药物观察。该科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肺癌研究所,进行与各种实体肿瘤密切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科研活动。

中医科

科室简介:    1.中医科简介。     1)作为新中国综合医院中首家拥有中医病房的专科,中医专科已具有45年历史,为我院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窗口。     2)是目前我市综合医院内中医科专科类别最全,保留中医特色病房,以中医药为主要治疗手段,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中医综合科室。     3)设有天津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具备一批具有专业特长、科研与双语教学能力的师资力量及较完善的教学梯队。     4)为全国西医院校《中医学》教材主编单位,中医教学工作居我市综合医院中医专科、中医专科医院基础与临床教学的前列。     2.学科在国内及我市的学术地位。     1)中医科年门诊量7.1万人次,居全市综合医院中医科首位,入院患者中药使用率超过95%,居全市首位、全国前列。2008年度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授予全国综合医院中医示范单位。     2)为我市中医重点科研基地之一,设有面向我市中医消化病专业中医药理学二级实验室。在中医消化药理,特别是芳香药物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学科学位授权点情况。     为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内科专业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

心脏内科

科室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天津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奠基人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学家石毓澍教授和周金台教授,1955年石毓澍教授、周金台教授开展心导管技术,开创了我院心血管病专业的工作。1958年成立院级心血管组(内科、心外科、儿科、放射科组成),1961年成立心脏病房,1972年内科按专业成立心肾组,1981年成立心血管组,1986年成立心脏科。历经半个世纪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心血管内科诊疗中心,总体医疗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先进地位,成为天津市及周边地区心血管病,尤其是危重、疑难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基地。     心血管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注重人才培养,具有一支由老、中、青组成的合理人才梯队,拥有一批业务精良的学术骨干。现有医护人员86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 2人,硕士生导师3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 5 人、主治医师 5人。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下设门诊、病房、超声心动图室、心电学室、冠心病实验室,细胞电生理实验室。总医院介入心脏病学研究室下设介入手术室,冠心病介入研究组,心律失常介入研究组,先天性心脏病研究组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组等。心血管内科目前设有3个病房和1个CCU监护室,共94张床位。拟于今年成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病中心。

泌尿外科

科室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是国内最早设立的泌尿外科专科之一,早在1948年,虞颂庭教授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即在天津总医院就职,相继培养了马腾骧、张振雄、韩树楠、强万明等多名著名医师。使总医院泌尿外科成为国内有较强影响的科室之一,特别是在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治及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2005年泌尿外科迎来了新机遇,新的外科大楼启用,床位增加至50张。科主任:李黎明教授,副主任:林毅教授、崔喆教授。目前,泌尿外科共有医生16名,其中博士2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6名。正高级医生5名,副高级3名。主要从事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的诊治,包括肾上腺外科疾病、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增生等梗阻疾病、泌尿系统结石、损伤、各种泌尿外科常见的感染以及男科学等。 多年来泌尿外科重视科研工作,曾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及科委、卫生局、医大科研课题多项,获吴阶平医学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项。近几年来临床方面填补天津市空白多项。按计划完成五年制、七年制临床教学工作,以及国际学院留学生的泌尿外科教学工作。培养硕士生30余名,接收进修医生近90名。硕士生导师:李黎明、林毅和崔喆教授。     泌尿外科的优势和特色:1.腹腔镜微创手术:从1999年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以来,完成手术近3000例次。包括各种肾上腺肿瘤切除(嗜铬细胞瘤、Cushing’s Syndrome、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肾癌根治术、肾癌部分切除术、肾囊肿开窗术、前列腺癌根治术、肾盂成形术、肾盂输尿管结石取石术和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等。其中肾上腺手术无论在手术数量和治疗效果上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填补天津市空白三项。曾在2002年、2004年举办过两期“全国泌尿外科腹腔镜学习班”,培养了数百名腹腔镜方面的医师,有的已经成为当地医院的腹腔镜专家,为腹腔镜手术在国内特别是在华北地区的普及作了贡献。此外,在腹腔镜技术上有明显提高,其中,再次手术患者的腹腔镜肿瘤切除和腹主动脉旁巨大嗜铬细胞瘤腹腔镜切除,在国内为首先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主要承担者为李黎明、林毅教授和朱军副主任医师。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及低血钾,严重者可出现软瘫。术前应服用安体舒通等保钾利尿药,并适当补钾包括口服或静脉,以纠正低钾性碱中毒,免麻醉或手术中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高血压患者应给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2).皮质醇增多症 主要表现体重增加明显,高血压,向心性肥胖(即躯干肥胖,四肢变细),下腹部有紫纹,满月脸、水牛背,脱发,易骨折,女性患者可出现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规律或消失等。     (3).嗜铬细胞瘤 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以阵发性发作为主,特别是上楼或剧烈活动后明显。收缩压最高可达200mmHg,病人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浑身乏力等。     2.经尿道手术:1980年韩树楠教授在国内最早开展了TURP及TURBT技术,即: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到目前为止已施行该手术5000余例。冷刀切开治疗尿道狭窄在天津市最早开展,应用内窥镜治疗神经源性膀胱获得科技成果奖。曾多次举办“经尿道手术新技术学习班”。目前主要承担者为韩树楠、李黎明和崔喆教授。     3.各种泌尿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除完成常规的泌尿系统肿瘤的切除外,可完成泌尿外科复杂的肿瘤切除手术。     (1)肾癌:对于巨大肾癌可行胸、腹联合切口巨大肾癌的切除、下腔静脉瘤栓取栓手术、对于孤立肾、有过肾切除病史或小肾癌患者可实施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此外还可以进行腹腔镜微创肾癌根治术等,术后系统、规范的生物治疗。     (2)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在80年代,在虞颂庭教授的带领下,泌尿外科就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数量和生长部位进行不同的治疗,如: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全膀胱切除术以及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尿路改道方法,新膀胱手术、可控膀胱术、回肠代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瘘术等。术后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应的放疗和化疗,以提高病人的存活期和生活质量。     (3)前列腺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检查方法的改进,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对于年龄〉50岁的老年男性患者,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以早期筛选前列腺癌患者,对可疑阳性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使病人能得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目前,除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对早期前列腺癌行淋巴结清扫、前列腺癌根治术外,还可完成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对于晚期前列腺癌,进行内分泌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肾盂肿瘤:应行肾、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传统的开放手术切口长,病人恢复时间长。现在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切口只有原来的1/5,而且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     (5)睾丸肿瘤:常规肿瘤切除以外,根据不同的肿瘤采取不同的治疗,包括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4.结石治疗:相继开展了体外震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经皮肾镜和腹腔镜取石等。此外还开展B超引导下肾穿刺造瘘等。主要人员:刘桂彬副主任医师、王培影、夏振山医师。     5.男科学:科学的工作也在此期间开展起来,张辉、杨长海二位医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对ED的诊断、治疗,会同妇科医生对辅助生殖技术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6.尿失禁治疗:应用TVT、TOT和TVT-O技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取得良好效果。主要人员:崔喆和陈文轩医师。     7.其他疾病:肾脏错构瘤、精索静脉曲张、睾丸鞘膜积液、尿道下裂等。对肾脏小的错构瘤、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还可选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泌尿外科主要的检查:1.B超检查:包括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睾丸、附睾、精索等;2.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癌系统穿刺活检;3.尿流率和尿动力检查:评价膀胱和尿道的功能;4.膀胱镜检查(包括软式膀胱镜、输尿管镜检查):可以进行膀胱肿瘤、尿道肿瘤的诊断和复查、血尿病因的诊断,逆行造影等检查。同时可申请无痛膀胱镜检查;5.精子分析:了解精子的活力和功能等。

心胸外科

科室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科室,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是由我国著名心胸外科专家吴英恺教授和张天惠教授创立的,经过艰苦的工作和创业,取得了开创性的成绩。60年代张天惠教授开展体外循环和心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工作,特别是低温半身体外循环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临床研究,处于当时国内外领先水平。     60年代至90年代总医院心胸外科培养出以赵和言、孙惠庆、鄢盛尧、付国舟、白人骏等教授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鄢盛尧教授、付国舟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临床上开展食管癌切除、肺部肿瘤切除和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等多领域的实践,并积极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探索,为心胸外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鄢盛尧教授于文革后至1995年期间任心胸外科主任,带领孙惠庆、付国舟、白人骏等教授在心胸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培养了一批中青年业务骨干和很多华北、东北地区的进修医师,为北方心胸外科的发展培养了很多人才,为心胸外科的综合、全面、持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985年孙惠庆、鄢盛尧二位教授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本市第一例冠脉搭桥手术的尝试。鄢盛尧教授于1983年前后在瑞士日内瓦外科医院进修学习心血管外科1年,将国外先进技术带回国,建立了体外循环转流小组,开展现代体外循环技术,创建了心胸外科监护病室和心胸外科临床化验室和肺功能室,开展危重症风湿性心脏病和复杂先心病的外科治疗。在职期间重视动物实验室建设,为我院开展各种新手术技术奠定基础。白人骏教授于1988年~1990年到法国学习2年,将现代冠脉搭桥技术带回国。回国后开展了一系列冠脉搭桥的动物实验和科研工作,1992年在法国专家Villemot教授协同下首次在天津地区成功完成了2例冠脉搭桥手术。鄢盛尧与孙惠庆亦成为80年代首批恢复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培养了一批硕士研究生。鄢盛尧教授还担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全国委员和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天津分会主任委员。付国舟教授于1995年~1998年担任心胸外科主任,带领中青年医师,开展了肺肿瘤标志物临床检测、食管癌切除前后食管胃动力学、重症肌无力外科和重症胸外伤等方面的临床研究工作,培养了一批硕士研究生和心胸外科医生。     1998年以后,张鹏教授担任心胸外科主任,,在鄢盛尧教授、付国舟教授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下,带领全科医护人员不断进取,心胸外科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均有了快速进步。1998年经过市教委复审摘掉硕士点黄牌警告,巩固了当时天津市心胸外科唯一的硕士点,相继张鹏教授、宋世辉主任和郑锴副主任担任硕士生导师,为天津市心胸外科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于2004年取得心胸外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张鹏教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注重人才培养,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研究生1名。科室人才梯队合理,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正、副高级职称8人。至2005年底心胸外科从24张床已发展至54张床、2个病区,成为包括心脏专业组、食管外科专业组、肺部疾病外科专业组、微创与胸部创伤专业组、SICU专业组共5个亚专业治疗组的科室,名列天津地区心胸外科综合实力前茅。作为天津医科大学重要的临床教学基地,按计划完成各项临床教学工作,包括研究生、本科、专科、国际学院的教学、见习、实习工作,招收和培养本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同时培养一批本院年轻医师和外院进修医师。     近几年来,心血管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以往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重症瓣膜病等雄厚的外科技术力量的基础之上,于“十五”期间积极开展了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终末期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由1998年开始逐渐形成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手术室和围手术期监护为一体的治疗队伍,开展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高龄危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肌梗死早期急症冠状动脉搭桥术及室壁瘤切除术、左心室成形术和室间隔急性穿孔修补术等技术复杂的高难手术,填补2项天津市技术空白。目前已完成CABG相关手术500余例。同时还开展了终末期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研究。在总医院强大的整体综合医疗水平背景之下,先期进行心肌保护等相关基础研究,创建研究动物模型,积累大量的试验成果,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完成2例心脏移植。作为天津地区第一个开展心脏移植的临床学科,于2001年实施天津市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同时也是心肾联合移植;于2003年实施亚洲首例左心室辅助泵摘除术后原位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填补天津市空白。目前该患者存活时间已近5年,生活质量良好。近年还逐步开展大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已成功治疗近20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极大的降低了该病相关死亡率与治疗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曾先后与澳大利亚王子医院(2001年)、英国牛津心脏中心等地的国外专家开展国际交流。     普胸外科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肺部肿瘤外科在天津地区率先开展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和围手术期多学科综合治疗,开展肺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肺切除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肺切除合并扩大胸壁切除等一系列高难度肺外科手术,其中多种术式为创新术式,填补了本市该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肺癌多学科综合诊治中开展的《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获得2003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成功地将微创外科治疗技术应用于心胸外科。电视胸腔镜这一微创手术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肺大疱切除、纵隔肿瘤切除、肺叶切除并开展冠脉外科大隐静脉腔镜切取术等,近年开展的胸腔镜微创外科已治疗胸部相关疾病200余例,为天津地区领先。此外,在胸腺外科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方面、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处理、胸腺肿瘤综合治疗、纵隔肿瘤微创外科方面进行了许多切实性工作,重症胸外伤和多发外伤的救治亦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成立于2005年9月,组建、培养了完整的外科围手术期监护队伍,所有医护人员均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经过规范化的相关学科轮转培训,具备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ICU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2年来已收治危重患者1000余人次,包括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普通外科和妇科等各科的危重患者,提高了危重症抢救的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促进了外科围手术期监护水平的整体提高,使心胸外科手术年死亡率不高于1%。SICU强有力的保障了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手术后治疗和康复:在呼吸支持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应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适时的上机和撤机,使众多ARDS患者转危为安;在循环支持方面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为心功能不全患者提供支持治疗;将持续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于脓毒血症和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抢救等等。     2006年9月周清华教授就任院长并担任胸心外科首席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以来,在原心胸外科基础上,顺利成立了天津市肺癌研究所和胸部肿瘤中心,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胸心外科医疗、教学、科研上了新的台阶,有了重大突破,并跻身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向更高的目标进发。对于2006年9月以来新建的肺部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射肿瘤住院病房以及2007年10月新建的心外科,胸心外科10楼病区(心胸外科和SICU)全体医护人员从人员、医疗资源等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帮助、支援和无私奉献,调拨骨干力量充实到新建科室,使新建的各个病区能快速顺利地开展了各项工作。     短短一年多以来,胸心外科学科已基本完成重大重组,大体格局初具规模,开始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迈进,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坚持综合性的基础上,继续协助学科带头人周清华院长开展肺部肿瘤方面的工作,在心血管疾病外科工作方面与心外科共同发展。胸心外科10楼病区(心胸外科和SICU)特色方向着眼于心脏大血管外科、食管疾病外科治疗、肺部疾病外科、微创、纵隔疾病与胸部创伤、重症肌无力外科及围手术期危重症救治等方面的工作。     胸心外科10楼病区(心胸外科和SICU)一贯秉承老一代心胸外科专家吴英恺教授和张天惠教授的精神,在鄢盛尧教授等老一辈心胸外科专家的言传身教下,在历届院领导的培养和指导下,有能力、有信心战胜诸多方面的困难,坚持本院综合性特色,为培养心胸外科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完成医、教、研各项工作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有理由相信,具有综合实力和优良传统的胸心外科将在医院党委、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引下,各兄弟科室的协助下,在学科带头人周清华教授带领下,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朝气蓬勃地向着更高目标迈进,为建成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现代化医院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内分泌科

科室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由我国著名内分泌和代谢病学先驱朱宪彝教授于1951年创建,在国内外有着重要的学术影响。1993年被确定为天津市教委重点学科。1995年被确定为天津市卫生局重点学科。1997年10月学科部分领域的工作被批准建设为“卫生部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申报“211工程”立项工作中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该学科为卫生部教育基地,先后举办了20期全国内分泌医师进修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400多名内分泌高级专业医师,成为我国三大内分泌研究基地之一。学科于80年代初建立了博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6名,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两名,天津市授衔专家四名。     该学科现在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主要在代谢性骨病、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其中代谢性骨病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骨质疏松、软骨病、甲旁亢和肾小管病所致的骨病研究较多。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也是研究的重点内容,居国内领先水平。先后发表论文几百篇,曾多次承担天津市、卫生部、国家教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获得天津市、国家教委和国家的科技奖励。这些工作均是在已故著名内分泌学家朱宪彝教授生前从事近半个世纪研究工作基础上完成的。在研究工作的内容与队伍形成一定规模的前提下,朱宪彝教授于1978年8月创建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将学科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甲状腺系统疾病和碘缺乏病进行了大面积、多学科,多手段的流行病学调查,在摸清疾病分布情况的同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在实验室研究方面领先建立了垂体—甲状腺轴系放射免疫方法;低碘动物(鼠、羊、绒猴)模型;人脑神经元体外无血清细胞模型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相关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学科在甲状腺的研究领域主要为:碘缺乏病,激素与脑发育,自家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检测甲状腺疾病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代谢性骨病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地方性氟中毒和骨质疏松的病因和诊治,其中骨计量学的研究工作也是该学科的优势之一。本学科的研究特色是: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多学科联合公关、对既定的研究方向坚持长期系列研究。     学科学术带头人邱明才教授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学术影响。邱明才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天津市授衔内分泌内科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40余名。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多次获得国家、国家教委和市级科技成果奖,发表论文数百篇。现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和天津市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等8种杂志的编委。     内分泌科现有22名医生,其中教授4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3名,形成了老中青不同层次的学术梯队。学科有完善的科研和临床基地,病房设有病床57张,基础实验室分为骨计量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分子生物实验室、免疫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和计算机室。

神经内科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成立于1952年5月,以赵以诚教授为首(神经外科),以苏瑛教授(神经内科)等人为学科奠基人及陈世畯、薛庆澄等天津神经病学精英在天津市率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神经外科兼神经内科的脑系科,它是国内早期建立的神经科临床基地,也是天津市神经病学学科的发源地。学科建成后,受国家卫生部委托,创办了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系科进修班,为全国各地和部队培养了大批神经内外科专业人才,迄今全国神经内科高级医师培训班已延续27期,共培养了全国各地学员将近400名,其中大部分已成为当地神经内科的学术带头人或骨干力量,为发展我国神经内科专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1980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内科领域设有神经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神经生理研究室,神经病理研究室,神经流行病学研究室。此外还设有脑电图、肌电图、血液流变学、B超多普勒等临床实验室和脑血管病实验室。1986年成为神经病学硕士授予点,1990年成为神经病学博士授权点,1993年神经病学学科成为天津市重点学科。     现在程焱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张本恕、田桂玲、于士柱、周广喜、武士京、谢炳玓等)为神经内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几代神经内科专家的不懈努力,我科在临床、科研与教学等各方面工作得到跨越式发展。同年神经病学学科成为天津市卫生局认定的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于2006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1997年获得国家级神经病学药理基地资格,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一、二类国家级新药临床实验,并于2005年3月通过国家药监局复审。     神经内科现有医护技研人员99人(所编1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人(所编2人)副高级职称11人(所编2人)中级职称37人,有学术渊博的全国著名专家和40多岁年富力强的青年后备学术带头人和一批以博士、硕士为主的青年学术骨干。神经内科现有的病床100张,并有多个临床实验室,年门急诊量75000余人次,每年病房收治患者1600余人次。我神经内科先后建立了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帕金森病和运动紊乱疾病诊疗中心和癫痫诊疗中心,以流行病学、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相结合,对神经科疑难病症和脑血管病、运动紊乱疾病、癫痫、神经肌肉疾病、神经退变性疾病等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疾病和发病机理,结合防治和临床诊疗进行研究。近年在脑血管病的溶栓和介入治疗领域已开展临床研究和探索,并开展应用经颅磁刺激等新技术促进脑血管病和帕金森病康复的研究,开展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的免疫抑制治疗等进行多方面的临床研究。     神经内科一直是国家卫生部神经内科高级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是国务院审定的硕士、博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1人,截止2007年已培养博士生31名、硕士130名,出国留学、进修人员达31名,输送博士后3名,回国工作人员6名。

变态反应(过敏科)科

科室简介:    变态反应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有这一名词至今才100年的历史,中国的变态反应学始于50年前的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我院自开展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治至今已有20年历史,是全国较早开展变态反应专业工作的医院之一,并于2001年在院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成立变态反应科,至今已积累了5年的经验,是我市唯一一家独立的变态反应专业学科。     80年代初,时任耳鼻喉科主任的王世勋教授远见卓识,认为变态反应是一门新兴学科,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先后选派马瑞琴医师和赵玉琴护师参加了协和医院举办的变态反应培训班,并于1986年成立了变态反应室,开展过敏原皮试检查及脱敏治疗工作。1989年选派刘瑞玲医师、1992年选派曲百胜医师参加变态反应室的工作,加强大夫组的力量。建立门诊的初期,条件相当简陋,检查及治疗挤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诊室内,每周只有两个半日门诊,没有实验室,检查手段单一,只能做过敏原皮肤试验等简单的操作,经验少,只能靠自己摸索,边干边学,边积累经验付出了很大的努力。90年开展鼻分泌物嗜酸性细胞计数检查,91年建立实验室自己制备抗原, 94年引进本市第一台血清特异性变应原抗体检测仪,使检测水平和诊断准确率有了很大提高。     在开展过敏原检查、免疫治疗(脱敏治疗)同时开展了射频治疗、穴位注射、激光治疗等项目,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得到广大患者及临床医师的认可。94年变态反应室被评为天津市耳鼻喉学会重点项目。95年开始全天候变态反应门诊,工作范围面向全院,影响逐渐扩大, 96年在我院承办天津市变态反应疾病大型义诊,扩大了影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97年由我科制订天津市变态反应诊疗项目的价目标准,被卫生局物价处批准在全市实行,同年举办天津市变态反应疾病继续教育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具有变态反应知识的临床医师,为变态反应在我市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001年中华医学会全国变态反应学会,天津市变态反应分会相继成立,马瑞琴医师当选天津市变态反应分会副主任委员,刘瑞玲医师当选为青年委员。2006年隋秀丽、刘瑞玲医师当选为委员。2001年5月变态反应室从耳鼻喉科分离出来,正式成立变态反应科,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1名,护师2名,成为我市第一个专业从事过敏原的体内外检测、诊断、治疗的科室,有独立的实验室,有与国际接轨的检测变应原的仪器设备,可以进行特异性变应原抗体检测、食物过筛检测、吸入变应原过筛检测等,临床主要进行过敏性疾病的免疫治疗。同时作了大量临床研究,近20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在全国性研讨会上做大会发言,获科委成果奖2项,填补医疗技术空白1项,培养研究生3名,培养进修医生多名并使其回到原单位能独立开展变态反应工作。     过敏性疾病并非是一种或某一类疾病,它是指人们与过敏原接触后在特定部位发生的一类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即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性疾病是一类跨学科疾病,涉及临床各个科室,常见病种有: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哮喘、过敏鼻炎、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付鼻窦炎、过敏性结膜炎、花粉症、急慢性荨麻疹、急慢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神经血管性水肿、复发性口腔溃疡、过敏性结肠炎、血清病以及药物过敏、化妆品过敏等等,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关键在于为病人寻找过敏原,过敏原种类涉及各种常见的吸入物如灰尘、尘螨、各季的花粉、各种霉菌、昆虫等,食物种类有各种肉食品、海鲜、鱼虾、瓜类、坚果、蔬菜等。通过过敏原的检测明确引起过敏的原因、制定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主要进行“避”“忌”“替”“移”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首选方案——脱敏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

普通外科

科室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前身为天津总医院外科,由我国著名外科学家吴英恺创立于1946年。在虞颂庭、吴咸中、黄耀权、傅受训、刘自宽、李庆瑞、许树朴等一大批著名专家的努力下逐渐发展壮大,并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有多名著名专家分别到其他医院开展工作,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南开医院等医院创建外科提供了积极的人才支持,在天津及周边地区具有很高的影响力。1986年成为独立的普通外科,近年来依托医大总医院多学科的总体优势,取得迅猛发展,许多专业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内分泌外科、血管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乳腺外科、微创外科及外科危重、疑难病等领域均有自己的特色。1998年成立天津普通外科研究所,普通外科为其临床部。研究所下设器官移植研究室、肿瘤研究室、外科免疫研究室、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外科营养及代谢研究室和资料情报室,拥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源共享。配备多种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具备国内一流的科研条件。

中西医结合外科

科室简介:    中西医结合外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博士授权点,特别是经过“211”工程建设,科研、教学和医疗水平都有明显地提高,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外科原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由于“211工程”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于1998年经天津市教卫委及天津市卫生局批准由我院普通外科分出,成立独立科室并且命名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西医结合外科。建科后,学科带头人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工程院院士吴咸中教授亲自指导科室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并指导建立了天津市胃肠动力检测中心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实验室。现有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细胞膜片钳、多道生理仪、PCR仪、CO2培养箱冷、冻切片机、低温超速离心机、细胞立体成像仪、透光法动力静脉去除系统等32台,价值人民币660万元。

干部保健科

科室简介:    干部保健科始建于1954年,前身系我院内科第六病房,当时仅设床位3张,有主治医生及住院医生各一名,护士2-3名。 1974年,病房搬迁,更名为新楼病房,仍隶属于内科。床位数增至21张,医生由内科、外科、脑系科委派,护士增至13名。同时设内科、外科、脑系科、口腔科、眼科、泌尿科、耳鼻喉科、中医科门诊。     1986年,新楼病房正式成为独立科室,更名为干部保健部,并建立了老年病教研室。拥有床位70张,内科、脑系科、外科医师10余名,护士40余名。初步形成集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     此后,干部保健部不断发展壮大,2000年,病床增至120张,医生32名、护士49名,并建立了老年病研究室。     2005年,干部保健部搬迁至外科中心大楼,医疗环境进一步改善。干部保健部目前拥有病床130张,医生38名、护士83名,其中正副教授3名、主任医师9名、副主任医师14名、博士5名、硕士2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2名。副高级以上职称达59.4%以上,硕士学位以上人员达54%以上。      干部保健部经过不断探索进取,逐渐扩大了规模,建立起高素质的干部保健队伍,促进保健队伍优质化、结构合理化。目前,设有九个科室的干部保健门诊,均为专家、教授应诊。就医环境温馨优雅、国内一流。病房设有四层楼,八个区域,包括内科、外科和神经内科。六层A区设有ICU重症监护室,配备了先进的医疗抢救设备,医护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医疗护理水平精湛,在多次的重大抢救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干部保健部设有干部体检中心、疑难病会诊中心、心理检测治疗室、脑机能测评室、血管疾病检测室、理疗康复室,将疾病的防治结合起来,以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防治为基础,重点加强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衰老与抗衰老等慢性病的研究与危险因素的干预。     干部保健部配备有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美国ACUSON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床旁X线机、脑多普勒、血氧分析仪、动脉硬化检查仪、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血压监测仪、正压给氧呼吸机、中央心电监护系统、心脏血压、血氧监护系统等 高档医疗检查抢救设备及老年康复设备,为病人的诊疗提供了方便。     在病房管理工作方面,干部保健部制定了一整套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及质控监查制度,以ISO9001-2000质量认证工作为契机,遵循医院的质量方针和服务承诺,即“质量永恒,诚信无限,文明优质、持续改进”。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护理工作。在人文素质、服务守则、仪表仪容、行为举止、言语态度等方面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干部保健的服务宗旨: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一体,建立健康教育与促进,疾病治疗与控制,预防保健与临床,全程管理的服务体系。     本学科以培养临床性研究生为主。研究方向: 学科带头人张蕴主任,从事老年病临床教学工作30年,现任天津医科大学干部保健部主任,全国保健协会理事,中华全国老年学会委员,天津老年分会副主任委员,硕士生导师。30年来,主要立足于老年病内科临床的探索与研究,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以及危重症抢救技术。带领下级医师成功的抢救了许多危重病人,大大提高了高龄老年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近年来,完成局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在国家级、省市级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20余篇。填补天津空白新技术3项。在间歇性缺氧与动脉粥样硬化,老年微量元素与疾病,细胞因子与老年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较深入地研究。主编完成《高等护理专业老年病学》辅导丛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参与编辑老年病学教材1册,供医科大学5年制、7年制教学使用。作为干部病房学科带头人,她带领大家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借助医院人才与技术的优势,逐渐扩大规模,加强学科建设,引进优秀人才,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科研教学促临床,不断提高医疗及服务水平,形成干部保健规范系统化的管理流程。使干部保健工作以及老年病的学术研究,均处于天津市的领先地位,得到市各级领导的认可。 干部保健部已完成出版了高等护理专业及老年病学教材各一本,供医科大学五年制、七年制教学使用;完成中央保健局、部级课题、市级课题、局级课题二十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并且发行了《干部保健》杂志。干部保健部承担着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及各大专院校的领导同志、我市院士、专家教授以及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的医疗保健任务及查体巡诊工作。在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干部保健部以干部保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积极适应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健康需求和新时代医学理念,开阔新的服务领域,为天津市干部保健工作起到了样板作用,成为国内先进、我市领先的医疗、抢救、康复、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一流的干部保健中心。     学科的人材培养及国内外交流情况:为了科室的人材培养,我们定期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关老年病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包括:常见老年病的诊治、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进展以及特殊病、疑难病的诊治等。讲座由各专业组轮流主办,先后举办各种讲座如:《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现状》,《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现状》,《合理使用保肝药物》,《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概念》,《呼吸机的临床应用》,《除颤器的合理就应用》等,大大提高了科室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2003年以来,干部保健部在中华系列及国家级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84篇,课题12项,填补空白6项。中华系列12篇,核心期刊62篇,其它期刊10篇。完成科研项目12项,新技术5项。并积极参与老年医学会的各项活动,2006年,成功协助完成老年医学会天津分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和年会的召开。张蕴主任现为天津老年学会副组委,全国老年学会委员,张明义主任为青年委员。     2006年,在张蕴主任的指导下,由留日博士诸葛欣牵头举办了干部保健部与日本京都医学院教授们的学术交流活动,双方交流了目前国际有关老年病的研究前瞻情况,并在国际友人面前展示了医大总医院的飞速发展。     2000年以来,科室领导不断为员工创造学习机会。先后派出医护人员到外院学习先进的管理和专业知识,分别到北京医院、第一中心医院、第三中心医院学习消化系统的彩超技术、ICU的管理、呼吸机的使用、重症病人的监护和护理等。     老年医学学位授权点情况介绍:老年医学,是新近出现的跨专业新型边缘学科,是老年医学知识和技能集中场所,反映医院的综合诊治水平。现有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9人、讲师14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4人。近五年来共发表论文118篇。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5项。本学科中外文藏书24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251种。目前投资仪器设备费500万元,用于购置本学科图书经费合计10万元,用于改善本学科点工作条件的其他投入合计50万元。本学科以培养临床性研究生为主。研究方向:      1.老年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内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防治措施。     研究重点:(1)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的探索;(2)高血压病的防治;(3)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研究;(4)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诊治研究。     2.代谢性疾病,研究内容:老年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     研究重点:(1)糖尿病:1)重点研究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基因诊断、治疗的探索。2)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防控及治疗;(2)老年脂质代谢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及防治策略的研究;(3)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遗传学研究、防治药物研究以及康复治疗的临床探索。     3.间歇性低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研究内容:间歇性低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及临床学的研究。     4. 衰老与抗衰老研究:衰老的机制研究及抗氧化剂在抗衰老中的作用研究临床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处理、急救与监测。老年常见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早期防治及新技术的临床探索。     干部保健门诊介绍:干部保健门诊设在外科中心大楼二楼。区域宽敞、整洁、环境优雅、诊室标识醒目、温度适宜、设有舒适候诊座位。

耳鼻咽喉科

科室简介:    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建于1946年,由已故著名耳鼻喉专家王世勋教授创建,1950年成立耳鼻喉科病房,1951年成立耳鼻喉科教研室。     总医院耳鼻喉科在全国是创建较早的耳鼻咽喉科室之一,历史悠久,曾是培养我国耳鼻喉科医师的摇篮,全国知名的耳鼻喉科专家阎承先、王燕梄、顾之燕、赵卓然、赵鸣之、杨天恩、林文森等人曾先后在此工作和学习过。      目前拥有5名主任医师(含返聘专家2名),4名副主任医师,10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8名拥有硕士学位。护士9名,技师4人,护士长谢艳。病床34张。病房分设四个经管组。还设有内窥镜室,门诊治疗室,听功能检测中心,睡眠监测中心,助听器检配中心。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手术设备。     在医疗改革中,由于实行经管医师负责制,全员素质也明显提高,视病人如亲人,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和好评。由于实行了门诊-病房-手术-复诊一条龙服务,医师们的诊治工作更加整体化、专业化。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就医条件。2004年获得天津市卫生局“诚信科室”。为了方便患者就医,每星期从周一~周六均开设全天门诊,同时有专家门诊。每天开设24小时急诊。门诊治疗室、内窥镜室周一~周五全天应诊,听力检测中心周一~周六应诊。     我科综合处理各种疑难危重病人是其特色。主要研究方向是1)耳鼻咽喉肿瘤的综合治疗。2)耳功能的临床诊断。3)耳显微手术和颅底手术。4)鼻内镜下鼻部手术及经鼻颅底微创手术。5)喉肿瘤切除和发音重建手术。     我科在听力学诊断上具有领先水平。在治疗耳鼻喉肿瘤方面,既彻底切除肿瘤病变,又保留生理功能有独到之处。开展耳科及颅底外科手术获得满意疗效。开展鼻内窥镜手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术式,进行微创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科室的品牌。

麻醉科

科室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是我国麻醉专业的发源地之一,创始人为美国注册麻醉医师姚张明女士,解放初期王源昶教授在全国率先成立独立的麻醉科并在在全国范围内培养麻醉医师,王教授也成为我国麻醉界与谢、吴二老齐名的创始人之一。其后由著名麻醉学家李文硕教授担任科主任,李教授在科室建设的同时致力于中国麻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中国麻醉本科教育的创始人之一。1997年现任科主任王国林教授主持工作以来,麻醉科出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随着一批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年轻人的加入和成长,麻醉科已成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临床二级学科,目前麻醉科为总医院重点学科,共有医生31名,行政副主任于泳浩、高风,科内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1人,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5人。     科主任王国林兼任总医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麻醉医师协会常委、全国麻醉高等教育委员会常委、天津麻醉学会主任委员、天津麻醉质控中心副主任,《中华麻醉学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副主任于泳浩兼任天津麻醉学会委员、秘书。

康复科

科室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康复科始创于1946年,当时舒润石老先生自北京协和医院调至天津中央医院,并依北京协和医院的模式成立了理疗科,由此成为天津市物理治疗学的发祥地。1980年我科更名为物理医学科并成立物理医学教研室,1988年正式更名为康复医学科随即物理医学教研室更名为康复医学教研室。康复科自1992年起建立了康复病房,尽管当时仅有6张病床,却成为国内综合医院中康复科建立自管病房的先行者之一,籍此,康复科基本完成基本框架和各类人员梯队结构并全方位开展康复医学工作,并成为自现代康复医学引进中国后,国内较早成立和发展起来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康复医学科。     建科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我科主要开展的治疗多为周围神经病损、各种急慢性炎症、瘢痕、粘连以及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炎等常见病、多发病等。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我科逐步引进了大量的新技术,使我科的治疗水平、治疗病种都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和扩展。进入90年代以后,科室的中心工作由物理治疗扩展并转向康复医学的全面发展。自开设病房至今,病房的规模有了一定的扩大,康复医疗的设备的配备,各专业人员的培养都有了可喜的进展。

儿科

科室简介:    总医院儿科于1946年由毕金钊等一批著名儿科专家创立,当时汇集了齐鲁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安徽医学院,南京中央大学等全国各地的医学优秀人才。1950年后又从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吸引了一批专业人才充实儿科队伍,而后市卫生局又从我科抽调2名骨干力量筹建了天津儿童医院,并陆续选派专家组建其他各大医院儿科。儿科每年接收数名全国各地高龄儿科医师进修学习,目前这些医师已成为各医院的骨干力量和学术带头人。总医院儿科不仅是天津儿科专业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培养儿科医师的摇篮。1969年儿科10余名著名专家志愿参加6.26医疗队分赴宁夏和广西支援贫困地区的医疗工作。70年代,又有多批新生力量充实儿科队伍。1989年儿科病房迁入主楼新病区,设有普通病房和新生儿病房。1999年儿科门急症搬入新门诊大楼,使儿科病人的就诊条件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1994年为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满足儿科病人的需求,利用瑞士资助的先进设备组建了儿科NICU,迄今收治了数千例危重新生患儿,同时大大提高了儿科知名度。2005年儿科病房迁入外科新楼,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病区内不但医疗设施齐备,而且安静明亮舒适,陪伴条件优越,加上雄厚的医疗队伍和先进的医疗技术,使儿科名列全市前茅。目前儿科有医护人员6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医师8人,副高级职称6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4人,在国外读博士后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现有博士2人,硕士6人。已毕业硕士研究生39人,现我科在学博士1人,硕士3人。儿科于1987年曾获卫生部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历届科主任为毕金钊、李宝爱、黄宏海、叶大勋、田迎春、初桂兰。

口腔科

科室简介:    天津津医大总医院口腔科至今已经历了58年的成长历史。共有医、护、技人员47人,其中,医师26人,护理人员15人,技术人员6人;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11人;其他,返聘一人(正高级职称),有硕士学位4人。全科分成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和口腔矫形科三个专业组。     口腔外科在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李克莉教授及科主任孙庚林教授带领下主攻口腔颌面部肿瘤和口腔颌面部外伤的诊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市内领先水平。设立口腔外科门诊及口腔外科病房。口外门诊主要以牙槽外科、种植牙、头颈部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口外病房共22张床位,年平均手术量350余台。口腔内科在高津福主任医师的带领下重点搞牙周病系统治疗,中西医结合对于口腔粘膜病的诊治,诊疗水平达市内领先水平。口腔矫形科重点搞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垫治疗,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矫形器治疗,固定修复、活动修复及总义齿等修复。正畸主要做固定矫治器正畸。      全科门诊量约40000人次/年,住院患者约360人次/年。

肿瘤放疗科

科室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放疗科1950年开始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做了大量的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全国培养了大批的肿瘤放疗人才并且承担多项省部级课题。科内现有Varian 600C和Siemens Primus直线加速器、Necletron后装治疗机、720模拟定位机、Star-200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ADAC治疗计划系统、热丝切割机等放疗设备。1996年以来在国内率先开展立体定向放疗及三维适形放疗,使一大批肿瘤患者从中受益。立体定向放疗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肿瘤放射治疗可以治疗颅内的胶质瘤、垂体瘤、转移瘤;头颈部的鼻咽癌、舌癌、上颌窦癌、甲状腺癌、喉癌;胸部的肺癌、食道癌、胸腺瘤、乳腺癌;腹部的肝癌、胰腺癌、胃癌;妇科的子宫内膜癌、宫颈癌以及淋巴瘤、白血病等全身多种恶性肿瘤。科内现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中级及以下职称医师5名;硕士生导师2名,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杨天恩、吕仲虹、曹永珍等几位肿瘤放疗专家德高医粹,在广大的患者和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杨天恩教授每周二出著名专家门诊,吕仲虹每周三上午出专家门诊,曹永珍每周四上午出专家门诊。

眼科

科室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始建于1946年12月,经过6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天津市教委重点发展学科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点学科。学科组成包括眼科门诊及病房、教研室、实验室、全国低视力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视力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目前共有医护人员37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13人,其中博士学位者3人,博士在学3人,硕士学位者9人。学科目前共有病床34张,可提供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屈光不正准分子激光治疗、复杂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眼表疾病、眼前部肿瘤、斜视、眼部整形手术治疗。

核医学科

科室简介: 核医学科于1958年建科,是全国首批开展核医学临床工作的单位之一,也是天津市临床核医学的发源地。现为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2003年加入211工程重点学科。经过近50年的建设,现已成为具有国内先进设备和雄厚技术力量的现代化学科,有卢倜章、方佩华、周荫保等全国著名核医学老专家,学科的医疗水平和学术地位在我市独占鳌头,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 科室总面积1400平方米。全科由核医学病房、SPECT检查室、功能检查室及分子甲状腺研究室等部分组成。? ??? 本学科研究方向包括甲状腺疾病的研究、核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研究、放射性核素治疗研究三方面。 ??? 本学科自建科以来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甲状腺疾病、放射免疫分析、核内分泌分子水平研究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或先进水平。自86年以来承担并完成国际合作课题3项,国家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27项。发表论文200多篇。主编专著6部,参编专著12部。曾荣获国家级科技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部委级甲级奖2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市级二等奖6次、三等奖6次。

输血科

科室简介:    1.学科成立时间:1993年(全国卫生系统争创三级甲等医院期间)。     2.学科组成:是独立的二级学科。(属医技科室)。     3.学科基本概况:输血科组建至今已有60年历史。从单纯采供血逐渐发展到94年已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多功能、多项目的输血医学专科。95年因国家政策调整停止采血项目。2000年停止血制品供应项目。现在输血科由天津市血液中心供血,输血科负责贮存、血型鉴定、配血(血液相容性试验)、血液发放、贮存式自身输血采集、保存、发送等工作项目。     4. 临床医疗优势、特色:在天津市血源供应紧张情况下,协调院内供血,尽可能满足临床的用血需求。ABO型系统免疫抗体检测,Rh血型系统4种抗原的常规检测。     5.主要科研方向:输血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输血科今后的发展方向。     6.学科在国内以及在天津市的学识地位:目前是天津市临床输血质控组副组长单位。副主任单位正在待发文过程中。     7.学科人员情况:输血科在职人员9名,中级职称3名,技师职称6名;大专学历3名,中专学历6名。     8.学科的历史:总医院的临床输血工作开始于1946年。当时医院临床输血工作由麻醉科负责,由麻醉医师王源昶同志负责筹建同时开展工作。1951年9月医院从细菌化验室抽调刘广才等三名技术员到血库从事血型、配血等技术工作,由当时的外科医生负责采血工作。由王源昶任血库负责人主管日常工作,科室名称为“麻醉系血库”。1954年血库划归检验科,当时朱德民任检验科主任,孙书和任血库负责人。1967~1991年刘广才任血库负责人,1988年任副主任、1991年任血库主任,1988年血库从检验科分出独立。1991~1994年董守智任血库副主任,1993年建立输血科,1994年至今任输血科主任。1995年李建华任主任助理,1999年至今任输血科副主任。建院60年以来在输血科工作的职工达40多人,最多时在岗职工达18人,刘广才同志是副主任技师。2006年暨建院60周年时全科在职人员10人,主管技师4人,技师6人。输血科自组建至今60年中,从单纯采供血逐渐发展到94年已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多功能、多项目的临床输血医学专科。95年因国家政策调整又回单纯为临床配血、供血、贮血等原始项目范围。

心血管外科

科室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位于医大总医院外科中心9楼B区,由于学科建设需要,2007年10月从心胸外科独立出来。目前临床与基础研究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主要针对如下疾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1.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内科介入治疗失败、冠脉支架再狭窄等;2. 瓣膜疾病:二尖瓣、三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肺动脉瓣病变等;3.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等;4. 大血管病变:如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     主要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瓣膜成形与置换术,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结扎术,Bental手术等。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不只是手术,还包括术前评估与准备、及术后进一步的康复指导。患者往往合并各种潜在疾病,需要综合的术前评估和围术期诊疗。天津医大总医院是天津市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有内分泌、心脏内科、感染免疫科、呼吸科、胸外科等不同科室,各科室的专科诊疗水平均在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患者在这里可以得到更系统、全面、安全的治疗。本科手术的病人中,有全国第一例席汉氏综合征合并冠脉搭桥术、Swyer-James 综合征合并冠脉搭桥术、及先天性左主干缺如再次心脏手术的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 此外,本科有系统的病例随访体系,可以对患者术后具体情况进行系统了解,并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恢复。     通过精心的术前准备、扎实的外科技术、良好的术后管理,本科室手术保持着很高的手术成功率。     心血管外科与国内外多家医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临床、学术方面的交流。其中国外心脏中心包括:芬兰坦佩雷大学附属心脏外科医院、英国牛津医学中心心外科、美国宾西法尼亚医院心外科、华盛顿大学医院心外科等国内外著名心脏中心。同时,科室通过人员引进,使本科的技术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感染免疫科

科室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免疫科是在天津市独具特色的学科,主要开展对各种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诊治工作,是天津医科大学重点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感染免疫科下设2个住院病区和肠道门诊,床位增加到48张。现有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5人,护士20人。

生化检验科

科室简介:    1.成立时间:1946年总医院建院初期即成立了临床生化检验部门,当时称生化室。著名的生物化学专家赵宝礽教授是第一任主任。     2.学科组成:按照职能分为急诊组与常规组,前者负责急症患者或急诊项目的检测,后者负责常规生化项目的检测。按照临床专业分为肝功能组、肾功能组、心肌标志物组、内分泌组及电解质组。     3.学位情况:程佩兰主任技师为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二人,均毕业。     4.学科基本情况:利用化学检测法、酶法、免疫比浊法、电极法、电泳法、荧光免疫等分析技术,检测心、肝、肾、脑、内分泌等各系统的生化指标。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因此,对人员素质,检测手段、检验方法、检验人员对临床的了解程度要求高于一般检验人员。由于待测物的上述特点,对于标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后的结果复核等需格外注意。为此,制订并严格执行实验室各种规范化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关注检验前沿信息,研究新方法,使检测项目更适应临床需要;加强与临床的沟通。     5.临床科研特色:主要包括二方面,一是积极研究近年来的临床检验研究热点,根据临床诊断的需要,寻找更具诊断价值的检测项目应用于临床;二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对一些涉及细胞凋亡、基因多态性等基础医学领域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寻找与临床的契合点,将使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6.临床医疗特色:突出一个“全”字,检测项目多达几十种,而且不断更新、增加新的项目。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从1997年开始,陆续引进了日立、贝克曼、罗氏、强生等大型全自动生化检测仪,使我们的硬件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高了检测速度和检测能力。而且,我们更加重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使检验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连续多年在卫生部的室间质评中获得优异成绩。优质服务是我们的承诺,保证急诊患者1小时、门诊病人当日取到化验报告,对外地病人及行动不便者随时为其抽血化验,并将化验结果通过电话、邮寄等方式告之。

药剂科

科室简介:    药剂科是我院最早建立的科室之一,早在1946年12月15日由日本公立居留民团医院改建为天津中央医院之初,就设立了药剂科。第一任科主任为朱景森,共有职工约30人。设有门急诊和病房两个药房、西药和灭菌两个制剂室及一个药库。当时科内条件简陋,设备陈旧,大多为手工劳动。     随着医院的发展壮大,药剂科也有了较大发展。至1953年,科内人员比建院之初增长了近一倍,达60人之多,条件也有了较大改善。1958年建立了药品检验室。1959年建立了中药房。1963年又扩建了灭菌制剂室,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成为当时天津地区医院系统中规模最大的药剂科。第二任科主任为樊培福,副主任为张仲贤、蔺汉章(女)。     “文革”期间,发展处于停滞阶段。1970年,新建了中药制剂室,开始生产中药的糖浆剂、蜜丸剂、片剂、霜剂,这些制剂一直保留到现在。1966年6月至1972年4月,药剂科大多由医院指派人负责,无固定人负责。至1972年5月起,第三任科主任为蔺汉章(女)副主任为岳炳岩、魏长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医院和药剂科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至1978年,科内人员增加到80人。1982年以后,大学毕业生开始陆续分配至药剂科工作,科室人员的知识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有了明显增加,为科室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药剂科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病理科

科室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前身为天津医学院)是建国后我国第一所新建的高学医学院校。在我国著名病理学家王德延教授主持下,组建了病理学教研室,它是集医疗、教育、科研为一体的重要临床医技科室,同时承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的日常临床病理检验、诊断和尸检工作。     目前,在院党委及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科主任孙保存教授的带领下以及全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病理科的工作发展迅速,病理外检活检病例逐年增加,年均近15000例,冰冻切片病例年均750余例,细胞涂片病例年均1600余例,骨髓活检病例年均450余例,尸检病例年均12例。除常规HE染片外,同时开设了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子原位杂交、免疫荧光等检测手段,大大提高了疑难病例的确诊比例。为适应近几年来外检病例数量的增加和临床诊断、治疗的要求,先后配置了智能脱水机、包埋机等大型设备,加快了出片速度,提高了切片质量。在人员配备上,实行三级诊断制度:初检、主检及会诊。每周设立全科会诊日,由科内各特长专家对疑难病例进行集中会诊,效果备受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赞誉。同时承担全国及天津市疑难病例会诊工作,院外会诊病例约400例,为配合临床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配备了大体、显微摄影系统及图像分析系统。     作为天津市第一大型综合医院的病理科,拥有充足的病例资源,更有多名资深病理学专家。因此,自1975年我病理科受卫生部委办开设了全国临床病理诊断进修班,迄今已达29届,培养一线病理科医师数百名。另外,我科有多名教授受聘为天津市病理会诊中心特聘专家。

营养科

科室简介: 一、提供住院、门诊病人营养治疗、咨询服务。 ??? 1、住院病人膳食通知及营养会诊:由病人主管医师开出膳食医嘱,护理部开出膳食通知单或营养会 诊单,经电脑通知我科。有营养师为病人进行营养测算或营养评估及 食谱设计。 ??? 2、营养门诊服务项目: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肾脏疾病、痛风、骨质疏松、肿瘤、 手术前后、吞咽因难、消化道系统疾病、消化道溃殇等症患者饮食评 估及指导。 ??? 3、门诊时间:每周三、五下午2:00-5:00 ??? 二、住院病人供餐:营养科负责为全院住院病人提供各类膳食。供餐为预约制,住院 病人可在前一天向配膳员预定,第二天由配膳员将饭菜送至病人床前。普通饮食为选餐制,病人可视口味选择。每餐由主食加荤素两菜 组成, 5元1份。我科还提供各种类型的匀浆膳,用于管饲病人。具有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特点。 ??? 三、营养科餐厅:营养科餐厅坐落在门诊楼后,面向本院职工及进修人员、在学人员提 供三餐服务。餐厅经营各类主食、副食菜肴数百品种。 ??? 营业时间为,早餐: 6:00-8:00,午餐:11:00-1:00,晚餐:5::00-7:00。

临床检验科

科室简介:    临床检验科是一个以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主要任务的医学实验室。实验室的工作宗旨是以质量为根本,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支持。同时不断推动科研和教学的持续发展,形成一个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发展平台,从而保证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临床检验科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技术特色和深厚的专业底蕴。在专业上保证试验技术手段的先进性、有效性一直是促进科室持续发展和在本地区确定优势的主要途径。     自90年代中期至今,临床检验科为了不断提高检测能力、丰富检测手段,实现技术手段的进步,引进了大量现代化设备,包括血液细胞分析仪、血液凝固仪、冰点仪、自动化血液粘度仪、尿沉渣流式分析仪、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等。科室下属多个专业实验室,包括血栓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体液分析实验室、常规实验室、骨髓室、男性生殖实验室等。     检测项目开展除了常规试验外,还围绕着血栓检测还开展了大量凝血、抗凝血蛋白、纤维蛋白溶解、内皮系统等的试验项目,检测项目涵盖凝血因子、凝血活化标志物、蛋白C、蛋白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以及抑制物、内皮损伤标志物、血小板聚集、血栓烷B2等百余项指标,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检测以及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动、静脉血栓疾病、DIC的早期监测、易栓症的诊断、血栓性疾病的治疗监测、遗传性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以及诊断性试剂的产品研发和药理基地的临床实验等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研究和检测能力,开展的项目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在本市同领域中均处于领先。     形态学检查是临床检验科另一个优势项目。80年代,临床检验科引进了相差显微镜检查技术,在天津市和国内首先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在血尿来源实验室鉴别技术方面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至今,对脑脊液、浆膜腔液、尿液、精液的形态学检验依然是临床检验科的传统优势项目,每年都有来自于本市及各地的进修人员对该技术进行学习。     临床检验科的男性不育症实验室是目前本市乃至国内开展男性不育症检查项目最多,同时也是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专业实验室。该实验室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的实验诊断标准以及检测手段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不育症患者的精液质量进行分析,检测能力在本市处于明显的领先位置。     先后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天津医药》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出版《临床检验学应用概论》、《临床检验学实践》等专业学术著作2部,填补包括“蛋白Cglobal试验诊断静脉血栓”等多项天津市空白,并拥有多项技术专利,与临床合作完成天津市科委课题3项、天津市卫生局课题1项、获奖1项。     在质量控制方面,引进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标准和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推动和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连续,10余年获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天津市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成绩合格证书,所从事的质量控制课题,获1项国家级奖、3个市级优秀成果、3个局级优秀成果。     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至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以指导科室的发展。不断完善服务的细节,为临床和患者服务,科室下属的门诊化验室被评为“天津市服务优秀示范窗口”。     科室在拥有先进的硬件设备的同时,人才梯队建设也在积极进行,目前本部门现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1名,其中硕士5人。每年承担大量实习进修人员的学习指导任务,并多名培养和协助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负责指导医科大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

超声科

科室简介: 超声科自成立以来,在医院的领导与支持下,在科主任尹彦玲同志的出色管理下,不断壮大。科室人员从最初的4名成员发展到现在的10名成员。由最初仅有一名本科学历成员发展到目前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8名,所占比例为:80%。科室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学历组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科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的基础。 ??? 科室成立之初,该科仅有2台高档数字化彩超诊断仪和1台黑白超诊断仪,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来的发展,该科目前拥有高档彩超诊断仪5台,黑白超诊断仪2台,便携式超声诊断仪1台。仪器设备的充实为该科医、教、研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基础。

微生物免疫检验科

科室简介:    微生物免疫检验科是以病原微生物检验和感染免疫、自身免疫病、肿瘤标志物等检验为特色的科室。以“关爱生命,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为每一名职工的行为准则。微生物免疫检验科位于我院主楼住院部大楼三楼,包括感染性疾病检验、病原微生物检验、肿瘤标志物检验、免疫特定蛋白和自身抗体检验及分子生物学五个专业检验实验室。开设临床检验项目达100多项,某些检验项目居天津市领先水平,多年来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依据。检验质量是科室工作之本,准确快捷的检验结果是科室推崇的工作目标。微生物免疫检验科共有21名职工。目前科室拥有硕士毕业人员3名,硕士研究生在读2人,本科学历8名。主任技师2名,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9名,技师9名。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科室充分发挥人才与设备的最大潜力,使科室员工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形成一个完善的检验医学体系。

护理部

科室简介:    一、面向群众及患者。     1、护理简介:专业简介、护理特色、人员概况、教学情况及学术交流;人员需求;     2、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活动通知、健康小常识;     3、交流论坛:问题交流互动;     二、面向院内职工及进修在学人员。     1、护理管理:经验交流、文件下达、申请递交及批复、危重病人情况上报;     2、护理教育:继续教育、人员培训;     3、护理科研:论文集锦、发明专利;     4、天使风采:活动报道、先进表彰、感谢信、图片、生日祝福;     5、天使文苑:护士感言、护士投稿。     三、时效性及更新周期。     1、通知类及时发布,3天作废;2、新闻报道随时更新;3、先进表彰每月更新。

特检中心

科室简介:    1.成立时间:为了适应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以及检验医学自身发展的需求,医院于1999年4月组建了特检中心。专业上属于检验医学的组成部分。     2.学科组成:按照职能分为门诊组与实验组,前者负责特殊标本采集,后者负责标本检测;按照技术手段分为非放射检测组和放射检测组,前者主要利用非放射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化学发光、酶联免疫等)进行标本的分析检测,是目前主要的检测手段,后者是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标本检测;按照临床专业分为甲状腺组、糖尿病组、妇科内分泌肿瘤组、骨代谢及血液组、肾上腺组等。以便与临床沟通。     3.学位情况:刘金玲主任技师现为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生二人,一人毕业,一人在学。     4.学科基本情况:利用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以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为主),进行内分泌系统及相关疾病的激素、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检测。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被检测物质的特点是微量、有生物活性、多数为诊断疾病的决定指标。因此,对人员素质,检测手段、检验方法、检验人员对临床的了解程度要求高于一般检验人员。由于待测物的上述特点,对于标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后的结果复核等需格外注意。为此,制订并严格执行实验室各种规范化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关注检验前沿信息,研究新方法,使检测项目更适应临床需要;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以上是学科不断发展、进步的基本做法。     5.临床科研特色:主要包括二方面,一是标记免疫分析的方法学研究,对于有可能用于临床的方法学进行探索与建立;二是标记免疫分析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如选择合适的方法与组合用于临床。

PET/CT中心

科室简介:    1.成立时间:为了适应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提高对于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提高治疗方案的科学性,治疗结果的预见性;以及影像医学自身发展的需求,医院于2002年底购进PET/CT,并组建了PET/CT中心,专业上属于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经安装调试,于2003年4月正式使用。     2.学科组成:按照工作职能分为临床组与技术组,前者负责患者的预约,病史采集,影像结果的诊断、出具报告、报告的解释、随访等,后者负责显像剂的制备,质量控制,患者检查成像,数据处理,设备的日常保养等;按照技术手段分为加速器与药物合成组和PET/CT显像组,前者主要利用加速器生产各种放射性核素,合成标记不同的显像剂供PET/CT显像,后者是利用PET/CT进行显像,并根据显像结果出具报告;按照临床专业分为肿瘤学组、神经病学组、心脏病学组。

健康管理中心

科室简介:    健康管理中心位总医院外科大楼4A层 , 2005年8月8日正式启用。健康管理中心是总医院为适应社会进步和国民生活质量提高而设立的临床科室。主要承担健康体检、医疗咨询等服务项目,面向注重生活质量、关爱生命健康的亚健康群体,致力于体格检查、健康保健和亚健康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健康管理中心以总医院强大的综合医疗实体为依托,汇集全院精英,为全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中心成立伊始,院领导对中心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调集了全院各科室的骨干精英组建专业团队。健康管理中心拥有由100余名总医院知名专家会诊团,还设有专用的X-ray室、彩超室、心电图室及多功能检查厅,由内科、外科、妇产科、神经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和眼科等科室的资深专家负责体检,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健康体检体系,使受检者与病患者绝对隔离,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

袁志明
袁志明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诊治。

挂号预约电话医院

寿松涛
寿松涛主任医师

擅长:危重病人内分泌代谢变化、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诊治。

挂号预约电话医院

马通军
马通军未知

擅长: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甲状腺以及各种内分泌代谢病和内科疾病

挂号预约电话医院

柴艳芬
柴艳芬主任医师

擅长:急诊超声诊断、心肺脑复苏和多器官衰竭研究。

挂号预约电话医院

崔书章
崔书章主任医师

擅长:内科急、危重和疑难病尤其是急、危重症病人内分泌代谢改变、MODS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和急性中毒等。

挂号预约电话医院

余慕明
余慕明医师

擅长:常见急诊科疾病的诊治

挂号预约电话医院

友情链接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电话:022-60362255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