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概况

别名:

性质:三级甲等

电话:021-64931990/021-64931836

地址:

专家答疑 预约检查 极速问诊
理疗门诊

科室简介: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始建于1900年。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著名的穆瑞五教授任皮肤科主任。在几代著名皮肤科专家李景颐、曲魁遵、秦士德教授的努力下,不仅在职业病防治及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成绩卓著,在肤螨灵的研制、中国沿海刺胞动物蛰伤调查研究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成就为本专业近年来科研工作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科室现有病床14张,为整体护理模式化病区,管理先进。2005年出院303人次,2005年门诊工作量64879人次,有足够的病员,保证住院医师的培养。临床实验室:真菌镜检及培养、性病实验室的检测手段完善,皮肤病理、过敏原的测定等项目齐全,性病的诊断及治疗科学规范。近年引进的窄波UVB光疗仪治疗银屑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皮肤性病学专业现有医师14名,其中正高5人(30%);副高7人(50%);中级2人(14.3%)。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64.3%);学历构成:博士及硕士共10人(70.1%),现在职在读博士1人。   1978年皮肤科教研室成为省内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不仅内科学教研室承担四年级医学专业、护理专业本科及成人教育的教学任务还培养了大批优秀皮肤性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已培养研究生65人,现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15人。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的培养规范。

肿瘤外科

科室简介:   负责人:黄勇梅   参诊医师:黄勇梅、徐瑞文   理疗即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电、声、热等对各种疾病进行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一种治疗方法。我院康复理疗科针对小儿的特点,采用一系列为小儿适应的物理方法对小儿的一些内、外科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淋巴结点、清膜炎、炎性肿块、面神经炎、脑瘫、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后包块难以愈合的伤口等等进行辅助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不仅使患儿病程缩短,减轻痛苦,且能为小儿接受,治疗时间短暂,无副反应。尤其对小儿最常见病:肺炎、支气管炎,不仅通过理疗可提高自身免疫力,而且还有消炎、化痰的效果,与抗生素合用还可增加药物在治疗局部的浓度,从而使煞费苦心物的作用更好地得以发挥,加速病情的好转,尤其适用于那些小年龄患者,使其早日康复。   门诊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六

康复中心

科室简介:   负责人:杨红   组成人员:杨红、王素娟、史惟、廖元贵、朱默、张建萍、徐秀娟、黄玉梅、李惠   中心设有康复评估、运动训练、作业训练、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康复咨询等部门。   主要服务对象:高危新生儿随访及早期干预(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小儿脑瘫、各种发育迟缓(运动、语言、社交、智力等)、小儿心理问题(行为、情绪等)、多动症、学习困难、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后遗症。儿童口吃、口齿不清、开口晚等语言问题。   特点:系统全面的儿童康复评估,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感知觉评估等。   门诊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全天 星期六上午

营养室

科室简介: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数字口腔中心是在医院原口腔科的基础上,通过全面整合资源、合理优化人才结构、引进国际前沿技术设备、引入欧美牙科VIP服务理念,全新打造的专业化,现代化的数字化口腔中心。在西南地区首创并秉承了“三三五八”的发展战略,即坚定高新、高效、高端的“三项标准”,贯彻无菌、无痛、无近远期障碍的“三无理念”,依托3D齿雕、即刻种植等“八大技术”,实现观念、效果、服务等方面的“五个不同”。

药剂科

科室简介: 成立时间: 1952年 主任: 李智平 开展项目: 治疗药物监测;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儿科药物情报;儿科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儿科药物新剂型的研发 部门: 门急诊西药房(24小时)、门诊中药房、药库、普通制剂室、中草药制剂室、分析室、病房药房、特需门诊药房、高级专家门诊药房、临床药学研究室、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主要成绩和发展亮点: 儿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住院病人单剂量调配;儿科特色自制制剂的研发;儿科临床药理学; 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儿科药物咨询 所获成果(及以往医疗质量): 儿童特色制剂若干; 儿科药物专著数本; SCI论文两篇,国内核心及权威论文若干篇;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获徐汇区医疗机构第二名 人才状况(科室人才结构): 硕士生导师1名、复旦大学药学院兼职副教授1名; 硕士2名,本科14名,大专21名;副主任药师2名,主管药师11名,药师17名(包括中药师) 设备情况: TDx一台,UV分光光度仪,质谱仪 拥有专业:儿科临床药理 专业特色: 包括: 1) 医:与国际发达国家合作,培养儿科临床药师;科室及成员获医院优胜科室、文明窗口、服务明星、十佳医务青年及上海市药学会优秀青年药师、复旦大学第三届十大医务青年提名奖等称号; 2) 教:负责复旦大学药学院本科生、上海医药职工大学及上海市药剂学校大专生的教学;连续九年成功举办“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承担儿童专科医院药师的进修带教及医院进修医生的培训工作;承担国外医学院及药学院外籍学生的见习带教; 3) 研: 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1项;上海市药学会临床药学科研基金1项; 国家药品临床试验基地建设 与国内外学术联系: 为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儿科药学组组长单位; 国际交流: (1)2005年9月,药剂科接待了哥伦比亚大学维多利亚总院新生儿部临床药学Dr Connie Harris博士的参观与交流; (2)2006年2月,药剂科接待了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St.Josephs医院儿童健康研究中心新生儿部临床药师Dr David Knoppert博士的参观与交流; (3)2006年2月,药剂科主办了一次儿科临床药理的学术交流,邀请了上海其他三家儿童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师,由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St.Josephs医院儿童健康研究中心新生儿部临床药师Dr David Knoppert博士作儿科临床药师培养与教育的专题报告。 (4)2006年3月,受美国国立研究院(NIH)邀请和资助赴美参加儿科药理全球联盟会议; (5)2006年6月29日 ~ 7月1日, 我院主办的第15届世界药理大会儿科药理国际会议在我国首次成功召开,会议论文发表在Pediatric drugs(2007); (6)2006年9月18日 ~ 9月30日,我科接待了英国伦敦大学King’s 学院医学系Dr Karen Ka Yan Leung进行为期两周的儿科临床药理学的见习。 (7)07年2月,参加复旦大学代表团与全美排名前5位的药学院及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药学教学与实践的交流与探讨; (8)07年8月,我科接待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Ashley Koo为期1个月的儿科临床药理学见习; (9)07年10月,受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及资助在WHO总部日内瓦参加全球第一届关于“儿童药物的临床研究”及“儿童基本药物的选择与应用”专家会议;

放射科

科室简介: 放射科由常规X线摄片、心血管造影室及CT室三部分组成。拥有9台X光设备,其中有GE公司生产的先进的螺旋CT一台,东芝2000mA双向e/臂心血管造影机一台、多台功能遥控胃肠X线透视机,还有CR设备。应用干式激光打印机向病家提供CR片,方便就诊。 科内现有29名医技工作人员。我们的服务宗旨:以高质量的影像诊断服务于病人。目前开展项目为:小儿全身螺旋CT检查,心血管造影及介入,各项特种检查(胃肠钡餐检查、静脉尿路造影、空气灌肠诊疗肠套叠)及全身X线常规摄片,应用CR设备。 从1999年3月至今已开展CT检查约3.6万人次,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诊断资料。小儿肠套叠灌肠成功率达90%以上。根据医嘱预约及检查。

特需诊疗中心

科室简介: 我院在1993年7月筹建外宾、华侨病房, 同年10月正式开诊, 主要服务对象为外籍人士和港澳台人士,服务宗旨是“病人至上, 质量第一”。 1999年4月更名为特需病房,设立特需专科专家,服务对象增加了国内有需求的病儿。 特需门诊主要提供一般门急诊,儿童保健,外籍小儿的预防接种及专科医疗服务。 一般门诊以儿内科为主,每天均有专家医生坐堂(周一到周五全天, 周六半天, 详见特需专家一览表),其他专业的病人由我院资深专家或高年医生担任诊治。 急诊24小时开放,由本院的高年住院医生担任。 儿童保健由我院儿保科专家担任,对健康小儿生长发育给予评估并指导。 预防接种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沪的外籍几港、澳、台小儿。按我国规定的预防接种程序给予接种,同时也结合不同国家地区的要求,给予家长详尽的指导。 专科门诊由我院著名的专家担任,并实行实名预约制,以方便患儿的就诊。具体专业详见特需专科专家一览表。 特需病房由8间独立的病房组成,每房收治一名患儿。成立至今,已收治了来自世界各地和全国各地的患儿3千逾名,其中外籍小儿占40 % 以上。 特需医疗中心的主任,主治医生及部分护士均在海外接受过训练,有着良好的医护技巧和先进的服务理念。中心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挂号、收费、发药均在特需门诊部完成,化验检查有专人陪同, 检查结果及时通知并预约相应的专家。特需门诊成立10余年用其优质、便捷、周到的服务,得到了许多海内外病人及家长的认同,在全院各科室的支持下,特需门诊诊治患儿已逾3万名。 特需医疗中心还和多家医疗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1994年10月和中英联合利华公司签约,开始了门诊非现金支付服务,1995年SOS(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经多次考察后,把特需医疗中心作为其定点单位。以后又陆续和WELLBE、GBG、圣决、安顺、华泰等医疗保险单位和代理机构建立了门诊和住院病人非现金支付协议,更方便了病人的就诊。

心电图室

科室简介: 心电图室自59年起即开展了心电图检查及心音图测定,1959年至1982年共完成心电图检查26265例次,59年至66年共完成心音图测定714例次。1975年购进日本产基础代谢仪-403型,并开展了基础代谢测定。最初使用的心电图仪为国产光电5151型及6511型,1975年购进日本产2101型心电图仪,79年新购日本产XD-3型,81年购进RFT生理记录仪,91年购进四导生理记录仪,98年购进日产NEC-332手提式心电图仪,2001年购进日产FX-4010心电图仪2台,使心电图检查技术更趋完善。92年购进国产Holter仪,开展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99年购进美国PI公司Holter仪,并先后购进7只Holter记录仪,大大缩短了病人的等候时间,提高了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水平。98年9月从美国购进运动平板工作平台,开展了运动平板试验,为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先心病术后心功能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心电图室还承担了各级医师的心电图带教、编写心电图教材及收集、选择复制、制作心电图教学片的工作。

超声心动图室

科室简介:   东区心外科现拥有医师5人,护理人员10人,其中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6人。全科室人员平均年龄30岁。就是这支年轻、充满活力的团队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篇章,为了那一双双渴望生命的眼睛,为了一家家团圆的笑容,他们深信生命在于不轻言放弃,他们深信努力会创造奇迹,因为他们是著名的“爱知心”团体!   业第三个月,开展了心脏不停跳搭桥手术。共开展了心脏不停跳搭桥手术10例。此种手术在国际上属于最先进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中秋节前后,连续完成5台不停跳心脏搭桥手术,平均年龄70岁,均获得成功。39岁的杨苏民主任成为国内最年轻的可以完成此种手术的心脏外科专家之一。   不输血完成大血管(Bentall)手术。以往的大血管手术常规需要输血4000-5000ml   成功率为100% 。疑难危重病人占手术量的56% 。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医疗纠纷发生。   成功为一名来自江苏罕见患疑难危重紫绀型法四合并左肺动脉缺如38岁青年男性实施了手术。此种手术尚属山东省内首例。   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不开刀心脏手术,尤其对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成功,在省内属领先地位。   在山东省率先开展微创小切口美容心脏手术,受到广泛欢迎。   率先制定并开展临床路径手术,至今已经有近30例病人享受了临床路径手术。为患者减少医疗费用。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成功救治一名巨大心脏,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冠状动脉搭桥加心肌桥松解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已经顺利康复出院。   东区心脏中心成立以来,短短的时间里,在人员少,底子薄,团队磨合初期等等不利因素的前提下,大胆借鉴国外现代化的管理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医师一日三查房制度”、“医护人员同查房制度”、“科务会制度”、“带教老师制度”。带领大家,创建了温馨如家的“爱知心”病房。   主任、护士长以身作则,全体医护人员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不计个人报酬,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艰苦的劳动换来病人及其家属发自肺腑的感激和认可。众多患者与东区心外科的广大医护人员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开业以来,东区心外科共收到病人赠送的锦旗36面,表扬信6封。   全体医护人员群情振奋,坚持要彻底把“爱知心”文化发扬光大并在不断增加更深层次的内涵。   本着对医院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通过对科室工作的总结,设计制定了科室的宣传彩页,联系媒体,真实及时的把科室的情况告诉大家,告知全社会,加强了对对本部心外科和东区心外科以及对医院的宣传,收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开业以来,已经为来自兰州、内蒙、江苏、河南、新疆、天津、河北、黑龙江等8省市的求治病人实施了手术。   东区心外科创建了自己特有的病房文化“爱知心”。在“爱知心”病房文化的基础上,打造了以“爱知心”病房文化为基石的“温馨病房”,并得到了总院和东区的领导给予我们巨大的支持和关爱,这是近十年以来,青岛市第一次将此项殊荣授予我院。   我们将继续在医院领导的关怀下,牢记“博学慎思,笃行亲民”的院训,乘着“爱知心”文化的东风,展翅飞翔,努力为我院做大、做强心脏中心的发展思路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科

科室简介: 医学心理科于1998年开设心理门诊,主要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儿科临床有关心理问题。目前开展的工作包括心理门诊、病房会诊、个别及集体心理治疗和能力训练,并从事复旦大学医学本科及研究生有关儿童医学心理的教学,接受来自全国范围的学习进修。举办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儿科临床心理行为障碍的诊疗新进展》等学习班。2007年医学心理科和神经科联合成功举办为期2天的“上海国际儿科神经精神论坛”。目前,科室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2名。完成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卫生局科研课题。科室成员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报告论文,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编写和参编专著数十部。科室将致力于综合性医院儿童医学心理学科发展,努力促进儿童青少年心身健康,为儿童青少年、家长和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有关心理服务和帮助。 服务目标: 1. 帮助求助儿童和家长解决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和烦恼; 2. 科学评价求助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状况; 3. 为求助者提供辅导及训练,增强其适应能力; 4. 帮助住院儿童适应住院生活、医疗过程; 5. 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临床儿童心理问题咨询。 服务对象: 0- 18岁之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 服务承诺: 心理服务对来访儿童和家庭承诺服务内容及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服务范畴: 帮助家长以及孩子解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困惑、问题以及障碍: 发育问题:语言发育落后、智能发育落后;运动协调差 进食睡眠问题:厌食、贪食、挑食、夜间哭吵、失眠等; 情绪问题:恐惧、焦虑、抑郁等 交往问题:胆小、不合群、不理睬人等; 品行问题:发脾气、易怒、逆反、说谎等; 学习相关问题:厌学、拒绝上学、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困难等; 青春期问题:亲子沟通困难;性问题 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如腹痛、头痛、反复呕吐、抽搐等 遭遇灾害、车祸、重大疾病、亲人亡故、转学及其他创伤后适应问题 其他行为异常,强迫症状,成瘾行为等 服务方式: 心理咨询门诊:包括专科门诊、专项门诊、专家门诊及特需门诊。提供心理咨询,神经系统及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脑CT、磁共振、微量元素,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心理行为及发育评估:包括智力测验、发育评估、行为评估、个性及情绪评估、注意力评估及其他心理评估。 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治疗、小组治疗、家庭治疗 行为训练:包括感觉统合训练、注意力训练、孤独症儿童强化训练等。 家长课堂:提供特定的教育指导。 住院病人会诊:解决疾病相关心理问题。

核医学科

科室简介: 核医学是运用放射性核技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特种医学。本科室核医学设备有西门子Ecam双探头SPECT、SN-695型智能放免γ测量仪、Immulite-1000型化学发光仪、Norland/p-DEXA型骨密度分析仪及13C红外光谱仪等。现有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技术员4名(主管技师2名,技师1名,技士1名)。 目前开展业务包括以下项目: 1. 放射性核素显像:进行各系统相关疾病的显像诊断,能同时反映脏器的功能及形态。肾静态显像、肾动态显像、骨显像、肝胆显像、异位胃粘膜显像、甲状腺显像、脑断层显像、心肌断层显像等为科室特色。 2. 体外测定:开展放射免疫(RIA)、化学发光体外测定,灵敏度和准确性高,报告速度快。主要检测甲状腺激素系列、性激素系列、生长激素系列、肾上腺激素系列等。 3. 骨密度测定:采用双能X线技术测定桡(尺)骨骨密度。用于评价小儿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研究骨代谢疾病和各种病理因素导致的骨矿化异常。 4. 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用于诊断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该方法准确性高、无创伤,能反映全胃Hp感染活动期状况,尤其适宜于儿童Hp感染的检测和随访。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上午:8点~12点,下午:2点~5点。 预约及检查时间: 1. 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时间为周一至周五,需到本科室预约。 2. 骨密度测定:检查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无需预约。 3. 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时间为周一至周六上午,无需预约。检查前需空腹4小时,停用抗生素及铋剂至少2周。 4. 其它项目无需预约。

B超科

科室简介: 西药剂科是一个集医疗(药品调剂)、教学、科研和制剂生产为一体的医技科室。 下设门诊调剂、病房调剂、药库药改、临床药学、临床药理、药品检验、制剂中心等部门。科室现有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6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7人;药师、药士等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4人;非专业技术人员6人;技术合同工10人,共同承担着为临床医、教、研和病人服务的繁重的医疗任务。 药剂科承担着全院30多个病区近1000张病床,平均110多万门诊人次的药品供应工作。现有各类西药1000多种,药品销售4亿多元。门诊药房实行柜台式服务,选派一名高年资主管药师开展用药咨询,解决患者用药中的疑问,不定期发放安全用药宣传材料。 我科制剂中心在北京市医疗机构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年产值700多万元。现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20人,配备了保证药品生产质量的制剂设备和检验仪器,取得批准文号的医院自配制剂近百种,生产的十几种儿科中药合剂、青翘感冒片、含D钙、丹芪和肝颗粒和口服液等制剂以疗效肯定、质优价廉而深受国内广大患者的欢迎及好评。 临床药理承担着地高辛、环胞A及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临床药学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上报,为患者和临床提供药物信息和合理用药服务,药师下病房配合临床医生加强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不断抓规范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室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药师继续再教育、培训和素质的提高。每年都派多名药师外出开会学习,参加培训班。在科室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定期进行科内业务学习。在开展医院药学服务的同时,还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授课和实习带教工作。现有的仪器设备有荧光偏振分析仪(TDx)、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全自动旋光仪、高效液相色谱仪2台等,配合临床开展药品质量控制、合理用药监测及科研工作。 我们不断提高药师的自身素质,不断进取求新,服务患者,服务临床。“安全用药,药师相伴”,做民众最信赖的朋友。

皮肤科

科室简介: 皮肤科专业成立于1994年12月1日,开设至今十年余。 目前有专业皮肤科医生3位,其中2位副主任医师,一位主治医师。门诊就诊人数逐年增加,现年平均量约40000人次。病人收住院800人次/年。院内会诊约800人次/年。我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独立解决皮肤病的疑难病症诊治,同时解决部分远程会诊病例,并积极探索皮肤病的新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异位性皮炎、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等;对慢性荨麻疹及异位性皮炎进行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疗效显著。 1998年经卫生局批准,增设小儿性病专科门诊,解决了儿童性病、梅毒、尖锐湿疣的诊断与治疗,并开展了儿童淋球菌培养,梅毒抗体等检测,使病人能得到及时诊疗。我科也积极与同行交流,每年都参加全国皮肤病学术交流,多次参加国际皮肤病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

病理科

科室简介:   东区急诊神经科医护员工是一支富有朝气,团结协作,敬业上进的团队。设床位35张,现有医生6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博士2名,硕士3名。承担着东区神经内科的急诊、门诊和病房工作。同时承担青岛大学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及进修医师教学工作。承担卫生部课题两项,省科委科研课题一项,省教育厅课题两项,青岛市科技局科研课题两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自科室创建以来,致力于建设“科风端正,团结和谐,奋发上进的学习型科室”。科室人员遵循“有急必诊、有急必救、有求必助”的原则,病人在这里得到最及时的救治、最精心的护理和最满意的康复。开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脑血管病临床诊疗新进展”,发起并组织青岛市脑血管病论坛,科内每周学术讲座1次,每月定期举办面向大众的健康教育讲座。以脑血管病的急性救治为中心,同时开展疑难杂症的诊治。科内目前主要有以下2个方向。   一、卒中单元的建立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一种管理住院脑卒中病人的医疗新模式,世界范围内循证医学肯定的卒中治疗的最佳方法。东区急诊神经内科积极加强卒中单元的建设,为卒中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超声治疗,介入治疗,肢体语言康复和健康教育。卒中单元是一种多元整合医疗模式,强调多学科的密切合作。卒中单元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本,把病人的功能预后以及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临床目标。东区急诊神经内科建立的卒中单元属于综合卒中单元,包括以下内容。   (一)脑血管病的急诊绿色通道 建立脑梗死患者发病3至6小时内的动脉、静脉溶栓通道,在国内首次开展颅脑超声助溶,增加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开通率,降低出血风险。开展脑血管病变筛查,明确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对颅内血管及颈部血管狭窄患者给与肝素抗凝,扩容及超声辅助增加侧枝血流治疗,此项综合治疗在国内属领先水平,对后循环脑梗死及进展性卒中患者有较好的效果。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使脑梗死患者得到持续的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护,可早期发现并快速纠正使脑组织损害进一步加重的因素,极大地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脑血管狭窄的支架成形术,重症脑梗死的监护及抢救,脑梗死急性期的康复介入等一整套诊疗措施。使脑血管病患者治疗效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挽救了绝大部分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生命,让更多的患者康复出院,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称赞。目前卒中单元拟开展脑出血的介入微创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超声助溶等新技术,将为急性中风患者提供更完善的医疗服务。 东区急诊神经内科东区急诊神经内科。   (二)神经介入诊断及治疗   东区急诊神经内科继续保持省内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的技术优势,把神经介入工作与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确立了在山东省内乃至国内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领先地位,并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进行专题讲座,提升了我院的学术位置。目前已开展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支架成形术,颅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介入诊断的范围已扩展至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脑动静脉瘘,脑动脉夹层。对疑难脑血管病的诊断得到国内学术界的肯定和关注,其诊治水平和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胶东半岛及其他地区的患者慕名而来。   (三)卒中单元的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只要不影响抢救,马上就可行康复治疗。早期康复的内容包括: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体位变换,关节的被动活动,吞咽功能训练及预防吸入性肺炎,床上移动训练,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移动训练等。卒中单元的早期康复治疗是神经科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参与的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及康复信心,促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回归家庭及社会。   (四)卒中单元的健康教育   东区急症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定期开展面向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什么是卒中,其病因如何;卒中的发病征兆;卒中的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卒中的日常措施;卒中的康复措施;卒中的药物治疗宣教;卒中的家庭护理措施等。通过健康教育,使卒中患者及家属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二、癫痫及肌病治疗中心   东区急诊神经内科对癫痫持续状态,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诊治富有成效。癫痫持续状态是急症中的急症,也是急诊神经科的常见病,最佳治疗时间窗只有20分钟,医生的诊治水平决定了整体的治疗效果。科室根据东区实际,针对此类病人较多的特点,深入细致地制定了癫痫持续状态的诊疗模板,规范诊疗路径。自东区开诊以来,十余位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均痊愈出院。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重症肌无力出现呼吸肌麻痹和呼吸衰竭,情况十分危急。我们根据病人情况提供血浆置换、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等国内外先进治疗方法。   东区急诊神经科医护协作,为广大就医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感谢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朋友对我们的支持!

儿科研究所

科室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检验中心是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实验室,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的认可,是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微生物组所在地。 临床检验中心拥有现代化检验设备、国际先进的物流传送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和高素质检验人员,为临床和病人提供300多项检验项目,2007年工作量为1191万件。设有临床检验实验室、血液学检验实验室、免疫学检验实验室、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生化检验实验室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定编工作人员6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6人,博士生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生7人。实验室使用面积1500余平方米,检验设备总价值4500余万元。 生化实验室开展的免疫电泳检测,血液室开展的染色体分型,微生物实验室开展的难辨梭菌毒素检测、肠道菌群分析等项目在北京市临床检测项目中均具特色。 临床检验中心致力于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并努力与国际水平接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建设和使用在北京市位于前列。自1983年以来负责北京地区157家,包括50家三甲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工作。5个专业组均参加了卫生部和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近5年的室间质评成绩均为优秀。2005年,临床检验中心成为北京市属医院中获得美国CAP能力验证荣誉证书的第一家实验室。 先后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出国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资助项目、局级项目和院校级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得过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和检验学会三等奖等奖项,近五年发表统计源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 近两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获首都医科大学精品课程和校长基金各一项,编写的教材获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多次获得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研室称号。作为北京市检验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每年还接收全国各医院进修人员20余人。 临床检验中心的质量方针是“以人为本、仁爱博精、科学高效、满意放心”。检验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在病人和家属满意、临床满意、社会满意基础上达到我们自身满意。

麻醉科

科室简介: 1958年7月正式组建了隶属于外科的麻醉专业组,开展小儿临床麻醉工作。在我国麻醉学创始人吴珏教授的细心呵护、专心指导与大力支持,及方兆麟、蔡祝辉等教授示范、指导下,我院麻醉科医生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具有我院特色的小儿麻醉方法。1985年麻醉专业组与外科脱离隶属关系,正式建立麻醉科,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室,开创了我院小儿麻醉的新时期。九十年代初,派人赴日本进修学习,带回了国外先进的麻醉、监护技术和管理理念,将我院的小儿麻醉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后随着一批本科生的进科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了麻醉科的人员素质,使麻醉科的人才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天的麻醉科梯队结构合理,后备力量充足,仪器设备配置充分,麻醉监护手段齐全,小儿麻醉水平居国内领先。1997年起,率先在国内开展小儿术后硬膜外吗啡持续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又逐步将静脉持续镇痛、病人自控镇痛(PCA)应用于临床,将麻醉的工作范围扩展至整个围术期。2001年引进喉罩等新技术,进一步丰富了小儿麻醉方法。几十年来,麻醉科的业务工作量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每年几百例,增加到现在的每年的4000多例,麻醉病人的手术种类也由最初的斜疝、阑尾炎等简单手术,到目前的复杂先心、膈疝、胆道闭锁、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创伤性休克等,以及合并有多种复杂情况的危重低出生体重儿,甚至极低出生体重儿。此外,腹腔镜手术、心血管介入疗法、CT、核磁共振等的麻醉,都已成为麻醉的常见内容。

儿保科

科室简介: 我院儿保科(前身为儿童保健组),成立于 1954年,是我国最早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单位之一。始终坚持为基层服务,从基层做起,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儿童保健科已成为集儿保门诊、儿童发育科研及医学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为一体的专业科室,在上海市及全国儿保学界处于领先地位。自1954年开始,首 先在国内实施地段儿童保健生长监测系统管理。经过全体儿童保健人员的共同努力,使管辖地段的婴儿体格发育水平超过同时期上海市标准。 80年代起,儿保科除继续从事儿童营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评估量表的研究外,又开展儿童早期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和智能发展的科研。 成功研制了 “八五”攻关课题我国 0-6岁小儿智能筛查量表及小儿家庭环境量表,对深入进行我国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 1985年,在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A的深入研究处于国际前沿。全科结合博士研究生课题,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小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室, 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不同年龄小儿正常值及各种疾病影响进行研究,目前已应用于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对 耳聋及各种脑神经疾患的早期矫治等起到了促进作用,使该领域研究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此外,还发动社会力量,在城市里委街道和农村乡镇建立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基地,调查研究这些社区儿童健康状况,采取有利的干预措施, 10年中取得显著成效,为2000年实施《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儿童保健目前开展的特色门诊业务有: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门诊:定期体格生长监测、喂养指导、育儿咨询和智力筛查;婴幼儿早教指导;儿童各种心理发育过程中的偏离问题进行咨询及指导;儿童气质分析及指导;针对每个个体儿童给予其独特的育儿及早教指导。 儿童营养专科门诊:对以下疾病有成功诊治的经验,( 1)各类喂养问题:喂养困难、食欲不振、挑食、偏食、吐奶、便秘;(2)各类营养素缺乏症:缺钙、缺锌、缺铁、各类维生素缺乏等;(3)各种营养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4)各种生长偏移:消瘦、矮小、肥胖、营养不良;(5)儿童的膳食分析及食谱制订指导;(6)儿童饮食行为的评估及指导。 儿童铅中毒的防治; 婴幼儿发育评估和儿童智能测验:应用各种发育评估工具及智能测试工具,对不同儿童的发育状态及智能水平给客观评价,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及专长发展。并结合应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技术对各种脑神经疾患儿童作预后的评估等 心理咨询门诊:对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偏离包括精神发育迟滞、学习困难、儿童行为障碍、儿童情绪障碍等的矫治; 婴幼儿听力保健门诊:自 1993年以来开展婴幼儿定期听力筛查,听力障碍诊断,对听力障碍患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康复,包括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助听器的选配、听觉行为反应测试、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训练等。

中医科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当时为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第一任主任为原上海市十大名医之一顾文华老中医。987年,顾文华老中医退休后,由徐迪三老中医担任中医科第二任主任。1990年,时毓民教授任中医科第三任主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室主任。2000年,俞建副教授开始担任中医科主任,副主任为沈雅娟副主任医生。2005年汪永红副教授替代沈雅娟担任中医科副主任。现有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 从1956年开设中医科门诊后, 门诊量逐年增加, 目前年普通中医门诊38,000-40,000人次/年。另外,参加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特需专家门诊和专家门诊的工作,每年诊疗大量病人。 教学:每年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儿科学中青春期医学部分的的教学任务。先后带教研究生10名,目前在读硕士生2名,博士生1名

中西医结合研究室

科室简介: 成立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室, 时毓民担任第一任主任。2001年俞建副教授担任主任。目前成员包括:时毓民教授,蔡德培研究员,汪永红副主任医师。2001年获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级研究室。并且作为成员之一,与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一起被评为教育部重点学科。 80年代初,时毓民教授成为刚成立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筹备组组长,后来在1986年开始,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同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被评为全国名老中医。 80年代中,蔡德培教授担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专业委员会委员、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后又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 2001年,俞建副教授担任中国中西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中国中医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硕士生导师。 本研究室主要从事儿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及机理研究。特色1.青春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卫生部,市科委及卫生局多项研究课题。并多次获奖。2.儿科呼吸道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先后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经常进行交流。

神经外科

科室简介: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一、三上午、星期五下午;专科门诊时间:星期三下午 我院神经外科是我国较早开展小儿神经外科工作的单位。特别是近几年来,小儿神经外科取得了较快的进步。可以进行小儿神经外科各种疾病的手术治疗。在小儿重症颅脑创伤、颅内肿瘤、脑积水、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处国内领先地位。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不断完善小儿颅内肿瘤切除术、脊膜膨出修补手术以及重症颅脑创伤的综合治疗,挽救了众多儿童的生命。不断跟踪国际进展,在国内较早进行新生儿脑积水分流手术,疗效满意;进行重症颅脑创伤儿童的颅内压监护并建立了完善的外科危重病例监护及营养支持措施。

骨科

科室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全面发展的科室,是北京市卫生局口腔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是首都医科大学口腔科学系教学基地;拥有首都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正畸学两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承担市级、局级、院级科研课题多项。 科内现有主任医师、教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13人,住院医师7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9人。人员梯队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各个专业组均有资深专家或业务骨干。 口腔科设有门(急)诊和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两部分。 门诊由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口腔种植修复等专业组成。科内配有先进的消毒设备并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在保障各项医疗技术开展的同时,避免交叉感染,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健康。诊室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就诊及候诊环境舒适整洁。口腔科设置24小时急诊医生值班,随时诊治各种口腔科急症。 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为独立病区,有15张床位,环境优雅,舒适整洁。主要开展口腔颌面部肿瘤、颌面部创伤、颌面部骨折、涎腺疾病以及口腔颌面部先、后天畸形的手术治疗。 口腔科的专业设置完整,门类齐全。基本上能够满足所有口腔疾病患者的就诊需求。 口腔科的临床特色医疗为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手术水平及治疗技术在我市各综合医院口腔科中处于领先水平。其特点为:1.就诊患者量大,病种丰富,疑难病症较多,开展项目齐全。2.我科依托全院的整体实力和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综合优势,与兄弟科室密切协作,可以解决专科医院比较棘手的全身情况不佳、合并症较多的复杂病人的治疗。3.病房手术除可完成一般常规手术外,还可进行,上下颌骨半侧切除术/大部切除术+义颌支架植入术等。此外还进行了口腔癌的各种联合根治术,各种淋巴结清扫术,舌及口底再造术,胸大肌瓣、肩三角肌瓣等各种皮瓣转移修复术,面部复杂骨折、颞下颌关节骨折等各种骨折的切开钛钉板骨内固定术,下颌骨缺损后的髂骨移植术及颞下颌关节手术等高难手术。 学科带头人为著名颌面外科专家韩培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发表口腔医学学术论文数十篇,并参编过多部口腔医学专著。现任北京市口腔医师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理事;北京市高及职称评选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编委;北京口腔医学编委;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命审题委员;北京市口腔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口腔专业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等职。他擅长口腔颌面部各类手术,特别是在颌面部肿瘤、创伤、畸形、涎腺及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治疗上,具有很高造诣和知名度。对颌舌颈联合根治术、上颌骨扩大切除、颅底肿物切除、颈部高难度肿物切除、头面部复合性骨创伤的整形修复术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成功诊治了大量疑难病历。

泌尿外科

科室简介: 小儿泌尿外科自1958年我院成立以来,即使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1978年正式成立了泌尿外科专业组,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已发展成为拥有一位正高级医师,二位副高级医师,二位主治医师组成的固定队伍,固定床位20张。每年收治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诸多疑难杂症,成为先天尿路畸形、复杂性尿道损伤、性别异常、微创和腔内外科的诊治中心;接纳全国各地来院进修的泌尿外科的学员,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掌握先进的临床技能。 目前,该专业组在诊治先天性肾脏输尿管畸形、尿道下裂等的常见病方面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创伤手术和腔内外科手术,大量小儿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如腹内睾、精索静脉曲张、先天性肾积水手术、多囊肾、发育不良肾切除术,均可行腹腔镜手术,具有疼痛轻、创伤小等优势。近年来,成功开展了腹腔镜膀胱内手术进行输尿管移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引进国外最先进的尿动力监测系统,在国内专科医院中率先进行系统的尿动力学检查治疗神经原性膀胱。随着学科间交叉发展的深入,与肾脏内科合作成立了首个儿童肾脏移植中心,起点高、发展迅速,为大量终末期肾病患儿提供系统的服务和治疗。 多年来小儿泌尿外科专业获4次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次国家医药局科研成果奖及其他多种奖项。发表论著40余篇,其中中华医学杂志系列30余篇,参加编写《小儿泌尿外科学》、《泌尿外科论著》、《医学百科全书》等。

乙肝门诊

科室简介: 上海市临床妇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简称质控中心) 是在上海市卫生局领导下,负责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专业业务指导和质量管理的组织,2008年8月经上海市卫生局批准“上海市妇科临床质控中心”挂靠我院,由丰有吉教授担任妇科质控中心主任,下设专家委员会, 由上海市部分二甲以上医院妇科在职主任或专家组成。 妇科质控中心在市卫生局医政处的组织指导下, 依靠专家,加强质量管理,制订妇科关键病诊治规范、技术操作规范、手术指征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并逐步付诸实施;通过举办学习班、培训班等形式,全面提高妇科专业的质量;同时组织专家评估妇科开展的新技术、新方法;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修订有关质量控制标准,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和质量考核方案, 报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

临床免疫科

科室简介: 1999年12月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确定我院为妇产及生育调节国家药品研究基地,开始承担药物临床试验,2005年通过上海市药监局资格认定。2006年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复审,命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机构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药理机构标准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及规范。具有防范和处理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损害和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和预案。 机构主任为林金芳教授,下设机构办公室,配备有专业组办公室、资料档案室、临床试验药房、检验科室、影像科室、受试者接待室、监护抢救设施ICU病房等,具有各种先进的诊断仪器设备,近5年机构接受Ⅱ~Ⅲ期药物临床试验23项(其中5项为国际多中心,5项是组长单位)、医疗器械4项、试剂3项。并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论文,使我院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享有很高的声誉。

内分泌科

科室简介: 我院内分泌专科现有主任医师、教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治医师、博士、硕士,糖尿病护士等人员组成。擅长治疗各种小儿内分泌疾病,在儿童、青少年 1 型和 2 型糖尿病、儿童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甲状腺疾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重点特色是小儿糖尿病、肥胖症、矮小症、性早熟和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内分泌专科一直坚持走临床和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服务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多年来积极开展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进行基础和临床两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荣获 2004 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与世界卫生组织( WHO )美国匹兹堡糖尿病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小儿糖尿病发病率调查、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研究等课题。近年来更致力于糖尿病动物胰岛移植、胰岛功能测定等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胰岛素泵临床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2004 年又获得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儿童 1 型糖尿病的防治。从 1995 年开始先后多次举办糖尿病夏令营,每次有 30 至 40 名糖尿病患儿参加,通过上课、外出游戏等方法,使糖尿病患儿了解糖尿病防治知识,驱除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糖尿病患儿的生活质量。我院内分泌科还承担了上海市科委的课题,获得科委的专项研究基金,开展肥胖症的病因、发病率调查和代谢紊乱的研究。我院内分泌科很早就开始关注儿童性早熟和矮小症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验,也是国内少数几个生长激素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单位之一。1998年,正式设立了消化专科病房。90年代起,我院购买了纤维胃镜,并先后分别派送医师护士学习消化病及纤维胃镜和结肠镜技术,随后开展了小儿胃镜的检查工作,并与传统的胃肠道钡餐,同位素核素显象等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1990年,消化门诊成立,由专科医师轮流坐诊,对慢性腹痛、慢性胃、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腹泻、消化道出血及胃食道返流的病人进行正规系统的诊治和跟踪随访。90年代后期我院购买了24小时食道下段pH监测等仪器,使小儿胃肠动力方面的临床研究工作等到更大的发展。1999年,在我院领导的支持下,同位素室购买了较昂贵的13C-UBT(尿素呼气实验)检测的仪器。 现收治小儿各种消化道疾病如:急慢性腹泻、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小儿肝胆、胰腺疾病等。曾成功救治了诸如消化道大出血、腹泻伴重度脱水等重危患儿。可明确慢性腹痛、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等原因不明的临床疑难杂征的诊断。

呼吸科

科室简介: 主要概况:儿科医院呼吸病专业建立于1978年,主要从事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临床研究,在孙荟琴教授、林慈教授、李鸿仁教授、吴凤宝教授和张灵恩教授的领导和关心下,经过全体呼吸病专科医生的不懈努力,呼吸病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通过扩大专科病区和加强专科门诊工作,逐渐建立了一套规范、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成立时间: 1978年 主任: 王立波 副主任: 任慈芳,张皓 开展项目: 儿童肺功能测定 儿童支气管激发试验 儿童支气管镜检查 儿童经皮肺穿刺检查 儿童呼吸道变态反应学检查 儿童哮喘脱敏治疗 床位数: 20张 主要成绩和发展亮点: 1. 广泛开展呼吸道疾病的局部吸入治疗(吸入平喘药物、糖皮质激素、祛痰药物),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全身用药; 2. 与免疫室合作开展呼吸道变态反应学临床工作,引入标准化的过敏原制剂和脱敏治疗药物,保证了呼吸道疾病免疫治疗的效果。 3. 开展了婴儿肺功能的检测,对一些婴幼儿支气管肺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改进了临床的治疗效果。 4. 开展了儿童支气管镜和经皮肺穿刺检查,促进了对疑难肺部疾病的诊治和临床科研工作 所获成果(及以往医疗质量): 1. 1990-1993 王立波等 《几种因素对儿童哮喘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阐明了TH1/TH2细胞功能紊乱,神经多肽分泌异常和IgG亚类缺乏对儿童哮喘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2.1990-1993 王立波等 《组胺释放因子对儿童哮喘气道高反应及病情的影响》,上海医科大学基金资助课题, 论文发表于中华儿科杂志。3.1996-1998 王立波等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螨脱敏治疗患儿过敏状态的影响》。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基金资助课题,论文发表于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4.1999-2001 王立波等 《气道表面活性物质异常在婴幼儿小气道疾病中的作用》卫生局重点学科领先专业,小儿呼吸内科学科建设资助分课题的研究工作 5. 2002.2~2004.2 王立波等 《树突状细胞在重症肺炎发病中的作用》卫生局重点学科领先专业,小儿呼吸学科分课题 6.2003.8~2005.8 王立波等《树突状细胞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资助课题 7.张皓 “婴幼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正常预计值”测定,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科研基金。 8.张皓 “使用呼吸机病人愈后肺功能的随访”,获复旦大学985科研基金 9.张皓 “肺功能测定在儿童肺炎和哮喘患儿中的应用” 10.张皓“婴幼儿哮喘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后肺功能的变化”,获徐汇区卫生局科研基金 11.张皓“新生儿肺功能正常预计值”获卫生部2.11工程分课题基金 12.张皓 母亲孕期吸烟对小儿智力、发育及肺功能的影响(中国、加拿大合作课题) 13.张晓波 早期食物过敏对吸入过敏形成的影响 儿科医院基金14.王立波2004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螨性变态反应预防研究》(程训佳) 人才状况(科室人才结构): 王立波 副主任医生 临床医学硕士 中华医学会上海儿科呼吸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感染化疗雪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中青年呼吸学组会员中华医学会上海中青年儿科学组会员 任慈芳 副主任医生 临床医学学士 张皓 主治医生 临床医学学士 张明智 主治医生 临床医学硕士 张晓波 主治医生 临床医学学士 冯海燕 主治医生 临床医学硕士 黄剑峰 总住院 临床医学学士 苏荣 总住院 临床医学学士

消化科

科室简介: 擅长小儿消化道疾病、小儿胃肠镜检查及胃肠动力的检测研究。已做小儿胃镜6000多例,无痛性胃镜介入治疗小儿消化道异物100人次,24小时pH检测300多例。对临床上反复慢性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血、消瘦等症状的诊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消化道疾病,如食管炎、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窦炎)、十二指肠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及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病等的诊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我们开展全套幽门螺杆菌检测技术,除胃镜检查时的快速尿素酶、特殊染色外,根据小儿的特点,还可做血清抗体、13C-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等。近年来,我们消化科在原有工作基础上,重视小儿全消化道疾病、胃肠动力性疾病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小儿慢性腹泻等的研治工作。 成功诊治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周期性呕吐、功能性腹痛、过敏性紫癜(腹型)、炎症性肠病等病例;而且发挥医院整体学科优势,不断提升对疑难少见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从1996年开始开展小儿胃镜的操作,至今累计检查病人数超过6000人,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从99年开始胃镜下钳取食管或胃内异物的工作,至今有近100例病例。 今后发展亮点:儿童功能性腹痛的诊治;儿童炎症性肠病的诊治进展;肠道疾病的肠镜与病理表现

神经科

科室简介: 神经专科门诊兼癫痫中心:周一至周六上午;专家门诊:周二全天、周四下午、周六下午;特需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包括神经专科门诊兼癫痫中心(每周7个半天)、神经专家门诊(每周6个半天)、特需专家门诊(每周3个半天)、神经专科病房。我院专科门诊与专科病人日益增多,主要诊治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特别是对癫痫发作的控制率可达80%以上。本院具备脑电图包括常规脑电图(有纸和无纸)、动态脑电图和视屏脑电图、脑血流图、脑地形图、CT及TDX的药物血浓度监测手段,使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居国内领先。与中山、华山医院合作开展影像学检查如CT、MRI、MRA、DSA、螺旋CT;TCD进行抗癫痫药物血浓度监测。较早开展新型抗癫痫药物的在儿童临床应用(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托吡酯);国内首先应用泰必利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低分子肝素在急性偏瘫综合征临床应用等。 目前着手于惊厥性脑损伤的诊断与保护实验与临床研究、重症肌无力免疫特点研究、神经分子遗传等方面研究。神经专业从1979-2004共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150余篇论文,其中中华系列杂志20余篇,国外杂志发表3篇。其中十余篇文章对全国小儿神经学发展都有推动作用。主要著作有:孙道开教授主编《儿科多选题》、《癫痫病问答》,参编《现代儿科学》、《实用临床儿科学》、《儿童少年精神医学》、《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临床癫痫学》及《儿科学》等20余部专著;周水珍教授参编《儿科学高级教程》、《现代儿科学》、《临床儿科学》、《实用儿科药物手册》、《临床袖珍手册-儿科》等多本专著;王艺副教授参编《循证医学》、《临床儿科手册》、《现代儿科学》3本专著。另外,发表科普文章100余篇。另定期举办全国神经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从八十年代起我院代表参加全国第一届及以后历届儿科神经专业会议;第一届、第二届全国脑电图电生理学会议;九十年代年后从第一届起及以后历届华东地区小儿神经学术会议;全国及上海儿科学术会议;以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如第23届国际癫痫会议(布拉格)、欧洲癫痫会议(华沙)、澳大利亚癫痫会议、国际小儿神经学术会议及国际神经病毒会议(美国)等。

肾脏风湿科

科室简介: 我院肾脏专业组1972年正式成立,当时特色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诊治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血尿、肾小管酸中毒、遗尿、过敏性紫癜等。1972年肾脏专业组正式成立后即实施专科随访门诊,按病种不同分别建立随访档案,如肾病综合症、血尿、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紫癜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1979年起开展肾穿刺,是国内最早开展的单位之一,培养了10多位医生可行肾穿刺技术,1999年底开始应用B超直视下自动穿刺枪,减少了术后并发症。80年代中期开展腹膜透析技术,抢救和治疗了大量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2000年购置自动腹膜透析机,改善了透析效果。2001年开始使用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极大的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1986年成立肾病实验室,1993年合并入儿科研究所中心实验室。1986、1987、1989、1990年曾连续举办了4期“全国肾脏病学习班”,为全国各地开展肾脏病、肾穿刺工作提供学习和指导;为满足社会需要,2002年又重新开始举办“全国性小儿肾脏疾病新进展学习班”。1977年开始参加由内科牵头的肾脏病会议,在1979年成立的全国儿科肾脏协作组中,我院郭怡清教授任副组长(1979-1997年),在每2年举办全国儿科学术会议中,97年本专业吕红教授任学组成员,1999年本专业徐虹教授任联络员。在1985年中华医学会成立的肾脏病学会中,我院方利君教授任委员(1986-1994年),徐虹教授任中青年委员(1998年至今)。在上海市儿科学会中,郭怡清教授任上海市肾脏病学组组长3届,盛芳芸教授继任副组长,1999年徐虹教授继任副组长。本专业组成员曾多次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及交流,多次获得各部门各级别各种奖项。本专业同时是国际肾脏病学会会员及国际儿科肾病学会会员。赵孟准教授2002年受聘为我院肾脏科荣誉顾问。2004年与华山医院合作开展小儿肾移植治疗慢性肾衰等疾病。 经过不懈努力,在临床诊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可喜成果,特别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方面曾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近年来成立"复旦大学小儿肾脏和泌尿系疾病诊治中心",并成为"复旦大学肾脏病研究所"的重要部分,整合各专业优势,率先开展儿童遗尿症、膀胱输尿管返流等先天性泌尿系统发育畸形早期诊治、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肾脏替代治疗(慢性腹膜透析和肾移植)等临床和研究工作,加强对儿童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发现,防止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并创建"上海市儿童慢性肾衰竭帮困基金"。现每周开设综合肾脏病、遗尿、尿感、慢性肾衰和风湿性疾病等特色专科、专病随访门诊。

血液科

科室简介: 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一科是从事牙体牙髓疾病医疗、教学、科研的专业临床科室,由一批经验丰富的老中青教师队伍组成。科室现有医生7人,护士5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硕士以上学位者占50%以上。 牙体牙髓一科医疗服务涵盖牙体缺损、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组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美容树脂修复、变色牙美白、疑难根管治疗、根尖外科手术等特色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被评为全国牙体牙髓专科医师培养基地。科室还承担本科、硕士、博士的教学培养任务,每年发表高质量论文10余篇。 目前,我科拥有牙科综合治疗椅12台,以及其它国际上主流的先进设备和材料,如:大锥度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光固化机、牙髓活力电测仪、电子根长定位仪、牙科手术显微镜,纳米树脂,光固化纳米离子等等。精湛的技术加上一流的硬件,确保每一颗患牙都能最大程度得以保留。

感染科

科室简介: 长期为医院的重点科室,为国家先后培养30多名研究生。 目前传染科2个病区,主治包括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菌痢及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中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红热、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我院传染科是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指定的唯一的儿科传染病检测点。 获卫生部科学技术成果奖五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次,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一次,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次,上海市卫生局科技进步奖一次,光华科技基金奖一人次,明治乳液生命科学奖一人次,校级科技成果奖二次,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表彰长期从事教育与科技工作且作出较大贡献的老教授“荣誉证书”一人次,中华儿科杂志优秀论文奖四次。

心内科

科室简介:

眼科

科室简介:   负责人:杨晨皓   参诊医师:杨晨皓、高路   眼科将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开诊,位于门诊大楼一楼。开诊时间:每周一、二、四、五、六全天。   目前拥有的设备包括:裂隙灯、直接眼底镜、间接眼底镜、电脑验光曲率仪、综合验光仪、瞳距仪,非接触眼压计。即将购置:同视机、弱视治疗仪。   诊治疾病包括 :   眼睑病:麦粒肿、霰粒肿、倒睫、上睑下垂   泪器病:泪囊炎、泪道阻塞   眼表疾病:干眼症、视疲劳   结膜病: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沙眼、过敏性结膜炎   角膜病:细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暴露性角膜炎、角膜软化症、角膜先天异常   巩膜病:巩膜炎   晶状体病:白内障、晶体脱位   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高眼压症   葡萄膜疾病:葡萄膜炎、葡萄膜先天异常   玻璃体病:玻璃体液化、飞蚊症、玻璃体变性、玻璃体发育性异常   视网膜病: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母细胞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神经及视路疾病:视神经炎、视盘水肿、视盘发育异常   眼外肌病和弱视:各类斜视、弱视   特色:   真性近视、假性近视鉴别   儿童医学验光及配镜   视疲劳、电脑终端眼病诊治   各类斜视、弱视诊治及弱视训练   婴儿泪囊炎、泪道探通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各类先天性疾病的眼科检查   门诊时间:每周一、二、四、五、六全天。

口腔科

科室简介: 开展项目: 诊治乳牙的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舌系带修整、疱疹性口炎的特色治疗。 主要成绩和发展亮点: 每年治愈数万儿童的牙齿和口腔粘膜疾病。发展方向:开展正畸项目。 所获成果(及以往医疗质量): 口腔疾病的治愈率为90%以上,无医疗事故及差错。 人才状况(科室人才结构): 副主任医师1名;住院医师4名;技师1名

耳鼻咽喉科

科室简介: 开展项目: 鼻及鼻咽病变微创手术新技术、支撑喉镜显微手术、中耳置管显微手术、微波治疗新技术、小儿电子鼻咽喉内窥镜检查新技术、小儿客观听觉电生理检测新技术。诊治疾病包括儿童听力障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儿童晚上睡眠时打鼾、儿童过敏性鼻炎,以及儿童喉部占位性病变等。 眼科诊治项目有; 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鉴别、儿童医学验光配镜、 各类斜弱视筛查与弱视综合训练、 视疲劳和电脑终端眼病诊治、 婴幼儿泪囊炎与泪道探通术、 儿童瞬目症及过敏性结膜炎诊治、麦粒肿切开排脓和霰粒肿切除术,以及各类先天性疾病眼科检查。 人才状况(科室人才结构): 10位眼耳鼻咽喉科医师,其中1位主任医师、2位眼耳鼻喉科硕士毕业医师、4位在职临床研究生,以及2位视听力师和2位护师。

检验科

科室简介:   1898年德占时期至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初期,麻醉专业设于外科,临床麻醉由手术医师实施。1919年建立手术室,设两张手术床。1946年手术室配4名护士,1名助理护士,2名卫生员,无专职麻醉人员。1955年新建手术室,手术床增至6张。1959年建立麻醉后苏醒室。1960年后成立麻醉组,1971年手术室从外科分出,成立麻醉科(分别称器械组和麻醉组)。   1990年底,手术室搬至当时新建成的手术楼,麻醉科成为独立的临床科室,手术间扩大为16个,平均日手术20余例。1999年,手术室改造装修扩充手术室,手术间总数达21个,同时建立麻醉恢复室,设4个床位,日手术量增至30多例。   麻醉科手术室的装备日趋现代化。至2006年,全院已经具有30个达国际水平的净化层流手术间(其中百级10间),每个手术间均装备有进口高档吊塔系统。   2007年2月医院并购原万杰医院,成立东区,共有8间手术室(含产科手术室两间)。至2007年5月,全院手术间总数增加至40个,恢复室床位增加至15张,日手术量为80~100台次。   2007年3月在原来麻醉科疼痛门诊基础上成立疼痛科,设病房床位12张。   2007年4月成立麻醉学教研室,王世端任主任,王士雷、褚海辰任副主任。现任科室主任为王世端,副主任:王士雷、褚海辰、刘英志、张林,其中褚海辰兼任医院东区麻醉科主任、殷积慧为副主任。   麻醉科现有医生总数68人(含ICU 13名、疼痛科4名)。临床麻醉(含体外循环灌注)51人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8人,主治医师18人,医师1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33人,其中博士5名,留学归国医师3名。麻醉科和ICU共有护士40余名,分二个护理单元,其中麻醉科护士10人,主要从事麻醉恢复室病人的监测、护理以及麻醉准备室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医院的发展和手术室规模的扩大,麻醉科的学科建设和规模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工作范围不断拓宽。目前麻醉科承担医院本部30个(外科手术室18个;五官、妇产科手术室10;)和下属三个分院10个(脑科医院4个;上苑医院2个、东区6个)共40个手术间的麻醉工作。平均日麻醉手术病人80~100例。2007年手术达23000例次,其中体外循环心脏手术700余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20余例。全麻比例已占60-70%。   临床麻醉监测技术日益完善,心电图、SpO2、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Swan-Ganz导管监测、Pet-CO2、麻醉气体、体温,脑电BIS等已成为麻醉手术中的常规监测。   近几年新开展的麻醉新技术主要有:   1)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技术;   2)麻醉后急性血液稀释和自体血回输技术;   3)纤维支气管镜及视频喉镜困难气道管理技术;   4)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技术;   5)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回收仪(Sell Saver)开展手术野、体腔大出血回收、洗涤、再输入技术;   6)改良持续温氧和血灌注心肌保护技术;   7)BIS监测下的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技术;   8)并成功实施了肝移植手术的麻醉;肺移植手术的麻醉。   麻醉恢复室   1999年初改造建立麻醉恢复室(PACU),装备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全套的先进多功能监护系统、呼吸治疗及急救复苏设备,并与SICU联网,有4名专职护士(设护士长1名)和1名医师负责常规工作,可同时接收4-6例麻醉后病人。每天除接收麻醉后病人20余例的常规恢复以外,还部分承担了ICU的功能。   至2007年5月,新建手术室的麻醉恢复室床为扩大为15张,装备了全套德国Drager吊塔,更新了多功能Philips监测设备,并装备麻醉呼吸机和心脏除颤器等复苏抢救设备。恢复室护士增加至10名,配备主治医师2名主管恢复室工作,每天接收手术病人近30例次。   恢复的建设和运转大大减少了术后的麻醉并发症,降低了各种意外的发生率,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加快了手术的周转,缩短了连台手术的时间,提高了手术台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还明显的节约术后观察监护病人的医护人员数量。   术后重症监护病房(SICU)   SICU分两部分,即综合术后ICU和心脏手术后ICU,共有床位19张,有专职医师11人,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2名),护士40余名。SICU装备了全套德国Drager吊塔和高档多功能Philips监测设备,每个病床配备进口品牌(PB 840、PB蔼720、SERVO i、 SERVO s、西门子900C、西门子300C、300A、拉菲尔、TEAMA等)中高档呼吸机。另有瑞典产金宝血液净化机2台,纤维支气管镜1套。   麻醉科(疼痛)门诊   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疼痛门诊,1998进入新门诊大楼后,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由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和高年资主治医师常年坐诊,除进行各种急慢性颈、肩、腰、腿痛的诊断与治疗外,还开展了无痛流产及各种有创及内镜检查的麻醉工作。近两年开展的经硬膜外前或侧间隙注射及胶原酶溶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处省内先进水平。麻醉科门诊业务范围也逐渐扩大到手术病人的麻醉前准备、麻醉后并发症的处理以及有关麻醉的科普宣传和教育等工作。   随着疼痛治疗和各种介入诊断治疗技术的开展,麻醉门诊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陆续开展了日间手术的麻醉,包括各种胃肠镜检查、气管支气管镜检查等。2007年成立疼痛诊疗科,病房床位12张。配备有激光理疗仪和溴氧疼痛治疗仪等设备。

重症医学科

科室简介: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肛肠科是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同时也是“温州市中西医结合肛肠病诊疗中心”。承担着温州地区乃至浙江省肛肠病学的主要临床、教学、科研任务。学科拥有2个现代化的标准住院病区、70张病床,同时拥有自己独立的手术室及学科研究室,现有医护人员41人,高级职称6人,全国名中医1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人,在读硕士4人。 我们肛肠科是温州地区唯一的大肠、肛门病专科,主要诊疗范围包括:结直肠癌、结肠息肉(腺瘤)、肠梗阻、痔疮、肛瘘、结直肠炎、便秘、便血等。学科自己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肠镜、电子直肠镜等高精端设备,并率先在省内开展了无痛苦肠镜检查,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近3年来,共承担了省部级、厅局级课题8项;主编医学著作1部,并获华东优秀出版书籍二等奖;获专利1项;获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科室重视文化内涵建设,倾心优化服务质量,护士开展“宾馆式服务”的新理念,近年来先后荣获了“温州市青年文明号”、“温州市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示范班组”称号。现在,学科的规模、技术水平、学术水平都处于省内领先行列。我们的目标是“省内领先、国内先进、与国际接轨”。

心胸外科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拥有“院院转运-急诊-ICU”的急诊危重症救治体系,是上海市小儿急救中心之一。专业目前拥有急诊与重症医学专科医生21名,其中高级职称6名;主任1名,副主任1名;护理人员90名,护士长2名,专科护士8名。年急诊量16万余人次、急诊留观病例2万余人次,重症监护室(ICU)年收治1100余人次,为上海市各家儿童医院首位;可进行各类外科监护、难治性呼吸衰竭临床和基础研究,重大创伤急救、多脏器功能衰竭救治和脏器移植监护。危重症救治总体病死率小于6%;是上海市重症手足口病和H1N1救治主要定点单位。是重症医学说硕士和呼吸急救博士培养点。现任主任陆国平,副主任陆铸今。综合学术地位:国内前 3 位。 ICU为30万级层流病房,监护床位21张(实际开放25-30床)。拥有2000万医疗设备配置(不含工程建筑),全部配置吊塔(21台)、各类呼吸机(45台,包括高频、BIPAP、转运)、各类监护仪(35台),Terumo输液泵(90台、血泵4台)。配置有床旁脑电、肌电、诱发电位、颅内压监测、TCD、亚低温设备,纤维和电子支气管镜、肺功能监测、一氧化氮吸入、全自动排痰机、呼气末CO2,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体内外起搏与除颤仪,血栓弹力图、胶体渗透压,床旁B超和X线、多器官功能不全支持系统(连续血液净化、人工肝、体外膜肺等)等各类监护与治疗设备,完全满足卫生部重症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标准,达到II-III级ICU标准;急诊具备所有急救仪器包括体外除颤、起搏、呼吸机、骨髓输液等,转运设备及清创室,并建立有创伤急救中心(Trauma Center),全部达到卫生部急诊科建设和管理标准。建立有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儿童高级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该中心是国内儿童医院中设施最齐备、最先进,符合国际模式的儿童高级培训中心,主要从事从基础生命支持(BLS)-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ALS)-Simulation模拟教学-创伤急救(TLS)的系统培训,分别具备AHA授权的BLS和PALS 的Provider和Instructor证书,中心获得授权进行上述两证的颁发;中心率先引进儿童危重症模拟教学,面向全国培训。 专业建设有院院危重症转运网络,可通过专线电话(136)进行转运。已经涵盖上海、浙江、江苏、江西等省市500km范围内的主要20家儿童ICU单位,年转运量80-100例儿童危重病例。 专业附有小儿呼吸急救实验室,主任为孙波教授。年招收研究生3-5名。年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SCI文章5~10篇,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MB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基金、复旦大学985及211项目建设项目、上海市卫生局重点学科等课题以及中加高级急救培训项目等多项国际合作科研、培训项目,并多次获得卫生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小儿普外科

科室简介: 儿科医院心胸外科为我国最早建立的小儿心胸外科专业之一。近30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至今已施行小儿心血管手术5000余例,手术成功率在98%以上,另有1000余例胸部疾病患儿得到有效治疗。对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新生儿、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新生儿、早产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的动脉调转术,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房室共道纠治手术及各类姑息性的体-肺分流术、肺动脉环缩手术、腔肺分流术等,还有体外循环中含血心肌保护、改良超滤技术的应用。近年开展的微创心脏手术,效果良好,广受病家欢迎。 每年施行各类心胸外科手术600余例,每年在各类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共编写专著20余篇。曾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9项。另外,每年都要承办“全国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学习班”。近年来,与外宾开展广泛合作,包括美国Maine心脏中心、芝加哥儿童医院、加拿大温哥华儿童医院,香港葛量洪医院心脏中心等。每年外宾均会来院进行手术演示,进行复杂先心的手术治疗。

感染传染科

科室简介:    长期为医院的重点科室,为国家先后培养30多名研究生。     目前传染科2个病区,主治包括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菌痢及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中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红热、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我院传染科是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指定的唯一的儿科传染病检测点。     获卫生部科学技术成果奖五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次,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一次,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次,上海市卫生局科技进步奖一次,光华科技基金奖一人次,明治乳液生命科学奖一人次,校级科技成果奖二次,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表彰长期从事教育与科技工作且作出较大贡献的老教授“荣誉证书”一人次,中华儿科杂志优秀论文奖四次。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科室简介:    我院内分泌专科现有主任医师、教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治医师、博士、硕士,糖尿病护士等人员组成。擅长治疗各种小儿内分泌疾病,在儿童、青少年 1 型和 2 型糖尿病、儿童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甲状腺疾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重点特色是小儿糖尿病、肥胖症、矮小症、性早熟和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内分泌专科一直坚持走临床和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服务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多年来积极开展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进行基础和临床两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荣获 2004 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与世界卫生组织( WHO )美国匹兹堡糖尿病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小儿糖尿病发病率调查、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研究等课题。近年来更致力于糖尿病动物胰岛移植、胰岛功能测定等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胰岛素泵临床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2004 年又获得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儿童 1 型糖尿病的防治。从 1995 年开始先后多次举办糖尿病夏令营,每次有 30 至 40 名糖尿病患儿参加,通过上课、外出游戏等方法,使糖尿病患儿了解糖尿病防治知识,驱除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糖尿病患儿的生活质量。我院内分泌科还承担了上海市科委的课题,获得科委的专项研究基金,开展肥胖症的病因、发病率调查和代谢紊乱的研究。我院内分泌科很早就开始关注儿童性早熟和矮小症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验,也是国内少数几个生长激素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单位之一。     自本专业成立以来,共发表论文 50 余篇,主编儿童期糖尿病教学光盘,参编儿科内分泌学专著《儿科内分泌进展》及《糖尿病新进展》。主编科普读物《矮小症》、《肥胖症》、《性早熟》。沈水仙教授从英国进修学习回来,还多次应电台电视台的邀请讲课,普及了疾病预防和治疗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1998年,正式设立了消化专科病房。90年代起,我院购买了纤维胃镜,并先后分别派送医师护士学习消化病及纤维胃镜和结肠镜技术,随后开展了小儿胃镜的检查工作,并与传统的胃肠道钡餐,同位素核素显象等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1990年,消化门诊成立,由专科医师轮流坐诊,对慢性腹痛、慢性胃、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腹泻、消化道出血及胃食道返流的病人进行正规系统的诊治和跟踪随访。90年代后期我院购买了24小时食道下段pH监测等仪器,使小儿胃肠动力方面的临床研究工作等到更大的发展。1999年,在我院领导的支持下,同位素室购买了较昂贵的13C-UBT(尿素呼气实验)检测的仪器。      现收治小儿各种消化道疾病如:急慢性腹泻、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小儿肝胆、胰腺疾病等。曾成功救治了诸如消化道大出血、腹泻伴重度脱水等重危患儿。可明确慢性腹痛、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等原因不明的临床疑难杂征的诊断。  

肾病专科门诊

科室简介:    负责人:徐虹     参诊医师:徐虹 方利君 王文彦 周利君 沈茜 刘海梅     儿科医院于1954年即在全国最早成立肾脏病房1972年开设肾脏专科门诊1976年肾脏专业正式成立第一任专业组组长为郭怡清教授目前已发展为全国最大儿童肾脏病专业病房之一有专业病床25张有全国最大的肾病专科随访群内设有普通肾脏专科门诊遗尿专科门诊尿路感染专科门诊慢性肾功能衰竭专科门诊和风湿性疾病专科门诊等教授4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生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在读博士生硕士生10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现任专业组组长和专业病房主任为徐虹教授诊治疾病的范围有:小儿肾病综合征特别是难治性肾病;小儿血尿;小儿IgA肾病;小儿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小儿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性肾炎;小儿类风湿病;小儿尿路感染;小儿皮肌炎;小儿硬皮病;小儿干燥综合症;小儿遗尿;小儿肾小管性酸中毒;小儿低磷抗D佝偻病;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     门诊时间:专科门诊星期四上午 徐虹教授专家门诊星期六上午

免疫门诊

科室简介:负责人:王晓川参诊医师:王晓川免疫低下与免疫紊乱好反复感染患儿各种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指导小儿关节疼痛等各类风湿性疾病诊治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

中医性早熟特色专科

科室简介:    上海市卫生局颁牌(2001年)     负责人:时毓民、蔡德培,俞建     门诊时间: 专科门诊:周一~周六上午。专家门诊:二、三、五、六上午。     参诊医师:沈雅娟,傅美娣,汪永红,张亦群,胡红     特色:学术带头人时毓民教授、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资深顾问、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成员:蔡德培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性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继承人俞建副教授、中医科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就诊范围:采用规范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诊断鉴别与治疗各类儿童性早熟病人。70年代末至今,对于小儿青春期性发育异常疾病的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制订出一整套基于中医药辨证论治基础上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性早熟的理论和诊疗方案,并研制出一系列治疗小儿性早熟的有效方剂如儿早丸、早熟1号、早熟2号等,临床用于治疗小儿性早熟获得良好的疗效。并且的承担国家多项课题并多次获奖。     专科门诊时间: 周一∽周六上午。专家门诊:一、二、三、五上午、六(全天)、日上午。     高级专家门诊: 时毓民 周三、四、五上午。(预约)     特需门诊:时毓民 周一下午 俞建 周四上午 蔡德培 周二下午(预约)

骨科专科门诊

科室简介:负责人:马瑞雪参诊医生:马瑞雪陈秋宣桂林苏昌祺闵若良马巍我院骨科在60年代初开创经过40多年来的创业和发展已成为拥有教授4名副教授1名主治医师2名博士生导师1名和硕士生导师1名的专业队伍并有单独病房床位40张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先天性畸形创伤骨折良恶性肿瘤感染脑瘫小儿麻痹症及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等疾病主要开展的临床新技术有: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带血管蒂髂骨移植股骨头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大段异体骨移植和自行设计的“小儿可延伸股骨假体”辅佐常规周身化疗和局部灌注治疗恶性骨肉瘤;Ilizarov外固定器延长术治疗肢体缩短;采用不同术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马蹄内翻足;采用TSRH技术治疗小儿特发性脊柱侧弯和椎体肿瘤;小儿关节镜技术成为小儿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治疗小儿关节疾病展开广阔的前景;与华山医院手外科合作治疗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成立了小儿产瘫中心专科专家门诊时间:周一(马瑞雪教授)周二(陈秋教授)周三周四(宣桂林主任医师)周四周六(苏昌祺主任医师)专科门诊时间:周一(闵若良主治医师)周五(马巍主治医师)

胸外科

科室简介:    负责人:陈张根     参诊医师:张善通贾 兵王人荣李 炘叶 明沈 华宓亚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胸外科为我国最早建立的小儿心胸外科专业之一近30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至今已施行小儿心血管手术5000余例另有1000余例胸部疾病患儿得到有效治疗对小儿各类肺气管食管纵隔胸廓疾病诊治以及气胸血胸肋骨骨折肺挫伤等胸部外伤的急救处理均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先天性肺囊肿气管狭窄气管异物先天或后天食管狭窄纵隔良性肿瘤重症肌无力伴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等均取得了肯定的手术疗效;对恶性纵隔和肺部肿瘤以早期手术切除为主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的近远期效果长期存活率高;对先天性漏斗胸畸形的手术矫形效果良好受到病家欢迎近年来开展胸腔镜手术小切口微创手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可减轻病人的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广受病家称赞     门诊时间:星期一二三六上午 星期四下午    

普外、新生儿外科

科室简介:    专科门诊时间:周五下午(新生儿外科、普外科),周四上午(肛肠外科、普外)     小儿普外、新生儿专业自1958年我院小儿外科建科以来,即是学科的基本组成部分,成立之初主要解决斜疝、阑尾炎、肠套叠等常见病的诊治,随着技术的进步,1982年开展胆管扩张症根治、肝脏巨大肿瘤切除等手术,198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Pena术治疗先天性无肛和胆道闭锁根治术(Kasai术)获得成功,1998年卫生部队我科进行手术设备专项拨款,添置全套小儿腹腔镜设备,启动了小儿微创手术新技术,2000年成功开展新生儿经肛门一期巨结肠根治术(Soave术),术后恢复快,疗效佳,无严重并发症,获得2001年上海市医疗成果奖,已累计手术200余例,均获得成功。2001年成功施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和一穴肛一期根治术,2003年开展先天性中位无肛经骶会阴一期根治术,无需进行分期手术,近年来胆道闭锁的手术成功率不断上升,术后3个月黄疸消退率达到75%以上,并获得上海市科委的专项研究基金资助,各种新生儿重症畸形的手术就职的成功率高达95%以上,荣获卫生部211重点工程项目“新生儿重大疾病诊治”中心,2002年获得上海市科技成果奖,目前已经与上海市各大产科医院联手成立围产期胎儿诊治网,化巨资购置专用救护车及配备具有国际顶级设备的新生儿转运系统,建立绿色快速转运通道,使患有心天性畸形的新生儿在出生前和出生后的第一时间内立即获得生命支持和最佳治疗。我科成功地进行了联体婴儿分离和小儿亲体活体肝移植。     自本专业建立以来发表论文200余篇,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并被SCI收录。主编《临床小儿外科学》,分科主编《实用外科学》、参编《实用儿科学》、《小儿外科手术学》、《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学》、《腹部外科学》、《胃肠道外科》、《医学百科全书》(小儿外科学部分)、《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外科学》、《儿科急症手册》、《新生儿急救学》等。

急救科

科室简介:    本专业1984年建立 专业基础:床位:8张,年收治病例200余例,病死率:12.7% 本专业发展现状 床位:20张,年收治病例600例,病死率:6~8%综合学术地位:国内前 3 位,PICU II~III级与呼吸急救实验室:已形成规模,并具有国内影响力     成立时间: 1984年       主任: 林慈(1984~),张灵恩(1989~),陆铸今(2001~)     副主任: 陆国平(2004~)     开展项目:     呼吸支持(机械通气,高频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一氧化氮应用,体外膜肺)血液净化: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脓毒症,急性中毒。重症监护:生命监护,有创血压监护,心输出量监护,有创颅内压监护,床旁脑电监护,无创血氧和二氧化碳监测,呼吸力学监测特殊病人监护:移植(肝,肾)术后监护     床位数: 8张,(实际12张,年收治病例约600例)     所获成果(及以往医疗质量):     诊治质量提高:病死率下降至6%,收治病人增多至600例次/年新技术开展:高频通气,吸入一氧化氮,血液净化有创心脏功能监测,有创颅内压监测临床成果奖:一氧化氮,血液净化     人才状况(科室人才结构):     高级4名,副高级 3名,中级 2名 (博士 4名)在读研究生:博士 6名,硕士 4名     设备状况:     呼吸机8台,生命监护仪12台,有创血流压力检测脑电监测,颅内压监测,心输出量监测无创氧和二氧化碳监测,呼吸力学监测输液泵20台,除颤仪,转运呼吸机和监护仪     拥有专业: 急救     特色专科: 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儿童性早熟特色专科     专业特色:     难治性呼吸衰竭救治     多脏器功能衰竭救治     脏器移植围术期监护     意外伤害与脑保护     呼吸衰竭相关基础研究     包括:     1) 医: 危重症: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     2) 教:复旦在校本科生大课与实习,儿科医院研究生,进修生的讲座与临床教学     3) 研: 吸入NO抢救小儿难治性呼衰 高频通气联合吸入NO治疗小儿难治性呼衰体外膜肺抢救小儿难治性呼衰小儿呼吸危重病培训与合作研究  

康复科

科室简介:    主任:杨红      副主任:施炳培     科室设有康复评估、运动训练、作业训练、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康复咨询等部门。     主要服务对象:高危新生儿随访及早期干预(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小儿脑瘫、各种发育迟缓(运动、语言、社交、智力等)、小儿心理问题(行为、情绪等)、多动症、学习困难、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后遗症。儿童口吃、口齿不清、开口晚等语言问题。     特点:系统全面的儿童康复评估,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感知觉评估等。  

肿瘤门诊

科室简介:    负责人:肖现民高解春     参诊医师:董岿然李凯肖现民(需预约)     本专业为我国最早开设小儿实体肿瘤专科门诊的科室为儿科医院重点专业之一主治小儿良性恶性肿瘤对婴儿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畸胎瘤横纹肌肉瘤等种实体肿瘤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恶性实体瘤的术前化疗和干细胞移植技术使切除率从以往的63.1%提高到88.5%紧跟国际各个肿瘤学组的先进研究成果通过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5年生存率由20.8%提高到46.4%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开展微创外科肿瘤活检肿瘤介入治疗与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合作开展神经肿瘤切除并针对难切性肿瘤拟引进肿瘤射频治疗仪进一步拓展了专业范围和诊疗手段受到病家欢迎本专业具有博士生导师2名多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3名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研基金研究有关研究多次获卫生部治疗方面的研究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门诊时间:星期四上午8:00-11:00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

科室简介:     一、概况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学系、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儿科学教研室。儿科学系为国家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学科。儿科学系主要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学各专业组成,同时还包括复旦大学其他附属医院的儿科专业。儿科学系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复旦大学医药卫生各专业的儿科学教学工作,同时又是儿科医院综合性的教学和学术职能部门,还承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教学相关事务。儿科学系办公室设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现任系主任是黄国英教授,副主任为陈超教授。     二、教学工作的发展历史     儿科学系的名称随学校名称的变化而数易其名,1952-1985年称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儿科学教研室,1985-1990年称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儿科学教研室,1990-2000年称上海医科大学中山临床学院儿科学教研室,2000年称复旦大学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2002年3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决定撤消教研室建制,组建27个系,儿科学系是其中之一。 建国初期为加强儿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卫生部于1953年批准上海第一医学 院建立儿科系,开始招收儿科系学生,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儿科系之一。陈翠贞院长兼系主任,儿科系有4个教研室:基础儿科教研室、系统儿科教研室、临床儿科教研室、儿科传染病教研室。1953、1954、1955年招收了三届儿科系学生,每届30多名。1956年儿科系迁往重庆,成立重庆医学院儿科系,约1/3教学骨干和医师到重庆工作,我院儿科系停止招生,1960年最后一届儿科系学生毕业,儿科系正式撤消。在建立儿科系的同时,医学系儿科教研室一直存在,仍然负责医学系的儿科教学。     三、师资队伍     儿科学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师127人,其中高级职称(包括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3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4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29人,45岁以下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为20%。儿科学系拥有一批全国著名的老一辈儿科学专家:刘湘云、金汉珍、段恕诚、马伴吟、郭怡清、宁寿葆、王岱明、樊绍曾、郭履赒、吴月、朱启镕、孙道开、张灵恩等。同时还有一批著名的中青年儿科学专家:王卫平、桂永浩、孙 波、郑 珊等,这些专家在全国相关学术团体和学术期刊担任重要领导工作。还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上海市“曙光学者”3人,上海市“百人计划”3人。     四、学科特色     儿科学系整体实力强,下属三级学科齐全,其中新生儿、心血管、小儿外科、呼吸急救、感染、青春期医学等是特色专业,在全国及上海市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五、主要教学工作     1、本科生教学:医学本科生教育是儿科学系的首要任务,从1952年至今一直没有停止过,医院历任领导班子一直重视教学工作,全体教职工非常热心教学工作,儿科学系历届主任严抓教学质量,在学校历次教学质量检查和教学评估中,我院的儿科学教学都取得很大成绩,一直受到好评。 改革开放以来,本科生教学工作得到很大发展,招生数逐年扩大,教学任务日益繁重。近年每年有16个班,学生人数1300多人,大课教学时数600学时,示教900学时。生产实习200-300人,建立每周主任教学查房制度。     2、研究生教学:我院于1956年开始招收儿科学研究生,学制3年,授予副博士学位,1964年停止招生,期间共培养了6名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当年招收8名,1981年获准为儿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4年开始招收临床技能研究生,硕博连读,学制5年,授予医学博士学位。1984年我院儿科学被批准为博士点学科,开始招收儿科学博士学位研究生,首批博士生导师3名,到2003年为止历年来陆续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共24名,硕士生导师45名。1997年,原上海医科大学设立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我院招收第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截止2003年底我院共招收429名儿科学研究生,其中硕士生281名,博士生148名。近年我院每年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40-50名,现在读研究生130多人。研究生教育已日益成为儿科学系的重要工作,儿科学系严格遵守研究生教育的有关规定,重视研究生教学的质量管理,在招生、课程教学、临床轮转、考核、论文等各方面严格把关,使研究生教育得到很快发展,研究生已成为我院临床和科研的生力军,我院医教研骨干力量多为研究生毕业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培养高级儿科人才的重要途径。     3、继续医学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教育得到逐步发展,已成为在职培训的重要途径。1979、1981、1983年我院受卫生部委托,连续举办3届“全国新生儿学习班” ,每届为期3个月,学员30-40名,后来这些学员成为全国各地新生儿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为我国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84年举办“儿科遗传基础与临床讲习班”,1986、1989年又举办了二期。我院分别于1985、1986年举办为期3个月共2届“全国主治医师学习班” ,每届学员50余人。血液专业分别于1983、1985年,受卫生部委托举办两届“全国缺铁性贫血防治学习班”;心血管专业分别于1986、1987、1988、1991年举办四届“全国心血管疾病学习班”;肾脏专业继1986年首次开办“全国小儿肾穿刺学习班”;神经专业于1987、1988、1989年开办了“全国小儿神经科学习班”、“小儿脑电图学习班”;呼吸专业从1987年开办第一届“全国小儿呼吸衰竭学习班”以来,几乎每年都举办一次呼吸疾病学习班,特别是为了扩大影响、方便广大学员,把学习班办到外地,还专门针对护理人员开办小儿呼吸疾病护理学习班,使学习办形式多样,更有针对性,呼吸专业于2000年成功举办小儿呼吸疾病国际会议,呼吸专业的继续教育项目获得CMB项目资助;传染科举办四届“小儿肝炎及有关肝胆疾病学习班”,二期“小儿感染性疾病高级进修班”;儿保科的儿童智力量表方面的学习班是开展较早而且次数较多的专业;放射科、药剂科等辅助科室也积极开展继续教育项目工作,分别举办“新生儿放射学习班”、“新生儿胸腹部影响诊断学习班”、“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学习班”。1996年开始继续教育授予学分,分国家级和省市级,使继续教育工作操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保证了教学的质量,继续教育学习班逐渐增多,近年我院每年举办16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包括的专业有:新生儿、呼吸、肾脏、神经、内分泌、免疫、临床流行病学、传染病、外科、儿保、心血管、放射科、药剂科等专业。     4、进修医师教育:自70年代开始招收进修医师,目前每年培养进修医师80多名,有儿科及新生儿、心血管、呼吸、神经、急救、肾脏、血液、儿保科、传染科、外科、放射科、麻醉科等专科,每周为进修医师安排一个晚上讲座,编辑《进修医师讲座》,通过进修医师教育,为全国培养大批儿科人才。     六、教材与专著     儿科学系先后编写了许多儿科学教材和讲义,五六十年代曾编写出版《系统儿科学》、《儿科疾病防治学》、《示教手册》等。1979年采用全国统编教材《儿科学》,我院是主编单位之一,1984年第二版《儿科学》出版,是副主编,还参加了第三、四、五版统编教材《儿科学》的编写。1994年开始采用自编教材《儿科学》,2000年出版第二版《儿科学》(宁寿葆主编)。2000年出版儿科研究生专用教材《儿科学高级教程》。1985年编写《全国主治医师学习班讲义》(上、下册)。2003年出版教育部统编教材第一版《儿科学》(王卫平主编)。     七、学术活动     儿科学系负责全院性的学术活动,每月安排3-4次全院性学术活动,目前常规进行的学术活动主要有:(1)学术讲座:周三下午,每月2次。(2)临床病例讨论:每季度1次,由高年资医师主讲。(3)青年医师读书报告会:每月1次,由住院医师、研究生主讲。(4)中青年综述报告会:每年1次。(5)中青年论文报告会:每年1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汇报会:每年2次。(6)留学回归人员汇报会:每年2次。(7)儿科论坛:每月1次,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各地权威医生主讲。(8)其它:特邀报告、外宾讲座等。     八、获奖情况     1、教学成果:儿科学系曾获上海市先进教学集体、上海市教学优秀奖。许多教师获得教学奖励,郭怡清教授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樊绍曾教授获卫生部优秀教师奖,桂永浩教授获中山临床学院教学比赛第二名,周水珍教授获中山临床学院教学比赛第一名。先后有5人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王晓红、陈超、周蓓华、郑珊和贾兵)。“儿科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及成效”获复旦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2、科研成果:儿科学系承担了许多科研项目,其中重点项目有:国家“七. 五”、“八. 五”、“九. 五”、“十. 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和卫生部重点课题,上海市医学领先重点项目等。近年还获得很多科研成果奖,如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肾内科

科室简介:

心血管中心

科室简介:

小儿免疫科

科室简介:

新生儿科

科室简介:    复旦儿科医院新生儿专业是我院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在五十年代建立新生儿专业病房,七十年代末建立新生儿研究室,在全国最早举办新生儿学习班(一直持续到现在)。新生儿室是我国最早开展新生儿医学工作的单位,在全国及上海市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为开创和发展我国新生儿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老一辈学科带头人金汉珍教授是我国新生儿医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担任中华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第一任组长,1987年举办第一次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主编我国第一本新生儿专业专著《实用新生儿学》。近10年来,我院新生儿专业更是取得长足进步,已初步成为全国及上海市最大的集医疗、科研、人才培训三结合的新生儿医学中心之一,每年都要接待大量国内外参观学习考察人员。2004年与加拿大BC儿童医院通过“加拿大新生儿协作网”共同建立了“国际新生儿-围产医学培训项目”,创立儿科高级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全国招收和培养国家顶级新生儿高级专业医师。     复旦儿科医院新生儿室现有固定床位65张,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室、足月儿室、新生儿外科、仪器室、随访室等。有医务人员56人,包括教授3名(博导2名),副教授3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9名,在读研究生12名,护士28名。承担着繁重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987年、1993年、2004年先后三次评为上海市劳模集体。现在每年收治各类新生儿病例1400多例,抢救病例300多例,其中使用呼吸机人数100多例。     复旦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在以下领域有丰富及较先进的治疗技术和经验,如:呼吸疾病及呼吸衰竭,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吸入一氧化氮治疗肺动脉高压、对各种危重疾病进行有效的呼吸支持,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明显下降;缺氧缺血性脑病,我院新生儿专家对该病进行多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我国率先开展亚低温技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取得满意疗效,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在早产儿管理技术方面,每年收治的300多例早产儿,多数为出生体重<1500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和<100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使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获得了明显提高。新生儿外科也是我院重要特色之一,新生儿先天不足畸形较多,病情重,手术难度大,我院每年收治100例各类新生儿外科疾病,手术成功率为国内领先。

友情链接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电话:021-64931990/021-64931836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万源路3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