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立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概况

别名:

性质:三级甲等

电话:0551-65657629

地址:

专家答疑 预约检查 极速问诊
高压氧

科室简介:   四病区是以收治青光眼、眼肌病(斜视等)、葡萄膜病为主的病区。病床设置45张,现有医护人员17人,均为正规医学院校毕业。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7人、初级8人,多人曾先后选派到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北京同仁医院、湖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处进修学习,曾得到过全国著名青光眼专家蒋幼芹教授、杨国华教授、张舒心教授等的亲自指教。在青光眼的检查、早期诊断、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术后处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开展了联合抗代谢药物应用的小梁切除术、无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双层高位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后巩膜切开放液联合前房成形术、睫状体冷凝联合睫状前动脉结扎术、青光眼与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术等十几项新技术、新疗法。特别是近年来开展了“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无晶体性和人工晶体性、先天性、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以及多次手术失败的原发性青光眼等顽固性青光眼,治愈率已达到8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此手术治疗方法被列为安阳市卫生局“3—20工程”重点疾病项目。同时,以该病区为主,我院被选入“全国HAD房水引流物多中心临床推广应用单位”。近期,病区又开展了“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S.K Gel透明质酸钠胶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也初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眼肌病的治疗方面,除可手术治疗各种水平斜视外,还开展了上直肌后徙加后固定缝线术、斜肌转位术、直肌转位术、水平肌移位术、水平肌后固定术等,治疗分离性垂直肌斜视(DVD、DHD)、上直肌麻痹、水平肌麻痹、A—V征、眼球震颤及固定性斜视等。在葡萄膜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开展了弓形虫抗体测定(TOX)、糖皮质激素与抗代谢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等。病区的护理工作扎实,技术操作熟练,积极开展全程优质服务及整体化护理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能针对每位病人病情特点、心理变化等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并加以实施,及时准确地配合医生做好各项临床诊疗工作。对待病人细心、耐心、热情、大方、服务周到,注重与病人交流及心理护理、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

PET-CT中心

科室简介: 在安徽省有关领导和各相关厅局领导的支持与关心下,经国家卫生部批准,安徽省内第一台PET-CT机将于今年国庆节前夕落户安徽省立医院并投入使用。该中心配备的 Biograph HZ16 PET-CT是德国西门子公司最新推出的、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 PET-CT设备,具有高灵敏度和3D及4D采集及处理功能。 PET-CT 是把 PET 与 CT 两种影像诊断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技术。PET 全称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简称 PET );CT 的全称是: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 Computed Tomography ,简称 CT )。 PET 是功能显像技术,它能诊断出器官组织的早期和细微病变,但对病变区的生理解剖位置和病变区的形状诊断的不够精确。CT 是解剖显像技术,它能诊断出病变区的精确解剖位置和形状,但不能诊断出组织的早期病变和细微病变。 PET-CT 将 PET 的功能影像与 CT 的高分辨率解剖图像相结合,成为当今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它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定位、分期、复发监测、放疗生物靶区确定、肿瘤乏氧区确定、精确放疗方案的确定及肿瘤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PET-CT是一种无创检查,患者检查只需注射微量的核素示踪剂,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比X光要少得多。同时,PET—CT还是一项高档的保健查体手段,使受检者能了解自己真实的健康状况,达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目的,是健康体检的最佳手段。PET-CT的独特功能是一种功能加结构显像;能定量地反映病变的生物学特性;一次检查可了解全身的整体状况;灵敏、准确;PET-CT技术为实现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四定”(“定位” 、“定性” 、“定量” 、“定期”)奠定了可靠的基础;PET-CT检查安全、舒适、无创伤。 省医PET-CT中心位于医院住院部部南边,紧邻美丽的包河公园,占地 1800 多平方米,中心耗资3000余万元配备有世界一流的PET-CT 主机、医用回旋加速器及相应在的配套设备,具有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优美的就诊环境。中心暂时定编医务人员 10 人,其中有主任医师 1 人,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3名,顾问2名(核医学和影像医学专业)。有导诊护士全程陪伴检查。中心秉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的理念,竭诚为人民服务,必将造福于安徽的人民

干部病房综合外科

科室简介: 干部病房综合外科隶属于干部医疗保健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各级保健干部的临床保健工作。科室收治的保健对象以普外科病人为主,同时收治一些骨科、泌尿外科、眼科、五官科等科室保健对象的病人。现有医生9人,护士8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硕士2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3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3人。 科室以老年外科为特长,现能熟练掌握普通外科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够顺利完成疑难的普外科手术,例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左右半肝切除术、复杂的胆道手术、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甲状腺癌根治术等,尤其在老年外科病人的围手期管理,手术风险评估和老年外科危重病人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骨科等其它专科病人则由相应专科的正高级专家负责诊疗工作。现额定床位20张,年收治病人1000余人,年手术600余台。 学科技术顾问:徐荣楠教授、主任医师;柴仲培教授、主任医师。

干部病房四病区

科室简介: 干部病房四病区成立于2007年底,隶属于安徽省立医院干部医疗保健中心,承担干部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和科研工作,目前共设床位28张,医护人员共计21人,医生9人,护士12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安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全国重点医学刊物《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副主编1人,医学硕士3人,博士1人,科室医生目前担任安徽省内分泌与糖尿病学会中青年委员、安徽安徽省老年医学会委员、安徽省循证医学中心委员等学术职务,同时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 本学科立足于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诊治,并以老年糖尿病、老年骨质疏松、老年甲状腺疾病等代谢内分泌疾病为专业方向,同时承担干部保健对象中糖尿病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定期为糖尿病患者举办各种形式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 科室拥有世界上先进的糖尿病诊治设备,如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胰岛素泵等。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创优质服务的宗旨,依托省立医院多学科高水平的医疗保健专家、完善的辅助设施确保为所有保健对象的就医、保健和康复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心电图室

科室简介: 我科是集各项无创性心电心功能检查与心电诊断、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独立科室,有强有力的师资力量和科研队伍。已故老主任,著名心脏病学专家张亚斋先生1992年创办《临床心电学杂志》,现成为本专业国内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张亚斋本人同时荣获第二届黄宛心电学奖,并为科室培养一批技术骨干。现任科主任梁群同志继续发扬前辈的优良学习传统和刻苦钻研精神,带领全科同志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兴院的战略部署,仅08年已申请到两项省级课题,发表论文6篇,得到院领导以及兄弟医院心电科的高度认可和赞扬。科室在编8人,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中级职称2名,另有硕士1人。承担安徽医科大学等多所本科和大专院校实习生教学任务和本院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及县市级医院进修医师培训工作。开设较全面的心电系列检查项目:如常规心电检查,动态心电及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向量检查、活动平板试验,心电药物负荷试验等,并引进数字化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Bioz.com,。数字化心电信息网络传输系统将在年内投入使用,为我科的快速诊断及各临床科室对患者检查结果的即时调阅提供巨大方便,彻底实现了数字化、无纸化办公。

核医学科

科室简介: 一、高压氧治疗的定义 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吸入高浓度、氧分压大于101kPa的医用氧来治疗疾病的过程,叫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一般需要在高压氧舱中进行。 二、高压氧治疗的过程 患者进舱后,舱内缓慢输入高压空气加压,达到治疗压力后稳压,在这种稳压的环境下带面罩或头罩吸氧治疗,此时吸入的氧气的压力与舱内治疗压力平衡。治疗结束后,病人经缓慢减压后出舱。 三、氧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氧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成人每天耗氧约500升。氧对生命很重要,但在体内氧的储备量却很有限,一旦供应停止,维持生命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大脑缺氧15秒钟就可出现意识丧失。 高压氧治疗疾病的原理: 1.作用:压力升高时,体内的气泡体积缩小,利于其溶解在血液中,经呼吸排出体外。因此,气栓症、减压病是高压氧治疗的独特适应证。 2.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血液中氧的运输有两种形式:一是血红蛋白结合氧,二是血浆中的物理溶解氧,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可结合氧气19ml左右,而血浆中的物理溶解只有0.3ml左右。高压氧治疗时,血浆中物理溶解氧随氧分压的升高不断增加。在3ATA下呼吸纯氧时,每100ml动脉血中的物理溶解氧可增至6.4ml,物理溶解氧比常压下呼吸空气时增加了20多倍,当在3ATA下呼吸纯氧时,仅利用血浆中的溶解氧就可提供机体生命代谢的需要。在血红蛋白量大幅丢失或血红蛋白结合氧离解极少甚至完全不离解等急救时,物理溶解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组织的氧含量和储氧量:高压氧治疗时,血氧张力和血氧含量较常压下增加数倍,使毛细血管内的氧容易向组织内扩散,组织内的氧含量也相应增加,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 3增加血氧弥散距离:气体从高分压环境向低分压环境弥散以取得平衡,弥散的速度和距离取决于分压差的大小,分压差越大弥散的速度越快、距离越远。在炎症、外伤、烧伤等情况下,组织细胞水肿,细胞与毛细血管间距加大,在常压下吸氧满足不了组织细胞的供氧,而高压氧治疗时可达到有效的血氧弥散距离。 4.管收缩作用:高压氧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可减少局部的血容量,因此有利于脑水肿、烧伤或挤压伤后的水肿减轻。高压氧收缩血管的作用虽然使局部供血减少,使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困难,但通过高氧张力的血浆带入组织的氧量却是增加的。 5.菌作用:氧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不仅抗厌氧菌,也抗需氧菌。 6.除作用:高压氧治疗时体内高分压的氧可以加速体内其他有害气体的消除。如:高分压的氧能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促进CO的清除,使Hb恢复携氧能力。血氧分压越高,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和CO的排除就越显著。如CO的半廓清时间在常压下为5小时20分钟。常压下吸纯氧为2小时20分钟,而在0.3MPa氧下只需20分钟。 7.健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部分细胞(如脑细胞)会出现缺氧、缺血,有氧代谢不足。如定期的给予充分的氧供,可以延缓和减少细胞死亡的速度和数量。 五、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 一般来说,凡是缺氧、缺血性疾病高压氧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某些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压氧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副作用:正常的高压氧治疗一般不会发生副作用。 六、我院高压氧舱的性能 我院的高压氧舱为医用三舱七门式大型空气加压舱群,包括主舱、副舱和过渡舱三个部分,一次可治疗26人。全套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检测均执行GB12130-2005《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标准,采用了目前国内同行业同类产品的最先进配置,安全、宽敞、舒适。

门诊部

科室简介: 核医学科的前身为同位素室,成立于1958年。作为安徽省医学会安徽省核学会核医学分会1~5届主任委员单位,在核素显像、核素治疗、标记免疫分析、微量元素研究、仪器设备研究等众多领域省内领先,始终站在安徽省核医学发展的前沿。核医学科现有工作人员13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名。我科是卫生部专科医师(医学影像)培训基地、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二系的核医学教学基地、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131I治疗Graves甲亢多中心临床研究成员单位. 担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等学术任职。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也就是利用它们发射出的各种射线,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门医学分支。在诊断方面又分为体内和体外两方面:体外诊断即放射免疫分析技术,人生病时体内的一些微量成分会发生变化,我们利用这种技术就可以测得这些微小的变化,协助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使用这种技术时放射性核素是不进入病人体内的;体内诊断即放射性核素造影或核医学影像检查(ECT),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在正常与异常生理情况下,在人体内的分布的不同来作出诊断的,做这种检查时病人要注射显像剂到体内,再用专门的仪器来采集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射线,拍出照片,作出诊断。利用放射性核素来治疗疾病的原理同显像相似,即利用浓聚在病变部位的放射性药物所发射出的射线来消灭那些病变的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核医学具有很多独到的特点,也是其优势所在: 1、早期诊断疾病:体外激素、肿瘤标志物、贫血、产前诊断等,功能显像 2、疑难疾病诊断:技术高、新、尖 3、经济、简便、有效:如甲亢的131I治疗,一次性治愈,2000元左右,诊疗过程3-5天。

康复医学科

科室简介: 我院核医学科始建于1979年,是国内较早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单位,现有8名工作人员,其中高级职称1名,拥有硕士学位以上人员3名,承担学校及医院各类学员(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的核医学教学工作,承担或参与省、军队、学校基金项目8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科室设备先进,拥有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最新一代双探头hPET/CT机及单探头SPECT机各一台,还拥有GE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以及碳14幽门螺杆菌检测仪和甲功仪等先进设备,能开展各种脏器功能显像和放射性核素治疗。 2007年我科引进了最新一代的带符合线路的双探头SPECT/CT(又称h PET/CT),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hPET/CT,此仪器具有PET的正电子显像功能,且价格较PET低廉。双探头的SPECT/CT机,明显提高显像速度,缩短检查过程,如全身骨显像,从以前的一次检查需要30多分钟缩短到现在只需10分钟;此仪器具有SPECT和CT图像融合系统,能够精确定位病灶,提高分辨率。此仪器可进行所有核医学的影像检查,尤其可进行FDG肿瘤显像,其在鉴别肿块的良恶性、寻找肿瘤原发病灶、判断肿瘤是否有转移及寻找全身软组织及骨骼的转移灶等方面有确切的重要价值,且对肿瘤残余及复发的判断、放疗后肿瘤坏死与存活的鉴别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放射性核素治疗是我科的优势项目。我科自1979年开展放射碘治疗甲亢,至今已治愈数万例病人,年甲亢门诊量达到数千例以上。 另外,131I治疗甲癌转移灶、锶89或云克治疗骨转移瘤、云克治疗突眼、类风湿关节炎和骨质疏松、核素治疗小儿表皮血管瘤、疤痕疙瘩等方面也已形成了一定的治疗规模。特别是,我科于08年7月在广东省率先开设了正规放射性核素防护病房,这使我科在大剂量放射碘治疗分化型甲癌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特色医疗】(一)治疗项目 1、131碘(俗称一次性药水)治疗甲亢专病门诊    该项目为我科的优势项目,迄今已治疗上万例病人。所有病人均可在24小时之内完成检查和治疗,约2/3的病人当天即可完成检查和治疗,多数病人无需住院。 2、32磷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及疤痕疙瘩    小儿表皮毛细血管瘤对射线非常敏感,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多数小儿均能治愈。对成人疤痕疙瘩,也有很好止痛和止痒作用,部分病人可达到变平的目的。 3、32磷胶体注射治疗皮肤海绵状血管瘤    皮肤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深,不适合32磷敷贴治疗。但32磷胶体瘤内注射治疗可以不用开刀即可治愈血管瘤,绝大多病人可以不留疤痕, 4、骨质疏松及骨痛专病门诊    本专病门诊能为骨质疏松患者提供一条龙服务,即诊断、治疗、随访、保健咨询等服务,并为每个病人建立检查档案,方便下次就诊。 5、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癌转移灶和预防术后复发    131碘治疗是分化型甲癌术后必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术前无论有无转移,术后均需用131碘清除残余的甲状腺组织,这样能非常有效地降低分化型甲癌术后复发和转移。131碘对已发生转移的分化型甲癌也有非常好的效果,对早期或范围不大的转移灶可达到治愈的目的。本科在广东省率先拥有核素防护病房,为大剂量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癌提供了保证。 6、89锶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瘤伴骨痛    多发性骨转移瘤是癌症尤其是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鼻咽癌等的晚期表现,且多数病人伴有骨痛,多难以忍受,89锶内照射治疗不仅能有效的止痛,还可以控制病灶,对骨髓抑制轻,无化疗和放疗付作用。 (二)检查项目 1、hPET/CT:    属最新一代带符合线路的双探头SPECT/CT,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hPET/CT。除完成所有的ECT项目外,其还具有PET的正电子显像功能,但价格仅为PET的1/3,且为公医和医保项目。 2、双能X线骨密度仪:    属最新一代骨密度测定仪,其不仅是诊断骨质松疏症的的金标准,对肥胖的诊断以及股骨颈骨折的风险判断也非常有价值. 3、14碳幽门螺杆菌检测仪:    是一种简便、安全、价廉、准确、快速检测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方法,为慢性胃炎、溃疡病的随访提供了非常方便、准确的方法。

干部病房一病区

科室简介:   感染疾病科是以收治肝脏疾病(急慢性乙型、丙型、戊型肝炎等)和各种感染性疾病(发热、急慢性腹泻及各种传染性疾病)为主的临床科室。感染疾病科门诊主要开设:1、肝炎门诊 2、发热门诊 3、肠道门诊。    诊疗区内干净整洁,空气清新,为病人提供卫生舒适的诊疗环境和温馨体贴的诊疗服务。感染疾病科的建设布局完全符合卫生部关于 “感染疾病科的建设要求”,区域划分清晰、流程合理顺畅、设施齐全、标识醒目,根据病种分别设独立诊室和病人专用卫生间。  科室医护人员具有优良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诊疗技术。对肝病,尤其是各种病毒性肝炎,应用规范的治疗理念,正规系统治疗了大量的肝炎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患者不同的血清学、病毒学、生化学等临床特点,制定既经济又有效的最佳治疗方案,形成了个体化治疗的医疗特色,疗效显著,大多数接受治疗的急、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短期内恢复正常,病情长期稳定,部分患者甚至实现了HBsAg阴转的理想目标。    在发热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做到规范化,对不明原因发热、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等发热性疾病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疗效良好的治疗效果。

整形烧伤外科

科室简介: 始建于1991年,初为血液透析中心,1995年底正式建科。多年来,全科团结合作,努力进取,勇于开拓,建立了一个以医疗为主题,集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专科科室。科室现设有病房、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腹透手术室等三个部门。 目前,肾内病区现有各级医师12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5人;其中三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硕士学位,7人具有学士学位。副主任护理师4人,主管护理师6人,护理师9人,护士12人,见习护士5人;其中2人具有学士学位。 学术带头人刘冠贤,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广东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院长、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钟伟强主任医师任病区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常委,1985年毕业于湛江医学院医疗系,曾多次于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院等地进修,擅长肾炎、肾综、风湿病等疾病的诊治,尤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疾病、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有一定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对肾衰病人建立动静脉内瘘及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建立内瘘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均有一定的造诣;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达二十余篇。蔡迅主任医师任病区副主任,1997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擅长肾炎、肾综、风湿免疫病等疾病的诊治,对肾衰病人血液净化(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具一定的造诣。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多篇。曾金萍主管护理师任病区护士长,林霞主管护理师、郑娟莲副主任护理师任血透室护士长。

干部病房三病区

科室简介: 干三病区现有医护人员20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4名,护士3名,现有临床硕士3名,硕士生导师2名。为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老年病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病区现有床位数30张,科室年住院病人500人次,诊疗范围为中老年各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急重症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相关慢性病的临床防治。 干三病区分为两个治疗组,由主任医师担任治疗组长,负责各组住院病人医疗方案制定并实施,对各治疗组疑难病例及时提交病区进行讨论研究,明确诊断确定医疗方案。病区各级医师内科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素质高,爱岗敬业,团结奋进,切实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完成多项重大医疗保健及抢救工作,对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 病区拥有一支技术过硬,服务周到,爱岗敬业的中青年专业护理队,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承担临床护理和治疗工作。

皮肤科

科室简介: 我院整形烧伤外科始建于1970年,是我省最早独立设置整形烧伤专科的科室之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本科室已发展成为技术领先、门类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业学科。我科现有独立病区、病床共21张,美容中心附设有专科手术室和吸脂室。医护人员共13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硕士生导师1人。我科长期承担安徽医科大学等院校的教学工作,同时承担厅市级科研项目,参与编写专科著作、省继续教育教材共3部,先后3人在中华医学会省级分会担任副主委、常委和委员。 我科治疗范围涵盖了整形再造外科、美容外科及烧伤外科的所有领域。体表器官再造手术、巨大体表肿瘤与难治性创面的修复、显微外科手术及颌面眶周畸形修复是本科室的传统特色。近十年来,我科开展了大量高难度整形外科手术,如全鼻再造术、全耳再造术、拇指再造术、各类游离皮瓣移植及颅骨、颌骨畸形整形手术,已达到卫生部颁布的三甲医院重点学科必备开展的手术项目要求。 特色与优势项目 一、显微外科在整形美容外科上的应用 我科五年来共开展几十例显微外科手术,小血管吻合通畅率达98%以上,未发生一例游离皮瓣坏死。既往我科游离皮(肌)瓣主要用于难治性骨外露大创面、电击伤、烧伤深度创面的修复。乳癌根治术后乳房再造术,传统方法是应用背阔肌皮瓣再造术,由于供区组织量不足,外形不够理想。我科应用横形腹直肌皮瓣吻合血管移植进行乳房再造术,既再造乳房,又使腹壁减肥,一举两得。此项技术可在乳癌根治术的同时完成,使乳癌患者在治愈乳癌的同时,不再留下体形上的缺憾。 二、微创技术的应用 1、微创足拇指外翻矫正 足拇指外翻,俗称大脚骨,是女性的高发病。患者长期穿鞋走路都受限制,传统的手术方案,需要在患者脚上切开5厘米的切口,进行截骨内固定,需打石膏固定4—6周。手术痛苦大,且术后瘢痕明显。我科率先在省内采用微创技术矫正足拇指外翻,该方法只需作1厘米切口、局麻下切除骨赘,微型电锯截骨后绷带固定即可,效果非常理想。 2、微创腋臭去除术 传统腋臭手术需要切除皮肤,患者腋下遗留十分明显的疤痕。我科采用微创新技术,顺皮纹作一到两个小切口,彻底剥除毛囊、大汗腺,既治好了腋臭,又使腋毛脱落,不留明显瘢痕,深受女性青睐。 三、瘢痕的综合治疗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整形外科界的治疗难题,外科手术后复发率高达90%以上。我科采用整形外科精细操作技术切除瘢痕,并综合应用术后放射治疗、局部外用硅胶片敷贴等治疗方法,使术后复发率明显下降。现已与院放疗科联合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数百例,疗效令人满意,该项目研究已在合肥市科技局2005年重点科研项目中立项,并获得科研资助。 四、追求和谐又不失个性化的美容外科 近年来,美容外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我科坚持追求和谐美又不失个性化的理念,不盲目追求时尚,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例手术,现开展各种美容手术,如眼睑整形(重睑、眼袋整形术)、鼻整形、隆乳和巨乳缩小术等。近两年来,我科美容手术例数每年以30%速度增长,在美容手术方面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与全国先进水平同步。 引进的最新一代瑞士和谐共振吸脂机,具有抽脂速度快、痛苦小,对血管神经无损伤的特点,可进行大剂量脂肪抽吸、形体塑造。 我科开展的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对于颜面部皮下软组织凹陷、萎缩进行填充,具有理想的美容效果。 颌面美容整形手术-通过下颌骨、颧骨的截骨、磨骨改变宽大的脸形,使其变成美丽的瓜子脸或椭圆脸形。我们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蛇牌(AESCULAP)动力系统使复杂的截骨手术简单化。 五、面部除皱术与生物除皱美容 我科开展面部、额部除皱年轻化已有十余年历史了。通过隐蔽的头皮发际内冠状切口分离提升,将面部及额部松弛的皮肤拉紧,SAMS筋膜悬吊,多余的皮肤切除,可使中老年皱纹多的受术者变得年轻。近年来,在美国开始兴起一种新型的生物除皱美容,即在额部及眼眶周围皱纹处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消除皱纹立竿见影,方便易行,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已得到美国FDA认证,唯一缺陷是效果维持时间较短。我科开展注射生物除皱,效果良好。此项技术还可用于面颊部咬肌肥大的美容及肌肉痉挛的治疗。

B超室

科室简介: 我科现有在职人员16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4人;具有博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5人,学士学历5人。我科承担着皮肤性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设有皮肤科普通门诊、专家门诊、性病专科门诊;皮肤性病科病房(11张病床);拥有普通皮肤病治疗室、性病治疗室、皮肤真菌实验室、皮肤激光治疗室、皮肤美容室及皮肤病手术治疗室(病房)。 目前可开展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蠕形螨检查、皮肤免疫荧光检查、特异性IgE检测(体外过敏原测定)、斑贴试验等检查项目。开展液氮冷冻术、CO2激光及红宝石激光治疗术(准连续波及Q开关)、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术、微波术、光子技术(嫩肤、脱毛)、磨削(微晶及钻石)、皮肤超声药物导入术、自体表皮分离移植术、皮肤美容护理术及皮肤科各种瘤切除手术等皮肤外科技术。 我科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便民政策如:扩大急诊、无假日服务、限制药品比例、缩短平均住院日、减轻病人负担、惠民病房等等,服务质量较高,深得患者好评。我科门诊量及住院病人逐年递增,年门诊量约10万人。近年来我科知名度日益提高,承担省内地市级医院会诊及转诊。患者中约占1/2~2/3来自合肥市区以外及周边省份。主要诊治的疾病包括各种感染性皮肤病、皮炎湿疹及过敏性皮肤病、各种血管炎性疾病、各种红斑鳞屑性疾病、性传播疾病等。疑难及危重皮肤病如:少见皮肤肿瘤、血管炎、深部真菌病、各种皮肤病综合征、各种大疱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重症药疹等。

病理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病理科最早由螘国铮教授等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省内医院最先成立病理科并开展临床病理诊断的科室。创建时,病理科仅有2名医生,设备简陋。四十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进取,特别是科室与安徽医科大学病理解剖教研室及香港中文大学的病理学系保持紧密联系,目前已成为卫生部临床病理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安徽省医学特色专科及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硕士生培养点等,在学科的建设、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科室拥有在编医技人员19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技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4人,技术人员8人;其中硕士学历4人,硕士生导师1人。科室下设病理诊断室、细胞学诊断室、肾脏病理室、电镜诊断室、神经病理室、骨髓病理室、病理技术室、免疫组化室、分子病理室、资料室等。科室开展常规病理、细胞病理、快速冰冻病理、免疫病理、分子病理、尸体解剖及病理会诊等工作,每年常规病理诊断达3万例、细胞学诊断达1万余例,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病理科室之一。 科室已装备五人共览显微镜、德国Leica300型全自动脱水机、MICROM 280型包埋机、 MICROM HM505恒温冷冻切片机、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系统、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原位分子杂交仪,、超薄切片机、日本电子JEOL—123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大型设备和各种小型必备的设备,为开展高水平科研创造了条件。 近5年来,发表论文达30余篇,其中中华级4篇,核心期刊16篇, ,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各1项。承担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院助课题2项。合作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等。 科室多人赴香港及美国等地研修交流,并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病理及解剖学系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脑肿瘤、骨关节疾病、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妇科疾病、骨髓疾病、淋巴瘤、免疫荧光及电镜应用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电镜应用于肿瘤的病理诊断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在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免疫荧光以及细胞凋亡的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科室每年招收硕士生1名,接收进修生4-5名,安医大实习生及轮转生10余人,均有专人带教,定期讲座。承担了安医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及病理专科病理学部分教学任务。近3年来科室举办了全省病理诊断及技术新进展继教学习班及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标准化学习班对于提高全省病理诊断水平及新技术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感染病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科现有开放床位43张,并设有传染病实验室、肝病治疗室。我科现有医生15人,其中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2人。2000年本科室已取得培养硕士研究生点资格。省立医院感染病科在省内传染病及肝病学界具有很大影响力,2人担任了省传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委,2人担任了省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委,3人担任了省病毒性肝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常委。1人担任《实用肝脏病杂志》副主编、3人担任《安徽医学》、《疾病控制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等编委。近几年来,全科共有30余篇有关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乙脑等学术论文在各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并承担了我省医学继续教育教材传染病学部分的组织和编写工作。我科多年来在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腹泻等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和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研究。特别是我科20年前既建立了传染病学实验室,现有雷伯自动酶标仪、雷伯自动洗板仪、P-E公司4800型PCR仪、P-E公司5700型实时动态荧光定量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完全能满足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需要,在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研究方面开展了许多新项目,极大的帮助了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目前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我科肝病治疗室的人工肝支持系统、腹水浓缩回输仪为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影像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影像科创办于19世纪20年代。1995年以前放射科、CT室和MR室为完全独立的科室,1995年成立了“独联体”性质的影像中心。2002年9月,我院领导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和特点,及时成立了影像科。本学科2000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培养点,目前为安徽医院协会医学影像管理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是卫生部认证的首批医学影像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干部病房二病区

科室简介: 干部病房(老年医学科)二病区为安徽省立医院干部医学保健中心所属病区之一,是兼顾干部医疗保健和以老年医学为学科发展方向的临床专业学科,现有病床30张,全科共有医护人员19人,其中医生7人,护士12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硕士生导师2人。科室医生目前担任中国医院协会门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安徽省老年医学专科分会常务、秘书, 科室是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科室目前承担省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2项,院助课题1项. 科室以老年医学为学科专业方向,以心血管、呼吸为学科发展重点,以干部医疗保健为工作重点,科室年诊治住院病人达600余人次,保健门诊1000余人次,完成住院体检近50人次,参与保健任务3-5人次. 护理方面,拥有一支服务热情、爱岗敬业的护理骨干,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护理质量受全院公认。 新的病区配备现代化的物流传输系统、中央空调、中心供氧和直饮水系统,实行现代化门禁管理。医疗环境整洁、宽敞、明亮。现代化的建设理念、科学的医疗功能设置造就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在多学科高水平的医疗保健专家库、以及完善的辅助设施支持下确保为所有保健对象的就医、保健和康复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

儿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儿科现有医护人员85人,其中主任医师12人,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8人。硕士8人,博士1人,硕士生导师4人。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4-6名。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1人,安徽省儿科专业学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中华儿科杂志等六种医学期刊杂志编委3人。每年培养进修医师8-12人,临床医学学士120人。 门急诊24小时开放,每天有8-12位不同专业的儿科专家轮流坐诊,年门诊量12-15万人次;现有床位95张,其中小儿呼吸、血液、新生儿、危重症医学等水平处于全省领先水平。每年收治住院病人5000-6000人次。 近年来围绕临床疑难问题开展了多项科研课题,如小儿哮喘的防治、小儿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小儿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研究,先后在中华儿科杂志等刊物发表有较高价值学术论文50多篇,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在护理方面,我科有护士34名,副主任护师一名,主管护师五名。全科护理人员爱岗敬业,服务热情,用过硬的技术给病人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和奖励。

针灸科

科室简介: 卵巢是女人一辈子最私密的伙伴 ,千万别告诉我你有这样的体验;上班昏昏欲睡、回家却睡不着;每日一早起来就腰酸背痛;以前好好的皮肤,突然长满暗疮和色斑;更可怕的是,苗条的身材无缘无故就开始变得臃肿起来……有了这些症状,要小心了:有可能是你的卵巢在向你发出警告!卵巢是女人一辈子最私密的伙伴,需要你永久的关心和疼爱。它状如杏仁,位于子宫两侧,虽然给我们带来月经这样的烦恼,但却行使着许多重要功能,最重要的便是排卵,制造雌激素,这会让女人更女人、更青春、更健康……当你遍寻延长青春的灵丹妙药时,千万别忽视了自己身上这个能够延缓衰老的器官——卵巢。所以,为卵巢保鲜就等于为青春保鲜! 回春型救援 病变速描:卵巢早衰——你可能成天昏昏欲睡、萎靡不振、骨质疏松、记忆力减退、皮肤出现暗疮和色斑、性欲低下……你以为自己不过是进入了亚健康状态,实际上,可能是卵巢出现早衰。 真相:女人45岁后,卵巢的雌激素分泌功能开始衰退,分泌量锐减,这时,会出现包括卵巢在内一系列的生殖系统变化:首先是月经停止,随之而来的是机体衰老的一些表现——骨质疏松、牙齿脱落、记忆力减退、皮肤皱褶、老年斑等,另外还会出现泌尿系统的萎缩。而如果在40岁前就出现这些衰退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卵巢功能早衰,常伴有闭经或少经,结果是30多岁的女人看起来像45岁以后的女人那样干巴,精神差、皮肤没有光泽、阴道干涩、还不爱做“爱做”的事等。 原因: ●压力是元凶:引起卵巢早衰的最大原因是精神压力过大。因为精神压力致使内分泌紊乱而引起卵巢早衰。 ●遗传惹的祸:如果说你的母亲绝经很早,40岁以前就绝经,那么你也有这种可能性。 ●过度减肥后遗症:相当部分的雌激素保存在脂肪组织中。过度减肥、营养不良者,卵巢早衰的危险性比较大。 ●环境污染:因卵巢是很敏感的组织,所以很容易受到“污染”,比如常受到放射线的照射,卵巢功能就衰退得比较早。 医生支招: ●去医院进行内分泌测定:只要出现早衰症状,就应赶快去医院做内分泌测定。 ●补充雌激素:想延长卵巢的年轻状态,医学上最经典的方法就是补充雌激素,但补充雌激素需要医生的指导,如果你本身就有妇科疾病如乳腺癌等,就不适合用雌激素,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注意饮食:平时应多吃像莲子、黑木耳这样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有补肾益精、健脾养血的药膳作用,可以带给卵巢细腻的滋养。 怀孕型救援: 病变速描:卵巢罢工——月经快来了的几天,你的乳房疼痛不已,去医院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其实这可能是你的卵巢罢工带来的“后遗症”。 真相:那些不婚或无性,或结了婚不愿生孩子,或生了孩子不愿哺乳的女性,如果她们还是工作狂或者又很情绪化,她们的卵巢就会因此罢工,抑制排卵,减少孕激素,增高雌激素,使乳腺等组织非正常发育。 原因: ●卵巢排卵不正常所致:卵巢最重要的功能便是排卵,如果不生孩子或不哺乳,有违“自然规律”,卵巢便会抑制排卵,使孕、雌激素的分泌不协调,致使某些组织非正常发育。 医生支招: ●怀孕或哺乳:尽量保证雌孕激素的分泌协调。 清洁型救援 病变速描:卵巢炎症——你可能突发高烧、食欲不振、下腹胀痛……你以为是肠胃炎、阑尾炎,其实是卵巢有了炎症。 真相:卵巢炎是当卵巢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后,引起卵巢的炎性改变。通常情况下,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很少单独发生。卵巢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表现为:可达40℃的高热、下腹剧痛、带下增多、神疲乏力等。慢性为腹痛腹胀、腰骶酸痛、月经超前且经量过多等。 原因: ●细菌上行感染卵巢引起:女性阴道本身就存在多种细菌,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但当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外来某种因素(产后、流产、刮宫手术、放置宫内节育环、不洁性交、阴道炎等)破坏了这种平衡,这些细菌就会成为致病菌上行感染卵巢。 医生支招: ●保持私处清洁: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不穿紧身、化纤质地的内裤。月经期、人流术后及上、取环等妇科手术后阴道有流血,一定要禁止性生活,禁止游泳、盆浴、洗桑拿浴,以防致病菌乘机而入,造成感染。 ●注意休息:如果已患上急性卵巢炎,应卧床休息,以半卧位为宜,以避免炎症扩散。 ●多吃新鲜蔬果:或适当补充液体,以保持大便通畅,对于治愈该病很重要。 针灸治疗对卵巢的保养作用 ① 针刺少腹腧穴为主,可提高盆腔内植物神经(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提高神经对组织(卵巢、子宫)的营养作用。 ② 针刺通过经络(神经)传导至大脑及相关植物神经中枢,双向生理性调节丘脑、脑垂体至卵巢的性腺轴(H—P—O),使之恢复新的正常平衡。 ③ 温和灸可直接、有效促使妇科慢性炎症的吸收;改善盆腔内微循环的血供状态。 ④ 现已证实,雌激素的代谢有1/4经肝与胆汁同时排入肠道,肠道内的雌激素可再被吸收入血循环和肝脏而被再利用,即所谓的“雌激素的肝肠循环” 。“后天之本在于脾”在少腹腧穴进行针灸治疗可有效促进小肠吸收功能,有效加强雌激素的再利用,使人体更充分利用这一自身分泌的、无任何副作用之忧、且优于一切外源性雌激素。 (详细内容见我们发表在《上海针灸杂志》上的论文) 针灸治疗方案:于每次月经第一天算起,在第10—19天内每日治疗一次每月建议治疗五次。。每3个正常月经周期为一疗程。有慢性妇科病适当增加治疗次数。 卵巢保养,保持您的美丽,将解除您难言之隐

风湿科

科室简介:

肾内科

科室简介: 肾脏内科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省内同类学科当中师资力量雄厚、设备齐全,能够开展目前国内肾脏病学科临床几乎所有项目,是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本学科由肾内科病房和血透室组成,诊治的病种涉及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肾脏病,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IgA肾病、急、慢性间质肾炎、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骨髓瘤相关的肾脏损害、肝肾综合征、甲状腺及牛皮癣相关的肾脏损害、药物相关的肾脏损害、成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薄基底膜肾病及各种原因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中毒等。常规进行肾脏穿刺病理检查(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每年200人左右,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透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每年10000台次左右,腹膜透析每年30人左右;动静脉内瘘术、肾脏穿刺术、腹膜透析置管术、长期性颈内静脉置管术等技术居省内先进水平;年门诊量25000人,年住院人数800人。 我科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人才梯队完善合理,临床技术水平省内领先。每年在全国发表论文10余篇,有多人在医学协会任职。

呼吸科

科室简介: 医院重点临床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现有主任医师4 人,副主任医师3人。床位45张及分院25张,拥有日本产Olympus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和普通纤维支气管镜各一台,微波治疗仪器,氩气刀,德国产圣迪斯肺功能检查仪一台,进口和国产无创呼吸机、多导生理监护仪多台。 常规开展医疗技术项目: 1.全套肺功能包括支气管哮喘气道激发试验、舒张试验; 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镜下微波肿瘤消融、氩气刀切除、支气管支架置入再通,经纤维支气管镜纵隔肺门淋巴结活检,慢阻肺肺气肿肺大泡根治治疗,支气管肺泡灌洗,组织细胞活检检查等诊断治疗; 3.睡眠呼吸相关疾病检查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低通气综合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各种治疗方法。 4.哮喘气道过敏原测定及脱敏治疗等工作。 目前主要对肺癌、哮喘,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进行研究。已毕业硕士学位研究生6人,在读5人。计划每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3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3 人。

内分泌科

科室简介:    珠江医院麻醉科其临床医疗业务涵盖临床麻醉、危重病人救治、急慢性疼痛治疗三大领域。广泛开展了包括复杂心脏、颅脑外科、新生儿外科、老年外科疾病及肝、肾器官移植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等高难、危重手术的临床麻醉及围手术期监测治疗;外科ICU组建于1992年,经过十余年建设,成功地开展了各类重症监测、治疗业务,多器官功能不全、严重创伤、急性肺损伤、心肺脑复苏等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确保了重大手术及危重病人的围手术期安全;疼痛治疗范围包括各种急慢性疼痛的诊治、术后镇痛、晚期癌痛治疗、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顽固性心绞痛、无痛人流及分娩、各类内窥镜镜检及介入治疗的镇痛等领域。临床麻醉、急危重病人救治、疼痛治疗等业务范围几乎涵盖所有临床科室。    麻醉科现有医疗系列人员19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7人,其中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6人,科主任徐世元教授为博士研究生导师。麻醉科位于新落成的珠江医院医疗区5、6层,拥有22间数控、信息化、层流净化手术室,22台现代化的多功能麻醉机(5套麻醉工作站),近80台(套)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仪、呼吸机、静脉输注泵、电脑控制升降温仪等治疗设备,不断引进、更新的临床科研设备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特色医疗】  广泛开展了包括复杂心脏、颅脑外科、新生儿外科及器官移植等高难手术的临床麻醉,开展了包括ICU内危重病人的监测、救治,各类疼痛治疗(急、慢性疼痛,无痛胃肠镜检查术,无痛人流)等临床新业务;紧密结合临床开展了危重病人血流动力学监测、肌肉松弛药药效监测、肌松监测仪研制,器官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监测、麻醉药物对中枢离子通道影响等临床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学术团体任职情况:徐世元教授:全国疼痛学会委员、广东省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疼痛学会常委、全军麻醉学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杂志》编委叶小平副教授:广州市血液保护学会常委 人材梯队:目前麻醉科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7人,博士学位2人,10名医生获得硕士学位,选送出国培训2人。  

消化内科

科室简介: 一、发展历程与学科建设: 安徽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于1983年独立建科。20年来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尤其近5年来学科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消化内科设有病房、门诊、消化内镜中心、消化功能检查室。消化内镜中心为目前省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拥有多台世界最先进的内镜诊疗设备,包括胃肠电子内镜、超声内镜、放大内镜、胶囊内镜以及内镜工作站等。有消化道多功能检测仪、24小时食管PH监测仪及生物反馈治疗仪等。消化专业设备总值约1000万余元。消化学科现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医疗技术优势和特色鲜明、学术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学科。系安徽医科大学消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招生点。是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安徽省培训基地和卫生部消化专科医师培训安徽基地(安徽省唯一、国家级)。2007年被确定为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发展学科。2008年又被评定为安徽省唯一的国家卫生部消化内镜专科专业技术培训基地。 二、人才队伍 消化学科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临床经验丰富、内镜技术精湛的医技护队伍。全科共有医护人员3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7人、副主任医(护、技)师、副教授6人、博士1人,硕士7人。有一批国内省内知名的老中青年专家。有7人在全国及安徽省内科、消化、内镜及肝病等学会任主委、副主委、常委及委员等职,整体学术地位高。有5人担任多种刊物和杂志的编委和审稿专家。 三、临床医疗技术优势与特色: 消化学科特点:消化病种多、病人多、疑难、急危重症救治病人多,住院周转快。病人来自全省及部分省外地区。门诊、住院及内镜诊治量均居省内前列。2008年门诊72123人次,出院病人1232人次,床位使用率达110%以上。所属消化内镜中心年胃镜、大肠镜、超声内镜等诊治总数18716人次。 对消化常见多发病诊断治疗理念全新、规范化,有效率高。如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结核性腹膜炎等。对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高。如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和内镜或药物止血,病因诊断及时准确、抢救成功率高。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通过内镜、ECT、腹腔动脉造影和术中内镜等,诊断和治疗水平均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疑难复杂疾病诊治临床经验丰富,诊断手段多。如对复杂疑难性腹水、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诊断与鉴别、治疗与随访均有自己的专业特色。 消化内镜诊治是我科优势项目。目前国内开展的胃肠内镜常规介入治疗技术我科均能开展,如内镜下止血、巨大息肉切除、较大难度消化道异物取出、食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肝硬化食管静脉套扎术及氩等离子凝固术等。尤其是大肠镜单人操作技术开展早、数量多及无一例穿孔并发症达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省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大肠镜临床普查、大肠息肉干预治疗、大肠癌预防和早期诊断居国内先进水平。率先在省内引进超声内镜,填补我省该项目空白。开展一系列内镜重要前沿技术如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和早期胃癌诊断介入治疗、食管胃癌术前分期、确定黏膜下浸润癌等,提高了内镜下疑难疾病诊治水平,居省内领先。已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效应。省内率先开展电子染色放大内镜,对常规内镜难以发现的大肠微小、平坦和凹陷型早期肿瘤进行诊断。开展的无痛内镜例数大,优质安全及在省内率先开展硬度可变结肠镜新技术,减轻了内镜痛苦,深受患者欢迎。近期又开展了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的诊断应用,提高了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 胃肠功能和动力疾病研究与诊治是我科又一优势和特色。在国内较早、省内率先开展胃肠功能和动力性疾病研究与诊治,如食管直肠测压、24小时食管Ph监测、生物反馈技术及心理、社会因素和免疫状况研究。在我省唯一开设了胃肠功能及动力疾病专病门诊,采取心理、生物及社会模式综合治疗,对难治性、顽固性病人,疗效达70%以上。避免了不必要检查及盲目用药。 我科的护理队伍业务技术精湛、服务艺术优良、爱岗敬业、医疗护理质量受全院公认。 四、教学、科研与学术交流 近20年来,消化学科培养了大批临床本科人才。完成大量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和消化专科医师进修培训工作。现为消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点,已培养毕业硕士10名,在读硕士20余人。连续4年成功举办全省大肠疾病、大肠镜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和其他学术会议,邀请日本、上海及北京专家和我科专家共同进行内镜操作演示现场直播。收到良好效果,反响极大。我科举办的全省大肠疾病大肠镜技术继教项目已成为品牌项目。 积极开展消化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在某些方面已达到国内先进和省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大肠镜和大肠疾病、胃肠功能和动力疾病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近年来承担省、厅等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期刊1篇,中华系列期刊杂志近20篇,出版专著4部。获省级科技成果奖3项。 五、学科建设目标(3年)与展望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本学科现有的专业技术优势和特色,即在消化内镜诊断介入治疗和胃肠功能及动力疾病诊治方面加强现有技术项目、拓宽研究领域、开展新的重要前沿技术,带动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再提高。全面提升学科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水平和综合实力,达到省内领先、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全科医护人员将用不懈的努力为提高消化疾病的诊疗水平、推动安徽省消化病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肿瘤科

科室简介: 影像诊断科是珠江医院重点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卫生部“医学影像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拥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副主任技师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5名,硕士4名。 拥有总价值约8000万元的大型先进设备:飞利浦3.0T磁共振1台,飞利浦64排螺旋CT 1台, GE 1.5T磁共振1台,GE单排CT 1台,CR系统1套,数字化胃肠机2台,GE公司DR 3台,SIOTTO乳腺DR 1台,电视透视机1台,床边摄片机2台,可完成全身多个部位的影像检查。 全院PACS已投入使用,在建设数字化医院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特色医疗】1.飞利浦3.0T磁共振    我科于2008年安装的飞利浦3.0T磁共振已投入使用,其成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功能强大,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例如:脑功能成像、脑血管成像、波谱分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另外超高场磁共振在分子影像、类PET技术、类DSA技术亦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2.飞利浦64排螺旋CT    我科于2005年引进的飞利浦64排螺旋CT,代表着当前世界CT的最高水平。目前在CT冠状动脉造影、CT头颈部血管造影、肝胆外科CT应用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另外螺旋CT在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肿瘤的分期以及术后的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CT导引下的活组织病理检查、多种肿瘤以及非肿瘤性病灶的CT导引下介入治疗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非血管性介入诊疗    CT导引下活组织穿刺病理检查、局部注药治疗,适用于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 4. 乳腺DR    2008年底引进意大利GIOTTO乳腺机,图像清晰,摆位准确,检查范围广,受检者更加轻松自然,压迫时的疼痛感减轻。 5. 全院PACS开通使用    全院PACS于2007年底开通,实现了医院的数字化、网络化。

神经内科

科室简介: 成立于1970年,是全国较早成立的肿瘤专科之一,目前已发展为集医教研为一体,拥有120张床位(省肿瘤医院60张),硕士学位授予点,全科共有医护人员26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正主任医师4人,硕士导师2人。   科室负责人胡冰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肿瘤协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安徽省肿瘤内科学会常委,从事肿瘤专业20余年,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科研经历,对于消化道肿瘤,肺癌及乳腺癌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承担省,市和医院多项科研课题。   目前科室收治多种肿瘤,包括有:头颈部肿瘤 淋巴瘤 肺癌 消化道肿瘤 乳癌骨肉瘤 恶性间质瘤 卵巢癌等。年住院病人1400余人次,年门诊病人40000余人次。         科室每年承担多种抗肿瘤新药的临床验证和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血液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是安徽省医学重点发展学科,安徽省立医院重点学科,安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卫生部批准的安徽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该科由一批职业素质优良,业务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组成,现有各级医护人员共40人,医师18人,主任医师6人(包括返聘1人),副主任医师5人, 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 在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5人,在读硕士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已经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共30余名,已经毕业者10余人。具有一批高素质的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此外科室有一批主任,教授在省内的多个学术团体中担任职务,其中担任安徽省神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和委员各一名,安徽省家庭健康与保健协会副会长1名,安徽省抗癫痫协会常务委员和委员共3名,安徽省康复学会常务理事1名,安徽省运动医学会常务理事1名,安徽省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专家3名,安徽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3名。科室有4人次分别担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安徽医学,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等医学杂志的编委和特约审稿人。多年来科室在卫生厅和医院大力扶助下,神经内科无论在科室规模,门诊及病房诊治的急,危,重症病人的数量和质量,硬件设施,学科建设和教学水平都较以往有显著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诊疗水平和专业综合技术水平在省内始终处于领先水平。

心血管内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与百年老院相比是一个年轻、发展迅速、具有竞争力的学科,建科于1975年,在几代人辛勤耕耘下,1997年首批成为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1998年与皖南医学院建立联合硕士生培养点,2001年成为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005年与安徽医科大学联合申报博士生培养点获得成功。安徽省血友病管理中心的主体科室。 血液科由三部分组成,普通病区、洁净病房和实验室。普通病区二个(五南病区和1号楼综五病区,共设普通病床61张病床),洁净病房—1号楼二层,设百级层流洁净病房4间,血液病实验室为临床提供各项必要检测项目, 洁净病房和实验室配备一流的硬件设施,拥有十几台万元以上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的实验室。 血液科人才济济,现有医护人员45人,医生15人,具有在国内、省内享有一定声誉的知名专家,院资深主任医师1名,主任医师、教授5人,副主任医师3人(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4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7人,有一批高素质的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已形成良好的专业学术技术人才梯队。 学科主攻方向 血液科以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诊治为专业主攻方向,制订了科学规范与国际接轨的常见血液病的诊疗方案,围绕疾病的诊治,开展了多项国内先进的检测项目和治疗技术(白血病MICB分型、干细胞培养、出血和血栓性疾病检查等),使血液科成为全省血液病及疑难血液病的诊治中心。2005年门诊人数29525人,出院人数1234人。 自1987年开展骨髓移植以来,目前能开展各种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造血衰竭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2000年在国内首次成功地进行了2例HLA不全相合无血缘关系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05年又采用单份脐血部分体外扩增移植治疗高体重血液病患者获得成功,自2000年3月——2006年7月共开展各种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71例,其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63例。最长无病生存17年,脐血移植患儿无病生存6年余。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造血衰竭性疾病扩展到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目前以每年30-4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速度发展,多项移植技术添补省内空白,标志着我科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已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形成突出的专业特色与优势,带动了学科整体水平和多学科发展。由于移植成功率高,移植后相关并发症低,吸引了全省乃至周遍省市越来越多的患者。 安徽省血友病管理中心已成为全省血友病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治、遗传咨询、预防、康复和宣教为一体的技术指导中心,并成为世界血友病同盟中国7个血友病网络成员之一。目前,在中心已注册血友病患者约800例,均得到明确诊断,宣教与治疗,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教学和科研 坚持科教兴科,注重科学研究,承担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安徽医学专科学校教学,已培养硕士生9名,在读硕士生17名。接受全省的进修生,每年举办全国及全省的继教班2-3期,推动了全省血液学事业的发展。 先后承担了安徽省“八五”、“九五”《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十五”《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及“十一五”《非亲缘HLA不全相合双份脐血移植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科技攻关课题四项,安徽省自然基金课题四项,安徽省人才基金二项,安徽省卫生厅临床重大科研课题三项,安徽省教育厅课题三项,目前拥有科研经费百万余元。已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四等奖1项。近年来,共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中华系列数十篇,被SCI收录数篇。多人次分别担任国家级学会委员,省级学会主委,副主委,常委,专业杂志副主编和编委等职务。安徽省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安徽省遗传学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科室。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血液中心建立了学术合作,邀请了许多国内外著名专家进行讲学与交流,全科5人次赴美国斯坦福骨髓移植中心、奥格拉姆医学院、英国和新加坡血液病中心进修学习,每年均有人员参加国际会议。

眼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安徽省心血管领域唯一临床重点学科,为安徽医科大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医学硕士点,系以介入心脏病学为特色、医教研相结合的现代化心脏病诊治中心,拥有一支以资深主任顾统元教授、科主任严激教授为首的学术水平高,结构梯队合理,团结进取的专业学术团体,现有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医学博士2名,硕士13名;病床70张,监护病房10张,介入病房20张,拥有国内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安徽省首个开放式心导管室。年门诊量达4万人次,年出院人次达2千余人次。除常规开展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外,更以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为重点发展方向,开展的介入诊治项目有:心脏电生理检查、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射频导管消融术、心血管造影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经皮心脏瓣膜球囊成形术、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周围血管造影及血管成形术等,其中生理性心脏起搏技术、射频消融治疗复杂心律失常、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等稳居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冠心病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双腔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研究”、“射频消融治疗复杂心律失常临床研究”分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承担多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卫生厅、省教委专项研究课题。

耳鼻咽喉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著新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开发的发展而不断前进,是安徽省立医院具有传统优势的重点学科,目前发展为由耳、鼻、咽、喉和头颈五个专业组组成,集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医学二级学科,学术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一些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我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龙头学科。拥有省内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有58张病床,新装修的宽大明亮的门诊可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年门诊量近8万人次,住院病人2300余人次,手术人次2000余台次。1978年恢复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后,安徽医科大学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95年安徽省卫生厅首批临床医学特色专业和医院重点学科、2002年被再次评为安徽省医学重点扶持学科,1995年成立安徽省听力康复研究中心。现为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委员、安徽省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学术氛围浓,承担全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修培训、安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教学和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目前已成功举办进修班20届、培养研究生13名,在读研究生10名,近5年承担省级科研课题8项,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 二、学术队伍状况 学科建设不断发展,技术队伍结构合理,步形成了一支能代表省内一流水平的耳鼻咽喉专业队伍。学科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9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8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人;技术力量雄厚,即有学术造诣很深的老专家,又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学科有8位专家在5个不同医学专科学会任职和10余种医学杂志担任副主编和编委,学科刘认华教授、叶非常教授、王明善教授和孙敬武教授为国内知名专家,在国内学术团体和科技期刊担任重要职务,刘认华教授曾常期担任中华全国耳鼻咽喉科学会常委、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安徽省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王明善教授为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学科带头人孙敬武主任为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委员,安徽省耳鼻咽喉科界第一位医学博士, 安徽省卫生厅首批跨世纪人才和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学科知识层次高,目前取得博士学位3人、硕士6人,学位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科整体水平 以科研为临床服务的宗旨,推动耳鼻咽喉科的迅速发展。根据流行病学的变化,以常见、多发病为主要研究方向;耳鼻咽喉科以应用和应用基础位研究目标。学科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水平在省内领先、国内先进行列。在头颈部肿瘤、鼻-鼻窦炎、中耳炎、气管食道异物、嗓音疾病、头颈部创伤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主要病种的诊治方面成绩特别突出。 耳和耳神经外科组 耳科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亚科,具有完整的检测和显微手术设备。是以鼓室成型、听力重建、外、中耳畸形的矫治等治疗外、中耳炎手术、胆脂瘤手术、耳硬化症手术、耳肿瘤手术、人工镫骨置入术、面神经减压术、耳道重建术、眩晕治疗及手术、听力障碍评估与治疗、助听器选配等为主的三级学科。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手术显微镜的使用及听力检测技术的进步,耳科手术的精度、广度和难度大大增加了,手术成功率也明显提高。耳神经外科是以治疗面神经疾病、位听神经疾病(包括肿瘤)、内耳疾病、电子耳蜗植入等颅底及侧颅底疾病为主的三级学科。学科的创立,体现了耳科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也适应未来耳科学向更高层次和深度发展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较早、省内率先开展单导人工耳蜗植入治疗聋哑患者,最近有开展了多导人工耳蜗,为极大的推动我省耳聋康复工作。省内唯一率先开展激光镫骨足板小孔手术,较传统耳硬化症镫骨手术并发症少、效果好的优点。在以往传统耳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在听神经肿瘤、颈静脉球体瘤、面神经疾病、手术中的面神经监测等取得突破,科研与临床、科与所密切结合。目前,耳和耳神经外科组拥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博士3人。临床听力中心人员3人 。 鼻科组为有关鼻科的手术治疗及检查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亚科,具有完整的检测和内镜手术设备。多年来,承担了大量的临床医疗任务,在鼻科、鼻眼相关外科、鼻颅底相关外科和鼻-眼-颌面创伤外科等领域开展了具有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微侵袭治疗:1984年在省内率先、国内较早开展经蝶垂体腺瘤手术。鼻内窥镜外科技术是鼻科,也是我科的优势和特色之一。1992年-2005年完成鼻科手术5000余例,治愈率为90%,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和学术地位。目前,鼻科具有特色和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项目包括运用鼻内窥镜外科技术进行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经鼻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鼻咽良恶病变诊治、视神经管减压及慢性泪囊炎的治疗等;颅面联合径路前颅底和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经颅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等。引进了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内窥镜手术导航系统,已成功开展了7例在导航系统指引下,鼻-颅底病变切除手术。 经过近10年科技进步的带动下,特别是鼻内窥镜外科相关的基础理论及临床研究,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在国内迅速发展并已趋于成熟,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推动了学科整体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内窥镜鼻窦外科基础和临床研究》和《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蝶鞍区病变的临床研究》分别获2004和2005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鼻科组拥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博士2人。内镜中心人员3人。 咽喉组是有关喉部疾病检查诊治的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的三级学科之一,有经验丰富的教授、博士、硕士等各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完整的嗓音检测分析设备(电子鼻咽喉镜可以获得清晰的喉部彩色照片、频闪喉镜可以对声带运动影象摄录、嗓音计算机分析系统能对嗓音的声学特征进行客观分析以便动态观察研究等)和拥有国内先进的手术显微镜、CO2激光机、气管内窥镜等设备组成。在喉部良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在喉部良性肿瘤如:声带息肉、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小血管瘤等治疗方面,在省内率先和唯一、国内较早开展喉肿瘤CO2激光显微微创手术,有较好的疗效;在喉癌前癌变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早期干预治疗的观点,即在病变发展过程中,用手术彻底切除病变,阻断病变发展进程,达到治愈的目的,降低癌变的发生率。 在小儿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的治疗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应用CO2激光显微微创手术配合免疫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降低了发病率。 在喉显微外科手术方面,对喉狭窄、声带麻痹应用CO2激光进行了治疗,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在省内最早成立睡眠呼吸疾病研究,拥有最先进的监测、治疗设备,为睡眠呼吸障碍的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1995年自行设计研制的咽通道治疗、无创持续正压通气、激光和手术综合治疗睡眠呼吸疾病。 头颈外科组: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科就率先在省内开展喉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研究,采用各种肌皮瓣修复创面、硅胶管植入手术、内窥镜下微波治疗、激光显微手术和记忆合金支架扩张,使患者恢复了呼吸和发音功能。1985年在省内率先、国内较早开展开始采用手术、放疗、冷冻和动脉灌注化疗综合治疗晚期和复发性头颈部恶性肿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986年在省内率先、国内较早开展下咽和颈段食管癌切除胃咽吻合手术,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1994年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经过十年的发展,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诊断技术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在喉、下咽癌功能保性手术,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早期喉癌及喉部分切除术后拔管困难,气管食管狭窄的介入记忆金属支架置入术、晚期或复发肿瘤的挽救性治疗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目前,咽喉头颈外科组拥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博士1人。

口腔科

科室简介: 口腔医学中心成立于1956年。现有具国内前沿的有30余台国际顶级口腔综合治疗椅构建的现代化口腔医学综合门诊和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两部分组成。分设有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牙周病、黏膜病专业)、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矫形科(修复、正畸专业)和颅颌面牙种植科等四个子学科。为国家级口腔医师临床医师培训基地、安徽省口腔医学会暨安徽省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和中华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单位;现为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全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0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及同等学力8人;有十余名医师分别担任了国际牙医学院院士、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全国委员和安徽省口腔医学会会长、秘书长等国内外或省内外学术职务近30项。该科承担了10项省科技厅、卫生厅和教育厅课题,接受省人事厅各项基金资助项目9项;近年中获省科学技术或科技进步三等奖四项;并与美国Boston大学周来生教授合作进行了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组织工程化骨构建的系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助于解决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存在的以现有理论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初步奠定了以无机活性元素行组织工程化骨构建的理论基础。专业主攻和主要研究方向:⑴组织工程化骨构建的系列研究;⑵口腔颌面肿瘤的计划性序列性综合治疗及肿瘤基础医学研究;⑶术后大块组织缺损即时/延期整复的研究;⑷口腔临床技能训练;⑸龋病和牙周病的系列研究等;⑹对已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现代颅颌面、牙种植技术”、“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临床系列治疗和基础医学研究”、“烤瓷修复技术和套筒冠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牙颌面畸形的个体化系列正畸治疗”等技术项目加强临床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儿外科

科室简介: 1998年,在北京市重点学科专项资助下,北京肿瘤医院组建“乳腺疾病防治中心”。2004年结构调整后,更名为“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是北京肿瘤医院第一个强调单病种诊疗功能,而非治疗手段构建的与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射治疗科平行的一级临床科室。 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的任务是:依据循证医学原则,依据国际上相关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更新观念、方法和技术手段,为就医者提供一流的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医疗服务,保障乳腺癌治疗的总体疗效。 目前由病区、门诊和临床实验室三部分组成,现有医护人员39人,医技人员3人。功能涵盖乳腺癌筛查、影像学引导的乳腺病变介入诊断、原发性乳腺癌外科治疗、成型、原发性乳腺癌术前与术后辅助化学与内分泌治疗治疗、治疗后的定期复查、复发性乳腺癌治疗和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 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病区现有床位60张,以收治新诊断的原发性乳腺癌病例为主,完成必须住院进行的诊疗项目。门诊由专家门诊、专业门诊、介入诊断和日间病房组成。 2007年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接诊2万人次,其中首诊4000人,治疗新诊断原发性乳腺癌680余例。近年来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治疗了北京市约25%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住院治疗费用低于北京市三家医院的平均水平。 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处于国内领先的优势诊疗项目为:影像引导的乳腺病变介入诊断、前哨淋巴结活检、新辅助化疗与内分泌治疗、保留乳房治疗、Ⅰ期乳房成型。 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首任主任为林本耀教授,游伟程院长兼任第二任主任,欧阳涛主任医师为现任负责人(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副主任) 北京肿瘤医院“乳腺癌防治顺义分中心”介绍 2007年12月北京肿瘤医院与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正式合作挂牌成立“北京肿瘤医院乳腺癌防治顺义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北京肿瘤医院乳腺中心的知名专家亲临分中心查房、教学、学术交流,每周定期出诊,使辖区及附近区县群众不出远门即可得到国内一流专科医院的高水平诊治。“分中心”在北京肿瘤医院专家及相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完全掌握了乳腺癌治疗新理念及规范化治疗手段,充分体会到合作的益处,及时查出了三姐妹乳腺癌,使广大患者逐步增强了对“分中心”的信任。 北京肿瘤医院组织乳腺中心专家在“乳腺分顺义中心”举办两场乳腺癌防治科普讲座,当地各级妇联、计生干部均参加讲座活动,听众达660余人次。组织迎“三八”专家义诊咨询活动1次,参与者300余人次。分中心下乡举办乳腺癌防治科普讲座4场,听众千余人次。已完成普查乳腺癌10971人次,每日200人次的普查仍在进行中,将持续到2008年10月,现已筛查出乳腺癌患者6人。普查及门诊筛查出的乳腺癌患者留院治疗比例大幅上升,由上年约30%留院上升为今年的80%以上。除本区患者外,朝阳、三河地区等外区县的患者也有慕名而来。收治的乳癌患者适合保乳的患者中有30%能够自主选择保乳治疗。

中医内科、中医肿瘤科

科室简介: 该科是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是卫生部影像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上海市住院医师培养基地,也是上海介入影像研究所、神经介入中心之挂靠单位,系上海交通大学影像医学和核医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放射诊断学奠基人邹仲教授为该学科第一任主任。 学科医疗设备先进、齐全,包括磁共振成像仪4台(3T 2台,1.5T 1台,开放式1台),CT机4台(4排1台、16排1台、64排1台、128排1台),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3台(包括双平板1台),DR 8台、CR 4套,乳腺钼靶机1台。已建立PACS系统,实现了影像资料无胶片化。 学科现有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9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该科兼有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介入病房床位20张)二大临床功能;布局有门诊放射、急诊放射、CT、MRI、DSA、骨科大楼、介入病房七大板块;拥有神经、骨关节、胸部、腹部和介入5个亚学科。2009年诊治人次44万多。

神经外科

科室简介: 中医内科系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与老年病的中医治疗为主要特色的学科,为安徽医科大学老年病专业与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内科硕士生培养点,是安徽省中医重点专病(肿瘤)学科。有中医肿瘤与中医内科二个门诊和25张病床,专业人员16人,其中正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4名,护士6名;获医学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人;有4人分别任安徽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医妇科、儿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安徽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的创建单位。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4项,获省级成果2项,编写出版专著4部。年门诊3万人次以上,年出院700人以上,医、教、研水平在全省中医界位居前列。 学科分为肿瘤组、心脑血管组与杂病三个组。辩证运用中药配合规范化的化疗是我科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对胃癌、食道癌、大肠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运用该方法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化疗的副作用;中药预防草酸铂的神经毒性、伊立替康的腹泻以及中药外敷治疗骨转移癌疼痛取得显著效果。 缺血性中风的综合治疗(中西药、针灸推拿)也是我科优势、具有康复快、致残少的特点。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状态与肝硬化等脾胃病的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护理方面,我科有着一支服务好,技术娴熟,懂心理沟通,又懂中医调护的护理队伍。“青年文明号”是对她们工作的肯定,你的满意是她们的追求。

肿瘤化疗科(肿瘤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肿瘤科成立于1970年,是全国较早成立的肿瘤专科之一,目前已发展为集医教研为一体,拥有120张床位(省肿瘤医院60张),硕士学位授予点,全科共有医护人员26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正主任医师4人,硕士导师2人。   科室负责人胡冰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肿瘤协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安徽省肿瘤内科学会常委,从事肿瘤专业20余年,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科研经历,对于消化道肿瘤,肺癌及乳腺癌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承担省,市和医院多项科研课题。   目前科室收治多种肿瘤,包括有:头颈部肿瘤 淋巴瘤 肺癌 消化道肿瘤 乳癌骨肉瘤 恶性间质瘤 卵巢癌等。年住院病人1400余人次,年门诊病人40000余人次。   科室每年承担多种抗肿瘤新药的临床验证和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基本技术特色   科室以化疗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做到化疗的正规化,规范化,同时与相关科室协作,为病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科室开展有腹腔热疗300人次/年,食道镜及食道镜支架术,食道镜微波治疗,每年数百人次。科室常规开展组织病理活检,每年逾300人次。 省内领先技术特色   实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 肿瘤组织药物敏感试验 国内领先技术特色   抗肿瘤缓释药物的临床研究  

普外科

科室简介:   1898年建院以来,在几代人的努力下,至1986年,在徐荣楠等教授为科主任的领导下,普外科拥有床位80张,成立外科教研室,成为安徽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点,至1990年,专业发展加快,正式成立肝、胆、胃肠、血管等八个专业组,床位也相应的增加。1997年入选安徽省首批临床重点学科,凭借突出的技术、设备、人才和服务优势,以及学科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2006年顺利通过临床重点学科第二周期评审。2006年正式成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医疗工作   普外科系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拥有外科门诊,四个病区,134张床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6人,硕士、博士13人。   微创外科方面,有着20余年胰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的临床经验,内镜下胰管引流术治疗急性胰腺炎、胰管胆管内支架置放术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胆管恶性肿瘤,Oddis括约肌球囊括张及切开取石术、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道结石等居国内先进水平,多年来先后开展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胃癌、结肠癌根治术等省内领先项目。   肝胆外科方面,每年开展大量肝胆外科诊疗工作,如胆肠内引流术、各种半肝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还成功的开展了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亲属活体肝移植术、肝门上入路的III~IV期肝门胆管癌局部扩大切除术、胆管癌的后装放疗、门脉高压症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等,均获得了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多年来大量成功地开展了门脉高压症的各种断流及分流手术,包括改良Sugiura,Hassab,Warren(远端脾肾分流),人造血管门-腔静脉H型分流术,肠-腔分流术等。同时成功的开展了肝脏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如B超引导下的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转移及小肝癌的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有多项省级课题在研,先后有多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   血管外科专业几十年来在知名老专家及中青年医师的共同努力下相继开展了大量的血管外科疾病检查和手术,成功的进行了各种动脉瘤(特别是腹主动脉瘤)的切除及人造血管移植术、各种急、慢性动、静脉闭塞性疾病的Fogarty气囊导管取栓和搭桥术、布加综合征的肠-颈,肠-房分流术、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等。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微创腔内隔绝治疗,各种动静脉疾病的介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及射频闭合治疗。进行了大量各种动静脉造影检查,1991年在国内首次利用二尖瓣破膜针和大球囊一次性扩张技术治疗布加综合征,首次报告了节段型的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扩张及内支架置放治疗,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开展了多项旨在改善血管外科疾病疗效的基础研究。   胃肠外科方面,各种良恶性肿瘤的严格规范化治疗,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标准根治、扩大根治等,术中应用肿瘤阻断技术,防止因操作引起的播散。   乳腺甲状腺方面,开展了乳腺癌早期诊断,包括钼靶摄片、乳管造影、细针穿刺活检等,以及乳腺癌的改良根治及保乳手术、新辅助化疗等。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腹外疝的治疗方面,无张力疝修补已成为腹股沟疝、股疝、腹部切口疝等的常规手术,具有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科研   近年承担多项省、厅级课题,获安徽省科技一、二、三等奖多项,发表论文101篇,其中SCI3篇。 教学   承担安徽医科大学临床理论课教学,实习教学,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5-10名,均如期毕业。每年培养本科生100名左右,进修生20名左右。

骨科

科室简介:   骨科是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发展学科,卫生部确认的我省唯一的骨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科室创建于1957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分布在医学保健中心八楼、七楼、急救中心、康复部和省立医院分院,服务于全省和邻省周边地区。在编医师22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9人,获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4人。现有病床125张,分关节、脊柱、肿瘤和手外科四大专业组,且是目前省内同级医院骨科中,唯一严格按照专业组收治患者的科室。其中关节外科和骨肿瘤两大专业的临床水平,已稳居省内领先地位。   关节外科多年来一直是我科的强势,现开展四肢六大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和关节镜手术,每年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300例,关节镜200例,其中膝关节置换术80例,髋关节翻修置换术50例,半骨盆置换手术5例,手术的难度、数量和质量均达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骨肿瘤专业是我科近年来的主攻方向,目前在疑难骨肿瘤诊断、恶性骨肿瘤规范化疗和保肢手术等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脊柱外科是我科的又一研究方向,目前我科已常规开展脊柱前后路各种内固定手术,上颈椎畸形,多节段颈椎病,胸椎管狭窄,脊柱肿瘤经后路全脊椎切除人工椎体置换等高难度手术均成功开展,脊柱微创手术是我科又一发展重点。   我们也注重基础与临床工作并进,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泌尿外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泌尿外科创始于50年代,为安徽省较早独立成立的泌尿专科,是全国首批、安徽首家泌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安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近年来随着科室软、硬件条件的不断完善,医、教、研得到全面发展,目前已成为安徽省内领先技术领先、设备先进、具有重大影响的综合性学科。学科有多人担任安徽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等学术职务。   学科由微创治疗中心、器官肾移植中心、普通泌尿外科、男科学等多学科组成。现有固定编制床位57张,包括普通泌尿外科组、肾移植组、微创治疗组、腔镜治疗组、女性小儿泌尿外科组等专业组,设有膀胱镜检查室、腔镜手术室、门诊手术室、体外震波碎石中心、尿流动力学检查室、男科学检查室、生物反馈治疗室等。每年开展各类住院手术约2000台,门诊约5万人次。现有医护人员32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技师)8人,主治医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博士2人,硕士生7人。   泌尿外科拥有多种先进的专科医疗设备,如美国科医人100瓦钬激光机、德国Wolf和日本奥理巴斯前列腺剜除镜、德国Wolf输尿管硬镜和软镜、德国Storz和日本Olympus电子腹腔镜、德国Wolf前列腺电切镜、等离子电切镜、体外冲击波碎石机、Laborie尿流动力学仪、性功能检查仪、生物反馈仪等。   省立医院泌尿外科坚持与国内外进行密切的学术交流,为安徽省最早的临床特色学科,已培养和在读研究生20余名,为全国和全省培养了进修医师数百人。近3年来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男科学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8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6项,荣获省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奖1项。 专科技术   省立医院泌尿外科早在70年代就开展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难治性肾积水,开展的手术数量居国内最多;国内也是最早开展前半膀胱治疗膀胱颈部肿瘤、乳糜尿的肾周封闭治疗、膀胱瓣代移植肾输尿管术治疗肾移植术后尿瘘。在全国较早的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和睾丸移植术,其中肾移植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2例达27年;省内较早地开展保留交感神经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活体肾移植术、全膀胱切除加原位新膀胱、肾癌并腔静脉取栓术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及保留后尿道的前列腺摘除术、神经源性膀胱间置术、前半膀胱切除术、低压膀胱术、阴囊中膈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羊膜囊在泌尿整形术中的应用等新技术。在泌尿系肿瘤、结石、先天畸形、结核、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和急重疑难病例等的处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外,在尿动力学、男科学、女性泌尿外科、小儿泌尿外科等领域也取得一定的成果,并正在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与发展。   近年来泌尿外科内腔镜及微创手术是我科发展的重点方向,目前微创手术已占泌尿外科手术的50%左右。主要开展的项目有:   (1)各类腹腔镜手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囊肿去顶术、肾部分切除术、肾切除术、肾蒂淋巴管剥脱术、肾盂成形术、肾盂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隐睾下降固定术、前列腺癌根治术、全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等、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2)各类钬激光手术(前列腺剜除术、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尿道狭窄瘢痕切除术、膀胱肿瘤切除术、腺性膀胱炎烧灼术等)   (3)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离子电切术)

心脏外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外科目前是我省临床医学重点发展学科。科室现有医师、护师、医技人员近30人,拥有一批业务精湛的心脏外科专家和护理人员。下辖两个病区,24张病床。年住院手术近400余人次。承担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心脏外科教学任务,是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心脏外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专科特色显著、专业人才荟萃、整体实力雄厚、诊疗设备先进,在省内外心脏外科界享有很高声誉的心脏中心,为推动我省心脏外科普及和发展、新技术新进展的引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医疗工作   科室设有普通病房、加强监护病房(HDU)、重症监护病房(ICU)以及专用的体外循环手术室,科室拥有多种国内外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如STOCK-II、USTELAR体外循环机、Datas-cote System98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泰克840、PB7200、BEAR1000、DRAGER等多种型号人工呼吸机,Spacelab重症监护室网络监护系统,便携式血气分析仪,十二导床边心电图机等。   科室2007年开展心脏外科手术近400例,门诊量近5000人次。诊治范围涉及心脏外科各个领域:   1. 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如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以及法乐氏四联症、心内膜垫缺损、三尖瓣下移畸形、心室双出口、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复杂性心脏病的矫治手术;   2. 对瓣膜性心脏病的治疗现已开展的有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以及联合心脏瓣膜的置换、直视成形手术;   3. 体外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冠状动脉搭桥加瓣膜置换术;   4. 冲洗式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瓣膜置换加迷宫手术;   5. 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下的 Bentall手术、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置入术、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及非体外循环的大血管手术(主动脉腔内隔绝手术)近年来已经能够广泛开展;   6.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等。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例数,微创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瓣膜置换加迷宫等手术技术处于省内领先,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专科重症监护病房设备先进齐全,危重病人抢救治疗及时,抢救成功率高,手术死亡率低。   科室人员结构基本合理,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其中在读博士生2人,硕士研究生6人,本科生5人。科室主任严中亚教授为中华医学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安徽省分会主任委员,《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副主编,《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安徽医学》编委。我科多名医师曾赴挪威、芬兰、德国、葡萄牙等国家研修心脏外科和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科室制定了青年岗位人才培养计划,有计划的选送医护人员到北京、上海等地大型专科医院进修培训,积极学习新技术、新进展。 科研、教学工作   科室近年来承担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的临床应用、农村社区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婴幼儿复杂先心病的诊治等课题,现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开展科研工作。   我科已经顺利通过卫生部心脏外科培训基地考核,成为卫生部确认的国家心脏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科室已经连续数年组织开展华东六省一市、安徽省胸心血管外科继教学习班,为心血管外科在省内外的推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做为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生培养点,已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近20人。科室目前承担安徽医科大学临床理论课、试验课程教学。 科室发展展望   我院在合肥政务文化新区投资建设安徽心脑血管医院即将完工,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127300平方米,设计床位800张。   安徽心脑血管医院作为《安徽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重点工程,是经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由安徽省立医院投资建设,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设计和配置的以心血管内外科、神经内外科为主的大专科小综合的现代化医院。医院建成后,安徽省立医院的心脏外科以及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内科、神经内外科等优势学科等科室机构将整体搬入安徽心脑血管医院。安徽心脑血管医院一流的硬件设施,必将为心脏外科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平台,进一步提升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的引领下,在一流的医疗设备和雄厚专业背景的支持下,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外科将努力打造华东一流的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中心。

胸心外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胸心外科创建于50年代,198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安徽省第一个胸心外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点,1996年被省卫生厅评为安徽省临床重点学科,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安徽省处于龙头地位。2000年9月,胸、心分科后,独立的胸外科发展空间扩大,学科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6年我科被卫生部评为全国胸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普胸外科现有床位34张,重症监护病房床位4张,在编医师12人,硕士学位7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科室有多名医师分别担任安徽省抗癌协会食管癌及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常委及委员工作。胸外科学科规模及医技力量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其临床诊疗和学术水平均达国内先进水平。   胸外科是外科系统中专业要求强,手术风险大的学科,担负着胸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着重开展食管及贲门的良恶性疾病,肺部良恶性疾病,纵隔良恶性疾病,胸壁胸膜良恶性疾病及胸部创伤的诊治。目前年收治病例1000人次以上,年手术850人次以上,其中Ⅲ类以上手术占95%,每年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5-10篇,作为省内重点学科每年为基层医院培养进修医师4-5人,作为安徽医科大学省立附属医院,每年承担安医大本科生和硕士生的临床及理论教学工作。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狠抓医疗质量、优质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三新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开展复杂高难度手术,在省内率先开展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食管癌根治、肺癌根治、漏斗胸NUSS手术、手汗症等。胸腔镜手术范围包括肺大疱切除,肺癌根治,食管癌根治,漏斗胸NUSS手术,手汗症、纵隔肿瘤切除,贲门失弛症治疗及胸膜活检等大部分胸外科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美观等优点,深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婴幼儿及高龄患者由于年龄生理的特殊性,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处理难度大,麻醉技术要求高,在许多医院都无法开展,我科同相关科室通力协作,先后开展了10余例婴幼儿手术,包括先天性食管闭锁、气管异物、肺叶切除,纵隔肿瘤切除等,最小的患儿仅出生3天。开展了高龄患者的肺癌根治、食管癌根治、纵隔肿瘤切除及低肺功能的肺癌根治术等手术,其中有86岁的肺癌切除术,84岁的食管癌根治术均获得成功,为高龄胸部肿瘤患者治疗带来了曙光。   重度肺气肿是危害老年人生命及生活质量的严重疾患,无有效的内科治疗手段,而外科治疗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科率先在省内开展了肺气肿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先后申报VATS肺减容术,肺移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等相关课题,还积极开展肿瘤的基础研究,多次获得省科技厅及卫生厅相关课题。   学科发展方向:①.微创胸外科的临床应用。②.老年胸部疾病外科治疗临床研究。③.婴幼儿胸外科临床研究。④.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麻醉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创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四十多年来经过省内外著名的老一辈麻醉学专家高玉华教授和陈昆洲教授等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在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进取下,1996年首批入选安徽省卫生厅重点学科,至2006年止,经过2个周期有系统、有目标的学科建设,学科总体上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麻醉科进入省卫生厅重点发展学科行列。学科带头人在省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全科同志发扬团队精神,团结一心,努力奋斗,扎实工作,在卫生厅和医院各级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下,凭借突出的技术、设备、人才和服务优势,以及学科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使得科室在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步入国内先进行列,重大技术项目和设备条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另外在专业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新技术引进和科研教学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和优化。如今的麻醉科系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现已发展成为一个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临床科室,学科总体技术水平全省领先。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学科专业人才荟萃、整体实力雄厚,形成了一支代表省内一流水平的麻醉专业队伍。科室现有一线在岗医护人员38人,医护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总体合理,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8人(21%)、本科生22人(57.9%),正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14人,住院医师11人、麻醉护士4人,平均年龄36.9岁,这是一支朝气蓬勃的专业队伍。在这支专业队伍中,还包括硕士生导师2人、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专家津贴2人、安徽省卫生系统跨世纪人才培养梯队一层次和三层次各1人,有5位专家在省内外各专业学术团体中担任各种职务15人次,另有12人次分别担任《中华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实用疼痛学杂志》、《安徽医学》等8种专业期刊编委和或审稿专家。本学科现任麻醉科主任为方才教授,麻醉科副主任分别为潘建辉主任医师、柴小青主任医师和谢志琼副主任医师,科室内还有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科室制订有长期的中、青年岗位人才培养计划,有计划的选送医护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培训、参观学习,积极参加国内、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引进,积极开展临床实用的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工作   目前麻醉科临床工作范围涉及到①医学保健中心手术室(13间手术室)、②综合楼手术室(7间手术室)、③急救中心手术室(7间手术室)、④眼科专用手术室(2间手术室)、⑤五官科专用手术室(1间手术室)、⑥放射介入治疗室(2间手术室)、⑦微创中心(4间手术室)和康复部手术室(2间手术室)、⑧急危重病人急救与复苏、深静脉穿刺(全院范围)、⑨疼痛门诊、住院病人疼痛治疗、⑩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14张床位)等,每年完成临床麻醉近2万例,麻醉方法主要包括气管内全麻、椎管内麻醉(硬膜外、腰麻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骶管阻滞)、全凭静脉麻醉、区域神经阻滞和监护麻醉,全麻比例占60%以上,麻醉成功率近100%,未发生麻醉死亡和麻醉严重并发症,麻醉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㈠主要服务流程   1.手术前准备 麻醉科医师根据病人的病情、有无并发症,并结合各项术前常规检查结果,评估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向病人及家属说明麻醉的风险性,可能造成的创伤、并发症及后遗症,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并签署麻醉告知同意书。   2.麻醉实施 病人被接入手术室后,麻醉科医师首先对病人的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再次评估后进行麻醉操作。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手术,需要的麻醉方法也不尽相同。实施麻醉后,当病人对疼痛刺激无反应且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即开始手术。   3.术中麻醉管理 术中麻醉科医师的职责是维护病人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重要生命体征的平稳,通过对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及其他临床监测,及时纠正手术、麻醉及疾病本身对机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病人术中安全。常说“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病情瞬息万变,全凭麻醉科医师丰富的临床知识和卓越的应变能力去准确的判断和及时的处理。因而在手术期间,麻醉科医生被称做病人生命的“守护神”。   4.麻醉恢复室(PACU) 手术结束后,要求将病人送入麻醉恢复室进行复苏,等待病人清醒及基本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入普通病房;病情较重者,则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继续监测治疗,杜绝了术后麻醉意外情况的发生。 ㈡ 专业技术特色   1.临床麻醉技术专科化 主要包括:①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定向、导航)、②心胸外科手术麻醉(心脏移植、心-肺联合移植、胸腔镜)、③眼、耳、鼻、喉专科手术麻醉(CO2激光、内窥镜)、④肝胆外科手术麻醉(同种异体/亲体肝脏移植、腹腔镜)、⑤骨科手术麻醉(人工关节/椎体置换、关节镜、神经导航)、⑥泌尿外科手术麻醉(嗜铬细胞瘤、钬激光、腔镜、活体肾移植)、⑦妇产科手术麻醉(腹腔镜、无痛人流/取卵)、⑧小儿外科麻醉(腹腔镜)、⑨DSA放射介入手术麻醉等专科麻醉。   2.特色技术项目 例如①肝、肾移植手术麻醉与监测、②心脏移植手术麻醉与监测、③心-肺联合移植手术麻醉与监测技术、④无痛诊疗技术麻醉、⑤硬膜外复合气管内浅全麻管理技术、⑥胆道、胆囊手术病人麻醉手术期间胆-心反射防治方法、⑦老年病人麻醉与监测技术、⑧麻醉后恢复室规范性管理、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等。   3.新技术项目 主要有:①手术病人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及综合血液保护技术、②困难气道处理技术(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插管、光索/棒引导插管、喉罩通气)、③无痛胃肠镜检查和诊疗技术、④视频喉镜辅助气管插管与临床麻醉教学、⑤静脉靶控输注(TCI)技术临床应用、⑥麻醉深度监测(BIS/AEP)、⑦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出凝血功能监测技术、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⑨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⑩一氧化氮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技术等。   4.特殊技能 包括:深静脉(中心静脉、股静脉)穿刺、外周动脉(桡动脉、尺动脉、足背动脉)穿刺、肺动脉漂浮导管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口或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全麻病人催醒和术中唤醒。 ㈢疼痛治疗   疼痛治疗是麻醉科的重要工作之一,本学科设有疼痛专家门诊,在急性疼痛治疗和慢性疼痛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急性疼痛治疗是针对术后病人的急性疼痛治疗,采用的方法是利用镇痛泵经静脉或椎管内持续给予镇痛药,达到长时间镇痛效果,从而帮助病人安全、舒适的度过术后急性疼痛期。慢性疼痛治疗范围包括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肩周炎、腰腿疼、椎间盘突出症及各种肿瘤性疼痛。 医疗设备   麻醉科设备精良,在40多间净化手术室内装备有各种先进的专业设备,包括多功能高级原装进口麻醉机、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血糖监测仪、靶控输液泵、自体血液回收机、纤维支气管镜、心脏除颤仪、快速输血系统、术中保湿、保温及降温设备、肌松监测仪,神经-肌肉刺激定位器、麻醉深度监测设备(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BIS/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仪--AEP)等先进仪器和设备,设备总价接近2000万元。 科研成果   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人才济济,科研实力雄厚。曾荣获安徽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四等奖共六项。近5年承担省、部、厅、院级课题共计10余项,全科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累计约100余篇,年均在国外专业期刊(SCI收录)以及《中华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和《实用疼痛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五年内出版主编或参编著作10部(约40万字),如《临床麻醉管理规范与技术常规》、《危重病医学》、《临床麻醉学》、《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肿瘤外科麻醉》、《现代麻醉学》、《麻醉学新进展》、《医师资格考试指南》、《麻醉风险与并发症》和《当代麻醉药理学丛书—吸入麻醉药》。与此同时,学科每年申报1~2项省厅级科研项目,开展2~3项院“三新项目”,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 教学工作   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系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培养点,并承担安徽医科大学麻醉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及七年制本硕连读生专业课教学和临床技能培训任务,本科生、住院医师和进修医生的临床教学工作规范,设有分管教学的主任和秘书,负责各项教学工作,科室教学手段先进,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操作、临床实践、实物模拟等多种形式。在既往的教学工作中已总结出一套比较合理规范且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2007年通过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认定。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4名、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培训人员3~4名、进修生10余名、实习和轮转医师20余名,迄今为止已培养硕士10多名,本科生及省内外进修医生数百名,其中为数不少的医师已分别担任所属医院麻醉科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自2003年以来,麻醉科成功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省级学术会议5次、国家级继教班1次、省级继教班3次。鉴于临床带教工作突出,已有多位老师被安徽医科大学评为优秀教师,2008年麻醉科被评为优秀带教科室。可以说,在科室全体同志不懈的追求下,如今的麻醉科不但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 展望   作为安徽省卫生厅重点发展学科,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与国内同类学科比较较,特别是与优秀学科相比,省立医院麻醉科在人才培养的速度、国内外学术交流水平、学科整体在国内的影响力、专业设备更新与增配、新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推广、临床科研研能力、捕捉专业信息并能及时指导临床工作的能力等方面,尚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要抢抓未来3年学科发展与建设机遇,加快赶超先进学科步伐,坚持在以老年病人麻醉与监测、麻醉生理学与麻醉药理学研究和麻醉学科系统建设与麻醉环节质量控制等为重点的基础上,力求通过对老年病人麻醉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麻醉期间一氧化氮吸入对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疼痛治疗以及麻醉管理信息自动化处理等方面所取得的突破和成果,提升科研水平,拓展学科综合实力,培养并引进一部分高级人才,促进学科全面发展。为推动我省的麻醉事业发展,广泛交流经验,引进和介绍新技术作出巨大的贡献。 联系方式:电子信箱 doctor_fc@yahoo.com.cn   地 址 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   咨询电话 0551-2283659

检验科

科室简介:   我院检验科是省检验专业唯一的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卫生部检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省临床实验诊断学硕士点。科内设有生化室、免疫室、临检室、微生物等9个实验室;拥有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和微生物分析仪等一批国际先进设备。开展常规和特殊检验项目共258项。   从1996年5月开始科室一直坚持“无假日”服务。 2006年3月开始面向社会开放:即省医检验专业人才、设备、项目皆与各医疗单位共享。接受各种合格标本;接受各级专业人员进修培训、管理技术咨询;接受各类上门服务。   全科人员一直把“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符合病人体内真实情况的实验诊断报告”作为工作中心,把追求广大患者在质量和服务上的认可作为工作目标,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制定全程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操作程序标准化。实施全员质量控制和全程质量控制。对科室所有开展的试验都按时进行室内质量控制,保证质量准确性,每年接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处于全国优秀水平;科室人员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现有正高4人,副高10人,博士3人,硕士7人。   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检验学会主任委员1人,省微生物免疫学会付主任1人、常委1人,委员1人,全国检验医师协会委员1人,全国检验学会分会委员1人。近年来,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省攻关项目和重点课题3项、厅级课题3项;主编著作3本,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

儿科(小儿内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儿科现有医护人员85人,其中主任医师12人,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8人。硕士8人,博士1人,硕士生导师4人。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4-6名。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1人,安徽省儿科专业学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中华儿科杂志等六种医学期刊杂志编委3人。每年培养进修医师8-12人,临床医学学士120人。   门急诊24小时开放,每天有8-12位不同专业的儿科专家轮流坐诊,年门诊量12-15万人次;现有床位95张,其中小儿呼吸、血液、新生儿、危重症医学等水平处于全省领先水平。每年收治住院病人5000-6000人次。   近年来围绕临床疑难问题开展了多项科研课题,如小儿哮喘的防治、小儿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小儿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研究,先后在中华儿科杂志等刊物发表有较高价值学术论文50多篇,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在护理方面,我科有护士34名,副主任护师一名,主管护师五名。全科护理人员爱岗敬业,服务热情,用过硬的技术给病人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和奖励。

妇产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妇产科历经百年沧桑,在丁淑芬、张明华、孙敏文等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临床科室。1998年以来,凌斌教授承前启后,带领学科进一步做大做强,使学科分支进一步细化,各个亚学科人才梯队合理,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迅速发展,于2000年获得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生培养点、2003年首次进入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第二周期)行列,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安徽省临床重点学科复审,顺利进入第三周期。目前,妇产科在临床医疗技术和学科整体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医疗工作   目前妇产科有医、护、技人员近100人,拥有一批业务精湛的妇产科专家和护理人员。下辖四个病区。年门诊量12万余人次,年门诊手术7000余人次,年住院手术3000余人次。在原有妇科与产科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有普通妇科、围产医学研究中心、妇科微创治疗中心、辅助生殖医学中心以及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等。   其中,以妇科微创治疗、辅助生殖技术、妇科肿瘤治疗、宫颈疾病防治以及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为重点发展方向和学科优势。现已成熟开展的临床项目涵盖妇产科的各个亚学科,其中在普通妇科领域:经阴道非脱垂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子宫肌瘤挖出术、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体切除术,盆底组织缺陷性疾病各类修补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各种手术。在产科领域:腹膜外剖宫产,早产的预测及其干预,新生儿听力异常筛查,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测。   在妇科肿瘤领域: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卵巢恶性肿瘤瘤体缩减术、宫颈癌的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等;在妇科领域:腹腔镜下盆腔探查术、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乙状结肠代阴道术、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腹腔镜下各种附件手术等;宫腔镜诊断,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内膜息肉切除术,宫腔镜下纵隔切除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肌瘤的射频消融等。   在生殖医学领域:2000年12月出生我国首例自然周期试管婴儿,2002年3月出生我省首例第二代试管婴儿,2003年3月出生我省首例冷冻胚胎复苏试管婴儿,开展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技术的研究,2006年3月出生首例第3代试管婴儿, 对复发性流产夫妇细胞遗传学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在世界首次报告6例异常染色体核型,并载入中国和世界人类染色体库。 科研工作   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卫生部科研基金课题、省科技攻关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省卫生厅资助课题、省教育厅资助科研课题等20余项;近3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在中华系列杂志及SCI收录杂志发表。有2项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2-3等奖,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 教学工作   承担安徽医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等多家医学院校的理论教学和实习培训任务;是妇产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现有硕士生导师3人,已面向全国统招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人;是安徽省医师培训基地妇产科培养点,每年为全省培养妇产科专业医师近10名,每年培养进修医生30余名;每年举办1-2次全省或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传播新理念、介绍新方法、规范医疗行为,推动全省专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B超室(超声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超声科始建于1978年,当时仅有一台二维双稳态黑白超声诊断仪,灰阶级数较低,只有一名医师,之后仪器性能得到较大改善和更新,B超检查日益为临床所欢迎,1981年后B超室得到扩大,仪器数量和医生都在不断增加,1989年引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超声诊断水平和应用范围得到很大的提高。历任超声科主任主要是窦长征,常德厚,湛秀兰,李美光。现任超声科负责人是隋秀芳。在他(她)们的领导下,全科同志的不断努力下,超声科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目前超声科有东芝黑白超声诊断仪6台,Acuson、东芝、Philips和迈瑞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9台。工作人员18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9名,住院医师5名。其中硕士毕业生2名。日工作量达500余人次,每日体检约300-400人次。 专业技术介绍   1.特色诊疗技术:超声引导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超声引导下肝及腹腔脓肿置管引流,超声引导下PTCD,超声引导下组织活检,超声引导下肝、肾囊肿穿刺抽液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超声引导下射频微创治疗、超声引导下肝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等。   2.医教研成果:超声科每年约完成病人检查约15-16万人次,体检约10万人次。带教进修及实习医师近40余名。在全科同志的努力下,超声科多位同志积极参与临床科研,获多项科研成果,其中有省科技进步奖1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   3.先进的医疗设备:我科现有目前国际上先进的Acuson公司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台,东芝SSA-660A彩超1台,其探测肿块内血流信号十分灵敏。另有Philips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4台,该仪器具有SonoCT和XRes功能,图像更清晰。机器均配有经直肠和阴道腔内探头,并配有穿刺架等引导设备。另还配备有Bard牌自动活检枪2只。 超声检查须知   1、胆胰疾病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需空腹(禁食禁水12小时)后检查,否则可能因进食导致超声图像显示不清,漏诊和误诊可能。   2、膀胱、盆腔及子宫卵巢等器官检查,请先饮水600-800ml后等膀胱充盈后方可检查,否则上述器官因小肠气体遮盖显示不清。因病情特殊,不能饮水又确需检查者请主动与开单医师提出,开单医师会采取静脉点滴或置导尿管注水充盈膀胱后再行检查。   3、超声检查时需要暴露检查部位皮肤,为了便利,请不要穿连衣裙来进行检查。颈部检查病人请穿低领内衣。

输血科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输血科是省临床医学特色专科、中华骨髓库非亲缘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签约单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省输血协会挂靠单位、中国输血协会理事单位和《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核心期刊)主办单位。科室由血液治疗室、干细胞采集室、组织配型实验室、免疫血液学实验室、 移植免疫学实验和配血室等业务部门组成。   本学科设备先进,具有进口血细胞分离机、全自动酶免检测仪、酶标仪、PCR扩增仪、凝胶成像仪、荧光显微镜、多头细胞收集器、二氧化碳培养箱、100级净化室、大容量低温离心机、低温高速离心机、深低温冰箱等大型设备。   主要业务功能:1、为临床提供各种血液成分,包括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红细胞悬液、血浆、新鲜机采血小板,冰冻血小板、冷沉淀、全血、去除白细胞红细胞等;2、开展各种免疫血液学和移植免疫学实验,主要包括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产前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检测、疑难配血、疑难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抗人球蛋白试验、HLA-B27测定、HLA配型、淋巴毒试验和PRA检测等30余种实验项目;3、开展血浆置换、光量子治疗、粒细胞去除和血小板去除等血液治疗项目。学科梯队结构合理,现有博士1名、硕士2名、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0名,初级职称5名。   近年来,本学科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主持各类科研课题5项,获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发表包括SCI收录在内的研究论文50余篇。

肿瘤放疗

科室简介:   肿瘤放疗科为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扶持学科,安徽医科大学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拥有进口的Siemens公司KD-II Mevatron型和Primus-M型两台电子直线加速器、国产F-IV数字化模拟定位机、GE公司CT模拟定位机、KL-HDR高剂量率近距离遥控后装机、ATRS-3D正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系统及Peacock Corvus5.0逆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系统等,可全面开展头、颈、胸、腹及四肢等全身肿瘤的常规放射治疗、精确放疗及肿瘤的放化同步综合治疗和非常规分割治疗,骨髓移植的全身照射等。   科室引进美国NOMOS公司逆向调强放射治疗设备,成为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省内唯一能开展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单位。它将肿瘤的放射治疗带入了“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时代,成为本世纪放射治疗技术的主流。科室采用这种技术至今已治疗鼻咽癌、各种脑瘤、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400余例,居于省内领先水平。   由科室医师自行设计开发的放射治疗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和病人查询系统可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和病例资料及随访进行全面的网络化管理,居全国科室网络化管理的领先地位,并已向省内各大医院推广。同时科室也是全省目前最大的放射治疗中心和省内进修培训单位之一。

高压氧科

科室简介: 一、高压氧治疗的定义   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吸入高浓度、氧分压大于101kPa的医用氧来治疗疾病的过程,叫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一般需要在高压氧舱中进行。 二、高压氧治疗的过程   患者进舱后,舱内缓慢输入高压空气加压,达到治疗压力后稳压,在这种稳压的环境下带面罩或头罩吸氧治疗,此时吸入的氧气的压力与舱内治疗压力平衡。治疗结束后,病人经缓慢减压后出舱。 三、氧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氧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成人每天耗氧约500升。氧对生命很重要,但在体内氧的储备量却很有限,一旦供应停止,维持生命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大脑缺氧15秒钟就可出现意识丧失。 高压氧治疗疾病的原理:   1.作用:压力升高时,体内的气泡体积缩小,利于其溶解在血液中,经呼吸排出体外。因此,气栓症、减压病是高压氧治疗的独特适应证。   2.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血液中氧的运输有两种形式:一是血红蛋白结合氧,二是血浆中的物理溶解氧,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可结合氧气19ml左右,而血浆中的物理溶解只有0.3ml左右。高压氧治疗时,血浆中物理溶解氧随氧分压的升高不断增加。在3ATA下呼吸纯氧时,每100ml动脉血中的物理溶解氧可增至6.4ml,物理溶解氧比常压下呼吸空气时增加了20多倍,当在3ATA下呼吸纯氧时,仅利用血浆中的溶解氧就可提供机体生命代谢的需要。在血红蛋白量大幅丢失或血红蛋白结合氧离解极少甚至完全不离解等急救时,物理溶解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组织的氧含量和储氧量:高压氧治疗时,血氧张力和血氧含量较常压下增加数倍,使毛细血管内的氧容易向组织内扩散,组织内的氧含量也相应增加,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   3增加血氧弥散距离:气体从高分压环境向低分压环境弥散以取得平衡,弥散的速度和距离取决于分压差的大小,分压差越大弥散的速度越快、距离越远。在炎症、外伤、烧伤等情况下,组织细胞水肿,细胞与毛细血管间距加大,在常压下吸氧满足不了组织细胞的供氧,而高压氧治疗时可达到有效的血氧弥散距离。   4.管收缩作用:高压氧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可减少局部的血容量,因此有利于脑水肿、烧伤或挤压伤后的水肿减轻。高压氧收缩血管的作用虽然使局部供血减少,使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困难,但通过高氧张力的血浆带入组织的氧量却是增加的。   5.菌作用:氧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不仅抗厌氧菌,也抗需氧菌。   6.除作用:高压氧治疗时体内高分压的氧可以加速体内其他有害气体的消除。如:高分压的氧能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促进CO的清除,使Hb恢复携氧能力。血氧分压越高,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和CO的排除就越显著。如CO的半廓清时间在常压下为5小时20分钟。常压下吸纯氧为2小时20分钟,而在0.3MPa氧下只需20分钟。   7.健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部分细胞(如脑细胞)会出现缺氧、缺血,有氧代谢不足。如定期的给予充分的氧供,可以延缓和减少细胞死亡的速度和数量。 五、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   一般来说,凡是缺氧、缺血性疾病高压氧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某些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压氧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副作用:正常的高压氧治疗一般不会发生副作用。 六、我院高压氧舱的性能   我院的高压氧舱为医用三舱七门式大型空气加压舱群,包括主舱、副舱和过渡舱三个部分,一次可治疗26人。全套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检测均执行GB12130-2005《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标准,采用了目前国内同行业同类产品的最先进配置,安全、宽敞、舒适。

干部病房综合外科(干部医疗保健中心)

科室简介:    干部病房综合外科隶属于干部医疗保健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各级保健干部的临床保健工作。科室收治的保健对象以普外科病人为主,同时收治一些骨科、泌尿外科、眼科、五官科等科室保健对象的病人。现有医生9人,护士8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硕士2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3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3人。   科室以老年外科为特长,现能熟练掌握普通外科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够顺利完成疑难的普外科手术,例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左右半肝切除术、复杂的胆道手术、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甲状腺癌根治术等,尤其在老年外科病人的围手期管理,手术风险评估和老年外科危重病人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骨科等其它专科病人则由相应专科的正高级专家负责诊疗工作。现额定床位20张,年收治病人1000余人,年手术600余台。   学科技术顾问:徐荣楠教授、主任医师;柴仲培教授、主任医师。  

电生理室

科室简介: 

超声心动图室

科室简介: 

综合外科

科室简介:  综合外科暨疝外科治疗中心为普外科临床科室,除常规普外科病人的诊治工作,还承担安徽省干部保健对象的外科诊治工作。科室以疝外科、老年外科为专长,现能熟练开展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够完成疑难复杂的普外科手术,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左右半肝切除术、复杂的胆道手术、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甲状腺癌根治术等。   尤其在疝外科、老年外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学科顾问为安徽省外科著名专家徐荣楠、柴仲培教授、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滕安宝主任医师为安徽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政府津贴、安徽省卫生厅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安徽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安徽省保健委专家、安徽省老年医学分会常委、《中华疝与腹壁外科》和《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编委,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参与全国腹股沟疝和腹壁切口疝诊疗规范的制定,主持的科研课题《后装铱192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研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期完成《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及嵌顿疝应用标准的研究》获安徽省政府科学技术奖。   主要专业方向是肝胆、胰、脾外科、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尤其擅长局麻下的无张力疝修补术、腹壁切口疝和造口旁疝及各种复发疝的手术治疗。科室承担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省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等教学和临床带教任务。   科室现有额定床位20张,其中干部保健床位6张。医生10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2人,副主任医师4人,硕士5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2人。护士12人,其中主管护士5人。

急救医学中心

科室简介:  安徽急救医学中心创立于2004年,地处安徽省会合肥市最繁华路段合肥市庐江路,建筑面积19500平方米,是安徽省立医院下属的一所以急诊、急救、危重病医学为主的医疗、教学、科研医学中心,也是安徽省急危重医学的教育基地。中心设有急诊门诊、急救门诊、急诊观察室(病床14张)、急诊内外科病房(病床82张)、儿科日间病房、手术室、麻醉科、内镜中心、危重症医学科(病床24张)以及B超、X光室、CT室、心电图、脑电图等功能科室,中心现有医生59名,护士101名。其中主任医生9名,副主任医生9名,主任护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中心的宗旨“病人至上、质量为本、科教兴院、服务上称”,倡导 “一站式”医疗,中心依托于省立医院,充分利用省立医院现有坚实的医疗基础,使所有就诊的急诊患者在中心得到全方位的救治。   安徽急救医学中心日急诊分诊量为250-300人次,月急诊抢救400人次,年出院病人近4000人次。   目前安徽急救医学中心为安徽省急救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安徽省ICU专科护士实习基地、安徽省公安干警定点急救医院、中华医学会安徽省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安徽省内镜质量控制中心。

传染科

科室简介: 

介入放射科

科室简介: 

药剂科

科室简介: 

痔瘘科

科室简介: 

中心实验室

科室简介: 

CT室

科室简介: 

ICU

科室简介: 

中医外科

科室简介: 

老年病科

科室简介: 

MRI

科室简介: 

体检中心

科室简介: 

遗传咨询科

科室简介: 

防保科

科室简介: 

营养室

科室简介:

友情链接

安徽省立医院

电话:0551-65657629

地址:合肥市庐江路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