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概况

别名:上海市中山红十字医院

性质:三级甲等

电话:021-64041990

地址:

专家答疑 预约检查 极速问诊
新药临床中心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原中山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创立并持续发展至今的国内最早的规范化药物临床研究基地之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一所著名的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拥有众多在不同治疗领域的著名医学专家和先进的医疗设备。 该中心拥有从事超过25年I期临床试验的经验丰富的人员。在著名的心血管病权威、中国GCP创始人诸骏仁教授带领下,拥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名,其中2名主要工作人员均在英国(Guy’s Drug Research Unit,University College of London)进修和学习。目前,I期临床研究病房有24张专用床位,4名专职护士和2位临床研究医师负责I期临床研究,临床病床拥有完备的医学监控设备,抢救设施齐全,并按照GCP和GLP的要求建立了一系列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SOP。 根据试验药物的不同,研究中心可以邀请医院获得SFDA认定(机构证书编号:0180)的专业组研究医师在不同时间参加不同的研究,涉及专业覆盖20多个临床专业领域。医院的临床检验实验室已经通过ISO 15189认证,为临床实验室生化、血液和其它安全检查提供准确数据。 药物分析实验室可以按照有关指导原则要求,进行人体内药物分析的方法学建立和验证,建立不同的药物分析方法用于体内药物浓度的测定。本实验室拥有先进的体内药物分析设备:主要包括HPLC-MS/MS 、HPLC、机器人自动液体处理系统、低温高速离心机和超低温冰箱等设备。 本中心的药物临床研究范围包括: 1. 1类新药的临床安全耐受性试验 2. 单次和多次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安全耐受性试验 3. 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 4. PK-PD关系研究 5. 人体的药物作用机理研究 6. 食物影响的药代动力学试验 7. 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等 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本中心完成的临床研究的药物种类包括: 1. 心血管系统药物 2. 抗感染药物 3. 神经系统药物 4. 麻醉药物 5.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6. 胃肠道系统 7. 呼吸系统 8. 内分泌系统 9. 免疫调节剂 自从1985年成立以来,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已经对80多种新药(包括2个国外1类新药)进行临床研究评价,均获得国内和国外制药企业的好评,并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或进口。本中心通过国家科技部在“九五”期间的“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的筹建和“十五”期间的GCP平台建设的资助,进一步培养和造就了从事药物临床试验的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由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从事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医院具有在普通外科、骨科、胸外、中医神经、神经内科、免疫、眼科、心血管、呼吸、消化、肾病、内分泌、血液、皮肤、医学影像、麻醉等专业组进行II~IV期临床研究的资质,医院在这些专业组均有具有丰富经验的著名专家负责相关领域的临床研究。 这些年来该中心与大多数世界大型医药公司进行过合作,例如:百施美施贵宝、诺华、阿斯利康、罗氏、惠氏、拜耳、先灵葆雅、赛诺菲-安万特、苏威及大量中国著名制药企业等。

检验科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始建于1940年,在开办至今的近七十年历程中,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从单一手工操作的简单化验室发展成为了一个检测设备先进齐全、兼具现代化硬件和软件的医学检验科。全科现有在职工作人员86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人员占69%,中高级以上职称占42%。全科设有临床基础检验室、急诊检验室、临床生化室和临床免疫室(包括HIV初筛实验室和基因扩增实验室)、血液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基本满足了临床对检验的需求。 其中,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为上海市院内感染质控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于2009年8月成为上海市首家通过ISO15189实验室质量体系现场评审认可的医学实验室。获得此项认可,是对整个医学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检测质量达到国际标准的全面认可,标志着中山检验出具的检测报告得到世界42个国家医疗机构的认可。中山医院检验科的申报认可工作也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的亮点之一,中央电视台专门派人前来采访报导。 科室目前主要位于门急诊大楼6楼(包括B楼和C楼),总面积达1500余平方米,试验场地600余平方米,拥有多台国际领先的仪器设备如日立7600(DP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Roche E170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Sysmex HST-N血液分析仪流水线,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强生Vitros Fusion 5,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LightCycler 核酸扩增仪等。 组室分布:临床基础检验室、急诊检验室、临床生化室、临床免疫室(包括HIV初筛实验室和基因扩增实验室)、血液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职能组分布:文件控制组、安全管理组、合同评审组、试剂耗材管理组、委托检验组、LIS管理组、质量改进组、人员管理组、教学管理组、质控管理组、环境管理组、仪器设备管理组、技术管理组、检验前程序组、检验后程序组。 检验科目前正式开展的检测项目达五百多项,年工作量(检测项次数)达2000万次/年以上,其中2008年至今,新增或改进的检验项目20余项。是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医院检验部门,在全国也位居前列。 检验科始终把检测质量放在首位。科室建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实施双人双核制度。由各个组室组长把好质量关,确保每张报告单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可溯源性。定期检查各组室内质控情况,杜绝差错事故,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除了室内质量控制外,科室还定期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近年来参加的卫生部、上海市组织的室间质评项目近百项,成绩优秀,已连续多年获得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表彰。科室曾获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颁发的“百次质量调查成绩优秀奖”,并在历年上海市质量调查中取得优秀实验室称号。微生物实验室参与卫生部的细菌耐药监测网,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单位,也是卫生部指定的“萌芽计划”实践操作培训基地,目前已培训多名基层检验人员。 在保证检测质量的同时,科室还优化检测流程,用最短的时间让病人拿到检测报告。从2007年10月10日起对门诊病人检验出报告时间做了全面调整:门诊生化报告由原来的4小时缩短为2小时;门诊肝炎\肿瘤\激素\贫血全套等免疫项目报告由原来的6小时缩短为4小时。不但使医生能更快看到病人的检验结果,对病人的病情更快地做出诊断,而且能缩短门诊病人的就医时间,实现了门诊病人在一天内完成就医的愿望,切实给病人带来了实惠。

心电图诊断

科室简介:

内窥镜中心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内镜事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时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的李宗明教授用旧德国产半曲式胃镜进行了国内第一例胃镜检查。到1992年,在现任主任姚礼庆教授的努力下内镜中心正式成立,并成立了独立的专科,2008年成立复旦学内镜诊疗研究所。发展至今已成为上海市设施最先进、年内镜诊疗人数最多、开展内镜诊疗种类最全的医疗单位之一。自2004年搬迁入新的门急诊大楼以来,诊疗人数出现了飞速发展,2004年年诊疗人数仅1.8万人,而2010年已发展到了6.2万人,年递增率高达40%,是目前国内年诊疗人数最多的医疗单位。其中年肠镜检查数超过2.2万例次,是国内唯一年肠镜诊疗人数超过2万例次的医疗单位。 内镜中心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诊疗项目和诊疗质量上也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包括: 1.经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我院从2009年起开展经口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获成功的经验,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至今己完成40余例,效果良好。 2.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从2006年7月开始开展消化道ESD工作,至今已完成4000余例,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发表ESD论著30余篇,出版专著2本。是国内完成ESD手术量最多、经验最丰富的医院,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声誉。多次在国际大会上进行交流。 3.急性结直肠梗阻的内镜下引流术:自2004年大规模开展肠梗阻放置支架以来,年诊疗急性结直肠梗阻150余例次,避免了急诊手术造瘘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成果先后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多次交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3.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内镜引流术:自1999年开展至今,年诊疗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完成300余例次,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于1%,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的30~50%,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上也不断精益求精,先后举办了国际会议八次(平均每次600余人参加)全国会议十余次(每次400-500人参加)和十五次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2010年姚礼庆教授当选为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2011年当选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展望2011年,我们不仅需要在医疗技术上做精,服务上更优,科研上不断有新突破,而且要把教育做得更细,努力为中国内镜事业做出贡献。

肝炎

科室简介:

镇痛科

科室简介:

整形外科

科室简介: 组建于1979年,正式成立于1980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整形外科已成为上海整形界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临床工作和实验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医疗工作:核定病床16张,每年收治住院病人300余人次。门诊(周一到周六)每年诊治病人2500余人次。参加急诊和院内外会诊工作。 医疗工作- 特色:整形科在专项医疗中心设有激光、美容服务项目。应用进口激光仪器开展各种痣、色斑、色素、毛细血管瘤、纹身等手术。 开展各种美容手术,例如:隆胸、重睑、隆鼻、抽脂、眼袋、会阴部整形、植发等。 医疗工作- 激光治疗:鲜红斑痣,太田母斑,色素沉着,文身,脱毛,医疗工作- 乳房整形再造,乳房再造国内领先,微创乳房缩小,个体化隆胸,乳房下垂矫正。 医疗工作- 体形雕塑:脂肪抽吸,腹壁整形。 医疗工作- 面部整形美容:植发,重睑,眼袋,隆鼻,提面除皱,下颌角整形,隆颏等。 医疗工作- 血管瘤:国内领先,毛细血管瘤,海面状血管瘤,动静脉瘘,淋巴管瘤。 医疗工作- 淋巴水肿:国内率先开展淋巴抽吸,国内率先开展筋膜淋巴管移植,淋巴回流重建与减轻淋巴负荷相结合。 医疗工作- 会阴部整形美容:外伤性尿道重建,尿道下裂修复,肛门括约肌重建,直肠阴道瘘修补。 教书育人:研究生培养,硕士生导师2名,已培养博士1名,硕士6名。在读硕士生4名。进修医生和医学生实习教学。先后培养数十名进修生,有些人已成为当地医院整形科的骨干。 著书立说:主编《乳房整形再造外科》,亓发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美容外科学》 ,亓发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乳房疾病防治必读》,亓发芝、陈君雪主编,香港科图出版社。 参加编写:《实用外科学》石美鑫主编、《血管外科学》王玉琦主编、《整形美容外科图解》山东医科大学主编、《乳腺肿瘤外科学》邵志敏主编、《外科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秦新裕主编、《美容外科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主编等。已发表论文100余篇,每年10余篇。 科研项目:抗衰老组织工程,创伤治愈,乳房再造,淋巴水肿的治疗等。

高压氧治疗室

科室简介: 中山医院高压氧治疗室创建于1993年。现拥有2台单个舱体的成人氧舱,其中1台具有特殊功能,可治疗减压病(其工作压力为6公斤),内设20个座位,舱外设有4个常压吸氧位置。 现有病床45张,另有2间特需包房以满足不同层次病人治疗的需求。 已增设上海地区的第一台婴儿氧舱,开创了上海地区应用高压氧原理治疗婴幼儿患者的先例。并已通过了专家的反复论证,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 现有中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11名,占全科室人员的37 %。 专家顾问组3人 :梅振武(内科教授) 杨 丹(主任医师、妇产科专家) 徐佩芳(主任医师、儿科专家) 负责人:郭美奂(副主任护师、上海市医用高压氧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治医师2名: 韩宝福 查晓冰 住院医师3名 操舱技术人员4名(均为主管技师) 专科护士11名( 其中一名主管护师) 高压氧科的医、护、技工作人员均经专业知识培训,具备高压氧治疗的专业知识和全科临床的医疗知识和管理经验。

药剂科

科室简介: 负责全院的药品供应工作;同时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师下临床,参与临床合理用药与接受药物咨询、院内制剂申报与生产、药物研究等相关内容的研究工作,是医院最大的科室之一。 根据工作内容,整个科室分为药品供应、制剂生产、教学科研三大部门;拥有各级药剂人员102人(主任药师 1人;副主任药师 4人;主管药师 26人;药师 42人;药剂士 29人)、工人6人。 药剂科主任:吕迁洲 药剂科副主任:王达妹 张建中 ·药剂科的工作之重即为药品管理,要求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基础上,力争配发药品准确无误。 药品购销工作的相关制度与措施;药剂科药品采购管理的工作制度;药房配发药品避免处方差错防范措施;各配方部岗位职责制度;各药房关于精神药品、麻醉药品、贵重药品管理条例;关于药库药品收发、验收、储存保管、发放制度;药剂科内部领药、退货制度;制剂室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 ·药品供应管理实行“二级管理”的模式,各部门必须月底盘点,统计,结算,结果上报科里与医院财务部门。 ·药剂科实行药品的“二级管理”制度:即 药库药品管理为一级管理,各药房药品实行二级管理,部分以电脑网络为基础开展各项工作,有效、客观地为有关部门提供各种数据和信息,同时,坚持每月药品盘点和每日处方消耗金额的手工登统计工作,保证药品的管理效益。 药品供应 由门诊药房(含急诊药房、高干药房)、门诊中药房、住院药房(含留观药房、传染病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含输液供应中心)、药库组成;负责全院的药品配置与供应工作,年药品销售额在4~5亿之间;拥有各类药剂人员70余人。 药剂科实行药品的“三级管理”制度:即 药库药品管理为一级管理,各药房药品实行二级管理,各临床医疗活动中长备药品科室(如:放射科、麻醉科等)实行三级管理,药剂科各部门、各常备药品的临床科室必须月底盘点,统计,结算,结果上报医院财务部门。 中山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药剂科的药品供应工作非常繁忙,承担这些工作的绝大多数是青年人,他们工作热情负责,积极主动,尽力使来到每一个窗口的患者满意而回,多次获得上级的表彰,因门、急诊窗口因工作出色,曾被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评为“上海市文明规范服务窗口”,门诊中药房曾在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文明服务竞赛活动中,被评为“青年文明窗口”等等。 在做好药品供应,以网络信息为管理基础开展各项工作,有效、客观地为有关部门提供各种数据和信息的同时,还接受患者、护士、医师的药物咨询,给予安全使用药物的指导等,使药品供应工作向“保证供应、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方向迈进。 制剂生产 一个拥有2500平方米、完全按照GPP规范设计、建设,由固体制剂、口服液体制剂、外用液体制剂、小容量注射剂、滴剂、膏霜剂、灭菌制剂等七个剂型生产区;中药提取、水处理、仓库、质检室等部门组成的新制剂楼可望今年完工,进入验收与使用。 投入使用后,可以满足全院临床医疗与科研的制剂供应,和全院各部门所需消毒剂的配制与发放。 制剂室目前拥有各类药剂人员近15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院制剂(室)有了长足的进步,2005年完成了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要求的关于制剂质量上等级工作,目前已经拥有获得批准文号的各类制剂100多种,剂型10余种,其中多种制剂(三藤合剂、健心颗粒剂、消炎霜等)因其疗效确切而在患者中有极好的影响。 三藤片、抗敏3号袋泡剂两个制剂被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办列为新药开发项目,已经完成了临床验证。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2003年,一个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设计、建造完成,8月投入使用;2004年中起,开始为全院住院患者提供静脉输液、肠外营养液TPN的集中配制服务,临床用药错误与输液反应大大降低。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主要从事预防给药错误与防止因输液污染对患者造成伤害两方面工作。在这里,审核医生处方中药物配伍合理性、无菌药物配制成为工作重点,同时调剂、药物使用监测等工作同时开展,二者有机的融为一体,丰富了药学工作的内容,为药学服务与临床药物治疗的紧密结合,搭起了桥梁。 同时,利用配置中心完善的网络系统与住院患者药物使用信息,与质控中心联合,开展抗菌药物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妇产科

科室简介: 妇产科始建科于1959年6月,由上医大妇产科委任周毓芬教授带领陈俊康、盛丹箐、许杏林医生和助产士,婴儿室护士丁霭贞、汪柳英、戚雅仙来院先行筹建工作。当时妇产科设在老大楼(现三号楼)三楼西首16病房由外科护士长吉湘春任护士长,是年7月正式收住妇产科病人。 ·1965年医生由原来4名增加到16名,医疗工作包括了妇科、产科、婴儿室、产房门诊,并在枫林和木龙港街道建成一完整的妇婴保健网络。 ·1977年建立了妇产科实验室 ·1994年9月获得市爱婴医院称号。 ·1999年开展了所有妇科高难手术 ,引进并开展了妇科现代电视腹腔镜手术 开设如下门诊: ·普通妇科门诊 ·专家门诊 ·疑难病例多科会诊 ·电子阴道镜检查 ·静脉麻醉下门诊小手术 ·宫颈激光治疗 产科病房特色: ·产前孕妇学校 ·镇痛分娩 ·危重症产科疾病的治疗 ·产后新生儿抚触 妇科病房特色: ·妇科B超检查 ·妇科高难手术 ·诊断性腹腔镜检查 ·妇科腹腔镜手术

康复医学科

科室简介: 1988 年 建立康复医学科 1994 年 4 月成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研究所 同年 4 月成立上海市红十字康复医学研究所 2001 年 10 月康复医学实验室建立 (上海市第一批中医药科研一级实验室) 2004年8月 刘邦忠担任康复医学科副主任 (主持工作)

医学心理科

科室简介: 医学心理学本科生教学始于1984年,医学心理学教研室成立于1989年,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建立于1993年。 教研室与心理医学科第一任主任:徐俊冕教授任至1997年。教研室与心理医学科第二任主任:季建林教授(1998年至今 、2002年3月兼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主任)。 医学心理咨询门诊:自1987年始,年门诊病例5000余人次,住院病人会诊,年400余人次,特需门诊或治疗,年400余人次。国内率先开展认知行为治疗和人际心理治疗,以及危机干预等心理治疗的技术,国内率先推广会诊联络精神医学服务和医学心理咨询,国内率先开展电脑心理测评软件的应用。

全科医学科

科室简介: 全科医学科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创立于1994年,奠基人是杨秉辉教授。是全国唯一一个在三级医院成立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全科医学科。全科除病房外,还设有全科门诊,以及两个社区教学基地,具有良好的全科医学培训基础。2000年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开办了以正规本科生为对象的全科医师培训班。除教学外,还进行了全科医学培训及社区方面的科研。 全科拥有一个VIP病房,床位24张,除病房设施完善外,医务人员运用先进的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目前平均每年收治住院病人600余例。全科立足教学培训,与其他单位合作,建立了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社区教学基地。全科是我国较早开展全科医师培训的医疗机构之一。也是“开展以本科生为基础的高水平全科医师培训”的倡导者之一。成功申请到美国中华医学基金(CMB)课题:“中国全科医师的发展与培养”。目前该课题正在进行中。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全科医学学习班”。

介入科

科室简介: 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监视导向下,利用较小的创伤手段,达到以诊断或治疗为目的的医疗手段的总称,是上世纪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三大部委联合召开"中国介入医学战略问题研讨会"上正式将介入治疗列为与内科、外科治疗学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学科,称之为介入医学(Interventional Medicine)。中山医院介入科是国内最早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和建立独立病房的单位,首任主任是我国介入放射学的奠基人之一林贵教授。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目前已经是国内最重要的介入放射学临床和科研基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国内最早开展经皮胆道造影及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同时开展了有关血管内栓塞剂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上世纪80年代后期重点开展了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性介入治疗,并开展了大量的血管性和非血管性内支架置放术的临床研究。1991年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介入放射学病房。并于90年代后期开展了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的栓塞治疗技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及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目前中山医院介入放射科是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每年完成介入手术超过4000余例,肝癌及其并发症的介入治疗在国内和国外一直居领先地位,多数病例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极大地造福了广大的患者。目前科室内专职介入放射医师15名,其中博士9名,硕士4名。 医疗工作治疗疾病的种类: 1肿瘤性病变:恶性肿瘤:肝癌、肺癌、肾癌、贲门癌、直肠癌、骨肿瘤等。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肾囊肿、子宫肌瘤等。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介入治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癌介入治疗是介入科最主要的工作。该项治疗是通过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动脉,灌注高浓度化疗药物,栓塞肿瘤的供养血管以及在CT、B超导引下经皮穿刺肿瘤,射频消融或注射无水酒精。目前介入科已经治疗三万余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并取得了明显效果。部分病例为原无法手术切除的大肝癌经介入治疗后明显缩小,获二期外科手术切除。使病人生存期从未治疗的平均3-6个月,提高到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 74.1%、43.5% 和21.2%。最长的已存活超过18年。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指用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双侧子宫动脉,注入栓塞物质,闭塞子宫动脉血流,使子宫肌瘤缺血`梗塞`萎缩,从而达到使肌瘤缩小或不复存在,又保存了子宫的治疗目的。正常的子宫组织有着丰富的侧支血供,在子宫动脉栓塞后子宫组织不会发生梗死。 2 出血性病变:肺部疾病引起的咯血、消化道出血(包括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食道下段及胃底曲张静脉破裂)、肝脾肾等实质脏器外伤出血等。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分流术(TIPSS),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分流术可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穿刺颈静脉导管进入下腔静脉,经肝静脉穿刺肝内门静脉,使用球囊扩张分流道,然后置入金属内支架建立肝内的门静脉及体静脉之间低阻力通道,分流部分门脉血液,以达到降低门脉压力,防止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 3.血管性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狭窄、阻塞、动脉瘤、动静脉瘘及血管瘤、静脉血栓等。尤其擅长于颈动脉、肾动脉、髂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治疗及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溶栓治疗。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RA-Stent)_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腹主动脉造影显示左侧肾动脉重度狭窄,选择入狭窄的左肾动脉,导丝通过狭窄段,置入球囊扩张式金属内支架,重复造影显示左肾动脉狭窄基本消失,肾动脉血流通畅。 4.空腔脏器狭窄性病变:良恶性胆道梗阻(梗阻性黄疸)、输尿管梗阻、良恶性食管、气管狭窄。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经皮穿肝内胆道置入外引流管引流肝内胆汁,然后使用导管及导丝通过胆管狭窄段,并置入金属内支架。 5.骨与关节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椎体血管瘤、骨质疏松症等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转移性肿瘤等。 6.神经系统疾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AVM)及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等。 7.其它疾病:脾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各部位脓肿、囊肿等。病房设置和门诊时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放射科拥有独立的病区,暨中山医院22病区(位于中山医院3号楼3层)。病区下设床位55张,并设有特需病房。

皮肤科

科室简介: 1. 科室历史 中山医院于1947年1月1日正式成立了皮肤性病科,先后聘秦启贤、张耀英、童贯等医师在本科工作。1952年1月,由于建立外科医院的需要,中山医院皮肤科被撤销,人员并入华山医院。1976年9月中山医院又根据实际需要,再次成立了皮肤科,并正式对外门诊。1981年4月为加强皮肤科力量,调秦万章医师来皮肤科任主任。1994年开设病房,目前核定床位12张,可收治各类严重和顽固的皮肤病。在秦万章教授、金岚副主任医师两位老主任以及现任科室主任李明教授的带领下,中山医院皮肤科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形成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尤其是治疗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病以及各类疑难、顽固性皮肤病为学科特色,在国内皮肤科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皮肤科。2004年10月,中山医院新门诊楼投入使用,皮肤科新开设了皮肤病理室、皮肤真菌室、光疗室、手术室。门诊南向,采光好,对皮肤病诊疗大有裨益。性病门诊也得到扩充,整个门诊焕然一新。 近年来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中山医院皮肤科陆续配置了新型激光美容工作站等贵重设备,逐步实现了由传统皮肤科向现代皮肤科的转型。中山医院皮肤科还是“教育部皮肤性病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卫生部皮肤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红斑狼疮医疗协作中心”,在国内皮肤科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 秦万章教授现任中国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与性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明教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执委及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与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及免疫性皮肤病学组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与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皮肤科杂志等8个皮肤科核心杂志及相关杂志的编委等职。 2. 现职团队 科室目前有教授1人,荣誉教授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人,技师2人,护士9名。 3. 机构设施 除原有皮肤科住院部(核定床位12张)、护士站、医生办公室(4间)、实验室等设施外,2004年10月投入使用的中山医院新门诊楼则显著纾缓了皮肤科门诊医疗场所狭小的困境。目前皮肤科门诊不仅拥有采光好的单间诊室7间(普通诊室3间、专家诊室2间、性病诊室1间、药理基地1间)、单间治疗室4间(普通治疗室、美容治疗室、紫外线治疗室、性病治疗室各1间),完全可以满足患者就诊和治疗时保护个人隐私的诉求;而且专属于皮肤科的门诊手术室、真菌室、病理室也近在咫尺,挂号、收费处也安排在同一楼面,极大缓解了患者的奔波劳顿之苦,甚至连就诊高峰时段寂寞难耐的候诊时间,也可以在宽敞明亮、配备有宽屏液晶电视机的候诊区轻松度过。此外,隶属于皮肤科的门诊会议室则为医护人员进行病例讨论、业务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4. 业务范畴 现代皮肤科是进行皮肤疾病诊治及研究、性传播疾病诊治及研究、皮肤修护咨询及美肤嫩肤研究的临床科室,业务范畴涵盖皮肤病、性病、美容(包括皮肤、毛发、甲)三大领域,因此其全称应为“皮肤性病美容科”,而通常所言的“皮肤科”仅是沿袭了其在历史上的惯用简称而已。作为国内知名三甲医院的临床科室,我科在上述三个领域均能为前来就诊和咨询的社会人群提供优质服务。

超声诊断科

科室简介: ·中山医院超声诊断科创建于1958年,奠基人是我国著名的医学超声专家徐智章教授。1992年成立超声诊断科首任主任为徐智章。其总体医疗科研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 ·现任主任王文平,副主任黄备建。 ·1958年12月建立超声诊断室 ·1962年中山医院成立医用电子室 ·1978年卫生部批准成立超声诊断研究室 ·1992年成立超声诊断科 ·2000年成立上海市超声质量控制中心(挂靠我院) ·2003年成立复旦大学超声医学与工程研究所(挂靠我院) 目前我院超声诊断科主要由门诊超声室、住院超声室、彩超室、介入超声室等组成。共有医务人员23人,其中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5名,主管技师2名。 ·1958年开展A型超声检查 ·1960年开展手动B型超声检查 ·1961年开展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 ·1962年开展多普勒血管检查 ·1978年开展实时B型超声检查 ·1980年开展心脏超声造影 ·1984年开展介入性超声技术 ·1991年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992年开展肝脏CO2超声造影检查 ·1992年开展肝癌局部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1999年开展经周围血管注射的超声造影检查 ·2000年开设介入性超声门诊 ·2002年开展肝癌微波局部治疗 ·现有彩色超声仪及黑白超声仪共14台 ·年完成门急诊、彩超等工作量共27万项次,介入超声1千余人次,为上海乃至全国工作量最多的医院之一 我院超声诊断科在腹部、小器官及周围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均达到了国内较高水平。尤其在肝肿瘤及小肝癌的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及介入等诊断和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麻醉科

科室简介: 1952年由我国现代麻醉学奠基人吴珏教授创建的临床二级学科,有临床麻醉、科研和教学基地,每年完成各科手术麻醉1万余例。设有麻醉后恢复室(PACU),兼管外科重症监护室(12张床位),年收治重症患者500余例。开设慢性疼痛治疗门诊。现有医技人员38人,教授3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2人,主治医师11人,住院医师7人,主管护师2人,技师2人。 80年代起开展了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为主的联合麻醉研究,为血管外科、肝脏及胸外科等手术提供了最适麻醉方法。临床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更新观念,突破禁区,接受了不少外院认为是手术禁忌(尤其是心脏病非心脏手术及慢性呼吸功能不全患者麻醉)患者,大大丰富临床经验,拓展了学科知识面,促进了学科发展。 备有成人,小儿纤支镜各两套,要求主治以上医师必须熟练掌握双腔气管导管定位、困难气道的处理、重症患者的气道清理、气管手术的围术期管理。

老年病科

科室简介: 中山医院老年病科建立于1989年7月。其奠基人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学家和老年医学家诸骏仁教授。历任主任杨蕊敏教授和谢瑞满教授。现主任蔡映云教授,副主任应赛亚副教授和胡予副教授。 目前有教授3名,副教授6名,主治医师5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 老年病科兼干部保健医疗工作,收治内科和老年性疾病,有核定病床60张。诊断符合率和抢救成功率处于国内同行领先水平。

血管外科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中国最早开展血管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工作的医院之一,1959年冯友贤教授等在国内首创国产真丝人造血管,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60年代初建立全国第一个血管外科组,对中国血管外科工作进行了开拓性探索,1979年卫生部批准中山医院成立全国第一个血管外科研究室,全国著名外科专家冯友贤和吴肇光教授先后担任研究室主任,李建明教授任副主任。1988年中山医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独立的血管外科,规范了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闭塞症和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使之成为国内血管外科的经典手术。 9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胸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规范手术治疗,它们被国际上视作血管外科难度最大、风险极高的巨创手术,目前也仅有美国少数几个血管外科中心可以开展此类手术。迄今,我科所开展此二类手术之数量与成功率均为全国之最。1998年,开展动脉瘤的腔内微创手术,获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1999年成立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国内唯一一家血管外科博士后流动站,王玉琦和符伟国教授分别任所长、副所长。 2001年,建立国内第一个专业腔内血管外科手术室,开展各种腔内治疗200多例,同年,与美国Boston科学有限公司共同创立了中国第一家腔内血管外科医疗中心,80年代至今持续为全国各地培养大量血管外科专业人才——中国血管外科的摇篮。 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对血管外科疾病治疗的年门诊量、手术量最大,治疗病种最全,经典手术与微创治疗并重,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为医学界和病人公认的权威医疗单位,年门诊量12000人次/年,其中专家门诊5000人次/年,核定床位20张,实际开放床位30张,住院人数800人次/年,外省市病人约占住院患者的65%,疑难病例占50%,危重病例占30%,手术700例/年,国内最早开展动脉疾病的腔内微创手术单位之一,专科手术种类和数量位居国内之首,凭借中山医院雄厚的综合实力,麻醉、影像、监护、心内、心外等科室的密切协助,在攻克高难度病例时,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比其他医院血管外科具有更大的优势。

心外科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创建于1947年,由著名专家黄家驷教授任首任主任,在国内处于开拓领先地位。1958年石美鑫教授任主任,同年成立上海市胸病研究所(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前身),是国内最先开展心血管手术的单位之一。率先开展的心脏手术有十余种,如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右径二尖瓣闭式分离术、主动脉弓切除同种异体主动脉弓移植术等。成功地研究出我国首台静立垂屏式人工心肺机,并成功地应用于法乐氏四联症纠治术、主动脉窦瘤修补术、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和二尖瓣修复术等。中山医院心外科还是上海瓣膜研究中心所在地,在国内最早研究和使用人造生物瓣膜,于1977年由石美鑫教授等研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生产的生物瓣膜包括牛心包瓣、猪主动脉瓣和硬脑膜瓣,到1993年共生产近1400枚生物瓣膜供本院和兄弟单位使用,并培养了一批生物瓣的研究人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无支架生物瓣的应用(1999年)、儿童心脏移植(2000年)。作为国内首批硕士和博士授予学科,中山医院心外科共培养了博士10余名,硕士20余名,并为国内许多省市培养了大批胸心外科专业人才。 近年来,心外科在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年轻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把握国际心脏外科发展动态,科学管理,在医、教、研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更大的突破,使其临床地位和手术量均居国内领先:床位使用率为国内第一;心脏移植效果为国内最佳;微创冠脉搭桥居国内前三位。而年手术量更是以30%的速度递增。 目前,心脏外科共有正教授二人,副教授五人,主治医师十二人。分两个病房,共有普通床位87张,特需病床2张,独立的心外科监护室共有监护病床18张,心脏移植监护床位2张,具有先进的监护仪。手术室有四个手术间,Jostra等体外循环机四台,体外灌注师五名。2002年手术量达1200余例。在学术上,心脏外科在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替换手术、瓣膜修复手术、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大血管外科治疗、心脏移植手术和冠心病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中山医院心外科在学术地位上为华东地区心胸外科召集人,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了《实用外科学》、《胸心外科手术图解》、《血管外科手术图解》等专著,参与编写了《辞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胸部外科学》、《沈克非外科学》、《黄家驷外科学》、《血管外科学》、《胸心外科手术学》等。科研项目获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3项,上海市科委等其他奖项10余次。 在国内率先开展的手术有:体-肺循环分流术(1953)、动脉导管未闭缝合切断术(1954)、右径二尖瓣狭窄扩张分离术(1957)、低温下心房间隔缺损缝合术(1958)、主动脉弓切除移植术(1959)、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1959)、主动脉瓣窦动脉瘤破裂缝合术(1960)、左心室壁膨胀瘤切除术(1962)、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直视矫治术(1964)、硬脑膜生物瓣替换术(1977)、手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1991)、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瓣膜修复术(1991)、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冠脉搭桥术(1998)、微创搭桥术合并室壁瘤切除术(1998)、心脏移植术(2000)、用“Elephant trunk”技术行主动脉弓全弓置换术(2000)、智能机器臂辅助微创心脏手术(房缺修补术等)。 ·瓣膜外科方面 在国内最先应用无支架生物主动脉瓣,临床效果良好,其血流动力学优于机械瓣和有支架生物瓣,对小主动脉瓣环和主动脉瓣感染者效果较好,病例数全国第一。同时开展了新型生物瓣的研究,以及生产和应用同种瓣膜。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二尖瓣环在心动周期中的非平面特性,并根据这个发现,研制出了新型软质人工二尖瓣环,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使二尖瓣修复手术得到进一步发展,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而对心功能Ⅳ级的重症风湿性瓣膜病的手术治疗,也有丰富的经验与技术,通过术前改善心功能、术中全面心功能监测、术后完善处理,手术死亡率大大降低,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常规的瓣膜替换术,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手术成功率上,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每年进行的瓣膜替换术在800例左右,而总的换瓣病人已达数千例。目前正在进行组织工程学人工心脏瓣膜的研究课题,以期研制出新一代的人工瓣膜应用于临床。 ·大血管外科方面 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胸主动脉瘤及夹层分离的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共行110余例Bentall手术,手术成功率达95%以上,连续40余例无手术死亡;已行多例主动脉弓置换手术,包括全弓置换和“象鼻”手术,近期及远期疗效良好;20余例降主动脉瘤切除置换术,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国内报道;近一年多更进行了多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的急症手术治疗,许多为江浙一带的外地病人,手术成功率高,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心脏移植方面 中山医院心外科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为国内领先。两年半来,共行心脏移植50余例,无一例手术死亡,所有病人术后均出院,绝大多数恢复正常工作,供体心脏的缺血时间最长达4.5小时,病人存活时间最长已超过两年多。目前已组成心脏移植的医疗小组,可到其他省市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同时开展了心脏移植手术供心的保护和免疫抑制治疗方面的研究,同美国UCLA合作开展白细胞介素基因转移方法抑制心脏移植术后的免疫反应。 ·冠心病外科治疗方面 近年来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成为心外科的主要特色之一。自1998年10月至今已完成1200余例冠脉搭桥手术,其中50%为高危冠心病患者。在上海率先开展微创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目前已作为冠心病的常规手术方式,单纯搭桥术100%行OPCAB术,该技术已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由于手术方式的改进,手术死亡率下降至0.5%,低于美国胸心外科医师协会(STS)报道的3%,并发症发生率下降至0.5-1.0%。常规应用乳内动脉作为血管移植物,年龄<60岁病人应用全动脉化进行冠脉搭桥,大大提高远期效果和降低再次手术率。对心肌梗死并发症同期进行外科治疗,如室壁瘤切除、缺血性二尖瓣成形。对高龄及重症患者行冠脉搭桥术效果满意,年龄最大为85岁,50%有心梗史,射血分数35%以下占30%,手术死亡率为5%,居国内先进水平。 应用Symmetry主动脉血管吻合器作桥血管近端吻合,减少了主动脉钙化病人的脑血管并发症,也缩短了手术时间。率先开展及创新的手术还包括胸腔镜辅助和机器人辅助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已达20例,无手术死亡;小切口直视下搭桥术(MIDCAB);硬膜外麻醉清醒状态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与心内科合作应用“杂交”技术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冠脉搭桥并行骨骼肌心肌成形术(CPC)等。 ·冠心病的外科手术治疗 ·心功能衰竭的外科治疗 ·主动脉瘤、动脉夹层分离的手术治疗 ·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治疗 ·瓣膜成形术 ·智能机器臂及胸腔镜辅助微创心脏手术 ·新型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 ·房颤消融术 医疗特色: ·心脏移植:2000年5月在王春生和赵强主任的带领下中山医院心脏外科开展了心脏移植手术,至今已达到50余例,其中包括国内年龄最小者(12岁)和年龄最大者(65岁),手术成功率100%,1年生存率超过9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处于领先。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智能机器臂辅助微创心脏手术: 内镜技术在外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和来自心脏内科导管术的竞争促使心外科医生尝试用内镜进行心脏手术。由于传统的内镜器很难完成安全、简便、准确的血管吻合,操作器械较难、费时。临床医生和医疗技术开发人员很快将机器人应用于临床,它运动灵活,易于操作,图象稳定,灵活性和吻合精度及手术速度和安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近几年,以机器人为核心的微创辅助心脏外科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研究和开展,形成一股热潮,已经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二尖瓣手术。

风湿科

科室简介:

内科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

科室简介: 始建于1992年9月,教授2名,副教授3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5,技师及主管技师3名。 核定床位33张,月周转病人近50人次。 2000年成立神经内科监护室,现共床位12张,每张床位均配备心电、血压和氧饱和度监护仪,配备呼吸机3台。 普通门诊每周一到五全天,高干门诊每周1次,专家门诊每周6次,专病门诊每周3次:脑血管病、痴呆和癫痫。 特色门诊:脑血管病:每周二上午,痴呆:每周三上午,癫痫:每周四上午。 2000年接管急诊神经内科和留观病人,固定留观床位25张。 1997年接管脑电图室,进行常规EEG 和脑地形图检查,1999年开始开展24小时EEG-Holter 和video-EEG。

血液科

科室简介: 中山医院血液科创建于1955年,其奠基人陈悦书是我国著名的血液病学家、教授。在血液肿瘤化疗,自体骨髓移植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80年代中期,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出现了较大的进展,建立了较完善的血液实验室及细胞培养室。目前临血液病房、实验室、层流室三位一体,建立了较完善的临床科研体系,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血液科病房正式床位44张,层流室床位4张。层流仓床位2张。目前平均每年收治住院病人640人,门诊病人7000人次。 血液研究室,有二氧化碳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酶标仪器、离心机、倒置纤维镜等、液氮冻存等设备。可开展常规细胞的培养及冻存、血小板抗体检测等工作。

肾内科

科室简介: 肾内科创建于1973年,包括当时大内科下属的肾脏病组和血液透析室。1982年独立为肾内科。 肾内科成为我国重要的肾脏内科和血液净化的临床和科研基地,总体医疗和科研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1973年参与我国第一台平板型血液透析机的研制,并开展了我国第一例血液透析治疗。 ·1975年开展我国第一例尸体肾脏移植获得成功。 ·1978年开始血液净化临床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一系列血液净化新技术。 ·1979年开展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工作。 ·200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历届肾内科主任 —赵仲华、廖履坦、吴兆龙 ·现任肾内科主任 —丁小强、叶志斌 ·门诊每年诊治病人近3万例次。 ·病房床位40张。每年收治病人约1000例次。 ·每年肾穿刺近400例次。 ·常规腹透患者50人左右。 ·常规血透病人200人左右,每年血透近2万例次,血液透滤近4000例次。 ·开展单纯超滤、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分子吸附循环治疗等。不仅用于治疗严重的肾脏病,还经常用于抢救中毒、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重症肝炎、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清除多余血脂等。 ·1982年设立硕士生培养点。 ·1988年设立博士生培养点。 ·2002年设立博士后研究站。 ·迄今为止已培养硕士生30名,博士生20名。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在研博士后2名,在读博士生5名,硕士生8名。 ·承担历年本科及进修医生教学任务。 ·先后举办全国肾脏病及血液净化学习班6期。 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近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九五、十五攻关、211工程等项目。 ·1978年获卫生部肾移 植先进集体奖 ·1989年血液净化系列技术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病理、免疫病理、分子病理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急性肾功能衰竭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原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疗成果奖。 ·2001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治疗通过上海市科技成果鉴定。 ·参加编著《实用内科学》、《肾脏病学》、《内科学》(五年制和七年制全国规划教材)、《肾脏移植》、《一氧化氮生物医学》、《实用胸膜疾病》、《肾脏病学理论与实践》、《实用药物手册》、《内科学新技术、新进展》等著作。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近300篇。

内分泌科

科室简介: 1989年4月成立,现为:复旦大学博士点之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山医院临床药理基地单位,中山医院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心,复旦大学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中山医院研究室。 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及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名。 拥有床位30张,对内分泌常见疾病和少见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抢救成功率高。对肾上腺疾病、垂体病变、尿崩症、内分泌高血压、性腺发育不全、代谢性骨病和甲状旁腺肿瘤,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素抵抗-卵巢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 承担国家“九. 五”攻关、“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研究”和参加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干预研究”,承担上海市科委资助的“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多项,目前已经培养毕业博士生5名、博士后1名、硕士生11名。在读博士生2名、硕士生4名,科室自成立以来即开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的研究,具有丰富经验与研究基础。曾承担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研究” 、参加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干预研究”。 糖尿病并发症中心,成立于2001年,重点开展糖尿病的诊断、防治工作。同时结合我院综合学科优势,开展对糖尿病各种并发症早期筛查和综合治疗。例如:早期诊断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外周血管病,脑血管病变和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尤其擅于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我科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的资助。针对内分泌科疾病的特点 ,开展内分泌专病门诊,形成明显特色,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需要。 目前已开设的专病门诊包括:甲状腺结节门诊、骨质疏松门诊、肥胖(代谢综合征、脂代谢紊乱、多囊卵巢)门诊、内分泌高血压门诊、糖尿病肾病门诊、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门诊。 甲状腺结节门诊: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很多甲状腺疾病可表现为结节,如可由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 等多种病变所致。 甲状腺结节在各个年龄段的男女人群中均可见到,但在中年女性中较多。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发的结节比单发的发病率高,而单发结节与多发结节相比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及恶性两大类,良性者与绝大多数,恶性者不足1%。依据结节的病因可分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炎性结节、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肿瘤。临床上早期认识甲状腺结节的性质,特别是区分其为良性或是恶性病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专科采用生化、B超、同位素、CT、甲状腺细针穿刺等综合手段,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诊断,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手术治疗等。 甲状腺结节专病门诊时间:每周三下午1:30~4:30 地点:內分泌科门诊(门诊部B7楼) 骨质疏松门诊: 骨质疏松是由于骨中矿物质和有机基质减少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患病早期经常没有明显的症状,随后可出现腰背疼痛、四肢酸痛、腿抽筋, 当出现驼背甚至骨折时,往往已经到了骨质疏松的晚期。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50%,尤其女性甚至高达70%,长期卧床的老年人中35%来自骨折。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是可以预防并得到有效治疗的。中山医院内分泌科骨质疏松门诊通过相关检查,可使骨质梳松患者尽早确诊,并进行相关药物治疗,诊治范围: 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与增龄和女性绝经有关。 继发性骨质疏松:继发于多种其他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性腺功能低下、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原发或转移性骨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脏疾病、结缔组织病、白血病及淋巴瘤等,另有许多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也可导致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男性小于50岁,女性小于40岁,发生原因不明的骨质疏松。 肥胖门诊: ----减肥,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关键。代谢综合征是全球患病率最高的疾病。科学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大大增高了人们发生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性。什么是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多种代谢异常的综合: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糖耐量异常等。一个人身上如果同时存在代谢异常中的3项就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患者。医学专家们认为,代谢综合征的根本起因是肥胖。肥胖患者体内的脂肪细胞能产生更多的游离脂肪酸,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扰乱胰岛素的正常工作,进而通过多种途径引起代谢综合征的各种表现。肥胖患者需要针对代谢综合征的常见表现,如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积极接受治疗。当肥胖患者身上出现一些特殊“信号”时,也要及时就医。如皮肤色素沉着、令人总有一种洗不干净的感觉,以颈后和腋下最为常见,临床上称为黑棘皮病。这是一种病理信号,与高胰岛素血症有关,发展下去会出现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血脂紊乱等。多毛、月经紊乱、不孕的育龄期女性如果伴有肥胖需要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肝功能检查发现转氨酶升高的肥胖患者要考虑脂肪肝的可能。防治代谢综合征是新世纪医学界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代谢综合征的基础治疗是减肥。我院肥胖门诊凭借长期减肥治疗的经验、为患者制定特定的减肥方案,以帮助肥胖患者拥有健康的体型,有效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 时间:每周三下午1:30~4:30 地点:內分泌科门诊(门诊部B7楼) 更年期综合征: 一般女性绝经年龄平均为50岁,因此女性将有1/3以上时间在绝经后度过。绝经导致的雌激素缺乏与许多生理和心理症状有关,即所谓的更年期综合征。早期如潮热、盗汗、心慌、 焦虑、忧郁、失眠等。中期部分女性出现老年性阴道炎、性交疼痛;尿频、尿急或尿失禁。长期雌激素缺乏与骨质疏松及冠心病有密切关系。适当补充小剂量性激素可缓解更年期的绝大多数症状;我院内分泌科已开展更年期综合征门诊多年,有症状的女性可到我科就诊,如确有适应征而没有禁忌征者可考虑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更年期综合征专病门诊时间:每周一下午1:30-4:30 地点:內分泌科门诊(门诊部B7楼) 内分泌性高血压: 部分高血压患者是由于激素的代谢和分泌异常所引起,称内分泌性高血压,常伴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包括:1. 年轻发病;2. 有家族史者;3. 合并特殊临床表现:肥胖、消瘦、浮肿、乏力、成年后手脚长大等;4. 血压波动明显,同时伴面色苍白或潮红、出汗、头痛等;5. 伴有男性女性化(乳房发育最常见)或女性男性化者(男性毛发分布最常见);6. 一般降血压治疗效果不满意。 内分泌性高血压有些患者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使高血压得以根治。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可以到内分泌科做有关检查,排除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内分泌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专病门诊时间:每周三下午1:30-4:30 地点:內分泌科门诊(门诊部B7楼) 糖尿病肾病防治: 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是国内最早开展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筛查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的单位之一,曾负责完成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早期发现及防治研究”,完成了国内最大系列的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了应用多种治疗手段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肾病临床危害性大,常持续进展,业已成为尿毒症的主要病因之一;但由于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无法确定确切的起病时间,早期糖尿病肾病缺乏临床症状,因此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均应在确诊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及其他相关检查,以利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病门诊时间:每周三下午1:30~4:30 地点:內分泌科门诊(门诊部B7楼) 社区教育: 内分泌系统疾病具有病种多,病例疑难,夸多学科的特点,许多病人不知道到何处诊治,造成许多病人多次就医而不能及时诊治的后果。针对这些特点,结合的开设专病门诊,安排专家定期深入社区,为病人免费做内分泌疾病专题讲座,为病人当好向导,做好咨询。

呼吸科

科室简介: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复旦大学重点发展学科,国内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门诊呼吸病防治联盟:包括普通门诊、慢阻肺、哮喘、肺部肿瘤、肺癌靶向治疗、肺真菌、鼾症、戒烟、肺血管病以及飞机旅行和高原旅游等特色门诊。 病房:普通病房、急诊周转部病房、肺部肿瘤综合治疗病房、呼吸监护和特需病房和呼吸老年病房。 四个专业实验室:肺功能、临床微生物、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实验室。 此外,还兼管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和上海市院内感染质控中心。 比头衔和硬件更宝贵的,是中山呼吸人的追求。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团队,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团队,一个积极推动学术交流,致力于让全世界听到中国声音的团队。

心内科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创建于1958年,其奠基人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学家陶寿淇教授。中山医院心内科是我国重要的心脏内科临床和科研基地,总体医疗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1980年包括心内科在内的心研所被正式任命为WHO和卫生部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 1988年心内科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重点学科 1994年被批准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 1994年被指定为全国心血管病临床药理中心 1997年被列为“211工程”发展规划的重点学科 1998年再次蝉联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 2001年被指定为上海市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 2001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 心导管室:心导管室配有世界最先进的大型心血管造影系统和其他各种医疗设备,包括:2台GE INNOVA2000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六十四导电生理记录仪、CARTO射频消融系统、心脏程序刺激仪、血管内超声成像仪、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仪、冠状动脉内血流储备分数测定仪和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仪和血液动力监测系统等。每年完成各种心导管手术数4000余例,包括冠心病介入诊治,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经导管治疗,起搏器植入,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的介入治疗。总体水平和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中山医院心内科拥有国内各种心血管疾病诊治技术中的许多“第一次”:1954年首次报告用单极胸导联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1962年率先开展左心导管检查;1963年首先报告用染料稀释曲线测定诊断先天性心脏病;1965年开展心腔内心电图检查;1968年与心外科合作安置国内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1973年首次在国内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1989年国内率先开展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成功; 1989年在国内最早设立心肌炎专科门诊,并首次提出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分型;1994年国内首次经静脉安置埋藏式自动起搏复律除颤器,对防治心源性猝死有重大意义; 1999年在华东地区率先开通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绿色通道”,医、护、技人员全天24小时待命,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抢救。 心内科目前开设4个病房(包括1个干部病房)和1个监护室,实际开发病床190余张。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的治疗为特色。除开设心内科专家门诊、普通门诊以外,还开设有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随访门诊、起搏器门诊、房颤门诊、高血压门诊、高脂血症门诊、心律失常门诊、晕厥门诊等特色门诊。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门诊病人15万例次,年收治住院病人5000余人次。 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方面,中山医院心内科是国际著名的中心,早在1973年,陈灏珠院士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为我院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在葛均波教授的带领下,我院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无论数量、质量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首先开展了门诊病人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解决病人住院难和看病贵的问题。1999年在华东地区首先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行急症介入治疗抢救的 “绿色通道”,每年完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症介入治疗150例左右,挽救了大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斑块的旋磨等高难度的特色介入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治领域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率先开展经冠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终末期心肌病的研究。冠脉介入治疗超过1000例/年,2005年为1113例,成功率超过98%,病例的复杂程度和治疗效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是国内唯一被权威的美国TCT会议邀请进行手术演示转播的心脏介入中心,且2005年2006年连续两次受到邀请。还多次参加其他的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包括欧洲JIM,日本CCT以及印度介入心脏病会议等的手术转播,其中由学科带头人葛均波教授演示的逆行对吻导引钢丝技术开通慢性完全闭塞性左主干病变在2005年10月在美国召开的TCT大会上现场直播时,流畅新颖的手术技术引起了国际专家的惊叹,心内科在心脏病介入治疗中高超的技术水平在会议上引起巨大反响,中山医院心内科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这些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不断增加。06年8月受到哈佛大学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心内科的邀请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进行两院间的学术交流。 心内电生理和起搏方面,中山医院心内科不仅起步早,有着多项“全国首次”的纪录,而且近年来掌握先进技术、水平居于国内前列。使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Pruka700电生理多导记录仪等先进设备,每年完成心脏电生理和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手术超过500例,成功率高,治疗合并症少,近年完成了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200例,是2005年全国超过百例的四大中心之一,随访一年后复发率低于20%,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中山医院心内科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全国最早开展此项手术的单位之一。目前已累计植入各种人工心脏起搏器近4000例,具有丰富的植入、随访经验。近年每年植入数量近400台,生理性心脏起搏超过40%,植入数量位居华东地区第一名,全国第二名。近年来积极开展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心力衰竭(CRT)、双房同步起搏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不同部位心脏起搏、心脏起搏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血管迷走性晕厥等工作,各项工作均处于上海市领先地位。 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疗法是开胸手术,创伤大,对病人尤其是少年儿童造成很大的痛苦。中山医院开展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复杂先心病的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欢迎。仅2005年就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290例,位居全国前列。 中山医院心内科为全国首批获准进行心血管病临床药理研究的中心之一,参加了多个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并担任国内牵头单位,为循证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消化科

科室简介: 中山医院消化科由著名内科学家林兆耆教授于1953年创立,1978年正式建科,朱无难教授任首任主任。1983年,刘厚钰教授任主任。1999-2009年,王吉耀教授任主任。现任主任为沈锡中教授。 消化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年门诊量13万人次、年胃镜及內镜治疗4万多例,90多张床位,住院病人多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重危病人,临床综合实力强,诊治水平高。是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山医院临床药理基地单位、内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设有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病、幽门螺杆菌、內镜治疗、肠道疾病、胃食管反流等专病及特色门诊。是我国最早开展肝穿刺的单位之一,病理诊断水平全国一流。消化科每周开展科内业务学习,包括最新研究进展及疑难病例讨论,每月一次临床病理讨论(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理科、中山医院病理科联合),每年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两项:肝病治疗进展学习班、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学习班。在国内首先提出循证医学的概念,并将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应用于胃肠以及肝脏病学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慢性肝病诊治、肝纤维化机制、內镜治疗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名列全国前茅,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上海市科委和863课题。研究成果“幽门螺杆菌关键致病因子CagA、 Vac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完成单位) (2007)、“肝纤维化细胞分子机制与治疗策略”获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第一完成单位)(2008)、“消化道肿瘤及慢性肝病靶向纳米药物载体研制”获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单位)(2007)、“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体系的建立及其诊断价值的研究”获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第三完成单位)(2006)、“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和氧化苦参碱的治疗作用” 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第三完成单位)(2006)。 科室现有在编教授 4 人,副教授 7人,主治医师9人,其中已获博士学位者17 人,已获硕士学位者8 人,实验技术人员 3人。

眼科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创建于1945年,再建于1976年,中国现代眼科之父郭秉宽教授曾担任眼科主任。著名眼科专家倪逴教授、蔡松年教授、陈道瑜教授、黎勉勤教授和朱志忠教授等曾在眼科工作过或者担任眼科主任。 ·眼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拥有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眼病诊断和治疗仪器设备,设有门诊和病房,并拥有眼科诊疗中心和眼科实验室,结合临床工作,进行相关的研究 眼科大事记: ·1945年,陈道瑜、谢春泉和王汉英等来中山医院创建眼科,何章岑兼任眼科主任。 ·1949年,郭秉宽担任中山医院眼科主任并兼原上海第一医学院眼科教研室主任。 ·1950年,出版郭秉宽主编的《眼科学》,陈道瑜参加第一批抗美援朝医疗队(队长:黄家驷、钱德)。 ·1951年,胡茂生参加第二批抗美援朝医疗队。 ·1952年 院系调整,中山医院眼科并入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1976年,黎勉勤到中山医院任眼科主任,重建眼科。开展白内障囊内(冷冻)摘除、视网膜脱离透热电凝及巩膜外加压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早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和抗青光眼手术等。 ·1992年,朱志忠到中山医院任眼科主任并兼原上海医科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眼科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开展视网膜脱离的冷凝巩膜外硅胶加压术、显微镜下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等。 ·1994年,开展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及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1996年,袁非留美回国出任眼科副主任。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眼科诊断治疗仪器设备,建立中山医院眼科诊疗中心。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和眼底病的激光治疗,眼病的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青光眼的全自动视野检查等,跻身上海眼科界先进行列。 ·1997年,开展角膜屈光手术(近视、远视和老视的手术治疗,Mini–RK和手控式MLK);眼底病的激光治疗(主要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1998年,袁非主持眼科工作,并兼眼科中心主任。在上海地区率先开展角膜矫形镜(即OK 镜)治疗近视眼,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开展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伴有虹膜睫状体炎、瞳孔强直、虹膜后粘连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伴有血压难以控制、血糖控制不良、较严重的心肺疾患的白内障手术,双眼盲双耳聋不能合作病人的白内障手术。 ·1999年,开展3.0毫米透明角膜自闭式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复杂条件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摘除术后散光的控制。按照国际狮子会和我国政府组织的白内障复明计划,即“视觉第一,中国行动”计划,派出医疗队,到基层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 ·2000年,建立中山医院眼科网站。 ·200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Array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开展眼部整形美容手术,与本院相关科室协作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科学研究。 ·2002年,原上海纺三医院成为中山医院分部,袁非兼分部眼科主任。席晓勍、巫立珂(分部)任眼科副主任。中山医院眼科网站拥有独立的国际域名. ·2003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可调节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山医院眼科网站的国际域名变更为:WWW.ZSEYE.COM 医疗工作: ·角膜疾病的诊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羊膜移植手术,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等。 ·屈光不正的诊治:中低度近视的Mini-RK手术、OK镜治疗,高度近视以及超高度近视的诊断治疗,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远视和老视的手术治疗,小儿和青少年近视或远视的验光配镜,复杂病人的验光,斜视的矫正等。圆锥角膜的屈光矫治。 ·白内障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现代囊外摘除手术,后房型、前房型以及折叠式人工晶体、多焦点人工晶体和可调节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于伴有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者难以控制血糖的糖尿病等患者能够在内科医师配合下进行手术。 ·“白色”白内障,即高危复杂条件下的小切口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 ·严重先天性瞳孔残膜、小睑裂合并白内障(高难度白内障手术) ·早期诊断及各种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眼眶病:Graves‘眼病(甲亢性突眼)的诊断治疗,眼眶肿瘤的诊治,眼眶整形及义眼台植入。 ·眼睑病、眼睑整形:眼睑肿瘤切除联合一期、二期眼睑重建,小睑裂综合症、上睑下垂、眼袋、眼睑松弛症、分裂痣等疾病的整形。眼部除皱,双重睑(双眼皮)等眼部美容。 ·视网膜脱离:单纯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激光治疗。 ·眼底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肿瘤、老年性黄斑变性、中渗、中浆等各种类型的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的诊断和适时的激光治疗。 ·正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

口腔科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建于1976年.开展各种牙病及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承担医学院学生的教学工作。 门诊:诊治各种牙病及口腔颌面部疾病 病房:开展颌面外科住院病人的手术治疗 诊疗特色:牙齿缺失的种植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电监护下拔牙或简单门诊小手术、鼾症的矫正治疗。

耳鼻喉科

科室简介: 创建于1945年,当时主任是王鹏万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耳鼻喉科从中山医院、华山医院撤出,成立现在的眼耳鼻喉科医院。1976年中山医院恢复耳鼻喉科。著名耳鼻喉科专家黄鹤年教授、常荣先教授、万廷钰和范显谟等先后在科室工作和担任主任,现任科主任为王建中和黄新生副主任。 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拥有耳显微镜、鼻内窥镜、电视喉镜,纤维鼻咽喉镜、微波治疗仪和鼾症的射频消融仪等先进的诊断和治疗仪器。 全年门、急诊约3万人次,主要治疗耳鼻喉科常见病及各类疑难杂症,并能开展耳鼻喉科的各类手术,尤以耳鼻咽喉--头颈部肿瘤的外科治疗、鼻内窥镜和喉内窥镜手术、鼾症的手术和射频消融治疗为特色。 依托医院的综合实力,与胸外科、脑外科、口腔科和介入科等合作开展 ·空肠移植重建喉咽治疗晚期喉咽癌手术,并获培林医学一等奖。(在上海市率先开展) ·术前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在上海市率先开展) ·耳部肿瘤的颅外根治术。 ·Le Fort I 经上颌入路颅底肿瘤切除术。 ·鼻内窥镜和喉窥镜下的功能性、微创手术。 ·与呼吸科合作成立睡眠呼吸障碍诊治中心。

急诊科

科室简介: 1987年成立急诊科 第一任主任 : 李洁英 ( 烧伤外科教授) 第二任主任 : 黄德铭(血液科教授) 第三任主任 : 黄培志 副主任:童朝阳,姚晨玲,孙湛 现有医生28名,技术员4名,护士66名 年急诊量12-13万人次 擅长心脑血管急诊,呼吸急诊,消化系急诊和创伤急救,包括除儿科以外的各科成人急诊。 目前设观察床位22张

心血管内科

科室简介:其奠基人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学家陶寿淇教授中山医院心内科是我国重要的心脏内科临床和科研基地总体医疗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1988年心内科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重点学科 1994年被批准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 1994年被指定为全国心血管病临床药理中心 1997年被列为“211工程”发展规划的重点学科 1998年再次蝉联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 2001年被指定为上海市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 2001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

肝肿瘤内科

科室简介:--------------------------------------------------------------------------------       ·1969年正式成立中山医院肝肿瘤小组,并设病房     ·1978年改名中山医院肝癌研究室,分为病房和实验室     ·1988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     ·现有医技人员4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近20人   肝癌研究所全家福       30年的奋斗历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二个10年:复发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不能切除大肝癌的治疗     ·第三个10年:肝癌复发转移的机理与防治     ·国家级重点学科(肿瘤学)     ·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肝脏肿瘤学)     ·211工程重点学科(肿瘤学)     ·拥有80余张专科病床     ·面积900m2的设备精良的实验室。     ·外科治疗为主,内外科、中西医、基础与临床结合   科室概况- 肝外科  --------------------------------------------------------------------------------       ·肝癌早诊早治、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     ·肝癌术后复发的手术再切除、冷冻、综合治疗     ·4000余例肝癌诊疗经验     ·5年生存率达60-70%,112例生存10年以上 科室概况- 肝内科 --------------------------------------------------------------------------------       ·微波、无水酒精、介入、及生物治疗等特色项目 医疗工作- 肝移植  --------------------------------------------------------------------------------         ·亚洲第一例心肝联合移植   实验室装备 --------------------------------------------------------------------------------      ·拥有超速离心机、毛细管电泳仪、DNA合成仪、多肽合成仪、液闪测定仪等大型设备     教学工作 --------------------------------------------------------------------------------      ·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    ·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5人    ·每年主办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肝癌诊疗进展学习班    ·成立了“汤钊猷-上海建行肝癌诊疗研究奖励基金会”     科研工作 --------------------------------------------------------------------------------        ·承担“六五”至“九五”的国家科技攻关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及卫生部重点学科基金    ·(973)恶性肿瘤项目中子课题    ·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大项目、发展基金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等项目    ·“863高科技计划”等重大项目的研究    ·肝移植手术已逾近百例    ·饮誉世界消化外科大会——王鲁医师获ISDS-Grassi奖    ·叶青海副教授在世界顶尖杂志“Nature Medicine” 发表论著   科研工作- 学术地位 --------------------------------------------------------------------------------      ·美国癌症研究所金牌    ·曾主编英文版(Subclinic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和(Primary Liver Cancer)在Springer出版发行    ·主编中文版《原发性肝癌》、《现代肿瘤学》等专著    ·应邀在十余本国际著名专著撰文     对外交流 --------------------------------------------------------------------------------      ·代表我国任国际抗癌联盟理事(1990-1998)    ·任第15、16届国际癌症大会肝癌会议主席    ·并作为特邀演讲出席上百次国际会议    ·美国Popper、日本Okuda、法国 Tiollais、德国 Broschel等国际 一流学者曾先后来访    ·学科带头人汤钊猷教授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的接见     展望未来 --------------------------------------------------------------------------------      ·21世纪挑战与机遇并存    ·奋勇争先,勇攀科学高峰

泌尿外科

科室简介: 奠基人为我国著名的泌尿外科专家熊汝成教授   1开展泌尿外科手术包括泌尿系统各种畸形损伤结石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等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 该项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0年代至今已治疗病人超过10000例 每年均完成数十例肾移植并和兄弟科室协作完成联合脏器移植手术 4腹腔镜手术 自1993开始经腹腔和后腹腔两种途径共完成350余例泌尿系腹腔镜手术病种包括肾上腺肿瘤肾肿瘤输尿管结石肾囊肿精索静脉曲张等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骨科

科室简介:经过40多年来的创业和发展已成为拥有教授4名副教授1名主治医师2名博士生导师1名和硕士生导师1名的专业队伍并有单独病房床位40张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先天性畸形创伤骨折良恶性肿瘤感染脑瘫小儿麻痹症及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等疾病 主要开展的临床新技术有: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带血管蒂髂骨移植股骨头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大段异体骨移植和自行设计的“小儿可延伸股骨假体”辅佐常规周身化疗和局部灌注治疗恶性骨肉瘤;Ilizarov外固定器延长术治疗肢体缩短;采用不同术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马蹄内翻足;采用TSRH技术治疗小儿特发性脊柱侧弯和椎体肿瘤;小儿关节镜技术成为小儿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治疗小儿关节疾病展开广阔的前景;与华山医院手外科合作治疗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成立了小儿产瘫中心 本专业组发表论文50余篇参加编写《临床小儿外科学》《实用小儿外科学》《先天畸形学》《现代小儿肿瘤学》等著作编写学科带头人马瑞雪教授为中华医学会小儿骨科专业组副组长《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

肝肿瘤外科

科室简介:上海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科室概况 ·1969年正式成立中山医院肝肿瘤小组并设病房 ·1978年改名中山医院肝癌研究室分为病房和实验室 ·1988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 ·著名肝癌外科专家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教授任所长 ·现有医技人员4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近20人   ·第一个10年:小肝癌研究 ·第二个10年:复发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不能切除大肝癌的治疗 ·第三个10年:肝癌复发转移的机理与防治 ·国家级重点学科(肿瘤学) ·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肝脏肿瘤学) ·工程重点学科(肿瘤学) ·拥有80余张专科病床 ·面积900m2的设备精良的实验室 ·外科治疗为主,内外科,中西医,基础与临床结合   ·配有超声刀氩氦刀多普勒B超诊断仪等设备 ·肝癌早诊早治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 ·肝癌术后复发的手术再切除冷冻综合治疗 ·4000余例肝癌诊疗经验 ·5年生存率达60-70%例生存年以上   ·血细胞分离机射频治疗仪超声诊断治疗仪 ·微波无水酒精介入及生物治疗等特色项目   ·肝移植数目已逾例 ·亚洲第一例心肝联合移植

普外科

科室简介:学科创始人是著名外科学家沈克非教授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该学科总体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一直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1997年被列为“211工程”发展规划重点学科 ·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 ·2002年被列为“211工程”第二期重点建设学科 ·历届普外科主任:沈克非 冯友贤 吴肇光 吴肇汉 ·现任普外科主任:秦新裕 副主任:童赛雄 靳大勇 顾大镛 孙益红 ·有各级医师 61人其中教授 15人副教授 20人 ·有医学博士 19人硕士 6人 在职博士生 10人在职硕士生 7人 ·有博士生导师 7名硕士生导师 11名 ·学科现由四个临床病区和一个中心实验室组成核定床位数184张

中医科

科室简介: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中山分部11张平均每年收治病人近400人次病床使用率与周转率等均达标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及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上海中山医创中医科平均每年门诊量为50000余人次专家门诊约10000人次院内会诊约人2000次   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科风湿病专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科中医慢性胃炎专科中医肾病专科中医高血压病专科中医妇科中医脂肪肝专科等   上海中山医创中医科拥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名正副教授专家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  

神经外科

科室简介: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开展神经外科各类常规和疑难手术重点诊治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先天性疾病功能性疾病(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近年来采用显微和微创技术相继成功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难度神经外科手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疾病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颅脑外伤等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面拥有目前最为先进的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心胸外科

科室简介:     近年来,心外科在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年轻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把握国际心脏外科发展动态,科学管理,在医、教、研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更大的突破,使其临床地位和手术量均居国内领先:床位使用率为国内第一;心脏移植效果为国内最佳;微创冠脉搭桥居国内前三位。而年手术量更是以30%的速度递增。     目前,心脏外科共有正教授二人,副教授五人,主治医师十二人。分两个病房,共有普通床位87张,特需病床2张,独立的心外科监护室共有监护病床18张,心脏移植监护床位2张,具有先进的监护仪。手术室有四个手术间,Jostra等体外循环机四台,体外灌注师五名。2002年手术量达1200余例。在学术上,心脏外科在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替换手术、瓣膜修复手术、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大血管外科治疗、心脏移植手术和冠心病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放射科

科室简介:--------------------------------------------------------------------------------    ·国内最早建立博士点—1981年     ·最早建立介入放射学病房规模最大—1991年     ·60年代初建立卫生部核准的放射学实验室     ·国内第一个卫生部影像学重点学科     ·国家教委重点学科     ·复旦大学“985”重点建设学科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     ·国家级影像医学继续教育基地   骨干力量      ·教授 6人      ·副教授 10人      ·主治医师和主管技师 17人      ·博士生导师 3人      ·硕士生导师 4人      ·CT和MRI上岗证:医生组 24人 技术组 15人      ·中国癌症基金会介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      ·上海市卫生系统“百人计划” 1人      ·上海市卫生系统“医苑新星”1人 --------------------------------------------------------------------------------       ·急诊常规放射     ·住院部常规放射     ·CT诊断     ·MR诊断     ·介入放射     (每年检查病人数愈10万人次介入治疗病人愈2000人次) 科室概况- 主要影像设备 --------------------------------------------------------------------------------                 GE/Hispeed Advantage Spiral CT               GE/Synergy CT     ·1台MRI机 GE/1.5T signa     ·2台心血管造影机(DSA) 1250mA Philips                              800mA GE/ LCA     ·2台数字化胃肠机 800~1000mA Shimadzu     ·5台常规X线机 500~1000mA Shimadzu     ·2台CR机 AGFA     ·1台DR机 E-Com.   教学工作 --------------------------------------------------------------------------------             在读研究生共32名博士生12名硕士生20名           影像医学(放射诊断介入放射学)           每年接受50名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学习6个月至12个月    ·承办全国学习班           1)全国CT诊断学习班已举办11届(每届80~120名)           2)全国介入放射学习班已举办6届(每届40~60名)           3)全国MRI诊断学习班已举办3届(每届30~40名) 科研工作 --------------------------------------------------------------------------------   市级和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累计24项科研经费逾266万元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资金6项卫生部科研资金5 项国家青年自然科学资金1项博士点基金5项九五攻关1项卫生部重点专业1项目前在研项目13 项,资金总数214.5万 科研工作- 近5年重大 科研成果  --------------------------------------------------------------------------------       2. 《腹部CT》    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1997     3. 小肝癌的CT研究技术推广    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 1998     4. 《胸部颈面部CT》    华东地区优秀科技专著一等奖 1998     5. 无创血管成像临床研究    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1999     6. 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九五攻关课题)    中华医学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     7. 小和微小肝癌影像学新技术及肝癌介入治疗新模式探讨    上海市医学二等奖 2002 --------------------------------------------------------------------------------   其中被 SCI 收录的有18篇     ·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共75篇     展望未来 --------------------------------------------------------------------------------   力争某些领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小肿瘤影像学检出(SHCCSPCSRCSPC)     ·肿瘤的介入治疗研究和血管介入研究     ·非损伤性血管成像技术的研究(CTAMRA)     ·加强神经系统和骨肌肉系统疾病的研究     ·争取成为上海市医学领先学科     ·争取上海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有创新和重大科研成果     ·影像医学数字化发展(PACS和Telemedicine)     ·加强学科合作 发展交叉学科创建边缘学科.争取双赢双利 在规模和人才结构素质方面跃上一个新台阶     ·加强和充实第1梯队接班人3?4名具备博士学位以及教授或副教授职称     ·选拔和培养第2梯队接班人4?5名分批送到国外培训半年到一年     ·培养优秀青年骨干5?6名作为后备力量     ·强化竟争上岗引进高素质人才使有博士学位医生达50%?60%

病理科

科室简介:--------------------------------------------------------------------------------   1992年10月前隶属上海第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1992年10月后成立中山医院病理科 2002年至现在加入复旦大学重点学科—医学院病理学系 总部病理科 常规病理技术室 免役组化室 分子病理诊断室(筹建中) 肿瘤细胞药敏检测室(筹建中) 分部病理室 细胞学诊断室 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 师3人住院医师4人 技术室工作人员12人 主管技师2名技师4名技士6名 硕士研究生 毕业7名在读4名 进修医师 每年5名左右 教学工作 --------------------------------------------------------------------------------       研究生教学:完成一年的学位课程后在科室学习和完成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协助培养其他学科研究生 住院医生培养:完成医院的培养计划高年医生带教基础学习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进修医生教学:日常工作与上级医生带教专题讲座相结合 继续教育:每年举办国家I类继续教育学习班《消化系统疾病病理学进展》 每周一次科学术活动和参加市病理学术活动     科研工作 --------------------------------------------------------------------------------      科室研究的方向:1)肿瘤分子病理学;2)肝肿瘤病理学;3)胃肠道间质肿瘤病理学 主持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资助项目各1项 研究基因突变及多态性与肿瘤的关系取得阶段性成果 参与和完成协作研究课题多项及自选课题 发表论文55余篇, 参编专著18本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展望未来 --------------------------------------------------------------------------------   建立和加强分子病理诊断室肿瘤细胞药敏检测室超微病理诊断室的建设 医院的疾病形态研究中心 发表更多高质量论文;举办更多全国性学习班把中山医院病理科推向全国    

肿瘤内科

科室简介:

核医学科

科室简介:科室概况  -------------------------------------------------------------------------------- ?系我国重要的核医学临床科研教学和药理基地其总体医疗和科研水平在国内于领先地位 ??? 1958年??? 中山医院成立同位素实验室 ??? 1959年??? 建立放射医学教研组放射医学研究所 ??? 1964年??? 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专著“临床同位素学” ??? 1978年??? 受卫生部委托承办了临床核医学医师进修班 ??? 1978年??? 作为第一批硕士点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 1979年??? 批准成立核医学研究所 ??? 1990年??? 通过评审确定为博士点 ??? 1991年??? 定名为核医学科 ??? 1994年??? 被批准为国家放射性药品药理基地  ??? 1997年??? 被列为“211工程”发展规划重要学科之一-------------------------------------------------------------------------------- ?体外检测和开放性同位素治疗三个方面体内诊断  -------------------------------------------------------------------------------- ?常规项目包括SPECT心血池显像心肌灌注显像全身骨显像脑灌注显像甲状腺显像肝胆肝血池门脉血流消化道出血显像胃排空测定肾动态显像移植肾监护肾静态显像肺通气和灌注显像以及肿瘤阳性显像等功能测定包括甲状腺功能肾功能测定等其中有些项目为该室根据临床需要开设的新项目体外检测(放射免疫测定)  -------------------------------------------------------------------------------- ?肿瘤标记物各类抗原性物质药物等计30余项(包括T3T4FT3FT4ΓT3超敏TSHAFPCEACA19-9CA125等等)并涉及免疫测定新技术的研究临床常用项目如AFP测定已能在24小时内提供检测结果 ? 放射性核素治疗  -------------------------------------------------------------------------------- ?32P153Sm89Sr等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转移所致骨骼疼痛以及肿瘤导向治疗的研究等敷贴治疗用于表浅血管瘤疤痕皮肤病变的治疗开设放射性核素治疗观察病房设床位8张教书育人  -------------------------------------------------------------------------------- ?并于1990年通过评审确定为博士点 ??? ·目前有博士生导师2名已培养博士和硕士毕业生10名现有在读博士生 5 名硕士生 3 名 ??? ·连续举办7期每期长达1年的卫生部临床核医学医师进修班为全国培养了大批骨干 ??? ·连续多年每年开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核医学新技术学习班 ??? ·承担和完成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医学医师培训班SPECT质控培训班和技术员远程教育? 科研工作  -------------------------------------------------------------------------------- ?如国家科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博士点基金课题卫生部课题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课题等科研工作- 获奖  -------------------------------------------------------------------------------- ? 2001年 ??? 2.肿瘤定位和导向治疗的核医学方法学探索 上海市进步三等奖陈绍亮等 2000年 ??? 3.无创伤性半定量测定门静脉压力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陈绍亮等1996年 ??? 4.99mTc-MIBI门控心肌显像及定量分析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黄钢等1996年 ??? 5.核素侧链脂肪酸BMIPP心肌代谢显像的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陈绍亮等1996年 ??? 6.99mTc-MIBI经直肠给药无创伤性诊断门静脉分流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陈绍亮等1993年 ??? 7.肝胆显像剂99mTc-pBIDA的制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陈绍亮等1984年同位素 ??? 8.111In-二硫丁二钠肾显像剂配套药盒新产品的研制上海市重大医学科技成果奖赵惠扬等1982年 ??? 9.核医学临床应用国庆30周年献礼重大科技成果奖赵惠扬等1980年 ??? 10.放射性99mTc-植酸盐注射液(肝淋巴显像剂)的研制(协作)国防科委四等奖赵惠扬等1980年 ??? 11.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赵惠扬等1978年论文  -------------------------------------------------------------------------------- ? ??? 参加国际会议多次   

放疗科

科室简介:      中山医院放疗科依托综合性大医院的优势,走有中山医院特色的肿瘤综合治疗之路,与临床各科室密切配合,联合成立了多个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使肿瘤患者获得更合理的治疗,从而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作为上海市重点临床学科肝脏肿瘤诊治中心的一部分,肝癌的放疗是特色之一,并多次荣获 上海市和教育部医学科技奖,在国外英文医学杂志发表13篇关于肝癌放射治疗的论著。2002年,与肺科、胸外科联合成立肺部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参与中山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与乳腺外科密切配合积极开展乳腺癌的保乳治疗,目前总部与分部通过保乳治疗乳癌的病人超过200人,疗效颇佳。承担大量脑外科的脑肿瘤病人的术后放疗,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放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在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各消化、泌尿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亦有相当实践经验。       我科承诺始终以中山医院的院训为指导精神,以病人为中心,为国内外肿瘤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工作 --------------------------------------------------------------------------------   放射治疗适合疾病 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舌癌、腮腺癌、各种类型的脑瘤、垂体瘤等; 胸部肿瘤: 如肺癌、食管癌、胸腺瘤、乳腺癌、气管癌等; 腹部肿瘤; 如肝癌、胰腺癌、胆管癌、胃和贲门癌等; 泌尿系统肿瘤:肾癌、输尿管癌、前列腺癌、肾上腺转移肿瘤、精原细胞瘤等; 盆腔肿瘤: 如直肠癌、膀胱癌、各种类型的妇科恶性肿瘤等; 其它:如淋巴瘤、骨与软组织肿瘤、儿童肿瘤等; 某些良性疾病:如甲亢相关眼病、皮肤瘢痕增生、血管瘤、涎瘘等。 常规放射治疗的适应症 根治性放疗:肿瘤早期局限且对射线较敏感。如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肺癌、食管癌、淋巴瘤、前列腺癌和宫颈癌等。 姑息性放疗:晚期肿瘤减轻症状,缓解痛苦。尤其对脑转移、骨转移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术前放疗:可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术中肿瘤种植机会及术后复发率,适用于食管癌、喉癌、上颌窦癌、软组织肉瘤、直肠癌等。 术后放疗:术后有残留,有淋巴结转移或有亚临床病灶存在可能的肿瘤予以术后放疗,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常用于脑瘤、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肾癌、软组织肉瘤等。     --------------------------------------------------------------------------------   作为复旦大学肿瘤学科的一部分列入国家重点学科 2005年荣获上海市第6届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 2006年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在研课题: 胃癌术后复发规律及补救治疗 直肠癌术后复发规律及补救治疗 泌尿系统肿瘤放射治疗系列研究 肝脏放射性损伤的基础研究 肿瘤骨转移放疗的临床研究         教学工作 --------------------------------------------------------------------------------   迄今已培养硕士7名 自2004年起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向全国各地学员传授及交流放疗经验   对外交流 --------------------------------------------------------------------------------   04年,时任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主席Lawrrence TS 慕名到我院放疗科参观肝癌的放疗; 2005年1月曾昭冲主任应韩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邀请做肝癌放疗的专题报告; 2005年10月,主办首届全国肝癌放疗研讨会,推动我国肝癌放疗的开展; 2006年7月受日本肝癌学会邀请,曾昭冲主任在第42届日本肝癌年会上做“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放疗——中国经验”的专题报告; 2006年11月,邀请美国Thomas Jefferson大学肿瘤放疗科Adam P. Dicker教授和Michigan大学肿瘤放疗科物理室主任Randall K. Ten Haken教授来访进行学术交流,并聘为中山医院客座教授; 每年外出参加全国及国际学术会议 人次,宣读论文 余篇,讲学 人次     展望未来  --------------------------------------------------------------------------------   总体目标: 保持国内领先,力争某些领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中山医院放疗科安装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呼吸门控系统等,已跨入了放射治疗设备、放射治疗技术世界一流的行列,即将开展的调强放疗技术将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地址: 上海市枫林路180号中山医院肿瘤放疗科,200032 电话:021-64041990-2764、2763    

体检中心

科室简介:      中山医院体检中心提供身体检查服务已有十几年了,查出各种肿瘤400余人。对查出的病人体检中心都及时联系给予治疗,有许多人早已痊愈走上工作岗位。     为了提高体检质量,体检中心安排副教授以上医师参加,体检结束后由著名专家做主检,签发体检小结。 对查出的各种疾病及时联系入院治疗。对其它普遍性有损于健康的疾病,例如:高血脂、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体检中心可以安排教授上门咨询或健康教育讲座,为提高职工健康尽心尽力。

儿科

科室简介:

ICU

科室简介:

功能检查科

科室简介:

针灸科

科室简介:

实验研究中心

科室简介: 

友情链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电话:021-64041990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