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概况

别名:

性质:三级甲等

电话:010-88326666

地址:

专家答疑 预约检查 极速问诊
妇科肿瘤

科室简介: 近20年来,以妇科恶性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规范话治疗为重点,对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预防均进行了系统研究,使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提高,达国内领先水平。 卵巢癌: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但死亡率却占首位。晚期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仅20%-30%,早期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80%-90%,因此卵巢癌的早期发现是提高患者生存期的重要环节。但卵巢癌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加上一些妇女未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因此约70%-80%的卵巢癌发现时已属晚期。卵巢癌有一定的肿瘤家族史,因此建议有卵巢癌、乳腺癌、结肠癌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妇女,以及年龄大于40岁、近期出现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阴道不规则出血等卵巢功能紊乱(卵巢癌三联征)的妇女应定期或及时做妇科检查,并根据情况进行超声和肿瘤标记物等检查。有卵巢肿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绝经后仍可触及卵巢的患者亦应咨询妇科肿瘤医生,定期复查或手术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是国内著名的妇科肿瘤诊治和研究中心。卵巢癌诊治是其主要特色和专业重点之一。近20年该中心治疗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60%,达国际先进水平;卵巢癌放射免疫显像诊断、卵巢癌疫苗等研究多次获得国家奖励。 宫颈癌: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妇科对宫颈病变制定了系统规范的诊治方案。妇科门诊采用先进的宫颈癌筛查技术,如TCT、CCT及电子阴道镜等,可以早期诊断宫颈病变。妇科病房开展了宫颈癌前病变电环切术(LEEP术)、宫颈锥切术,宫颈癌根治手术。对于晚期宫颈癌,同时采用介入化疗、放疗增敏等辅助治疗方法,有效的改善了预后。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由于激素替代治疗的广泛开展,发病率逐年上升。诊断性刮宫及经阴道彩超技术,提高了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率。近年来,妇科对子宫内膜癌的综合治疗进行了探索,制定多种治疗方案,开展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并规范了内膜癌激素治疗,具有特色的综合治疗方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核医学科

科室简介: 核医学影像诊断。

输血科

科室简介:

中心实验室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创建于1991年,现有工作人员12人,其中研究员系列5人,技术人员7人。实验室包括分子生物、细胞生物、实验病理三部分,总面积约900平方米,科研设备总价值约700万元。 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是医院内进行科研实验的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医学科研实验中心。主要为院内各科室的科研课题提供实验场地和技术支持,对研究生进行基本实验技术培训和课题研究指导。课题组(或科室、研究生)通过租用实验场地在中心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工作。需要租用实验室的人员,要先办理租台手续,接受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教育、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培训。实验室的部分基本仪器设备实行24小时开放,研究生可以在晚间或周末在中心进行实验。 教学任务是中心的另一项主要工作。1996年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开始承担北医研究生院的教学任务,为北大各附属医院的研究生开设“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人类疾病的分子基础”两门课程。10多年来,这两门课程坚持面向临床科研实践的原则,不断充实、改进,已经成为深受研究生欢迎的课程。这两门课程曾经获得2000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 在协助研究生和本院职工完成科研课题的同时,实验室人员也在申请和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近年来主要从事microRNA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2007年3月,人民医院在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临床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刘玉兰教授担任研究所所长。目前,研究所已经具备了国内医院系统一流的临床分子生物学和实验病理研究条件与技术力量,正在走上与临床密切结合开展科学研究的新路。

电镜室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电镜室成立于1983年,其功能定位是为全院临床和科研服务的超微病理学中心实验室。本室现有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各一台,可检测各种组织、细胞及人工植入材料等的表面及剖面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波做“光源”,突破了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微观世界的大门。尽管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但对于生物样品亚细胞水平的形态学研究,电子显微镜仍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技术手段。我科多年来致力于这项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积累了处理各类标本的经验;在常规透射和扫描电镜基础上又率先开展了细胞化学电镜、免疫电镜和核酸原位杂交电镜,使电镜的功能由经典的形态学观察进一步深入到超微结构水平的大分子定位。 我们先后参与了本院及外院承担的国家863计划、九五攻关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人事部优秀留学回国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参与的科室有普外,心外,血管外,泌尿外,脊柱外,骨关节中心,骨肿瘤,心内,肾內,眼科,儿科,妇科,皮科,口腔科,呼吸科,消化科,放射科,麻醉科,中医科,耳鼻喉,肝研所,血研所等。院外有清华大学、中科院、首都医科大学,协和医院,积水潭医院,阜外医院,宣武医院,友谊医院,肿瘤医院,复兴医院,佑安医院,北京医院,301医院,302医院,海军总医院。并与本院肾内科、血研所等临床科室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必不可少的参照信息。电镜室全体工作人员将始终以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稳定的专业技术为人民医院及外院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美容整形外科

科室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为满足社会对高水平的美容整形外科服务的需要,医院依托雄厚的技术实力,引进国内知名整形美容外科专家冯国平主任医师等多名经历过严格专科训练,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整形美容外科专业医师,成立了医疗美容科,所有医生均具有临床博士以上学历。 我们对一切和患者接触的器械实行严格的无菌消毒,尤其对各种植入人体的材料和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卫生监管部门的制度进行招标采购和备案。从法律上保证了患者的最大利益,杜绝了各种非法植入材料在我院的不良宣传和使用。我科各级医师进行的整形美容手术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已有30余篇的科研论文在国内外的专业杂志上发表。 为保证手术质量,医院购进了包括用于面部除皱、隆胸和面部轮廓整形等的内窥镜系统、微动力系统、共振吸脂机等各种先进的美容整形外科器械。科室在面部轮廓整形,女性乳房美容、重建,体形重塑,体表各式肿瘤切除重建及创伤后的修复与重建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药剂科

科室简介: 药剂科是集药学服务、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现有药学技术人员97人(西药78人,中药1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2人、硕士学历7人、本科学历33人。设有中、西药品库,门诊中、西药房,住院药房,制剂室,药品检验室,临床药学室,治疗药物监测(TDM)室,临床药理实验室,药物不良反应监测(ADR)室,药品信息室等部门。现有各类中西药品2200余种,年药品销售金额近六亿元。 门诊药房分为西药房、中药房、高干药房、急诊药房、白塔寺分院西药房和中药房,承担着门诊日均5000余人次的药品调剂工作。在西药房设有咨询窗口,由资深的药师为患者提供药品咨询服务。设立专门窗口发放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门诊药房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8:00-17:30,周六、日8:00-12:30,急诊药房全天24小时提供服务。 住院药房分为新院、白塔寺分院住院西药房,承担着全院50多个病房(室)1400余张病床药品调剂及用药指导工作。住院药房全天候提供服务,节假日不休息。 制剂室设有普通制剂、灭菌制剂、成品库、制水中心等部门。主要的仪器设备有天平、压盖机、洗瓶机、自动淌酸机、口服液灌装机、软膏搅拌机、多效蒸馏水机、胶体磨、消毒灭菌锅等。经批准可配制法定制剂百余种,其中 “吐根糖浆”、“口腔溃疡胶浆”、“烧烫伤药膏”、“硅霜Ⅱ号”、“复方氯霉素喷剂”、“复方薄荷滴鼻剂”、“苯酚滴耳液”等我院特有的传统制剂,深受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欢迎。1996年,我院制剂室在北京市率先开始为临床配置全肠外营养液(TPN)和肾替代连续治疗液(CRRT),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24小时提供药品配置服务,为保证患者及时用药,提高医疗质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兄弟单位及香港、澳门的同行前来观摩学习。制剂室通过GMP认证,并多次荣获“先进制剂室”称号。 药品检验室的主要设备有电子天平、旋光仪、酸度计、电导率仪、紫外-可见光谱扫描仪、折光仪等。药检室的工作职能为按照GMP要求,负责对自制制剂(普通制剂、灭菌制剂)中间品、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及样品留样观察,外购成品药、原料药的监控,生产用水的全面质量检查,并协助解决临床用药中的质量问题。药剂科提供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项目有环孢菌素A(CsA)、普乐可复(FK506)、氨甲蝶呤(MTX)、地高辛(DIG)、茶碱(THEO)、卡马西平、苯妥英、丙戊酸、苯巴比妥和万古霉素,每年监测数目近万例。根据监测结果提供正确服药指导,为患者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并结合监测项目及结果开展科学研究,为临床新项目的开展(尤其是肝移植和心脏移植),提供了有力帮助。 药剂科实验室配有先进的仪器及设备:两台高效液相(Waters公司,美国)、两台血药浓度监测仪(Abbott公司,美国)、一台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岛津公司,日本)。完成了大量具有临床意义的研究课题。 药剂科从1998年起开始设置专职临床药师。现有临床药师6人,参与呼吸科、妇科、ICU、神经内科的临床查房,与医护人员一起讨论病例、开展学术交流,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参与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利用药物监测手段,为临床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依据和用药信息,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的全院病例讨论会及医疗质量委员会会议,提出建议,并协助解决与药物治疗有关的医疗纠纷。 药学信息室负责收集国内外药学情报资料,了解药物研究、应用的动态和进展,及时筛选出相关的信息,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为药师、医生、护士提供药学咨询服务。定期编写出版《药讯》,登载有关政策法规、本院用药动向及存在问题、药物不良反应、新药介绍等内容,受到本院医师、进修医、学生的欢迎。定期更新本院药品集和药品目录,为临床正确开具处方提供便利。 药 剂科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医院各级领导及医护人员的支持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建立了有效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体系,在全院各临床科室设置联络员,负责与药剂科不良反应监测室联系,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的及时传递。药剂科收集、整理、分析、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每年上报不良反应报表400余份,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了保证,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集体”。2007年成为全市首批药物警戒站之一。 药剂科学术氛围浓厚,治学严谨,研究方向明确,结合临床工作,致力于医院药学的发展,在李玉珍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并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如:“多索茶碱药代动力学研究”、“新生儿血清中去甲万古霉素浓度测定药动学及临床应用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聚乙交酯—丙交酯微球体外释放研究”、“肝移植患者环孢素A的群体药动学研究”、“尼莫地平片剂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抗菌药物的经济学及用药趋势研究”等等。参与了《中国药学会医药信息网》、《医药论坛报》、《协和医科大学》、《国家计委》等机构的科研课题研究。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医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SCI论文,主编或参与编写、编译专著10部,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多篇论文获奖。 药剂科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卫生学校等院校的教学基地,承担着药学、医学等专业硕士、本科生、专科生等各层次学生的授课、实习、指导实验研究、完成毕业论文等任务,迄今为止共培养研究生20余人;承担院内住院医、进修医师的继续教育课程,开设合理用药、处方管理、公费医疗等方面课程;加强科内员工继续教育工作,每年均设置不同的专题,结合实际工作内容进行专业培训。药剂科已成为全国临床药师培养基地和北京市住院药师培养基地,设有呼吸、肿瘤、移植等专业,承担培养来自全国各地医院临床药师学员的任务。 多年来,药剂科奉行“以药品质量为中心”的理念,从各环节严把药品质量关。参与制订我院《新药购入评分标准》、《新药审批流程》;与我院药事委员会成员一起,建立了药品科学的评分体系,主要指标包括药品临床研究的规范程度,同类药品的性价比等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药剂科多年来实行的“一品双规”管理办法(即同一成分药物可以有国产品牌药品与进口或合资品牌药品各一种,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又方便了药品管理),成为许多医院效仿的楷模。药剂科严格按照北京市药品招标采购规定,实行网络采购,每年药品网络采购金额在北医组名列前茅。药品实行“效期管理”,严格按照药品质量要求存储。成立“药剂科药事质量委员会”,定期检查药品质量及储存环境等情况,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保证用药安全。 药剂科的工作宗旨为以病人为中心,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以临床药学为基础,发展学科建设;患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药师将用诚心、爱心、责任心为其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学服务!

急诊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正式成立于1983年,经过了20余年的风雨历程,在全科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将我院急诊科建设成为了一个承接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治疗的综合性科室。我院急诊科全天候开放,目前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后两者自2004年由感染科管理)等科室开放,随时为解决患者的痛苦服务。 内科急诊主要专业范围为内科危急重症的抢救和治疗,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并同相关科室进行合作,开通了多条救治危重病人的绿色通道,如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导管室绿色通道、针对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绿色通道和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胃镜绿色通道。这些绿色通道的建立,能有效的针对相应病人的抢救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外科急诊主要分为普通外科、骨科和神经外科三个部分,主要承担对外伤、急腹症和颅内损伤出血患者的处理和诊疗,并承担了西城区狂犬病疫苗的注射工作。此外,近期由我院整形外科在急诊开设颌面外科诊室,主要针对面部损伤的患者,为其容颜保护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妇产科急诊主要的诊疗方向包括急性出血性疾病、宫外孕和妇科腹痛等疾病。 儿科急诊为年龄在16岁以下的内科系统疾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体温超过37.2℃的患者将首先就诊于我院发热门诊,经过发热门诊的筛查后转诊至相应科室进一步治疗。肠道门诊主要收治感染性腹泻的患者。眼科和耳鼻喉科急诊主要处理其专科急性疾病,如外伤、眼睛红肿、鼻出血、突发声音嘶哑等。 我院急诊场所分为诊室、抢救室、监护室、临时留观和病房等五个场所。普通急诊病人经过分诊后进入不同科室的诊室就诊治疗,必要时需要在急诊临时留观室输液治疗。重症患者进入抢救室观察和治疗,我科的抢救室经过2008初重新改造后,目前具备18张抢救床,一张洗胃床,配备有专门的监护仪和专医专护,以利于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抢救治疗。急诊监护室成立于1997年,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一共有8张床位,是急诊抢救室的延续,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成功的救治了许多危重病人。急诊病房即我院综合内科病房,目前位于展览路医院一层,一共有28张床位,为就诊于急诊的而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在急诊工作的同时,我院急诊科还承担的相应的多项教学和科研任务,是北京市全科医生和急诊医师的培训基地。一方面承担了对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医师的培训工作,同时也参与了全院甚至北京市的急救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在医院的支持下,在全科人员的努力下,我们经历了2003年SARS的坎坷,见证了2008年汶川的风波,也参与了2008年奥运的荣耀。因此我们有信心在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专业知识、精湛的医术、熟练的技能和严格的管理,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针灸理疗科科

科室简介: 针灸理疗科于1996年由针灸科与物理治疗科合并而成,主要开展传统针灸治疗、现代物理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3人,主管技师2人,技师4人。 目前开展的治疗项目及主要适应症: 1. 传统针灸治疗,主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腿痛疾病、颈椎病、肩周炎、面神经麻痹、神经性头痛、失眠症、月经不调痛经、中风半身不遂及肥胖症等。 2. 耳穴埋豆治疗,主要治疗少儿假性近视、肥胖症、神经性头痛、失眠、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 3. 中频电脉冲治疗,主要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肥胖症等疾病。 4. 高频超短波治疗,主要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气管炎、盆腔炎、面神经麻痹、颞颌关节炎、卖粒肿等疾病。 5. 颈腰椎牵引治疗,主要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6. 现代康复治疗,主要针对中风偏瘫及关节手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早日恢复。

外科监护

科室简介: 我们的科室全称是外科加强治疗科(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 科室创建于1991年,现拥有固定床位6张,年收治病人800余人,主要从事各专业外科(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妇产科等)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工作,也收治部分内科危重病人。 危重病加强治疗科(ICU)是近30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也是现代医疗领域内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 重症监护与治疗是现代医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医学基础理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电子技术,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信息技术等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重症监护治疗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边缘学科,并在医院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部分发达国家ICU的床位数甚至已经达到医院总床位数的20%。 现代化的ICU可以使重症伤病员得到及时的,有效的监护与治疗,给病人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使很多危重病人得以“起死回生” ,明显提高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ICU不仅配备有最先进的医疗监测仪器和治疗支持设备,更拥有一支知识全面、 技术精湛和经验丰富的医护队伍。他们对危重病人实施着集中而严密的监测、 强化而系统的治疗,以及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倾尽全力地阻止着危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为原发病的治疗和最终康复创造条件、 赢得时间。 ICU是阻挡危重病人滑向死亡深渊的最后一道关卡,是帮助病人战胜疾病获得新生命的起跑线,是病人生命的捍卫者,是死神的强劲对手,更是体现综合医院整体实力的重要窗口。 科室功能 概括地说,ICU是对危重(或潜在危重)病人实施多器官系统功能支持治疗及监测的科室, 一切非终末期的危重(潜在危重)病人都是我们工作的对象。 以下是我们日常工作内容的 一个简单介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 ARDS可发生于严重创伤、感染、 大手术及急性重症胰腺炎等病人,SICU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以机械通气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成功救治了50余名重症ARDS患者,并正在进行ARDS与炎性介质的关系、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呼吸力学等相关研究。 在SICU,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和先进的监测设备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心跳、 呼吸骤停,并及时开始复苏,在心肺复苏的同时更重视脑和多器官功能的保护。在保护脑组织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控制感染、 营养支持等后续治疗,不仅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更为患者创造一个较高的生活质量。 外科危重病人由于大量失血、感染、 创伤等原因均会严重影响凝血功能,从而造成DIC甚至发展为MODS。 SICU在继承传统DIC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原发病及病人个体差异,总结了一套治疗DIC的序贯治疗方法,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并已有相关文章发表。 在SICU拥有完整的监测系统,这里可以对病人的各个系统进行24小时的监测和检查,包括: • 生命体征的监测。 • 血液动力学监测:中心静脉置管,Swan-Ganz导管, PiCCO技术,持续CO监测。 • 呼吸功能监测:呼吸力学监测,组织氧和监测--pHi,血气分析。 • 中枢神经系统监测:意识状态,瞳孔变化,ICP的监测,BIS监测。 • 血气、 电解质及BUN监测。 我科对于外伤大出血后DIC以及产后DIC的治疗有着非常丰富的救治经验,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救治成功率是100%,对于国内死亡率极高的血液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治疗也有极高的成功率。 我科的特色诊疗包括: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治疗、 危重病人的镇静止痛和血糖监控,我科正在同全球的ICU做MRSA和VER的监测。 SICU收治的病人大都是严重创伤等重症患者,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周围是 各种仪器发出的噪音,还有身上各种管路的束缚,加之病痛刺激,导致病人心理产生巨大 的压力。 针对这些情况,要求监护室的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业务素质,并有 极强的耐心和爱心。 我们的SICU就拥有这样一支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护理队伍。 她们常年加班加点,认真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给予病人以关心和照顾,使病人在病痛中得到安慰。 她们更用自己精湛的业务能力挽救病人于死亡的边缘。

超声诊断科

科室简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我院就有A型超声检查仪器,当时设备简单,能检查和诊断的疾病非常有限,未能有大的作为。 在我国灰阶超声普及初期,医院领导就及时选派了专人外出学习;购置的超声仪器由放射科代管。自此,一种新型的影像诊断技术开始活跃在医学诊断第一线。随后,超声仪器和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在临床和科研上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使我院超声技术能走在国内前列,适应当代医学的发展需求,医院领导曾先后几次在外院引进技术骨干,并在1991年,决定正式成立超声影像科。 到1997年3月,在领导的关怀下,任命了科室第一任正主任。从此超声科的发展开始加速。 现在,科室工作人员12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3人,主治医3人,初级职称医师3人,护师一人。其中四人正在攻读临床博士或硕士学位。另有硕士研究生一人。 科主任、医学博士李建国教授是全国知名超声专家,在全国及北京市的专科学会和杂志都有重要兼职。他在腹部肿瘤,胃肠道疾病,乳腺,甲状腺等疾病的超声诊断和介入性超声上,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蜚声国内;尤其在胃肠道疾病诊断方面在全国影响最大,全国患者常常慕名前来求诊。 在科主任的带领下,我科开展了多种超声检查项目。全科技术提高显著,科室在市内乃至全国影响愈来愈大,为疾病的尽早确诊和及时治疗、为患者的身体早日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医院创造了极好的社会效益。 医院领导为我科配备有多台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能满足腹部,四肢血管,表浅器官,胃肠道,直肠前列腺等全身各个部位的检查与治疗。日工作量在120~150人次间。我科开展的许多介入性超声如: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置管引流等代表了国内较先进的现代医学诊疗技术。 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超声在临床的应用愈来愈广泛,临床对超声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对于一名影像专业医师而言,需要掌握的知识要不断拓宽。一个称职的影像医师,必须要走在现代医学研究的前列。为适应这种形势发展需求,我科全体技术人员都在积极参加继续再教育,主治医师60%报考了在职研究生,住院医师也在争取转博。 四年来,我科在核心医刊或国际、全国重要会议上,先后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其中两篇获得当年优秀医学论文二等,三等奖。我科承接的卫生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胃肠超声检查新技术学习班》已举办三期,受到学员一致好评。我们承接国内许多重要学术学习班的专业授课也受到与会学员的欢迎,对我们的讲课给予了高度评价。我科还承担了本科大学生桥梁科超声教学工作,我们连续4年向全国招收进修医师。为全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超声专业人才。2001年,医院领导和医务处推荐我科到学校参加"优秀进修医培养"科室评选。这是对我科的鼓励。我们要把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前进的动力,在各级院领导支持和指 导下,在新的形势面前,不断努力。为医院争取更大的荣誉。

放疗科

科室简介: 我院放射治疗中心位于人民医院新院内,有正副高级职称者5人和其他各级各类人员,其中包括肿瘤放射临床学、医学影像学、放射物理学、放射医疗技术等各类专家。放疗中心装备精良,拥有包括瓦里安和西门子大型医用直线加速器、GE螺旋CT及模拟定位系统、CMS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数控自动三维铣床及荷兰近距离治疗机及其治疗计划系统,并配备拥有全套的物理检测设备及检测手段,亦在国内居一流水平,可以完成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和常规放疗、各种近距离放疗。多年来放疗中心与全院各科室和兄弟医院相关科室积极协作,开展了大量的肿瘤综合治疗的临床工作,医疗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不断提高和积累,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在引进全套先进的调强适形放疗设备后,使我院放疗中心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后也还将一如既往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男科

科室简介: 在男科学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泌尿外科也同样具有雄厚的实力。1980年,我科与国家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及世界卫生组织生育调节规划处协作,制定研究“男性志愿者服棉酚后精液、血液生化和激素的长期随访”及“国人精液和血清性激素动态分析”两课题,科研结果在国外杂志发表。“国人精液和血清性激素动态分析”获1986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阴茎海绵体超声血流检测、阴茎海绵体血管造影、球海绵体肌反射潜伏时间测定、精道造影和阴茎海绵体血管活性药物注射、阴茎假体植入术、腹壁下动脉-阴茎背深静脉吻合术、阴茎背深静脉切除术、精液体外改善术、附睾输精管吻合术、输精管再通术、射精管切开术、经皮睾丸附睾取精术等男科检查和治疗项目已得到全面开展。

病理科

科室简介: 病理科现有工作人员20人,其中医师12人,副高级以上人员5人,技术人员8人,中级以上人员4人,退休返聘专家教授2人。 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规律。病理科主要承担医院的手术、活检、细胞学标本的诊断及尸体解剖工作。近年来,年诊断量基本保持在2万例左右。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约30万例诊断。此外,科内专家还承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病理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每年完成数百例诊断,在国内病理学界的相关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影响。设有北京大学病理会诊中心。科室开展的新技术包括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电镜诊断等。 病理科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乳腺癌与妇科肿瘤病理学,已培养研究生10余名。科室还承担进修医的培养工作。 科室注重知识更新,系统地学习病理学的前沿知识,将其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并加以推广。由回允中教授主译,全科人员参与翻译了《阿克曼外科病理学》、《诊断外科病理学》、《外科病理鉴别诊断学》、《女性生殖道病理学》等多部病理学巨著。编写了《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肿瘤组织病理诊断》等著作。其中几部已成为广大病理工作者日常工作的案头参考书。 社会兼职方面,科室的专家教授担任了《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等多种杂志的编委和审稿人。

检验科

科室简介: 检验科共有工作人员74名、(包括新老医院),分5个大组,临检;生化;微生物;免疫;老院。其中正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36人;初级职称33人;工人1人。全科下设五个专业组:临检组;生化组;微生物组;血清免疫组;老医院组。其中、临检组又分为病房化验室;门诊化验室;急诊化验室;肠道化验室;血凝实验室。微生物组又分为细菌室和病毒室。血清免疫组又分为血清室和免疫室(包括寄生虫检验)。临检组目前开展各种血尿便常规检验40余项。急诊化验室承担血尿便急诊常规检验。肠道化验室承担肠道检验工作。病房化验室承担新医院病房常规血尿便检验。老医院化验室主要负责老医院300多张床的检验,包括临检、血凝、生化、微生物接种及涂片等。 血凝实验室目前已开展各种凝血和溶血试验近20项、包括PT、FIB、AT、APTT、TT、AT-III、PLG、AT-PL、HEP、P-C、P-S、D-二聚体、凝血因子(II、V、VII、X、VIII、IX、XI、XII)、FDP、APC、t-PA、PAI、LA、L-HEP、血小板聚集试验、VW因子测定。现在、临检组拥有各种血球计数仪8台、尿分析仪及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4台、血凝分析仪4台,血小板聚集仪一台。 生化组目前开展各种生化检验50余项。包括肝、肾、心功能测定;血脂分析;蛋白电泳;电解质分析等。 目前开展各种细菌检测项目20余项,包括血培养、尿培养、各种细菌鉴定等以及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检测。可配合临床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考核。 细菌室还承担院内感染监测、配合临床开展药敏试验等科研工作。病毒检测包括CMV、风疹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虫等抗体检测、结核、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PCR检测。 血清室开展各种特定蛋白检测及其它检测近30项。包括IgG、IgA、IgM、C3、C4、RF、ASO、CRP、HPT、CER、MA、PFB、PAB、TRF、AAG、KAP、LAM、AAT、PSA、RPR等以及快速CRP、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核抗体(多抗原)检测、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布氏杆菌凝集试验等。免疫室主要开展自身抗体检测、包括ANA、AMA、ASMA、APCA、AHA、AdsDNA、ENA(RNP、SM、SSA、SSB、Scl-70、PM-1)、ACL、ANCA等检测。肿瘤标记物检测,包括CEA;AFP;CA125;CA19-9;CA15-3;总PSA;游离PSA;NSE;CYFRA21-1;CA724;血清铁蛋白;以及叶酸;vitB12 等。细胞因子检测、G-CSF、sIL2r、TNF等;总IgE测定;特异性IgE测定即各种过敏原检测20余种(螨、蒿属花粉、屋尘、鱼、虾、鸡蛋、各种霉菌、皮毛等)以及吸入过敏原过筛、食物过敏原过筛。此外还有ECP(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猪囊虫抗体、快速疟原虫抗原检测、快速丝虫抗原检测、肝吸虫抗体、血吸虫抗体、肺吸虫抗体、旋毛虫抗体等以及组织中寄生虫检查,如痰找卡氏肺囊虫、血液及骨髓中找疟原虫等。并开展各种寄生虫皮试(蛔虫、肺吸虫、肝吸虫、包虫、囊虫、血吸虫等)。 检验科各专业组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很好的完成了医教研任务。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各组质控(卫生部、北京市)均达到优秀。2004年通过了北京市组织的实验室规章制度检查。检验科还负担研究生、本科生、中专生、进修生等多层次教学任务。多人多次被评为市、校、院级优秀教师及教学先进集体。在完成医疗教学任务同时、大家努力开展科研活动、近5年来、写论文40多篇、其中20余篇在各级杂志发表。并参加全国及北京市各种学术会议30多人次。

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科

科室简介: 京大学人民医院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科开展疑难计划生育手术(人流、取环)、保留生育能力的手术,妇科内分泌治疗、月经不调及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已有近30年经验。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解决各种疑难计划生育手术,并能够对女性及男性不孕症进行系统的治疗,并有多种先进的治疗手段,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中心主要对以下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先进的诊治手段: 1. 女性不孕、男性不孕症的诊断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孕症均可以得到诊断及治疗。腹腔镜及宫腔镜检查使不孕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入了更高的水平;诱导排卵及监测排卵使许多无排卵性不孕患者喜得贵子;而各种辅助生殖技术(人工授精、试管婴儿、单精子卵胞浆注射)的开展为过去判为不治之症的不孕症如输卵管不通、男性少弱精症甚至无精症以及多方治疗无效的其它不孕症患者带来了莫大的希望。  2.习惯性流产:系统的病因学诊断及独特的治疗方法使大多数患者在再次妊娠时能够成功地妊娠至足月。  3.各种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子宫肌瘤雕核术、宫颈环扎术、腹腔镜下输卵管疏通术、宫外孕腹腔镜保守治疗等)可以减少损伤、减少粘连,使尚无子女的患有子宫肌瘤、内膜异位、宫外孕、输卵管不通妇女能够保留生育功能。 4. 男性不孕症的治疗:对少精、弱精、畸形精子症甚至无精症的患者,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精子优选、单精子卵胞浆注射等方法进行治疗。 5.开展的治疗项目有:各种辅助生殖技术包括试管婴儿、单精子卵胞浆注射、人工授精、诱导排卵、监测排卵、不孕症腹腔镜治疗、不孕症宫腔镜治疗等。近四年的试管婴儿妊娠率为20%~40%。

麻醉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一批成立麻醉科的医院。现有在职员工48名,其中麻醉医师40名,麻醉护士7名,工程师1名。近70%医生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现任主任杨拔贤教授,副主任冯艺教授和乔青副教授。 人民医院麻醉科是我国第一批进入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科室。每年招收麻醉住院医师6-8名,进修医师8-10名。 我科共有装备先进的层流手术间31间(其中西直门新院22间,白塔寺老院9间),6张恢复室床位,负责承担了全院18个科室临床麻醉、重症病人监护与治疗和急性疼痛(包括术后镇痛、分娩镇痛和无痛性介入检查)及慢性疼痛治疗等工作,每年约实施2万例手术麻醉,其中心脏手术麻醉近600例,肝移植麻醉近百例,关节置换术麻醉近千例,胸外科手术麻醉500余例,骨肿瘤手术600余例。疼痛门诊量约为5000例/年,微创疼痛介入治疗百余例。麻醉科拥有国际先进的麻醉机、监护仪和抢救设备。所有麻醉科医生均接受了规范化、正规化和系统化的麻醉医师培训,掌握了目前可应用的各种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方法以及国际先进的围术期监护技术(包括心电、BIS、CCO、肌松、听觉诱发电位、麻醉气体、TEG、组织氧耗、血气等)。动脉穿刺置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S-G导管置入,双腔气管插管以及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困难插管等高难度的操作已经运用自如。每年放置S-G导管约400例,CVP和动脉测压4000多例。 作为北京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还承担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七年制和八年制医学生的见习、实习及授课等教学任务。作为教育部博士点,目前有博士导师2名、硕士导师1名,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4-5名,博士研究生3-8名。我科已获得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等多项研究基金。研究重点包括围麻醉期生理功能维护;重要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疼痛传导机制和疼痛治疗;新型麻醉制剂的药代及药效学。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麻醉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百余篇,主编和参编专业书籍多部。多篇论文获奖。 ①危重患者的临床麻醉: 我科具有国际先进的围术期监护技术和丰富的临床麻醉实践经验,已为数以万计行心脏大血管手术、肝肾移植手术、胸科手术、骨肿瘤手术的危重症患者实施了安全满意的麻醉。 ②急性疼痛治疗: 急性疼痛治疗包括术后镇痛、分娩镇痛和无痛性介入检查,大大减轻了广大手术患者、产妇以及行胃肠镜检查患者的痛苦 ③慢性疼痛诊疗: 治疗各种慢性疼痛、顽固性癌性疼痛和一些非疼痛性疾病,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微创介入、口服药物和物理治疗等,为众多饱受慢性疼痛折磨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麻醉门诊:具有严重合并症或其它特殊情况的患者术前需到麻醉门诊进行麻醉前身体状况评估、麻醉风险咨询。 麻醉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 1:00--5:00。 疼痛门诊:治疗各种慢性疼痛、顽固性癌性疼痛和一些非疼痛性疾病。 疼痛普通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 1:00--5:00。 疼痛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下午、周三全天 出诊专家:冯艺(周三上午)、张挺杰(周一、三下午) 地点:门诊楼2层东侧

产科

科室简介: 1. 人员构成: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1名,助理研究员2名,技术员1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2名。护理人员31名。 2. 床位:32张,其中温馨病房5-7间。 3. 设置:围产保健门诊及产科B超室,病房,产房,产前诊断实验室。 产科作为妇产科学科的一部分,在国家重点学科多年发展的基础上,在围产保健、妊娠合并症、疑难重病症抢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又在产前诊断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拓展了发展方向。并在承担大量医疗、教学、科研等任务中不断发展着。 1围产保健:具有完善的产前保健系统及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并常年开展孕期健康教育及产后指导。坚持数十年的孕妇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由本院产科资深专家、护士长担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了大批孕产妇及家属参与。门诊设普通、专业及专家门诊,有健全的产前各项检查诊断方法、独立的产科超声检查及产前、产时监护系统。门诊开展了妊娠合并血液病(特别是血小板减少)、妊高征专业门诊,与病房一条龙进行高危管理。胎儿畸形的产前筛查及较高的宫内诊断率提高了围产保健质量。产房开展了产时无痛分娩、温馨待产、助产士陪产。病房提供了新生儿游泳、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心脏畸形筛查等多项服务。多年来,发挥综合医院的优势,在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诊断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妊娠合并血液病、甲状腺疾病、心脏病、肾病、癫痫等内科合并症。目前,北京市及周遍地区妊娠期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均转入我院治疗。 2疑难重病症抢救 目前为北京市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之一。每年广泛接受北京市、远郊区县及外地的危重孕产妇转诊。院内成立了由多科室专家组成的孕产妇抢救小组,在院内各科室尤其是血液科、心内科、呼吸科、手术室、血库、SICU的配合下,成功抢救多例妊娠合并严重危重血液系统疾病、多脏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羊水栓塞、DIC的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产前诊断:目前为北京市产前诊断中心之一,临床已开展(1)母血清筛查工作 针对胎儿染色体疾病及神经管畸形,孕妇可在孕8-13周、15-20周行两次血清学筛查(2)细胞遗传学诊断:对筛查高危人群、年龄大于35岁、即往不良妊娠或分娩史、B超可疑胎儿畸形的孕妇,可在孕16-24周行羊水穿刺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实验室设备先进,技术人员3名,技术成熟、细胞培养及制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孕周可扩大至24-25周,成功率达95%以上;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先进的核型自动分析仪,使图形可保存、异常者便于会诊(3)胎儿脐带血穿刺技术 99年开始脐带血穿刺技术,已成熟运用于临床产前诊断,可用于染色体异常、宫内感染、胎儿内分泌系统疾病、胎儿单基因遗传疾病的宫内诊断(4)B超产前胎儿畸形筛查 产科彩超室具备先进的超声诊断仪,自1997年一直致力于胎儿畸形的产前筛查,胎儿结构畸形诊断及符合率达94.9%,特别在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宫内诊断率达国内外先进水平。目前已开展孕期胎儿心脏畸形的常规筛查及产后新生儿心脏畸形的检查,吸引了大批孕妇行超声胎儿筛查及异常的确诊。(5)即将开展孕早期绒毛穿刺及染色体检查,羊水及胎儿血FISH快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 4科研及教学:近年来共获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北京大学985-21工程科研资金70万,孕产妇保健及围产医学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承担北京市科委重大出生缺陷-心血管畸形宫内筛查诊断研究及卫生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遗传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在医院研究和发展基金支持下展开胎儿严重先天性疾病相关基因研究、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病原因及规范诊断性治疗研究、妊高征和呼吸睡眠暂停相关性的研究。目前教学工作接受北京大学医学专业七年制、八年制教学;参与教学改革,参与编写本科生及研究生各类教材10余项。此外每年有近50名进修医学习,举办妇产科各类学习班2-3次/年。 产科在多年的发展基础上,在临床上针对产科疑难病症进行了多学科的联合抢救及治疗;尤其对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疾病、血液病、多脏器功能受损病人的诊疗及抢救有较为独特的研究及见解;广泛接受北京市、远郊区县及外地的重症病人的转诊;在院内各科室尤其是SICU的配合下,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4年开展了三唯彩超的临床应用,使胎儿心脏及颜面部的畸形的宫内诊断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配合临床产前诊断工作的开展,胎儿畸形宫内诊断的水平得到了北京市产前诊断工作小组的认可及好评。我科自99年开始胎儿脐带血穿刺,打开了宫内诊断治疗的新篇章,目前是北京市能独立完成胎儿宫内细胞及分子遗传学诊断的少数医院之一,2004年宫内诊断白化病、假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血友病等文章发表于《中华围产医学杂志》。胎儿的宫内诊断及治疗正成为科室主要工作及实验室研究的方向。在基础研究方面,主持了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物医学系的关于人类干细胞的国际合作研究,目前主研的科研基金有:中国科技部支持的863项目;北京大学985,211工程基金等。

放射科

科室简介: 90年代西直门人民医院新址投入使用后,放射科连续引进了各种大型影象设备。1990年,西门子Pandros血管造影机投入使用。1994年,亚洲第一台双螺旋CT引入我科,1995年,引进国内最高场强的2.0T超导磁共振机。1997年又购入菲力浦V3000DSA血管造影机一台。此外,还有5台胃肠造影机、5台X光检查机、4台床旁X光机、5台洗片机。目前科室拥有65名工作人员,包括教授、副教授7名;主治医师5名;训练有素的技护人员27名;5名工程师;4名工人;8名在读研究生。全科每年发表论文十余篇,自立编写出版多部著作,部分科研项目历获卫生部及院内表彰。我科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每年有20余名进修医师系统地在我科进修。我科导管室建于1992年,至今已进行了2000余人次多种恶性肿瘤的栓塞化疗并能进行食道、胆道、血管等全身各系统的介入治疗。如食道狭窄的扩张治疗、胆道狭窄的内引流以及血管狭窄的支架置放等。近年来,仍在不断开拓微创治疗领域的新途径,正以最快的速度使介入放射学步入国内先进行列。 2001年,引进了多台代表当今医学影象学最新进展的高新诊断设备.其中包括GE公司的Lightspeed多层螺旋CT,GE excite HD超导磁共振,以及岛津公司的全数字胃肠造影机。2005年至今,我科又先后引进了KODAK DR3000,GE 64排 VCT,SIEMENS Sensation 64层CT,GE HDx 3.0T磁共振等先进检查设备。全面提升了疾病的检查和诊断水平,并随之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归档与传输系统(PACS)及放射科信息系统(RIS)早在2003年就已经在我科启动。目前X线摄影、CT、磁共振及数字胃肠机的图像均可实时传输,并进行存储。最终将实现远程图像传输,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历史沿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建于1918年,当时没有专门的放射医师,仅在医院主楼的四层有一部开放电路X线设备,实验室的技术员拍片后由临床医师负责诊断。1942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协和医院被迫关闭,著名的放射学老前辈,中华放射协会第一任主席谢志光教授来到我院,开创了我国放射诊断学的先河。当时科室人员很少,设备简单,陈旧,但他们筚路蓝缕、团结奋斗,为我科的成长、壮大奠定了基础。1948年解放前夕,我科医师技术员共增加到7人,购置了美国菲力浦公司200mA诊断机一台。 1949年,放射科迁到新扩建的主楼西翼底层,中华放射协会第二任主席、著名放射学者汪绍训教授来我科担当主任职务,放射科逐步增添了各种专用诊断机,如西门子200mA胃肠造影机、断层摄影机、70ms西门子间接摄影机、Peerless自整流透视机及床旁照相机等。平均每年完成各种照片、透视、胃肠造影和特殊检查5万余人次。为我国放射学事业培育了诸多优秀的人才,如胡梦华、李果珍、刘赓年等著名放射学家都是从这里开始他们光辉的专业生涯的。1958年,人民医院正式成为原北京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崭新的体制为放射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科医、教、研全面启动,大型先进设备连续增置,1976年引进了日本1000mm诊断机、多轨迹断层机、装配有影像增强和电视监视系统的胃肠造影机和高电压胸部照相装置。1982年以来又引进了日本东芝和岛津公司的配有录像设备和110mm缩影摄像设备的遥控胃肠造影机两台,还有岛津泌尿系统检查用机及东芝CT扫描机等多部先进设备。我科担负着北京医学院历届医疗系学生的放射诊断学教学工作,并多次组织省市级和卫生部各种培训班。为祖国医学影像事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中医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立于1918年,是中国人自己创建的第一所综合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由全国著名老中医徐衡之、张建甫开创了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的先河,为中医治疗内科疑难病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科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医院中医科,包括中医门诊、中医病房和中医实验室,神经电生理检查室、中医教研室。近年来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4年被北京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中医科门诊量连续十几年在全院科室中名列前茅,为方便患者就医,陆续开设了心脑血管病专业门诊、肾功能不全专业门诊、皮肤病专业门诊、肺纤维化专业门诊、穴位贴敷专业门诊等多项中医特色专业门诊,并负责全院所有科室的中医会诊工作,以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式和整体观念,采用多方法、多层次个性化治疗诊治了许多疑难病症,其中最高年龄的患者为107岁,对中老年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任中医科主任王少杰教授注重科学管理、强化团队意识、加强人文建设,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使中医科十余年来保持零纠纷、零事故、零赔偿、零欠费、零投诉,中医科全年甲级病例率在全院临床科室中名列前位。 中医科自1991年成立病房以来,以收治脑血管病人为主要方向。在开展中医药传统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上,健全和发展了独特的中药足浴、中医养生体疗、心理慰疗等综合整体个性化治疗。逐渐形成了中西医相结合,以中医、中药、针灸、养生、康复为特色的脑血管病治疗病房,医疗和护理工作中体现中医人文关怀,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中医科主任王少杰教授为研究生导师,承担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曾获北京大学医学部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人文医学荣誉奖”、 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在2007年的鞘注甲氨喋呤事件中,中医科团队在王少杰主任带领下克服了无先例、无文献记载、无治疗方案的困难,秉承中医传统医学理论精华,首创“中医康复七步法”和“排尿三段法”,以中医特有的中医中药、养生、药膳、情志护理对我院及北京市鞘注甲氨喋呤患者进行了整体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成效,彰显了中医传统治疗的优势,为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填补了空白。卫生部及国家CDC专家充分肯定其疗效并予以嘉奖,并在《健康报》头版给予报导。 中医科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进修生、研究生、留学生的中医教学及中医内科临床实习任务。教学中注重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模式、教具教改、教学科研各个方面不断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了良好效果。2007年度中医科教研室荣获人民医院唯一的部级教学奖——“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集体奖”。

血管外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享有很高知名度的血管外科疾病诊疗中心。 现任主任张小明教授,是我国血管外科泰斗汪忠镐院士的得意门生。科室现有主任医师2名、 主治医师5名,护理工作人员10名,全体医师均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拥有自己的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能够开展包括介入治疗和开放手术在内的所有血管外科诊治工作,年开放手术、 介入治疗共600余例,特别是在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布-加综合征、颈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等周围血管动脉硬化闭塞症、 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已为国内约300家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和会诊手术。 1、布-加综合征:张小明主任发明的“ 肝段下腔静脉全程显露的布-加综合征根治术”能够直视下去除血管病灶,达到根治目的。 2、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我科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完成体外循环下胸腹主动脉瘤切除、 人工血管置换的血管外科之一,手术经验丰富。我科也是国内最早开展胸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腔内微创治疗的血管外科之一,特别是对于复杂病例经验丰富,采用手术-介入结合的方法,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3、颈动脉、肾动脉、 下肢动脉等周围血管动脉硬化闭塞症:科室拥有术中DSA设备,采用微创介入治疗或介入+手术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中远期疗效。 4、 肿瘤侵犯大血管的外科治疗:将血管外科技术应用于肿瘤治疗,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5、深静脉血栓:我科治疗深静脉血栓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于预防肺栓塞,特别是通过手术、 介入疗法治疗肺栓塞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脊柱外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成立于 2001年,系中国目前仅有的几家专门从事脊柱疾病治疗的科室之一。正式建科时间虽短,但在人民医院85年的风风雨雨历程中,骨科、脊柱外科事业在冯传汉、赵钟岳、蒋化龙、吕厚山教授的辛勤耕耘下,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自建科更是以“建成全国从事脊柱脊髓疾病诊治的顶级的专业中心”为宗旨。本着精诚协作的精神,医、教、研全面发展,为我国脊柱外科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专业的医护队伍:目前科室共有床位24张,医护人员15名。教授两名。副教授2名,主治医生2名。在读研究生3名。每年完成脊柱手术300余例。收治病种包括:颈椎病、寰枢椎病变、胸椎管狭窄、腰椎病、脊柱侧弯、脊柱骨折、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脊柱手术失败综合症、脊髓神经损伤、脊柱肿瘤、脑性瘫痪等。学科带头人刘海鹰博士,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在脊柱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累计已完成脊柱手术千余例,并且无一例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我科护士长早在1996年,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圣玛丽、仁济等多家医院访问学习脊柱外科专业护理理论,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带出了一只专业的护理队伍。目前,脊柱外科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刘海鹰主任的领导下,全科同志同舟共济,奋力拼搏,已成为国内仅有的几家专门从事脊柱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点学科之一。 专业的硬件设施:针对脊柱外科高风险、高手术并发症的特点我科制定了严格而详尽的围手术期诊治常规,并引进了美国Axon公司的Epoch2000型神经术中监护仪,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术中神经监护设备。该监护仪能在术中同时对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等多项神经系统功能指标进行监护,能有效的降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我院是北京地区率先开展此项目的专业科室。光纤冷光源头灯、高速微型磨钻及纤维外科器械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颈椎、胸椎、腰椎及脊髓畸形、脑性瘫痪手术的精细度,从而降低了手术中神经、脊髓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专业的科研队伍:我科多位专家承担国内外著名杂志的特约审稿人、编委等职。编写专著《脊柱内固定学》、《小儿骨科手术图谱》、《脊柱翻修术》。发表论文:先后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腰椎退行性变合并下肢关节退变性关节病治疗方法探讨” 、“自体输血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椎间融合器在退变性脊柱侧弯外科治疗上的应用”、“手足徐动继发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脊柱手术后眼部并发症”“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外科治疗”、“碳纤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等论文10余篇。 优秀的职业素质:面对人类尚未认识的烈性传病(非典)。全科同志科学防治,无私奉献。迄今我科无医护人员、病人感染;无一例临床诊断病例及疑似病例。在人民医院被封闭期间全体医护人员坚守岗位,保证封闭期间21位在院病人及家属的安全,并给与成功的治疗。 密切的对外交流:今年下半年,我科将与德国脊柱外科中心合作,在国内建立第一所中德脊柱外科合作中心。今年9月欧洲颈椎病大师Klau.Matzen将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演示手术。

神经外科

科室简介: 神经外科在已故神经外科前辈薛庆澄教授亲切关怀下,由栾文忠教授于1984年创建。 经过20余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担负北大医学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并担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一流科室。 2004年经全国招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常委、张庆俊教授应聘来我科任新主任。我科工作有了新的气象。 现有人员2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设备包括CT、MRI、螺旋CT、血管造影机(DSA)、脑室镜、进口手术显微镜、 颅压监测仪、电动及气动开颅钻、CUSA、SPECT等。 目前可开展各种颅脑及脊髓手术,以显微神经外科为特长,几乎所有手术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将手术所致的神经损伤降到最低限度。 同时对各种疑难病症如脑干肿瘤、颅内动脉瘤、脊髓髓内肿瘤、大脑深部肿瘤、复杂性颅底肿瘤、巨大脑垂体瘤、颅咽管瘤、 巨大脑血管畸形、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痉挛性斜颈等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8年引进德国产脑室镜系统广泛应用于脑室内肿瘤、脑积水,脑内血肿的治疗,免除了病人常规开颅手术的痛苦。 在颅底病变的手术中,脑室镜和手术显微镜结合,可观察病变和周围组织关系,有利于病变的切除,减少副损伤。 自1992年以来已行脑干肿瘤切除术50余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超低前颅窝底入路治疗垂体瘤的研究,使手术全切率显著提高。 针对大面积脑梗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行颅内外血管显微吻合术,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上张庆俊主任有独到之处,尤其在复杂的床突旁动脉瘤的处理方面更有丰富的经验,在经单鼻孔入路、 眶上锁孔入路垂体瘤切除等微创手术以及听神经瘤全切保留面、听神经方面也颇有建树。 在科研方面,我科副主任梁冶矢教授,原主任栾文忠教授,刘波副教授正进行“颅内压数学模型的建立” 此项已获国家自然基金资助;张庆俊主任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脑血管痉挛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已取得两项省级成果,“ 脐血干细胞治疗脊髓空洞症”的课题正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近,在我院急诊专门设有神经外科诊室,建立了脑血管病、 脑外伤等疾病诊治的绿色通道;此外,在我国功能神经外科领导人国家一级教授刘宗惠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功能神经外科诊断和手术治疗,北大系统的癫痫外科中心在我科即将成立。 一个欣欣向荣的科室正在蓬勃发展。 手术疾病包括: 一、脑血管病 1、动脉瘤: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被称为颅内的定时炸弹。 我科能对各种常见部位动脉瘤如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以及复杂动脉瘤如床突旁动脉瘤、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进行手术治疗,总结了老年患者动脉瘤的诊治经验,一侧入路治疗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 2、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3、颈内动脉狭窄:可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内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型术。 4、高血压脑出血。 5、烟雾病、大面积脑梗塞 二、颅内肿瘤 1、鞍区肿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等鞍区肿瘤。可视肿瘤部位采用单鼻孔入路、额颞翼点入路、额下入路、 纵裂入路等多种手术入路。手术目的是全切肿瘤,争取获得治愈。 2、胶质瘤:占颅脑肿瘤的近一半,我科采用广泛切除肿瘤加放化疗的方法,延长了病人的生命。 3、脑膜瘤:各种部位、类型的脑膜瘤 4、脑室内肿瘤:经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手术彻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5、神经鞘瘤: 如听神经瘤,可做到保留面神经,全切肿瘤。 6、脑干肿瘤:手术风险大,由于显微技术的提高,可以做到全切,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很小。 三、脊柱脊髓疾病 1、椎管内肿瘤: 2、脊髓栓系综合症 3、脊柱裂 4、环枕畸形 5、脊髓空洞症 四、颅脑损伤:各种重型颅脑损伤,颅神经损伤 五、功能性疾病 1、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 2、痉挛性斜颈 3、顽固性癫痫 4、脑积水

普外三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腔镜外科即普外三科41病房,其前身为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腹腔镜专业组,自1991年引进腹腔镜技术以来,已有近十八年历史,共计完成各类腹腔镜手术5000余例。著名外科专家黄萃莛、杜如昱、祝学光教授曾先后担任科主任。 为进一步促进微创外科学的发展,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于1998年1月正式成立外三科(腔镜外科)。腔镜外科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的雄厚实力,人员配备精干,现由外科及腹腔镜专家黄迅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西城区政协委员)任科室主任。 我科室秉承了人民医院普外科的传统,在治疗肝胆、胃肠、胰腺、脾脏、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各类疝气等疾病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胆道良恶性疾病的诊疗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如: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肝内外胆管结石、先天性胆道疾病、胆囊癌、胆管癌、胰头癌及胆道术后合并症等,在国内胆道外科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 随着现代微创外科腹腔镜、纤维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北京市率先引进并开展了腹腔镜手术,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在北京处于领先地位,是我国最早开展腹腔镜普通外科手术的科室之一,每年开展的腹腔镜胆囊手术多达500余例。随着腹腔镜技术及器械的不断发展,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具有开腹手术熟练技术的有力保障下,已成功的完成了各类腹腔镜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镜活检、取石术;腹腔镜肝脏手术(肝囊肿开窗术、肝脓肿引流术、肝活检术、肝叶切除术);腹腔镜胃、小肠、结直肠良恶性肿瘤切除及根治术;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和脾功能亢进;颈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瘤、结甲等);腹腔镜疝修补成形术(腹股沟疝、腹壁疝、切口疝、脐疝及复发疝);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腔镜下食道裂孔疝修补术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等。在纤维内镜治疗方面也颇有心得,对各种类型的肝内外胆管结石、先天性胆道疾病、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治疗、处理居于国内前列。另外,我科室对于各类消化道肿瘤(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及甲状腺癌的术后综合治疗,如化学治疗、介入治疗及免疫治疗也颇为专长。 在做好科内工作的同时,我科室与周边地区及兄弟省市多家医院开展技术合作和交流,并且抽调技术骨干,积极指导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道镜手术,每年接待各地进修及访问医师上百人次,扩大了科室的影响,为医院赢得了声誉。同时,在普及腹腔镜技术方面,我科室举办多次全国腹腔镜外科新技术培训班,编写了全国腹腔镜技术培训班教材。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百余名学员及院内众多的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参加了培训,受益菲浅。人员组成:目前科室有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人。学历:博士6人,硕士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3名。

骨肿瘤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是从事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的专业机构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集临床、科研、 教学为一体,在国内享有很高知名度的骨与软组织诊断治疗中心,现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点科室,全国骨肿瘤诊疗研究中心。 科室于2003年改名为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 中心拥有国内最著名的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专家和高级专业技术队伍,每年诊治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骨与软组织肿瘤病人,尤其在复杂、 高难度的脊柱、骨盆和骶骨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完成高难度手术数千例。 其中切除骶骨肿瘤的数量和难度居世界首位。 骨肉瘤的化疗和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90年代以来在国内最先开展术前大剂量新辅助化疗,使恶性骨肿瘤的保肢率达到90%以上,5年生存率由过去的20%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 目前我科的化疗方案已推广到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二十多家大中型医院。 中心多年以来对骨转移癌治疗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并制订了相关的诊疗指南,使骨转移癌的外科治疗规范化,合理化。 经过数年努力,大量骨转移患者在中心接受治疗,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主任郭卫教授,自美国著名肿瘤中心Sloan-kettering纪念肿瘤医院骨肿瘤学专业留学回国后,全身心的致力于骨肿瘤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的研究中,目前人民医院骨肿瘤科在郭卫教授等资深专家的领导下,已建立了骨肿瘤专业特色科室,现有病床八十张,每年手术近七百余例,其中三分之二为大型手术。 骨肿瘤科不仅在临床上成为专业特色科室,而且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建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内首先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多种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展开多元化的系统研究。 实验室拥有成熟的组织块和细胞系保存方法,有国内最大的骨与软组织肿瘤组织库。已经完成和正在承担多项卫生部、 教育部和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 。发表论文200余篇, 研究成果得到卫生部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前后多次获卫生部及北京市科技成果奖。2002年,我中心入选“211” 工程,标志着我中心成为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

心脏外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成立于1987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心脏外科中心,开展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疾病,主动脉疾病,心脏肿瘤,心衰治疗在内的各种心血管手术。 心外科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开展了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为龙头的,包括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人工心脏辅助装置、各种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局麻清醒状态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内的综合性冠心病外科治疗方法。心外科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目前已开展各种包括法洛氏四联征、完全房室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单心室、右室双出口,永存动脉干、Ebstein畸形、肺动脉闭锁、体静脉异位引流及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疾病的解剖学矫治和功能学矫治。挽救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先心病患儿。各种晚期重症瓣膜病、各种大血管疾病、房颤的外科治疗及心脏良恶性肿瘤的治疗亦为心脏外科的特色项目。 心外科在职工作人员50余名,高级职称人员5名,现有博士导师和硕士导师1名,已培养博士生8名,硕士生13名,在读研究生4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科技部863攻关项目1项,北京大学985项目1项及院内基金5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参与编译著作15册,获得部级及市级科学奖5项。 心血管外科实验室己建立离体心灌注及体外循环动物实验模型,进行了心肌及内皮细胞保护,红细胞停跳液的心肌保护研究,低温室颤的心肌保护研究;体外循环围术期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研究,免疫功能变化研究,体外循环肺脏保护;激光心肌血管成形术,人工心脏辅助装置,基因药物心肌内注射治疗和机器人辅助的心脏手术及心律失常等研究,以及心脏移植研究, Manfan’s综合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并开展了有关先心病基因筛查的研究。 作为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心外科将一如既往致力于为病人服务、解除病人疾苦;面向临床,培训心脏外科临床医师;把握方向,发展心脏外科基础研究。 专业门诊简介 1、冠心病微创外科 冠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也是远期效果最好,复发率最低的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国内最早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单位之一,目前非体外循环搭桥的手术例数和手术难度全国领先。迄今开展了包括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人工心脏辅助装置、各种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局麻清醒状态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内的综合性冠心病外科治疗方法,并致力于冠脉搭术后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正常劳动能力,减少复发的研究。 本专病门诊内容:①明确诊断冠心病;②根据心血管病变的类型,确定最佳治疗方案;③提供冠心病微创手术治疗的专业咨询;④冠心病微创手术的术后随访。 2、先天性心脏病病:先天性心脏病是心脏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结构导常,心脏结构的异常严重影响心脏功能,需要积极治疗。我们目前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已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包括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治疗,法洛氏四联征、完全房室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单心室、右室双出口,永存动脉干、Ebstein畸形、肺动脉闭锁、左室发育不良综合征,体静脉异位引流及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疾病的解剖学矫治和功能学矫治以及为患者进行一站式服务的杂交治疗。 本专病门诊内容:①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具体诊断;②对手术时机、最佳手术方案及手术效果给出咨询意见;③术后健康随访。 3、心脏瓣膜病:由于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粘液性变及退行性变、感染所致的瓣膜损害是常见的瓣膜疾病,对于需要外科干预的各种瓣膜疾病已经开展瓣膜成形修复技术及瓣膜替换术,着重治疗各种晚期、重症、复杂瓣膜疾病。 本专病门诊内容:①明确瓣膜病变的类型及损害程度;②明确手术指征,确定手术时机合理手术方案并对预期手术效果给出咨询意见;③术后健康随访。 4、心律失常外科:心房纤颤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的常见疾病,我们目前开展了胸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技术,瓣膜手术联合房颤消融治疗等术式,为患者提供最佳 治疗。具有效果好、痛苦小的特点,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肯定和广大病友的认可。 本专病门诊内容:①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合理治疗方案;②确定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③术后健康随访。 5、大血管疾病:自建科开始至今已经收治了大量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病人,Bentall手术、全弓置换术及介入方法治疗Ⅲ型夹层已经成为常规手术。 本专病门诊内容:①快速完成疾病诊断;②绿色通道收入院治疗;③治疗手段及预后咨询;④术后健康随访。 6、其它心脏外科治疗:包括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各种心脏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心衰的外科治疗等。 本专病门诊内容:①完成患者诊断;②为进一步治疗及治疗效果提供咨询服务;③术后健康随访。 7、心脏外科术后随访门诊:为巩固心脏手术后的治疗效果与达到康复结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劳动能力,我科专设心脏手术后随访门诊。 本专病门诊内容:①术后早期(3-6个月)恢复过程中的一般指导与药物调整;②术后危险因素的长期监控与防治;③冠心病相关的一般健康咨询。

胸外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从1952 年 谷钰之 教授创建迄今,在四代人,五任科主任的带领下,伴随着人民医院和国家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稳步前进。 半个世纪以来,人民医院胸外科与时俱进,始终处于国内胸外科的第一集团,在其发展各个历史阶段,深深的烙下了人民医院发展和中国胸外科专业发展的印迹。 时代造就了这个拥有历史而又年轻的科室,我们的历代同仁也以不辜负人民的寄托为已任,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为中国的胸外科专业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自已应有的贡献。 建国初期的1952年,作为 1942 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的 谷钰之 教授已在人民医院大外科工作了十年。 临床医学业专业的进展和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和专科出现。 谷钰之 教授凭着他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在当时的条件下,高瞻远瞩的创建了人民医院胸外科,设置床位 24 张,这是当时我国为数寥寥的几个胸外科之一。从 1952 年至 1968 年的 16 年间, 谷钰之 教授为人民医院胸外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时临床上开展了包括肺叶切除、 全肺切除和食管切除等常规手术在内的各种普胸外科的工作。尤其是在当时结核病流行的行势下,开展了胸廓成形术、膈神经压榨术、 胸膜外异物填充术以及传统的胸腔镜手术( 1956 年)。并在 1960 年将结肠代食管手术用于晚期食管癌和食管瘢痕狭窄的治疗。 谷钰之教授作为导师,培养了人民医院第一个胸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胡家齐。 1968年由于工作需要,谷钰之教授离开胸外科负责建立肿瘤科及外科肿瘤实验室。 人民医院胸外科也因此撤销与普外科合并。这是文革对我国胸外科冲击的一个缩影。 1972年,人民医院恢复了胸外科的建制,杨俊教授任胸外科主任,设置床位 18 张。 在胡家齐教授的协助下,开展胸外科常规工作。 1983 年,胸外科派出 2 名专业医师赴美进修学习心脏外科,着手筹建心脏外科。 1986 年,心脏专业组自胸外科分出,成立心脏外科。 1987年底 -1990 年,胡家齐教授任普胸外科主任。当时胸外科和国家各个领域一样,还存在着严重人才缺乏。 胡家齐教授重新系统地规范了胸外科的临床工作,并先后接收培养了四名医学生从事胸外科专业,为胸外科的重新振兴做了最基本的人员准备。 胡家齐教授在任期间,在较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多项临床科研工作,在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发表了“食管及食管胃交界癌 1025 例切除术后 5-20 年的疗效分析”的论文。 显示了一名大学附属医院教授所应有的素质和品质。 1990 年卸任后担任人民医院科研处处长,继续为人民医院的事业努力工作。 1990年底,张国良教授任胸外科主任。 作为文化大革命前毕业的医学生,有在校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又有工作后很好的临床技术训练的机会,更幸运的是改革开放后他有机会赴澳大利亚进修学习心外科临床技术。 这一时期,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入人心,各个行业蓬勃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在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这些宝贵的经历和环境,造就了他在业务上胆大、心细、勇于开拓,在事务上开放、务实、善于管理的特点。 1990 年,人民医院胸外科完成了搬迁至西直门新院过程,额定床位扩大至 21 张,而实际开放床位在 26 张以上。 并建立了独立的胸外科护理单元,为胸外科护理队伍的专业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临床方面,张国良带领胸外科团队,开展了支气管、 肺动脉袖式切除,并从 1997 年开始完成了治疗晚期肺癌的 6 例自体肺再植手术,取得了国内同行的认可。他还将“ 食管胃单层粘膜缝合加浆肌层深包埋吻合法”用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提高了该类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张国良教授在临床工作的基础上,作为项目负责人得到了《人肺鳞癌肿瘤特异性抗原 CDNA 文库疫苗抗肿瘤作用研究》 ,和《人肺鳞癌细胞 / 树突状细胞之融合细胞的研究》两项 1999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组织编写了《实用胸部外科学》。 张国良 教授热心社会工作,作为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 北京市农工民主党市委委员,为农工民主党在人民医院乃至北京医科大学系统的组织发展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任主任王俊教授, 2000 年作为杰出人才引进加入人民医院胸外科。 自此,以胸部微创手术为重点,以肺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为主体的学科发展规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8 年来,我们本着“ 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科训,克服学术浮躁的大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扎实做好医、教、 研工作,坚实地迈出每一步,从而使我们胸外科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进入高速发展期,并已成为我国胸外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团队。 王俊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 1997 年获得国际胸外科界最高奖 - 美国胸外科学会( AATS ) Graham Fellowship( 每年全世界仅一人 ), 在美国接受严格的临床和科研训练,先后哈佛大学 (MGH) , Mayo Clinic 等著名医学中心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 2000 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2001 年获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兼任世界华人胸腔外科学会( ICSTS )侯任会长,国际食管疾病学会( ISDE )亚洲主席,美国胸外科学会( AATS ) Graham Fellow ,国际抗癌联盟( UICC )会员,国际华人胸腔外科学会( ICSTS )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腔镜外科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执行委员等学术团体的职务。 同时任国际肺癌研究协会( IASLC )英文杂志 Lung Cancer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和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中国肺癌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医学与哲学杂志等 15 种中外权威学术期刊的编委和常务编委。共发表学术研究论文 150 余篇;主编《现代胸腔镜外科学》、《胸腔镜和纵隔镜手术图谱》、《胸部疾病的胸腔镜全真手术》、《肺气肿外科诊治》、《 纵隔镜手术学》等 7 部学术专著。在过去 20 年,中国普胸外科领域的绝大多数学科进展都是与王俊 教授的努力分不开的。 其学术贡献突出地表现在 (1) 1987 年建立了中国术前定量预测肺切除术后肺功能的核素检查方法,显著提高了胸外科手术安全性评估的水平,大大缩短了我国在该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997 在国际上首先证明 DLCO 较 MVO2 能更准确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 DLCO 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有关,而与长期生存率无关,这些新观点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后,被近年出版的美国胸外科教科书和专著所引用 (2) 1992 年创立了我国一门新学科 --- 电视胸腔镜和胸部微创外科。 十几年来,成功地完成了胸腔镜外科的绝大多数中国第1 例手术,至今在手术难度、 手术种类和手术数量上居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先后举办了 13 期全国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学习班和 8 届全国电视胸腔镜外科学术研讨会,培养了全国 80% 以上的胸腔镜外科医师 (3) 1996 年 1 月,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 1 例肺气肿肺减容手术,开创了我国的肺气肿外科新领域。 在卫生部科研基金的资助下,研制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牛新包垫片并规模应用于临床,为肺减容手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可能,还成功地主办了 4 届全国肺气肿肺减容手术学习班 (4)在我国首先开展食管自助式扩张方法,大大提高了食管扩张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5) 2001 年首先将在国外刚开展的电视纵隔镜手术引入中国,并大规模开展临床应用及全国性推广,极大地促进了该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纵隔疾病的诊断水平和肺癌的术前分期水平,同时,他大力提倡和实践肺癌的规范化、 个体化综合治疗 ; (6) 2002 年先后电视硬气管镜技术引进我国,并成功的应用于临床,为大气道疑难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又一更安全有效方法. (7)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是这两年 王俊 教授为我国胸外科带来的又一新亮点,其微创、彻底、 安全以及与开胸手术同样甚至更好的长期生存率的优越性深得病人和胸外科医生的欢迎,很快将成为早期肺癌首选的治疗方法。 八年来,人民医院胸外科的建设得到全面发展,住院病位由 24 张扩大到 41 张,继而扩大到50 张;也已建立了一支梯队合理、人心稳定且各方面人才能齐备的学科队伍,为胸外科长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我们在肺癌的规范化和微创治疗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前列,我们一直引领着我国胸腔镜手术、纵隔镜手术、 电视硬气管手术等微创胸外科手术的发展。近几年,我们培 养毕业的 博士研究生共 12 名,硕士研究生 4 名,还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0 名;共培养进修生 200 多名,学习班学员近千人;我科已成为我国胸外科医师继续教育的中心和人才培养的摇篮。 2005 年我们建立了独立的胸外科实验室,使胸外科的科研工作基本形成了以肺癌相关基因发现、 功能研究和临床前使用为主的系统性的科研体系。 在临床工作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临床工作的升华理念引导下,我们取得了临床和科研双丰收。在 王俊 教授领导下,几年来我们共获得6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同时还得到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基金、 教育部、卫生部、985 课题等 10 来项基金的支持,发表了 100 余篇论文,出版 6 部专著。 我们十分重视临床科研工作,临床研究已成为我们科研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我们科的临床应用研究,如各种胸外科微创手术技术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胸外科临床水平的提高。 通过临床研究,不仅培养了我科医师严谨的素质,更为科室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近来,我们制定了胸外科发展的近、 远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路线和步骤。每个科室成员都有自已明确的专业方向和任务。 相信在王俊教授的带领下,人民医院胸外科将会以坚实的步伐不断前进。

关节病研究所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创建于1991年。其组成包括风湿免疫科和实验室。吕厚山教授任所长,风湿免疫科主任栗占国教授、关节中心副主任寇伯龙副教授任副所长。十年来,人工关节置换超过2000例,其中膝关节近1000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屈膝畸形超过60度的关节置换治疗,双膝和一侧髋、膝、踝同时置换术等。关节镜检查及手术也达2000例。 研究所举办了数届全国人工关节技术学习班,多次地区培训班(2000人次),为各地培养专业骨干和进修医师数万名,并培养了多名硕士博士生。在科研方面,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北京市及国家教委基金共1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人工关节外科学》专著一部、待出版专著二部。重要成果有:(一)首次报告HLA-B2704为汉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要易感基因;(二)类风湿关节炎严重畸形的关节置换(1999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HLA-B2704转基因昆明白鼠模型的建立(本所丁海明博士学位论文获北京医科大学1999年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曾分别在5次国际骨科学术会议上报告。关节病研究所成立以来,先后有多位国际知名学者来访及讲学。如前美国骨科学会主席Swanson,前美国风湿病学会主席McCarty,前德国风湿病学会主席Bach等。“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价值,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普外一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多年来一直在肝胆外科领域享有盛誉,现为国家211工程,北京市及卫生部重点学科、国家教委博士点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7名,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十五攻关等国家大型科研项目和863、973、985计划的科研项目。肝胆外科作为国内最早致力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肝癌治疗的医疗机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肝、胆、胰、脾等疾病治疗领域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肝胆外科学科骨干。已故著名外科学专家黄萃庭教授早在60年代即已在国内率先运用脾肾分流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该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黄萃庭教授还与杜如昱、冷希圣教授一道创立了“液递物质学说”,作为解释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的经典理论,其学术价值一直为国内外同道所推崇。黄萃庭和杜如昱教授还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并且先后被推举为全国中华外科主任委员。90年代初期冷希圣教授在国内首先推广小口径人造血管搭桥门腔分流手术,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冷希圣教授还担任了首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从2000年开始在冷希圣、朱继业教授的带领开展了肝移植手术,目前共累计完成肝移植手术超过50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1年存活率达到85%以上,肝移植的数量和质量均在北方地区各家医疗单位中居于先进行列。在供体日益短缺的情况下,肝胆外科还率先开展活体肝移植手术,完成了活体扩大右半肝、右半肝及左半肝移植手术,术后供受体均恢复健康出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此外还多次开展包括二次肝脏移植、减体积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在内的高难度移植手术。在对肝癌的免疫治疗方面,肝胆外科将NY-ESO-1抗原肽疫苗用于肝癌患者免疫治疗已获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同时对器官移植的免疫耐受作了深入的基础研究,着重从共刺激通路、T细胞调节等方面诱导免疫耐受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国际同行所认可。今天肝胆外科已经能够在深刻认识各种肝病病人发病过程和发病机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包括肝移植、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微波消融和药物治疗等在内的各种综合治疗方案,为病患提供最为适当的治疗。 肝移植 肝胆外科依托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以及肝癌治疗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自2000年开展肝移植手术以来共累积完成肝移植手术超过50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1年存活率达到85%以上,迄今最长的存活患者已达8年,曾在我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参加全国器官移植受体运动会,并且取得男子乒乓球季军和拔河比赛的冠军。肝移植的数量和质量均在北方地区各家医疗单位中居于首位,在北京市肝移植准入评分排名中总分位列第一位。科内多名专家参加国家器官移植立法工作,并且朱继业教授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器官移植工作会议。肝胆外科还多次举办学术会议与国内外移植学界的同道就共同感兴趣的专题展开讨论,并举办全国肝移植学习班,先后为全国各地培训了许多的肝移植专科医生,推动和促进了全国肝移植事业的发展。在供体日益短缺的情况下,我科还率先开展活体肝移植手术,完成了活体扩大右半肝、右半肝及左半肝移植手术,术后供受体均恢复健康出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此外还多次开展包括二次肝脏移植、减体积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在内的高难度移植手术。我科设有独立的肝移植监护室,配备有齐全的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等设备,为术后患者的健康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自开展肝移植工作以来,肝胆外科即设立了肝移植专业门诊,同时开通了肝移植热线,创办了肝移植网站,旨在方便广大患者就诊并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提问。随着康复病人越来越多,肝胆外科又在2004年初倡导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肝移植病友自己的组织— “肝移植患者联谊会”,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肝癌的综合治疗 肝胆外科通过对大量肝癌患者治疗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并且对接受不同治疗手段的肝癌患者预后进行科学研究后,在肝癌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效果上取得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形成了以手术切除为主,其他如微波消融、介入治疗、免疫治疗等为辅的肝癌综合治疗方法。对于以往被认为是在肝脏手术禁区位置的肿瘤,如紧邻下腔静脉的尾状叶巨大肿瘤,侵犯第一肝门或第二肝门的肿瘤等,我科均成功的实施了手术切除,在拥有熟练精湛的手术技术基础上肝胆外科还配备了最新的微波消融机、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机、水刀、超吸刀等先进仪器,对不同类型的肿瘤选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不仅最大限度保存了剩余肝脏的储备功能而且也保证了肿瘤的有效切除范围,术后患者恢复快,肿瘤复发率低,对这些患者的长期随访显示手术取得了极好的疗效。针对合并严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肝癌患者以及合并门静脉癌栓或腔静脉癌栓等疑难复杂的肝癌患者,我肝胆外科大胆创新,开展了如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门奇断流术;肝癌切除联合肝癌微波消融;切除肿瘤侵犯的血管并开放门静脉断端吸除癌栓和开放肝静脉取出瘤栓等复杂的难度极高的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患者还率先开展如肝癌微波消融以及腹腔镜下肝癌切除等微创手术方式,而对于病情危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如肝癌合并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多发转移的病例,通过肝移植手术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于实在不能手术的肝脏肿瘤应用生物免疫治疗、药物化疗等手段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我科还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密切的随访,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肿瘤复发率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来逐步改进和指导临床治疗,使得能够为每一位肝癌患者都能选取最佳的治疗方案,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肯定。 腹腔镜 微创治疗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之一,肝胆外科也积极进行微创治疗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王福顺副主任等人的带领下除常规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脾切除、肝囊肿开窗引流手术外,还广泛的将腹腔镜应用于肝癌,结肠癌、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并且率先在全国开展腹腔镜下肝癌微波消融术,腹腔镜下应用水刀行肝叶切除术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且为那些不能耐受开腹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手术机会。

普外四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疾病防治中心成立于1992年8月,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首家集医疗、普查、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科室。该中心综合乳腺外科手术治疗、乳腺内科肿瘤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乳腺影响学检查为一体,全方位的诊治乳腺各种疾病。 乳腺中心拥有先进的乳腺检查仪器和设备,这些设备均由本科专业医师亲自操作,进行综合诊断,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高频乳腺X线机下立体定位穿刺技术,可以发现5mm大小的微小乳腺癌,只有数粒钙化点而摸不到肿块的隐性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尽可能地发现早期乳癌。在治疗上对乳腺癌患者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系统化和人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使病人从住院、手术、化疗到出院观察随访均在本科医生的监护下进行,等治疗到出院观察、随访均在医生的监护之中,大大提高了疗效和生存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大量开展保留乳腺的乳癌根治术,对二期以上的乳癌患者争取进行新辅助化疗而使之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更多保留乳腺的手术治疗机会,受到病人的欢迎。同时还开展乳房成型手术和乳癌术后的乳房重建手术等等,使疾病的手术根治和外形的完美相结合。这些治疗既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又使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生活质量。本中心还大力开展乳腺病的普查和宣教工作,每年举行不定期的义诊,均受到妇女的广泛欢迎。 现在乳腺中心开放床位25张,有正教授4名,副教授2名,主治医师4名。全科每年完成乳腺癌手术近200例,门诊一万多人次。已培养了研究生10余名,培训了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100多名。此外还不断加强院外协作,邀请日本癌治疗协会会长、大阪大学田口铁男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孙燕内科主任教授担任我科客座教授,进一步增强科室医疗、科研、教学实力,努力开展了与世界同步的乳癌临床研究项目与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学方面的研究。 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病防治研究中心在著名乳腺病肿瘤专家张嘉庆教授的指导下,中心主任杨德启教授领导下努力工作,不断开拓进取,使全科在各个方面更上一层楼。

普外二科

科室简介: 外二科的前身为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胃肠专业组,具有五十余年历史。 著名教授黄萃莛、张嘉庆、杜如昱、祝学光曾先后担任科主任。 为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加强医护的管理和专业人材的培养,于1998年1月正式成立外二科(胃肠外科),1997年以后,普通外科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再次按照专业特点划分为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乳腺外科中心、外科监护、微创外科等科室。于永祥教授担任胃肠外科的主任,王杉教授为副主任。 2003年王杉教授担任胃肠外科主任,叶颖江副教授担任副主任。2006年王杉教授任人民医院院长,叶颖江副教授担任副主任。 人员构成:主任医师、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9名,主治医师5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10名、 护士14名。 工作范围: 重点工作:胃肠道疾病(消化性溃疡、良恶性肿瘤)、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 兼治:肝、胆、胰、疝、阑尾、肛门直肠等普外科常见疾病 本科共有床位50余张,年手术例数600余例,其中大型手术300余例。 本病房以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较高的护理质量,密切的医护配合,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称号。 外二科全体医护人员愿以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态度、良好的医疗护理质量,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并祝愿各位患者早日康复! ①腹腔镜微创手术为我科技术特色,目前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在我科全面开展,手术量已居北京地区前列,另外,腹腔镜切口疝和脐疝修补术也于我科率先开展,开创了中国北方腹腔镜疝修补的先河。 ②胃癌新辅助化疗为我科另一学科特色。 由于胃癌对化疗中低度敏感,国内外的外科医生较少涉足晚期胃癌化疗,胃肠外科在全面推进胃肠道恶性肿瘤规范化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外科肿瘤治疗的新途径,开展晚期胃癌新辅助治疗使不能切除的晚期胃癌降期降级,从而获得二步切除甚或根治的机会。 针对胃癌的新辅助治疗,国外开展较少,国内刚刚起步。 ③痔的手术治疗我科较早引入肛垫下移学说,早在2002年就实行了国内较少单位开展的PPH手术,目前以其痛苦小、 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吸引了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各地众多患者前来慕名诊治。 ④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肿瘤,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组织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在王杉教授的指导下,我科在GIST的临床诊断、手术治疗,结合分子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⑤外科营养方面:在常规营养支持及治疗的基础上,胃肠外科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腹部外科手术病人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负氮平衡状态、 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等概念目前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在术后肠外营养制剂中添加鱼油脂肪乳则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 肠外瘘是一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病人迁延不愈,医疗花费巨大,因此在治疗上也对外科营养支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科在国内著名专家的指导下,已成功治愈数名肠外瘘患者,标志着营养治疗的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 ⑥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肝脏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 目前对肝转移灶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是唯一能够使患者得到治愈的方法。 然而在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早期通常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若不坚持定期复查,只有到晚期出现肝区疼痛或肝功能失代尝时才能被发现,许多患者因此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机。 对于已经失去手术时机的患者或是经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还可以选择其它治疗方法作为替代或辅助手术方法以提高病人的5年生存率。 常用方法有: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全身化疗;射频消融治疗;肝动脉插管栓塞化学治疗;其它辅助治疗如:冷冻治疗、 无水乙醇注射治疗、门静脉栓塞治疗、超声波治疗、放射治疗、激光治疗、免疫治疗等。 对于疗效各家说法不同,但有一点可以明确,诸多方法的合理选择和综合应用,将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心脏中心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在科主任胡大一教授的领导下,全科同志团结协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心内科现有工作人员101人,医生总数38人,其中高级职称医师共27人,主治医师8人,获得博士后、博士、硕士学位人员三十余人;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共63人。设有冠心病监护室(CCU)及16病房、50病房、51病房,现有床位近100张。 心内科在相关疾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包括冠心病的现代治疗,临床心脏电生理和心律失常研究,高血压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和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几乎与国外同步。心导管室设有大功率全数字化心血管造影机,冠脉内超声诊断仪,激光发生器,主动脉气囊反搏治疗机及其他配套设施,备有各种类型和规格的导管,球囊,支架,封堵伞等器材。主要从事冠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经皮气囊瓣膜扩张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肺动脉造影和肺动脉栓塞碎栓术,心内膜活检以及血液动力学监测,有创性左室功能评价,心包穿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等医疗活动。心脏电生理室主要从事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治疗及研究。主要检查项目有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经食道心房调搏、直立倾斜试验、心内电生理检查等。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和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等。   2000年,在胡大一教授倡导下开通的“绿色通道”,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挽救了生命,受到患者的称赞及卫生部领导的高度赞扬。2002年2月,我国首例植入性心电记录器在心内科完成。这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填补了我国这项研究的空白,从而提高了我国心律失常的诊断水平。为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心内科还先后开设了许多专业门诊,如心力衰竭、血栓栓塞、高血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等,其中心衰门诊为我市首家专病门诊。此外,还成立了先天性心脏病现代治疗中心,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并针对冠心病患者的一、二级预防,建立了冠心病患者的生命网等等。 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室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心内科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组建心血管流行病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流行病教研室合作,并准备在冠心病领域、高血压领域、心律失常领域、心衰、血脂代谢及血栓栓塞等领域组织北京及全国的大型临床试验;组建心血管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一些基础课题实验正在进行之中,长QT综合征的基因筛查已获初步成果。   2004年度心内科开展了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此项工作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内科在干细胞治疗心脏病领域已经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并相继开展了经导管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AT500抗房颤起搏器新技术、第三代三腔起搏嚣新技术、应用超声组织多普勒功能,进行起搏器左右心室同步化治疗取得成功,此项技术在国内属领先地位。同时,九内科还承担了多项科研基金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六项,国家“九五”、“十五”攻关各一项,国家星火计划一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两项,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五项,“985”学科建设五项,北京市自然基金一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一项,首都医学发展基金一项,北京市“十五”攻关一项。 在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心内科已经发展成为在国内一流,规模水平颇有影响的科室。大家表示,为了患者的利益,全科医护人员将更加努力工作。

心内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在科主任胡大一教授的领导下,全科同志团结协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心内科现有工作人员101人,医生总数38人,其中高级职称医师共27人,主治医师8人,获得博士后、博士、硕士学位人员三十余人;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共63人。设有冠心病监护室(CCU)及16病房、50病房、51病房,现有床位近100张。 心内科在相关疾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包括冠心病的现代治疗,临床心脏电生理和心律失常研究,高血压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和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几乎与国外同步。 心导管室设有大功率全数字化心血管造影机,冠脉内超声诊断仪,激光发生器,主动脉气囊反搏治疗机及其他配套设施,备有各种类型和规格的导管,球囊,支架,封堵伞等器材。主要从事冠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经皮气囊瓣膜扩张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肺动脉造影和肺动脉栓塞碎栓术,心内膜活检以及血液动力学监测,有创性左室功能评价,心包穿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等医疗活动。 心脏电生理室主要从事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治疗及研究。主要检查项目有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经食道心房调搏、直立倾斜试验、心内电生理检查等。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和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等。2000年,在胡大一教授倡导下开通的“绿色通道”,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挽救了生命,受到患者的称赞及卫生部领导的高度赞扬。2002年2月,我国首例植入性心电记录器在心内科完成。这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填补了我国这项研究的空白,从而提高了我国心律失常的诊断水平。为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心内科还先后开设了许多专业门诊,如心力衰竭、血栓栓塞、高血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等,其中心衰门诊为我市首家专病门诊。此外,还成立了先天性心脏病现代治疗中心,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并针对冠心病患者的一、二级预防,建立了冠心病患者的生命网等等。 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室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心内科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组建心血管流行病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流行病教研室合作,并准备在冠心病领域、高血压领域、心律失常领域、心衰、血脂代谢及血栓栓塞等领域组织北京及全国的大型临床试验;组建心血管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一些基础课题实验正在进行之中,长QT综合征的基因筛查已获初步成果。 2004年度心内科开展了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此项工作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内科在干细胞治疗心脏病领域已经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并相继开展了经导管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AT500抗房颤起搏器新技术、第三代三腔起搏嚣新技术、应用超声组织多普勒功能,进行起搏器左右心室同步化治疗取得成功,此项技术在国内属领先地位。同时,九内科还承担了多项科研基金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六项,国家“九五”、“十五”攻关各一项,国家星火计划一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两项,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五项,“985”学科建设五项,北京市自然基金一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一项,首都医学发展基金一项,北京市“十五”攻关一项。 在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心内科已经发展成为在国内一流,规模水平颇有影响的科室。大家表示,为了患者的利益,全科医护人员将更加努力工作。

内分泌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一所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医院,是隶属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第2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是其内科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的独立科室。多年来内分泌科承担了大量的医教研方面的任务,在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研究中一些方面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并与国际著名院校有着多项合作与交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于1986年内科内分泌专业独立组科,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3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8名。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6名。具有内分泌功能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配备有Bio-chi高压液相糖化血红蛋白测量仪、化学发光分析仪、放免分析仪、酶免分析仪、PCR扩增仪及Hologic-4500全身骨密度仪等先进设备。连续几年来获得院“先进科室、文明门诊”等称号。 内分泌科的日均门诊量达230人以上,病房月均收治70余病人。整洁规范的病房每年收治大量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垂体、甲状旁腺、肾上腺疾病和骨质疏松患者。并吸引了大量的北京市外患者慕名来内分泌科就诊。 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除在各项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外,在糖尿病的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大量的糖尿病患者和广泛的国际合作,造就了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使其在糖尿病的诊治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糖尿病的遗传学研究,糖尿病的强化治疗,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等方面亦处于国内先进行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于1997年成立糖尿病教育中心,已经举办40期糖尿病自我管理免费辅导班。并被世界健康基金会(HOPE)指定为中国糖尿病教员培训基地。 科室功能 1 普通门诊时间:由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和副教授应诊 星期一至星期五全天,星期六上午 2.专家门诊时间:由内分泌专业教授、副教授应诊(见前面介绍) 3.肥胖门诊时间:星期四下午 、星期五上午 由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副教授应诊 4.糖尿病教育咨询门诊: 每周二下午。该门诊为经北京市卫生局审核批准的我国第一个正式糖尿病护理咨询门诊。主持该门诊的专家为我院护理部副主任,获北京大学护理硕士学位、并受过国内外专业糖尿病教育培训的李明子副主任护师。该门诊可为病人提供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个体化的咨询服务与指导。咨询的内容包括糖尿病的饮食与营养、运动指导、自我监测、自我护理、心理问题、妊娠期间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等。为了达到更好的咨询效果,护理专家鼓励家属参与咨询过程,并使用丰富食物模型、卡片及相关的糖尿病教育资料。如病人愿意,还为病人建立长期随访健康档案。 5.临床药物观察:主要对经国家药品监督局正式批准使用的内分泌新药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在药物观察期间,受试者可免费接受被观察药物的治疗。有兴趣参加临床药物观察的患者注意留意在内分泌门诊贴出的征召志愿者通知。 6.糖尿病自我管理辅导班:本辅导班为常年循环式开办的以辅导糖尿病患者系统掌握糖尿病知识和管理技巧的学习班。该学习班是国内唯一采取小课堂(10-15位学员)方式开展的系统常规性的糖尿病教育活动,授课者为有经验的糖尿病专业的医生、糖尿病教育护士、营养师。总授课时间为12个小时。因每班参加的学员数目少,课后学员有机会得到个体化的辅导。有兴趣参加者需提前报名预约。

消化内科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做为独立的消化学科始建于1990年,其前身是大内科的消化学组。建科初期主要从事临床医疗活动,床位不足20张。首任主任吴晶新教授长期从事大内科临床实践,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专长于慢性肝病的诊治,1986年曾到美国加州大学进行交流访问,回国后建立了腹部B超室,开展腹部超声诊断工作,并培养了数位从事超声工作的临床医师。在吴教授任职期间,科室不仅对消化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还培养了一批专科医生。 赵景涛教授90年至99年担任消化科副主任,并在一定时期担任大内科副主任及内科教研室主任。赵教授长期从事大内科临床实践,专长于上消化道疾病特别是上消化道动力性疾病的诊治及内镜诊断,于八十年代初期建立了消化内镜室,1986~1987年在美国费城Temple大学医院进修胃肠运动功能疾病及治疗内镜,回国后即开展了胃肠动力检测方面的工作,1994年创立了胃肠动力室,当时也是国内最早的几家胃肠动力检测室之一,主要开展了食管测压、胃及食管pH值测定。赵教授热爱并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在物理诊断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 为了促进学科内镜技术的发展,专长于大肠镜诊断和治疗的屈汉廷教授1990年从北医三院调入我科,同年到日本自治医科大学专门研修消化内镜,回国后开展了内镜下大肠息肉的高频电切除治疗。屈教授在96年12月至98年5月期间担任消化内科第二任主任,为消化内镜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九十年代,在学科前辈的带领下,年轻一代快速成长,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学科引进了年轻的学术精英刘玉兰博士。刘教授96年至98年任消化科副主任,98年至2001年任消化科常务副主任、肝病研究所副所长,2001年后担任消化科主任,成为学科发展史上的第三任学术带头人,06年4月起担任人民医院科研副院长。 王智峰教授自2000年担任消化科副主任,在内镜治疗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刘玉兰主任及王智峰副主任的带领下,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在继续保持肝病临床优势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了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指南及常规,使临床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消化科已经拥有病房、门诊、内镜中心、胃肠动力研究室、B超室和实验室,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能力较强的科室。尤其是近五年,在年轻科主任刘玉兰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开展了大量工作,临床科研水平逐年提高,国内外交流明显增多,人才培养注重实效,医师梯队更加合理。现有人员教授4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1名,主管技师4名,护士15名。经过二十年消化科三代人的共同努力,消化学科步入了一个平稳并快速发展的轨道。 消化内科病房 消化内科病房现有32张床位。2003年受SARS影响,病房关闭28天。为支持医院整体工作,病房2004年8月至2007年10月离开医院主体,在展览路医院,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尽管如此,科室全体员工齐心合力,近十年平均住院日为11—12天,平均每年住院患者近千人次。 我科病房所诊治病人的特点是病种多、病情疑难复杂、危重病人多及与兄弟科室联系密切。科室一贯重视对疑难杂病的诊治工作,制定了每周四疑难病例查房制度,由退休的老教授及科内所有医师参加,既依靠老教授的传帮带、又发挥中青年医师活跃思维的特点,同时培养了年轻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每周三的主任查房也特别重视对每位患者病情的系统分析及对下级医生的严格要求和督察。消化科的工作作风一向以严谨科学、认真细致、规范有序著称,所以病房的临床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多年来未发生过医疗事故,诊断了许多疑难杂症,如在外院误诊的多例干燥综合征、淋巴瘤、布加氏综合症等,同时诊断了大量少见罕见疾病如猫抓病、布鲁氏杆菌感染、肝小静脉闭塞病、铅中毒等。一些重症疾病如肝硬化严重并发症,急性重症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的治疗效果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布加氏综合症的诊断、门脉高压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并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 消化科门诊 人民医院消化科门诊自建立专科门诊以来已有20余年的历史,年门诊量逐年递增,2007年已达到76725人次,每工作日约250人次,位居医院单科门诊量的前列。 消化科门诊具有一支技术精湛而强大的医生队伍,目前有老专家、教授、副教授、主治医师以及高年住院医生出诊。为保证给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科室特地安排了具有专家资历的副高级及高级职称医生定期、轮流出诊普通门诊,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我们的医生个个都是多面手,都兼有内镜、超声和胃肠动力的工作,可全面评估和处理患者的临床问题。 目前开设的特色门诊有脂肪肝门诊,动力相关疾病门诊(功能性便秘、反酸烧心)。我们除对胃、肠疑难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治水平外,还对肝、胆、胰腺尤其是疑难肝病具有独树一帜的诊治水平。 消化内镜中心 消化内镜室建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最初仅开展普通纤维胃镜及肠镜的内镜下诊断。二十多年来,经过消化科三代人的努力,消化内镜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内镜治疗中心。科室建立和完善了各种内镜诊疗操作、疾病诊断及消毒规范,同时加强了医护人员内镜准入制度的规范和落实,先后开展多种新的内镜诊疗技术。目前消化内镜中心配备有国内外最先进的电子内镜诊疗系统,设有七个内镜治疗操作间:三个普通内镜操作间、常规治疗内镜及EUS操作间、一个专用的无痛苦内镜操作间及复苏间、胶囊内镜检查间及ERCP操作间。中心并配有网络式的内镜图文工作站及用于学术交流会议的实时视频示教系统,并按照卫生部要求配备有两个独立内镜清洗消毒间及贮镜间。 内镜中心除常规完成胃炎、溃疡病、反流性食管炎、食道癌、胃癌等上消化道疾病及大肠息肉、大肠癌等下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外,还将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及NBI技术结合到检查中,大大提高了早期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检出率。在内镜治疗方面,已常规开展内镜下消化道高频电切除治疗息肉及早期癌EMR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下硬化、套扎及组织胶栓塞治疗、食道良恶性狭窄的扩张及支架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 近年来,王智峰副主任带领何晋德、朱元民主任医师,在护理组的积极配合下做了大量工作,使我科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取得了较快发展,目前开展的胆胰疾病治疗项目包括:内镜下胆胰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胆胰管良恶性狭窄梗阻性黄疸内镜下胆道内引流术、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及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内镜治疗、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及胰腺癌的内镜下胰管内引流术等。所有这些内镜治疗技术的开展大大丰富了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方法,不但经历了临床效果的验证,也受到了患者广泛接受和欢迎。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刚刚开展的无痛苦内镜治疗项目,使患者不但享受了先进内镜技术的成果,更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精神。 超声内镜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影像诊断工具,具备了内镜和超声的双重功能。近年来我科引进了超声内镜,这项技术对于判断食管、胃肠道粘膜隆起性病变的组织来源、浸润范围及指导内镜下治疗、胰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及治疗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除了以上内镜技术,内镜中心自2005年引进先进的胶囊内镜,这是一项智能化高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卫生以及无痛苦等优点。该项检查技术弥补了小肠疾病检查的盲区,提高了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准。对于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慢性腹泻及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提供了较为直观、可靠的方法。 腹部超声检查室 消化科超声检查室自1995年创立,现拥有两台先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参与此项工作的八名医生均是中级职称以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使超声检查与临床结合更加紧密。除每年完成上万例的腹部超声检查外,还开展了超声引导下肝、脾组织穿刺活检、肝囊肿硬化治疗、肝脓肿治疗等介入诊断及治疗项目。在肝脏病变、胆囊疾病、胰腺肿瘤、布加氏综合症等疾病的超声诊断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已发表超声相关文章二十余篇,参加超声学术会议交流十余次。 超声检查小组06年完成了100余例肝移植术后病人的超声检查,在腹部血管检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胃肠动力室 消化科动力室由赵景涛教授创建于1994年,是国内较早开展胃肠动力研究的单位之一。对国内胃肠动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在刘玉兰教授的领导下,动力室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动力室具有国际先进的MMS测压系统,多台pH监测仪,可以进行食管动力测定,直肠肛管测压,胃及食管pH监测,功能性便秘生物反馈治疗。为临床胃食管反流病、非心源性胸痛、贲门失弛缓、慢性便秘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帮助。每年检查治疗病人近千人,在动力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开展了多项科研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近年来,动力室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咽喉部pH值监测,受到同行的瞩目,并与呼吸科、耳鼻喉科进行了多学科的合作。消化科胃肠动力方面的研究多次做国际交流,并有多篇文章发表。 实验室 消化科拥有临床检验实验室,曾经开展CA242、CA19-9、PⅢP、血清Ⅳ型胶原检测,上述项目06年后并入医院检验科。目前我科实验室开展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及呼气试验检测,为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的诊治及疗效评定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科室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科研工作 我科现有5名归国留学人员,博士后1名,博士5名,硕士7名,已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数十名。目前在读硕士一名,在读博士九名。 消化科科研按病种主要分为三大方面:(1)肝胆疾病的研究---脂肪肝、肝移植。(2)胃病的研究,主要是胃癌、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制及相关疾病的研究。(3)肠道疾病的研究,主要是大肠癌、息肉、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肝脏病学的研究是我科优势,科研院长兼科主任刘玉兰教授长期从事肝病研究,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兼学术秘书及肝胆疾病学组副组长,做为课题负责人先后4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并承担及参加了“八五、九五”及“863计划”等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尤其在肝移植免疫耐受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表文章百余篇。与此同时,我科一直有青年医生致力于幽门螺旋杆菌同胃癌相关性及胃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大肠癌和大肠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近年来我科还开展了肠道粘膜屏障与炎症性肠病、肠道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引起了消化界同仁的关注,每年均有相关文章发表于核心期刊。近几年,科室所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均明显增高。 我科一直注重科研梯队的培养,青年医生按上述病种分类选择了自己的科研方向,设立了主任基金,鼓励青年医生在科研方面的发展。在科主任的指导下,部分临床医师密切结合临床做了一定工作,在相应领域有所突破。 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室的科研水平,我们将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引进科研实力雄厚的青年人才,同时将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人送出国门学习。近十年,科室加强与相关科室横向课题的申请及科研协作,在学科发展方面与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等科室进一步合作;在疾病基础研究方面以脂肪肝为例,与内分泌科、心脏中心心血管内科加强合作,取得了一定科研成果。 2007年消化科经国家医药管理局考核批准为国家新药临床实验机构,担负国家新药临床观察的重要使命,这也是对消化内科多年来参与完成多次高质量的药品临床观察工作的回报。 教学工作 做为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我们担负着北京大学八年制医学博士、全国统招硕士、博士、北京市住院医培规范化培训基地、进修医学习班等多项教学任务。科室有健全的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反馈、有总结,在高教部教学工作检查、北京市住院医基地检查、北京大学教学工作等多项检查中均获得良好成绩。科室不仅重视授课质量,还十分重视学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的临床技能培训,定期进行查体、腹水穿刺、三腔二囊管的使用、分析总结病例等实际技能培训。科室每年为基层医院培养进修医生7—8名,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不仅临床水平有很大提高,在消化内镜、腹部超声、胃肠动力等临床技能方面有所掌握。 针对科室年轻教师多的现状,科室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教学能力培养, 先后有多名青年教师获得北京大学双语授课比赛一等奖、二等奖,人民医院双语比赛一等奖、二等奖。一人获北京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近十年,我科获院级教学集体奖一次, 先后有十八人次获人民医院院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七人次获医学部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最受同学欢迎的教师等荣誉,两人获北京市市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科室注重教学工作研究,发表教学论文数篇,成功申请教学科研基金两项(正在进行中)。 积极参与教材建设,主编教材三部、多媒体课件一部,参与教材编写十余部。参与网络教育建设,编写网络病例五份,在学生考试中获得良好效果。 护理工作 消化内科病房原归属于综合内科4病房,历任护士长张爱华、刘玉英、王淑琴、徐国英,1990年建立消化内科15病房,护士7名,护士长宋励。现有护士15名,护士长娄乃彬,开放床位32张。 在住院病人多,病床周转快,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消化内科护士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保障护理安全,以完善的在职培训和严格的考核制度提高护理质量,用热情、真诚、亲切、和蔼的态度密切护患关系。 消化内科护理队伍还同时承担着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护士学校、首铁卫校、吉林大学等护理本科、大专、中专不同来源不同背景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总结工作经验,开拓进取,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消化科内镜中心现有护士3名,现任护士长李秀文。随着消化科内镜中心工作量逐年增大,开展新的诊治项目逐年增多,对护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内镜工作的需要,科室加大了对内镜护士的培养,很多护士轮流参与内镜室工作,同时不定期将优秀护士送出进修学习。目前,科内已有多名护士能够很好配合内镜检查及高难度技术要求(如ERCP)的各种治疗。 消化内科护理单元是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将不断努力进取,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神经内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83年,目前共有床位50张。拥有一批素质较高的专业化人才队伍,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5名,护士18名,技术人员6名。其中博士后2名,博士3名,硕士10名,有国外工作、学习经历者8名。在加强技术力量同时,注重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在院内提供MRI、CT、DSA等检查的基础上,科内目前能够为患者进行肌电图(EMG)、脑电图(ECG)、脑电监测、诱发电位(VEP、SEP、BAEP)、经颅彩色多谱勒超声(TCD)、脑循环动力学检查(CVA)等检查,每项检查均由经过严格专业培训的技师完成。为满足患者不断增长的住院需求,缓解急诊室压力,在院领导的支持和各职能科室的帮助下,顺利完成病房扩建工作,2004年3月,神经内科49病房在老医院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 医疗工作优秀的医学教育背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成就了高超的专业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我院神经内科能够诊治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在脑血管病、癫痫、头痛、痴呆、锥体外系疾病、肌病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较高诊治水平。神经内科每年门诊量:普通门诊40000余人次,专家门诊10000余人次;病房每年住院患者800多人次。病房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提交全科病例讨论,各级医师广泛阅读国内外最新资料,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教学工作科内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的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任务,并承担医学生临床见习和生产实习的教学工作。同时,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在读硕士7名,博士2名。每年两届招收进修医生数量达二十多人,每年为全国各地培养神经科专业人才,为了加强对进修医师培训,科内由专人负责进修医师的管理,系统安排并认真检查其学习情况,举办神经病学系列讲座,并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讲学,带好进修医师的同时,提高全科的基础理论水平。 近年来,教学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03年~2004年度教学评估中神经内科荣获集体第三名,个人前十名中神经内科占据三人。孙莉副教授和时红副教授还多次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师。 科研工作神经内科的科研工作也在不断进步,近三年共获科研资助达六十余万元人民币。目前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癫痫大鼠视空间学习记忆和空间定位细胞功能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痫性发作对大鼠认知功能和空间定位细胞功能的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部主任专项研究基金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启动基金)、痫性发作诱发幼年大鼠海马空间定位细胞、脑电图和视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动态学变化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留学回国科研启动基金)、Angiogenin, bFGF与脑缺血的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医学部“211”工程基金)、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机制及治疗研究(教育部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降低血浆Hcy水平预防复发性脑卒中的前瞻性研究(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主编和参与编写著作三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 学科建设神经内科当前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制定各分支的目标和内容,加快人才培养,形成一批学术带头人;加强硬件建设,临床设备向着现代化、统一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加强软件建设,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在教学方面使各层面的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在科研方面以基金资助项目为龙头,全面带动临床科研,提高全科的科研水平。 神经康复康复医学是一门针对功能障碍和残疾的学科。康复医师严格依照康复评价-康复训练-再评价的流程,运用各种易化技术、器械锻炼、医疗体操,进行增强肌肉力量、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运动协调性、提高平衡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等内容,实施有效地“一对一”式康复训练,让患者通过训练,科学的改善和恢复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回归社会活动的能力。实践证明,康复治疗,特别是早期(病情停止进展48小时)开始康复,能显著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我科拥有倾斜台、平行杠、康复床、矫形镜、阶梯、木钉板、楔型垫、训练球(巴氏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板等康复器械,同时还拥有脑循环治疗仪、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肢体气压式血液循环泵等康复仪器,能在早期即为患者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我们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专业知识、精湛的医术、熟练的技能和严格的管理,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病房:神经内科病房位于新病房楼13楼,床位50张。有33张床位。三级医生(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将对住院病人进行认真的诊断治疗。少见病例将提交全科病例讨论(每周一次)。护士将为病人提供周到的护理服务。病房具有康复器械、心电监护仪、电疗仪等设备,可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门诊:神经内科门诊位于门诊三楼南侧。每天均有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 电生理室:肌电图(EMG)、脑电图(ECG)、经颅彩色多谱勒超声(TCD)在门诊三楼南侧神经电生理室检查;诱发电位(VEP、SEP、BAEP)、脑循环动力学检查(CVA)在门诊楼3楼;脑电监测在神经内科病房检查。 特需门诊:我科刘晖教授每周一、周三上午在特需门诊(门诊一层)出诊。赵宗彦教授每周一下午在特需门诊出诊。高旭光主任每周二、四在特需门诊出诊。 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脑血管病、头痛、痴呆、失语、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肌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癫痫等病症的诊断治疗,及电生理检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科研情况和新进展介绍 神经内科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在职硕士研究生4人。有国外工作或学习经历者5人。具有一定的科研实力。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前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包括: 1. 大脑皮质NMDA受体基因敲除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2001年教育部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2. 脑血管病三级康复研究 (十五攻关计划资助项目)。

呼吸内科

科室简介: 特检科上世纪末从内一科分离出来,成为独立专科,科室现有工作人员3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

血液病研究所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一体的综合性血液疾病研究所,于1981 年由我国著名血液病专家陆道培教授组建成立。现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国家“九五”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诊治: 1)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早在60年代初就开展了同基因骨髓移植。198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配型相合的同胞间异基因骨髓移植。目前我所完成的达到1100例以上,长期无病存活率超过75%,居国内领先地位。每年可承担造血干细胞移植近300例。我所也是国内最早开展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单位。近年来在HLA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是国内移植例数最多、成活率最高的移植中心。这一成果从根本上解决了供者来源问题,并开创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时代。我所协助建立了亚洲最大规模之一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首家经卫生部验收的正式执业脐血库。我所还在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在开展移植新方法和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方面不断探索。 2)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化疗和细胞生物学治疗一直居国内、国际领先地位或先进地位。我所率先单独应用从雄黄中提取纯化的四硫化四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了治愈率达到90%的卓著疗效,并结合传统化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力争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长期存活。免疫治疗方面,白血病的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细胞治疗在国内起步最早,治疗病例最多。我所拥有首家获得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细胞生物治疗的细胞治疗中心(含GMP实验室)。 3) 我所具有完善的、对白血病进行综合性诊断的一流诊断中心。包括骨髓形态学、流式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基因检测等。在国内率先开展定量PCR监测基因表达的方法检测残留白血病。 4) 对于贫血和出凝血疾病的治疗与研究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我所门诊一直承担着大量贫血和出凝血疾病患者的诊疗工作,在此类疾病的诊疗水平上具领先地位。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现有4个病房110个床位,拥有细胞动力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细胞形态和病理、出凝血、分子生物学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个实验室,有教授、副教授22人,博导3人,硕导10人,有博士学位的有20多人,曾多次并仍继续承担多项国家公关,卫生部重大科研项目。

口腔科

科室简介: 人民医院口腔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成规模,现在已经有医护人员将近50人,日均接诊能力230人次以上。为了向广大患者提供更细致、更深入的口腔病治疗与护理,同时也是为了使人民医院口腔科在各个口腔医疗专业上能够进一步发展,科室经过医院同意将目前单一口腔科门诊号进一步细分为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牙周、根管治疗以及综合治疗5个专业门诊,现有的专家门诊保持不变。为了方便患者,各个口腔专业门诊仍旧采取上午开放门诊,下午全部为预约治疗的接诊方式。 主要治疗项目有: 牙体治疗中除了进行各种常规充填治疗外,牙髓病普遍开展根管治疗,淘汰了塑化、干尸治疗; 牙周采取常规洁治、喷砂洁治,及刮治、牙周手术等系统治疗; 颌面外科可完成牙拔除术,外伤缝合,常规门诊手术及Nd-YAG激光治疗等; 正畸治疗主要针对青少年各种牙列不齐,咬合关系异常进行矫治; 修复活动或固定义齿修复,主要有局部活动义齿、全口活动义齿、桩核、铸造冠,烤瓷冠,烤瓷桥 等项目,并即将开展烤瓷贴面治疗; 种植治疗可使修复的义齿坚固,美观,和自己的牙齿有相似的咀嚼感。 另外,我科特色的综合治疗门诊可使您得到全面的口腔检查、诊断、治疗设计乃至系统治疗。   我科针对一切和患者接触的器械实行严格的消毒,尤其在各大医院中率先做到了涡轮机机机头和洁治器手柄每名患者消毒一次。 在完成门诊医疗工作的同时,我科还担负着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系同学在人民医院学习口腔课程的教学及实习工作;在科研领域, 每年我科都有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在国内外的专业杂志上发表。其中,我科进行的口腔色彩学研究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 根管治疗专业介绍 根管治疗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能够比较彻底比较完善地治疗牙髓及根尖周病的治疗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去除根管内已感染的生活牙髓,或去除根管内已感染坏死的牙髓组织后,将根管严密充填,以达到防止根管内感染扩散至根尖周组织的目的,或使已发生病变的根尖周围组织恢复正常。曾经被广泛应用过的牙髓塑化疗法和干尸术现在基本上已被淘汰。根管治疗术的临床操作包括: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 专业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00。 口腔颌面外科专科门诊 开展项目:牙槽外科、种植牙、颌面外伤诊治、涎腺疾病诊治,口腔粘膜肿物切除活检、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治 特色项目: 1. 无创拔牙:在常规拔牙后,即刻进行拔牙窝内植骨,并以骨膜缝合创面。这样可以缩短拔牙后的牙槽骨不稳定时间及骨吸收量,为今后的修复及种植手术创造良好的局部条件。 2. 脱细胞异体组织补片在口腔粘膜缺损修复、种植牙及拔牙的创面修复、移行沟加深治疗项目中的应用; 3. 即刻种植:即在拔除患牙的同时,植入钛合金种植体(人工牙根),然后行烤瓷冠修复,可以达到健康天然牙的功能及美观恢复效果; 4. 自体移植牙:主要指将基本没有咀嚼功能的未完全发育成熟的第三磨牙植到因龋坏或者劈裂而需要拔除的下颌第一、二磨牙处,替代其发挥咀嚼功能,使患者可以重新恢复健康的担负重要咀嚼功能的第一、二磨牙; 5. 心电监护拔牙:针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通过心电监护仪,在对其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心电图监控下,并配合相关药物,进行相关有创操作; 6. 无痛拔牙技术:指在相关镇静及麻醉药物的配合使用下,减少患者拔牙时的紧张恐惧心理,从而顺利地完成手术。 门诊挂号方法: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00,挂口腔外科号到口腔科无创拔牙外科专业门诊就诊。 口腔修复专业门诊 口腔修复俗称“镶假牙”也叫“佩戴义齿” 口腔修复科的就诊范围包括 1. 口腔内有缺失牙,可设计成活动的或固定的假牙。 2. 口腔内有牙根,保留牙根经过完善治疗进行桩冠修复 3. 牙齿龋坏较大,反复充填易脱落或经“杀神经”处理的牙齿为防止牙齿劈裂可行冠修复。 4. 牙齿排列不齐,重度四环素牙影响美观的可行牙齿美容修复本专业门诊内容 1. 请专业医师行全口检查,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若要转其他专业行拔牙或治疗准备 2. 由修复的专业医师备牙、取牙印,送技工室加工义齿 3. 由修复专业医师试戴假牙,直至患者满意。 专业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0:00挂口腔修复专业号在四楼口腔科就诊。 口腔牙周专业门诊 口腔牙周科的就诊范围包括 1. 牙龈炎。 2. 牙周炎。 3.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本专业门诊内容 1. OHI 口腔卫生宣教。 2. 基础治疗:洁治、刮治。 3. 牙周手术:冠延长、龈切术等。 4. 松牙固定。 5. 牙周专业与其他专业的相关治疗。 专业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0:00挂口腔修复专业号在四楼口腔科就诊。

耳鼻喉科

科室简介: 耳鼻喉科是由我国耳鼻喉科鼻祖刘瑞华所创建,于1960年从外科中独立。耳鼻喉科现有病房32张床,年收治患者700多人,日门诊量200人次以上,现有工作人员31人,医生11人,教授、付教授8人,博士2人,硕士4人。具有国内各种先进的耳鼻喉专业诊断及治疗设备。近年来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国内一级刊物发表20余篇,国外发表1篇,专著5本。2002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北京大学言语听觉研究中心,人民医院为临床医院的牵头单位。从2003年开始招收临床听力学研究生。 耳鼻喉科近年来取得了令人注目的飞跃与发展,已跃居国内耳鼻喉科一流行列,最近开展的人工电子耳蜗植入使得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有了质的突破。同时鼻科专业及鼻内窥镜居国内领先水平。 耳鼻喉科近年被卫生部评为国家级继续教育的基地之一,1992年率先举办了全国性鼻内窥镜学习班,几年来共举办九国性鼻内窥镜学习班,学员达300余人,遍布全国各省市。组织召开各种研讨会3次。 1.耳部疾病专科病种:各种类型的听力障碍、耳鸣、眩晕、面瘫、小耳畸形、耳外伤、电子耳蜗、耳部肿瘤、以及助听器的选配。专业特色:听力检查设备齐全;开展人工耳蜗植入多年;在国内率先应用软骨修补鼓膜穿孔,成功率高;开展耳鸣的习服治疗;美尼尔氏病的手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鼓室成型术。出诊专家:余力生副教授:每周二上午、周四下午于红副教授:每周四、五上午王庆春副教授:每周一、三全天,周四上午;听力专科门诊:每周一下午。 2.鼻部疾病专业病种:各种类型的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窦囊肿、各种类型的鼻腔鼻窦肿瘤、鼻源性头痛、嗅觉障碍、鼻出血、后鼻孔闭锁、颌面外伤、颌面肿瘤、鼻眼相关疾病如:慢性泪囊炎、甲亢性凸眼症、视神经管骨折;鼻颅相关疾病如:脑脊液鼻漏、垂体瘤、前颅底肿瘤等。专业特色:鼻内镜外科具有功能性和微创性的特点,在诊断和治疗鼻部疾病、鼻眼相关疾病以及鼻颅相关疾病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损伤小,疗效高的特点。我科是国内最早应用鼻内窥镜的单位之一,迄今为止已经完成各类鼻内镜手术3000余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疗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出诊专家:马有祥副教授:每周一、三上午。邢志敏副教授:每周二、五上午。王庆春副教授:每周一、三全天,周四上午过敏性鼻炎专科门诊:每周五下午。 3.头颈咽喉疾病专业病种:各种类型的咽炎、鼻咽炎、喉炎、各种类型的咽部、喉部、鼻咽部以及头颈部良恶性肿瘤、鼾症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嗓音的诊断与治疗。专业特色:有完备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检查手段及成熟的治疗方法、有多年头颈肿瘤治疗的经验、开展了嗓音的诊断与治疗。出诊专家:张立红副教授:每周一、二上午、第周四下午王庆春副教授:每周一、三全天,周四上午嗓音专科门诊:每周一下午 4.头颈部美容整形王庆春副教授:每周一、三全天,周四上午

眼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又焕发着青春的专业团队。2002年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重点学科,近年来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更是硕果累累,现已成为国内知名眼科,其部分工作已经栖身于国际先进行列。重新扩建装修的眼科楼已经在人民医院旧址(白塔寺)建成,儿童眼病医院即将建立,人民眼科事业蒸蒸日上。 目前人民眼科开放床位数50张,平均日门诊量300余人次,病房年手术量达3800余例,其中视网膜玻璃体手术1700多例,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医、技、护人员共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者19人(正教授级9人,副教授级10人)。共开设眼底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儿童斜弱视、角膜病、眼成型外科、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等8个专科门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创建于1942年。眼科专业在原中央医院(人民医院前身)改组时设立,已故原协和医院著名眼科专家罗宗贤教授为首任特约医师,指导孙信孚医生工作。1946年孙信孚医生离院,由付守静及索曼霞医生负责。建科初期的主要临床工作仅为院内会诊及一般的眼科门诊。至60年代,杨均主任首先开设眼科病房,并开展了青光眼、白内障手术。进入70年代, 在费佩芬、吕永顺、冯耀庭几位主任的领导下,眼科床位数增加至8张。80年代,胡雨桐教授任眼科主任,眼科业务进一步发展,逐渐开展了各类抗青光眼手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眼内异物取出、白内障摘除等手术。1987年,黎晓新博士回国,在眼科开展了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玻璃体切割等显微手术、激光治疗青光眼和眼底病、眼内疾病超声诊断等新技术。90年代初,黎晓新教授任眼科主任,人民医院眼科事业迅猛发展,医、教、研水平全面提高。如今,在黎晓新主任的领导下,眼科已发展成为以视网膜、玻璃体手术为科室特色,眼前、后段手术全面展开,各项诊疗设备不断完善,专业组逐渐健全,新技术、新疗法日益增加,研究生(博士、硕士)教育已成体系,科研课题不断增多的综合性科室,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肯定。 除完成目前国内外常见的眼科手术以外,在眼底病诊疗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各种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超过一万例,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开展了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有关的眼前段与眼肌手术,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室,赢得了来自全国患者与同行的赞誉。 近年来,眼科开展的新项目有:视网膜激光光凝、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治疗进展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部视网膜下膜取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垂直肌手术、玻璃体切割联合自体浓缩血小板封闭黄斑裂孔、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局部切除联合放射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黄斑变性或高度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难治性青光眼引流管植入术、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眼前后段联合手术、角膜移植术、准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术(PRK)、激光辅助原位角膜成型术(LASIK)等。 十余年来眼科先后申请了国家、部委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国际、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100余篇,主编与参与编著各种专业书籍10余本,如今,眼科已成为北京大学眼科研究生培养基地,十余年来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目前已形成研究生、本科生、毕业后教育的三级教学体系。

肝病研究所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是集肝炎、肝硬化至肝癌,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各种肝病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临床检验、实验研究、和新型诊断、治疗技术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所,于1981年由我国著名肝病学家陶其敏教授创立。研制了我国首支血源性乙肝疫苗、首批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试剂盒。从“六五”期间起,肝病研究所在对病毒性肝炎研究方面一直承担着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在病毒性肝炎研究中1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卫生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80余次。临床检验通过CNAS认证,是美国昆泰实验室的亚实验室。 肝 病研究所设有肝病科,感染科、病毒性肝炎诊断试剂研制中心,肝病研究所等部门,是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临床药理基地和诊断试剂研制中心,并是消化内科专业、传染病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我所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现任所长为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魏来教授。 我所肝病科多年一直承担着由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排的多种治疗肝病的新药临床验证工作,使肝脏疾病的临床治疗始终保持新颖、高效,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所获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经纳入到美国、亚太和中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指南》中,作为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制定的依据。肝病科还是国家“十五”攻关计划中丙型肝炎项目以及“863”计划中肝癌疫苗、肝脏疾病干细胞治疗项目的组长单位。是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中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病毒性肝炎新型治疗方法研究以及肝癌研究单位。近年来开展了用生物技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活性细胞治疗已进入临床研究。 我所感染科创建于2004年,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医疗团队,主要从事发热待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开设有感染病门诊、肠道门诊等专科门诊等。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咨询、健康检查等多项医疗服务。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与国内外同行有着广泛、密切的科技合作和友好学术交流关系。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欧共体国家等有着多项科技合作和交流,涉及基础研究、诊断技术和临床治疗等不同领域。这些合作项目,大大促进了研究所的学术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老年科

科室简介: 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为综合性内科科室。老年科病房位于人民医院新病房楼的17层,共有39张床位,环境整洁、安静,配备有完善的医疗设施,更拥有一批有经验的医护人员。老年科门诊位于人民医院门诊楼五层,由宽敞明亮的候诊厅、6间独立诊室及配套完善的检查室、输液室、收费处和药房组成。此外,在病房楼19-20层还设有特需病房以满足特殊患者的服务。 老年医学科的服务对象大多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主要诊疗范围为老年人常见多发内科疾病,包括:脏器功能不全(心、脑、肾),原发性骨质疏松,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呼吸系统的感染性疾病、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等。老年医学专业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对老年人早期心功能不全、老年人肺部感染的诊断和处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几年来,对于骨质疏松作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对于原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的体会有所加深,并针对骨质疏松的流行情况,基因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此外,对于老年人常见的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调节的整体诊疗计划更加系统和深入,满足了那些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人的需要。 我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以老年内科疾病为主,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对多种疾病集于一身的患者及长期卧床、高龄老人的护理经验。 我科目前的医疗护理团队人员稳定,专业水平高。全科共有工作人员40人。其中医生17人,均为本科生以上的教育背景,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占35%,硕士学位者占41%;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0人。全科共有护士23人,其中主管护师6人,护师10人,护士7人。 近年来,随着医院的发展,老年医学科在继续不断做好保健对象的临床诊疗、保健工作外,还在科研、教学、健康普及及医护人员继续教育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0年以来老年医学科共在各种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60余篇,著有多本专业书籍及科普读物,参与了多部教学书籍的编写。 随着人民医院的不断发展,老年医学科也在不断前进,全科人员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共同致力于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老年医学科的服务对象大多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主要诊疗范围为老年人常见多发内科疾病,包括:脏器功能不全(心、脑、肾),原发性骨质疏松,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呼吸系统的感染性疾病、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等。老年医学专业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对老年人早期心功能不全、老年人肺部感染的诊断和处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几年来,对于骨质疏松作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对于原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的体会有所加深,并针对骨质疏松的流行情况,基因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此外,对于老年人常见的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调节的整体诊疗计划更加系统和深入,满足了那些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人的需要。我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以老年内科疾病为主,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对多种疾病集于一身的患者及长期卧床、高龄老人的护理经验。

肾内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创建于1988年,在医院大力支持下,在于仲元主任主持下,全体同仁团结敬业,目前已成为技术全面、临床扎实的国内一流肾病科室。 目前肾内科有博士生导师一名,教授及副教授五名,主治医师六名,其中硕士学位以上5名,主管护师3名,住院医师、护士及技术员26名。病房年平均收治病人600余人次,年均透析9000余人次,年均门诊量18000人次。 现能熟练开展肾脏病及血液净化相关技术,数量及质量均属国内领先水平。1988年开始进行肾活检,已作1000余例。1989年开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1991年开展血液透析,在国内率先应用尿素动力学模型指导透析治疗。可独立完成血液净化相关外科技术,如动静脉内瘘成型术与修补术、中心静脉置管术、急慢性腹膜透析管植入术、人工血管移植内瘘成形术等。1992年开始肾动静脉造影、肾动脉栓塞及球囊扩张成形术。同年开展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1993年我科国内首创肾囊注射疗法,开拓了肾脏病治疗的崭新途径。现肾囊内甲基强的松注射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囊内川穹嗪注射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居国内领先,已使很多患者受益。2001年血透室扩建,增加了国际先进的透析机,数量达34台,可开展多种形式的血液净化技术,如在线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高效透析、可调钠透析、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腹水回输等。 肾内科多次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1994年于仲元教授主编的学术专著《血液净化》出版,受到国内外同仁好评。1999年录制完成《血液净化相关外科技术》系列教学录相带。2000年创办学术期刊《中国血液净化》杂志,促进了血液净化技术的交流与提高。我科还承担着北京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材。

风湿免疫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是国内创建最早的风湿免疫专科之一,为教育部重点学科(临床免疫)。目前,全科有60余人的临床及科研队伍,包括教授/主任医师及副教授11人,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9人,护士(师)19人及助研/副研和实验员8人,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30人。该科教授在国内外任职包括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候任主席、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Intl J Rheum Dis》、《Scand J Immunology》、《Lups》、《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等多种期刊杂志的主编、常务编委或审稿人。 风湿免疫科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风湿免疫专业博士、博士后及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6人具有博士生导师、副导师或硕士生导师资格。先后获得的荣誉和称号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北京市科技新星、北大医学部优秀青年人才、APLAR杰出基础及临床研究获得者、医学院学术之星、校级及院级优秀教师等。作为牵头单位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50余项逾4000万元的科研课题。与美国、英国、瑞典及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 该科每年接受多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生、进修生、观摩及协作研究人员,多次接待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瑞士、加拿大及日本等国家风湿病专家来访,并与上述国家开展了广泛合作,该科每年门诊逾4万人次。 近年来,开展了多种新抗体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除常规项目外,共20多项新的风湿病实验室诊断方法。同时,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开展了T细胞疫苗、免疫净化、小剂量环磷酰胺冲击等10余项新的免疫治疗方法。这些诊断及治疗方法居国内外前列。连续四年获医院优秀医疗和/或优秀科研团队。 该科已在《Autoimmunity》、《Lups》、《Ann Rheum Dis》、《Arthritis & Rheumatism》、《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及《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等主要风湿病、内科学及免疫学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300余篇,其中英文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了《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炎诊断与治疗》等20余部风湿病和免疫学专著及医学生教材。先后获得“Westpac医学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及北京市科技奖等多项国内外学术成就奖,并在国内连年获得全国风湿病年会及《中华风湿病杂志》优秀论文一、二等奖。近年来,先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 1. 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 2. T细胞免疫(疫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3. 来氟米特及免疫吸附联合治疗干燥综合征; 4. 环磷酰胺小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5. 云克对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治疗作用; 6. 依地酸钙钠(EDTA)免疫治疗系统性硬皮病; 7. 骁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8. 帕夫林/普乐可复(FK506)治疗白塞病; 9. 强直性脊柱炎的联合治疗; 10. 痛风的规范化治疗; 11. 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12. 美罗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13. 类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14. 他克莫司治疗狼疮及血管炎患者皮损; 15. 沙利度胺治疗白塞病。

泌尿外科

科室简介:     泌尿专业组成立于1952年,由孟广栋教授主持泌尿外科的工作。陆续培养了如何永清,侯树坤,朱积川,何申戌等多位知名的泌尿外科专家。泌尿外科作为独立的专门学科成立于1978年,由著名的泌尿外科专家孟广栋教授任第一届泌尿外科主任。当时受医院空间条件所限,泌尿外科床位不能扩大,设备也难更新,更缺少科研、教学等辅助设施,但泌尿外科还是完成了大量的临床日常工作,并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绩。     目前泌尿外科已是学科队伍完备、技术力量雄厚、设备条件齐全的独立学科,2002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在临床医疗方面几乎包括了全部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科研方面在肾癌,膀胱癌、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几位学科带头人都在国内的学科领域担任重要的职位,在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创伤骨科

科室简介:     如有创伤骨科相关疾病,包括四肢骨与关节急、慢性损伤,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脊柱脊髓损伤,痉挛性脑瘫等),肩肘关节损伤、退变性疾病等的患者可到我科门诊就诊,我们周一至五每天都有专家及1名主治医师出诊,同时急诊24小时有医生值班,经门、急诊医生认为需要住院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可通过门、急诊医生联系或电话预约住院。     急诊24小时开诊,门诊时间请参看相关专家出诊时间,乘车路线:地铁(2号线西直门站)、轻轨(13号线西直门站)、105路、107路、111路、27路、7路、904路、44路、21路、25路 西直门或人民医院 下车,也可登陆我科室网站(www.traumapku.com)。

儿科

科室简介:      我科于70年代初就致力于小儿白血病诊治的研究,尤其是近20年来,在小儿白血病诊治方面取得突出成绩,2001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我科从1983年开始在全国率先使用大剂量、多种药物短疗程系统治疗小儿白血病。目前我科已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缓解率达99%,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达90%;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年无病生存率达80±%,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达60%,在小儿白血病诊疗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现在我科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高危型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细胞免疫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与我院血研所协作,对白血病类型不好或急淋复发者开展了同种异体、单倍体骨髓移植或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亦取得良好效果。 在诊断方面,我科于1993年完善了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并用PCR技术对残留白血病进行定量监测,对提高诊断准确率,预测预后和早期复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新生儿专业是我科的重点专业。目前本专业共有病床20张,每年收诊病人达五、六百人。新生儿专业具有一整套完善的阶梯式技术队伍及先进的抢救、监护和诊疗设备。近年来逐步完善和开展了部分及全静脉高营养术、非脐静脉插管换血术,在国内首次对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头颅MRI和HMRS检查。在早产儿的喂养、呼吸管理、感染防治及并发症的处理方面不断完善,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周二上午设有新生儿专家门诊。 主要收治儿科各种常见病及来自全国各地疑难病症。主要从事小儿各种良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良性血液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有专长(如呼吸道、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重症的抢救、治疗;营养性贫血、ITP、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川崎病、幼儿风湿、类风湿性疾病等)。近年在门诊开展婴幼儿健康宣教的工作,从产后42天起开始。目前开设每周一下午的健康门诊,涉及0-3岁婴幼儿的查体、咨询与疾病防治等方面工作。

皮肤科

科室简介: 日益发展壮大的科室现有工作人员22人,其中教授2人 副教授1人 主治医师8人, 护师8人技师3人科室有国内著名的专家和完整的临床诊断治疗手段有病理免疫和真菌实验室年门诊量7万人次年收治病人300人我科白癜风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以及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取得较好疗效红斑狼疮研究真菌病以及银屑病研究也处于全国前列从1990年以来作为卫生部皮肤科专业的医师培养基地我科承担卫生部皮肤科进修班继续教育项目已为全国各地培养皮肤科专门人才100多人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学科带头人我科曾先后主编《色素性皮肤病》《系统疾病与皮肤病》《性传播疾病》《现代皮肤病性病基础》《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儿童皮肤病综合症》等专著参加编写著作12部     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和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临床研究接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白癜风患者90年代以来我科先后培养出博士3人硕士5人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     2001年4月北京大学皮肤病与性病防治中心成立了由原北京医科大学名誉校长胡传揆教授创建的北大皮肤病与性病学科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北京大学皮肤病与性病防治中心"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及第三医院的皮肤科组成在医疗方面有很强实力有多名在国内享有盛名的教授和十多名年富力强的教授副教授设有各种皮肤科专业门诊医疗设施先进 中心的成立极大地激励了我科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了我科的发展我们将以更热情的服务更优秀的医疗水平为广大皮肤病性病患者排忧解难  

针灸理疗科

科室简介:   针灸理疗科于1996年由针灸科与物理治疗科合并而成,主要开展传统针灸治疗、现代物理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3人,主管技师2人,技师4人。 目前开展的治疗项目及主要适应症: 1. 传统针灸治疗,主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腿痛疾病、颈椎病、肩周炎、面神经麻痹、神经性头痛、失眠症、月经不调痛经、中风半身不遂及肥胖症等。 2. 耳穴埋豆治疗,主要治疗少儿假性近视、肥胖症、神经性头痛、失眠、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 3. 中频电脉冲治疗,主要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肥胖症等疾病。 4. 高频超短波治疗,主要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气管炎、盆腔炎、面神经麻痹、颞颌关节炎、卖粒肿等疾病。 5. 颈腰椎牵引治疗,主要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6. 现代康复治疗,主要针对中风偏瘫及关节手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早日恢复。 针灸理疗科于1996年由针灸科与物理治疗科合并而成,主要开展传统针灸治疗、现代物理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3人,主管技师2人,技师4人。 目前开展的治疗项目及主要适应症: 1. 传统针灸治疗,主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腿痛疾病、颈椎病、肩周炎、面神经麻痹、神经性头痛、失眠症、月经不调痛经、中风半身不遂及肥胖症等。 2. 耳穴埋豆治疗,主要治疗少儿假性近视、肥胖症、神经性头痛、失眠、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 3. 中频电脉冲治疗,主要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肥胖症等疾病。 4. 高频超短波治疗,主要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气管炎、盆腔炎、面神经麻痹、颞颌关节炎、卖粒肿等疾病。 5. 颈腰椎牵引治疗,主要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6. 现代康复治疗,主要针对中风偏瘫及关节手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早日恢复。

妇科

科室简介: 门诊 技术力量强大,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设有细胞室、阴道镜室、B超室、彩色多谱勒室、激光治疗室、手术室等,开展了阴道B超、宫颈电脑抹片技术(CCT)、B超引导下介入治疗技术等。还开设了妇科内分泌专业门诊、妇科肿瘤专业门诊。月门诊量达5000-6000人次. 以恶性肿瘤的手术、化疗、放疗为主,近年来,开展了妇科疾病诊治新项目,如妇科电视腹腔镜手术、超大剂量化疗骨髓干细胞移植、氩气束凝固术(ABC)、术中介入治疗、术中放疗和动脉介入化疗等国际先进技术  卵巢癌 1986年首先在国内成功制备了卵巢癌单抗,并用于临床的诊断。1992年在国内首次制备了卵巢癌抗独特型抗体,并将其用做肿瘤疫苗,1996年,基因工程单链抗体成功制备,1998年构建了scFv和hGM-CSF融合蛋白,研究结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子宫内膜癌 国内首先建立了子宫内膜癌裸鼠模型,并对子宫内膜癌基因表达及克隆筛选、病因学和发病学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多次受到国家自然基金委、卫生部、国家教育部等资助,并获得数项部级科技成果奖. 人民医院妇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导师3人,硕士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6人,教授6人,副教授7人。学科梯队完整,专科技术力量较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医疗美容科

科室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为满足社会对高水平的美容整形外科服务的需要,医院依托雄厚的技术实力,引进国内知名整形美容外科专家冯国平主任医师等多名经历过严格专科训练,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整形美容外科专业医师,成立了医疗美容科,所有医生均具有临床博士以上学历。   我们对一切和患者接触的器械实行严格的无菌消毒,尤其对各种植入人体的材料和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卫生监管部门的制度进行招标采购和备案。从法律上保证了患者的最大利益,杜绝了各种非法植入材料在我院的不良宣传和使用。我科各级医师进行的整形美容手术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已有30余篇的科研论文在国内外的专业杂志上发表。   为保证手术质量,医院购进了包括用于面部除皱、隆胸和面部轮廓整形等的内窥镜系统、微动力系统、共振吸脂机等各种先进的美容整形外科器械。科室在面部轮廓整形,女性乳房美容、重建,体形重塑,体表各式肿瘤切除重建及创伤后的修复与重建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专科特色 序列治疗改善面部轮廓   医生会为你做仔细的面部测量后,根据你的脸部特征和测量结果,建议你正确的手术方式。而不是主观根据经验来选择手术避免了手术设计的第一步出现错误...... 内窥镜辅助下胸部手术   使用北大人民医院所擅长的内窥镜微创技术,开展胸部相关美容整形手术,将手术创伤降至最低,将手术时间缩至最短,最大的降低术后不适...... 显微外科   世界上最早的显微外科技术最初由整形外科医生成功应用于临床。目前,显微手术技术在外科领域中已广泛应用,包括各种带血管游离组织的移植。在临床各科的应用,包括心血管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和淋巴管外科等方面,在我们整形外科应用尤为广泛...... 微创内窥镜除皱术   传统的全颜面部除皱术不论是上中下哪个区域,手术切口都是比较的长而明显,即使是最熟练的医生对一个部位最小也需要3cm的切口,并且切口发生脱发的可能性大,我们采用小切口辅以雄厚实力的内窥镜技术,将这个美容外科最大创伤的手术变成了历史...... 体表肿瘤切除重建   体表肿瘤也有良性、恶性之分,但多数是良性的,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有的只需要做一下小手术,既没有痛苦,也不会产生后遗症。而且多数体表恶性肿瘤在亚洲人中发病率低,但是体表肿瘤多影响形态有碍观瞻,影响生活质量,且在亚洲人中一旦出现恶性者便会进展迅速...... 新概念体形重塑   我们采用瑞士的VACUSON共振吸脂机,是当今国际流行的抽脂减肥机器,它集合了负压抽脂、电子吸脂、超声波吸脂等前三代吸脂术的优点,在科技上达到了尖端水平。瑞士共振吸脂仪与腹壁整形相结合,从而达到显著的瘦身效果...... 正规唇腭裂序列治疗   正规的唇腭裂治疗是序列治疗的实际体现。它需要一个团队,包括:整形科、口腔科、耳鼻喉科、语言专家、心理学专家参与,团队设立召集人,以组织和召集有关人员,对每一位唇腭裂患者进行集体会诊讨论,从而制定出适合该患者的治疗方针及具体实施的治疗序列或治疗时间表,只有大型综合性医院才能提供如此完善的人才和技术保证...... 显微鼻部整形及重睑术   显微外科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近三十年以来,虽然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主要受到人员和设备限制,这项外科技术只有正规的及大型的医院才有条件真正开展使用。我们利用技术优势,在此类小的美容手术中使用显微外科技术,既能减小创伤,又能减轻术后瘢痕产生,达到小手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心理门诊

科室简介:

碎石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碎石技术研究所座落于白塔寺人民医院旧址,它是我国采用医科工三结合体制,专门从事外科疾患无创、微创治疗新技术研究的专业单位。该所拥有雄厚的老中青三结合的医护梯队和研制开发班子。近20年来该所人员在我国知名专家何申戌教授率领下。相继创造成功经尿道液电冲击膀胱碎石术、液电冲击体外碎石技术。这些成果相继荣获北京市、卫生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又创造了世界领先的高能聚焦超声热疗抗癌技术。该技术获教育部提名的国家科技发明奖及211重点工程大奖,这些累累硕果使碎石所出落为一支清秀的医林奇葩。

普内门诊

科室简介: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电话:010-88326666

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