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概况

别名:

性质:三级甲等

电话:010-82266699

地址:

专家答疑 预约检查 极速问诊
检验科

科室简介: 作为博士点学科,检验科集医、教、研为一体全面发展。科室承担临床检验工作,设有临床生化、免疫、血液、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专业,现有职工70余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10多名;拥有数十台先进的全自动分析仪,开展检测项目数百项,建立了国内酶及代谢物的参考实验室,并参加国际参考实验室的比对;曾负责或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和国家科委“十一五”重大支撑课题;2008年通过了医学实验室ISO15189认可。

超声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诊断科创建于1960年,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超声诊断的医疗机构之一。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的超声诊断科,拥有世界一流的超声设备,建立了合理的专业人才梯队,具有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在医疗、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超声科现有人员28人,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7人,分为五个专业组,每天约检查病人600余次,全年检查病人约15余万人次,介入性超声1000余人次。超声检查服务范围包括腹部超声、浅表器官超声(甲状腺、乳腺等)、血管超声、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及介入超声的诊断和治疗。除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外,还可完成超声造影检查等最新的超声成像和诊断功能,对于病变的早期发现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诊断科在国内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新技术,它是将自动活检装置与现代影像技术实时成像相结合,用于人体各部位多器官组织病变的穿刺活检,收到令人满意的取材效果。该技术具有快速高质量取材、安全准确地作出病理诊断、简便易行等优点。超声引导自动活检的临床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准确性,使临床诊断迅速达到病理组织学诊断水平。自199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18期,有力的推动了自动活检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应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依托我院运动医学和骨科的雄厚实力,努力探索超声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运用超声检查肌肉、肌腱、韧带、关节、骨骼的各种损伤、炎症、肿瘤等,已成为我院超声科的一个特色检查项目,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至2010年我科已成功举办了多届国际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新技术研讨会及学习班,进一步加强了我院超声诊断科在国内的影响力,并有力地推动了肌肉骨骼系统超声检查在全国范围内的更好更快地发展。

体检中心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始建于1958年,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北部,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我院体检中心是通过北京市卫生局资质审核的第一批体检中心。体检中心拥有独立的体检区域,大多体检项目可以在中心内完成,体检中心医生均来自于临床一线,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体检中心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可进行各项常规体检。依托医院雄厚的综合实力,可为受检者提供检后阳性体征的医疗服务工作。 体检中心承接团体体检、入职体检、驾驶员体检、个人健康体检等。体检中心还将为每位受检者建立体检档案,对需要进一步诊治的受检者体检中心提供就医指导和帮助。

麻醉科

科室简介: 1958年北医三院建院初期,隶属于外科教研室的麻醉专业组是今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的前身。从1958年到1969年,北医三院最早的一批麻醉医师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为外科手术保驾护航的临床麻醉工作。同一时期,还开展了针刺麻醉的临床研究,吸引了来自国外的临床医师和包括西哈努克亲王和尼克松女儿等一批国际政要来三院参观。 20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北医三院临床医疗的快速发展,麻醉专业组在麻醉技术、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等各方面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1987年北医三院麻醉科正式独立建科,成为国家临床二级学科。此后的二十多年来,北医三院麻醉科几代人风雨兼程,励精图治,到今天,她已经成长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地位的,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科室。全科现有医护人员51名,其中教授2名,主任医师4名,副教授3名,副主任医师12名,主治医师23名。在硬件方面,麻醉科拥有各种先进的麻醉机、监护仪、血气分析仪、靶控输注系统、BIS监测仪、便携式超声、纤维支气管镜和可视喉罩等麻醉专用设备和仪器。在临床工作方面,麻醉科主治医生以上的高年资医师都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对各种疑难危重病人的麻醉管理、抢救复苏能力,辅以先进的专业仪器和设备,为手术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麻醉科核心领导小组正在亚专业水平,有目的地培养一批专业理论精通、技术精湛的麻醉学专家。在教学方面,麻醉科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及八年长学制学生教学任务,多次在本科生长学制教学工作检查中获得好的成绩;同时麻醉科还是国内数所医学院校的临床见习、实习基地;近年来,麻醉科还积极开展了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英国帝国大学医学院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交流与学习。在科研方面,2008年麻醉科荣获两项自然科学青年项目基金,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已经启动。在科室管理方面,麻醉科核心领导小组注重科学化、弹性化、人性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与外科同仁一起,创下了全国平均住院日最短的佳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外科正在蓬勃发展,如何构建国际先进的现代化的麻醉手术平台,已经成为当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工作重心,乘着这股东风,麻醉科核心领导小组正在以科学发展观做为科室进步的精神武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让我们共同祝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将与整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一起,腾飞在二十一世纪!

危重医学科

科室简介: 1986年初我院在国内较早组建了外科监护病房,此后科室不断发展,从建科伊始的4张床位发展到如今拥有20张床位,年均收治病人500余例的危重病人治疗基地。拥有现今国内最先进的drager吊塔,philips监护仪,drager EvitaXL、PB840、西门子servoi等呼吸机,picoo监测仪,CCO监测仪,自动咳痰机,Aquarius床旁血滤机、金宝AK2000血透仪等。 在前辈艰苦创业的基础上,我科加强人才梯队的培养,注重学科的发展和科室规范化建设,人才梯队逐渐完善,科室共有博士2人,硕士10人,学士3人的医生队伍和41名护士组成的护理队伍,有多人次到国外进修学习。1990年被评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3年首批被评为北京市护理培训基地,2005年12月批准为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SICU收治的病人大都是严重创伤等重症患者,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周围是各种仪器发出的噪音,还有身上各种管路的束缚,加之病痛刺激,导致病人心理产生巨大 的压力。针对这些情况,要求监护室的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业务素质,并有极强的耐心和爱心。 我们的SICU就拥有这样一支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护理队伍。她们常年加班加点,认真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给予病人以关心和照顾,使病人在病痛中得到安慰。她们更用自己精湛的业务能力挽救病人于死亡的边缘。 始终强调以病人为中心,近20年来坚持每日由副高职以上的医生领导病房的工作,极大地保证医疗的安全。业务上精益求精,始终紧跟国际最新成果,保持国内一流水平。我科成功抢救多例危重疑难杂症病人。在各种休克、ARDS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多种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水平,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病人死亡率低于APACHEⅡ预测值。收治危重病人数逐年增加,使ICU成为医院危重病人抢救、对付突发医疗事件的一支生力军。同时勇于创新,我科近5年来积极开展新业务新项目,包括:持续床旁高流量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早期组织缺血缺氧监测(Phi)、休克的早期及进一步目标指导性治疗(EGDT、AGDT)、 ARDS的肺复张及肺保护策略的临床应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及营养代谢支持、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早期改善组织氧合治疗、危重病人整体护理模式。

急诊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创建于1984年,是我院的临床科室之一。张恩雨主任医师曾任首届急诊科主任。陆权素、丛玉芳、毛节明、邓正照、贺蓓、郭长吉等专家曾先后任急诊科主任,赵鸣武、藏友梅、王瑞儒、葛堪忆、黄雪彪、郭丽君等专家曾任急诊科副主任。急诊急救医学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与多学科互相结合、互相渗透的、特殊的、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急诊急救医学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近年来,我院领导非常关心和支持急诊科建设,投入大量人力、资金,不断壮大队伍、配备设施,组建了一支以内科医师为主体的急诊医师队伍。郑亚安主任和刘桂花书记带领急诊科全体人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重视和加强学科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善医疗环境、整顿医疗秩序、细化急诊流程、狠抓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力保医疗安全,使急诊科的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获得“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党支部、服务创新奖等多项荣誉。 急诊科与心内科、呼吸科、消化科、神经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介入科及外科系统相关科室密切合作,共同建立紧急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疗平台,充分发挥和利用急诊科拥有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使呼吸心跳骤停、休克、急性中毒、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危象、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多发复合伤等各科急症均可在急诊科接受溶栓、介入、呼吸支持、血液净化、内镜检查治疗等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009急诊科实施心肺复苏 512例,急性呼吸衰竭呼吸机治疗313例,累计上机时间1678小时。急诊科与心内科、呼吸科、神经科、消化科、介入科共同建立的绿色通道保证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血栓栓塞和急性出血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009年急诊心脏介入治疗548例,急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 79例,急性肺栓塞及其他血管栓塞介入治疗 72例,急诊胃、肠镜 1626例。 近几年随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急诊科现有固定医护人员98人,其中医师21人,包括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11人,其中医学博士1人、硕士13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1人;护士77人,其中主管护师9名、护师22名。急诊科拥有最先进的呼吸机19台、除颤仪3台、洗胃机 3台,血液灌流机2台,惠普中心监护系统(1拖8)及遥测监护系统4套(1拖8)、血气分析仪4台。全院各科室均设急诊值班人员,随时接诊专科急诊病人,及时抢救危重病人,随时为病人实施 电除颤、电复律、呼吸支持、洗胃、血液净化、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等抢救措施。 急诊科构成分为各科诊室、抢救室、洗胃室、手术室、观察室、输液室、病房等部分,抢救室设置9张抢救床位,观察室设置16张留观床位,病房设置24张住院床位,其中有6张重症监护床位,基本上满足了日常诊疗的需要。2009年急诊科就诊总人数158959人,日均435人,抢救总人数3489人,抢救成功率92.8%,抢救床使用率212%;留观总数32153人,人均留观人数88人,加床率400%;急诊病房入院490人次,平均住院日15.6天,床位使用率92.9%.

老年内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始建于1987年,最初命名为高干内科,主要的医疗服务对象为持有卫生部颁发的“102”卡的人员,包括中科院、国家安全部、中央党校等单位的司局级以上领导,海淀区大专院校的教授等,还有在京的各国留学生。在师树古教授、郭静萱教授、丛玉芳教授、谭秀娟教授等老教授及现任年富力强的张福春教授的带领下,现已拥有由16名医师组成的完整的医疗梯队,其中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2名,中青年医师中博士生3名,硕士生7名。 科室主要由住院部和门诊部组成。专业主要为老年心血管专业、呼吸专业和内分泌专业。住院部病床40张。我科于近几年,逐步开设具有老年内科特色的专业门诊,如:老年痴呆和老年精神情感障碍门诊、老年多器官衰竭门诊、老年高脂血症门诊及老年吞咽困难门诊等等,并于今年加设老年前列腺增生及老年骨质疏松门诊,受到广大老年患者的欢迎。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我科还正在着手建立临床药物基地、搭建老年病实验研究的平台和建立硕士研究点,朝气蓬勃的迎接老龄化时代的来临。

男科

科室简介: 我院男科是目前北京地区门诊量最大的的男科诊疗中心,也是全国最知名的男科诊疗基地之一,在全国的男科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随着近几年的努力和发展,我院男科诊疗范畴基本涵盖了目前男科的所有相关疾病,包括男性不育症、男性性功能障碍、急慢性前列腺炎、男性雄激素缺乏综合症、男生殖器畸形矫正以及其它与男性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等。近几年来还陆续开展了针对输精管梗阻的显微外科复通手术、男生殖器显微外科矫正手术、射精管梗阻电切术、精索静脉曲张显微外科结扎术等先进技术,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我院男科设置先进,包括男科专家门诊、男科特需专家门诊,并建有男科检查室、男科实验室、男科手术室和男科疾病手术病床等。特别是在男性不育症方面拥有先进的实验室设备,能开展多项与男性生育能力相关的检测和治疗。 我院男科现有5名医生(均有博士学历),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技术员4名,护士2名,在读研究生5名。近五年来共发表学术论著30余篇,其中SCI论著2篇,核心期刊论著21 篇;主编或参与编辑出版专著12部,共培养毕业研究生4名,发表科普类文章200篇以上。近五年来男科的重点科学研究方向在“男性不育和男性生殖健康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先后获得过五项科研和临床药物研究基金,总经费近百万元,研究水平居国内先进。我院男科还是卫生部生殖医学的专科医师培训中心,为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培养了几十名男科进修医师,带动了我国男科学水平的发展。

放射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创建于1958年,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以透视、x线摄影、胃肠道和泌尿系造影为主要内容的初级放射科发展成为完全数字化、种类齐全的现代化放射科,全面提供数字化x线摄影、数字化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全身计算机断层(CT)、全身磁共振成像(MRI)和各类介入检查治疗的服务。 1958年-1963年,北医三院放射科在李果珍教授的带领下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开展了当时国内比较全面的常规X线检查项目,从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3年-1984年,在刘庚年教授的领导下,北医三院放射科在职业病尘肺诊断和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1984年-2003年,谢敬霞教授担任主任,此阶段北医三院放射科逐步发展成种类齐全的现代化放射科,CT诊断、介入放射和MRI诊断都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介入放射和MRI诊断成为国内领先的学科;2003年-2010年,李选教授担任主任,放射科建成了全院PACS网络,从而进入全面数字化时代。自2010年起,袁慧书教授接任主任,放射科在巨人的肩膀上即将开始更为辉煌的新旅程。 当前,北医三院放射科拥有高端MRI设备多台、高端CT设备多台、高端数字化血管造影机多台,x线摄影已经全面进入DR时代,并且已经建成了覆盖全院范围的PACS网络。全科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7名,其中正高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7名,老中青三代结合,涵盖影像各个专业系统。如此雄厚的设备和人才实力,保证我科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技术、最优的服务满足各类患者的不同需求。北医三院放射科为我国首批影像学硕士和博士授予点,至今已经培养博士毕业生近60名,目前尚有多名博士和硕士在读。在刘庚年教授和谢敬霞教授相继退休后,2007年李选教授、韩鸿宾教授被聘任为博导,2010年袁慧书教授被聘任为博导,2011年刘剑羽教授被聘任为博导,继续科室的博士培养工作。此外,科内尚有一大批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研究生。北医三院放射科常年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年培养数十名进修医生、访问学者,并且于2007年成为北京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在新的时代,北医三院放射科将紧握时代脉搏,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努力向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放射科前进。

疼痛门诊

科室简介: 多种慢性疼痛的诊断及治疗,如:围术期急性疼痛,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疼痛,脊髓损伤后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痛,外周神经痛,肿瘤疼痛等。

营养科

科室简介: 营养部作为医技科室主要负责住院病人的营养指导、营养咨询以及对需要饮食治疗病人的管理,负责各种食谱的编制,促进营养治疗在临床综合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感染疾病科

科室简介: 北医三院感染疾病科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临床科室。有良好的就医环境,具有独立的诊区、挂号室、药房、化验室及放射科。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现有各级医生10人,护士16人。 科室下设肝炎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预防门诊及感染疾病科病房。编制床位20张,即将启用。 肝炎门诊:设普通和专家门诊。普通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下午、周三、五上午。诊治疾病包括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免疫性肝病及其它肝功能异常。擅长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常规开展肝脏穿刺和病理诊断。开展各种肝炎、肝病相关知识的咨询,如乙肝携带者的管理、乙肝的预防、肝功能异常等化验的解读、肝病患者生活饮食运动情绪的调理、肝病患者生育问题的咨询和指导、母婴阻断等。 发热门诊:24小时应诊。负责发热患者的诊治和传染病的筛查。诊治病种包括各种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软组织、中枢神经系统等感染性疾病的内科诊治,并承担各种传染病的筛查。擅长发热性疾病的鉴别和感染性发热的治疗。开展流感快速检测、各种病原体的检验,指导临床诊治及合理用药。年门诊量居北京市前列。 肠道门诊:24小时应诊。负责各种急性腹泻的鉴别和治疗,承担肠道传染病的筛查、诊断、隔离和救治工作。诊治病种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其它各种病毒和细菌感染性腹泻。 预防门诊:周二、五上午开诊。开展甲、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和咨询工作。 我科在胥婕主任的领导下,重视和加强学科建设,作为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和住院医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着医学生的培养,进修医和住院医的培训,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医、教、研齐头并进,使我们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将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用严谨的工作态度、过硬的医疗技术,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

肿瘤放疗科

科室简介: 北医三院肿瘤治疗中心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肿瘤专业综合治疗学科。主要开展肿瘤的放疗治疗。

核医学科

科室简介: 北医三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73年,至今已有近30年历史。目前,拥有放射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仪,可进行甲状腺全套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肝纤维化三项指标的测定。德国SIMENS公司生产的单探头SPECT一台,新购进GE公司生产的双探头符合线路带定位系统的SPECT(SPECT/PET)一台。除可进行脑、甲状腺、心脏、肝脏、肺、脾脏、肾脏、甲状腺、全身骨、血管及淋巴等常规显像外,还可以进行心肌注谢、肿瘤代谢及神经系统代谢显像,广泛应用于心肌存活的判定及肿瘤定位、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在核素治疗方面,开展了甲状腺、骨转移及各种关节炎的治疗。

心理咨询

科室简介: 北医三院心理咨询

试管婴儿专科

科室简介: 首例试管婴儿诞生(1988) 成功业绩 1986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卫生部将“试管婴儿”研究工作列入“七五”重点项目,题为“优生-早期胚胎的保护、保存和发育”,该课题由张丽珠教授为技术负责人,由北医三院、湖南医科大学和北京协和医院三家单位同时分头进行。张丽珠教授带领的工作小组依靠所了解的一些国外资料,白手起家,经过第13次IVF-ET,就获得了妊娠成功。1988年3月10日和5月27日,我国大陆首例和第二例试管婴儿分别在北医三院诞生,首例配子输卵管内移植婴儿也于1988年3月18诞生了。 随后,张丽珠教授在国内最早采用了超声引导下阴道穿刺代替开腹取卵,使取卵手术大为简化。那时只有几根阴道穿刺针,必须反复使用,使用后要清洗、消毒,由于使用次数过多针尖变钝,经常拿到钟表修理店磨尖,久之,针头上的罗纹都已消失,即使这样,从未发生感染或出血的病例。 首例冷冻胚胎试管婴儿(1996) 1992年6月12日、1995年2月6日、1996年9月8日我国首例赠卵试管婴儿、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和首例代孕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近10年来,将ICSI技术、PGD技术、辅助孵化、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培养用于临床常规;1997年,在张丽珠教授指导下,通过人窦前卵泡发育的研究使人未成熟卵培养成熟并受精的研究也获得成功,这项仅在个别国家获得成功的成果受到国际著名学者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缔造者爱德华博土的高度赞誉。 快速发展 2001年医院根据发展的需要,投资1000余万元将原来的试管婴儿室扩建成今天2500平方米的生殖医学中心,临床和实验室条件大为改观,2004年4月通过卫生部检查,查获准开展常规IVF-ET、ICSI和PGD。 2005年,在陈贵安教授领导下,成功克隆出人胚胎干细胞系,并做了多个方向的诱导分化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行列。 2005年,陈贵安教授指导培育成功了我国首例也是世界第二例冻卵、冻精和冻胚的“三冻”试管婴儿,成为我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后生殖医学界的又一个标志性成就。 目前北医三院生殖中心能够开展该领域中的所有技术,包括宫腔镜和腹腔镜检查和治疗等,2007年又开展了注水腹腔镜手术这一最新技术。另外,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在李美芝教授和乔杰教授的领导下,经过20来年的研究,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进行了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诊治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2006年,乔杰教授获得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支持,在国内牵头从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标准的研究,将进一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目前,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得到了卫生部、科技部、中华医学会、北京市卫生局、北大医学部、北医三院以及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在乔杰主任的领导下,制定了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发挥团队精神,积极团结协作,加强和国内外的强手合作,注重学科交叉,在发展临床技术提高医疗水平更好为患者服务的同时,并重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同时也加强了人文教育与文化建设。

康复医学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隶属于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自其成立以来,集医、教、研为一体,逐渐规范和完善医疗体系,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运动创伤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神经康复,并建立了康复治疗与功能重建手术相结合为特色的新型学科模式,使得中心成为全国康复界的一面旗帜。 中心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主管治疗师9人,治疗师15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4人,护士6人,还有3位老教授返聘工作。科室人员梯队愈来愈去驱向合理化。承担部委级科研基金多项,并获部委级科学进步奖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编辑出版专著及教材多部。我中心康复外科病房现有20张床位,时刻关注国际康复医学的发展,结合国内康复医学的发展,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康复治疗仪和功能训练器械,使其成为拥有世界先进水平治疗设备的康复基地。 我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和国内交流,于1999年与荷兰HVA大学合作,建立起中—荷康复医学及培训中心,得到两国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荷兰科教文大臣赫尔曼先生亲临本中心为中心揭牌。荷兰专家定期到中心教学,传授世界最新康复医学知识及技术;我中心人员定期到荷兰进修,HvA大学学生分批到我中心实习。在国内,中心每年定期举办全国骨科康复学习班及康复医学进修班,在国内康复界传播及交流康复治疗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国内康复医学的发展。 中心在国内率先提出骨科―康复一体化的理念,在北医三院内开展了骨科、运动损伤围手术期康复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广大骨科和运动医学医师的赞同,现正力求在全国推动这一理念的建立。

产科

科室简介: 在辅助生育、围产保健和高危妊娠相关疾病等诊断和治疗以及计划生育方面的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某些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我科也同样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于1986年被授予博士点,如今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0多人;1989年和1995年分别成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和首批211工程重点学科;有多人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国家、部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几百篇。

职业病科

科室简介: 职业病科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最具特色的临床科室之一,已有40余年历史,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声誉,是我国开设最早的职业病临床科室,北京市卫生局批准的法定职业病诊断单位,国家和北京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也是国家级职业病临床专业高级人才培训基地。 职业病研究中心前身为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科职业病专业组,始建于1959年,由内科著名教授王世俊亲自创建,1972年正式改组为职业病科,并设立职业病研究室。1985年北京医学院改组为北京医科大学后,职业病科也扩建为职业病研究中心,设临床部(职业病科)及研究部(职业病实验室),为北京医科大学第一批组建的十大研究中心之一,并成为我国集临床、教学和研究为一体著名的职业病学术机构,也是我国唯一的职业病临床专业博士培养点。 职业病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化学中毒、尘肺及化学性免疫疾病;其提供的医疗服务除本院门诊住院病人的诊治外,还担负本市和全国各地急重症职业性疾患的抢救、会诊,以及疑难职业病的诊断鉴定、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等重要任务。这里汇集了一批国内著名的职业病专家,如王世俊、史志澄、刘镜愉、赵金垣教授等均为国内知名学者,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均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化学中毒(如重金属中毒、中毒性肾病等)和化学性哮喘诊治、尘肺功能诊断等领域尤有突出贡献,并在国内各学术团体及学术刊物担任重要职务。 1998年以来,为适应社会需要,该中心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及学术专长,不断扩大医疗服务范围。如职业中毒专业已将主攻目标从工业性毒物扩大到所有化学病因,包括药物、农药、环境毒物、生活化学品、有毒动植物、嗜好品,甚至军事毒物等,在国内率先开设“化学中毒门诊”,尘肺专业则增加了环境性肺病门诊,将环境污染物等引起的肺部损害列入诊疗范围。化学性免疫病专业除原有化学性哮喘诊疗服务外,还开设过敏性鼻炎门诊,近年又开展职业性关节疾病门诊,为病人提供了方便,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数十年来,职业病科(研究中心)一直承担本科生、进修生、研修生、研究生等高级专业人才教学任务,迄今已培养本科生1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近40名,进修生40余名,举办全国性学习班近20次,学员达1000余人次,是国内最有影响的职业病临床专业人才培养基地。40余年来,该研究中心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国外协作课题等重大科研项目30余个,曾连续8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次获得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资助,5次参与国家重点攻关课题研究工作,共发表研究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交流30余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10余项,仅近5年,该科即获得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及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不仅设有专门的职业病科,而且从建院一开始就在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以及放射科等主要临床科室配置专业人员和仪器设备为特殊职业性损害提供专业服务,使北医三院成为在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的、能为涉及各学科范围的职业病提供高水平诊断、治疗及健康监护服务的医疗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法》出台后,北医三院又通过了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资质审定检查,于2003年被批准成为北京市首批具有几乎覆盖所有职业病范围的诊断、治疗及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合法医疗机构,2008年在总结4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两项资质的质量管理并取得资质续展,使职业病诊疗工作得以更加规范、细致地进行。目前北医三院正在进行全院门诊、病房和硬件设备全面的更新改造,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她一定能以更精良的仪器设备、更优质的医疗技术、更科学便利的条件,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生殖中心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是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地(1988年3月10日)。 北医三院妇产科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级重点学科,首批211工程重点学科,国内首批博士点授予单位。1984年起在张丽珠教授领导下,开展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工作,除诞生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外,又相继诞生了首例配子输卵管移植试管婴儿、冻融胚胎试管婴儿和赠卵试管婴儿等。2006年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三冻(冻卵、冻精子、冻胚胎)试管婴儿在我中心诞生。 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集医、教、研为一体,是生殖内分泌和不孕症诊治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不仅辅助生殖技术,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性流产及部分遗传性疾病等多种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居全国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成为首批卫生部生殖医学临床培训基地,2009年成为北京大学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与人口科学合作临床医学基地。年诊治病例人数居全国前列,2010年门诊量超过20万人次。 生殖中心还积极探索宫、腹腔镜微创手术在生殖内分泌疾病和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采用宫、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病变、宫腔病变、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生殖中心还针对因恶性肿瘤放化疗及其它一些影响生育的问题为患者开展生育力保存的研究和服务。 北医三院生殖中心的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都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成为目前国内至全世界最大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和不孕症诊治的综合性医疗中心之一。 生殖中心的前身与历史 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前身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立直至2000年不足100平米的试管婴儿室,但开展生殖内分泌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则开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北京海淀区八大学院大批女学生闭经,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张丽珠教授经过调查和研究明确了发病原因在下丘脑而并非卵巢,是由于重体力劳动和营养不足导致了营养不良性闭经,自此,奠定了北医三院生殖内分泌专业的开端。 早在六十年代,就开展了输卵管结扎手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并开展后穹隆镜检查盆腔疾病(是最早期的腹腔镜技术);七十年代,建立了国内最早的生殖内分泌实验室进行了正常月经周期、绝经期、哺乳期闭经、高泌乳素血症、闭经泌乳综合症等内分泌激素测定,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大量的患者得到了当时国内最高水平的治疗。八十年代开展了LHRH兴奋实验,采用大剂量LRH滴鼻抑制排卵功能用于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并开展了雌、孕激素受体测定,研究了在卵泡不同发育阶段子宫内膜和早孕蜕膜中的变化。 艰苦的攀登 世界首例试管婴儿于1978年出生,震撼了整个世界。不久,台湾和香港在全部利用国外设备和技术的情况下也相继诞生了试管婴儿。八十年代初,张丽珠教授根据国外进展结合中国国情,决定开展试管婴儿技术,但当时的条件一穷二白,即没有技术也没有设备,只能土法上马;为了配合试管婴儿工作加强了内分泌实验室建设,建立了细胞遗传室,联合了北京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刘斌教授等。当时用于试管婴儿工作的只是两间小屋(共60平米左右),一间作实验室,另一间用于取卵和胚胎移植;所有的器皿都要彻底刷洗干净,再用烧制的蒸馏水冲洗几十遍;所用的试剂和培养液全部自行配置,测PH值、测渗透压等。在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上,张丽珠教授颇费了一番苦心,最终决定选择有明确盆腔疾患的女性不孕症患者作为对象,开腹治疗盆腔疾病的同时取卵,采用这样的治疗的策略,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病人的利益,即清除了盆腔疾病,又获得了不孕症治疗的机会。但当时对人卵的形态缺乏了解,于是将装有卵泡液的试管放在保温瓶中由刘平(现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一路小跑送到组织胚胎,由刘斌教授认卵。在这种情况下,认识了人卵,1984年体外受精成功。 首例试管婴儿诞生(1988) 成功业绩 1986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卫生部将“试管婴儿”研究工作列入“七五”重点项目,题为“优生-早期胚胎的保护、保存和发育”,该课题由张丽珠教授为技术负责人,由北医三院、湖南医科大学和北京协和医院三家单位同时分头进行。张丽珠教授带领的工作小组依靠所了解的一些国外资料,白手起家,经过第13次IVF-ET,就获得了妊娠成功。1988年3月10日和5月27日,我国大陆首例和第二例试管婴儿分别在北医三院诞生,首例配子输卵管内移植婴儿也于1988年3月18诞生了。 随后,张丽珠教授在国内最早采用了超声引导下阴道穿刺代替开腹取卵,使取卵手术大为简化。那时只有几根阴道穿刺针,必须反复使用,使用后要清洗、消毒,由于使用次数过多针尖变钝,经常拿到钟表修理店磨尖,久之,针头上的罗纹都已消失,即使这样,从未发生感染或出血的病例。 首例冷冻胚胎试管婴儿(1996) 1992年6月12日、1995年2月6日、1996年9月8日我国首例赠卵试管婴儿、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和首例代孕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近10年来,将ICSI技术、PGD技术、辅助孵化、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培养用于临床常规;1997年,在张丽珠教授指导下,通过人窦前卵泡发育的研究使人未成熟卵培养成熟并受精的研究也获得成功,这项仅在个别国家获得成功的成果受到国际著名学者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缔造者爱德华博土的高度赞誉。 快速发展 2001年医院根据发展的需要,投资1000余万元将原来的试管婴儿室扩建成今天2500平方米的生殖医学中心,临床和实验室条件大为改观,2004年4月通过卫生部检查,查获准开展常规IVF-ET、ICSI和PGD。 2005年,在陈贵安教授领导下,成功克隆出人胚胎干细胞系,并做了多个方向的诱导分化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行列。 2005年,陈贵安教授指导培育成功了我国首例也是世界第二例冻卵、冻精和冻胚的“三冻”试管婴儿,成为我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后生殖医学界的又一个标志性成就。 目前北医三院生殖中心能够开展该领域中的所有技术,包括宫腔镜和腹腔镜检查和治疗等,2007年又开展了注水腹腔镜手术这一最新技术。另外,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在李美芝教授和乔杰教授的领导下,经过20来年的研究,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进行了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诊治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2006年,乔杰教授获得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支持,在国内牵头从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标准的研究,将进一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目前,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得到了卫生部、科技部、中华医学会、北京市卫生局、北大医学部、北医三院以及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在乔杰主任的领导下,制定了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发挥团队精神,积极团结协作,加强和国内外的强手合作,注重学科交叉,在发展临床技术提高医疗水平更好为患者服务的同时,并重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同时也加强了人文教育与文化建设。

肿瘤科

科室简介: 北医三院肿瘤治疗中心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肿瘤专业综合治疗学科,技术力量雄厚,学术和技术水平、综合实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开展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及介入治疗等综合治疗。中心现有床位80张;各项医疗、护理设施齐全;病房清洁明亮,环境优雅;医护人员服务周到。现有医护人员54人,其中教授2人,主任医师2名,副主位医师4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6??主管护师2名,主管技师2名,技术员4名,护师、护士25名。中心现有硕士导师3名,每年都面向全国 收临床及科研型肿瘤内科、放射病和肿瘤放疗硕士研究生。科室承担国家级 课题3项,省部委级课题3项,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讲 课,科室每年还接待来自全区各地的肿瘤科医师前来进修,为各地医院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整形美容科

科室简介: 北医三院成形外科(整形美容中心)及成形外科研究中心始建于1949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整形外科之一。依靠三甲级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的优势,多年来致力于各种整形外科的疑难与复杂手术。近年来又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了各种美容外科项目,积累了大量美容整形手术的经验,为众多患者塑造了理想的外形。 目前共有职工24人,其中正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2名,研究员2名。其中4人担任着国内外各整形美容专业杂志的主编、编委,并在国家和市级的专业学会中任职,10人为国家级、市级、区级整形美容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作为整形外科疑难重症诊治中心,服务项目涵盖整形美容外科和修复再造外科所有的领域,通过国际公认的手段和仪器对所有的整形美容问题都能提供最安全、可靠、先进、有特色的整形美容服务。 成形外科设有整形外科门诊(北医三院)、住院部(北医三院)、美容外科门诊(上地医疗美容中心)、术后观察部(上地医疗美容中心)、科研中心(北医三院)等。除三院病房手术室外,上地门诊部医疗美容中心拥有专用超净手术室6间,大型激光、光子设备,进口微型气锯、多台脂肪抽吸机,电子显微镜,内窥镜、安全监护系统等先进设备。开展的项目除美容外科专业和整形外科专业外,还设有远程咨询(网络、电话)、门诊咨询、疑难疾病会诊、加急化验、手术设计、手术预约、术中术后无痛服务、门诊术后护理、术后定期随访,以及专车接诊、订餐、预定机票、术后专业陪护和私密单人病房等生活服务项目。欢迎广大患者和爱美人士前来咨询就诊! 几代专家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造就了她辉煌的历史和现在,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巨大的影响。其手术的精致和严谨的风格被誉为整形美容外科的学院派。秉承优良的传统,中青年骨干层出不穷。每年数千例的手术使他们具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领先地位得到社会和学术界公认。 作为国内著名的成形专业学科,三院成形外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整形外科专著《成形外科概要》,以及《实用成形外科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整形外科学)》等专著十余部,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 成形外科长期以来担负着研究生培养任务、作为北京大学整形外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已经培养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二十余人、博士后3人,正在培养的博士生四人、硕士生六人。此外还担负本科生、进修生、住院医生的教学与培训任务。1984年正式成为卫生部委托整形外科医师培训基地,每年举办两期全国成形外科进修医师班,由经验丰富的整形外科专家进行专题授课,提高学员的理论及临床水平,为国内培养了大量高水平的整形外科人才,为整形外科在国内普及及开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成形外科研究中心致力于组织工程、创面愈合、干细胞等领域的研究,瘢痕组织相关因子及瘢痕相关基因的研究具国内先进水平。中心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六项,卫生部基金项目三项,国家教委基金三项,引进项目基金一项以及一些其他研究项目。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家“211工程”项目和卫生部基金项目。研究课题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13项。

中医科

科室简介: 中医科现有正式人员编制1l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人,医师助理2人,另有3名退休返聘专家具有博士学位的有7人,硕士学位的有3人目前日门诊量400-500人次,年门诊量超过10万人次,居全院各科室前三位,在北京市综合医院中医科中也名列前茅2011年我科被批准成为北京地区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单位。 在中药治疗不孕症、消化、呼吸、甲亢、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乳腺病、皮肤病、颈腰椎病、运动损伤、痛证、中风后遗症等领域形成特色,并设立诊疗专台。 我科医师积极到基层进行中医药防病、保健方面的健康教育,每年举力、多次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201。年共有10余人次到基层开展中医诊疗服务,义务诊治患者600余人次。 2007年以来,我科深化8年制医学生的中医教学改革,建立起中医多维式教学模式和多站式考试模式加强了医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和兴趣,促进了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 中医科拥有较强的对外教学实力,已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西班牙、巴西等许多国家的进修生、留学生数800余人次在我科接受过培训。1997年起与西班牙塞维亚黄帝针灸协会建立合作,定期举办交流活动至今已办了9届。 近年来我科医师负责国家级项目(《基于生物信息学和代谢组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证的标记物网络研究》)一项,参与并负责973课题子课题一项,负责首都科学发展基金项目一项,首都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课题一项,院级课题7项近三年来发表SCI论文5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中医科是个团结、奋进、力求创新发展的集体,是有着良好医德医风传统的科室我们将尽一切可能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专业组建设 中医门诊在全面完成常见病种基础上,创立5-6个优势病种,重点发展以下几个专科: 1.中医中药介入辅助生殖技术:我院辅助生殖技术全国领先,中医针灸在调节内分泌方面有确切效果,在辅助生殖前后介入,对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有益,在这方面配合生殖中心,形成新的创新点,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医疗和科研小团队,提高辅助生殖知名度的同时,逐步涉及不孕不育全领域,争取形成不育不孕治疗专项优势项目。 2.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医药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可以借助我院消化科的先进的检查手段来评价中医中药的疗效。 3.中医中药在治疗皮肤病:目前西医皮科专家也使用中草药来保证临床疗效。这就提示我们经过专门而系统的中医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应该能取得比他们西医单纯辨病使用中药更好的临床效果。 4.中药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证实针灸、推拿、穴位贴敷、中药熏洗、刺血、穴位注射、牵引、内服中药、针刀等单一疗法对于各种骨伤和运动系统疾病有确切疗效,我科可以依托我院骨科和运动医学优势,发展综合上述单一疗法治疗无需手术的颈肩腰腿痛如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运动损伤等,形成专项治疗小组,如条件允许,争取成立颈肩腰腿痛保守治疗中心,形成特色。

血管外科

科室简介: 心血管外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外科是一个建立在全新理念上的高技术专业学科。以人为本,病人至上是我们最基本的宗旨。努力捍卫生命的尊严和重塑健康生活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高技术设备、高素质医护人员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整体技术优势构成了先进的心血管疾病医疗平台科室结构包括:心血管外科病房、术后监护病房和辅助循环三个部门。心外科病房位于外科楼六层。监护病房位于外科楼五层。心脏外科专用手术室和体外循环准备室位于外科楼二层。外科病房规格高、环境好而且收费低。手术室和术后监护病房装备国际一流。人员分工为:心血管外科手术医师、围手术期监护医师、辅助循环灌注医师和心血管外科专科护士。各部门分工明确、业务精湛、合作严密,为医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临床业务范围涵盖除新生儿手术以外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大血管疾病、肺动脉栓塞和各种终末期心脏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所开展手术包括:各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各种类型的心脏瓣膜成形及瓣膜置换、各种形式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室成型、心脏肿瘤切除、大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各种术式的主动脉置换、肺动脉切开取栓、循环辅助及人工心脏和心脏移植; 在开展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还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生、研究生的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在临床医疗及科研领域我们与国内外机构及学者开展了广泛和卓有成效的合作.

心外科

科室简介: 心脏外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是一个建立在全新理念上的高技术专业学科。以人为本,病人至上是我们最基本的宗旨。努力捍卫生命的尊严和重塑健康生活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高技术设备、高素质医护人员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整体技术优势构成了先进的心血管疾病医疗平台。 心外科病房位于外科楼六层。心脏外科专用手术室和体外循环准备室位于外科楼二层。外科病房规格高、环境好而且收费低。手术室和术后监护病房装备国际一流。人员分工为:心脏外科手术医师、围手术期监护医师、辅助循环灌注医师和心脏外科专科护士。各部门分工明确、业务精湛、合作严密,为医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临床业务范围涵盖除新生儿手术以外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颤、大血管疾病、肺动脉栓塞和各种终末期心脏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所开展手术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心脏瓣膜成形及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房颤射频消融术、心室成形、心脏肿瘤切除、大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各种术式的主动脉置换、肺动脉切开取栓、ECMO及VAD循环辅助及人工心脏。其中以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 在开展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还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生、研究生的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在临床医疗及科研领域我们与国内外机构及学者开展了广泛和卓有成效的合作。

骨科关节组

科室简介: 北医三院骨科关节组的工作在1991年前与大骨科一起进行。六十年代末开展关节外科,治愈大量各种关节疾患,开展关节置换及关节镜等新技术疗效甚佳。

骨质疏松科

科室简介: 2008年加设老年骨质疏松门诊,受到广大老年患者的欢迎。 主要诊治老年骨质疏松。

介入血管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外科的前身为普通外科血管专业组, 始于1990年,专业组在董国祥教授的带领下对周围血管疾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一系列创新性的治疗,在本领域中许多项目上出于国在内外领先水平。 我科在国内外的首创或领先治疗项目有:⒈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⒉顺行下肢深静脉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⒊人工材料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原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⒋化学性胸、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四肢缺血性疾病;⒌下肢动脉搭桥及同时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 我科治疗的疾病包括: 动脉疾病: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动脉瘤、颈动脉体瘤等。 静脉疾病: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布加氏综合征、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等。 血管功能性疾病:雷诺氏综合征 发育异常及外伤疾病:血管瘤、K—T综合症、动静脉瘘、血管球瘤等。

心胸外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业务技术全面,以微创胸外科手术及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为特色,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一切医疗服务均以病人为中心。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和大量的疑难病例资料,拥有电子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及胃镜等先进的医疗、监护设备。全科医务人员以热情优质的服务与良好的医德医风,欢迎每一位患者的到来,每年接收也欢迎来我科进修学习、参观访问的全国各地同道。

器官移植

科室简介:  今天,器官移植已经成为很多终末期疾病患者的最后希望, 越来越多的人由于进行了移   植手术而重获生命。自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全球已经有数十万例以上的患者接受了各种器官移植而获得长期稳定的生存,使得原本毫无希望的人们又回到社会中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但是,由于“换肝”技术的复杂性,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因此,医院综合实力和各学科共同水平对开展肝移植工作起关键作用,这也是目前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大型综合医疗单位“能做换肝手术”的原因之一。

神经外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集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于一身。是神经外科博士后流动站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单位,是北京市专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科室配备30余张床位,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勇于探索的医护团队。我科以复杂、疑难脊髓疾病的诊治为专业特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脊髓病患者。主任王振宇教授是国内一流的脊髓疾病诊治专家。科室配备有ZEISS手术显微镜、高精度立体定向仪、CUSA、激光、术中电生理监测系统、实时颅内压监测仪等先进设备。配备有一流的ICU病房及经验丰富的护理队伍。 学科目前的专业范围涉及神经外科的各个方面,在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脊髓疾病、神经系统先天性畸性等诊治及手术方面积累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在降低病人病残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是国内较早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单位之一。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微创手术方面做过许多研究,成功完成了各种神经外科疑难与复杂手术,如颅底肿瘤的显微手术、脑血管病的微创与介入手术、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脊髓髓内肿瘤、脊髓先天性畸形的显微手术等。学科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科室专业的特色和强项,尤其在脊髓疾病如脊髓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综合症以及颅颈交界区病变等外科治疗方面做过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目前不管在病例的数量上,还是在手术的治疗效果方面,均居领先水平。同时在Chiari畸形与脊髓空洞的基础、影像、临床分类、手术方法诸多方面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具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并且定期举办全国脊髓外科学习班。推广和交流在脊髓疾病外科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近年来,随着学科的发展,研究方向不断拓宽,在颅内恶性肿瘤综合治疗、脑与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修复、复杂脊髓疾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等方面进行系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不断深入。同时还参与国家与卫生部重大疾病课题“出血性脑卒中微创与规范化治疗”的研究。已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余项。主编了国内第一部《显微神经外科学》。参编了多部其他的神经外科专著。近年全科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150篇。

风湿免疫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成立于2006年10月,目前共有医护人员14名,其中高级职称3名,博士后1人,博士5人,硕士2名。编制床位12张,诊治病种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各种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白塞病、各种系统性血管炎及纤维肌痛综合征,复发性多软骨炎等,诊治水平在全国处于较先进行列。科室与检验科合作,目前能够进行的相关检查包括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心磷脂抗体,β2糖蛋白1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等,开展的研究和治疗项目包括免疫吸附治疗风湿免疫疾病,干细胞移植治疗风湿免疫病,关节腔穿刺治疗等等。科室现已设置周一至周五全天门诊,并有专门的周末门诊,尽量满足患者需要。

肾内科

科室简介: 北医三院肾脏内科创建于1988年,创始人范敏华教授为我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汪涛教授为科研发展做出了贡献,现任主任王悦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承担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科室共有医师19名,其中正高4名,副高4名,有16人获博士学位,3人担任博士生导师,3人担任硕士生导师,;护士39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2人,硕士学位1人,本科1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0%以上;营养师1名。经过全科医护技人员的努力,已将肾内科建成拥有门诊、病房、血透、腹透及实验室等学科全面、技术先进、设施完备的医科大学临床科室。 自1990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B超引导下自动活检肾穿刺活检技术,累积肾穿刺活检2000余例,对每例做肾穿刺的肾脏病患者都进行临床病理讨论,对各种疑难及危重肾脏病患者如急性肾衰、原发及继发肾小球肾炎(IgA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重症狼疮性肾炎及重症小血管炎等)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居国内先进水平。 肾内科是北京市较早开展腹膜透析工作的单位,是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在院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400余人,是全国最大的腹透中心之一。腹透中心的责任制门诊管理是中心的一大特色,注重对患者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指导,同时非常强调对病人的自我管理教育,鼓励病人参与到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来。 北医三院血液净化中心始建于肾内科创建之初。现有血透机37台,CRRT机4台,开展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多种血液净化治疗,近年来开展免疫吸附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病。现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0余人,透析10年以上者达20余人。我们的工作使众多的尿毒症患者重新燃起了生命的火光,并将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2006年4月份建立起我国第一家慢性肾脏病管理门诊,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管理模式,为慢性肾病病人建立完善的临床信息档案和长期随访体系,注重病人的连续性诊疗及疾病相关的知识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教育,注重对患者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指导,鼓励和指导病人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到限制盐和合理蛋白质饮食,避免引起肾功能恶化的各种因素,合理用药,规范诊疗,最大程度地遏制疾病地进展,并启动肾脏病病人的康复计划,回归社会。我们致力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患者教育,如门诊随访、现场讲座、免费出版《做疾病的自我管理者》杂志、开通网络教育平台,与全国各地患者进行交流互动,希望把慢性肾脏病病人培养成为自我管理疾病的专家。 2008年7月,在美国百特公司的投资下,成立了(国际)肾脏病临床研究和培训中心,旨在培训亚太地区肾脏病专业医护人员有关慢性肾脏病防治及腹膜透析治疗的知识,提高这些领域的临床治疗质量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我们在完成医教研工作之余,还致力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患者健康教育,如门诊随访、现场讲座、开通网络教育平台,与全国各地患者进行交流互动,希望慢性肾脏病患者明明白白看病,健健康康生活。

血液内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是教育部和医院的重点学科之一,目前共有床位53张,医护人员及实验技术人员40余人。主要收治各类血液病,特别是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如:各种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我科特色。2009年我科建立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淋巴瘤诊治多科合作平台,提高了门诊诊疗效能,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与北京大学病理系联合,依托北京大学雄厚的技术力量,使淋巴瘤的诊断规范化、国际化。积极与美、英等国专家合作,采用先进的治疗方案和措施对淋巴瘤患者进行诊治,并通过检测其微小残留病变指导患者的后期监测和维持治疗。血液科与在MALT型淋巴瘤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使用抗生素治疗胃MALT淋巴瘤成为淋巴瘤治疗史上突破性进展的英国剑桥大学病理系合作,采用世界先进的技术方法对MALT型淋巴瘤患者进行了t(11;18)检测,以指导抗生素治疗,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MALT型淋巴瘤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血液科自1989年始开展自体骨髓移植,199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近年来又开展了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截止目前,我科已进行了200余例自体干细胞移植及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显著改善了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等疾病的预后。接受治疗的移植患者随访至今。据最新统计:急非淋白血病的5年总体生存率达74.78%,淋巴瘤的5年总体生存率达83.33%,骨髓瘤的疗效也明显好于单纯化疗。 血液科自1979年即设立了独立的血液病研究室,其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可进行骨髓分类及各种血液病的常规检查。同时,我们开展了HLA组织配型,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基因突变检测等多项实验室检查。

内分泌科

科室简介: 一. 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由著名内科学家黄大有教授于1984年组织筹建,1985年正式成立。现有在职人员26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7人,助理研究员1人;主管技师3人,技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2人,护士3人。在岗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具有硕士学位者5人,所有高级职称人员均在欧美国家学习1-2年以上,另有1名主管护师在美国Joslin糖尿病中心和香港接受过培训。经过20余年的发展,内分泌科在临床、科研及教学等各个方面与国内同级医院相比都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近5年来,学科有了长足的进步,有关胰岛β细胞病理生理学、干细胞分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已有多篇论文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2006和2007年,内分泌科被医院评为优秀管理团队。 二. 医疗 2007年,内分泌科日均门诊量达340人次以上,年住院人数563人次,平均住院日11.6天。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工作的重点,但内分泌科的疾病种类还包括下丘脑-垂体功能减退与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亢进症、肾上腺功能减退与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与亢进症、各种低血糖症、肥胖症、内分泌性高血压、痛风与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症与其它骨代谢疾病、多内分泌腺自身免疫综合征、各种内分泌腺肿瘤等。 内分泌科实验室开展多项糖尿病相关检查项目,其中包括胰岛素、C-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微量尿白蛋白排泄率、神经感觉定量测定等;与甲状腺疾病有关的项目有甲状腺功能和各种甲状腺抗体测定,可满足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诊治要求。此外,还开展皮质醇等其它检查项目以及一系列的内分泌功能试验项目。 三. 教学 自1985年以来,共完成培养博士生12名、硕士生18名、尚有在读博士生4名、八年制学博连读生2名、硕士生5名。此外,共培训进修人员100余人,每年承担本科生、大专生及进修生的大课课程60学时左右。 师资力量:内分泌科是北医系统中第一个拥有内分泌学科博士点的单位,也是国内较早建立内分泌学科博士点的单位。现有在岗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 教材编写:主编《物理诊断学》和《实验诊断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意义》(黄大有教授),主译《牛津临床内分泌手册》(洪天配教授),多位医师参与编写和翻译出版了《内科学》(长学制教材)、《Joslin糖尿病学》、《哈里森内科学》(第15版中文版)、《胃肠病学》、《内科临床进修指南》等教材。 获奖情况: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医三院优秀教师或先进个人10余人次。 四. 科研 内分泌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干细胞分化研究、胰岛损伤与功能重建的研究、糖尿病和桥本病的循证医学研究、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研究等。

消化内科

科室简介: 自1958年建院以来,消化科一直以专科小组的形式进行医教研工作,85年创建消化科,并在郑芝田、李益农、林三仁等国内著名专家的领导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在我科共有病房、门诊、急诊、内镜室、X线室、和实验室等6部分。其中实验室包括病理室、细胞室、生化室、生理室、免疫室。1985年又经北医批准成立北京医科大学消化疾病研究中心,这些组成确立了消化科的组织和领导形式,标志着消化科已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诊疗和科研体系。 新诊疗法的创立及应用包括我科于1992年首先对于小于2cm直径粘膜层早期胃癌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为国内首创。对于小于2cm直径的胃粘膜下肿瘤行内镜下切除成功,也为国内率先开展,内镜下胃造瘘术已获成功,为国内领先。血清及胃液自发荧光光谱诊断消化道肿瘤,敏感性已达90%,特异性已达到85%,并经1000例患者验证,在实验室方法诊断胃癌发面开创了新途径。 常规诊疗方法的应用技术有急诊胃镜检查,各种治疗内镜技术如胃肠道息肉切除术、消化道出血内镜止血、食道静脉曲张硬化治疗、胃肠道狭窄扩张术、异物钳取;ERCP+EST;近年来又开展了胶囊内镜,推进式小肠镜等检查手段。各种肿瘤抗原的检查如CA199、CA125、CEA;PCR技术的临床应用,如乙肝病毒的检测;胃肠道粘膜活检病理检查;碳13尿素呼吸试验等。 现任主任周丽雅教授,全科共计41人, 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5人,副研究员1人,副主任技师1人,主治医师或助理研究员11人,承担医疗、教学以及临床科研工作。 1980年,我科率先引进日本先进技术-胃肠道双重对比造影,并在我国推广应用,使我国X线胃肠道诊断技术得到大大提高。溃疡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临床研究属国内领先,在这一基础上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胃疾患的研究,特别是与胃癌关系的研究正在深入中,并获得国际多项合作研究项目,目前这一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研究连续两次获得国家七五、八五攻关课题。早期胃癌诊断率达到47.1%,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课题并于1991年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及1992年荣获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 2006年,内镜室建筑面积增至600余m2。 2007年,在富士能公司投资基础上,消化科成立内镜培训中心,成为全国消化医师正规内镜培训基地。目前内镜室拥有以下先进设备:电子内镜主机,Doppler电子超声胃镜(环扫、扇扫、小探头),胶囊内镜,电子双气囊小肠镜,新型电子结肠镜,新型电子十二指肠镜,内镜超声微探头,超细经鼻胃镜,电子放大内镜+FICE系统。消化科病理室拥有Nikon 80i显微镜,Nikon SMZ1500实体显微镜等。消化科胃肠造影室则拥有东芝数字胃肠X光机的先进设备。 2007年消化科与普外、肿瘤科联合建立消化系统肿瘤诊治中心,为更好对肿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治疗提供了平台。

呼吸内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是一个设备完善,临床、科研和教学均颇具实力的优秀专业科室。科室设置包括:普通病房(32张床位)、RICU(12张床位)、门诊、肺功能室、支气管镜室、睡眠呼吸监测室、雾化治疗室、戒烟门诊、药理基地和实验室。目前有医生24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2人。呼吸科每年门诊量均超过5万人次;病房(包括呼吸危重)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800余人次。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每年抢救危重症100余例,是医院危重病救治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呼吸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内科疾病研究领域内,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省部级以及中华医学会的科研成果奖励。赵鸣武教授和姚婉贞教授曾经分别担任过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学组首任组长和中国COPD联盟负责人,参与了我国COPD诊疗指南的制定工作,呼吸科先后参与了有关COPD的国家十五攻关和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研究。 呼吸科在国内较早独立开展了支气管镜以及内科胸腔镜检查,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进开展了超声支气管镜、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大大提高了呼吸疑难病症的诊疗水平。此外,呼吸科对于支气管哮喘、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尼古丁成瘾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治等均具有丰富经验。 呼吸科具有较高的综合临床诊治水平,每年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患者前来就诊,并负责和接受北京及各地方医院的呼吸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和转诊。许多不明原因发热、各种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疾病和系统性血管炎等疾病在呼吸科均得到了确诊和治疗。间质性肺病是呼吸系统的疑难病,呼吸科采用多学科合作和不同的肺活检技术对疾病进行临床和病理诊断,提高了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电话 呼吸科20病房 010-82265020 呼吸危重病房 010-82265218 肺功能室 010-82265552 气管镜室 010-82265555 戒烟门诊 010-82265555

神经内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点发展科室,在康德瑄、李美琳等老一代专家的领导以及樊东升等新一代学科带头人不懈努力下,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日益成长,不断成熟,成绩蜚然。我科在医、教、研等许多方面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趋于国际先进水平。科室曾获得国家部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及优秀论文奖多项;获“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科研基金近百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有多人荣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师称号。我科的高干病房作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单位,是全国医疗卫生系统的楷模之一。在硬件设施方面,除医院所配置的CT、MRI、SPECT等各种世界一流的检查设备外,科室还具有先进的经颅多普勒(TCD)、肌电图、诱发电位、PLEEG无笔脑电图等各种仪器,以辅助临床更好地达到早期精确诊断的目的。目前,我科共有医护人员60多名,其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1名,医护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者11名、硕士学位者7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人。科室人员年富力强、成员间专业互补,各有所长。全科拥有3个病房、近70张病床、年门急诊量9万余人次,是一个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发展中的综合学科。

心血管内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是教育部重点学科,目前拥有包括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心血管病专家陈明哲、郭静萱、毛节明、陈凤荣、高炜、张幼怡、郭丽君、张福春等一批全国甚至世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心血管内科为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导师5人,硕士导师8人,副教授以上专家3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临床医师 19人。全科包括3个病房(2个普通病房及CCU,开放床位76张),并设有心导管室、心电生理室、超声心动图室、血管医学研究所、心脏康复治疗室、心血管临床药理基地等部门。年门诊量10万人次,超声心动图检查2万例次,住院病人达2500人次,平均住院日9天。 心血管内科是全国最先开展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单位之一,1988年在国内进行了第一例激光冠脉成形术,以后也率先开展了其他冠脉介入治疗新技术,手术成功率、复杂病变的治疗能力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年均冠脉介入治疗600余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即设立了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绿色通道,年急诊介入治疗约300例,急性心梗住院病人死亡率<5%。在心律失常的治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和射频消融术等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又开展了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三维心电标测心房纤颤射频消融等复杂心律失常的治疗技术。心血管内科十分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治疗,开展各种卫生宣教活动及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现代康复。开展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心内科护理团队均经过专业培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14人,他们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运用科学的护理程序服务于心血管危重急症患者,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号”、“护理质量管理优秀团队”、“护理质量免检病房”等荣誉。

口腔科

科室简介: 北医三院口腔科与北医三医同龄,自1958年建院之初即与医院同呼吸共命运,从3把治疗台,2个大夫和1个护士,从仅能开展口腔内科和外科治疗的起始线上,我们不懈奋斗了50年,吸纳了大量优秀的口腔医务工作者,培养了大批口腔专业生力军,现已将口腔科发展成为集医疗 科研和教学为一体,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牙周、黏膜)、口腔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各亚专业齐备,人才梯队完整的现代化科室。 口腔科目前共拥有70多名医护人员,其中医生36名,包括高级职称医生12人,中级职称医生11人。口腔科本部设置在眼科中心楼的二楼,本部目前设置27台牙科综合治疗台,并配备先进的数字化牙片机及数字化曲面断层机、根管显微镜、内窥镜、完备而先进的消毒室设备,国内领先的科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等,这些先进的设备不仅保证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我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承秉北医“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传统,以及北医三院“病人至上”的服务宗旨,我们始终力求给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技术上我们密切跟踪国内外口腔科学的最新进展,不断引进新技术,提高治疗水平,采用与北大口腔医院相同的“质量控制标准”对医疗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目前口腔各亚专业的治疗项目均可高水平完成,并在微创拔牙、镍钛根管治疗、显微根管治疗及显微根管外科,精密铸造、精密附着体修复,种植义齿修复,成人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种植支抗辅助治疗,牙周病的系统治疗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服务规范上我们全科医护人员恪守医德,爱岗敬业,热心服务,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我们8:00~19:00不间断为病人诊疗,并严格按照北京市卫生局颁布的收费标准进行公开而且规范的收费,为保障患者的利益不遗余力。 我科的教学主要包括医学生教学、进修医教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教学。医学生教学目前主要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专业(八年制)的口腔专业教学任务;进修生教学从建院至今已延续几十年,共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培训医师约上百人;从1991年北京医科大学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起,我科就开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工作,到目前共培训住院医师24人;2005年取得北京市口腔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资格,培训及在培外院口腔专科医师多人。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近几年来,我科的门诊量一直占据北京市综合医院口腔科的前列,并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患者的好评。自2009年起还成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的第一届主任委员单位,更确立了我们在全国综合医院口腔科行列中的先进地位。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精益求精,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科室的医教研水平,将北医三院口腔科建设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一流团队。

耳鼻喉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耳鼻喉科经历初创时期、以耳科学为重点的发展时期,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以耳科学、神经耳科学为重点、鼻科、咽喉科、头颈外科全面发展,在全国耳鼻咽喉科学界享有较高学术地位的学科。目前科室拥有49名工作人员,高级技术人员13人,中级12人,病床36张,年门诊量81175人,年急诊量12128人,年手术1400例。由门诊、急诊、病房、手术室、内镜室、变态反应室、听功能室、前庭功能室、嗓音实验室以及基础科学实验室等十大组成部分,其中基础实验室包括颞骨解剖室、电生理实验室、病理实验室和微循环实验室、微透析试验室,经过近50年的发展,三院耳鼻咽喉科已形成一支具有高水平学术队伍、专业齐全、设备先进的诊疗和科研体系,这种体系对科室的可持续发展正产生着重要影响。

眼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始建于2001年10月,座落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大楼内,建筑面积10,000m²;集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于一体,为国 家重点学科。眼科中心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曹安民教授担任首任主任,自2010年4月起,由我国著名眼底病专家马志中教授继任主任,王薇教授、郝燕生教 授任副主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重视人才战略和梯队建设,下设9个亚学科,分别与国际眼科亚科相对 应,即:玻璃体视网膜科、白内障与老年眼病科、眼外伤与人工晶体科、角膜科、青光眼科、准分子激光科、斜视与小儿眼科、眼底病内科和眼整形美容科。从全国 招聘眼科著名教授、一流专家担任亚学科主任,在自主创新的平台上组成眼科中心飞速发展的骨干力量。眼科中心亚学科学术带头人包括:马志中教授、王薇教授、 郝燕生教授、洪晶教授、吴玲玲主任医师、陈跃国教授、王乐今主任医师、刘瑜玲主任医师、田彦杰副主任医师等。 眼科中心设有病床80张,日门诊量700人次,年手术量10,000例。外省病人转诊比例由 2001年的5%增长到2010年的34%以上,表明我院的诊疗实力在全国眼病患者心目中的影响力日益突显。眼科医院现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9 名,2010年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生28名,硕士生16名,进修医43名。眼科中心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眼科设备及眼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平台,跻身于国内 Top Ten最主要眼科机构之一。 眼科门诊分三部分: 1、 普通门诊:周一至周五全日门诊,周六上午半日门诊,不限号 2、 专科门诊:设有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整形美容科、角膜病等主治医师专科门诊找郭彤 3、 专家及特需门诊:见北京大学眼科中心专家出诊一览表(特需门诊在特需门诊部挂号就诊)

运动医学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集临床与科研为一体的运动医学研究所,于1959年1月成立于北医三院,1989年成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的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成为唯一的中国奥委会和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2000年成为全国唯一的运动医学领域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立单位,2001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成为Smith? &? Nephew大中国区关节镜培训中心,2007年成为卫生部和中国医师协会认证的全国最大的关节镜培训中心,2008年在强生公司支持与赞助下建成中国首家大型关节镜外科技术培训中心,2009年1月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 经过近50年的发展,在运动创伤、运动营养、医务监督和运动康复四个领域一直处于国际同步、国内领先水平,拥有像曲绵域、田得祥、于长隆、敖英芳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研究所致力于运动相关性疾病的预防、诊治和康复以及相关研究工作,是国家体育总局及中国奥委会指定的运动员伤病诊治中心,多年来为国家各级运动员、各类体育赛事及全民健身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 ??? 目前研究所有病房床位68张,年门诊量达7万余人次,年手术量4500余例并逐年增长,仅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每年已经超过1400例,居全国首位。科研工作的核心围绕着运动创伤和修复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在运动员劳损性伤病、软骨损伤与修复、韧带断裂与重建、组织移植和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年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委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 ??? 研究所现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关节镜培训中心,每年接受国内外进修医生100人以上。每年举行国际性或全国性的关节镜学术会议和学习班。研究所目前学术梯队完整,技术力量雄厚,同时与美国匹兹堡大学骨科和运动医学中心、德国弗莱堡大学、德国海德堡ATOS医疗中心、法国巴黎L’Appareil Locomoteur Nollet研究所骨科和韩国首尔MADI医院等著名医疗机构和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派遣业务骨干赴海外参观访问和进修学习。 ??? 研究所的护理队伍也随着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壮大,并获全国卫生系统护理专业“巾帼文明岗”称号。 ??? 为运动员服务方面,研究所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专家为多个国家队和北京队提供常年的医疗保障,并分别有8名和10名专家被国家体育总局指定为第28届雅典奥运会和第29届北京奥运会国家队医疗专家,曾获第26、28届奥运会科技工作特别贡献奖,及北京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特殊贡献奖。

骨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在几代骨科专家的辛勤耕耘,努力开拓下,脊柱与关节创伤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骨科现有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以下人员60余人;拥有床位170余张,设有颅椎外科组、颈椎组、普通脊柱组、腰椎组、关节组和创伤组六大专业组;已发表论文400余篇,专著十余部,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6项,国内国际社会兼职62项,国内国际交流每年10余次。     北医三院骨科不仅是一个综合性骨科,更是一个极具专业特色的科室。五十年代初开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目前已有近万例的经验。在六十年代初率先开展的颈椎病系列研究,治愈病例已逾万人,其诊断和治疗标准为全国同行广为采纳。六十年代末开展关节外科,治愈大量各种关节疾患,开展关节置换及关节镜等新技术疗效甚佳。九十年代初,我们评借着在脊柱疾患研究领域的丰富经验,迎难而上,开始系统研究脊柱疾患的顽症---脊柱肿瘤和寰枢椎疾患。经过十年的辛勤探索,我们对脊柱肿瘤中的良性、中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已总结出一整套治疗方案,治疗人数已愈300余人。寰枢椎由于紧邻枕骨,治疗起来难度非常大、风险高,我们另辟稀径,研究出一系列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本上解决了寰枢椎手术中的入路、暴露和固定等难题,治愈病人逾600人,获多项国家专利。     老一辈骨科专家传给年青教授们的学风、学识,在三院飞速发展的今天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我们以昔日的辉煌为起点,以服务患者,引领学术为已任,稳步前行!  

泌尿外科

科室简介: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杨文质教授就为北医三院泌尿外科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六十年代起,科室就致力于泌尿外科先进领域的临床研究,率先开展难度较大的手术治疗,尤其在根治性切除泌尿系肿瘤、男性不育症诊断治疗方面成绩卓著。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科室在陈忠新主任的带领下不断发展,临床诊疗综合实力迅速提高,可成功完成膀胱全切回(结)肠代膀胱术、巨大肾癌根治术,巨大的腹膜后肿物切除等泌尿外科疑难手术,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而且,体外冲击波碎石(EWSL),膀胱镜检查与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相继开展,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00年以来,以马潞林主任为核心的泌尿外科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各类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确立了我科在泌尿外科学界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器官移植成为了学科发展的先导。仅第一年(2001年)肾移植手术就达到118例(包括2例亲属供肾肾移植、2例儿童肾移植、3例胰肾联合移植)。目前,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我科最为突出的临床特色。2004年一年内,肾移植手术又创历史新高,达到185例,居北京市第一名,手术成功率达到97%的国际先进水平。截止至2005年12月,在马潞林主任的带领下,北医三院泌尿外科已经成功完成肾移植手术700例以上。     几年来,科室中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从事器官移植的专业人才,可以熟练地独立完成肾移植手术,并精通手术后患者用药管理。此外,2002年至2004年,我科已经成功办了三届(国家级)器官移植学习班,为全国各地输送出了百余名临床器官移植工作者,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其次,腹腔镜手术的成功开展掀开了泌尿外科领域的新篇章。我科微创外科技术起步较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熟练掌握了膀胱镜技术。     自2002年,马潞林主任首先在科室开辟了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有许多手术,原来需要切开十多个厘米的伤口,现在只需要用腹腔镜经过2~3个钥匙孔大小的伤口就可以解决,几乎不出现手术并发症,大大减低了手术风险,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我科不仅可以顺利完成常规腹腔镜手术(如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根治性肾癌剜除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囊肿切除术或去顶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精索静脉结扎术等),而且也成功开展了高难度的腹腔镜或后腹腔镜手术(如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及膀胱部分切除术等)。截止至2005年12月,北医三院泌尿外科已经完成各类腹腔镜或后腹腔镜手术500余例,包括肾切除200余例,其中根治性肾癌切除术100余例。     尤为可喜的是,2004年7月与2005年4月,北医三院泌尿外科成功举办了(国家级)泌尿外科腹腔镜学习班。2004年7月,北医三院泌尿外科成功举办了(国家级)微创泌尿外科学习班,同年10月,由马潞林主任、黄毅副主任主持编译的《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图谱》一书出版发行,都标志着北医三院泌尿外科在微创泌尿外科领域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另外,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各类泌尿系疾病的诊治又上一个新台阶。2001年11月,黄毅主任成功进行了国内首例前列腺放射粒子植入术,采用微放射技术治疗前列腺癌,填补了国内此项工作的空白,目前此项工作已有一定规模,每年成功完成数十例,病人来自全国各地,疗效显著。近年来,经尿道输尿管镜、经皮肾镜治疗泌尿系结石及肿瘤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使泌尿外科手术微创化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02年购进德国Wiest尿动力学检测仪,可顺利完成各类疾病的尿动力检查,精确测量各种尿动力学指标,有力指导临床治疗。还有,利用生物合成技术,微创悬吊法治疗女性尿失禁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那彦群教授所说,“北医三院泌尿外科正在以火箭式的速度飞跃发展”。今天,我科已经跻身于国内一流临床科室行列,下属普通泌尿外科学、微创泌尿外科学、器官移植学、男性生殖医学、泌尿生殖系肿瘤、泌尿系结石等多个专业组,学科覆盖面广,综合实力强。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在科室同仁的不懈努力下,我科一定能够继续蓬勃向上,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泌尿外科临床科室。  

普通外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的前身是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外科教研室,成立于1958年,普外负责人为张挽华。20世纪80年代初,普通外科成为独立科室,第一任主任为张挽华教授。20世纪90年代初,普通外科划分为几个相对固定的专业组:胆道组、肝胰组、胃肠组、血管组和门脉高压组,1991年普通外科成立了腹腔镜专业组,1994年成立了腹腔镜培训中心,1999年设立肛肠病专业组,2003年成立乳腺病专业组,2007年联合消化科、肿瘤治疗中心成立消化疾病中心,2008年成立首个疝外科微创治疗全国培训基地。普通外科现有正高职称医师15名,副高级职称医师10名,中级职称医师14名,床位由建院初期的40张扩大为现在的123张。     普通外科建院以来即作为重点科室得到良好的发展。60年代开始,在曾任全国胆道外科学组组长周孝思教授的领导下,胆道外科在胆结石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胆道内镜、胆道肿瘤的综合治疗等方面在国内有较高地位,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卫生部和北京市的科技进步奖。     1978年,张挽华教授在国际上首创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直接吻合)治疗门脉高压症,于1981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成果二等奖。周孝思教授的科研成果“胆色素结石的成因和溶石碎石药物探索”获1980年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成果三等奖;“胆汁酸盐在胆色素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获1988年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1988年北京市学术奖; “色素型胆结石的组成、结构、生理机理的研究”获1988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分子光谱研究生物分子,生物医学及其应用”获2001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991年,普通外科率先在国内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993年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至今已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近万例.在此基础上,开始在腔镜下进行结直肠癌切除、疝修补、肝脏切除、食道裂孔疝修补、胃癌根治切除,甲状腺腺叶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等手术。目前尤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及胃癌根治术均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90年代中期,首创了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的肝胆管整形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2005年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     普通外科2000年7月开始临床肝移植工作。8年来共进行肝移植200余例。依靠三院雄厚的整体实力,术后1年存活率为88%,5年存活率为76%,居国内领先地位。30%病人术中无需输血,并于2007年成功完成三例亲体活体供肝肝脏移植。     2008年,普通外科在北京市综合医院中率先设立了快速康复病房。几年来,在没有增加床位的情况下,快速康复病房收治了大量甲状腺,胆囊及腹股沟疝等常见病,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周边群众看病难及看病贵的问题。  

儿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是国家卫生部直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历经50年的发展,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迅速发展,医疗设备先进,专家教授云集。我院儿科医护人员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传统自始至终在发扬光大,成为我们在近十几年来北京市部分综合医院儿科纷纷关张或不景气的背景下保持良好状态的法宝。儿科现有门急诊、病房和实验室三部分。     儿科门诊从建院以来一直坚持24小时门急诊,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满足患者要求,我们开设了专业门诊,如心血管、神经、呼吸、儿童保健门诊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门诊。教授门诊不需要预约,夜间和节假日都安排有教授门诊,病人随时来随时就诊。教授们的医术高,服务态度好,百问不厌深受患者的好评。     儿科病房有50张病床,分新生儿和普通病房两部分。可收治各种疑难危重病例。     新生儿专业是我科重点发展的专业,有黄德珉、叶鸿瑁、李松教授等一批老中青专家,对各种新生儿疾病的救治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北京市儿科界享有很高声誉。     我们还有心血管专业、神经专业、呼吸专业、消化专业、内分泌专业、肾脏病专业等数十名专家、教授,对儿童全身各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很好建树,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儿童保健是我科最早建立和最受欢迎的专业,每年诊治病人达3000人次以上,先后开展了微量元素、骨碱性磷酸酶、婴幼儿智力评分、Peabody评估与指导等多项新技术。可全面系统地评价小儿体格和智能发育状况。     为了真正贯彻“服务至上,患者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工作落实到实处,我们真诚希望在未来的医学发展历程中,与所有关心、爱护儿童的单位和个人保持良好联系,通力合作,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在工作之余,我们又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团队,我们高歌欢舞着拥抱生活、享受生命,同时我们敞开心扉,渴望和年轻的父母和孩子们进行良好的沟通、通力的合作,让三院儿科成为健康的摇篮、爱的港湾!  

妇产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自1958年成立以来,在张丽珠等老一代妇产科专家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我们在辅助生育和妇科生殖内分泌、恶性肿瘤、围产保健和高危妊娠、围绝经期相关疾病等诊断和治疗以及计划生育方面的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某些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我科也同样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于1986年被授予博士点,如今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0多人;1989年和1995年分别成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和首批211工程重点学科;有多人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国家、部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几百篇。     目前,我科已发展成为拥有病床近90张、年门诊量16万余、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含教授和副教授)30人、总的医护人员达150多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近20名、硕士学位者8名)的集生殖内分泌、妇科、产科和计划生育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学科  

皮肤性病

科室简介:    北医三院皮肤科在湿疹皮炎及过敏性疾病、性传播疾病、结缔组织病、银屑病、真菌性皮肤病等的诊断及治疗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部分已达到国际水平。目前能够进行斑贴试验、体外过敏原检测等手段检查各种过敏原;快速方法筛查多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真菌镜检与培养诊断真菌性皮肤病;皮肤病理学及免疫学检测诊断多种皮肤病。     并拥有黑光治疗银屑病、白癜风、慢性湿疹;自体表皮移植术治疗白癜风;国际一流的脉冲激光进行太田痣、血管瘤等色素性疾病及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微波治疗、手术治疗、中药加压治疗、光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2001年联合成立北京大学皮肤性病防治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北医三院皮肤科先后培养博士生20名,硕士生数十名,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及市级奖项,学术论文多次在国内、外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现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致、努力拼搏,为力争把皮肤科建设成为更具领先水平的科室而奋斗!  

传染科

科室简介:北医三院传染病科

传染病科

科室简介:    北医三院感染疾病科于2007年1月正式成立。科室下设肝炎门诊、肠道门诊及发热门诊。     肝炎门诊:现设有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普通门诊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全天。专家门诊为主任医师出诊,时间为每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五上午。诊治的疾病包括各种急性/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的内科治疗。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规范化抗病毒治疗等。同时还承担各种肝炎、肝病相关知识的咨询,如肝病相关化验的解释、肝病患者生活饮食运动注意事项、乙肝携带者的管理、乙肝的预防及母婴阻断等。     肠道门诊:诊治范围是急性腹泻患者。按照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肠道门诊于每年4月20日至10月31日开诊,实行24小时开诊,设有肠道门诊专区,独立的诊室、输液室及留观室等。     发热门诊:诊治范围是急性发热患者,设有独立专区,全年24小时应诊。设有独立的诊室、输液室及留观室等。     感染疾病科是独立的临床科室,它具有独立的挂号处、药房、化验室及放射科等部门。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我们还具有良好的就医、诊治的环境。我们愿意用严谨的工作态度、过硬的技术,为您提供热忱周到的服务。  

生殖医学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是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地(1988年3月10日)。     北医三院妇产科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级重点学科,首批211工程重点学科,国内首批博士点授予单位。1984年起在张丽珠教授领导下,开展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工作,除诞生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外,又相继诞生了首例配子输卵管移植试管婴儿、冻融胚胎试管婴儿和赠卵试管婴儿等。2006年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三冻(冻卵、冻精子、冻胚胎)试管婴儿在我中心诞生。     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集医、教、研为一体,是生殖内分泌和不孕症诊治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不仅辅助生殖技术,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性流产及部分遗传性疾病等多种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居全国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成为首批卫生部生殖医学临床培训基地,2009年成为北京大学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与人口科学合作临床医学基地。年诊治病例人数居全国前列,2010年门诊量超过20万人次。     生殖中心还积极探索宫、腹腔镜微创手术在生殖内分泌疾病和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采用宫、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病变、宫腔病变、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生殖中心还针对因恶性肿瘤放化疗及其它一些影响生育的问题为患者开展生育力保存的研究和服务。     北医三院生殖中心的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都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成为目前国内至全世界最大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和不孕症诊治的综合性医疗中心之一。     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前身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立直至2000年不足100平米的试管婴儿室,但开展生殖内分泌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则开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北京海淀区八大学院大批女学生闭经,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张丽珠教授经过调查和研究明确了发病原因在下丘脑而并非卵巢,是由于重体力劳动和营养不足导致了营养不良性闭经,自此,奠定了北医三院生殖内分泌专业的开端。     早在六十年代,就开展了输卵管结扎手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并开展后穹隆镜检查盆腔疾病(是最早期的腹腔镜技术);七十年代,建立了国内最早的生殖内分泌实验室进行了正常月经周期、绝经期、哺乳期闭经、高泌乳素血症、闭经泌乳综合症等内分泌激素测定,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大量的患者得到了当时国内最高水平的治疗。八十年代开展了LHRH兴奋实验,采用大剂量LRH滴鼻抑制排卵功能用于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并开展了雌、孕激素受体测定,研究了在卵泡不同发育阶段子宫内膜和早孕蜕膜中的变化。     艰苦的攀登     世界首例试管婴儿于1978年出生,震撼了整个世界。不久,台湾和香港在全部利用国外设备和技术的情况下也相继诞生了试管婴儿。八十年代初,张丽珠教授根据国外进展结合中国国情,决定开展试管婴儿技术,但当时的条件一穷二白,即没有技术也没有设备,只能土法上马;为了配合试管婴儿工作加强了内分泌实验室建设,建立了细胞遗传室,联合了北京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刘斌教授等。当时用于试管婴儿工作的只是两间小屋(共60平米左右),一间作实验室,另一间用于取卵和胚胎移植;所有的器皿都要彻底刷洗干净,再用烧制的蒸馏水冲洗几十遍;所用的试剂和培养液全部自行配置,测PH值、测渗透压等。在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上,张丽珠教授颇费了一番苦心,最终决定选择有明确盆腔疾患的女性不孕症患者作为对象,开腹治疗盆腔疾病的同时取卵,采用这样的治疗的策略,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病人的利益,即清除了盆腔疾病,又获得了不孕症治疗的机会。但当时对人卵的形态缺乏了解,于是将装有卵泡液的试管放在保温瓶中由刘平(现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一路小跑送到组织胚胎,由刘斌教授认卵。在这种情况下,认识了人卵,1984年体外受精成功。

重危医学科

科室简介:    1986年初,陈浩辉教授带领的医护人员组建成了国内最早的监护病房之一:外科监护病房。1991年7月原外科监护病房搬入三病区新大楼正式成立危重医学科(ICU)。2005年底,危重医学科搬入新的外科大楼,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全单间ICU病房,配备有现阶段先进的硬件设备。     危重病学科的建立,既提高了医院的总体医疗救治水平,也标志着医院向现代化的建设迈进。在金清尘和陈浩辉等教授的领导和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危重病学中心之一,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科室。从建科伊始的4张床位发展到如今拥有20张床位,年均收治病人由200例到如今的900余例,为医院危重病人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危重医学科现有特聘专家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博士7人、硕士6人的医生队伍和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50多名训练有素的护士组成的护理队伍组成。危重医学科拥有现今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Drager 吊塔, Philips监护仪,Drager Evita XL、 Servoi、PB840等呼吸机,Picco监测仪,血流动力学监测仪,Aquarius床旁血滤机,金宝AK200血透机、自动咳痰机、输液泵管理系统、便携式超声及CHIS系统等,硬件环境及设备目前居国内一流。     危重医学科陈浩辉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极其重视临床一线工作,对危重疑难病人经常亲临床旁进行观察和治疗,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外科和危重医学科成功抢救了许多被认为救治难度极大甚至救治无望的病人。数十年来,陈浩辉教授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救治疑难病例和抢救危重病人的经验,能在极其复杂的病情变化中把握正确的治疗方向。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把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降至20-30%。他还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实行安全低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除了原发病无法救治的病例外,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末,没有发生过因为呼吸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死亡的病例。他还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把重症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定为120-130mg/dl以下,使危重医学科的危重病人死亡率一直低于国内外文献报道。     危重医学科金清尘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疑难危重病人的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方面总结了许多技巧和经验,并手把手交给年轻医生。并在国内较先提出气管插管病人膨肺的方法,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大大降低。     近年来,在朱曦主任带领下,大力进行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引进和培养人才相结合。组织科室力量编写北医三院ICU工作手册,使科室工作有据可依,规范高效。同时科室频繁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紧跟国际前沿,积极开展新项目。近年有多名医生经过努力获得博士学位,多位医师出国进修。科室划分出四个专业组:1. 危重病呼吸循环专业组 2. 危重病胃肠专业组 3. 危重病血液净化组 4. 危重病感染凝血及孕产妇专业组。每个专业组有目标、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各自的工作。近几年开展的新项目有:持续床旁高流量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休克的早期及进一步目标指导性治疗(EGDT、AGDT);ARDS的肺复张的临床应用;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支气管肺泡灌洗;经皮内窥镜胃造瘘技术;颅脑损伤的颅内压检测及亚低温治疗等;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综合治疗等以及ECMO治疗严重呼吸衰竭。危重医学科还在肝移植、胰肾联合移植、高位颈脊髓损伤等病人的术后治疗和护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各种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多种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水平,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病人死亡率低于危重病人病情严重度评分APACHE II预测值,年均总死亡率低于5%,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率低于10%,救治了数名6个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的病人引起了危重病业界的极大关注和赞誉。在国家重大突发事件中有我们的身影,如SARS、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安保工作、甲流等。2009年底,采用ECMO技术首例成功救治重症甲流患者,受到业界赞誉。近5年科室发表文章共50多篇,其中SCI 8篇,全科共申请到国家、省部级各种基金10项。2010年起举办两项全国培训班,收到很好的反响。

运动医学研究所

科室简介:

超声诊断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诊断科创建于1960年, 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超声诊断的医疗机构之一。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的超声诊断科,拥有世界一流的超声设备。建立了合理的专业人才梯队,具有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在医疗、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有正式工作人员2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技师1人,主治医师3人,主管技师1人,住院医师3人,主管护师1人。超声检查服务范围包括腹部超声、浅表器官超声(甲状腺、乳腺、睾丸等)、肌肉骨骼系统超声、血管超声以及介入超声的诊断和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诊断科在国内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新技术,它是将自动活检装置与现代影像技术实时成像相结合,用于人体各部位多器官组织病变的穿刺活检,收到令人满意的取材效果。该技术具有快速高质量取材、安全准确地作出病理诊断、简便易行等优点。超声引导自动活检的临床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包括CT、MRI、核医学、超声)的准确性,使临床诊断迅速达到病理组织学诊断水平。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超声诊断科张武教授自 1991 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此项技术,迄今已积累了近 4000 例各脏器成功活检经验,发表了相关论文、综述十余篇。 为推广这一先进技术,张武教授还对活检枪的技术改进及国产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于 91 年取得了国产可调式活检装置的国家专利(专利号91218584.8)。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证明,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安全可靠、高质量和高效率取材的优点,适应范围很广。在我院已成功地用于颅脑、颈部甲状腺肿物、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诊断和鉴别,肺和纵隔肿物、前列腺肿物和小结节病变包括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慢性肾病的病理组织学诊断和分型(肾活检);多种弥漫性肝实质病变包括早期肝硬化的病理组织学诊断(肝活检);各种腹部肿物,包括肝、胆、脾、肾、肾上腺肿瘤、腹腔淋巴结肿、腹膜后实性肿物诊断和鉴别诊断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创伤和骨科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超声科多年来一直与他们密切协作,努力探索超声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运用超声检查肌肉、肌腱、韧带、关节、骨骼各种损伤、炎症、肿瘤在我院已成为常规手段,诊断准确可靠,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最近我院超声科又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超声检查仪器—LOGIQ-9,Phllpus IU22等,使诊断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已成为我院超声科的一个特色检查项目。2007年我科成功举办了国际肌肉骨骼超声检查新技术研讨会。       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技术纳入了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每年定期举办全国性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暨彩色超声新技术学习班。学习班内容紧跟超声医学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进展,努力保证教学资料的不断更新。

药剂科

科室简介:    自1958年建院设科以来,药剂科历代同仁努力工作,发愤图强,科室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近年来在医院的支持下,软硬件的建设有了突出的进步;药剂科有优秀的人才队伍,现有高级职称药师11人,中级职称54人。其中博士学位两人,硕士学位14人。药学楼的建成使药剂科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促进药剂科进入了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药剂科获 中国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首次设立的奖项“中国医院药学奖—优秀团队奖”。       一、医疗工作: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临床为主角的服务意识,2009年高质量的承担了年门急诊量240万人和住院患者5万余人的调剂任务。       完善的新药遴选制度和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优化了医院用药品种。符合GSP要求的药库保证了贮存药品的质量。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和投入使用的单剂量摆药机更好的保证了药物调配环节的质量。        临床药学从全面的药物咨询到病房的药学监护,为患者的合理用药进行着不懈的努力。2005年国内首批通过GPP认证的医院制剂室,生产着患者不可或缺的,具有疗效好、价格低特点的医院制剂。        二、教学工作:       多年来承担药学院医院药学见习和专题实习。1990年起严宝霞教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并与1994年兼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主任,她主持的临床药学教改项目获北京市教委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临床药学教研室集中了北京地区12家三甲医院优良的临床药学教学资源。       药剂科积极推进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工作,2002年成为教育部临床药学硕士点,2006年发展成为临床药学博士点;2006年同时成为北京市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工作试点单位;1997年至今连续举办了13届全国临床药学新进展学习班。 2009年美国2所大学先后有7位美国临床药学毕业生来我院进行了1-2个月的临床药学实践,我科2位临床药学学生赴美进行了1个月和1年的临床药学实践和联合培养。       药剂科目前有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3人,累计培养研究生37人,在读17人。2006年至2009年培养临床药学硕士毕业生有23名,取得了专科化药师的培养经验,为临床药师队伍增加了高素质的生力军。2008年开始招收临床药学博士研究生。我院人员同时在教学中注重教材建设,主编临床药学教材3部,参编多部。       三、科研工作:       70年代开发的中草药品种,目前仍然在临床发挥重要的作用。药剂学研究为医院制剂品种和新药的开发提供了源泉,药剂科共转让 “根痛平”等三种新药证书及一项药剂技术。多项药剂质量评价对上市药物遴选和提高质量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随着LC/MS/MS的使用,群体药动学工作的开展,遗传药理学等技术的引入,扩展了我科TDM工作的内容,也是我科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我科在国内较早的把循证医学的思想和方法用于临床药学工作和研究,在SCI收录期刊发表循证药学相关文章1篇,在国内统计源期刊发表相关文章10多篇。结果用于临床用药干预,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节约了大量的卫生资源。该项研究获2007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我科完成数十项国内外包括生物药品、化学药品、中药一类新药一期的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研究及生物等效性研究,成为国内一个重要的临床药理研究平台。2007年与阿斯利康公司共建了I期临床试验中心,标志着我院I期临床试验进入了国内一流水平。2009年9月药学实验室通过ISO/IEC17025认可。       药剂科先后申请获得科研基金多项,三年来发表统计源期刊论文上百篇,其中SCI期刊收录13篇。主编、主译、副主编、参编著作十多部。参加国际交流的机会也大幅度的增长。从2005年起每年都有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也有国外专家前来交流。       四、精神文明与科室文化建设:        除了医教研工作的全面发展,药剂科精神文明与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药剂科及科党支部、工会小组、团支部等多次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医院的各种先进荣誉。门诊西药调剂室获得2006年度“北京市青年文明号”,2008年“首都窗口行业迎奥运微笑服务示范岗”,“北京大学模范职工小家”,获得首都教职工第三届艺术节最佳工会小组活动等优秀称号,药剂科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各项文化建设活动和医院运动会,不断取得优秀成绩。支部工作创新且有活力,药剂科已经基本形成了团结奋斗、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先进科室文化,科室文化对保证药剂科各项工作的完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药剂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全面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全国一流,这是药剂科全体职工爱岗敬业、努力拚搏的结果。但时代在发展,医院药学在大踏步前进,在挑战与机遇面前,我们要更加齐心协力,锐意进取,让药剂科不断进步,为我国医院药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病理科

科室简介:

输血科

科室简介:

营养部

科室简介:    Department of Clinical Nutrition The Department of Clinical Nutrition is committed to providing the best possible patient care for patients of the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Registered Dietitians provide an array of patient-care services, including nutritional instruction, nutritional information, dietary and meal arrangement for individual patients, special dietary pattern formulation, supervision on cooking and assigning nutritional diet by the hospital refectory to patients.

胸外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业务技术全面,以微创胸外科手术及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为特色,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一切医疗服务均以病人为中心。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和大量的疑难病例资料,拥有电子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及胃镜等先进的医疗、监护设备。全科医务人员以热情优质的服务与良好的医德医风,欢迎每一位患者的到来,每年接收也欢迎来我科进修学习、参观访问的全国各地同道。

疼痛科

科室简介: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电话:010-82266699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