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概况

别名:北大医院

性质:三级甲等

电话:010-83572211

地址:

专家答疑 预约检查 极速问诊
健康体检中心

科室简介: 我院在完成正常医疗工作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需求。我院长期以来利用春、秋两季的周六、日的上午时间开展健康体检工作,检查项目分为两种套餐: 体检时间:周六、日上午7:30—10点 体检地点:周六在厂桥门诊楼一层干部门诊,周日在内科门诊。

营养科

科室简介:

输血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输血科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为检验科血库。1985年,为适应当时我院临床医疗用血日益不断增长的需要,并根据学科发展特点成立输血科,成为中国最早建立的输血科,第一任主任是丛玉隆。 输血科成立之初仅有6名工作人员,科室面积不足100平米,设施简单,设备陈旧,科室综合价值不足万元,配发血、储血、化验多项工作居于一室,仅能提供简单的采供血服务。受当时国内医疗发展水平限制,采血时使用的是经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的胶皮管和玻璃瓶并且反复使用,使用本院药剂科自制抗凝剂进行抗凝,对采集血液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血凝法)。 在输血科副主任柴庆波的带领下,全科上下经过近30年不懈的努力,科室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有科室面积近400平米,房间布局合理,功能划分明确,科室业务日臻完善。采用具有国家统一批准文号的一次性血袋进行采血,血液检测也逐步发展为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HIV病毒抗体等的13项检测项目,有效地遏制了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到2007年我院采血工作结束从未发生一起因在我院输血而引起的诉讼纠纷。输血科血型血清学实验室从建科之初的手工盐水介质配血到今天发展为可以利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解决多种疑难输血问题,结合我院医疗工作特点开展了夫妇抗体筛查、新生儿溶血筛查等一系列科室特色检验项目。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间,北大医院输血科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人员构成、专业设置、设施建设、仪器装备、技术力量、学科发展方向等方面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中国输血医学发展的中坚力量。

电镜室

科室简介: 电镜室是1983年由我院前病理科主任、病理学专家唐素恩教授筹建的国内首批设立在医院的科研服务科室。目前科室的业务工作已经由最初的科研服务发展为电镜诊断、科研服务和研究生教学等多方位的工作。电镜室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主管技师3人,技师1人。重要仪器有:透射电镜2台,扫描电镜1台,超薄切片机3台,自动化组织处理机1台,自动冷冻置换仪1台等。面向全院各科室及临床研究所开放,是我院科研平台的重要组织部分,开展了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免疫电镜等科研服务和病理诊断工作。 电镜科研服务是我室的基本核心工作。配合和协作全院各科室 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和部委级各类基金课题中的电镜研究内容,指导研究生进行电镜科研工作的实验设计、电镜观察、结果分析等。所接收的标本除人体组织外,还包括培养细胞、动物实验等标本;主要提供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免疫电镜的标本制备以及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数码照相、图像分析等服务。 超微病理诊断是我室常规的、具有特色的医疗工作并在国内形成优势。超微病理诊断主要用于肿瘤、肾脏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皮肤病及一些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院综合实力强,病例资源丰富,各临床科室送检了大量的电镜标本,尤其是活检标本包括肾活检、肺活检、神经肌肉活检等常规进行电镜检查,对于某些特殊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先天遗传性疾病等诊断,电镜检查具有独到的优势,甚至起到决定性的诊断作用。除面向院内各科室外,还吸引了国内多省市医院及北京市多家医院等前往我院送检电镜标本。据近3年统计,我室平均每年完成透射电镜诊断2000余例,工作量之大在国内位居前列。 我室自1985年开始即开设了面向医学部各临床医学院研究生的超微病理课。作为病理学科的分支之一,超微病理着重于讲授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包括细胞核、细胞膜以及细胞器等超微结构及其病理改变,并结合电镜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以及超微结构研究的进展,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修订,现更名“电镜细胞超微结构基础与应用”,为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打下了超微病理的初步基础,很受研究生欢迎。 本科人员在专业学术团体中的任职有:中华肿瘤学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唐素恩),全国显微及亚显微形态学会细胞及分子显微技术科学分会理事(汤秀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王素霞)。

心理门诊

科室简介: 心理门诊是使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可以展开对社会的服务工作。这就是医学心理咨询。医学心理学咨询通常在门诊进行,也就是常说的医学心理门诊简称心理门诊。主要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各种神经症和心理障碍的的诊治。

感染管理科

科室简介: 我院健康教育感染管理科于1987年9月成立,1988年3月14日经北京医科大学校党委正式批准通过,任命刘俊英教授为我科的第一任主任,分设感染管理与健康教育两个专业,配备3名专业人员。在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在有关职能、临床等部门的支持下,经过20余年的努力,我科已发展成设有3个专业组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具有管理职能的医技科室。现任主任李六亿研究员、硕导,书记孙茉芊副研究员。

预防保健科

科室简介: 预防保健科成立于1958年,原来负责医院周边社区居民及儿童的保健工作。2005年以后社区居民保健交给社区医院,目前我科主要工作是儿童保健和儿童预防接种。我科工作人员4人:主任医师 1人,主治医师1人,主管护师2人。主要承担全市各个区县自愿来我院保健的儿童。实行会员制儿童保健工作。 一、主要医疗工作 1、儿童保健 1)儿童健康系统管理:从满月后的新生儿一直到入托前,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随时掌握小儿的健康状况,并对小儿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对家长进行儿童营养咨询和科学育儿宣传。对体检查出的体弱儿(佝偻病、贫血、生长发育迟缓及反复感染的小儿)进行特殊管理。对小儿进行智力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矫治。 2)疾病儿童的预防保健:早产、低出生体重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儿童(如发育落后、脑瘫等)等。对这些疾病儿童给予个性化管理,根据儿童病情及生长发育情况制定相应的保健计划和疫苗接种计划等。 3)就医指导: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指导治疗。特殊疾病推荐相应专家诊治。 2、 计划免疫工作 1)计划免疫门诊按照北京市计划免疫程序,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疫苗接种,还开展对儿童计划免疫外的有尝疫苗接种, 如:水痘疫苗、甲肝疫苗、轮状病毒疫苗、HIB疫苗等。 2)各种疫苗的冷链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3)随着近年疫苗品种的增多,许多疫苗对成人的的健康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我们还开展了成人乙肝疫苗、甲肝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的门诊接种工作。 4) 先心病预防接种、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接种、神经系统疾病儿童预防接种、脑瘫儿童预防接种等。 二、 教学工作 承担医疗系、护理系学生的儿童预防保健、计划免疫等课程的讲课和实习任务。

急诊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始建于1989年,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成为我院危重症患者抢救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沿阵地,同时肩负教学、培训和科研的综合性临床科室。 我院急诊科全天候开放,目前有内科、外科、骨科、神经科、眼科、耳鼻喉科、皮科等诊室开放,随时为患者服务。急诊科设有专用的药房、收费处、化验室、普通X光和CT等24小时开放。 目前急诊科每天接纳大约300人次就诊者,普通急诊就诊者通过分诊后去相应科室就诊,因病情需要可在临时留观室输液治疗。危重患者直接收入抢救室诊治抢救。急诊科已经能够实现对于病房无床或因病情无法收住院急危重患者,从就诊、抢救、监护到普通留观病房的全程序贯治疗。 医疗工作:急诊科目前侧重于内科急危重症方面的抢救和治疗,包括中毒、急性心脑血管病、各类重症感染、猝死、急性肺栓塞、内分泌危象、急性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和多发复合伤等方面,并与相关科室积极协作,共同建立紧急医疗救治平台,如开通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绿色通道,为进一步迅速、有效的救治患者争取时间,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 我科可以独立完成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动脉置管等操作,进行中心静脉压力和动脉内血压等的持续监测,并于2005年5月开展了床旁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救治了大量的脓毒症、心力衰竭、药物中毒、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危重症患者特别是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抢救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2006年12月在医院的支持和全科人员的努力下建立急诊监护室,目前有六张床,一方面延伸了急诊抢救治疗的空间,同时为急诊科学科发展、进行危重症病情监测、开展科研提供了场所。 2001年由我科牵头制定了北医急诊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现我科已有数名住院医师完成此项五年急诊专科住院医师培训计划、成为我国真正意义上首批急诊专业主治医师。 2004年急诊科成为北京市急诊急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08年3月,在首都急诊急救人才培养项目中总共培训了北京市十家医院的60余位急诊科医师。2006年,急诊科成为北京市首批急诊护理教学培训基地,在其后的北京历次教学培训中总共为北京市其他医院培训200余人次。2004年至今,急诊科共承担了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和八年制)医学生的急诊教学任务,而且近五年来承担了北京市专科升本科医学生、北京市全科医师和全国的全科医师的培养任务。在院内继续教育方面,急诊科每年参加院里的相关继续教育授课,包括院内常见急症的判断和处理, 流感防治和心肺复苏等,填补了我院急诊科在继续教育以及医学生教学方面的空白。 1、急诊医学专业医护精英是立家之本。北大医院急诊科拥有的一支优秀医护团队是我们最突出的特色。急诊科医生均经过严格规范的专科化培训,包括大量急诊科外培训、以及医技科室的轮转,打下坚实的临床基本功,在病情识别、救命复苏、快速诊断、及时准确治疗等方面优势突出。医生整体具有非常强的临床思辨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协调、应对、组织能力。每一位主治以上医师,均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临床强项,比如中毒、心血管急症、机械通气、重症感染、肾脏替代治疗、重症胰腺炎、糖尿病急症等,医生具有很强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和理念,始终位于学习、实践、传播急危重症最新诊治抢 救进展的前列。急诊科的护理队伍更是我们赖以自豪的亮点,也是急诊临床工作成功的基石。急诊科的护士们在完成大量临床工作之外,又承担了医院以及北京市的部分护理教学和培训任务,并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在首都护士迎奥运“双千日”系列活动中,急诊科的护理队伍积极参与医院的各项活动,并献计献策,在实际活动中敢于迎接挑战,在急诊科这块特殊的区域,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优势,提高急诊急救的护理质量,越是繁忙,越能体现出急诊科护理队伍的高质量。在医院和北京市的各种理论知识与操作比赛中,急诊科护理队伍多人次获得各种嘉奖,目前急诊科已成为医院护理队伍的中坚力量。 2、综合实力均衡强大是经典特色。北大医院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教学医院,其最大的特点是各科均衡发展、综合实力雄厚。我科承其这种传统和文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展。尤其在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跨学科跨系统危重患者骤增,如2007年我科全年抢救人数累计5853例,抢救成功率98%,2008年全年抢救人数累计5179例,抢救成功率95.4%。多年来我科成功诊治抢救大量疑难多系统器官损害患者,同时在大量实践中队伍水平不断提高。 3、优秀医护人才汇聚和综合实力坚实的特点,体现在北大急诊科抢救成功率多年来位于92%以上,居同行业前列。新改造急诊科预计在3年后启用,届时硬件环境将得到根本性改善,这也是北大急诊人和广大急危重患者所共同期待的。

超声诊断中心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超声诊断中心,正式创建于1992年,在此之前为物理康复科一组成部分,而最早始于1958年的A型超声波。经过多年的发展,本科室在医疗、科研和教学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本科室拥有世界一流的超声设备,已成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超声诊断、介入治疗的中心。同时建立了合理的人才梯队,具有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在科研工作上近年来也取得可喜的成绩,2008年、2009年我科分别有研究人员参加了北美放射年会(RSNA2008)和第12届世界超声医学生物学联合大会(12th World Congress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for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并做会议发言。

病理科

科室简介: 大医院病理科目前是由北京大学病理系统牵头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点的主要组成单位。 现任主任:李挺 教授, 副主任:柳萍 主任医师。 目前病理科在1,000平方米的空间环境中,拥有常规大病理量病理切片制作技术室,全自动化先进的常规技术大型设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室和分子病理实验室。年外检量逾20,000例,非妇科细胞学3,000例,尸体解剖30例以上。科内拥有合理的病理技术和诊断,以及科研教学工作的人才队伍。 应用于日常工作的现代病理技术包括开展有100多种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其他分子病理技术,用于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肿瘤分类,一些预后和预测因子的评估等。开展的亚专科病理学包括淋巴造血系统,乳腺疾病,妇科疾病,软组织肿瘤,间质性肺病等。科学研究围绕这些专科病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或卫生部等基金资助。 我科为北京市和国家病理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是北京大学住院医师培训专家委员会病理学组负责人所在单位,招收病理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病理档案存储包括密集架形式并能存储往后15年左右病理资料,以及纸质、病理切片和蜡块的病理档案室,并实现数据化管理。

物理医学与康复科

科室简介: 医疗方面:面向全院各临床科室,分门诊和病房会诊治疗。病房分第一和第二住院部两部分。治疗项目设有高频电治疗、低中频电治疗、光疗、超声治疗、磁疗、蜡疗、牵引治疗、体疗、按摩、澳式手法治疗、作业治疗(包括支具压力衣治疗)、语言治疗和传统疗法等。住院部分别设有综合治疗室和功能评定室,功能评定包括:电诊断、平衡功能评定、等速肌力测试、脊柱姿势图评定、表面肌电图测试、步态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失语症评定、神经心理评测、儿童运动功能评估及多种疾病的专项评定,如中风偏瘫运动功能评定的MAS法和Fugl—Meyer法、脑瘫评定、心功能评定、面瘫评定等。康复治疗涵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 围神经炎症、损伤的康复(如面神经麻痹及各种周围神经损伤),骨关节病的康复(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置换术后、软组织损伤、皮肤科、妇产科疾病等的康复。近年开展以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为主的心脏术后康复和慢阻肺的康复,并和儿科等成立我院脑瘫康复协作组以加强脑瘫的康复工作。尤其在脑卒中康复、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脊柱康复及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和儿童脑瘫康复方面我科开展的工作独具特色,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力。 教学方面: 1自编《康复医学》教材: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吕兆丰副校长和教学办公室孟凡荣主任的支持下,殷秀珍主编,王宁华、黄真副主编,出版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2 由王宁华、黄真主编的《临床康复医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3 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脑卒中学习班和骨关节病学习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至今已持续数年,培养了全国各地数百名康复工作者,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4 除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实习外,还担负卫校教学及进修生教育。现参加北大医学部8年制学生的神经科和骨科教学模块的大课和带教实习。 5 王宁华和黄真主任医师现为硕导,已培养出四名硕士生和两名博士生。

放射治疗科

科室简介: 北大医院成立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开展肿瘤放射治疗的医院。1932年我国放疗创始人之一,曾在居里夫人亲自指导下工作过的梁铎教授从德国学成回国后,在北大医院首先开展了中国放射治疗工作,也使北大医院放疗科成为放疗专业人才的摇篮。先后培养出汤慧、钟毓斌、郭婧华、黄鸿年、黄一蓉、马芳孝等一批老一代知名的放射治疗学专家、教授。经过七十年的传承积累,形成了北大放疗科严密紧谨,诚信务实的诊疗风格。 随着治疗设备领域的突飞猛进,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三大主要方法之一,地位逐步提高。在许多肿瘤的局部治疗中,放射治疗都取得了与手术相当甚至超过手术的治疗效果。在放疗科技迅速发展的未来,我们将依托北大医院强大的临床综合诊疗实力及北京大学的雄厚科研基础,充分发挥肿瘤放射治疗的专业特色,从而继续保持北大医院放疗科在综合性医院中的领先地位。 放射肿瘤学概述: 手术、放疗、化疗有机相结合治疗肿瘤的方法称为肿瘤综合治疗。放射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为攻克癌症而诞生,经过100余年的发展,近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癌症局部治疗的观念也因此而需要转变。约有70%以上的恶性肿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疗,以达到治愈肿瘤,提高生存生活质量的目的。 提到放疗,相信很多人都会为之色变,认为放疗是一种很痛苦的治疗方式,对于多数癌症患者,可能都不知道放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有放疗这一治疗技术的存在。而实际上,放疗是专为治疗癌症而诞生的一门学科,而且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它之所以不为人知,是因为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它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好,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上世纪90年代以前,放射治疗效果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设备开发不完善,不先进,放疗技术不精确,治疗模式相对落后。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下,放疗的治疗范围与剂量的关系很难把握,治疗范围过大,剂量过高,放射损伤较大;治疗范围过小,容易造成遗漏,肿瘤易复发。因此,常规放疗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以最大限度减少放射损伤的发生,而不是彻底消灭肿瘤为目的。能够治疗的病例多数以辅助外科手术治疗和姑息治疗为主,在综合医院的编制安排上称为“辅助科室或医技科室”,这两点上就不难看出放疗的作用和地位。近20年来,经过几代放射肿瘤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设备改进,放疗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CT/MRI定位系统和PET/CT定位系统能够早期及正确发现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系统、螺旋断层放疗系统及γ刀等设备能够精确打击目标;高剂量、短疗程治疗新模式能够得以实施;利用局部手段对全身病灶进行选择性放疗或局部定点清除、斩首行动加全身药物靶向治疗或化疗综合治疗模式等新策略的提出和应用,使放疗已经能够做到正确、精确、足量地打击目标,对部分早期肿瘤可达到与手术切除等效甚至比手术效果更好、创伤更小的效果。 放射治疗初露锋芒始于鼻咽癌的治疗。鼻咽癌因为所处部位解剖结构复杂,周围正常器官密集,外科手术可以说是无从下手,而放射治疗在鼻咽癌领域却获得了非常好的疗效,近些年来无论是早期还是相对晚期的鼻咽癌经过放射治疗后长期生存率都可达到65-70%以上。在这种条件下放射治疗被推崇为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在早期喉癌治疗中,放射治疗同样取得了令人惊讶的好效果,长期生存了达到90%以上,而且还成功地避免了手术可能带来的发声障碍问题。 随之近年来放射技术与理念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通过放射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三、五年生存率已达到手术同样效果;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化同步治疗获得了明显的局控率和生存率的提高; 前列腺癌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获得与手术相当的长期生存,并且避免了手术造成的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术后放疗预防局部复发为基础的乳腺癌保乳手术,使得更多乳腺癌患者在获得长期生存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 食管癌作为一种传统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效果不佳的恶性肿瘤,同期放化疗已经取得了与手术相当的疗效。 内外照射结合的放疗,使得7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可获得长期局控和生存。 另外,在头颈部其它肿瘤、胰腺癌、肝癌、不能手术的颅内肿瘤,以及全身各处转移瘤的治疗中,放射治疗也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手段。 总之,随着放射治疗技术与观念的不断进步,已经不存在对放射治疗不敏感的肿瘤,放射治疗必将并已经成为肿瘤局部治疗的主要手段。在不久的将来,以现代放疗为主要手段的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将为各种恶性肿瘤患者迎来美好的春天。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这是一种目前世界先进的精确放疗技术。它可以从三维方向选择多个照射野(三维)使每个射野形状、大小及剂量分布与肿瘤在该方向的投影相适应,紧紧扣住肿瘤照射(适形)并能做到使肿瘤表面和内部各点所受照射剂量一致。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优点: 治疗肿瘤不开刀、不出血、疗效更肯定、副作用更小。相对普通放射治疗适应病种范围更宽。 主要适应病种: ① 头颈部肿瘤:颅内各种肿瘤、头颈部原发恶性肿瘤、复发肿瘤,如鼻咽癌等。 ② 胸部肿瘤:大部分原发及转移瘤如肺癌、食道癌、恶性胸腺瘤和肺内转移癌等。 ③ 腹部肿瘤:肝癌、肝内转移癌、部分胃癌及术后残留、胰腺癌、肝门胆管癌、肾癌等。 ④ 盆腔肿瘤:前列腺癌、宫颈癌、宫体癌、直肠癌、膀胱癌等。 ⑤ 其他:皮肤癌及软组织肿瘤、脊柱转移癌、椎体血管瘤等。

肿瘤化疗科

科室简介: 北大医院肿瘤化疗科成立于1997年2月,是综合医院中最早成立肿瘤化疗科之一,创建科室的医生均来自北京肿瘤医院,拥有丰富的肿瘤科知识及专业技巧,经过了十二年的努力,肿瘤化疗科已由最初的两位医生、八位护士发展为现在的十三位医生、十五位护士的强大阵容。已形成了合适的梯队和良好的学术风气。 目前,每年发表论文多篇,可治疗各种肿瘤及肿瘤合并的疑难杂症。白羽、方红二位医生为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姑息治疗委员会常委,林蓉燕医生为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癌痛专业 委员会委员,中华慈善总会特罗凯治疗肺癌慈善赠药项目注册医师。 每周周一至周五均有门诊,收治的病人以实体瘤为主,以各种肿瘤的国际指南为指导,并以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为基础,形成了规范化兼具特色的治疗模式,我们的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多年来,在肿瘤治疗的护理方面,也形成了一整套的护理方法和处理方案,护士长姚秀彬目前任北京市护理协会肿瘤分会委员,肿瘤化疗科还是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护士们的健康成长,为保证肿瘤病人的治疗及护理的优质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我们重视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及作用,科室拥有两位资深的肿瘤中医医生,长期在门诊为肿瘤病人服务。

药剂科

科室简介: 是集药品的采购、供应、管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承担着全院各科室门诊及病房用药的采购、供应和管理;药品、制剂的监督管理和质量检验工作;为合理用药,提高用药水平,努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结合临床进行药物稳定性、新剂型、药品质量、药物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生物等效性等科学研究;承担药学专业博士、硕士、本科生和大专生的教学和指导工作,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我科是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北京市医院药师培训基地,承担临床药师、住院药师的培训工作。 全科共有121人,专业技术人员109人,其中主任药师2人,副主任药师6人,主管药师60人。主管护师 4人,技术人员2人,辅助人员1人,合同工5人。下设急诊、门诊、高干、发热、肠道、妇儿药房;住院药房;药库;临床药理基地;血药浓度监测室;制剂室;资料室;药检室;菌检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拥有国内优秀的药学人才,出色的教师与科研队伍。我们将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发挥更大的作用。 科室特色及优势: 人员管理:全科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岗位责任制,各专业组根据工作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加强从供应到服务的转型教育,组织多次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及人文学习。培养“大药剂科”全局观念,规范服务标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为病人服务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药品供应:全面实行实库存管理,药品计算机数字化管理,从病房药房,到门诊药房,中西药库以及制剂室均已实行实库存管理,盘赢盘亏管理按月做报表,并由专人负责。所有药品实库存管理,流程清晰,帐目透明。 药品管理: 各调剂组实行网上领药,实库存管理,分类定位存放管理有序;每月盘点,有财务及审计人员参加。有药品动态监测制度,每季度对出库前10位、后10位的药品排序,对抗菌药物进行前20位排序,对血液制品全面统计。对短缺药品进行登记上报,通报断货原因。加强剧毒化学品管理,加强麻醉药和精神药管理,药品效期管理。 科研工作:药剂科从事新药Ⅰ期临床实验研究、新药耐受性研究、药代和药效学研究。每年科研项目有10个左右。按照国家“十一五”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经费180万),完善了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的硬件及软件、2010年1月完成分子生物学实验室(PCR)装修改造。改造后PCR实验室包括试剂制备区、标本提取区和扩增与分析区,具备各个工作区域独立、样品单向循环,室内负压等标准条件。可同时进行两百个样品的SNP分析,为药物代谢、药效个体化差异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建立了一个中日韩三国合作的项目。09年完成临床试验5项,正在进行3项,临床研究合同额约400万,公开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文章4篇。我科建立了一整套标准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Ⅰ期临床试验受到国内外申办厂家及SFDA的好评和认同。可完成大型的、操作复杂的新药Ⅰ期临床实验研究。 教学工作:每年接收药学专业中专生、大专生及本科生的实习。作为北京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系主要教研室之一,培养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现有博导1名,硕导2名。作为北京市医院药师培训基地,每年有各医院药师来进修培训。作为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培训临床药师。培养的临床药师人才,已在全国各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年有对外讲课,交流学习。每年科里都组织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继续教育使每位同志的药学知识得以更新,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临床药学:作为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在肾脏内科、内分泌内科、抗菌药物3个专业设立5名专职的临床药师,每周下临床,参加查房及病历讨论。在门诊开设了药物咨询窗口,为患者提供药物咨询;举办患者教育活动和药学讲座,为患者和临床服务。作为北京市医院药师培训基地,新分到药剂科的同志加入医院药师培训计划。2008年在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中获“监测工作优秀奖”。 资料室:药剂科资料室创建于1984年,收藏有2000余种药品的说明书、厂家资料及诸多与药学相关的学术期刊、参考书等,并建立了药学文献检索系统。负责院内外药物咨询,同时出版《药学服务与实践》、《药学服务与实践快讯》,编撰《北大医院药品目录》,为临床医疗提供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安全地使用药物。 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1980年~1990年间,我科领导就已重视到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曾多次带领药剂科人员结合我院用药情况开展ADR调查,并通过《药讯》对ADR的概念、监测重要意义及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及时将国内外有关ADR的信息动态反馈到临床。我院于1994年成立了ADR监测小组。1996年在监测小组的基础上我院进一步扩大成立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组长由业务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医务处处长和药剂科主任担任。ADR监测网的成员都是临床医务人员和药学人员,他们在完成本科室医疗工作的同时,把ADR监测纳入日常工作,带领大批临床医务工作者参与此项工作,使得我院ADR监测工作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北京市对药物警戒工作站的要求,我们将工作重心转向对新的和严重不良反应的监测。此外,对院内不良事件监测我们还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多次获得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好评和表彰。2008年我院被评为北京市十家药物警戒工作站之一。荣获北京市2008与2009年度 “药品安全监测工作特等奖”。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涉及药品项目较多。包括监测环孢菌素、甲氨蝶呤、地高辛、茶碱、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万古霉素等。为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了依据,提高了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干部培养:有计划分层次地培养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采取脱产、半脱产相结合的方式。3名带教教师参加卫生部临床药师师资培训。我科同志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做大会报告、展板、宣读论文。曾获得药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奖。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1990年~1999年 我科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的前身是药剂科实验室,始建于1990年。 主要工作内容有:新药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评价、普通制剂和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以及治疗药物监测等。 在10年的发展过程中,购置了UV-2100一台,HPLC-LC-9A一台,TDx一台。1999年在原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药代动力学实验室并完成在线文献检索建设。 10年当中,共完成课题二十几项。 2000年~2003年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重新调整基地设置,我院成立了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同时设立了较规范的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当时设立的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有病床12张,可以扩展到24张。空间布局上设置了病房、办公室、受试者活动室、采血室和抢救室、样品处理室、生物样品测试室等。 有专门的研究人员7人(其中医师1名、护士1名、研究人员5名)。 当时的测试设备主要有SHIMADZE LC-9A HPLC 1台、HP-1100 HPLC 1台以及微生物测试室。 2000年购置高效液相色谱仪HP1100(手动)-VWD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HP1100(自动)-VWD/FLD各一台,精密电子天平HANGPING FA 2004(万分之一)一部,购买软件3p87。2001年购置急救车1台。2002年购置BD-518A低温冰箱一个,高速离心机eppendorf一台,低温离心机TDL-5000B一台。2003年购置离心机LD5-2A一台。 2001年开始培养在职硕士及博士各1名。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成立后,每年都选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和企业举办的各种形式的GCP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培训。 2000年共完成临床研究2项。发表文章7篇,其中研究相关2篇。 2001年共完成临床研究5项。发表文章5篇,其中研究相关2篇。 2002年共完成临床研究8项。发表文章9篇,其中研究相关6篇。 2003年共完成临床研究6项。发表文章12篇,其中研究相关4篇。 2004年 2004年改善了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的条件。现在的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病房面积达200m2,拥有病床数40张,可以扩展到50张,分为I期临床(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病房和生物样品测定试验室,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设备和抢救药品、有较为规范的受试者活动室、专门的资料室和办公室、采血室和样品处理室。购入了呼吸机7200一台,冰柜BC/BD-230S一台。 同时,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生物样品测试实验室于2004年购置了API 3000 LC-MS/MS一台,实验室进行了重新装修和改造,面积也进一步扩大。 培养在职硕士研究生1名。 2004年共完成临床研究11项。发表文章6篇。其中研究相关5篇。 2005年 作为联合参加单位,参与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课题:抗心力衰竭新药--重组人纽兰格林的临床研究,科学技术部2005年度课题立项批准。 2005年成为北京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系硕士培养点,拥有硕士生导师1名,设立临床药学内分泌和泌尿外科专业,并参与申请临床药学专业博士点工作。 购置超低温冰箱Thermo Forman-86C一台,心电监护仪MP20一套(中央站和9台仪器),配置了DAS 2.0版、WinNonLin Pro Float initial 5.0、NONMEN VI软件。 招收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名。 全年共完成临床研究12项,其中化药1.1类占3项。发表研究相关文章6篇。 2006年 作为联合参加单位,参与国家创新基金课题(05C26212200368)抗乙肝病毒新药-注射用胡黄连总苷的I期临床研究。 作为联合参加单位,参与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生物信息技术主题的支持课题“几种重大疾病的小分子药物设计”-川丁特罗I期临床研究。 新增设临床药学肾内科专业。 被批准成为卫生部住院药师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购置除颤仪FC-1760一台。 招收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名。 共完成临床研究15项,其中化药1.1类占5项。发表研究相关文章4篇。 2007年 参与北大医院心内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的监理工作。 购置制冰机DTY-ZBJ-40一台。 培养在职硕士研究生2名。 招收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名;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1名;住院药师培训学员3名。 共完成临床研究10项,发表研究相关文章11篇,其中SCI占1篇。 2008年 参与国家“十一五”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作为联合参加单位,参与抗人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联合单抗F(ab,)2注射液I期临床研究。 被批准成为北京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系博士培养点,拥有博士生导师1名。 共完成临床研究8项,其中化药1.1类占4项。发表研究相关文章6篇,其中SCI占1篇。 招收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名;临床药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1名;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1名;住院药师培训学员1名。 2009年 建设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目前已建立的技术平台主要进行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的测定,可同时进行两百个样品的SNP分析,为药物代谢、药效个体化差异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建立中国健康人群DNA标本库,至2009年12月共收集了超过700个健康人全血标本,70多糖尿病患者全血标本,可为基因多态性分析、特定基因型受试者筛选等科研工作提供条件。 新增设临床药学抗感染科专业。 完成课题4项,发表文章9篇,其中SCI占2篇。 招收临床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名;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4名。 2010年 被批准成为卫生部临床药师带教药师培训基地。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PCR实验室装修改造。改造后PCR实验室包括试剂制备区、标本提取区和扩增与分析区,具备各个工作区域独立、样品单向循环,室内负压等标准条件。 实验室仪器有: PCR基因扩增仪:美国ABI/9700,1台;德国Eppendorf/5310,1台。 离心机:德国Eppendorf/5430,2台;德国Eppendorf/518,1台。 电泳仪:美国Bio-rad,通用型,1台;基础型,1台。 电泳槽:美国Bio-rad/192型,1个,国产2个。 紫外分析仪:北京六一,1台。 超低温冰箱:美国Thermo,2台 超净工作台:2台。 酶标仪:美国MolecularDevices,1台。

抗感染病房

科室简介: 抗感染病房主要收治发热待查、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患者,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耐药菌感染治疗上有优势。 抗感染科包括病房和门诊。 1. 抗感染病房 位于北大医院第二住院部,共设床位12张,现有医师13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2名,护士7名,13名医师中6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硕士学位。 2. 抗感染门诊 位于北大医院门诊大楼内(厂桥),二楼222房间,由各级医师出诊。 设有泌尿系感染专业门诊(周一、三、五上午)。 周一上午设特需门诊。

小儿外科

科室简介: 我科在国内小儿外科处于第一阵营内。 专业方面:所开设专业、收治的疾病种类齐全。 诊断方面:我科高年资医师均在一线,经验较丰富,并依托北大医院的综合实力, 检查设备比较齐全,确诊率高。 治疗方面: 1 小儿外科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发展较快,治疗方法改进也较快。 我们紧跟学科的发展,采用最新最好的治疗方法。如:经肛门脱出巨结肠根治术...... 2 疑难疾病的治疗我们也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各种类型的食道闭锁(此病是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中死亡率较高及并发症较多的手术)先天性胆道闭锁,开展葛西手 术治疗。神经性膀胱合并输尿管返流、肾积水、尿失禁的患儿,采用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扩大、阑尾输出道手术治疗。 设制病房:26张床位,门诊周一至周五全日门诊,周六半日门诊。24小时开放急诊。 开设专业:普通外科:甲状腺、肝胆胰、胃肠系统疾病、各种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巨结肠等 新生儿外科:各种消化道畸形及食道闭锁、十二指肠闭锁及狭窄、肠闭锁及狭窄、直肠肛门闭锁等。 泌尿:肾积水、尿道下裂 胸外科:膈疝、食道裂孔疝、漏斗胸、鸡胸、肺囊肿等 肿瘤:神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畸胎瘤等 微创腹腔镜手术:甲状腺腺瘤、漏斗胸、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膈疝、美克尔憩室、腹股沟斜疝、隐睾、阑尾炎、胆道探查、胆总管囊肿。

检验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是集临床检验、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实验室,承担着全院日常的临床检验任务。下设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分子诊断学检验6个专业和一个门诊采血中心。分为门诊,第一住院部,第二住院部,第三住院部四个区域。近年来,检验科医教研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全科有完善的实验室信息系统,与医院HIS系统全面对接;2008年,检验科通过了国家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建立并实施了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使检验流程大为简化,医疗质量不断提升。在近五十多年的临床检验诊断学教学工作及近年发展的检验医学教学中,科室建立了一支高水平、多层次的教学队伍,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优秀的现代化检验医学人才,在全国各地的检验医学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研方面,检验科承担或参加了国家、科技部等多项科研课题。近5年来,在核心期刊及国外SCI收录的杂志上共发表文章百余篇。 科室开展了各项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北京市临检中心组织所开展的项目室间质量评价等,成绩优异。 科室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和考核,包括新职工岗前培训,在岗职工继续教育,临时工作人员的培训等,确保检验质量。 检验科作为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全科严格遵照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切实执行规范的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实验室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科室建立了完善的咨询服务制度,开展了口头、书面、电话、信函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最大限度地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服务。同时,检验科具有完备的投诉处理制度,医患之间积极沟通,切实改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拥有国内一流的检验技术人员,国际先进的检验设备,能够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检验报告。我们将与时俱进,持续发展,为患者和临床医师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造福于人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在临床流式细胞分析、血栓与止血检测分析、肾功能损伤检测、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自身免疫病实验诊断、变态反应病实验诊断、肿瘤实验诊断、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耐药菌的检测、临床酶学及小分子检测、检测标准化建设以及实验室网络建设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特色和较高的水平。 检验科自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多项教学任务。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是检验科的一大优势。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检验诊断学系教研组即设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检验科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包括: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8 年制实诊断学教学工作;北京大学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工作;北京大学夜大学临床医学实验诊断学教学工作;各级人员继续教育与培训;主编和参编多部教材。为北京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在近五十多年的临床检验诊断学教学工作及近年发展的检验医学教学中,科室建立了一支高水平、多层次的教学队伍。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现代化检验医学人才,输送到全国各地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感染疾病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原传染科)成立于1955年,由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家吴朝仁教授创建,在全国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田庚善教授、斯崇文教授、傅希贤教授及王勤环教授等前辈领导下,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传染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和干部培养等多种任务,有着优良的传统,在我国传染病领域有着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已在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等领域成为培养高等医学人才、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国家批准的可以进行肝病药物临床验证的临床药理基地,卫生部传染病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 一直以来我科承担着国家及北京市传染病防控这项重要工作,多位专家参与国家卫生部,北京市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我科目前有肝病感染病门诊,肠道门诊和发热门诊,从事各种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尤其是各种疑难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重型肝炎的抢救治疗等。擅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热性疾病和肠道传染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科研工作也是工作中的重头戏。在病毒性肝炎研究中,我科自参加国家“六五”攻关课题以来,连续主持 “七五”、“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参加了“十五”攻关课题等。我科专家目前主持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子课题5项,主持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课题,北京市病毒性肝炎重大项目子课题,与美国NIH合作项目,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病毒性肝炎和肝病等研究中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同时,作为肝病药物临床验证的临床药理基地,我科已经完成并且正在进行多项肝病药物试验,包括抗乙肝病毒药物、抗丙肝病毒药物、抗肝纤维化药物等等。 多年以来,我科一直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和八年制等)、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的传染病教学工作。作为卫生部首批传染病国家继续教育基地,多次举办全国传染病进修班,自1997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国病毒性肝炎和肝病新进展学习班。1978年重新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至今已经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0余名,为我国传染病学界培养了大批人才。曾参加医学院示范教学,并多次获得市级和校级教学优秀奖和教学先进。在国家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我科为首批传染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 2007年,在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下,我院成立了以感染疾病科为主,消化内科、普外科、血管介入科、影像科、内分泌科等多个学科参加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肝病中心”,我科主任王贵强教授兼任肝病中心主任。肝病中心的成立大大促进了我院各学科的协作,发挥了综合医院的多学科优势,提高了对疑难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解决了更多的问题。

医学影像科

科室简介: 北大医院医学影像科具有近90年历史,现有在编人员85人,包括医师、技师、护士和登记人员等,其中技师分为常规X线、CT及MR组,医师分为胸组、腹组、神经及儿科组、急诊及骨关节组等专业组。 医学影像科大事 1922年从最初的理学诊疗科发展为放射科。 1923年11月成立X光线室,梁铎教授任主任。 1942年谢志光教授应邀来科担任副主任和主任。 著名放射学医师徐海超、张去病、李锡谋、鲁宗铮、许建良等也先后来科工作。 1946年范焱(中华医学会放射技术协会首任主任委员)技师来科工作。 1948年汪绍训教授兼任北大医院放射科主任。他是我国第一位美国放射学专家委员会会员。 解放前后这一时期,北大医院人才济济,李果珍、张益瑛、蓝宝森、汤慧、钟毓斌、李松年、邹秋水、郭婧华、谭雅各、罗彬、何杜蘅、陈玉人、范炎等秉承良师教导,各领风骚、独当一面。 1950年底,为了全国放射学发展需求,北大医院牵头商讨筹办中华放射学杂志事宜,次年9月,以谢志光为名誉总编辑、汪绍训为总编辑的《中华放射学杂志》创刊。 1950-1952北大医院受卫生部委托牵头举办了两期全国放射学训练班,为全国各省市培养了大批股干人才,对我过放射诊断学和放射机械学贡献甚大。 70年代后,受卫生部委托,我科每年都举办放射诊断学习班及数期放射技术学习班。 1973年李松年教授调来我科。 1978年2月14日,卫生部从澳大利亚引进八探头OCTOSON的B型兼M型超声波诊断仪。 1980年门诊楼落成,引进大批法国CGR设备,开展了国内最早的冠脉造影检查,同时于血管介入专业我科室也是北方地区最早开展该项检查的先驱者之一。 1985年在汪绍训教授的提议下,将放射科分为医学影像科和放射治疗科,放射科从此更名。 1985年10月引进国内第一台GE9800CT。 90年代后开展了CT、DSA、MR学习班,继续为全国培养大批医技人员。 1992年3月27日引进岛津100X型1.0T磁共振机,成立了北京医科大学影像中心。 1996年引进西门子Plus 4 CT。 1997年蒋学祥书记兼任科主任,宋鲁新、邹英华、唐光健副主任主持科内工作。 2003年2月,引进GE 16排CT。 2003年SARS后成立发热门诊。 2003年医学影像科介入组分出单独建制,成立介入血管外科,邹英华任主任。 2005年7月,引进飞利浦64排CT。 2006年底王霄英担任科主任,孙洪跃、王继琛任副主任主持课内工作。 2009年3月22日PACS正式上线运行,同时医师正式施行按器官系统分组模式工作,分为胸组,腹组,骨科与急诊组以及神经和妇儿组四个大组。

整形烧伤外科

科室简介: 专业设置 1、美容整形专业 我科自80年代开展美容整形手术以来,至今已进行美容手术逾万例,包括重睑(双眼皮)、眼袋、隆鼻、招风耳、面部除皱、隆乳,乳房悬吊、巨乳缩小、腹部吸脂、切脂整形、四肢整形、生殖器整形、微创治疗腋臭、男性乳腺发育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美容整形手术的种类,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北京最著名的几家具有美容整形专业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 我院雄厚的设备技术实力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那些复杂整形手术的安全,如隆乳,乳房缩小整形,乳房悬吊,全身吸脂减肥,全腹壁切脂整形等。 另外最新开展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爱贝芙注射除皱术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小、效果持 久的特点。 2、整形修复专业 对各种先天畸形(如唇裂、招风耳、小耳、上睑下垂等)的整形修复有着丰富的经验。治疗各种皮肤软组织肿瘤(如色素痣(胎记)、脂肪瘤、纤维瘤、皮脂腺囊肿(粉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Bowen氏病、Paget氏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纤组)、恶性神经鞘瘤等)。对于良性的小肿物采用微创操作,在切除肿物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切口瘢痕,减少对外观的影响。对于恶性肿瘤,由于掌握了多种修复手段,敢于大范围的切除病变,减少复发和转移。 修复各种难治的创伤、窦道、溃疡,结合植皮、皮瓣、显微外科和非手术疗法。最新引进的美国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难治性的糖尿病足溃疡有着极好的疗效,挽救了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肢体。 3、烧伤专业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早在1968年就成功地抢救了烧伤总面积98%,北京礼花厂女工王世芬,在当时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创造了奇迹,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表扬。在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分期切痂,立即大张异体皮及自体小皮片混合移植的新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很快推广,为提高我国大面积烧伤病人治疗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于1978年我科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

心脏外科

科室简介: 我院心外科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新手术、新疗法,使医疗水平显著提高,在某些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是心外科的特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冠脉搭桥术,CABG),包括体外循环搭桥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PCAB)。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CABG合并瓣膜病手术,包括CABG加二尖瓣成形术、CABG加室壁瘤切除加经室壁瘤行二尖瓣置换术(此术式为国内首创)、CABG加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左室破裂修补术等。以及为合并肾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行CABG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CABG移植桥材料,桡动脉、双侧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大血管手术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手术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对于升主动脉瘤开展了Bentall手术,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Bentall术+主动脉弓置换手术。对于降主动脉瘤开展了降主动脉带膜支架植入术、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外周血管手术,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Fogatey取栓术。股股动脉、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等等。下腔静脉取栓术,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布加综合征的外科治疗以及急慢性肺动脉栓塞,在体外循环下行肺栓塞取栓术,先心病房间隔缺损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等等。 近年来我院一直开展自体血液回收新技术,血液回收机在我科和各手术科室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不断得到改进,全院累计应用自体血液回收3000余例。节约了大量自体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以来我科还开展了长时间离心泵心室辅助治疗,以及体外膜肺氧合等高新技术,为危重症心脏病患者的康复带来了福音。 心血管外科学是融合高科技和新兴疗法最多最密切的学科之一。我院心外科在肖锋主任、李岩副主任和支部书记书记王进副教授的带领下,近年来广泛才用新技术新疗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将努力继续开创新的业绩,为广大心脏病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介入血管外科

科室简介: 我院介入血管外科最初由放射介入专业发展而来。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院便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放射介入专业。前十年主要从事肿瘤,尤其是肝癌的动脉栓塞化疗。90年代以后,我介入专业紧跟国际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方向,逐渐开展了以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狭窄为代表的动脉缺血性病变和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为代表的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血管扩张和支架成形技术(又称作腔内血管外科技术)、以及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2000年以后,我介入专业又逐渐开展了更为复杂的大血管、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腔内覆膜之架隔绝术。并且逐渐开展了开放式血管外科手术,使我院的外周血管搭桥等血管外科技术也迅速进入国内先进行列。由于我专业的肿瘤介入和腔内外血管外科技术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一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兴学科,也就是今天的介入血管外科。 介入血管外科特长: 1.腔内外血管外科专业 以腔内血管支架治疗肾动脉狭窄、髂股动脉狭窄为我科专业特长,同时在覆膜血管支架治疗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方面也具有鲜明特色。 2.神经介入学科专业 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腔内治疗为主要特长。我院在全国最早开展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也是开展颈动脉狭窄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不多的单位之一。 3.肿瘤介入微创治疗专业 动脉导管栓塞化疗治疗肝癌是我科最早开展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之一。2000年后我科又先后引进美国、德国等先进设备技术,开展了肿瘤的射频和微波消融治疗。目前已具备最完善的肿瘤微创综合治疗技术。

神经外科

科室简介: 我院神经外科是新中国神经外科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建国前,我国仅有两三位普外医生兼处理少数脑外伤和三叉神经痛病人,神经外科基本属于空白。1952年4月,在赵以成教授的主持下,首先在天津总医院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独立的神经外科。 1954年,中央卫生部邀请前苏联基辅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阿鲁秋诺夫和赵以成教授主持,委托北医主办中国神经外科医生培训班。 苏联专家于同年十月来华后,因身体不适休息了近两个月。12月,时任北大医院院长何穆在我院石头楼内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内会见了两位专家,共商开展神经外科工作的有关事宜,翻开了新中国神经外科史上新的一页。当时我院选派柴万兴、陈炳桓、白广明、赵雅度、詹名抒、蔡振通六名大夫参加,上海选派蒋大介、杨德泰、俞少华三名大夫参加,成立了神经外科专业组,设在大外科内,率先在我院开展了神经外科手术。此前,我院李通大夫曾于1953年2月参加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举办的第一期神经外科学习班,并已结业,所以理所当然地被指定为该组组长。苏联专家在石头楼内做的第一例手术为颈椎椎管内肿瘤,李通大夫为第一助手。石头楼见证了北京神经外科的这些早期活动,但遗憾的是,如今石头楼早已拆除,那段历史的见证人也多已作古,可谓物去人非。不过发生在这里的那段历史,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抚今追昔,我们既感到自豪,又深知责任重大。 1955年2月,因北医外科病房所限,无法收治更多的神经外科病人,又恰值同仁医院新楼落成,经卫生部同意,学习班迁至同仁医院,成立了神经外科,设病床60张,分为两组。同年4月,王忠诚由天津调入,并和蒋大介分别任组长。 1955年7月1日苏联专家回国后,只由赵以成教授担任培训任务。1956年,上海3名医生陆续返沪。 1958年,该科迁至宣武医院。此前,该科仍为北医建制,工作人员工资由北医支付。 1960年成立了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70年代末,我院才文彦院长积极筹措重建神经外科,曾派陈如法和严尚诚大夫到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学习。1978年,调入霍惟扬、王立根、鲍圣德、梁冶矢,与神经科共用病房,开展神经外科工作。神经科陈文俊大夫、高素荣大夫、陈清棠大夫给予了大力支持。 1982年在二部建立神经外科病房, 设床位22张,由詹名抒大夫、刘占杰大夫负责。在此期间,得到过王忠诚、段国升、朱祯卿、赵雅度、宋遵武、丁育基、杨炯达等专家在理论、技术等方面给予帮助。同年因病房楼改造扩建,由两层增为三层,全科迁至466医院工作一年余。 1983年始,由神经内科陈文俊大夫和高素荣大夫推荐,聘请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薛庆澄主任来我科指导工作,他是北医1946年毕业的学生,时任天津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每月由天津坐火车来京2~3次,每次住3天,帮助查房、读片、手术。当时生活条件差,薛主任每次来就住在医师值班室,在食堂吃饭,不计报酬,这段工作大约有三年多时间。薛主任的工作对科室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间,于1983年,还借调栾文忠大夫工作一年。1985年,从天坛医院引进王象昌教授主持工作,同年晚些时候,调入尤玉才大夫。在此阶段,医、教、研工作全面展开,较早在国内开展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如:听神经瘤、颅内动脉瘤、脑室镜手术等工作,填补了北医神经外科多项空白,巩固了我科在医院内及北京市的学术地位。1989年,神经外科独立建科,床位增至26张。先后派人赴国外学习,为科室梯队形成及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5年始,霍惟扬、鲍圣德任正副科主任,医、教、研工作向纵深发展,合理的人员梯队以及扎实稳健、团结进取的科室风格基本形成。在前辈的基础上,科室逐步走向全国,走向国际。 一、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是国内较早开展的单位,手术技术成熟,手术并发症少,除了常规显微手术外,还包括如下特色手术: 1) 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 我科较早就开展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先采用手术显微手术在保留神经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术后采用经静脉或介入技术动脉超选择化疗并结合放疗为特色的综合治疗,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有效地提高生存期。 2)脑膜瘤: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能熟练地切除不同部位和大小的肿瘤,手术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脑膜瘤术前予以颗粒栓塞供瘤血管,极大地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的全切率和安全性。颅底脑膜瘤是一种手术切除难度较高的肿瘤。我科有颅底解剖实验室的坚实基础,可为各种复杂的颅底脑膜瘤进行术前预演手术,个体化提供手术入路,增加患者手术全切除率和安全性。 3)垂体腺瘤: 我科较早就开展了经单鼻孔经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微创手术或经鼻内窥镜下垂体瘤切除术,该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巨大复杂地垂体瘤常规经开颅手术,效果较好。 4)听神经瘤: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能熟练地切除不同大小的肿瘤,面神经解剖保存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二、侧颅底手术: 为国内较早开展该手术的单位之一,在鲍圣德教授的组织下,我科联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积极地开展侧颅底颅内、外沟通肿瘤这一高难度、复杂领域的手术,手术效果较好,开展例数和质量在国内领先。该项治疗技术多次在国际学术上进行交流,并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 三、脑血管病: 1)脑动脉瘤: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是一类治疗技术要求较高的疾病。我科曾派多人到欧美、日本等国家学习动脉瘤的治疗,并与他们建立友好合作。如今可以完成大部分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结合神经内窥镜的运用提高了动脉瘤手术成功率;颅内动脉瘤栓塞的介入技术微创、有效,可成熟地运用多微导管、球囊辅助和支架辅助技术栓塞颅内动脉瘤。我科具备了颅内动脉瘤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双重技术,为患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更适合的治疗方法。 2)缺血性脑血管病: (1)颈动脉狭窄 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或颈动脉狭窄≥70%患者,国内外已证明手术干预有效,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可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 a. 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 我科与神经内科紧密合作积极开展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手术,该手术我科开展较早,手术适应征掌握严格。手术在TCD和彩色超声的辅助下,选择性运用分流技术或补片技术,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再狭窄率低。 b.颈动脉狭窄支架术 自膨支架和保护装置的运用较大地提高该手术的安全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手术只在局麻下进行,微创,住院时间短,效果等同内膜剥脱手术。 (2)颅内血管狭窄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因素,特别是亚洲人。国外已有大宗实验证实药物治疗对颅内动脉高度狭窄患者治疗效果欠佳,需要外科或介入治疗的干预来提高疗效。随着Wingspan在国内的引进和运用,我科可行颅内较复杂的支架置入手术,如:大脑中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手术。 (3)脑血管搭桥手术 脑血管搭桥手术是显微手术中最为精细的手术。手术者通常需经过艰苦的训练,才能完成该项技术。我科有多人在国内外受过严格训练,能很好地完成该项手术。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颈动脉闭塞,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无法介入治疗,烟雾病等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经缺血评价后,可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治疗治疗,术后随访效果好。我院CT和MR室有先进的脑血流评价技术,为手术适应症提供准确的选择。 (4)烟雾病 我科是国内较早开展烟雾病的手术治疗的单位。主要采用颞浅动脉贴敷术和搭桥手术。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对于年龄较少的患儿同时进行搭桥和贴敷手术,解决短期脑缺血和长期脑缺血的问题。对于出血性烟雾病,予以搭桥手术可以减少烟雾血管的生成,预防再次脑出血。 四、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20世纪80年代以来,神经介入治疗的发展使一些原本不能治疗的或者难治性疾病变得可以治疗或容易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神经介入治疗使脑血管病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发达国家的一些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05年成立了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专业小组后,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得到良好的发展。我科可开展的介入治疗项目: 1)、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介入治疗,包括:急性脑梗死的动脉内溶栓治疗; 颈动脉狭窄支架术;椎动脉狭窄支架术;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 颅内动脉狭窄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2)、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包括:可脱弹簧圈的可控性栓塞技术;球囊辅助栓塞技术;支架辅助的栓塞技术。 3)、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介入治疗:行NBCA胶栓塞;Onyx栓塞(最新的栓塞材料,具有很高的操作安全性)。 4)、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介入治疗:可脱球囊栓塞(经济,效果好);微弹簧圈栓塞;Onyx栓塞。 5)、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栓塞治疗:Onyx栓塞(目前最好的方法) 6)、脑静脉系统血栓(CVT)的介入治疗: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静脉窦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型治疗。 7)、脊髓血管病的DSA检查和栓塞治疗。 五、脊柱脊髓手术: 为国内开展此类手术早、治疗效果好、方法多的单位。手术的种类:1)脊柱退形性变:颈、胸、腰段;2)椎间盘突出症:颈、胸、腰段;3)椎管内占位:脊髓髓外肿瘤、髓内肿瘤;4)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动静脉瘘、髓周动静脉瘘和髓内海绵状血管瘤。5)脊髓空洞症;6)先天性疾病:脊柱裂、脊髓栓系综合征。 六、小儿神经外科 新生儿、小儿等常见的脑积水,脊髓栓系,脊膜膨出,先天性脊柱裂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术前照片显示小儿骶尾一巨大膨起囊肿。 术前MR显示囊肿的结构。 术后显示囊肿全切除。 七、功能神经外科手术: 1)癫痫外科手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拥有国内顶尖脑电生理专家,能对癫痫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我科与这些专家紧密合作,严格、谨慎地选择病人,术中采用皮层电极定位,然后切除癫痫灶或相应的病变区域,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少。 2)疼痛治疗:主要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针对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3)面肌痉挛:本病主要是由面神经根受到异位的血管压迫所致,少数患者可由肿瘤或动脉瘤压迫所致。我科开展了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显微手术行面神经血管减压术,手术效果更好,手术成功率高。 八、神经内窥镜技术 为国内率先应用内窥镜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并取得良好效果。还采用内窥镜行三脑室底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脑脓肿和颅内囊肿手术,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等治疗。

心胸外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学科。许多具有高超手术技术的国内著名专家在此工作过。这里的医务人员年复一年地在为广大胸部疾病患者提供着我国最好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为在我国培养着高端医学人才。目前,这里还是北京医师协会胸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所在单位。每年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3名。 诊治疾病范围 1. 肺部良恶性疾病:肺癌、转移性肺部恶性肿瘤、肺良性肿瘤(肺炎性假瘤、肺错构瘤、肺粘液瘤等)、肺结核、肺脓疡(肺脓肿)、支气管胸膜瘘、肺部阿米巴病、肺大疱、肺囊肿、肺动静脉瘘、肺隔离症、肺真菌病、肺包虫病等。 2. 食管良恶性疾病:食管癌、贲门癌、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平滑肌肿瘤及囊肿、食管穿孔、胃食管返流病、食管裂孔疝、先天性膈疝、食管烧伤等。 3. 纵隔肿瘤:胸腺肿瘤、胸腺所致重症肌无力、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纵隔畸胎瘤、纵隔原发性淋巴瘤、纵隔囊肿等。 4. 胸膜疾病:胸膜腔积液、脓胸、气胸、乳糜胸、胸膜肿瘤(局限性或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等。 5. 气管疾病:气管肿瘤、气管狭窄、气管创伤等。 6. 胸部外伤:肋骨骨折、胸骨骨折、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血胸、创伤性膈疝等。 7. 胸壁疾病:胸廓出口综合征、漏斗胸、胸壁肿瘤、胸壁结核等。 8.其它:手足多汗症等。 特色及优势 1. 胸腔镜手术诊治胸外科疾病:1992年在陈鸿义、刘桐林教授的领导下成立了北大医院胸腔镜课题组,成为在国内最早开展胸腔镜手术的中心之一。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累积完成胸腔镜手术逾千例,涵盖胸腔镜手术的全部术式,病例总数及手术效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我科曾举办多次全国胸腔镜研讨会、胸腔镜学习班以及肺减容学习班,陈鸿义、刘桐林教授主编过多部胸腔镜方面的专著, 为胸腔镜手术在国内的发展与普及做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过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现在,胸腔镜手术在我科已经成为常规手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2. 保留肋间神经胸部微创手术:普胸外科各种常用切口均会使近半数患者发生慢性开胸术后疼痛(CPP:指开胸手术后切口周围长期疼痛和麻木),其中约5~7%为严重疼痛,可致罹病者数年内无法正常生活。而目前在国内外盛行的胸腔镜手术不但适应病症十分有效(如只能用于早期肺癌),而且也丝毫不能减少CPP的发生率!保留肋间神经胸部微创手术是李简教授创建的、即在开胸、手术、及关胸过程中不损害肋间神经及其分支的全新手术方法。经不懈探索,他已通过该切口完成了绝大部分胸部手术,如肺移植术、局部晚期肺癌根治术、及其他医院手术失败病例的再手术等,且成功率和效果均居国际领先水平;并培养出了多名熟练掌握该技术的胸外科医师。迄今,该手术已用于诊治各种胸部疾病数千例,均未发生CPP;并且,该切口引起的术后早期疼痛也十分轻微,甚至病人完全无疼痛感。被观看过该手术的医务人员誉为真正的胸部微创手术。 3. 肺癌:肺癌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数最多的恶性肿瘤。手术是其首选疗法。但近外科医生用于切除肺癌的方法却一直钝性、大块儿分离。文献报道的手术治疗II~III期肺癌的最好结果为:5年生存率不足40%,10年生存率不足15%!但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却高达30~70%!李简教授以减少局部复发为突破口,创建了经胸外侧不损伤肋骨的微小切口进胸、于远离病变处用电刀进行解剖和分离、彻底清除病变和淋巴组织的手术方式。自1993年以来已用该术式治疗了5百余例肺癌患者,他们多于术后4~7天出院,术后十余天便能回复至术前状态!总结用该法所治、具有10年以上观察期的所有肺癌病人16例(II期7例,IIIA期9例)的资料,发现该方法不但显著降低了肺癌的局部复发率,还使肺癌的长期生存率显著提高!5生存率达到了56%,10年生存率达到了31%,其中5例病人至今仍健康生活! 4.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是最有效治疗方法。但现有手术方法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多,尤其是吻合口瘘,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并且还有诸如CPP、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等令病人苦不堪言的后遗症。使食管切除术后的病人生活质量下降,致使一些食管癌患者不选择手术治疗。李简教授建立的经肋间神经开胸切口电刀分离行食管癌根治切除、并游离近端胃,在保留小弯侧血管网完整的前提下将胃塑成管状,于颈部行食管-管胃吻合的方法自2001年5月开始临床应用,至今已用该法治疗食管癌近500例,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或吻合口狭窄;并且绝大多数病人无夜间胃食管反流。 5. 终末期肺病:2005年11月在全院多学科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李简同志为一位由于严重肺纤维化濒亡少女实施了体外循环下用异体肺叶、经“无痛开胸切口”替换左全肺的肺移植手术。据查新,该例手术创造了如下纪录:世界首例经无痛开胸切口完成的肺移植手术;我国首例用异体肺叶替换左全肺的人肺移植手术;我国首例用肺移植手术治疗濒亡病人;我国在体外循环下实施肺移植手术治疗肺纤维化病例存活时间最长记录。以往此类患着最高存活纪录为9天,而该患者目前仍健在。 6. 胸部各种疑难杂症和高难度手术:开展过各种中晚期胸部肿瘤(肺癌、食管癌、纵膈肿瘤等)的根治手术,尤其对肿瘤侵犯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的胸部肿瘤患者进行肿瘤切除和自提及人工材料重建术,使很多晚期肿瘤患者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良效果。 肺部小结节病变:肺内结节一般是指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直径小于2公分的肺内肿物。许多肺内疾病可有此表现,如肺癌、转移瘤等肺内恶性病变,也可以是肺良性病变包括炎性肿快,结核,炎性假瘤,肺错构瘤,血管性疾病等。明确诊断十分困难。目前,其他单位对此类情况的进一步处理,包括PET、经胸壁行肺肿物穿刺活检、或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活检。但前者不但昂贵,且准确率仍不高;而活检又会造成恶性病变种植转移。我们创造出了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体质、心理状态、个人史和家族史,尤其是结合既往体格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再加上本中心创建的保留肋间神经胸部微创手术,使肺部小结节病变诊治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使许多已准备在其他医疗单位接受手术的病人避免了手术之苦,也使许多犹豫不决的恶性肺病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无慢性疼痛后遗症的诊治。

麻醉科

科室简介: 1951年 麻醉科成立,谢荣教授任首届主任。举办首期麻醉培训班,许多学员现已经是全国著名的专家。 1956年 在国内率先开展低温麻醉。 1957年 开始行控制性降压和体外循环,同时进行心电和脑电的术中监测。 1959年 成为国内首批硕士学科点。 1961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麻醉学实验室。 70年代 开展呼吸功能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总结和报告了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经验。 1978年 成立麻醉学研究室。 1981年 使用安氟醚完成静吸复合麻醉。成为卫生部临床麻醉学进修医师培 养基地,每年举办一期。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研究生培养点。 1982年 开始桡动脉置管持续动脉压监测,并正式开展心外科手术麻醉。 1984年 建立SICU,使我院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和重症病人的麻醉提高到新的水平。 1984年 开始置入漂浮导管监测心输出量和肺动脉嵌入压。 1987年 开展SpO2、PETCO2和麻醉气体监测。 1989年 被定为二级学科,一级临床科室。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0年 被确定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 1992年 开始系统进行术后镇痛,并建立麻醉恢复室。 1994年 开始使用异丙酚和七氟醚。 1995年 开设疼痛门诊。 1997年 进入国家211工程。全面开展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使病人可以无痛苦地渡过围术期。 1999年 开始靶浓度输注异丙酚静脉麻醉。开展无痛分娩临床研究。 1999年 SICU床位增加至6张。 2000年 开始进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01例。开始BIS反馈靶控异丙酚静脉麻醉。 2001年 全面开展分娩镇痛和人工流产麻醉镇痛。 2001年 进行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肾移植手术形成规模。 2002年 全面开展应用喉罩(LMA)实施全身麻醉,特别适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等短小手术。 2002年 搬迁至新落成的第二住院部,手术间增加至17间,SICU床位增加至10张。 2003年 全面开展靶控输注(TCI)实施全凭静脉麻醉(TIVA),以其诱导迅速、平稳,维持方便、安全,恢复迅速、彻底而倍受好评。 临床工作 自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11月30日全年麻醉科处理病例(包括手术室外麻醉、麻醉科会诊、麻醉门诊、疼痛门诊、SICU等)23813例(去年22529例),比2007年增加1284例。全年手术麻醉16971例,比2007年增加762例。疼痛门诊年治疗病人量为1943例,比去年增加151例。SICU:共收治外科围术期危重病人856例。 教学 担负着多层次人员的教学任务和研究生的培养。有护校的教学、本科生教学、见习和实习、临床硕士、博士、实验室硕士、博士的教学、科研、全国麻醉进修医师的教学。 1. 截至2009年已经培养了硕士研究生60余人、博士研究生30余人。 2. 目前共有在读研究生17人,其中博士生12人。 3. 进修生教育:2008年全国麻醉进修班(第26期)接收各地一年期进修医师16人,半年期学员13人,分娩镇痛班25人。

普通外科

科室简介: 普通外科是北大医院历史最悠久的科室之一,在建院之初就同时建立,时至今日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古老而又年轻的普通外科,如同一棵百年古树,她既有发达的根系,壮硕的躯干,又有繁茂的枝叶。她不仅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外科英才,而且更主要的是,惠及了无数的患者。她的枝叶早已超出了北大医院,延展至从内陆到沿海,从首都北京到边塞寒江的祖国的不同角落,乃至世界各地。回首自建科至今的历程,我们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普通外科正在稳步走来。 随着学科专业化道路的不断深入,基本形成专病专科,专家专科。外一为肝胆、胰腺专业病房;外二为肝胆专业病房和腹腔镜外科;外三为胃肠专业病房;外四为乳腺疾病中心。同时拥有全国领先的纤维电子胃、肠镜,内镜超声中心,胆道镜、ERCP中心,年度行息肉切除、曲张静脉套扎、胆道镜Oddis括约肌切开取 石、胆道镜取石以及支架置入等内镜治疗1200余例,成功率居全国之首。 普通外科以开展各种高难度的复杂外科手术为特点,全年完成手术例数3000余例,胃癌根治切除150例、结肠癌180例、直肠癌170例,胰头癌根治术50例,胆管癌根治术30例。胃肠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面切除率高、根治范围彻底、生存率高,尤其对局部晚期直肠癌及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治疗,在国内居领先地位;胰腺专业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年均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50例以上,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达70%以上,包括血管切除重建、区域扩大切除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3%以下,生存率明显提高,居国内领先;肝胆专业在国内率先开展肝门胆管癌手术,可行联合右半肝、尾叶切除、左叶切除在内的肝门胆管癌手术,在病例数量、切除率及疗效等方面与世界水平同步;乳腺疾病中心以普外四病房为核心,每年治疗新发乳癌患者300余例,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规范检查、治疗方案,保乳手术率国内领先。

大内科

科室简介:

风湿免疫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成立于2007年6月,张卓莉教授任科主任。截止到2010年6月份,科室共有医护人员20名。现病房开放27张病床。主要诊治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干燥综合征 系统性硬化症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强直性脊柱炎 牛皮癣关节炎、骨关节炎 白塞病以及其他类型的系统性血管炎等各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特别擅长各种类型关节炎,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有独立的实验室和迷你关节镜检查室,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迷你关节镜和滑膜活检检查,为各种疑难关节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是我国诊治肺动脉高压的北方基地之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的成立可以追溯到2006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内科丁文惠主任、郭晓慧主任、李海潮主任拜访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主任,几位主任介绍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酝酿成立风湿免疫科的设想,并希望张奉春主任能够给予帮助。 经过多方推荐及刘玉村院长的大力支持,张卓莉大夫于2007年5月应邀由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调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至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进入筹备阶段。 2007年5月,张卓莉大夫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始出门诊。当时,风湿免疫科只有一名年轻的王昱大夫。 2007年6月张卓莉大夫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医学中心开始为期一年的工作。在荷兰的一年,张卓莉大夫对科室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物色科室人才,确定科研方向,筹划建立关节检查中心,建立了风湿免疫科临床诊疗规范,为科室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2007年7月周炜大夫结束为期四年的国外生活,回国并加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开始出专科门诊并承担起院内外的会诊工作,至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有了三名大夫。同年年底郝燕捷大夫也加入风湿免疫科。张卓莉大夫经与院方商量后,先后将王昱、郝燕捷大夫送到北京协和医院进行风湿免疫专科培训。 2008年5月张卓莉大夫回国,风湿免疫科进入正式运转阶段。当时在二部南楼一楼借了一间办公室,条件尽管简陋,但是四位年轻大夫对风湿免疫科的未来充满憧憬,在那里完成了很多科室的基础工作,许多今天看到的成果,都是当时在那间小屋孕育过,风湿免疫科从那间小屋开始鼓风扬帆,走向今朝。 2008年7月李光韬大夫肾内科毕业加入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科已经能够做到天天有门诊。 2008年9月风湿免疫学科著名专家董怡教授和唐福林教授接受张卓莉大夫的邀请开始在北大医院风湿免疫科出门诊,他们两位老教授的加入给一个新生科室竖起坚强的后盾。他们的加盟对提高北大风湿免疫科的知名度、提携年轻大夫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时间,被风湿免疫科圈内所称羡。 2008年10月, 在大内科丁文惠、心内科霍勇两位主任支持下,心内科挤出十张病床支援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科开始有了自己病房,缓解了部分就医难的问题。与此同时,科室开始了一系列院内外的宣传工作,定期举办患者教育课堂,与好大夫网站建立沟通渠道。科室大夫人人动手写关于风湿免疫专科的科普文章并在有关媒体发表。 2009年全年风湿免疫科举行了四次患者教育活动,张卓莉大夫在国内的讲学活动达到50场以上。风湿免疫科已经有7名医师,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3名。病房呈现“一床难求”景象,月门诊病人数突破1300,并继续呈稳步增长趋势。 2008年度全科共撰写11份课题标书,参与三项“十一五”课题,郝燕捷大夫获得北大青年研究基金。

老年病内科

科室简介: 北大医院老年科成立于1990年,以干部医疗、保健为重点,主要从事老年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护、康复、预防工作。长期以来,为老干部、著名科学家、学者、艺术家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多次被评为北大医院先进科室。2006年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成为中央保健基地。 干部保健中心:病房为单间和套间设计,具有良好的住院环境和配套设施。主要服务人群为卫生部保健局指定的干部保健对象、副部级以上干部及其他特殊服务对象等。由干部保健处协调服务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 位置:北大医院第二住院部A区5层。 电话:83572986(医生办)2988(护士站) 提示:就诊时请携带既往病历及就诊资料,特别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报告等。 干二病房:专业方向:主要从事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常见心血管疾病及疑难复杂心脏病的诊治。老年人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科室的特色诊疗项目之一。刘梅林教授负责主任查房。护士长吴惠仁、包娜丹。 位置:北大医院第二住院部A区5层。 电话:83572982(医生办)83572985(护士站) 提示:就诊请携带既往病历及就诊资料,特别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报告、冠脉影像学资料等。 干四病房:专业方向:主要从事老年人常见肺部感染性疾病、慢性气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血管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肺部肿瘤及疑难复杂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刘新民教授负责主任查房。护士长展为红。 位置:北大医院第二住院部A区6层。 电话:83572126(医生办)83572130(护士站) 提示:就诊请携带既往病历,特别是胸片、肺部CT等影像学资料。 干五病房:专业方向:主要从事老年多器官系统疾病诊治,擅长高龄病人综合治疗和营养支持。对于高龄病人合并心血管、呼吸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复杂病例的诊治有丰富经验。宋以信主任负责查房。护士长曹怡。 位置:北大医院第二住院部A区6层。 电话:83572139(医生办)83572135(护士站) 提示:就诊请携带既往病历资料。包括胸片、心电图、CT等。 干部监护室:专业方向:主要从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包括呼吸机辅助呼吸、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包括需要床旁透析支持等危重症的诊治。宋以信主任负责查房。护士长李薇。 位置:北大医院第二住院部A区2层。 Tel:83572124(医生办)83572125(护士站) 提示:因ICU病人病情危重、病人易感染等原因,家属仅能在规定时间探视。探视时间为每周三、周日下午3:00-4;00。监护室不能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

血液内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任血液科主任谢光璐教授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在虞积仁主任和马明信主任的领导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血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血小板疾病的研究、血液系统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做出了较突出成绩,其间方裕谦教授、周家琴教授、武淑兰教授等均为科室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朱平教授在血液肿瘤的分子诊断和肿瘤免疫治疗基础研究方面已做出了较大成绩。2003年开始,血液科在任汉云教授的带领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为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骨髓移植作为血液科临床工作的重点,拥有先进的移植设备和国内一流的移植技术。目前为教育部为博士和硕士学位培养基地,拥有一批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术地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是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 总体水平在国内处于先进行列。血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国内处领先地位,尤其是血液系统肿瘤的基因诊断和免疫治疗的研究业绩突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国内处于先进行列,学科带头人任汉云教授已开展各类HSCT 500余例,并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展了成人脐血移植治疗白血病和HLA半相合移植治疗治疗遗传性脑病。近5年来在本中心开展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160余例,长期生存率在75%以上。2004年首批批准进入中华骨髓库移植医院和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科主任任汉云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兼学术秘书、北京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委员等职,在国内血液和肿瘤学界有较大影响。血液科副主任朱平教授在血液肿瘤分子诊断、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诊治疾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在血液系统常见病及少见病的诊治中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 贫血 • 出血性疾病 • 淋巴瘤 •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 血栓性疾病 • 免疫性血细胞减少 • 白血病 • 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 •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 骨髓纤维化伴髓样化生 • 多发性骨髓瘤 • 骨髓增殖性疾病 • 淀粉样变性 • 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技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拥有先进的血液病治疗技术,干细胞和骨髓移植作为血液科临床工作的重点,拥有先进的移植设备和国内一流的移植技术,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条件。2004年成为首批中华骨髓库定点移植医院和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之一。 • 化疗 • 干细胞和骨髓移植 • 免疫效应细胞的制备 • 血液病的免疫治疗 • 细胞因子治疗 • 免疫抑制治疗 • 去除血液有关成分

内分泌内科

科室简介: 北大医院内分泌科拥有多名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及临床经验丰富并曾留学美、日的中青年医师,对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业务范围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尿崩症、内分泌性高血压、生长发育障碍、闭经泌乳、痛风、骨代谢异常、糖尿病足治疗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并开设了甲状腺会诊中心、肥胖门诊、骨质疏松门诊、高血压门诊等特色门诊。我科病房有病床44张,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诊疗项目:内分泌科可开展与糖尿病诊治有关的多项化验检查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测定等。有关甲状腺疾病的检查包括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相关抗体测定,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可满足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病因学及临床诊断的需要。其它检查项目还包括生长激素、泌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血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等测定以及动态血压监测、血管多普勒检查等等。 临床诊断项目:下丘脑-垂体功能试验、垂体后叶功能试验、甲状旁腺功能试验、胰岛功能试验、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肾上腺髓质功能试验、性腺功能试验等,基本可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特色服务: (1)糖尿病教育与咨询:主要包括3方面的工作:A.病房特设了糖尿病教育室(饮食模型、运动器材),为每位入院患者提供专用血糖仪,便于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每周2次由病房主治医师及护士长、护士对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不同层次的糖尿病基础知识与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注射等多方面的介绍和指导。B.门诊特设糖尿病专职护士1名,每个工作日均对新诊断及未曾接受过糖尿病教育指导的病人进行一对一的糖尿病基础知识指导:包括食物模型模拟用餐、运动、胰岛素注射、自我血糖监测等多方位的介绍与指导。C.每月1-2次专题及基础知识讲座: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对糖尿病人进行基础及专题辅导,答疑。 (2)肥胖门诊:针对目前我国肥胖发病率不断上升,我科自2001年开始成立了肥胖门诊,从饮食运动指导和药物治疗等多方面控制肥胖,以预防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 (3)近年还相继开设了甲状腺会诊中心、骨质疏松门诊、高血压门诊等特色门诊。 (4)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技术:自1984年以来我科开展甲状腺细针穿刺技术,目前已完成2000余例次,从穿刺到染色到发病理诊断报告,均由本科室专职医师完成,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5)糖尿病足护理和治疗:近年开展的糖尿病足护理和治疗,对糖尿病足病有很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6)内分泌科是国家药物研究中心批准的内分泌科专业基地,承担多项临床药物研究,有机会最快接触最先进的研究成果。  上世纪50年代始在著名内科学专家王叔咸教授的领导下,率先在我院开展了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蛋白质代谢、馒头餐糖耐量诊断试验、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为我院内分泌代谢疾病学科的建立及其奠定在国内的学术地位打下了基础。 内分泌科拥有全国知名老专家,他们目前仍在我科查房,为培养后备人才贡献力量。我科的门诊及病房可对几乎全部内分泌及代谢专业的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包括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性腺等以及代谢疾病等。对某些少见病及疑难病症也能以较快的速度作出诊断与治疗。

消化内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有着近百年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北大医院消化科则是由曾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1992-1995)的贾博琦教授与被授予北京医科医科大学“名医”称号的张树基教授于1978年在内科消化专业组基础上转建成胃肠(消化)科,并建立了消化内镜室和消化实验室。1986年消化科成为国家教委消化病学博士点,1995年被卫生部认定为临床药理基地(消化专业),1998年2005年连续通过再评估。消化科也是国家认定的全科医师、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养了历届在我院的见习与实习的医学生;毕业了数十名合格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接受培养 了数百名进修生。三十年来,消化科历经几位主任和全科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建立起规范的消化系内镜检查室、消化实验室、消化病理室、胃肠动力学检查室和专业与专病门诊。 现任负责人(2005-):科主任:谢鹏雁(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王化虹(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主任:王蔚虹(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消化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科技术力量较雄厚,各级医师积累了较丰富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经验。医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达50%。半数以上的医师有在国外或境外(香港)学习或研修的经历。科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医师中有6人在全国性专业学会或协会兼任职务。 病人来自本市及全国各地,病种多样(包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各种少见病及疑难重病)。消化科长期开展对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腹痛、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胰腺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胃肠道肿瘤及其它疑难杂症的诊治与研究。数十年如一日地在临床工作中始终坚持我院三基三严传统(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严肃、严谨),坚持三级查房和大内科例行巡诊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近年消化科还与外科、医学影像科、血管介入等科室通力合作,积极开展急性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肝硬化并发症等的综合治疗,使得这些高死亡率疾病的存活率得到提高。消化科医护人员的良好和娴熟的消化内镜操作技术,以及规范的内镜消毒室和良好就医环境,可使病人放心地接受上下消化道内镜的检查和一些经内镜的介入治疗手术。 北大医院消化科的科研工作已形成以老专家与中青年骨干相结合,学科和学术带头人与研究生相结合的队伍,并形成多个研究方向。消化实验室和院中心实验室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专业门诊:1、GERD; 2、IBD; 3、HP;4、消化心理。 特色诊疗: 1、消化内镜;2、胃肠动力学检查;3、HP相关特色诊疗。

呼吸内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呼吸专科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呼吸病学的先驱,我国呼吸病学早期创始者和奠基人,著名的呼吸病学家穆魁津教授带领呼吸科全体同仁完成了大量的呼吸病临床诊治工作,为众多受呼吸病困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在结核病、肺功能、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病、职业性肺病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推动了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何冰教授接任呼吸科主任后,在国内领先开展了间质性肺病和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诊治和科研工作,为提高我国间质性肺病的认知程度和诊治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在全国享有盛誉,而为患者服务则是学科建设的终极目的。长期以来,呼吸内科的学科建设立足于满足患者救治需求,重点在患者迫切需要,对人民健康危害的极大的危重病、疑难病、呼吸慢病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呼吸内科已经成为具有强大综合临床实力、具备均衡全面学科布局、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呼吸病诊治基地。尤其在呼吸危重症、呼吸内镜和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弥漫性肺病诊治、睡眠呼吸病诊治、肺部肿瘤诊治、呼吸慢病健康宣教和诊治等诸多方面成绩斐然,成为这些领域的佼佼者。 科室特色及优势 肺栓塞和肺血管病、过敏症和支气管哮喘、呼吸系统肿瘤、间质性肺疾病、戒烟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疾病、危重症医学、支气管镜及胸腔镜诊断及治疗技术。

心血管内科

科室简介: 北大医院心内科是全国知名的心血管病专科,同时是北京大学心血管病临床研究所,以介入性心脏病学为龙头,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在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介入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均居国内领先地位。 心内科现有在职职工107人,其中医生27人(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人员8人、中级职称人员13人)、科研人员1人(中级1人)、技术人员11人、护士68人。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医生有丁文惠教授、霍勇教授、洪涛教授、崔文欣主任医师、张宝娓主任医师、李建平主任医师、丁燕生副研究员、齐丽彤副主任医师、盛琴慧副主任医师、陈明副主任医师、周菁副主任医师、蒋捷副主任医师、孟磊副主任医师、龚艳君副主任医师。 几年来,本学科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财政部、北京市、北京大学等资助1770万元。完成28项国家级或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外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其保护的实验研究获2003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心内科承担了专科生、本科生、七年制学硕连读生、八年制学博连读生、临床及科研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及科研型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教育、进修医师教育、全科医师培训等各种层次的教学任务,同时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 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霍勇教授、丁文惠教授、洪涛教授。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丁燕生副研究员、张宝娓主任医师、李建平主任医师、齐丽彤副主任医师、盛琴慧副主任医师、周菁副主任医师、陈明副主任医师、蒋捷副主任医师、孟磊副主任医师。 到2008年底为止,已毕业博士研究生53名,硕士研究生86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4名。平均每年培养各种类型进修人员30余名。参加编写长学制内科学教材1部。 科室特色及优势 心内科2000年定为211工程重点学科,2002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本科室同时是北京大学心血管病临床研究所,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任务,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科技进步奖。心血管内科是我院最早的临床药理基地之一,已完成多项新药临床试验。心内科设有实验室,包括生化室、分子生物学室、细胞室,细胞电生理室。 1、冠心病介入治疗新技术及介入术后再狭窄机制的研究。 2、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防治研究:承担 “八六三”计划(分子搭桥术与血管成形术――VEGF基因治疗梗塞性血管病)的工作。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领域,已先后开展过Hcy,雌激素,血脂、红细胞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径等对粥样硬化发展的影响与干预研究。 3、心肌及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先后进行过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机制的研究,对炎症因子、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活性物质如ET、ox-LDL在此方面的损伤作用,NO,肾上腺髓质素等物质的保护性作用及机理均有深入研究。缺血预处理的细胞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病生理意义、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其保护的实验研究等先后获得各部委科技成果奖,在国内处于本领域研究的前沿地位。 4、基因多态性研究:近5-6年来,我科室与美国哈佛大学公卫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密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冠心病发病与诊治的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 如“心肌梗塞与其侯选基因的相关研究”,“苯那普利的降压效应与ACE基因和AG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肾上腺素β3受体基因W64R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苯那普利疗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与炎症相关候选基因的关系”等研究课题。 5、冠心病诊断技术的应用与评估:我科室充分发挥冠心病临床诊治水平高,冠脉造影检查病人人数多,北大医院为多学科发展的大型综合医院的优势,先后开展了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负荷试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价值和应用的研究,近年来,与医学影像科密切合作,开展CTA、核磁共振等检查在冠心病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6、心脏电生理:是我国最早开展心脏电生理诊断治疗技术和研究的单位,在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起搏器治疗、ICD以及小儿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已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在房颤的药物和射频消融治疗、心力衰竭的双心室起搏心脏同步化治疗方面的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

神经内科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科室有职工100余名,已离退休的9位专家还为科内继续工作着。神经内科病房区拥有干一病房区神经专业和神经内科二病房区2个病房区,实验室12个。干一病房区神经专业床位 23张,神经内科二房病区床位45张,神经监护室床位8张。每天门诊量在300-400人次之间,约半数患者来自全国其他地区。 医疗工作 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和值班制度,每周三组织全科医师大查房,查房医师包括已经退休的多位老教授。每2周一次多学科脑卒中联合查房。每周一次神经肌肉病联合会诊读片。每月一次神经内科典型病例示范教学,每月组织一次北京市癫痫查房等。设立了门诊疑难病会诊中心,由不同专业特长的5位教授组成。每星期五上午在门诊楼特需门诊进行会诊,使许多患者及时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每周一到周五,每周六上午有专业特色的专家出诊,每周一到周五,有主治医师普通门诊,实验检查时间通常在5-7个工作日内完成。 神经内科的医疗辅助体系中除拥有先进的脑电图、肌电图、彩色超声设备外,还有眼震电图、咽喉镜检查、倾斜实验平台、神经病理检查平台、神经遗传检查平台、神经免疫检查平台、神经生化检查平台、痴呆检查平台、锥体外系脑干检查平台以及睡眠检查平台。这些技术平台包括了所有神经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检查。是目前国内神经内科领域设施最全面科室之一。 护理工作 干一病房由护士长郭振华负责,神经内科二病房由护士长王欣华负责。干一病房区和神经内科二病房区护理工作是神经内科医疗工作的重点部分,“耐心、责任心”是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牢记的字眼。为了加强护士的责任心,重点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护士长每月根据护理部的要求结合病房目前最需要强化的技术来制定当月的操作项目,护士长与技术操作管理员两人统一练习后给护士做示范,帮助护士练习,并进行操作的考核,做好登记工作。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在医院的多次工作测评中取得好成绩,受到多次奖励。 教学工作 本科拥有最优秀的师资梯队,承担五年制、七年制教学、八年制、硕士生、博士生教学工作。自建立博士点以来,先后有陈清棠教授、袁锦楣教授和王荫华教授被审批为博士生导师,目前科室有黄一宁教授和袁云教授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1人,80%的医生具有博士学位。每年招生硕士、博士生10余人,每年招收20~30名进修医师。本科主编多项神经病学专著例如《临床神经病学》、《神经内科学》、《肌肉活检》、《神经系统疑难病案》等,多次获得北京市、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优秀教师。本科余宗颐教授主编的《神经内科学》曾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荣誉称号等。 科研工作 多次获得国家十一五重大攻关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以及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并且借科研项目发展科室建设,新增加了一些临床检查项目,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每年发表文章逐步增加。以临床工作为基本立足点,以科研工作为基础出发点,在脑血管研究以及神经肌肉病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利用科研项目促进临床研究工作:(1) 吞咽困难评估 ;(2) 神经重症患者脑功能监测:(3)颈部彩超、脑微栓子监测和手术期间脑血流监测;(4)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形态学研究;(5)开展CADASIL、Fabry、CTX、MD Nonaka病等100多种疾病的基因检查;(6) 血和脑脊液MOG 等项目检查等。 目前科室的各实验室功能齐全,拥有流式细胞仪、冰冻切片机等基础科研设备,也拥有新型彩超、肌电图、脑电图机器等临床科研设备。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在保持临床研究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向细胞、基因、蛋白领域发展。研究范围包括血管病、遗传病、肌肉病、痴呆、癫痫、帕金森、神经免疫、神经电生理等等。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日益广泛,与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多个国家建立长期合作联系,互派留学生。定期召开多级别的国际会议如中德神经病学论坛、中英神经病学论坛,召开北大、协和、华山和香港中文大学四家医院的联合年会,与中国台湾地区进行不定期的学术交流等等。 科室特色及优势: 1、脑电图、癫痫: 有吴逊教授、王薇薇教授、刘凤君副教授。可开展普通EEG、脑电地形图、24小时脑电监测。 2、肌电图及诱发电位 有孙相如教授、贾志荣教授、石昕主管技师。可以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视、听、体感诱发电位、P30、P300等多项检查。 3、肌病与遗传病:有袁云教授、吴丽娟教授、李越星副研究员。该研究室已建立一整套诊断肌病的先进技术,如冰冻切片组化染色、超薄切片及超微结构诊断技术、生化诊断技术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4、神经生化专业 由陈清棠教授、伍期专研究员创建。目前由孙永安主持,能开展以下项目:乳酸丙酮算最小运动量检查以及溶血磷脂酸及纤维蛋 白肽等检测等等,是目前我国唯一能进行乳酸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检查的实验室。 5、神经心理专业 有高素荣教授、楮月发教授创建,王荫华教授、戴三冬教授主持。开展失语、智能、记忆等多种高级神经活动障碍的检查。在汉语失语的研究居国内领先,并建立了自己的汉语检查法,已在国内广泛使用。 6、神经免疫学:由袁锦楣教授创建,高枫主持。开展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的诱发因素的研究和血液、脑脊液诸多方面的免疫学检查。 7、神经病理专业 陈清棠教授创建,由袁云教授、李越星副研究员主持。在诊断变性病、遗传病、先天性疾病等方面居国内领先。 8、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治疗研究 有黄一宁教授等承担“十五攻关”有关脑血管病的研究课题,并担当牵头单位、课题组组长,在国内外居领先,并先后牵头参加“九五”攻关、“八五攻关”的研究。 9、神经耳科 由赵玉宾教授创建,目前由赵桂平副教授主持,主要研究方向为眩晕。 10、神经分子生物学 由王朝霞副教授主持,正逐步开展肌肉病的分子生物学治断,已开展线粒体病的基因诊断,诊断学的遗传咨询。 11、吞咽功能检测实验室:由孙伟平负责。 12、睡眠监测实验室:郭小明主持,开展睡眠脑电等相关研究。 目前,科室领导班子主任为黄一宁教授,副主任为王薇薇教授、袁云教授,支部书记为孙永安副教授,干一护士长郭振华主管护师,普通病房护士长王欣华主管护师。科室有职工100余名,病房2个,实验室12个。床位 80余张。自从神经科扩大床位以来,住院患者逐渐增加,病床使用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周转率不断增加 ,平均住院时间逐渐缩短。鉴于部分病人周转于各科室或各位专家之间,长期在门诊难于确诊,从治疗角度又没有入院得必要,或者由于经济原因不能住院,我们设立了门诊疑难病会诊中心。各个病例先由负责医师了解病史,再根据患者病例特点,在星期五上午,由不同专业特长的4位老专家和1位年轻专家组成。每星期五上午在门诊楼特需门诊进行会诊,使许多患者及时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同时,也加强了神经科教学,每次有很多年轻医师、研究生、实习医生参加,可以见到这些少见病,有利于年轻医生的培养教育。

肾脏内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是由我国肾脏病事业的奠基人-王叔咸教授在50年代建立的全国第一个肾脏病专业和博士点。近30年来,在王海燕教授带领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不断发展壮大,于1992年成立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和卫生部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本学科先后于2002年和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及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本学科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肾脏病中心,具有稳定的临床特色和科研方向。在医疗方面,本学科以疑难重症肾脏病的诊疗及慢性肾脏病(CKD)的进展防治为特色。在CKD的流行病学,在肾小球疾病和终末期 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及重症肾脏病患者的抢救治疗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救治了大量疑难重症患者。近年来,本科室紧跟国际肾脏病发展方向,前瞻性的预见到CKD的防治将成为临床要点,早期开展建立了相应的流行病学和规范化随访队伍,对CKD患者进行科学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目前本学科医疗单位共有肾1、肾2两个病房(75张床位),血透中心、腹透中心、危重肾脏病监护室(KCU)、门诊、肾脏病理、肾脏病特色临床检验、肾脏B超等共9个部门。已建立的长期随访门诊包括普通CKD、IgA肾病、自身免疫性肾损害、药物性肾损害、肾血管性疾病和其他肾小球疾病及遗传性肾脏疾病等。 在教学上,本科室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科教学的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开展针对北京大学8年制医学生的教学改革,不断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此外,本科室还是北京市肾脏疾病专业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着为北京市和全国各地培养肾脏病专业医师的重任。为保证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本学科一直重视科室内各级人才的培养,通过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如每年举办肾脏病骨干研修班,高级肾脏病理学习班等国际研讨会,有针对性地选派业务骨干赴国外先进的肾脏病单位等措施,加强对本科室各级医师及国内肾脏病专业医师的培训。同时,注重加强国际交流,除与美国哈佛大学和mayo clinic 等联合举办国际研讨会,为国内肾脏病学术骨干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外,每年还平均有15名左右外国专家到我科进行学术交流。目前本学科与美国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Brigham & Woman 医院肾内科建立的肾脏病姐妹中心正在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并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和支持。 在科研方面,学科带头人准确掌握国际肾脏病发展方向,在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学,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肾脏疾病慢性进展的临床防治及机理,肾脏病理学以及肾脏病替代治疗等研究方向已逐渐与国际先进接轨,成为全面发展的国内肾脏病领域主要领军单位之一,业已在国际肾脏病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近5年本学科获各类部委级以上基金37项,其中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项,同时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及面上项目13项。此外还主持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1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4项。近年来本学科共获得部委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目前本学科各层次的人才梯队达到了合理配置,中级以上人员32人,其中博士29人;有教授6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人;12人担任国家级或部级科研课题负责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暨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依托跨学科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已经成为国际及国内公认的肾脏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心和培养本专业优秀双能型学术骨干的专业基地。相信在肾内科各位医护人员的齐心努力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暨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已在肾脏病领域舞出一朵奇葩。 1.疑难重症肾脏病的诊疗及慢性肾脏病(CKD)的进展防治。 2.在CKD的流行病学,在肾小球疾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及重症肾脏病患者的抢救治疗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救治了大量疑难重症患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是由我国肾脏病事业的奠基人--王叔咸教授在50年代建立的全国第一个肾脏病专业学科。近半个世纪以来,肾脏内科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肾脏病中心,具有稳定的临床特色和科研方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21世纪以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暨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依托跨学科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逐步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肾脏病中心,具有稳定的临床特色和科研方向。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已经成为国际及国内公认的肾脏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心和培养本专业优秀双能型学术骨干的专业基地。 以疑难重症肾脏病的诊疗及慢性肾脏病的进展防治为特色,成为诊治水平与国际接轨的疑难危重肾脏病抢救和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中心。目前共有两个病房(75张床位),血透中心、腹透中心、危重肾脏病监护室(CCNU)、门诊、肾脏病理、肾脏病特色临床检验、肾脏B超等共9个部门。建立了包括普通CKD、IgA肾病、自身免疫性肾损害、药物性肾损害、肾血管性疾病和其他肾小球疾病及遗传性肾脏疾病等长期随访门诊。 准确掌握国际学术发展趋势,重整学科临床研究方向 在原有肾小球疾病研究基础上,对以下疾病完善临床资料库、建立系统追踪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队列研究 IgA肾病的诊断(含病理诊断)及循证治疗 自身免疫性肾脏病的诊断、分型与治疗 以上三方面工作均据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国内肾脏病领域主要领军单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地位及影响。 在原有急性衰竭研究基础上深入开展: 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 马兜铃酸引起间质性肾炎 在国内率先建立AKCU 继续加强与提高肾脏病理与临床相结合的诊断水平 以一体化治疗为中心,加强替代治疗病人的队列管理 血液透析:北京市血液净化质控中心。 腹膜透析:成为全国领先中心之一。 以转换医学为基础,开展学科之间的渗透、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 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理的免疫学研究 肾脏疾病分子遗传研究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肾脏硬化、纤维化及其防治机理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 新领导班子稳定成长、青年骨干 露头角,建成我国一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人才梯队 2000年以来,成功地完成了领导班子和学科梯队的新老交替;在交替过程中保持并提高了我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 肾内科学术梯队优质合理,副高职以上人员绝大部分在国外进行博士后训练或进修学习二年以上,中职人员中全部经过研究生训练,现已建成由研究生及优秀归国人员组成的高水平学术梯队。 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涌现: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4项,教育部“百千万人才”1项,中华医学优秀人才2项,北京市科技新星2项,北京大学优秀人才3项,北京大学优秀青年学者3项 国际、国内学术地位进一步提高 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业已在国际肾脏病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国际合作课题 本学科与美国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Brigham & Woman 医院肾内科建立ISN肾脏病姐妹中心并得到了ISN的认可和支持,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如:每年国际研讨会,合作研究课题,人才培养等。 每年还平均有15名左右外国专家到我科进行学术交流。 2002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4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岗位单位,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获教育部创新团队,2010年获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北京市肾脏疾病专业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基地。 准确掌握国际肾脏病发展方向,开展以转换医学为基础的临床科研,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肾脏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科研基地 在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学,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肾脏疾病慢性进展的临床防治及机理,肾脏病理学以及肾脏病替代治疗等研究方向已逐渐与国际先进接轨,成为全面发展的。 建设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临床-科研相结合的教学基地,继续为全国培养高级肾脏专业医师和学科带头人。 积极开展针对北京大学8年制医学生的教学改革,不断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此外,本科室还是北京市肾脏疾病专业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着为北京市和全国各地培养肾脏病专业医师的重任。 一直重视科室内各级人才的培养,通过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如每年举办肾脏病骨干研修班,高级肾脏病理学习班等国际研讨会,有针对性地选派业务骨干赴国外先进的肾脏病单位等措施,加强对本科室各级医师及国内肾脏病专业医师的培训。 注重加强国际交流,除与美国哈佛大学和Mayo Clinic 等联合举办国际研讨会,为国内肾脏病学术骨干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外。

口腔科

科室简介: 北大医院口腔科成立于1997年,从建科开始就注重门诊质量的控制与提高,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口腔科门诊发展已经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科室人员技术力量雄厚,均毕业于国内重点医科大学,现有主任医师一人,副主任医师四人,主治医师四人,其中博士学历一人,在职博士一人,硕士学历四人,在职硕士一人。口腔科每个医师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先进的口腔治疗技术,能够给患者提供精细的诊疗技术和全面的口腔疾病防护知识。 目前 除基本的口腔治疗外 口腔科还开设以下治疗项目: 口腔内科:牙现代根管治疗、牙周病序列治疗、牙周手术 口腔外科:各种复杂牙拔除术、牙槽外科手术。 口腔修复:烤瓷冠、全 瓷冠、氧化锆铸瓷冠、铸造支架修复牙体、牙列缺损修复 口腔正畸:采用现代正畸技术,解决青少年牙列拥挤、反颌。

小儿眼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小儿眼科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以儿童眼科疾病为专业研究方向的独立学科。北大医院小儿眼科前身为北京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眼肌专业组,由我国著名眼科学家、医学教育家、眼科老一辈开拓者之一刘家琦教授创办于60年代,在全国最早系统开展了对儿童视觉发育及斜视、弱视的临床医疗及实验研究,为创立小儿眼科独立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1986年,在小儿眼科专家郭静秋教授的领导下,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小儿眼科,此后学科发展迅速。有多名全国知名的小儿眼科学专家,包括已离退休的小儿眼科学创建人,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学组前主任委员及现任常委,中国优生优育学会眼病防治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学生近视防治专家指导小组成员等。 ⑴ 弱视的全方位检查、治疗:已治疗各种弱视病例几万例,在儿童弱视专业领域其治愈率达到80%,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曾获北京市、卫生部国家奖,一直是弱视斜视专业领域的一面旗帜。每周一~周五全天门诊,周六、周日上午半日门诊。 ⑵ 各种斜视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包括各种复杂斜视,垂直斜视,麻痹性斜视,多次手术后的残余斜视等。已为近万名斜视儿童实施了手术矫正,手术一次成功率达90%以上,大多数病人获得立体视觉,其儿童斜视治疗和双眼视觉临床研究课题曾获北京医科大学及卫生部奖。每周一~周五全天门诊,周六、周日上午半日门诊。 ⑶ 各种屈光不正的诊断、治疗:包括各种儿童验光,疑难屈光不正的矫治、OK镜治疗,渐进多焦镜,压贴球镜、压贴三棱镜矫治等。验光师有二十多年的儿童验光经验,采用检影法和自动验光仪法相结合的验光方法,结果准确,尤其对于不配合的婴幼儿、低智、聋哑儿童、眼球震颤、视力低下不能固视的儿童有丰富经验。每周一~周五全天门诊,周六、周日上午半日门诊。 ⑷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治疗:采用各种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术式,包括目前最新的小梁切开术、房角切开术、非穿透小梁切开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各型人工晶体的一期或二期手术等。 ⑸其他眼部疾病的检查、诊断及治疗:包括各种儿童常见眼部肿瘤、畸形、外眼疾病等,能进行各种适合儿童疾病特点的手术治疗,如上睑下垂、眼睑畸形的整形,外眼及泪器疾病的手术,治疗效果确切、良好。 ⑹婴幼儿视力发育评价及监测:采用先进的儿童眼科专业设备,对婴幼儿进行安全无损伤的视力检测及评价,以早期发现视力发育异常、早期诊治。 ⑺ 儿童视觉电生理检测:儿童视觉电生理研究室拥有经验丰富的资深技术人员,可以为各年龄段儿童进行F-VEP、P-VEP、ERG、EOG检测。专门引进的婴幼儿视觉电生理检测设备,可以为刚出生婴儿及不能配合检查的儿童进行F-VEP、F-ERG检测,为眼病诊治、随访及视觉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

耳鼻喉科

科室简介: 一.    北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设置 1.  头颈肿瘤学:包括喉癌,下咽癌,甲状腺癌,颈段食管癌,舌癌,上颌窦癌,口底癌,鼻咽癌,腮腺、颌骨、颅底、咽旁间隙良恶性肿瘤、血管瘤等疾病的诊治。头颈先天性疾病的诊治,头颈疑难疾病的会诊。 2.  鼻科学:包括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过敏性鼻炎,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慢性泪囊炎,垂体瘤等疾病的诊治,脑脊液鼻漏的修补以及眼眶内减压术治疗甲亢突眼等。 3.  耳科学:包括鼓膜穿孔,急慢性中耳炎,梅尼埃病,中外耳畸形,眩晕,面神经疾患,耳前瘘管等疾病的诊治,听力重建,遗传性耳聋的诊断与遗传咨询,助听器选配。 4.  咽喉科学:鼾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声音嘶哑与声带息肉,喉角化症,咽喉乳头状瘤,喉狭窄,儿童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等疾病的诊治。 5.  急症:鼻出血,喉梗阻、呼吸困难,颌面外伤,气管食管异物等疾病的诊治。 二.专业门诊 肿瘤门诊,变态反应门诊,眩晕门诊,听力学门诊  

眼科

科室简介: 北医大一院眼科由我国著名的眼科学奠基人毕华德教授创立于1945年,曾培养出一代名医,前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刘家琦教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李美玉教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吴静安教授等著名的眼科专家,共培养研究生近50人,其中大部分为博士研究生。设有青光眼、角膜病、葡萄膜炎、白内障、眼底病、斜视、弱视、验光配镜等专业门诊,病房设46张床位, 年门诊量近5万人次。 我科的青光眼专业组成立于1964年,属国内一流水平,由全国青光眼学组组长,知名学者李美玉教授主持,由她早年提出的青光眼早期筛查指标被全国青光眼学组采用,至今仍在全国眼科界应用。现有青光眼专业医生及专业技术人员共11人,其中正教授3人,副教授3人,均有博士学位。他们先、后开展小梁切除术,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直视下前房角切开术,并较早地应用小梁切开术,使难治的先天性青光眼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开展的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引流阀植入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年来诊治各种疑难青光眼患者数万人次,积累各种青光眼病历3000余份。近年来又开展了新型的抗青光眼手术一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及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使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1975年-1979年我科又先、后成立了眼肌组、葡萄膜病组、角膜病组及眼底病组。 角膜病是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我科角膜病专业创建于70年代在吴静安教授的带领下,现已够成规模,目前有3位教授、1位副教授、6位眼科博士,2名技术员角膜病组在治疗感染性角膜病人,干眼症及角膜变性和营养不良方面有自己的特长,开展的角膜移植术仍然是目前世界首选的治疗角膜病方法。近来由晏哓明主任教授和她的专业组开创了全国首例,羊膜移植手术,为眼表疾病提供了新的选择。长期的临床经验和大量的病历积累使患者来到角膜病门诊就能得到明确诊断及治疗。角膜病专业组在角膜炎的病因诊断及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这期间他门建立了眼库为角膜的储存创造了条件。2001年开展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为近视眼患者带来了福音。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病例,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推动了近视手术的发展。 葡萄膜病专业组在全国知名教授孙世珉的领导下,首先在国内开展葡萄膜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经验,积累了2000多份专业病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众多。近年来我们又积极开展了葡萄膜炎各种并发症的手术治疗,如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继发性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急性坏死性视网膜炎激光及玻璃体切割手术等,解除了患者的疾苦。 80年代初,我科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向全国推广。随着自内障手术的不断改进,我们又开展了小切口和超声乳化自内障摘除及推注式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恢复更快,增视效果更好,并开展了门诊手术,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白内障患者。最近又开展了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1500以上),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眼底病在杨柳、聂红平教授的带领下,逐渐形成了研究队伍,研究方向从常见的静脉阻塞,到复杂的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脉络膜造影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眼底病的检查、诊断水平。目前眼底病病例有2000多份。随着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开展,使一些过去难以治疗的玻璃体和视网膜病变得以治愈或改善。 此外,我们还开展斜视矫正、弱视治疗等工作,陈斯同教授等在双眼视觉发育研究正常儿童及青少年,斜视及弱视患儿双眼单视功能的发育状况及治疗恢复的原因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眼科实验室建于1982年,有一名眼科医师长期兼顾于实验室内晶本室进行工作如下:淋巴细胞转化试验OKT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测定、免疫球蛋白以及免疫复合物测定的试验,以配合葡萄膜病专业的临床工作。自1994年购进荧光显微镜及细胞培养设备后,同年开始并每年接纳、协助完成临床及实验室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细胞培养、鉴定和细胞免疫组化工作。 科室特色及优势: 白内障专业 白内障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尚无药物可以完全阻止或逆转晶状体的混浊,故目前白内障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院眼科在李美玉教授带领下,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显微镜下的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其后,又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举办了多期全国范围内的人工晶体以及超声乳化手术学习班,为国内培养了大批的白内障手术医师。先后使数十万名患者重见光明,并多次组织参加卫生部组织的贫困地区复明行动,为数万名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现在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和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已成为了历史,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已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手术方式。特别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以通过2-3毫米左右切口、利用先进的超声乳化仪粉碎吸出晶状体核与皮质,其显著优点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增视效果好,并开展了门诊手术,减轻了患者负担,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白内障患者。 目前,我科有一大批技术精湛的手术专家,如晏晓明教授、殷悦教授、聂红平教授、杨柳教授、潘英姿教授、李海丽教授等,她们对于白内障手术有着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称赞。 角膜与眼表疾病专业 角膜病是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我科角膜病专业创建于70年代,在吴静安教授的带领下,现已构成规模,目前有正教授2名、副教授1名。可以为各种角膜和眼表疾病患者提供专业的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这些疾病包括:各种微生物引起的角结膜炎、眼化学伤和热烧伤、角膜失代偿、圆锥角膜、角膜变性和营养不良、翼状胬肉、角膜外伤/角膜白斑、干眼症、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综合征等,开展的手术类型有:泪点栓塞术、羊膜移植术、全层角膜移植术、板层角膜移植术、角膜内皮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合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角膜病组在治疗感染性角膜病人专业病例将近1500份,干眼症及角膜变性和营养不良方面有自己的特长,开展的角膜移植术仍然是目前世界首选的治疗角膜病方法。近年来由晏哓明主任和她的专业组开创了全国首例负载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羊膜移植手术,为眼表疾病提供了新的选择。长期的临床经验和大量的病历积累使患者来到角膜病门诊就能得到明确诊断及治疗。 我科还配备有许多用于角膜前节检查专业设备:角膜地形图,眼前节照相机,眼部a.b超,角膜曲率计,超声角膜厚度仪,角膜内皮镜,波前相差仪及泪液镜等。 我科角膜病组的所有医护人员将尽自己努力为广大角膜病患者解除痛苦和烦恼。 近视治疗中心 我院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校正系统——“鹰式准分子激光系统”。“鹰式”采用三大最新技术:小光斑高速飞点扫描技术;红外制导高速眼球跟踪技术和波前相差个体化矫正技术。“鹰式”准分子激光系统首创“个体化切削”技术,即根据眼球的整体屈光数据而“量身定做”设计出的最佳切削方案,比传统的准分子激光切削更平滑,矫正更准确,可获得更佳的视力。我院已开展该项技术近十年,效果十分满意,使数千例近视眼患者获得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相同或更好的裸眼视力。 手术由国内著名屈光专家晏晓明教授和李海丽副教授亲自主刀,配以资深验光师、技术员以及护理人员,手术经验丰富,治疗效果显著。 葡萄膜炎专业 北大医院眼科葡萄膜炎专业组历史悠久,由《葡萄膜病学》主编、著名葡萄膜炎专家孙世珉教授于1980年创建,是我国最早创建的葡萄膜炎专业组。在国内首先开展葡萄膜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经验,在几代葡萄膜炎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迄今已收治了数千名葡萄膜炎患者,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病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众多。 在葡萄膜炎的病因诊断及药物治疗中,葡萄膜炎专业组联合本院肾内科及风湿免疫科,对各种难治性葡萄膜炎进行病因排查,并且进行个性化联合治疗。 目前在眼科主任杨柳的带领下,常年开设葡萄膜炎专业门诊,除积极开展葡萄膜炎的临床及病因诊断,局部及全身药物治疗外,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各种葡萄膜炎并发症的手术治疗,如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继发性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及各种难治性渗出性网脱的手术治疗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青光眼专业 青光眼是一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疾病,是我国的主要致盲原因。视神经由很多神经纤维组成,当眼内压增高时,可导致神经纤维损害,引起视野缺损。早期轻微的视野缺损通常难以发现,如视神经严重受损,可导致失明。而且,青光眼引起的失明,无法挽回。尽早地进行青光眼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是防止视神经损害和失明的关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青光眼专业组成立于1964年,属国内一流水平,曾经由前全国青光眼学组组长,知名学者李美玉教授主持,由她早年提出的青光眼早期筛查指标被全国青光眼学组采用,至今仍在全国眼科界应用。现青光眼专业组由我国知名青年专家潘英姿教授主持,我科将青光眼的临床、科研集一体,在青光眼的防治工作中取得了很多成绩。多年来我科诊治全国各地各种疑难青光眼患者数万人次,积累各种青光眼病历3000余份。 在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方面,我院建立了一系列世界一流的青光眼诊疗设备,包括海德堡共焦激光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Humphrey视野计,Goldmann视野计、眼底立体照相机、超声波生物显微镜(UBM)等等,科内专业人员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进行了潜心的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多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国外及国内著名眼科杂志上。 青光眼医师全方位开展青光眼的激光和手术治疗,对不同的青光眼患者实施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激光小梁成型术、激光虹膜成形术,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在青光眼手术治疗上开展常规小梁切除术、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和青光眼引流筏植入术,先天性青光眼的直视下前房角切开术,并较早地应用小梁切开术,使难治的先天性青光眼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取得满意疗效,达到青光眼手术治疗水平与世界接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了使青光眼患者更好地了解有关青光眼的知识,我科建立了青光眼俱乐部,并且进行定期的活动,使得医患关系更为融洽,有利于青光眼患者配合治疗,得到最有效的视功能保护。 未来,我们将继续全方位为青光眼患者提供优良医疗服务,尽我们最大努力使每一位青光眼患者得到最有效的视功能保护。 眼底病专业 眼底病专业组实力雄厚,检查治疗手段先进。目前有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2名。眼底病相关检查设备包括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激光相干扫描仪,眼科B超等。眼底病专业组国内较早开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完整的病例资料,近年来又开展了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对于常见眼底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疑难眼底病如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瘤,良恶性肿瘤等具有丰富的经验。 眼底病专业组多年来开展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对于玻璃体切除术常规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黄班裂孔和黄斑前膜、严重眼外伤眼内异物以及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经验丰富,多年来治疗了大量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危重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使许多濒于失明的患者重新获得了光明。 眼底病专业组开展应用多波长激光治疗眼底疾病,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囊样水肿等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开展了应用光动力治疗(PDT)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疾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眼底病专业组杨柳教授曾留学哈佛医学院,期间主要从事视神经再生和视网膜疾病神经保护方面的研究。回国承担视神经再生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会。

斜视与小儿眼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大医院) 斜视与小儿眼科是我国首家以儿童眼科疾病和视觉发育为医疗方向和专业研究的独立学科。弱视和斜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主要眼病,既往不为人们认识。我科在国内首先进行幼儿早期弱视斜视的规范专科医疗工作的同时,还从事了系列临床研究,不断提高治愈水平。我科的治疗水平在国内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许多方面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早在1981年,卫生部即指定我科为全国儿童斜视弱视专业技术骨干培训基地,1986年又被卫生部唯一指定为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指导中心。25年来举办50余期全国斜视、弱视及儿童眼病学习班,为全国培养专业医生700余人;成立多个弱视斜视防治分中心,在全国建立了弱视斜视防治网。倡议并创建了全国弱视斜视防治学组,积极开展并推动了我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工作。主持制定了儿童弱视、斜视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国家标准,儿童屈光不正诊断的国家标准。       斜视与小儿眼科除我国儿童眼科创始人刘家琦教授外,还拥有多名在儿童斜视、弱视、屈光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多名业务骨干曾在发达国家进行对口内容的学习和研究。由于在国内率先系统开展了儿童弱视、斜视发病机理及视觉发育相关问题的研究,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并多次获得卫生部、教育部、北京市及北京大学科技成果奖,是卫生部10年百项成果推广项目,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     1993年创办了国家级期刊《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为国家级统计源核心期刊,是我国唯一本专业杂志,是斜视、弱视与儿童眼病方面的权威性杂志。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暨北大医院泌尿外科是新中国泌尿外科事业的发源地和领导者,是由我国泌尿外科奠基人吴阶平院士于1978年亲自创立的,经几代人的不断努力,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吴阶平和郭应禄两代院士,集医、教、研、防于一体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泌尿外科中心。     本所设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由临床和基础两个部分组成,临床部分设三个病房共105张病床,第一病房收治结石和前列腺疾病,第二病房收治泌尿生殖系肿瘤,第三病房为肾移植病房。门诊设有(1)普通门诊、(2)专家门诊、(3)特需专家门诊、(4)结石、肿瘤、前列腺疾病、尿动力学、肾移植、碎石等专业门诊,以及碎石治疗室、膀胱镜室、B超室、尿动力学室等。基础部分设病理、化学、生化、免疫、分子生物学、男科学、尿动力学、肾移植8个研究室及资料室。每月门诊量4000余人次,收治病人近200人次,手术150余例。     办事机构为所办公室。     本所共有医护及科研人员121人,其中院士2人、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33人、初级职称61人。本所在职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导师5人。

中医针灸科

科室简介:

骨科

科室简介:脊柱外科 1、退行性颈椎病、腰椎疾患的诊治;脊柱重建方面,如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颈椎侧块内固定,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复杂、疑难颈椎病治疗前后路一期完成减压固定,均有较高诊治水平。 2、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微创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开展了微创X-tube下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症及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微创经皮穿刺球囊括张骨水泥灌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3、脊柱创伤:在急性颈椎、胸椎、腰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方面也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矫形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另外,我科在脊柱侧弯矫形、脊柱结核、脊柱肿瘤方面的诊治也积累了很多病例。      同时,依托北大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我科成功完成了大量高龄、糖尿病、高血压、严重心率失常、肾功能不全、甲亢、垂体功能不全、严重骨质疏松症病人的脊柱外科手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精巧细致娴熟的脊柱外科技术,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使我科常规脊柱手术可以达到基本不输异体血;术后采用PCA止痛技术,可以确保病人术中、术后无痛;整洁、一流的国际化环境及设施使病人身心愉悦、生活方便;严格的科室手术分级准如制度保证了手术人员真正的专业化,确保手术质量稳定可靠;被评为“青年文明号”的护理队伍使病人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全体医护人员愿意真诚为您服务。 关节外科   骨肿瘤外科     在骨肉瘤的大剂量化疗、保肢手术、肺转移瘤切除等系列治疗方面,以及脊柱肿瘤切除、结构重建方面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国内首先提出大剂量化疗治疗骨肉瘤,并且对骨肉瘤肺转移病例提出转移瘤摘除术,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这种恶性肿瘤的治愈率。骨肉瘤的治愈率50%以上、保肢手术率70%以上、肺转移手术治愈率38%。 在国内首先实行介入放射条件下腹主动脉阻断后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解决了此类手术出血多、肿瘤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的难题,目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不能切除或不易切除彻底的肿瘤开展放射性粒子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     对四肢、脊柱和骨盆的骨转移瘤,采用积极的手术方法,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甲状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的骨转移的诊治,取得了极好的疗效,大部分患者恢复了生活自理,一部分患者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中西医结合科

科室简介:    中西医结合科设有专家门诊、主治医及普通门诊,日均门诊量约170人次。病房设有18张床位。目前有医师10名,其中正高职专家2名,副高职6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及护理人员共17名。博士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中西医结合科针开展对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中风病等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诊治。在临床治疗方面,我科采用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相结合,中西医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综合治疗的原则,同时开展中医特色的治疗,如冬病夏治,中医防治心脑血管病,中药热敷、穴位敷贴外治法等。对内科常见疾病尤其是消化、肾脏疾病、老年心脑血管病和内分泌代谢等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并取得优于单纯西药或单纯中药的临床疗效。最近据统计,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某些单病种疾病不仅效果好,而且在住院时间、费用等方面都显示出了相当的优势。在教学方面,我科是北大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基地基地,先后培养博士2名,硕士8名,并圆满完成院内有关教学和进修医师培养任务。在科研方面,曾完成部委级以上课题多项。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     中西医结合科的全体工作人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高度的热情竭诚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让患者得到最适宜的治疗。

小儿科

科室简介:    现有床位132张,设普通儿科、神经、遗传、肾脏、心血管、呼吸、新生儿、血液、重症监护、内分泌及营养等亚专业。儿科除普通门诊外,还设有各专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及疑难病会诊中心。儿科门急诊及病房24小时开放,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常见、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小儿各系统专业疾病的诊治。     儿科在国内外儿科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是中国抗癫痫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小儿神经、肾脏、心血管专业学组组长、《中华儿科杂志》名誉主编和常务副总编、北京抗癫痫协会会长、国际儿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大洋洲小儿神经协会理事、国际小儿肾脏病学会理事及亚洲小儿肾脏病学会理事所在单位,拥有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本学科以儿童慢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为主攻方向,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性科研成果。在2001年-2007年间,发表学术论文1041篇,其中被SCI收录81篇,主编及副主编专著29部,获得科学研究课题共92项,其中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1项、国家973课题1项、教育部科研基金9项、首都医学科学发展基金5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2项、“211工程”项目7项、“985”项目5项、校级基金2项及院级基金15项。目前在国家级及部委级在研基金项目28项(1384.2万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主办《新生儿科杂志》。     儿科非常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自2001年-2007年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并做特邀报告及宣读学术论文共63篇,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报告学术论文105篇,本学科选派13人赴国外或境外进修学习,接待来自美、日、法、韩等国家的外宾参观共90人次。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国际小儿神经暨第七届亚大小儿神经联合大会(2002)、第九届亚洲小儿肾脏病会议(2005)、国际小儿肾脏病学会研讨会(2004)、全国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研讨会暨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报告会(2007)以及全国新生儿学术研讨会(2005)等国内外学术会议。     在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研究方面,每年诊治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其他国家的肾脏疾病患儿数千例次,其中绝大多数为疑难病症及危重患儿。作为在国内首先开创肾脏活检病理诊断的单位之一,每年肾活检逾300人次,近三十年来一直坚持每周举行临床病理讨论(CPC),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治疗水准。坚持严格的三级查访及精心护理,尽力创造优良的环境以利患儿身心健康的恢复。儿肾专业组病房连续多年获“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通过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数十年来,在诊治危害小儿身心健康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紫癜肾炎)、血尿、蛋白尿、泌尿系统感染、遗传性肾脏病、急慢性肾衰竭等方面尤为突出,其中有些方面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儿科每年举办国内高水准的肾脏病学习班,至今已举办了17期,学员逾千人、遍及祖国各地,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小儿肾脏病专业人才,国际交流活动日益增多。2004年首次在中国举办了IPNA(国际儿科肾脏病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200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同中华医学会首次在我国主办了第9届亚洲儿科肾脏病大会,不仅有力的推动了儿肾专业临床诊治水平以及国内儿肾事业的发展与提高,而且拓展了新领域,对于放眼国际学科发展,促进更深层更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降低新生儿危重症病死率、致残率,提高小儿生命质量的综合研究方面,通过颅脑超声测量糖尿病母亲婴儿额叶脑回宽度,发现妊高征母亲所生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为63.0%,揭示母亲妊娠期糖代谢紊乱有碍于脑的正常发育。在国内最早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引入新生儿领域,创建了体现新生儿脑功能的声刺激检查模式,用于评价脑的发育,并用该项技术进行了疾病状态下脑组织氧与脑血流动力学关系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将三维超声技术用于新生儿颅脑检查,对发育中的脑进行定量评价,通过脑容积定量分析,有严重围产期脑损伤的小儿在生后不同时间点脑的容积均低于正常同龄儿,提示围产期脑损伤可造成小儿脑的继续发育障碍,开拓了新的研究空间。     儿科在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上,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拼搏进取,不断发展、不断壮大,在我国儿科学医疗服务、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全国该学科领域的排头兵。当今国际儿科学事业蓬勃发展,该领域还有许许多多的难题有待认识、亟待攻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全体同道正在以严谨的治学精神、精湛的医学技术、饱满的工作热情奋发努力,力争为我国儿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妇产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位于西安门大街1号,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211工程重点学科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高水平的诊疗技术和宾至如归的热情服务,有着先进精密的医疗设备,为数以千万计的妇产科患者解决了疾患困扰。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科研态度为我国妇产科专业培养了大量的妇产科专业人才,也对妇产科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北大医院妇产科分为妇科、产科、计划生育及生殖医学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宫颈病变诊治中心、妇儿保健中心、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和特需病房等几个部分。     产科     我院产科是全国重点学科之一,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爱婴医院,历年来均被评为西城区先进集体。是北京市最早开办正规孕妇学校的医院之一,是全国最早也是目前妊娠期糖尿病系统规范筛查治疗先进的医院。她有三个病区、60张床位、60余名医护人员,包括3名全国知名教授、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有产前诊断中心、远程监护中心、超声诊断中心、围产保健中心、现代化的待产室和分娩室、新生儿抚触中心等设施。集医疗、教学、科研、护理为一体,提供系统产前保健、高危妊娠监测、优生优育咨询、陪待产、无痛分娩、母婴同室、家庭化病房及整体护理、母乳喂养咨询等项服务。与儿科、新生儿病房及监护室常年密切合作,为早产等高危新生儿监护提供了便利条件。本院内、外科及其他科室为产科合并症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使本院产科具有危重孕产妇抢救、疑难病症诊治、产前诊断等综合能力。产妇出院后如有问题还可电话咨询,产后42天回访时,有知名婴幼儿专家负责指导婴儿喂养、体能训练、早期智力开发。     每周不同时间有产科疑难病专家、遗传咨询专家、围产保健专家、生殖道感染专家、新生儿科专家及主治医师出诊,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优生优育咨询、孕期保健、高危妊娠的管理、产后母婴的随访及健康指导。门诊采取一条龙服务的管理模式,从妊娠早期开始保健、优生优育咨询、定期检查、高危妊娠(有内外科、产科合并症者)有特殊检查、特殊保健、特殊监护和治疗。     产科病房是北京市最早实行家化病房的医院之一,产后病房均为单间和两人间,更富有人性化。 产房是北京市最早施行陪待产的医院之一,产妇在产程中有了亲人的陪伴,可以更加自然地应对分娩。2001年以来开展了无痛分娩,大大减轻了产程中孕妇的痛苦,并降低了剖宫产率。自2002年底安装了远程胎心监护仪以来,使孕妇在家里就可以作胎心监护,及时发现问题,从而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产科产前诊断中心是北京市首批批准进行产前诊断的五家机构之一,并承担下属郊区县等18家医院的产前诊断任务。对于14周以上的孕妇常规进行唐氏筛查,如筛查高危及一些高危孕妇如孕妇大于35岁、不良产史、遗传病家族史等进行羊水穿刺,取羊水进行细胞培养及核型分析,除外胎儿的染色体异常。目前我科还已经开展脐血穿刺的工作,对于羊水穿刺不能进行的孕妇,可以行脐血穿刺。我科门诊及住院部均设有彩超, 彩超在产科用于诊断早孕、宫外孕、妊娠中晚期胎儿发育情况、胎盘成熟度及位置,胎儿先天畸形,多胎妊娠等。     妇科     我院妇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之一,是硕士博士培养单位及博士后流动点,具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和高水平的医护人员,对于常见妇科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内分泌疾病、盆腔炎症、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女性尿失禁,及常见妇科肿瘤如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的研究均有着自己的特色,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妇科病房分为两个病区共六十张病床,妇一病区针对普通妇科手术患者开放,开展开腹手术、腹腔镜宫腔镜等微创手术,及无张力吊带膀胱颈悬吊手术(TVT)。妇科内镜技术较有特色,北大医院妇产科腔镜组成立于1993年,是一支以周应芳教授、温宏武教授、杨欣教授、朱丽荣主任医师、白文佩主任医师、尹玲副教授等中青年专家为中坚力量的庞大队伍。通过腹腔镜进行微创手术重建手术已广泛开展,占全部妇科手术的50%以上。目前附件良性肿物基本上都在腔镜下切除,其中包括妊娠期附件肿物的切除。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腹腔镜下肌瘤剔除、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此外,对于要求保留子宫的痛经严重的腺肌症患者尝试采用子宫神经切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等术式,对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患者进行了十余例腹腔镜代腹膜阴道成型术,获得了成功。宫腔镜诊断及手术也已成为相当成熟的技术,借助宫腔镜我们不仅为内膜息肉、内膜癌,子宫畸形等病人及时明确诊断,还开展了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子宫纵隔电切术,热球治疗术等,给广大妇科疾病患者减少了痛楚。     妇二病房除了普通妇科外,以妇科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子宫颈癌手术、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为主.妇科肿瘤是北大医院妇产科的重要专业学科组之一,拥有病床30张,每年收治全国各地的妇科肿瘤疑难重症患者达1200 余人,承担着繁重的医疗、教学及科研任务。具备良好的服务设施和医疗环境,拥有包括曹泽毅教授、廖秦平教授、温宏武教授、朱丽荣主任医师、刘朝晖主任医师等在内的全国知名教授,具有多年的大量临床实践经验并多次赴国外学习,具备高超的医术、严谨的医风和执着的敬业精神,可成功完成妇科各种常规及疑难和复杂的手术,并针对各种恶性肿瘤的病人制订符合病人个体情况的放化疗方案,治疗结果已达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水平;而且结合肿瘤病人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况,特别设立了肿瘤病人心理门诊,在药物治疗同时,配合深入细致的心理治疗。并组建了肿瘤患者相互交流帮助的携手俱乐部,为肿瘤患者的远期随访治疗提供了重要支持。近年来,肿瘤组开展了妇科疾病诊治新项目,如妇科电视腹腔镜手术、术中介入治疗、术中放疗和动脉介入化疗等国际先进技术。为不计其数的疑难危重患者解除了病痛,深得广大患者的好评。     妇产科门诊     妇产科门诊技术力量强,服务周到热情,每周不同时间均有各个专业的专家出诊,根据不同需求,挂号费有5元至100元不等。诊治内容包括:外阴病变门诊、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门诊、妇科肿瘤门诊、子宫内膜异位症门诊、更年期门诊、女性内分泌门诊、月经失调门诊及女性性功能障碍门诊、宫颈病变门诊,以解决不同病人不同的要求。门诊有先进的辅助设备包括宫颈液基薄片技术(TCT),电子阴道镜检查,阴道B超、腹部B超及彩超,激光治疗、高频电刀治疗宫颈病变等。     妇产科感染专业组早在十余年前,就针对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宫内感染、感染性早产等疾病做了深入的研究。在复发性VVC及难治性VVC的诊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所发表的对下生殖道免疫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感染专业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我国妇女的阴道菌群分布的研究,近年来在阴道炎的规范化诊治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感染专业组开设有专业门诊,在临床广泛开展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宫颈炎症、盆腔炎、围产期感染以及性传播疾病的诊治工作。下设专门的实验室,可以进行阴道菌群分析、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衣原体监测、支原体培养等多种特异性检查,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诊治。     宫颈癌是威胁妇女健康的重要杀手,现在比较肯定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因此,它是可以治愈的癌症,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癌前期疾病,最终达到消除宫颈癌的目的。因此我科率先开展了宫颈病变门诊。门诊的宗旨是利用北大医院的医疗资源用最短的时间为患者提供宫颈病变的诊治工作,还患者一个健康的宫颈,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我们按照宫颈病变三阶梯式诊疗程序诊治宫颈病变,为宫颈疾病患者提供一条绿色通道,当你有接触性出血,宫颈糜烂,阴道流液,尖锐湿疣或者要求体检时,我们欢迎你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宫颈病变诊治中心,我们将以热情的服务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我们的目标是:把你的疾病交给我们,带给你健康幸福的生活。     计划生育     我科计划生育专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由国内著名的妇产科专家严仁英教授亲自组织创建的。现有独立的计划生育病房和门诊,开展人流、药流、取放环手术,无痛人流手术、各种困难的取环手术、女性结扎术、中期引产术,同时对不育患者进行诊治,开展通夜、子宫卵管造影、人工授精、腹腔镜和宫腔镜手术,对有输卵管病变的患者行输卵管整形、输卵管吻合和造口术。本专业具有从事计划生育事业的教授、副教授,能恰当处理困难的计划生育手术和疑难病例,并对任何进行计划生育咨询的朋友进行指导和帮助。     生殖中心     我科生殖中心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最早始于2001年,由我院知名医学专家郭应禄院士发起与创建。中心运行的三年多时间里,已有200余例不孕妇女获得妊娠。     2004年,按照卫生部的要求,我中心在硬件及软件各方面重新进行了整改和建设。经过北京市卫生局及国家卫生部的层层审核批准,目前重新开始运行。     中心的位置设在我院妇儿住院部5层及6层,各功能室的布局合理,面积及卫生标准均达到卫生部门的要求;并配备了一流的辅助生殖技术专用仪器设备。同时我们组建了合理的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临床人员为具有高级职称的资深医师,实验室人员均具有过硬的辅助生殖实验室技术。另外我们有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保证。目前我们可以开展的辅助生殖技术包括夫精人工授精(IUI)、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及针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免疫治疗等技术。     妇儿保健中心     妇儿保健中心是国家级妇幼保健指导中心,常年担任妇幼保健方面的研究、培训作,承担多项国际组织、国家卫生部课题与项目,是国外了解中国妇幼情况的窗口,又是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妇幼保健政策的基地。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妇产科还在严仁英教授的支持和指导下,以杨慧霞教授为主编,于1998年创办了《中华围产医学杂志》。该杂志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它的建立为中国围产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促进了我科的学术发展。     人性化的特需病房     北大医院妇产科特需病房是根据北京市卫生局[1998]22号文件标准配备的,条件较好的家庭式单身病房。分为四个档次,房间充分采用了人性化设计,除按标准配备了电冰箱、电视机、微波炉等家电外,在房间色彩搭配装饰家具的选择和卫生间的细节上都体现出温馨与舒适的感觉,给你带来一种与家庭气氛相近的休养环境。     该病房将是以妇产科病人为接受对象以家庭式病房为基础,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病人的主管医生将由主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将每周为病人查房两次,病人的治疗护理都将得到专人负责,康复锻炼和营养膳食等也可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在这里你可以放松心情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护理和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   诊的宗旨是利用北大医院的医疗资源用最短的时间为患者提供宫颈病变的诊治工作,还患者一个健康的宫颈,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我们按照宫颈病变三阶梯式诊疗程序诊治宫颈病变,为宫颈疾病患者提供一条绿色通道,当你有接触性出血,宫颈糜烂,阴道流液,尖锐湿疣或者要求体检时,我们欢迎你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宫颈病变诊治中心,我们将以热情的服务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我们的目标是:把你的疾病交给我们,带给你健康幸福的生活。

皮肤性病科

科室简介: 名医汇粹 北大医院皮肤科目前出诊正教授11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学科带头人朱学骏教授是著名皮肤病学专家。他善于诊断各种疑难杂症,尤其在诊治大疱病方面是国内公认的权威。 皮肤病学、医学真菌学专家李若瑜教授,多年致力于感染性疾病的研究,专长于真菌病的诊治。 涂平教授,在皮肤病诊治方面具有高深造诣,尤其是在临床与病理诊断及激光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季素珍、王爱平、刘玲玲主任医师分别是色素病、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方面的专家。杨海珍主任医师在光疗、结缔组织病等领域积累了多年的临床经验。 此外,皮肤科还有一批德高望重、年事已高的老专家,如王端礼、马圣清、沈丽玉、景稳心教授等,虽然他们已经退休,但是目前仍然在门诊一线为患者服务。 技术先进 皮肤科发挥国家重点学科优势,不断将国内外最先进的诊治技术应用于临床。目前皮科开设有色素病、变态反应、性病、遗传性皮肤病、自身免疫病(大疱病、胶原病等)、银屑病、甲病、美容、毛发、皮肤肿瘤、皮肤外科等专业门诊,均由专业医师负责,并辅以先进诊治技术和仪器设备。 科研实力雄厚 皮肤科研究室由真菌实验室、免疫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病理实验室及临床药理实验室组成。对医学真菌和大疱病的研究工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亦得到国际承认。 真菌实验室承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菌种鉴定工作,曾鉴定出世界首例葡萄孢维朗那霉(Veronaea botryosa)感染及我国首例棘状外瓶霉(Exophiala spinifera)感染。近年在深部真菌耐药机制、基因诊断等方面取得许多研究成果。 多年来,皮肤科致力于大疱病的免疫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大疱性遗传性皮肤病的基因突变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研究成果分别被发表于《柳叶刀》、《医学遗传学》等国际权威杂志。 北大医院皮肤科频繁与国外交流合作,聘请了多位荣誉、客座教授。这种交流保证了皮肤科在各个领域与世界接轨。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皮肤科仍在快速发展,她会不断将自己努力的成果,造福于患者,贡献于中国医疗事业。

男科中心

科室简介:     2005年,为提高我国男科学专业的学术水平和临床诊疗水平,满足学科建设和男科疾病诊疗需要,在郭应禄院士的直接组织领导下,北大医院男科中心正式成立运行。北大医院男科中心作为国内目前国家三级甲等医院中最大的男科,拥有北京市乃至全国知名的中西医男科学专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男科学发展进入规模化、规范化的高速发展阶段。     医疗工作主要针对男性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症、男性生殖器畸形、前列腺疾病、性腺功能障碍、生殖系感染、性传播疾病、男性计划生育、男性更年期综合症、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等等,包括门诊、辅助检查、病房及手术室四大区域,设有药剂科、检验科、心电图室、超声室、放射科、尿动力学检查室、男女性功 能检查室、电生理室、骨密度检查室、膀胱镜检查室等,主要检查设备包括岛津多功能数字化遥控X光诊断系统、GE数字彩色超声诊断系统、Laborie和Medtronic影像尿动力测试仪、Medtronic盆底肌电诊断仪、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RigiScan阴茎硬度测量仪、MEDOC定量感觉障碍测定仪、全自动血、尿、精液、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等,治疗系统包括泌尿男科腔镜诊断治疗系统(包括全数字化膀胱尿道镜、尿道内切开镜、前列腺电切镜和腹腔镜);Laborie和Medtronic生物反馈治疗系统;男女性功能障碍治疗系统;CO2激光治疗系统;全套数字化重症监护系统;显微外科专用手术设备等,常规开展阴茎假体植入、阴茎背深静脉结扎、阴茎背神经矫形、显微镜下输精管-输精管吻合和附睾输精管吻合、男性外生殖器整形等男科特色手术。至今北大医院男科中心已经成为国内公立医院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治疗水平较高的单位。教学方面,北大医院男科中心是北京大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之一。开展男科学医师培训和男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担负男科学博士后、博士、硕士培养和全国泌尿男科临床医师的继续教育任务。     至2008年,共有4名博士后出站,博士2名毕业,在读博士研究生5名,博士后3名;主办5次“创普健康男人工程”男科医师培训班,主办3届长城国际男科论坛。科研方面,男科中心建设有专有的先进实验研究技术平台,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平台、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平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平台、多导电生理动物活体研究平台以及常规的分子生物技术平台,并同美国加洲大学旧金山分校、乔志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研究实验室。男科中心成立至今,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30772285/C030313 中老年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障碍(LOH)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30670818/C030204 Tankyrase1及衰老对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研究),北京市科委基金1项,横向科研基金5项,在研国际合作基金2项,院级科研基金1项。发表论文70篇,SCI级论文5篇,核心期刊论著32篇,述评、讲座及综述33篇。

核医学科

科室简介:      核医学科包括临床核医学、核医学教研室、核医学研究室与卫生部放射性药物临床药理基地四个部分,承担医、教、研三方面的工作。现有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仪、单探头SPECT仪、时间分辩测定仪等先进设备,并经卫生部批准正在引进当前核医学最为高精的设备PET/CT及医用回旋加速器。科室的技术力量和整体水平在全国核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在神经核医学﹑心血管核医学﹑肿瘤核医学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临床开展脏器显像项目四十余项,放免项目十余项,核素治疗项目近十项,年检查患者上万人次。其中在运动心肌灌注显像、肾动态显像、肺显像、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诊断水平。

胸外科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学科。许多具有高超手术技术的国内著名专家在此工作过。这里的医务人员年复一年地在为广大胸部疾病患者提供着我国最好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为在我国培养着高端医学人才。   随着国家加大了对北京大学的医疗投入,使第一医院胸外科的医疗环境和设备达到了亚洲领先水平。本世纪以来,这里逐渐成为多种疑难病的诊治和全新手术的研发中心。已取得多项突破,如建立了保留神经胸部微创切口-攻克了胸部手术后多半遗留慢性疼痛的世界性难题;建立了用电刀实施恶性肿瘤精确切除的新手术方法-使按常规方法实施胸部恶性肿瘤切除后高达7~60%的局部复发率在北大医院成为历史等;年手术量500余例,绝大部分为经可不遗留慢性疼痛的、长约10厘米的保留神经胸部微创切口完成,其中包括异体肺移植术、以及其他单位认为无法手术的“晚期”胸部肿瘤患者或首次手术失败病例的手术等,且成功率和长期效果也有大幅度提高,因此,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其成为“北京市胸部微创手术中心”。   目前,这里还是北京医师协会胸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所在单位。共拥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主治医师3人和一只高水平的专科护理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人。每年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3名。病房床位数35张,环境优美、宁静,为每位患者提供温馨、人文化的就医环境。胸外科配备监护仪和呼吸机,为每位术后患者进行严密监护,为术后顺利康复提供了最佳保障。   诊治疾病范围: 1. 肺部良恶性疾病:肺癌、转移性肺部恶性肿瘤、肺良性肿瘤(肺炎性假瘤、肺错构瘤、肺粘液瘤等)、肺结核、肺脓疡(肺脓肿)、支气管胸膜瘘、肺部阿米巴病、肺大疱、肺囊肿、肺动静脉瘘、肺隔离症、肺真菌病、肺包虫病等。 2. 食管良恶性疾病:食管癌、贲门癌、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平滑肌肿瘤及囊肿、食管穿孔、胃食管返流病、食管裂孔疝、先天性膈疝、食管烧伤等。 3. 纵隔肿瘤:胸腺肿瘤、胸腺所致重症肌无力、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纵隔畸胎瘤、纵隔原发性淋巴瘤、纵隔囊肿等。 4. 胸膜疾病:胸膜腔积液、脓胸、气胸、乳糜胸、胸膜肿瘤(局限性或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等。 5. 气管疾病:气管肿瘤、气管狭窄、气管创伤等。 6. 胸部外伤:肋骨骨折、胸骨骨折、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血胸、创伤性膈疝等。 7. 胸壁疾病:胸廓出口综合征、漏斗胸、胸壁肿瘤、胸壁结核等。   特色及优势:   1. 胸腔镜手术诊治胸外科疾病:1992年在陈鸿义、刘桐林教授的领导下成立了北大医院胸腔镜课题组成 2. 保留肋间神经胸部微创手术:普胸外科各种常用切口均会使近半数患者发生慢性开胸术后疼痛(CPP:指开胸手术后切口周围长期疼痛和麻木),其中约5~7%为严重疼痛,可致罹病者数年内无法正常生活。而目前在国内外盛行的胸腔镜手术不但适应病症十分有效(如只能用于早期肺癌),而且也丝毫不能减少CPP的发生率!保留肋间神经胸部微创手术是李简教授创建的、即在开胸、手术、及关胸过程中不损害肋间神经及其分支的全新手术方法。经不懈探索,他已通过该切口完成了绝大部分胸部手术,如肺移植术、局部晚期肺癌根治术、及其他医院手术失败病例的再手术等,且成功率和效果均居国际领先水平;并培养出了多名熟练掌握该技术的胸外科医师。迄今,该手术已用于诊治各种胸部疾病数千例,均未发生CPP;并且,该切口引起的术后早期疼痛也十分轻微,甚至病人完全无疼痛感。被观看过该手术的医务人员誉为真正的胸部微创手术。 3. 肺癌:肺癌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数最多的恶性肿瘤。手术是其首选疗法。但近外科医生用于切除肺癌的方法却一直钝性、大块儿分离。文献报道的手术治疗II~III期肺癌的最好结果为:5年生存率不足40%,10年生存率不足15%!但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却高达30~70%!李简教授以减少局部复发为突破口,创建了经胸外侧不损伤肋骨的微小切口进胸、于远离病变处用电刀进行解剖和分离、彻底清除病变和淋巴组织的手术方式。自1993年以来已用该术式治疗了5百余例肺癌患者,他们多于术后4~7天出院,术后十余天便能回复至术前状态!总结用该法所治、具有10年以上观察期的所有肺癌病人16例(II期7例,IIIA期9例)的资料,发现该方法不但显著降低了肺癌的局部复发率,还使肺癌的长期生存率显著提高!5生存率达到了56%,10年生存率达到了31%,其中5例病人至今仍健康生活! 4.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是最有效治疗方法。但现有手术方法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多,尤其是吻合口瘘,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并且还有诸如CPP、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等令病人苦不堪言的后遗症。使食管切除术后的病人生活质量下降,致使一些食管癌患者不选择手术治疗。李简教授建立的经肋间神经开胸切口电刀分离行食管癌根治切除、并游离近端胃,在保留小弯侧血管网完整的前提下将胃塑成管状,于颈部行食管-管胃吻合的方法自2001年5月开始临床应用,至今已用该法治疗食管癌近500例,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或吻合口狭窄;并且绝大多数病人无夜间胃食管反流。 5. 终末期肺病:2005年11月在全院多学科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李简同志为一位由于严重肺纤维化濒亡少女实施了体外循环下用异体肺叶、经“无痛开胸切口”替换左全肺的肺移植手术。据查新,该例手术创造了如下纪录:世界首例经无痛开胸切口完成的肺移植手术;我国首例用异体肺叶替换左全肺的人肺移植手术;我国首例用肺移植手术治疗濒亡病人;我国在体外循环下实施肺移植手术治疗肺纤维化病例存活时间最长记录。以往此类患着最高存活纪录为9天,而该患者目前仍健在。 6. 胸部各种疑难杂症和高难度手术:开展过各种中晚期胸部肿瘤(肺癌、食管癌、纵膈肿瘤等)的根治手术,尤其对肿瘤侵犯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的胸部肿瘤患者进行肿瘤切除和自提及人工材料重建术,使很多晚期肿瘤患者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良效果。   肺部小结节病变:肺内结节一般是指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直径小于2公分的肺内肿物。许多肺内疾病可有此表现,如肺癌、转移瘤等肺内恶性病变,也可以是肺良性病变包括炎性肿快,结核,炎性假瘤,肺错构瘤,血管性疾病等。明确诊断十分困难。目前,其他单位对此类情况的进一步处理,包括PET、经胸壁行肺肿物穿刺活检、或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活检。但前者不但昂贵,且准确率仍不高;而活检又会造成恶性病变种植转移。我们创造出了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体质、心理状态、个人史和家族史,尤其是结合既往体格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再加上本中心创建的保留肋间神经胸部微创手术,使肺部小结节病变诊治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使许多已准备在其他医疗单位接受手术的病人避免了手术之苦,也使许多犹豫不决的恶性肺病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无慢性疼痛后遗症的诊治。

心外科

科室简介:  心外科是我院重点发展的科室之一,在知名专家肖锋主任的带领下,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一批新手术、新疗法,使医疗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是我科的特色,肖锋主任具有4000多例冠脉搭桥手术的丰富经验,外科技术在国内为领先水平。我们常规开展了冠脉搭桥术,包括停跳和不停跳的冠脉搭桥手术、搭桥加室壁瘤切除及合并瓣膜病手术,搭桥加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左室破裂修补术等等,手术安全性高,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满意。重症患者如合并肾功能不全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搭桥手术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多种移植桥材料,如桡动脉、双侧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都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大血管手术,如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手术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开展升主动脉瘤Bentall手术,象鼻手术。与介入治疗科合作,行降主动脉带膜支架植入术。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外周血管手术,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下肢动脉取栓术。股股动脉、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等等。下腔静脉取栓术,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布加综合征的外科治疗等等。急、慢性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在体外循环下行肺栓塞取栓术。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法洛三联症、主动脉狭窄、Ebstein畸形矫正手术,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以及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等等。   瓣膜病外科治疗是我科常规手术,手术疗效显著,安全性极高。包括二尖瓣、主动脉瓣,以及三尖瓣的成形及置换手术,尤其是联合瓣膜病的治疗成功率高。   2002年以来我科还开展了长时间离心泵心室辅助(VAD),以及体外膜肺氧合等新技术治疗严重心衰患者,同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已成为重症病人的常规治疗,为危重症心脏病患者的康复带来了福音。   在院领导和兄弟科室的大力协助下,心外科“绿色通道”已经开通运行,效果显著。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电话:010-8357221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