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概况

别名:

性质:三级甲等

电话:87330808

地址:

专家答疑 预约检查 极速问诊
手术室

科室简介:   诊治范围: 牙髓病、根尖周病诊治、齿科美容、牙周疾病治疗、牙列不齐的矫治儿童牙病治疗、齿槽外科、各类烤瓷、全瓷修复、种植义齿修复。   特色项目: 烤瓷牙技术------纳米瓷牙、数字化全瓷牙、瓷贴面、粘接桥、瓷嵌体等项目;全瓷牙经电脑扫描牙模量身定做,跟天然牙一样逼真;美齿的朋友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的颜色,且色泽稳定、逼真、密度仅为黄金的四分之一,佩带者更舒适。   义齿修复技术----------局部义齿、全口义齿、隐形义齿、覆盖义齿、残根冠修复等项目。   口腔正畸技术--------MBT滑动直丝正畸术、动画活动矫治器、阴形矫治、成人矫治、舌侧矫正技术。

计划生育专科

科室简介: 手术室现有19个手术间,每年手术量近1万例,约80%均是复杂难度大的手术。其中肝、肾移植手术年超200例,专科手术有:颅脑、心胸、肝胆、胃肠、血管、微创、泌尿、骨显微、整形、妇产、眼、口腔、耳鼻喉等16个专科,每专科配备经验丰富的年资高的护理师或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专科组长,她们基本是大专学历,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及扎实的基本功。在主任及护长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各专科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配合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手术演示,同时负责本科室护士及进修护士的技术指导及培训、考核工作,受到国内同行及专家的一致好评。不但有雄厚的技术力量,而且具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显微导航系统1套、远程会诊系统1套、超声吸引设备2套,微波刀1套、进口单双极电凝器38台、氩气刀2台,C臂X光机1台、进口显微镜6台,及各专科进口、国产电动、气动手术设备等,还有快速小型高压灭菌炉多台、环氧乙烷灭菌炉1台,保证手术器械物品全部灭菌使用。

预防保健中心

科室简介: 计划生育专科由门诊及病房组成,门诊开设有避孕专科、药物抗早孕专科和不孕症专科。计划生育专科主要致力于开发和运用新型避孕药、避孕工具及不孕症的诊治。主要开展的业务有紧急避孕、人工流产术、无痛人工流产术、中期妊娠引产术、药物流产和引产、宫内节育器的放置和取出、女性不孕症的诊治等。

肿瘤化疗科

科室简介:   健康体检是一种预防疾病、延缓疾病进展、自我保健的重要方式,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可以使受检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有病早治、无病则防,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个人的健康。   入托、入学、就业等健康体检,可以杜绝传染病在群体中传播,有利于维护群体健康。   生育前基础检查,有利于双方及下一代的健康,促进人口优生,提高民族素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了广大民众的健康,达到预防为主促进健康的目的,特在门诊后座(3号楼)一楼设立体检中心。   中心在一楼设有接待室、抽血室、B超、心电图室和内科、妇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外科检查室。检查项目有B超、心电图和内科、妇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外科、放射(X线透视、摄片、CT、MRI等)以及抽血检查的常规、生化、免疫、细菌学等项目,并严格执行省物价局的价格标准,秉着顾客第一、优质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开展团队、个人体检业务,并根据不同的年龄制定相应体检组合,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种专业化的、可靠的体检服务。

心血管研究室、辅助循环实验室

科室简介:

胎儿医学中心

科室简介: 1. 专科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实验专科由由原人工心脏研究室(近10年已经转入生物与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辅助循环实验室和心血管临床实验室等部门组成,是我院心血管内外科系统唯一的实验研究机构。2005年9月成立专科建制进行统一协调管理,专科主任由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留学归来的伍贵富副教授担任。在机构建设上,包括血流动力学、组织形态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细胞与组织工程,以及图像分析与处理、动物实验、数据处理等部门;在人才队伍上,除由各临床教授兼职科研工作外,还包括专职基础科研人员5名,实验技术人员6人。在实验室建设水平上,计划经过逐步优化、整合,在我院建立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多功能开放型的心血管实验研究平台,争取在1-3年内建成广东省级或部级重点实验室。在某些优势项目上(如体外反搏)成为国际上知名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2. 研究方向 ①体外反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新设备开发 ②心血管疾病的细胞与分子介入治疗,细胞组织工程 ③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④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生物学 3. 机构建设 实验室由下列机构与研究平台组成: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与形态学实验室、血流动力学实验室、生物与高分子材料研究室、细胞与组织工程实验室、体外反搏实验室等。 4. 现有基础条件与设施 目前实验研究用房面积约800m2。并已购买一系列用于基础理论研究所需要的大型专用仪器设备,如:激光多普勒血流量计、16道生理记录仪、超低温冰箱、显微成像分析系统、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系统、高速低温离心机、CO2培养箱等,总值:153.42万元。大大改善了现有的科研条件与科研环境,为科研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也为强化科研能力,推动完成教学、科研等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 实验研究场所:现有实验研究场所包括:中山一院综合楼8层(原人工心脏研究室),何母刘太夫人大楼15,16层(辅助循环实验室),以及原内科大楼二层(心血管临床实验室,2间约60m2)。 (2) 人才队伍:目前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由固定科研编制的人员和临床兼职科研人员组成。有固定科研和实验辅助人员4人,兼职科研人员10余人,实验室流动科研人员(含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人员)20余人。 (3) 在研项目和经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2项,总经费160万元,其中国家重点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在研的科研项目11项,总经费427.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基金项目7项。 (4) 获奖成果: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RECC)获得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优秀成果奖。 (5) 成果转化:近3年来获得国外发明专利授权1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项。 (6) 论文发表:近3年来共发表研究报告、论文70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发表45篇,在国外发表16篇(SCI收录)。

体检中心

科室简介:

营养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了广大民众的健康,达到预防为主促进健康的目的,特在门诊后座(3号楼)一楼设立体检中心。 中心在一楼设有接待室、抽血室、B超、心电图室和内科、妇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外科检查室。检查项目有B超、心电图和内科、妇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外科、放射(X线透视、摄片、CT、MRI等)以及抽血检查的常规、生化、免疫、细菌学等项目,并严格执行省物价局的价格标准,秉着顾客第一、优质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开展团队、个人体检业务,并根据不同的年龄制定相应体检组合,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种专业化的、可靠的体检服务。

医学检验部

科室简介:

药学部

科室简介: 中山一院检验医学部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集医、教、研为一体的检验医学实验基地之一,在临床医学检验方面素来享有盛名。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专用仪器设备和一支由博士、硕士及本科生为主组成的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并且是华南地区多间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本检验医学部以高学术水平、精湛的技术、一流的仪器设备、良好的服务著称,为临床正确诊断、治疗、判断预后以及科学研究、医学人才培养、教学等提供了大量、及时而准确的实验数据以及高品位的后备、基地。 目前科室学术带头人在美国哈佛大学、内华达.雷诺州立大学学习多年,目前是广东省医学检验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物、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检验学会青年委员、全国病毒学会委员、中华管理学会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实习评审员,在广东省乃至全国有着重要的学术影响及地位。 本检验医学部设有: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尿液及体液学、临床微生物学、分子诊断学、门诊、急诊检验等六大部门。检验部所有检测项目均与实验室网络系统、医院网络系统相联接,实现了检验数据的科内共享和管理,大大方便了病人对其检验结果的检索、查询。 临床生化室--主要负责各种血液、体液的常规生物化学检验,拥有Sebia Hydrasys LC、Hellena REP电泳仪及Aeroset 2000、Beckman CX3、HITACHI 7170A、J&J Vitro 9500、7500、2500、Nova-Nucleus、IL Monarch-2000,1500等大型生化检验设备和技术。常规检测量及急诊检测量在广东地区都名列前茅。 临床血液、尿液及体液室--主要负责血球分析、血型鉴定、尿液常规、粪便常规及其它各种体液的常规细胞学检查,本室拥有Sysmex HST 330 全自动血球分析流水线、Beckman-Coulter MAXM、Coulter JTIR、CD3000、Beckman-Coulter Ac.T TM 5-diff血球分析仪、Sysmex CA6000及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DianaBayer全自动尿液分析仪、Sysmex UF100、Diasys尿沉渣分析仪等仪器、设备和技术。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尿液分析方面的循证医学研究,并引进、改革了血液、尿液、各种体液、寄生虫等检查的技术及工作模式。 临床免疫室--主要负责各种临床免疫学指标的检验,包括肝炎系列抗原、抗体、自身抗体、感染、肿瘤标志、激素标记物、激素、性病抗原抗体等项目。本室拥有Abott Axsym大型免疫分析仪、 Abott IMX免疫分析仪、Beckman Array-360、BN prospec特定蛋白分析仪、FAME 20/25全自动酶联检验仪。该室在全国率先采用大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率先在将分散在各小型专科实验室的检测项目集中于该室,检测,努力与国际上的临床实验室中心化趋势接轨,做到资源共享之目的,提高检验质量。 临床微生物室--负责各种微生物标本的培养分离、分纯、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监测各种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定期发布医院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监测情况,并承担医院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为医院临床诊断、用药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验数据。本室拥有Organon Teknika BacT Alert 120、 BacT Alert 240血培养仪、bioMerieux Vitek 60细菌鉴定仪及Osiris全自动细菌药敏分析系统等仪器和技术。该室在进行计算机管理后,一改既往那种冗长的最终报告方式,率先在全省进行"分步式"回复结果,使临床医生能及时、不断地获得微生物鉴定信息。 分子诊断室--率先采用最先进的分子诊断技术,对各种病原菌感染、基因突变、相关基因检查等进行早期、准确的监测。本室拥有定量分子扩增仪、NASBA扩增仪、LC分析仪等仪器设备。技术人员均为硕士、本科生学术背景,获经过多方技术培训,且已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上岗证书。

心脏儿科

科室简介: 药学部现有职工101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13人。人员学历比例为本科以上:大专:中专=1:2.2:3.6,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药学部设主任办公室,下辖药品、调剂、制剂、质检、临床药学、药学信息及特种医疗中心药房等7个部门,集药学服务、科研、教学等为一体,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和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 我部邝翠仪副主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医院中药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全国医院中药管理学会委员。黎曙霞副主任任《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编委。 药学部保障全院医疗用药,药房提供西药1600多种,中药600多种。门诊日处方量最高达6000余张。为了及时、快捷、优质地服务病人,门诊药房采用了定价、收费、调配的计算机联网管理,还专设了"咨询窗"提供直接的药学服务。住院中心药房与各病区已实行计算机联网,进行中心药房摆药,为1300多住院病人提供单剂量配药服务。 制剂室拥有成套的制剂生产设备,能生产100多种普通制剂及多种灭菌制剂,年产值达三百万元,有效地保证了医院医疗用药的需要。 临床药学室建设日趋完善,现配备有: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智能溶出仪等。已开展环孢霉素A、地高辛、庆大霉素、二性霉素B、茶碱、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等十余种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是亚洲第一家通过雷帕霉素且药浓度测定认证的实验室,为临床提供用药咨询等药学服务;进行药物质量检测、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及新药开发等多项科研工作,如卫生部课题"阿米替林和吗啡的相互作用研究"等;同时承担药学部药师的岗位正规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药学部先后编写《新药临床应用手册》(廖振尔主编)、《中药鉴定与炮制歌括》(邝翠仪主编)等专著。每年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多篇。每季度出版《中山一院药讯》,为临床医生和药师介绍最新医药动态和我院医院药学的发展建设情况。

急诊科

科室简介:

整形修复外科

科室简介: 1. 基本情况:   现有医师27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17人,住院医师6人,医师中有博士(含在读)5人,硕士(含在读)10人。护士62人,其中主管护师6人,护师20人。 2. 医疗:   急诊科紧靠广州市中山二路,位于新门急诊大楼的首层和二层,24小时应诊。设有急诊室(含诊疗室、抢救室、清创室和手术室),重症监护室(EICU),观察区和辅助检查室(心电图、X光、B超和检验等)。该科拥有先进的急救设备和诊疗仪器,抢救室配备了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气管插管箱及各种急救药品和穿刺导管;EICU安装了多功能心电监护系统,可对生命体征进行连续的监测和分析。设有重症监护床6张,观察床45张,全部配备床头吸氧、负压吸引和呼叫装置,方便病人使用。此外,还配备了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救护车,随时听从广州市急救指挥中心"120"的调度,到现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该科十分重视临床急救技能的培训,医护人员均掌握心肺脑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呼吸机、监护仪和急救药品应用等临床技能,熟悉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急性器官功能衰竭、休克、脑卒中、急腹症、各种创伤、代谢功能障碍、小儿急症等危重病的救治措施,对本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每年接诊来自广州市和外地的急诊患者超过10万人次,安排留观和住院2万人次,为社会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急诊医疗服务。 3. 教学和科研:   该科是急诊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硕士导师3人,承担研究生、临床医学本科生、进修生和成人教育等多层次的教学工作。自1997年以来一直开办"全国急诊医师进修提高班",每期6个月(每年5月初和11月初入学)。目前研究的重点方向是心脑血管急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创伤急救,承担卫生部、省科委课题各1项,省卫生厅课题2项。每年发表科研论文约25篇。科主任廖晓星教授主编的《新急诊手册》(福建科技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获2001年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超声波科

科室简介: 教授(主任医师)3名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名(博士生、硕士毕业各1名) ,主治医生1名(硕士研究生毕业) ,本科毕业住院医生1名 招收硕士研究生5名,7年制临床硕士生1名、攻读硕士学位1名、硕士导师3名。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整形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主编、常务编委,拥有广东省最早开展整形外科手术的元老,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于国中教授和一批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专家。五十余年来,精研擅专的诊治范围:耳、鼻、口、手、足及肢体的先天性畸形、缺损,烧伤、创伤造成的缺损及疤痕性畸形、功能障碍的整复、再造。疤痕性脱发、眉缺损的修复、再造。双眼睑重建、眼袋修整。隆鼻、隆胸(隆乳、乳房再造),乳头畸形修复、巨大乳房缩小,乳房松弛下垂矫治重朔。腹部、躯干抽脂朔身,两性畸形矫治等。

康复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波科(Department of Medical Ultrasonics)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医学超声诊疗设施之一,下设三个主要部门:普通超声室(含腹部、体表器官和介入性超声)、超声心动图室以及妇产超声室。 科室现有医技人员20余人,其中50%以上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高级技术职称占1/3。现任主任为著名的腹部超声和肝胆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吕明德教授。 本科拥有多台技术性能先进的超声诊断设备,日诊疗量达500人次。疾病诊断范围涵盖全身,包括:心脏、大血管和周围血管;甲状腺、乳腺和体表器官软组织;肝胆脾胰、胃肠、泌尿系统、腹膜后以及和盆腔脏器;妇科和产科。诊断手段除常规的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外,还开展了三维超声、超声造影、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经直肠超声、经阴道超声以及超声内镜等多种先进技术,使诊断水平大为提高。 本科在下列领域有较高的诊断技术和深入的研究:①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性疾病的诊断。②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③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④产前胎儿畸形的三维超声诊断。运用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疾病是本科另一个强项。开展的项目有:超声引导下腹腔和盆腔脏器、甲状腺、乳腺和体表脏器的肿块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胸水、腹水、囊肿、脓肿的抽吸引流;胆道、尿道梗阻的引流等。在介入性超声中最具实力的是已开展10年的超声引导肝肿瘤消融治疗,手段多样,包括微波、射频和无水酒精注射等,积累了经验丰富,水平先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本科近5年来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基金10余项,就超声诊断和介入治疗开展了多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论文100余篇,主编了书籍4部,已分别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核医学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82年在国内医院率先建立康复医学科,同时成立康复医学教研室,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在康复医疗方面具有很高水平,对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心肺系统的疾病和损伤的康复医疗经验丰富。同时与临床各科,如神经内外科、骨外科、显微外科、手外科、整形外科、ICU、小儿外科、儿科、内科风湿及心肺专科等密切合作,开展各种疾病和损伤急性期和临床早期的康复治疗。 该科不但具有完备的门诊部和住院部,提供现代的康复医疗服务,而且建立了先进的康复治疗部门,如物理治疗部、作业治疗部和义肢矫形部等,大量采用国外各种先进的检测和治疗仪器设备。 物理治疗部提供:各种理疗、运动疗法、促进技术、麦肯基疗法、器械疗法、手法等。作业治疗部服务内容有功能性的作业疗法、ADL和认知训练、支具配制和应用、压力衣(套)的制作和使用等;还进行言语交流检查和治疗、吞咽障碍检查和治疗、以及心理测验等。开展多年的义肢矫形部是另一项康复医疗技术服务,包括各种上肢矫形器、下肢矫形器和脊柱矫形器的制作、使用和指导,近年来逐步开展假肢的配制服务。

产科

科室简介: 建于1958年,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硕士导师3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5人,初级职称人员2人,在读研究生5人。科室为卫生部师资培训基地,是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单位之一,隶属广东省重点学科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学部。科室学术及医疗能力处华南地区领先水平,拥有先进的SPECT核素影像系统,常规开展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核素影像检查,尤其在冠心病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监测、脑血流及肾功能检查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科室自50年代末开展甲亢放射性碘-131治疗以来,目前治疗病例已超过3万,为国内治疗人次最多的单位之一。 该法主要通过消除肿大的甲状腺而达治愈目的,故誉称为"不开刀的手术治疗"。几十年临床经验证明:碘-131治疗甲亢具有安全、简便、快速、复发率低(<10%)的特点,其一次服药治愈率达70~80%,有效率达100%。本法无肝损害及白细胞下降的副作用,也无白血病、恶性肿瘤及不孕发生率增高的报道!因而是甲亢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其它如血管瘤、疤痕等皮肤病的敷贴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89Sr治疗以及甲状腺癌术后转移灶的碘-131治疗等均为本科常规开展的医疗项目。 冠心病心肌灌注显像研究为国内开展该项研究最早的单位之一,先后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5科技攻关项目基金资助,其中课题《99mTc-MIBI心肌定量显像方法探讨及其在冠心病中系列应用研究》获1995年度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承担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

小儿外科

科室简介: 产科专科设有孕妇区、爱婴区、产房、产科门诊及胎儿医学中心,拥有病床58张,年分娩2000例,多年来产科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临床管理方法,尤其在高危妊娠的管理和危重病例的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产科门诊设有高危妊娠的各个专科,如高危妊娠专科、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专科、胎儿发育迟缓专科、优生遗传专科、早孕专科,使高危孕妇得到严密的监测; 产房配有先进的胎儿中心监护系统,产妇进入产房后可得到全程的监护,以保证母婴的平安及分娩顺利。另设有温馨产房,可供家人陪伴分娩;近期开展"一对一"服务,即孕妇临产后有专一的助产士负责指导分娩及接生;本院还开展无痛分娩技术,使产妇免受宫缩阵痛之苦。 胎儿医学为一新兴的学科,我科胎儿医学中心着重于胎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可自妊娠开始对胎儿情况进行监测,可进行胎儿先天异常的筛查,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并可对一些胎儿异常进行宫内治疗,其中脐带血穿刺及羊膜腔穿刺进行宫内诊断及治疗每年约600例,在省内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病理科

科室简介: 目前有12名专科医生,护士14人,主管技师1人。医生中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讲师4人。其中博士毕业2人,硕士毕业3人。主管护理师1人。科室学术地位在国内、省内有较大影响。担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委员、青年委员各1人,广东省小儿外科学会主委、副主委、委员、秘书各1人,32届国际儿童肿瘤委员会中国委员1人,中国抗癌协会儿童委员会委员1人,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2人,大肠肛门外科杂志编委、临床儿科杂志编委各1人。小儿外科临床杂志编委3人。儿外的医疗重点是普外、泌尿外及新生儿三方面,解决了许多"老大难"的"奇难杂症",疗效特别令人满意。 例如: 1.新生儿急腹症我科在食道闭锁、先天性肠闭锁、肛门直肠畸形、先天性巨结肠、膈疝等方面的治愈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先天性胆道闭锁近拾多年来作了系列研究,使许多患婴病情缓解,其成果在国内是领先的。 3.先天性巨结肠采用了结合放射学、直肠粘膜活检乙酰胆碱酯酶染色、肛直肠测压做到早期确诊。赖炳耀教授设计的结肠拖出、肛外镶嵌式吻合技术,为数百例患儿作了手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已载入教科书,获省高教局科技进步奖。近年来在此基础上采用了结合腹腔镜,或经肛门手术均取得良好疗效。 4.骶尾入路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取得满意的效果,成果获得中山医大科技进步奖。 5.大便失禁自赖炳耀教授70年代率先在国内进行臀大肌带蒂肌瓣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后,许多患者得到治愈或改善,疗效国内领先。 6.先天性尿道下裂我们采用游离包皮内板或游离膀胱粘膜行尿道成形术,一期手术治愈率达95%,达国内领先水平。获中山医大科技进步奖。 7.先天性肾积水与各地围产期"B"超科室合作,早期发现胎儿肾积水者,作动态观察,许多患儿在新生儿期做了手术,挽救了患肾。术式上作了重要改进,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成功率已达到99%,疗效国内领先。 8.尿失禁近年来,对骶椎裂脊髓拴系致尿失禁患儿开展了脊髓拴系松解的手术,使部分患儿得到治愈或明显改善。对尿道括约肌损伤致尿失禁患儿采用掌长肌游离移植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9.攻克肿瘤难关通过手术、介入、化疗、放疗等综合方案,使小儿恶性实体瘤,如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胚胎癌、生殖腺恶性肿瘤患儿的治愈率逐渐提高,达到国内先进行列。自1998年得到国际儿童癌症专业委员会支持以来已在广东省内推广早期防治儿童癌症工作。 10.联体婴1988年我们成功地为一坐骨联体婴作了分体手术,其中一婴已上学读书。这是世界第8例,中国大陆第1例。1998年我们又成功地做了三足婴的整形术,为大陆首例。

皮肤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集教学、科研和临床病理诊断为一体,是医院和中山医学院的重要科室之一,也是历届广东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的主委单位,现为广东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本科室早年在著名病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梁伯强教授和秦光煜教授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沉淀,成为了一个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气氛浓郁、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学科点,培养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病理学家,他们当中许多人是国内各院校的病理学教研室或病理科(系)的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目前,本科室在编医生22人,技术员18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6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8名。副高以上技术人员3名,主管技师9名,技术员6名。本科室临床病理会诊中心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且各有专长的病理诊断专家5名。科室承担着附属第一医院(包括黄埔院区和东山院区)所有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及病理会诊工作,诊断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病理活检无论在病例数还是诊断质量方面均处于全国各大医院的前列,且活检量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加,2008年已达68000余例(其中组织活检38000例,细胞学检查30000),2009年将近80000例(其中组织活检和细胞学检查各40000例)。随着手术量的增加,术中冰冻亦明显增加,每年达3500多例。尸体解剖每年约4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目前病理诊断最普遍应用的辅助诊断技术,尤其对肿瘤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科室具有大量开展免疫组化染色的条件和技术力量,每年的免疫组化染色片达到30000张以上,并且在持续增加。随着分子病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我科近期将开展多项分子病理诊断新技术,如ISH,FISH,CISH,PCR、基因重排等,这些新技术的开展将为鼻咽癌、乳腺癌、淋巴瘤、胃肠道肿瘤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合理治疗提供更可靠的病理依据。由于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及全国疑难重症诊治中心,我科每年接受来自我省基层医院及全国各地疑难病例的病理会诊量达5000例以上,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为这些患者明确了诊断,并得到临床及时的治疗。

麻醉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单位,是国内教学医院中规模较大、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皮肤性病学科之一。 我科人才梯队建设合理,具有正教授 2 人,主任医师 2 人,副教授 2 人,副主任医师 6 人,主管护师 5 人,主管技师 1 人,技师 2 人,护师 9 人。其中有博士导师 1 人,硕士导师 4 人。科室人员分别担任广东省皮肤学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分会常委,中华皮肤学会病理学组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治疗学组委员,广东省激光学会委员和广东省过敏变态反应学会委员。 2006 年我科引进一位在西方国家攻读博士学位的皮肤科人才回国服务,担任科室领导职位,大大加强了学科在医教研三方面革新跃进的力度。 为适应广大患者的诊治需要,我科开设皮肤普通门诊、性病诊疗中心、激光、真菌性皮肤病、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白癜风)、皮肤血管瘤、痤疮、脱发(斑秃、男秃)、手部皮肤病、红斑狼疮以及银屑病等 10 个专科。并设有固定的教授门诊和坐班教授门诊,每日出诊教授 2-6 位,性病诊疗中心亦有固定的教授门诊。由于医院地理位置与基础医学院相连,加上医院和科室的声誉好,我科门诊很受患者青睐。 2008 年门急诊量超过 10 万人,平均每天门诊量超过 420 人,最多的日门诊量接近 700 人,在省内的综合医院居前列。病房现设有病床 12 张,每年收治病人约 200 人次,治疗后临床好转率达 95% 以上。病人主要来源于广州市和省内其他区域,多患有少见病、疑难和难治病症。长年接受大量从省内外前来就诊的疑难、危重皮肤病患者,使我们积累了丰富诊疗经验,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临床诊治准确度达国内先进水平。 我科在省内较早开展皮肤病理检查,至今已有将近 20 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病理诊断经验,更提高了我科皮肤病的诊断水平。而且皮肤病理诊断水平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常接受省内和市内其他医院送来的病理会诊片。皮肤病理检查可用于一切皮肤病,特别是疑难和少见病例。近来我们还开展了头皮病理检查,了解脱发性疾病的病理改变,鉴别诊断瘢痕性脱发和非瘢痕性脱发如斑秃等。协助诊断的检验项目方面还设有斑贴试验检测接触过敏原,用于湿疹皮炎; 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皮肤免疫球蛋白沉积性疾病如大疱病和红斑狼疮等病。 近年来,我科着力加强了激光专科的发展,在原有的治疗项目基础上增添了新的项目,新近购置了一批先进的激光设备,如全波长可调光治疗机、长波与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机、二氧化碳激光机、微波治疗仪、 Q 开关调频激光机以及艾拉光动力治疗机等。治疗项目除皮表肿物、老年疣、尖锐湿疣和色素痣外,还增加了色素斑,太田痣,基底细胞瘤,白癜风,银屑病,特异性皮炎和慢性湿疹等。其中新进的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机对银屑病和白癜风具有良好的疗效,艾拉光动力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比传统的物理治疗损伤少,疾病复发率低。其余的专科治疗项目还设有头皮注射治疗斑秃,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和慢性溃疡等。拟开展的项目还有局部免疫治疗(外擦接触致敏剂 DPCP )治疗重型斑秃。

医学影像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麻醉科组建于1958年,1985年发展成为临床麻醉学科。历任主任:伍守仁、周树芬、张尚礼、陈秉学、黄文起。中山一院麻醉科由当年单一临床麻醉工作领域发展至今,成为多亚学科领域的一个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时至今日中山一院麻醉科成为广东省以及中国南方多省中技术力量最雄厚的麻醉学科之一。在港澳和东南亚均有较高知名度。 目前中山一院麻醉科共有42员工。2位教授,5位副教授。85%麻醉医生已获得或再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多名医生曾留学研修于美国、欧洲、日本。现仍有学者在国外研修。

针灸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基本情况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由我国著名的放射学奠基人谢志光教授创办于上世纪40年代,1999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同年被评选为广东省重点学科。我国著名的放射学专家肖官惠教授(曾任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方昆豪教授(原广东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许达生教授(原中华放射学会常委、广东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都长期在此工作,现任学科带头人为广东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孟悛非教授。科室现有职工84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7人,有2人担任《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多位教授兼任中华放射学会骨关节学组、腹部学组副组长、儿科学组组长或委员和国际著名学术团体会员,主编和出版《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二、医疗简介 科室现已发展成现代化医学影像中心,拥有设施堪称全国一流的影像中心大楼和完备的PACS系统,并已实现全科数字化。影像设备包括螺旋CT、1.5T磁共振、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数字胃肠机和CR、DR,并已安装了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影像学设备64排螺旋CT和3.0T磁共振。 科室专业技术力量雄厚,设有呼吸、循环、消化、骨关节、泌尿生殖、神经、介入等专业组,并设有20张病床的介入病区一个,年诊疗患者超过10万人次。各专业组均有老专家、教授主持日常医疗工作,长期坚持疑难病例集体会诊制度,诊断质量高。尤其由许达生教授、郑可国和李子平教授主持的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以及由黄兆民教授和孟悛非教授主持的骨关节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我科在肝肿瘤的影像诊断、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经皮腰穿椎间盘的介入治疗和肝内门脉分流术等方面取得了国内瞩目的成绩。 三、科研教学 该科对学科建设坚持医疗、教学、科研并举,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地位。95年以来多项研究获得获部、省、厅级科技进步奖,主编出版的专著有《简明实用CT诊断学》、《临床CT诊断学》《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图谱》、《临床MR诊断学》、《骨关节影像学》、《肝细胞癌临床CT诊断》、《肾肿瘤临床CT诊断》、《五官及颈面部肿瘤临床CT诊断》、《女性盆腔与乳腺肿瘤临床CT诊断》和全国统编教材《医学影像学》等。 科室一贯注重教学,任课教师都是具有丰富临床知识和教学经验的高年资讲师、副教授、教授,由科室承担的本科生医学影像学教学被评为中山大学2005年度精品课程。

中医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是集临床、教学及科研为一体的三级学科,目前拥有医护人员9人,其中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讲师(主治医师)4人,护理人员2人,80%的医生均工作15以上,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在临床方面,充分突出传统针灸特色,开展普通针刺、电针疗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针疗法、梅花针、刺络放血疗法、三棱针点刺、火针疗法、拔罐、刮痧、穴位按摩、艾灸等传统和现代针灸方法等。治疗一些常见病和杂症,如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小儿脑瘫,脑炎后遗症,偏头痛,抑郁症,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颈腰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四肢关节扭挫伤;过敏性鼻炎,咳喘;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顽固性呃逆;肠易激综合症,腹泻,便秘;以及失眠慢性疲劳综合症,和痛经、盆腔炎、肥胖等。 每年还开展“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具有针灸鲜明特色的“三伏天”和“三九天”疗法,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均取得较好效果。 在科研方面:先后承担和参与的课题有国家级1项,省级6项、厅局级7项、校级2项。已发表了包括SCI在内的论文近百篇。 在教学方面:承担中山大学医学院八年制、五年制、康复专业和护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并接收国内外的进修生。

外科实验中心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是集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及科研为一体的二级学科建制科室,包括中医门诊、中医正骨、中医病房、针灸专科等,学术队伍完整,人才济济,目前拥有医护技人员 48 人,其中教授(主 任 医师) 5 人,副教授(副主 任 医师) 12 人,讲师(主治医师) 13 人,住院医师 5 人,护理人员 11 人,教辅员 1 人,技术员 1 人 , 。 中医科是广东省综合性西医院中规模较大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中心之一,拥有 " 广东省名中医 " 李俊彪 教授等多名在省内乃至华南地区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中医专 家 教授。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诊疗需要,中医门诊、正骨门诊和针灸门诊设有心血管、肝胆、胃肠、呼吸、肾病、肿瘤康复、老年病、风湿病、妇科、儿科、骨关节病、 针灸脑病后遗症专科、针灸骨质增生专科、针灸面瘫专科、针灸咳喘专科、针灸肩周炎专科、针灸胃肠病专科、针灸颈椎病专科、针灸神经衰弱专科、针灸风湿病专科 等中医特色专科,其中中医肝胆专科、中医肿瘤康复专科、中医心血管专科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专科。每天除了开设普通门诊和专科门诊外,还开设大量的教授门诊,正骨门诊、针灸门诊还提供手法复位、按摩、牵引、外敷、 针刺、艾灸、火罐、梅花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刮痧 等传统中医服务项目。中医科的中医治疗特色明显,因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平均每天接诊来之省内外各地患者 1350 人次左右。院本部中医病房环境优美,管理完善,共有病床 11 张(不包含东山院区 20 张),是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医临床教学及住院医生培训基地,对常见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还采用针灸、火罐、刺络拔罐、刮痧及中药外敷治疗等,因简廉有效而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和喜爱。 中医科多位教授在省内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李俊彪 教授为全国中医肾脏病学会常委、中南五省肾病专业委员会及广东省中医药肾脏病学会副主委, 陈泽雄 教授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丘瑞香教授、 秦鉴 教授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张诗军 教授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医科属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点、博士点,每年招生培养规模是中山医中医系统中最大的一个单位,目前中医科已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数十名,每年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10 多名, 2009 年博士后开始进站。同时,中医学教研室每年承担着中山大学医科长学制学生、五年制和四年制本科生及留学生(全英教学)大部分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及中医临床带教任务。本中医学教研室也是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学》第五、六、七版的编委单位。 常年接收国内外的进修生,英语教学经验丰富,已有多个来自瑞典、芬兰、美国、巴西等外国学生在针灸专科进修学习。 依托中山大学及医院强大的科研力量和完整设施,目前中医科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基金课题十多项,先后有三项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近五年来科室人员共发表论著近一百多篇,其中 SCI 收录论著 9 篇;正式出版的主编或副主编专著近 10 部:参编教材 5 部。科室对外学术合作交流活动频繁,目前已与香港、德国、澳洲等大学建立了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SICU

科室简介: 外科实验室由王吉甫、朱家凯、陈国锐等老一辈外科教授创建于80年代初,实验室由小到大,仪器设备从无到有,研究人员艰苦奋斗,至90年代末实验室已具备200万仪器设备,培养了大批具有良好科研素质的外科专家,为外科的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自从普通外科成为211重点学科(1998年)和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以来,外科实验室的工作以辅助普通外科学科建设为主,利用普外投入的经费,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重新装修,添置了600万的仪器设备,发展成为一所现代化综合性临床基础研究实验室,总面积达500m2。实验室建立初步建立了3个技术平台:临床基础研究术平台、消化系肿瘤组织库和器官移植研究中心。在普外学科带头人汪建平、王深明、梁力建、何小顺等教授的研究方向指导下,结合外科其它各专科的科研需要,本实验室的目标是保证各项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合作,逐步成为一个完善的临床学科与基础学科结合并独具特色的科研基地。 实验室主要设有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室、病理室、生化免疫室4个技术室和1个组织标本库,各技术室配备相应的技术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实验室目前主要通过中山大学和本医院的学科建设费来维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运作。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各功能实验室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健全使用登记、保养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保证设备安全、高效运行,充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实验室在保证外科各项基础研究课题完成的前提下,还利用实验室先进的设备,开拓或开展临床病人检测新项目,辅助和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

骨肿瘤外科

科室简介: 我院SICU于1992年建成,是卫生部当时直接支持建立的国内五个ICU培训基地之一,也是国内最早专门从事普通外科危重病人管理的ICU之一。现有医生8人,护士23人,其中副教授1人(主任:管向东);讲师、主治医师4人(陈娟[副主任],欧阳彬,陈敏英,张晟);住院医师3人(黎丽芬,易慧敏,李忠真);主管护理师1人(护士长:刘晓英);护理师7人(王越秀,何丽仪,李彩云,钟安敏,李雪冰,邝燕华,卢德优),护士15人。6位医生已获得或在读医学博士或硕士学位。部分医生曾在美国、香港等地留学研修。现仍有两名医生在美国研修、攻读学位。近三年来,我科培养ICU专业硕士研究生5名。目前,我科是广东省医学会危重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近5年来,SICU年平均收治外科危重病人约500例,为复杂、危重手术的开展提供充分保障,外科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93% 。SICU是我院综合实力的窗口之一。医疗范围:收治外科急危重病人,内容包括:外科情况、重要脏器功能与并发症、营养支持、感染防治、大器管移植等管理,给予严密的、动态的、准确的监测与及时、高效的治疗。特别在呼吸道管理与机械通气、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流动力学管理、氧代谢管理、重症胰腺炎以及肝移植管理的新技术新理论应用走在国内前列。

关节外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前身是中山医科大学骨肿瘤中心),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显微医学部四大专科之一,以原骨科骨肿瘤组为基础新成立的专科,联合病理科、影像科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放疗、化疗科,建立的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中心,拥有多位全国知名的骨肿瘤、病理、影像和放、化疗方面的专家,每周开展骨与软组织肿瘤三科结合诊治病例讨论会,是华南地区最权威的骨与软组织诊疗中心。多年以来,历届骨(肿瘤)科主任分别担任过中华骨科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或副组长。骨肿瘤科开展骨肿瘤的诊治历史悠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恶性骨肿瘤切除和人工假体置换的保肢手术,三十年来,老专家们把毕生的心血灌注在骨肿瘤的科研和临床工作中,培养出一批全国知名的骨肿瘤的专科医生,备受国内同行的认可和好评。近年来,骨肿瘤科与时俱进,选派技术骨干先后分别到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和澳大利亚进行长期访问学习,与美国 MIAMI 大学骨肿瘤科、意大利 RIZZOILI 骨肿瘤研究中心、澳大利亚骨肿瘤协会等国际著名骨肿瘤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友好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关系,诊疗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现骨肿瘤科每年接诊的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患者有几百例,绝大部分患者开展保肢手术,最具代表性的骨肉瘤,规范化治疗的五年生存率接近 70 %。 2002 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展首例儿童可延长假体, 2004 年中心课题《恶性骨肿瘤的三结合诊断、保肢治疗和基础研究》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与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并多次承办了全国骨肿瘤会议和学习班。

器官移植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是在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属下的主要专科,包括一院本部关节专科和黄埔院区关节专科。院本部关节专科25张床位,黄埔院区关节专科36张床位。 我院关节外科的发展,经历了30余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过去30年里,我们已开展肘、髋、膝等人体主要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和关节镜手术,并取得满意的疗效,使无数失去关节功能的患者重新获得关节功能。关节专科将再接再厉,拼搏奋斗,将中山大学附属一院骨科的骨关节治疗和科研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专科主要成员均多次到欧美留学和临床进修学习,关节疾病的诊治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国际交流频繁,每年均派出医生到国外著名的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中心临床进修学习,同时聘请高水平的国外专家来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和手术演示。 临床方面,专科在开展各种常见关节疾患诊治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对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骨关节疑难杂症进行积极诊治,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已开展的临床工作包括:常见肩、肘、髋、膝关节的置换和翻修,难度大的复杂髋、膝关节置换和翻修,复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各种关节及韧带创伤的重建和修复,关节镜的开展等。

显微创伤外科

科室简介: 器官移植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现有医师20名,其中教授6名,均为博士生导师。中心主任何晓顺教授,“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是我国最早从事器官移植研究的中青年学者之一。我国肝移植的奠基者之一,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名誉主任委员黄洁夫教授为中心荣誉主任,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肾移植组组长郑克立教授为中心主任导师。 亚洲首例成功的亲属活体肾移植、亚洲首例成功的肝肾联合移植、亚洲首例成功的上腹部多器官移植等均诞生于我院,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我们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体外静脉转流下的肝移植、背驮式肝移植、门腔静脉吻合的肝移植、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搭桥”的肝移植、原发肿瘤根治术联合肝移植术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母亲为供体的小肠移植、肾体外循环试验、亲属活体肾移植、群体反应抗体检查等一系列技术。器官移植中心依托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在新技术的开创和应用方面始终走在国内前列。我们还先后指导或协助国内五十多家大型医院开展临床肝、肾移植,对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98年,肝移植项目被广东省科委授予科技技术进步一等奖。2003年,肝移植系列研究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再次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截至2005年7月,器官移植中心开展肝移植600余例,肾移植3000余例。目前年肝、肾移植例数均超过200例,移植例数及疗效均居国内器官移植前列。

微创外科

科室简介: 现有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1人,讲师、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技师2人,护理人员9人。 医疗范围:1.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臂丛神经与四肢神经损伤、神经卡压综合征、躯干与四肢神经肿瘤、痉挛性脑性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晚期神经损伤的治疗和肢体功能重建。2. 手部病变:各种手外伤、手部畸形(包括各种先天性畸形和外伤、炎症、烧伤疤痕等引起的继发性畸形)、手部良恶性肿瘤、类风湿关节炎手部病变、手部慢性损伤和劳损、各种原因所致手功能障碍的矫形手术和功能重建以及断指(肢)再植和手指再造。3. 头面部和肢体组织缺损的修复:头皮撕脱伤和疤痕性秃发的修复、颌面部肿瘤切除后下颌骨重建和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耳鼻再造、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的再造、隆乳、阴茎再植与再造、各种原因(如创伤、炎症、肿瘤切除等)引起的躯干和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4. 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的四肢畸形的矫形和功能重建。5. 体表肿瘤:包括血管瘤、淋巴管瘤、纤维瘤、滑膜肉瘤、黑色素瘤、皮肤癌等等。6. 慢性溃疡:放射治疗、慢性炎症、糖尿病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经久不愈的溃疡、褥疮等。7. 淋巴系统病变:淋巴水肿、乳糜尿、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四肢肿胀等。8. 小管道重建:如输精管复通、因尿毒症接受血液透析病人的动静脉造瘘、血管性阳痿的治疗等。

脊柱外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腔镜手术始于1993年,于1996年正式成立腔镜外科,隶属于普通外科,2001年更名为微创外科,为学校重点学科的一个专科。 微创外科现有床位23张,加床6张,配有专业医生7人,技术员1名,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人;尚有三位在亚洲极具知名度的微创外科客座教授,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 微创外科是以开展外科治疗内镜技术为主的专科,其开展的手术内容包括腹腔镜、胸腔镜等硬镜和十二指肠镜、胆道镜等软镜手术。自1993年以来,已开展了多脏器、多类型的手术,目前开展的项目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阑尾切除、肝囊肿开窗、大肠肿瘤切除、食管裂孔疝修补胃折叠术、腹外疝修补、脾切除、胃平滑肌瘤切除、肾囊肿开窗、肾上腺良性肿瘤切除、腹膜后囊肿切除、皮下埋藏灌注器经肝动脉或门静脉插管治疗肝癌和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胸交感神经切断治疗手汗症以及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以及腹腔或胸腔探查活检等手术。

心脏外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建立于2001年初,为目前省内专门收治各类脊柱疾患的脊柱诊治中心。在著名骨科、脊柱外科专家李佛保教授领导下,从人员配备、专业素质、外语能力、医护质量、科研水平和仪器配置等方面综合评价,我科已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并与日本国立弘前大学、北海道大学及名古屋大学等的脊柱外科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定期互派学习与讲学。我们将永远本着“病人的生命安全第一,病人的需要第一和手术技术质量第一”的宗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诊治范围 1、颈肩腰腿痛: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胸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肌劳损、腰椎小关节紊乱、颈椎及腰椎失稳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2、脊柱畸形:枕颈畸形(颅底凹陷症、先天性寰枕融合、齿突畸形及短颈畸形)、斜颈畸形(肌性及骨性)、脊柱侧凸畸形(先天性、特发性及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强直性脊椎炎、Scheurmenn病、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等等)。 3、脊柱骨折:Jefferson骨折、齿突骨折、Hangmen骨折、寰枢椎脱位、中下位颈椎骨折、胸腰椎和骶尾椎骨折。 4、脊柱肿瘤:椎骨肿瘤、椎管内肿瘤(硬膜外、髓外硬膜下或哑铃状)。 5、脊柱感染:结核性和化脓性脊椎炎,等等。 治疗特色 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相结合,药物疗法与康复疗法相结合,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相结合。 专科特色 1、上位颈椎手术:后路颈1/2 椎板内固定复位及后路或前路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齿突骨折螺钉内固定,寰枕后路减压枕颈内固定。 2、中下颈椎手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后路双开门或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成型术、后路关节柱螺钉内固定术或Ⅰ期前后路手术。 3、脊柱矫形术:前路或后路内固定矫形治疗脊柱侧凸症,后路脊柱“V”形截骨矫形治疗脊柱后凸畸形。 4、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5、前路或后路减压内固定复位治疗颈、胸、腰椎骨折。 6、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神经根型颈椎病。 7、全椎体骨肿瘤切除脊柱重建术。 8、椎管内肿瘤摘除术。 9、脊柱退行性疾患及骨质疏松症的保守治疗。 10、外伤性瘫痪术后的早期康复介入治疗。 11、脊柱经皮穿刺椎体和后凸成形术,间盘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等微创手术。 学科带头人:李佛保 脊柱外科专科主任:刘少喻 副主任:郑召民,万勇

胸外科

科室简介: 始建于60年代,73年开始在体外循环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75年3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及冠脉搭桥手术,76年5月10日成立单独的心脏外科病房,目前有病床36张,ICU病床5张。每年做体外循环300余台,普胸手术250台左右。 目前共有医师18人,其中正教授5人,副教授5人。11人研究生毕业,博士5人。7人在欧美做博士后或进修学习一年以上。 历任主任:第一任主任方大维教授,以后接着是王泰来教授、孙培吾教授和童萃文教授,现任主任张希教授。 目前学科地位:从全国而言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复杂先心病、保留全部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和肺高压的治疗等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小儿心脏移植国内最先进行。心胸外科是国务院及国家教委授予的博士学科点。孙培吾教授曾是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副主任委员;童萃文教授是中南六省常务委员, 广东省副主任委员 本专科以心脏外科为主,兼顾普胸。所治疾病及已开展过的手术如下: 1. 先天心:房、室缺,肺窄,心内膜垫缺损;法乐氏四联症;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 2. 复杂性心脏病治疗:有Rastelli手术、改良Fontan`s手术、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Senning、Mustard手术以及Aterial switch 手术等。 3. 心脏瓣膜病:各类瓣膜置换术如:AVR、MVR、DVR以及瓣膜成形术。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有独特之处。心房纤颤行迷宫手术亦有较好掌握。 4. 先心病合并肺高压:我科对肺高压的有15年的系统研究,取得较好的成绩。 5. 大血管疾病:马凡氏综合症Bentall手术,胸主动脉瘤根治术。 6. 小切口心脏手术:张希主任率先开展的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切口仅为常规手术切口的1/4-1/3。 7. 冠心病:常规开展冠脉搭桥手术,不停跳作体外循环下搭桥术。 8. 心脏移植:行国内首例小儿心脏移植。 9. 普胸疾病:包括各类肺叶切除及袖状切除;食管癌根治术;纵隔肿瘤切除术;胸廓重建等。 10. 胸腔镜手术:已开展肺、纵隔手术。

神经外科

科室简介: 始建于60年代,73年开始在体外循环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75年3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及冠脉搭桥手术,76年5月10日成立单独的心脏外科病房,目前有病床36张,ICU病床5张。每年做体外循环300余台,普胸手术250台左右。 医疗特点: 本专科以心脏外科为主,兼顾普胸。所治疾病及已开展过的手术如下: 1. 先天心:房、室缺,肺窄,心内膜垫缺损;法乐氏四联症;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 2. 复杂性心脏病治疗:有Rastelli手术、改良Fontan`s手术、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Senning、Mustard手术以及Aterial switch 手术等。 3. 心脏瓣膜病:各类瓣膜置换术如:AVR、MVR、DVR以及瓣膜成形术。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有独特之处。心房纤颤行迷宫手术亦有较好掌握。 4. 先心病合并肺高压:我科对肺高压的有15年的系统研究,取得较好的成绩。 5. 大血管疾病:马凡氏综合症Bentall手术,胸主动脉瘤根治术。 6. 小切口心脏手术:张希主任率先开展的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切口仅为常规手术切口的1/4-1/3。 7. 冠心病:常规开展冠脉搭桥手术,不停跳作体外循环下搭桥术。 8. 心脏移植:行国内首例小儿心脏移植。 9. 普胸疾病:包括各类肺叶切除及袖状切除;食管癌根治术;纵隔肿瘤切除术;胸廓重建等。 10. 胸腔镜手术:已开展肺、纵隔手术。 专著: 《实用心脏外科手册》孙培吾,钟佛添,童萃文主编 1995年 上海科技出版社 另参加编写的有《新外科手册》等。

血管甲状腺外科

科室简介: 神经外科始建于1958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初具规模,是硕士、博士授予点及临床博士后工作站。拥有病床数75张,其中专科ICU床位8张。医护人员近40名,17名医生中,1977年后入学者全部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目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名、在读博士生7名、硕士生8名,留学生1名。在临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我科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神经外科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广东省神经外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所在单位,现有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委员1名、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血管内治疗学组委员1名,广东省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2名。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国内较早地开展颅脑肿瘤的手术治疗,八十年代中后期逐渐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近年来,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已成为我科手术常规,得到普遍开展,年手术量800余台。在脑血管病、颅脑肿瘤、颅底外科、脊柱脊髓疾病、重型颅脑外伤和先天性颅脑疾病等的高水平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和显微手术治疗,脑干及深部中线肿瘤、颅底肿瘤、巨大垂体瘤、听神经瘤等复杂性颅内肿瘤及复杂性脊髓疾病的显微手术等方面达到或接近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我科现已拥有成套的国际先进水平的神经外科显微手术设备和器械,如ZeissNC4型等自动调焦平衡架手术显微镜4台、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多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测仪、CUSA、多功能神经外科专用床3台、Mayfield头架3个、高速气动磨钻及冲水双极电凝等进口双极电凝仪4套。正在订购神经外科专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结合临床实际,我科在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和脊髓髓内病变等多个神经外科热点、难点领域进行长期和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较显著的成果。"九五"期间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即《血管内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和《脑血管病的防治、外科治疗和临床基础实验研究》;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即《复杂性、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栓塞技术》和《垂体微腺瘤立体定位法与经蝶窦显微手术技巧》;参编《胶质瘤》、《现代外科学》、《新外科手册》和《门诊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专著8部;发表论文约100篇。 2001年11月我科成功地进行了1例D型连头婴分离术,该例连头婴分离术乃中国首例,世界第36例;而且1个婴儿肾功能衰竭,完全由另1婴儿代偿,双婴共享上矢状窦、横窦和窦汇,大量脑组织相互嵌插、融合等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手术中,创造性地使用了多个类似手术中未曾应用的技术。该例连头婴的成功分离标志着我科综合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受到国内外同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胃肠胰外科

科室简介: 血管、甲状腺外科是在原普通外科的基础上建立于1972年, 为国内较早设立此专科的医院之一。科室现有专科医师(技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博士导师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技师1人,讲师、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技师1人。专科护士14人。专科学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全国重点学科。本学科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内分泌乳腺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外科学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和中国抗癌协会广东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所在单位。 我科首先引进和改进、并在国内率先开展深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开展腔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经近200例临床应用,疗效良好。例数与疗效居国内领先地位。将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深静脉瓣膜手术与腔镜交通静脉结扎手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下肢静脉返流性疾病的综合性外科治疗体系,治疗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介入支架治疗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成功进行了升主动脉腔内置入膜型支架治疗全主动脉夹层,据文献检索,到目前为止,国外仅正式报道1例。此外,对于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颈动脉体后等血管疾病和甲状腺癌以及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或综合性治疗,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水平。甲状旁腺移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临床治疗水平达世界先进水平。近5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80篇,参加编写专著10部,现正主编"甲状腺外科"专著,陈国锐、王深明教授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出版。现正担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2000年,《甲状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系列研究》获得广东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200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内镜中心

科室简介: 一、科室基本情况 1. 人员结构:教授4人,副教授人,讲师或主治医师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方面人才。 2. 学术地位:(1)主办、主编《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中华外科学会胃肠外科学组组长单位。王吉甫教授现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组长,全国胰腺、胰岛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编。詹文华教授为中华外科学会委员,全国胃肠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副主编。汪建平教授为中华医学会实验外科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山医科大学副校长。(3)我科所属普通外科被列为中山医科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重点学科。 二、医疗情况 1. 医疗范围:主要治疗食管和胃肠道的良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各类消化道大出血、胰腺外科疾病、肠瘘、肠梗阻、食管狭窄、贲门失弛缓症、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短肠综合征、腹内外疝、直肠脱出、直肠膨出、环状痔和炎性肠病等疾病。 2. 医疗特长: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全结肠切除、回肠J型贮袋经直肠肌鞘肛门吻合术治疗家族性息肉病。近年来开展了胃癌扩大根治手术(如胃癌D4根治术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低位直肠癌保肛门手术、保护性功能的直肠癌根治术和结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较正规地开展了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吻合器在胃肠胰外科的应用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3. 医疗优势:技术力量雄厚,病例来源丰富。每天均有教授查房,每周均有术前病例或疑难病例讨论。大多数择期手术由高级医生主刀进行。 4. 新技术、新进展:近年来开展了D4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超低位直肠癌保肛门手术、结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经骶尾入路的直肠手术、直肠癌保护性功能的手术、吻合器痔环切除术、CEA-Scan监测大肠癌、术中内镜检查诊断疑难消化道出血、食管扩张治疗食管狭窄、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超声内镜检查、胃肠癌术前后辅助化疗等。5. 医疗成果:95年以来获各级医疗成果奖2项。 三、科研情况 1. 科研成绩:5年来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近200篇。获得各类科研基金共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项)。获各类科研成果奖共4项。科研项目"供体抗原与毒素连接物诱导异种移植耐受"1998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2. 主编专著: (1)《胃肠外科学》,王吉甫主编,詹文华、汪建平、陈规划副主编,2000年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消化道吻合器及其应用》,詹文华、汪建平主编,1997年出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风湿内科

科室简介: 我院内镜科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内镜机构之一,有较高的学术影响。我科拥有四套电子内镜主机、各种电子镜十余条及纤维镜数条,专业护士7名,参与内镜工作的医生由相关的临床专科派出,计有正教授5人,副教授9人,主治医师4人。均经验丰富。目前,已开展电子超声胃镜、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电子支气管镜及胆道镜等检查项目。 1.电子超声内镜(EUS)我省仅二家医院拥有该设备,可用于诊断胃肠道粘膜下病变,如平滑肌瘤、血管瘤、胃异位胰腺;可诊断胃肠道肿瘤的浸润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术前TN分期),如食管癌、胃癌、大肠癌、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可诊断壶腹周围病变,如胆总管末端肿瘤、结石、胰腺肿瘤,并可观察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我科在省内首先开展了腔内超声检查及EUS引导下活检术。 2.电子胃镜、结肠镜为我科的传统项目,已积累了大量的诊治经验。从周一至周五均有检查,当日出报告。近年来侧重于开展内镜下治疗,如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注射、套扎治疗、胃肠息肉摘除术、粘膜下肿瘤套扎摘除术、贲门失驰缓症的气囊扩张术、食管狭窄扩张支架术及胃石、异物的治疗等项目。我科还拥有我省第一条新生儿胃镜(GIF-N30),可对新生儿进行胃镜检查。率先在我省开展了"无痛胃镜"技术(清醒镇静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满足了患者的特殊要求,减轻了患者对胃镜检查的不适感。 3.电子十二指肠镜,用于胆管、胰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如胆总管结石、阻塞性黄疸、胆管癌、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等。特别是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具有不用开刀痛苦少,费用低等优点,已成为发达国家或地区首选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科已为200名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了内镜下取石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99年初,我科成功地为一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内镜放置了胆道金属支架,为广东省首例。 4.电子支气管镜近年来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如肺泡灌洗、支架术、肺穿刺活检术等。

普内科

科室简介: 成立于九十年代初,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在国內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现有在编医生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现任主任杨岫岩,共有两位教授分别担任中华风湿病学会常委与广东省风湿病学会副主委、中华风湿病学会委员与广东省风湿病学会委员,《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委两人。 主要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成人still病、血管炎等各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其中尤以擅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多年来我们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进行了长期的探索,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和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科学的诊治经验,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在成人still病治疗方面,我们独辟蹊径,打破了传统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的惯例,在国内外首先采用氨甲喋呤、尼美舒利联合治疗,使该病的疗效进一步提高,同时使激素所致的副作用明显减少。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其他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我们博采众长,采用当今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亦获得了相当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我们在国內外权威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实验与临床系列研究》获9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专箸两部:风湿病学(2000,科学出版社)和全科医学临床诊断学(2001,科学出版社)。

内分泌内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内科为原急诊的观察区,始建于2005年9月。现有教授/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1名退休返聘),讲师2名,住院医师4名。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其中具博士学位者3名,硕士学位者4名,在职读博士1名。 科主任马中富教授/主任医师为临床血液学硕士和临床心血管学博士学位,并被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9年8月被聘为硕士导师,现已毕业硕士生18名。1999年12月被聘为副主任医师。2004年12月被评聘为教授/主任医师。2006年5月被聘为急诊医学博士生导师,招生博士生4名,2010年毕业1名博士生。1993年7月至2005年8月一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工作,从事急诊内科专业,2005年9月至今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内科工作。 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热带医学杂志等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著90篇,其中SCI论文3篇。主编书6本,参编书15本,共约400万字。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厅局级课题2项,横向课题3项,共有科研基金45万元;参加多项课题研究如“九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3年8月起被国际卫生发展组织聘为东亚医学顾问。与北京大学附三院的王瑞儒教授一起主编了卫生部“世界银行贷款秦巴卫生项目/英国国际发展署赠款支持性项目”支持的《农村急诊医学培训教材》和《农村常见急诊手册》两本书。已先后多次赴四川、陕西、宁夏、山西和广西省玉林市考察和讲课,培训县-乡-村三级急诊医生,受得卫生部相关领导、专家和学员的一致称赞和好评。2005年5月根据卫生部农村司的要求起草我国“乡-村”急诊医师的培训大纲、并使用本《教材》,两书共印刷40万册。此后多次被卫生部农村司派去检查全国“县-镇-村”医生的急诊急救、内科学、合理用药、“温暖工程李兆基万名乡村医生培训项目”中期和终期评估、“中澳关于制订中国中西部地区乡村两级医疗行为规范的项目”基线调查和检查,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务院扶贫办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办公室、甘肃省扶贫办委派参加“贫困村灾后重建中妇女参与及发展能力”的培训(甘肃省兰州市)。作为卫生部国家级专家,先后30多次到全国九个省市,主办学习班30次,培养基层师资力量和基层医生1000余人次,获得了卫生部和各省市的广泛好评。 2002年4月被批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007年10月起被聘为全国初、中级医师晋升考试内科试题命题组组长;2008年5月起被聘为中山大学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专家,内科组组长;2007年12月起中山大学Ⅰ期药物临床实验基地申报副主任;2008年9月医院招收了7名培训的全科医生,同时负责全科医学培训基地的建设,2010年5月已获广东省卫生厅批准。2002年4月起为广州市、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急诊专家成员。2008年起为“中华医学奖”的评审专家。2003年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同行评议专家。广东省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首届(2010.6起)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第四届委员、第五届常委,广东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第四届委员、第五届为副组委;中国医药信息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的常务理事和常委;广东省药学会药物评价与合理用药分会第一、二届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毒素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常委;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和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委员。《热带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临床急诊杂志》、《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杂志》等的编委。

呼吸内科

科室简介: 我院内分泌科由全国著名内分泌学专家、时任中山医学院副院长的周寿恺教授创建于1957年,是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内分泌科之一,早在80年代中期,就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内分泌病区,同时建立了设备完善、检验项目齐全的内分泌实验室。在内分泌老前辈黄葆筠、余斌杰教授及历届科主任梁奕铨、胡国亮、翁建平教授的领导下,内分泌科发展迅猛,是国内最早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1997年成为国家第一批内分泌专业临床药理基地,2003年获批广东省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内分泌科由内分泌病区、内分泌实验室、糖尿病中心及内分泌专科门诊组成。 现有正高职称4人(其中博导3人),副高职称3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技术人员3人 。科主任李延兵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青年副主任委员、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常务编委。肖海鹏教授兼任中山一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会长、 《 中国糖尿病杂志 》编委。科副主任姚斌副教授兼任广东省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胡国亮教授兼任广东省糖尿病分会常委。

血液内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由呼吸病区、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和呼吸实验室组成。她拥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术带头人和医、教、研各方面的人才。现有教授2名,主任医师1名,副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3名,讲师4名。她也是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硕士导师6名,其中具博士学位者3名,硕士学位者6名。科室主任谢灿茂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广东省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和《全科医师规范教材》编委,主编并出版了《今日治疗·呼吸系统分册》。 呼吸内科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是处于先进水平的一个专业学科。其学科方向是胸膜疾病、呼吸危重症医学、肺部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哮喘和睡眠相关呼吸疾病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我科共有病床58张,其中普通病床50张,监护病床8张。病区环境舒适,设备先进。MICU配备有先进的心肺功能监护仪和中央监护系统,各种型号的高档呼吸机10台,抢救设施非常完善。呼吸实验室配备有进口的电子和纤维支气管镜(Olympus)、肺功能测定仪(Sensor Medics)、多导睡眠检查仪、细胞培养室和高级分子生物学仪器,对呼吸科的医疗科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更重要的是,我科拥有一批热爱医疗事业、高素质、高水平的医护人员。创新精神与新技术、新方法相结合使呼吸内科近年的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成功地治愈和抢救了无数的患者。1996年4月,同时诊断并治愈了3例人类比翼线虫病患者,是国内首次发现,也是世界上同时检出3例患者的首次报道。1998年3月,在国内首次创造性地使用体外循环辅助下双肺同时灌洗技术,成功地抢救了1例濒死的肺泡蛋白沉着症伴呼吸衰竭的患者。这些突出的医疗成果,受到国内多家新闻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等)的报道,并且宣扬了我科良好的医德医风,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 呼吸内科也是卫生部临床药物验证基地之一,多年来在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5年来,呼吸科共获得国家、省、厅、学校各级科研基金10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在国外发表论文6篇(SCI 4篇)。1999年谢灿茂教授还获技术专利二项。总之,我们正为医院的发展和重塑中山医辉煌作努力。

消化内科

科室简介: 于1980年从内科中独立出来,在国内较早成立了血液专科,经过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环境优美、生活设施和管理完善的、国内一流的血液专科,有普通血液病房(床位46张,另外加床12张)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床位20床、无菌层流病床4张)、血液研究室。开设了血液专科门诊,每周逢周一至周五均设有教授门诊。现有专科医师18人,包括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讲师8人,住院医师1人。博士导师3人,硕士导师5人。有博士学位者8人,硕士学位者6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人。实验室人员共4人,其中副主任技师1人,主管技师1人,技术员2人。

肾内科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中心,是国家教育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卫生部消化专科医生培训基地、消化内镜医生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由消化专业病房、消化内镜中心、胃肠动力中心和消化实验室组成。现有医生1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消化专科进修医生、培训医生多名。学科带头人胡品津教授是国内知名的消化病专家,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顾问、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科主 任陈旻湖 教授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他们同时兼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消化病学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10余种中外专业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学科还聘任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沈祖尧教授、梁伟强教授、于君教授、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王振宇教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医疗中心 Matthias Ebert 教授为客座教。 消化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是国内较早开展幽门螺杆菌系统研究的单位,在幽门螺杆菌根治、消化性溃疡与 NSAID 相关性胃肠粘膜病变的防治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诊疗专病中心,充分利用中山一院强大的医疗资源为广大炎症性肠病患者提供便利的诊治条件,现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炎症性肠病患者长期在本中心随诊。胃肠道动力障碍性性疾病与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胃肠动力中心有先进的设备,可进行多项胃肠动力检测,如食道 24 小时 PH 检测、胃肠道压力检测仪、食道多通道 PH- 阻抗测量仪等, 2008年起建立了胃食管反流病专科门诊,开展胃食管反流病规范化诊治与患者健康教育,在华南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并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内镜中心拥有多台先进电子内镜系统、超声内镜设备和胶囊内镜检查设备,是广东省规模较大的内镜中心之一,对内镜下治疗胃肠道早期恶性肿瘤、息肉、消化道出血、胆总管结石等有丰富的经验,能熟练地运用粘膜剥离术、粘膜切除术等技术治疗消化道病变;在国内较早开展超声内镜下的检查与治疗,为胃肠道粘膜下病变、胰腺及胆道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很好的手段;胶囊内镜与全小肠镜的应用为既往视为盲区的小肠疾病如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克罗恩病、小肠肿瘤等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检查方法。 近年来,消化内科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基金多项。近 3 年发表科研论文 186 篇,其中SCI收录论著50多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多项。主编了《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和《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等深受广大临床医师喜爱的医学书籍,主编了卫生部统编的研究生教材《消化内科学》,作为副主篇单位参编了包括卫生部第七版统编教材《内科学》在内多部专著。

心内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重点学科、卫生部肾脏病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肾脏病诊断、疑难病会诊和慢性肾脏病防治中心;是《中华肾脏病杂志》的承办单位。 肾内科现有正高 职称 13 人,副高职称 7 人,博士导 师 11 人。学术团队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特聘教授—珠江学者、 全国优秀 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学术团队先后获得了教育部创新团队、 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学术团队、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等称号。肾内科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担 任兼职 教授 和客座 教授,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 现任学科带头人是余学清教授,兼任中山大学肾脏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亚太肾脏病学会( APSN )执行理事、 国际肾脏病学会 (ISN) 全球发展委员会委员(东亚区)、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杂志》常务副主编等职务 。 肾内科由肾病一区、肾病二区、肾病三区、血液透析中心、腹膜透析中心和肾脏病实验室组成。现有病床 120 张,血液透析机 60 台, CRRT 机 6 台, APD 机 2 台。每年诊治肾脏病住院患者近 3000 人, 年门诊量达 60,000 多人次, 肾穿刺活检 1000 多人次。 腹膜透析中心现有持续性腹膜透析病人 670 多人,是国际上两个最大的腹透中心之一。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居世界先进行列。此外,腹透中心还与珠三角的各大医院合作,建立了高水平的腹膜透析卫星中心,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是世界腹膜透析多中心合作的典范。 肾脏病实验室是卫生部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占地面积 600M 2 , 仪器总值 1200 多万元。具备承担和完成国家重点或重大课题的能力。 本学科始终坚持以临床重大科学问题为中心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紧密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重点探讨常见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综合防治作和预防工作。并结合中国肾脏病的实际情况,以 IgA 肾病、狼疮性肾炎、腹膜透析为优先研究领域;同时,积极开展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针对危险因素的社区干预,为预防慢性肾脏病和减少尿毒症的发生率为重要目标,并为政府防治慢性肾脏病提供科学依据。 近5年来,本学科共承担各类各级科研基金54项,共计人民币1647万元,美金57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项,科技部及卫生部重大专项4项。此外,2009 年还成功获得了美国百特基金会EGP项目等的资助。这是本学科在国际科研项目申报中的新的突破。 近5年发表科研论文340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59篇:主编并出版学术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09年还获得国际肾脏病学会青年肾科医师奖,也是中国肾科医生在此领域零的突破。 近5年培养了博士生58名,硕士生49名。每年为全国各地培养肾科医生60多名,至今已为全国培养了肾科医生 2000 多名,多数已成为当地的肾脏病学术骨干,为中国肾脏病学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

神经科

科室简介: 现有医生30人,其中博士导师3人,硕士导师22人,正高职称(教授、主任医师)9人,副高职称(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5人,开设心内病区、心监病区、心介入病区、心导管室、体外反搏室、心电生理室、无创检查室及心实验室等部门,除承担日常医疗任务外,还承担包括主持国家九五、十五科学攻关项目等一批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培养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实习生、专科进修医生等教学任务,定期举办心内急症学习班和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等。 设备齐全,拥有国际一流的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心电生理检测仪、同位素心血管检测仪,先进的双向X光心导管设备及华南地区首台EnSite 3000 非接触式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 在介入性心脏病学方面,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旋磨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扩张术、先天性心脏病PDA、ASD及VSD封闭术、肾动脉扩张及支架植入术。 在心电生理学方面,开展了心内电生理检查术、房室结折返性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以及心房纤颤的射频消融术。在起搏器植入方面,开展了VVI、VDD、AAI、DDD、DDDR及抗心房颤动起搏器,还开展了埋藏式心脏除颤起搏器(ICD)及双心室起搏器的植入。 我们开发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技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已在全球广泛应用。 多年来,本专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一向以作风稳健、求实著称。在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的诊治等方面都紧跟国外前沿发展,并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工作规程和习惯。此外,在心脏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

眼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创建于1954年,1974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全国高级医师进修基地。于1975年起主办具有国内重要学术影响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0年和1986年分别被批准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1995年起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国家新药临床研究基地,2001年免答辩直接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学科以神经遗传病、脑血管病和神经系统老年变性病为临床和实验研究的重点。本学科有病床110张,建有神经一科、神经二科(脑血管专科)、神经三科和神经ICU。实验室设备先进、专业齐全,属下成立了神经电生理室、分子生物学室、神经细胞培养室、神经生化室、神经免疫组化和神经病理室等。每年门诊人数超过10万人次。目前学科已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学术梯队,现有各类工作人员88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21名, 讲师(或主治医师)4人,内有博士生导师8人, 硕士生导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2人, 具有硕士学位9人,有欧美留学经历者6名。一批德高望重、国内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如梁秀龄教授、刘焯霖教授、黄如训教授、钱采韵教授、苏镇培教授等仍然活跃在临床和科研第一线。本学科获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4人,入选教育部第二人才梯队1人,“千百十人才工程”广东省级培养对象2人, 中山大学校级培养对象5人。学科医疗和师资力量雄厚,已成为华南最大的临床神经病学教学基地和最具实力的名医会诊中心。 近年来,我科培养了大批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有的已经成为国内重点大学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或著名医疗单位神经病学的学术带头人。近5年共获53项研究基金,总经费达1558.1万元,其中国外基金3项(83万USD)、卫生部临床学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主编出版了《临床神经病学》、《脑卒中》、《帕金森病》、《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神经遗传病学》等专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0多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口腔科

科室简介: 医学二级学科,硕士生培养点。现有硕士生导师2人。在职医生11人,技术员2人,护士十余人,医生中正高1人,副高4人,中级职称4人,住院医生2人。 病区开展床位18张,普通门诊日门诊量约200人,还设有10个单元教授门诊及整形专科、干眼专科、斜视弱视专科、低视力康复专科、眼底病专科、葡萄膜炎等专科门诊。科室设有先进的AB超检查室、眼底荧光造影室、斜弱视检查室、电生理检查室、视野检查室和地形图检查室,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本学科具有完成眼科医疗科研和教学的人材梯队和国内先进的医疗设备。 临床上具有全面解决本专科的普通常见病及危、急、重病例特别是伴有全身病的眼病及复合眼外伤的诊治能力。目前主要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滤过手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上睑下垂、重睑、眼袋等眼整形手术、共同性、麻痹性等各种类型斜视矫正术、眼球震颤矫治术、眼眶肿瘤摘除术、义眼座植入、多种泪道重建手术、眼外伤眼球、眼睑修复成形术、角膜移植等手术。 我院03年6月与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合作成立了广东省低视力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这是全省唯一的低视力康复技术资源中心,中心内检查设备先进,配有数十种全省最齐全的助视器,并开设了低视力康复门诊,为广大的低视力患者提供诊断、助视器验配、视功能训练等康复服务。

耳鼻喉科

科室简介: 中山一院口腔科是中山大学六所综合性附属医院口腔科中人员较多、专业技术较全面的科室。它依借中山一院的全面优势同时又具有本科专业上的特点。口腔科担任着中山大学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及科研的大量工作。日平均门诊量约300人次 ,除了普通门诊外,每周还开设教授、专家门诊及专科门诊。开设的专科门诊有: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口腔正畸、义齿精密铸造、贵金属烤瓷牙、颌面肿瘤、颌面整形、牙种植、正颌外科、口腔肿瘤、涎腺疾病、颌面部血管瘤、颞颌关节病等。

泌尿外科

科室简介: 我院核医学科是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徐州市重点学科(江北唯一的核医学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拥有核素显像(PET/CT正电子显像、SPECT单光子显像)、放免、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等微量检测和核素治疗等先进诊疗手段,科室设备齐全,设备总值约3000万元人民币,学科硬件处于国内先进、位居全省前列。 核医学科下设三个中心、二个研究室:PET/CT、SPECT核素显像中心、放免中心和核素治疗中心,心血管核医学研究室、肿瘤核医学研究室,科室面积2000多平方米。学科人才梯队合理,现有工作人员2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人员5人,高级职称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学科规模位居国内先进、省内前列,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和省内有较高知名度(是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技术特色及优势 (一)心血管核医学。心血管核素显像项目、年检查病人数及多项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心血管核医学整体水平和规模居国内前列。已完成心血管核素显像3万余例次。在全省率先开展门控心肌断层心肌显像诊断冠心病;率先开展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评价存活心肌;率先开展腺苷介入心肌显像评价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率先开展利用心肌显像左室腔与心肌计数比值和肺摄取判断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在国内率先开展利用核素显像对肥厚型心肌病经皮室间隔消融术疗效的评价。 (二)分子影像PET/CT在肿瘤中的应用。经卫生部批准我院在苏北率先引进了功能分子影像设备PET/CT,现已成熟应用于肿瘤良恶性诊断、鉴别诊断及肿瘤的分期、分级、疗效评价等,充分发挥了苏北及淮海经济区内唯一的PET/CT作用,辐射范围包括徐州及周边城市如:连云港、宿迁、枣庄、淮北、宿州等,实现了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核医学科与临床学科联合开展核素治疗。建立了徐州市第一个具有较高防护水平的核素治疗病房,与外科联合进行甲状腺癌的131I治疗,使131I成为甲状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年131I治疗甲状腺癌110余例,居全省前列;与内分泌科联合利用131I治疗甲亢已有20余年的历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采用90锶体外照射及32磷注射治疗血管瘤、疤痕疙瘩、寻常疣等疾病数量居全省前列;在国内较早开展了32磷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囊性脑恶性胶质瘤并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目前我院已形成采用多种核素、多种治疗手段为特色的核素治疗体系,为某些疾病的治疗发挥着独特、高效的作用。 (四)放免中心。放免中心现有罗氏电化学发光仪E170一台,雅培化学发光仪i2000一台和贝克曼ACCESS2一台,半自动化学发光仪两台,HD-2001A生物芯片检测仪一台,硬件居全市前列、省内先进。开展近百个检测项目,开展项目和检测的标本量居全市之首,特别是开展了一些独有的检查项目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ACTH、CA21-1,PTH、CA724等既为本院临床提供了诊断疾病的新指标同时解决了市内其它医院和周边医院无法检测的难题,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良好局面。

妇科

科室简介:   我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于1978年建科,在淮海地区是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建科最早的医院。经过二十九年几代人的努力,科室规模不断扩大,放疗设备不断更新完善。2002年我院成立了东南大学附属肿瘤研究所,2003年我院肿瘤学科被评为徐州市医学重点学科,放射治疗科为其重点科室之一。学科带头人曾任徐州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兼放疗科主任,徐州矿务集团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徐州医学院放射治疗教研室主任、影像系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徐州市核学会副秘书长、徐州市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抗癌协会理事。科室拥有病床68张,共有医护人员36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副教授1名,主治医师2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5名。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级科研课题1项,市级6项。参编论著3部,发表论文50篇。   科室特色:肿瘤放射治疗科自1978年建科以来,经过近30年的积累,在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特别是放射治疗上以及肿瘤伴疑难杂症处理上,具有丰富的经验。本学科人才梯队合理,注重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和高学历人才的培养。1.放疗设备:我科注重发展更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2004年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放疗设备。如进口直线加速器,多叶光栅,实时影像验证系统,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CT模拟定位计划系统及网络,三维逆向自动调强计划,三维逆向物理调强计划, 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进口全自动三维模具切割机及挡铅模室系列、大型热疗机等放射治疗设备。2.肿瘤放疗技术:每年收治肿瘤病人1000名以上,可开展多种放射技术,如远距离放疗(肿瘤的外放疗),近距离后装治疗(腔内放疗);常规放疗,超分割放疗,加速超分割放疗,低分割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放疗化疗同步治疗恶性肿瘤,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根治性放疗,连续加速超分割、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多野及弧形放疗等。A、电动多叶光阑挡块等中心照射技术:我科引进该技术应用于全身肿瘤的放射治疗。这种技术使肿瘤的照射靶区更为合理,同时能有效遮挡不必照射的邻近正常组织。我科已开展这种技术治疗各种恶性肿瘤,是徐州地区首家开展的医院。 B、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我科开展的这种技术简称作X刀治疗,它能有效地将射线聚焦在肿瘤的部位,以达到杀灭肿瘤和尽可能保护周围正常组织。C、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又简称为后装治疗。目前是徐州地区唯一一家可以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后装治疗能有效提高局部的照射剂量,减轻邻近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我科已应用这种技术治疗鼻咽癌、舌癌、子宫颈癌、膀胱癌、食管癌、直肠癌等。组织间插植后装放射治疗子宫颈癌、上颌窦癌、舌癌、软组织肉瘤、直肠癌体外放疗后组织间插植放疗补量,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该项技术获徐州市科技进步奖。D、热疗:热疗配合放疗化疗治疗肿瘤已有明确的治疗效果。我科开展这项治疗已有近10年的经验。主要适用于颈部巨大转移淋巴结和肺癌、食管癌、直肠癌、膀胱癌以及一些软组织肿瘤的治疗。 E、CT模拟定位放疗:比常规放疗定位有了明显进步。主要是通过体位固定后在CT机下扫描做定位。这种方法可以让医生直观地了解肿瘤部位、大小以及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有利于合理的放疗设计,技术精度较常规明显提高。F、三维适形放疗:是在CT模拟定位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新技术。通过医生和物理师的精确设计,可以使肿瘤区的照射达到接近肿瘤形状的适形照射,而同时使周围正常器官的剂量比较低,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目的。G、适形调强放疗: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放疗技术。我院已正式使用该技术治疗病人。H、我科与肿瘤外科、肿瘤化疗科三科互相协作,开展术前、术后放疗和术中插植、放射性粒子种植放射治疗等,以及放疗和化疗、热疗、生物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在淮海经济区肿瘤综合治疗方面享有较高的声誉。

高血压血管病科

科室简介: 我院急救医学中心是在整合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病房(综合性ICU、EICU)资源、联合市急救中心的基础上,组建的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症病救治(综合性ICU、专业ICU)于一体的临床科室,形成了我院急诊与重症危重疾病的救治学科特色。中心现有医生2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6名、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8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8人。护士96名,其中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经常性派遣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主要定位在北京协和医院、北京阜外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南大学中大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省部级进修基地学习。 自2007年4月挂牌以来,院急救医学中心积极整合发挥自身人力、技术、设备优势,进一步提升了急诊与重症危重疾病的救治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三级甲等医院急救医学中心技术标准,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专科必须开展的技术项目,如CPCR术、颈内、锁骨下、股静脉等深静脉穿刺技术,熟练掌握心电图检查及心电监测操作技术和诊断能力,正确掌握氧疗应用技术、呼吸机应用(有创和无创)技术、心脏除颤与电复律技术,熟练掌握急诊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与合理使用,已常规开展要求重点科室掌握的技术项目,如连续血液净化在急诊病人中应用、心脏起搏(体内及体外)技术、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CO、BP、CVP、PAWP)技术,实现急症超声诊断、呼吸功能监测、救命手术(宫外孕、血气胸等)、严重多发伤、复合伤的正确处理)正确熟练应用,休克的救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救治、中毒的诊治、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救治已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达到国内先进的专科技术项目有:经皮气管导管导入术、机械通气支持及床边呼吸功能监测、危重病人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监测、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肺泡灌洗、床边血液滤过、血浆置换与血液吸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亚低温治疗技术、人工肝支持疗法、脑代谢监测等。先后荣获徐州市科技成果奖7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1项、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2项,在国家科技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近年来,我们坚持强化医务人员的三基本训练,熟练掌握急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注重全面提升急诊抢救和危重病监测与治疗技术,丰富了医护人员的才干。我们以提升医护人员急危重症新知识、新技术为目标,连续承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江苏省继续教育项目和徐州市继续教育项目,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好评。

普通外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是全国首家集高血压、血管疾病临床诊治、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特色专科。 本科人员结构完善,设施配套齐全,下设的无创血管功能检测室拥有国内最为完善的血管功能综合评估体系。本科除提供高血压规范化诊断治疗、周围血管造影、球囊成形和支架植入等常规诊疗服务外,还开展中心动脉压、动脉硬度检测等特色无创血管功能综合检查。 本科承担包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等一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在国际和国内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承担培养包括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教学任务。

儿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临床学科,于五十年代后期,我国肝脏外科先驱者之一王成恩教授首先在国内建立了原位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技术。于1963年,王成恩教授代表我国在莫斯科的世界肝癌外科学术会议上报告了原位肝切除术130例,获莫斯科国际博览会金奖。在他的领导下,我科于1964年成立了以王吉甫教授负责的胃肠外科、曹绣虎教授负责的肝胆外科和陈国锐教授负责的血管外科,是国内较早分设普外专业的单位之一。1978年我科成为首批硕士点单位。1986年成为博士点单位。1995年进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行列,1995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并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999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1年加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2007年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比。近10年来我科在原中山医科大学校长黄洁夫教授的领导下,选择肝脏移植作为学科发展的突破口,成为国内肝移植工作开展得最好的单位之一。学科以器官移植为龙头,消化系肿瘤及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为研究重点,在现任院长王深明教授、我院原院长詹文华教授、现任中山六院院长汪建平教授、原大外科主任梁力建教授、现任中山三院院长陈规划教授等不同专科学科带头人和现任普通外科主任汪谦教授的领导下,学科建设取得了较快地发展,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型的普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培训基地,有多个临床或科研项目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国内、港澳地区及东南亚一带享有较高的声誉。 我科目前拥有病床209张,设有胃肠胰、血管甲状腺、肝胆、器官移植、微创外科、外科重症监护等6个专科和普通外科实验室。每年诊治病人约12万人次(住院6500余人),手术例数5000余台,在肝脏移植、胃肠道肿瘤、肝胆肿瘤、血管外科疾病、乳腺和甲状腺肿瘤等的诊治上,为广东省甚至是华南地区的广大患者提供高水平、高技术、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使许许多多的急、危、重及疑难病例得到及时的诊治。在一些高难度手术上,我科屡获成功。如胃肠外科与移植科联合开展了亚洲首例多器官移植术和3例消化道肿瘤合并肝转移的病人成功施行肿瘤根治术和肝移植术。1名年轻女性在妊娠期间发现肝癌合并患者,凭借我院高超的医疗技术和高素质的医疗队伍,不仅成功地剖腹产下一婴儿,而且也顺利地将肝癌切除。1名臀部下肢巨大蔓状血管瘤(动静脉瘘)的患者,该患者辗转全国各地许多大医院均不愿为其手术,手术难度极高,我科血管外科医师连续手术40小时,终于完成此例全身性巨大蔓状血管瘤的手术。 我科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普通外科实验室、器官移植实验室、外科动物实验中心等实验基地。近年来相继成立了器官移植中心、肝癌研究中心、胃癌诊治研究中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并已建立华南地区最大的消化系肿瘤组织库(中心)。这些中心的成立为我科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课题提供了支撑条件,也为普通外科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国内外的科研合作建立了一个临床基础研究平台。

生殖医学中心

科室简介: 中山一院儿科是广东省内建立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儿科,几十年来一直是广东省各大综合医院儿科中实力最雄厚、床位数最多、专科设置最全面者,秉承了老一辈学者的优良传统,坚持医教研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学科建设的新局面。目前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遍布国内外。儿科以三大重点专业:内分泌、肾脏和新生儿为学科发展龙头,新生儿、肾脏、血液为主要病区建制,结合呼吸、消化、神经、儿童保健等专业,构建了团结、和谐、开拓、创新的良好学术环境,多次被评为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先进单位。是华南地区最强的儿科内分泌中心,强项是对性早熟和生长迟缓的临床诊治,以及在国内领先的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学科带头人杜敏联教授,从事儿科临床40余年,从事儿科内分泌专业近30年,是博士生导师,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和知名度,现任中华儿科学会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儿科学会委员及内分泌学组组长。专科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有博士学位的讲师、主治医师2人。 专科诊治内容:①生长发育的监测评估 ②小儿生长迟缓 ③性早熟 ④儿童肥胖症 ⑤儿童糖尿病 ⑥青春发育及其它性器官发育异常⑦骨骼发育异常 ⑧其它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性疾病

烧伤外科

科室简介: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针灸科、建科已有60余年的历史。以传统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与现代医学结合的门诊治疗型科室。拥有多名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具有传承和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配备有先进的医疗设备:电脑经络仪、超氧刀、、超短波、偏正红光仪等。有国内外较全面针灸治疗手段。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治疗的疾病:有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眼部疾病: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   1、对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后遗症、脑血管疾病、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小儿脑瘫、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痛、治疗方法有针灸、穴位注射、电针、经络仪。   2、对呼吸、消化系统疾病:针灸、中药穴位敷贴、药物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咽炎、盗汗、抵抗力低下、胃炎、肠炎、顽固性呃逆、腹泻、便秘等症。   3、针灸治疗妇儿疾病:如盆腔炎、附件炎、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小儿腹泻、小儿脑瘫等疾病。   4、圆利针针刀治疗:骨关节病、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髋膝关节退行性改等。开展多年疗效较好。   5、针灸治疗其他疾病:扁平疣、带状疱疹、单纯性肥胖症、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脂肪肝、耳鸣、失眠、幻听、痤疮、亚健康状态、腱鞘炎腱鞘囊肿、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特色专科   1、 中风后遗症专科:主治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半身不遂、肢体瘫痪、语言不清、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喝水打呛、)震颤麻痹、小儿脑瘫、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等症。   2、骨关节病专科:现代医学与中医结合治疗颈肩腰痛、骨关节病、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腰腿痛、肩周炎、骨性关节炎、顽固性软组织损伤等。   3、 针灸减肥专科:特别是单纯性肥胖、内分泌失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年期肥胖者均有明显疗效。对失眠、高脂血症、月经不调等均有治疗作用。   门诊位置:门诊综合楼5楼

肝胆外科

科室简介: 现代电抽搐方法治疗精神疾病的主要创始人是匈牙利的医生Ladislaus Von Meduna,他在1934年首先使用抽搐疗法治疗精神病人, 1938年,Bini和Cerletti在意大利的杂志发表《电流产生癫痫发作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以往药物抽搐治疗相比,该方法比较安全,可靠和简便,并于1940年由Lothar Kalinowsky到引进美国。我国开展电抽搐治疗始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广州市精神病医院是首先开展这项治疗技术的医院之一,并于1998年由美国引进第一台电抽搐治疗仪,并停止使用传统的电抽搐治疗。 电抽搐治疗室人员配置  1998年成立改良性电抽搐治疗(MECT)技术指导小组,电抽搐治疗室的成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电抽搐治疗培训,并通过相关的专项培训机构考核(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合格认证,方能上岗工作。其中有二名医生还到美国接受MECT培训,获得资格证书。目前电抽搐治疗室有两名精神科正主任医师、一名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两名主治医师、三名麻醉医师、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3年以上的精神科护士三名。 电抽搐治疗室仪器配置   在治疗室里配置了目前最先进的电抽搐治疗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中央供氧系统等。 电抽搐治疗室的地点选择   为保证资源充分利用和技术力量的集中,电抽搐治疗室作为一个独立机构,配备4个专用房子,包括电抽搐治疗小组办公室,治疗室,监护室和候诊室。室里安全舒适,通风,光线充足,安静优雅,各房子之间连在一起,各有隔音设备,候诊室与其它室用墙分隔开,治疗室放置治疗仪器和生命监测仪器,抢救器材,治疗床以及工作人员;监护室需要放置治疗后意识未恢复的病员,并配置相关的生命监护设置;候诊室给予门诊病人以及家属休息的地方。 在2008年,我们受卫生局的委托对广东省已开展现代电抽搐治疗的精神病院调查,未有一间医院完全按上述要求设置。我们作为首间开展改良性电抽搐治疗的医院,不论是在治疗的技术上还是人员、仪器的配置、治疗室的设计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国内几家MECT的培训中心之一。自改良性电抽搐治疗开展以来,我们治疗室已有50000多人次接受了治疗,有200多名国内精神科医生在此进修和接受培训,并于2009年举办了“广东省改良性电抽搐治疗学习班”。在2010年举办了“国家级的改良性电抽搐治疗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培训班” 。招收学员50多人,并得到一致的好评。

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是国家教育部属重点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主要学科,其前身骨科创建于1958年,在骨科前辈邝公道、黄承达、朱家恺、徐锦森等专家教授的艰辛奋斗,创造了世界首例断腿再植、在国内外最早开展显微外科技术,最早开展骨肿瘤保肢手术等光辉业绩。近年来,医学部在医疗、科研和教学迈上了新的台阶,国家领导人和省市领导人多次到我院本部和黄埔院区的骨科视察工作、会诊与治疗,医学部的医疗技术水平给领导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医学部现有床位215张,设置4个专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显微与创伤骨科,骨肿瘤科。医学部在一院本部(中山二路)设2个病区共100张病床,在一院黄埔院区设3个病区共115张。     医学部学术队伍完整,人才济济,有教授、主任医师13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8名。医学部是我国最早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也是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现有博士导师8人,硕士导师15人,80%以上中青年医生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医学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   近10年,我们在国内外主要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55篇,主编或参与编写专著45部,获国家级、卫生部、教育部和广东省各级基金课题76项,投入科研建设和课题研究总经费超过1000万,获教育部、卫生部和广东省各级科技进步奖32项,获得专利9项,2004年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骨科学涉及脊柱和四肢的各种疾病,包括发生在脊柱四肢的创伤、炎症、肿瘤、退行性变、各种畸形、周围神经疾患、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等,我医学部在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脊柱疾病,骨肿瘤,关节病变,显微周围神经修复,骨折创伤和小儿骨科等方面具有国内先进的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和研究学术水平,我们一向坚持病人安全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和医疗服务第一的行医宗旨,我们在医疗过程中的严谨科学态度,严格的术前讨论制度和严格的手术质量控制同行享有很高的声誉,为病人的健康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手术治疗骨科疾病的疗效满意,受到同行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赞扬。

器官移植

科室简介:    我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器官移植工作的单位。1972年开展了国内首例成功的肾脏移植,1993年开展了国内首例体外静脉转流下的肝脏移植,是国内公认的肝移植第二次高潮的发源地。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院器官移植工作在肝脏、肾脏、心脏、胰腺、甲状旁腺、小肠及腹部多器官移植等领域全面展开,移植的种类、规模、疗效等均居国内前列,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之一。     器官移植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现有医师20名,其中教授6名,均为博士生导师。中心主任何晓顺教授,“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是我国最早从事器官移植研究的中青年学者之一。我国肝移植的奠基者之一,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名誉主任委员黄洁夫教授为中心荣誉主任,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肾移植组组长郑克立教授为中心主任导师。     亚洲首例成功的亲属活体肾移植、亚洲首例成功的肝肾联合移植、亚洲首例成功的上腹部多器官移植等均诞生于我院,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我们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体外静脉转流下的肝移植、背驮式肝移植、门腔静脉吻合的肝移植、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搭桥”的肝移植、原发肿瘤根治术联合肝移植术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母亲为供体的小肠移植、肾体外循环试验、亲属活体肾移植、群体反应抗体检查等一系列技术。器官移植中心依托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在新技术的开创和应用方面始终走在国内前列。我们还先后指导或协助国内五十多家大型医院开展临床肝、肾移植,对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98年,肝移植项目被广东省科委授予科技技术进步一等奖。2003年,肝移植系列研究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再次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截至2005年7月,器官移植中心开展肝移植600余例,肾移植3000余例。目前年肝、肾移植例数均超过200例,移植例数及疗效均居国内器官移植前列。器官移植中心将继续秉承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的宗旨,发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朝着世界先进水平大步跨越。  

肛肠外科

科室简介:    一 科室基本情况     1. 人员结构:教授4人,副教授人,讲师或主治医师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方面人才。     2. 学术地位:(1)主办 主编《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中华外科学会胃肠外科学组组长单位。王吉甫教授现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组长,全国胰腺、胰岛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编。詹文华教授为中华外科学会委员,全国胃肠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副主编。汪建平教授为中华医学会实验外科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山医科大学副校长。(3)我科所属普通外科被列为中山医科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重点学科。     二、医疗情况     1. 医疗范围:主要治疗食管和胃肠道的良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各类消化道大出血、胰腺外科疾病、肠瘘、肠梗阻、食管狭窄、贲门失弛缓症、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短肠综合征、腹内外疝、直肠脱出、直肠膨出、环状痔和炎性肠病等疾病。     2. 医疗特长: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全结肠切除、回肠J型贮袋经直肠肌鞘肛门吻合术治疗家族性息肉病。近年来开展了胃癌扩大根治手术(如胃癌D4根治术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低位直肠癌保肛门手术、保护性功能的直肠癌根治术和结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较正规地开展了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吻合器在胃肠胰外科的应用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3. 医疗优势:技术力量雄厚,病例来源丰富。每天均有教授查房,每周均有术前病例或疑难病例讨论。大多数择期手术由高级医生主刀进行。     4. 新技术 新进展:近年来开展了D4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超低位直肠癌保肛门手术、结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经骶尾入路的直肠手术、直肠癌保护性功能的手术、吻合器痔环切除术、CEA-Scan监测大肠癌、术中内镜检查诊断疑难消化道出血、食管扩张治疗食管狭窄、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超声内镜检查、胃肠癌术前后辅助化疗等。     5. 医疗成果:95年以来获各级医疗成果奖2项。     三、科研情况     1. 科研成绩:5年来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近200篇。获得各类科研基金共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项)。获各类科研成果奖共4项。科研项目"供体抗原与毒素连接物诱导异种移植耐受"1998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2. 主编专著:     (1)《胃肠外科学》,王吉甫主编,詹文华、汪建平、陈规划副主编,2000年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消化道吻合器及其应用》,詹文华、汪建平主编,1997年出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詹文华     主 任:何裕隆     副主任:黄奕华     正高人员:陈正煊  詹文华  何裕隆  黄奕华  宋新明      副高人员:覃建章  傅仁祥  郑章清  周德林  

妇产科

科室简介:    妇产科在科研和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5年来,妇产科共获得国家、省、厅、学校各级科研基金52项,发表论文270多篇,获得国家卫生部、省、厅及学校奖励共6项。主编并出版了《临床妇科腹腔镜诊疗学》及《现代计划生育学》(副主编)一书。我科已完成了由卫生部科教司监制、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视听教材《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一片的制作。我科主办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学习班及生殖医学技术讲习班均为卫生部继续教育项目,均已连续举办多期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康复医学科

科室简介:    我院康复医学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康复医学科和教研室,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卫生部康复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和康复医学科专科医师培训示范基地。目前是国内康复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的主要机构之一。     (一)科室基本情况     1 .科室人员结构     康复医学科现有人员共 45 人。     ( 1 ) 康复科 医师 9 人,其中教授(主 任 医师) 4 人,副教授(副主 任 医师) 1 人,主治医师 4 人。     ( 2 )物理治疗部 19 人,其中副主任物理治疗师 3 人 ,主管物理治疗师(主管技师) 4 人,物理治疗师 12 人。     ( 3 )作业治疗部 2 人,其中副主任作业治疗师 1 人,作业治疗师 1 人。     ( 4 )义肢矫形部 1 人,为矫形师。     ( 5 )康复科护士 13 人,其中主管护师 4 人,护师 1 人,护士 7 人,助护 1 人。     ( 6 )研究员 1 人,为教授。     2 .学术地位       ( 1 )社会兼职         黄东锋 教授: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会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脑血管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 国 医师协会 康复 医师分会副会长; 广东省 医师协会 康复科 医师分会主委、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卓大宏 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咨询团专家、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主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康复医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中 国 医师协会 康复 医师分会名誉会长、 广东省 医师协会 康复科 医师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主编。     王楚怀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兼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脊椎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科医师分会常委。     刘汉军教授:美国声学学会(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会员;神经科学学会( Society of Neuroscience )会员。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 Speech Communication ,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EURASIP , Journal on Advances in Signal Processing , Yonsei Med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特邀审稿人。     刘鹏副 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功能评定专业委员会常委。     毛玉瑢副主任治疗师: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 2 )学术杂志     卓大宏 任《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主编。     黄东锋 任《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国外医学 - 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编委、《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编委等。     王楚怀 任《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杂志》常务编委、《按摩与导引杂志》编委等。     (二)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 1982 年在国内医院率先建立康复医学科,同时成立康复医学教研室,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中山一院康复医学科在康复医疗方面具有很高水平,对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心肺系统的疾病和损伤的康复医疗经验丰富。同时与临床各科,如神经内外科、骨外科、显微外科、手外科、整形外科、 ICU 、小儿外科、儿科、内科风湿及心肺专科等密切合作,开展各种疾病和损伤急性期和临床早期的康复治疗。     该科不但具有完备的门诊部和住院部,提供现代的康复医疗服务,而且建立了先进的康复治疗部门,如物理治疗部、作业治疗部和义肢矫形部等,大量采用国外各种先进的检测和治疗仪器设备。     物理治疗部提供:各种理疗、运动疗法、促进技术、麦肯基疗法、器械疗法、手法等。作业治疗部服务内容有功能性的作业疗法、 ADL 和认知训练、支具配制和应用、压力衣(套)的制作和使用等;还进行言语交流检查和治疗、吞咽障碍检查和治疗、以及心理测验等。开展多年的义肢矫形部是另一项康复医疗技术服务,包括各种上肢矫形器、下肢矫形器和脊柱矫形器的制作、使用和指导,近年来逐步开展假肢的配制服务。     (三)教学和培训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教研室是卫生部最早建立的康复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和最先开设的康复医学硕士研究生培训点,也是国内首批康复医学科专科医师培训示范基地之一,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的康复医学人才和骨干。     1. 博士生教育:现有博士生导师 2 人,在读博士生 2 人。     2 .硕士生教育:每年招生。有硕士研究生导师 4 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5 人。     3 .医学本科生教育: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程《康复医学》的包括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八年制、留学生五年制;以及卫生系、护理系本科指定选修课等。     4 .康复治疗专业教育:开设本科 4 年制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学)专业,已毕业 3 届。     5 .进修生教育:每年接受康复科医生和治疗师(技师)的专业进修,时间 6 个月 ~1 年。每周定期开设进修课程。根据目前国内发展需要增加康复治疗学师资培训和中西结合康复医师研修班培训项目。     6 .实习教育:定期接受各类实习。目前主要包括康复治疗专业的本科和大专实习生的临床实习。开设有关课程。  

放射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基本情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由我国著名的放射学奠基人谢志光教授创办于上世纪40年代,1999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同年被评选为广东省重点学科。我国著名的放射学专家肖官惠教授(曾任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方昆豪教授(原广东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许达生教授(原中华放射学会常委、广东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都长期在此工作,现任学科带头人为广东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孟悛非教授。科室现有职工84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7人,有2人担任《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多位教授兼任中华放射学会骨关节学组、腹部学组副组长、儿科学组组长或委员和国际著名学术团体会员,主编和出版《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二、医疗简介     科室现已发展成现代化医学影像中心,拥有设施堪称全国一流的影像中心大楼和完备的PACS系统,并已实现全科数字化。影像设备包括螺旋CT、1.5T磁共振、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数字胃肠机和CR、DR,并已安装了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影像学设备64排螺旋CT和3.0T磁共振。     科室专业技术力量雄厚,设有呼吸、循环、消化、骨关节、泌尿生殖、神经、介入等专业组,并设有20张病床的介入病区一个,年诊疗患者超过10万人次。各专业组均有老专家、教授主持日常医疗工作,长期坚持疑难病例集体会诊制度,诊断质量高。尤其由许达生教授、郑可国和李子平教授主持的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以及由黄兆民教授和孟悛非教授主持的骨关节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我科在肝肿瘤的影像诊断、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经皮腰穿椎间盘的介入治疗和肝内门脉分流术等方面取得了国内瞩目的成绩。     三、科研教学     我科对学科建设坚持医疗、教学、科研并举,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地位。95年以来多项研究获得获部、省、厅级科技进步奖,主编出版的专著有《简明实用CT诊断学》、《临床CT诊断学》《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图谱》、《临床MR诊断学》、《骨关节影像学》、《肝细胞癌临床CT诊断》、《肾肿瘤临床CT诊断》、《五官及颈面部肿瘤临床CT诊断》、《女性盆腔与乳腺肿瘤临床CT诊断》和全国统编教材《医学影像学》等。     科室一贯注重教学,任课教师都是具有丰富临床知识和教学经验的高年资讲师、副教授、教授,由科室承担的本科生医学影像学教学被评为中山大学2005年度精品课程。

外科门诊

科室简介:    科室介绍暂无     主 任:黄灿芝

特种医疗中心

科室简介:    中心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种医疗中心(简称“特诊”)是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高级医疗机构,前身为中山一院省级高干病房,1993年在省内率先开展特需医疗服务,曾接待许多国家领导人和省、部级领导干部。中心拥有特诊专用门诊楼(3号楼)和宾馆式特诊住院楼(邱德根楼,即8号楼)。特诊以中山一院享誉海内外的医疗技术为依托,拥有大批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和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临床科室、职能处室的大力支持下,特诊在全院范围内开通了医疗绿色通道,致力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高端医疗服务。特诊铭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理念,秉承中山一院“崇德、敬业、求精、图强”的院训,定位于服务高干、外宾、知名人士、社会主流人群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     特诊的使命:为特需人群提供尊贵、优质、优先的高端医疗服务。     特种医疗中心作为中山一院的综合性特色科室,拥有特种门诊、特内一区(含高干综合区)、特内二区、特外病区(含特诊手术治疗室)、特诊保健区、特诊医学整形美容部、特诊事务部等临床部门。     一、中心医疗特色     1、特诊拥有华南地区阵容超强、实力超群的特诊豪华专业体检团队。所有体检项目均由教授完成,体检教授都曾担任过中山一院专科主任或分管院长等职务。     2、特诊通过特诊手术治疗室和特诊医学整形美容部开展有特色的医疗项目。如:无痛人流、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疗法(EWBH,简称“热疗”)、医学整形美容等。     3、特诊借助医疗绿色通道,整合了医院各专科的技术力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  特种门诊:充分依托中山一院各专科的医疗技术优势,开设多学科特诊门诊服务。出诊的专家教授均为中山一院各专科学术带头人、专科主任等经验丰富、在省内和国内极具专业学术地位的教授;同时,特种门诊拥有华南地区阵容超强、实力超群的特诊豪华专业体检团队。特种门诊推出高端体检套餐服务,借助全院范围内的医疗绿色通道,结合特诊的特色优质服务(如导医陪护,贴心沟通、外语服务等)以满足高端客户的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     特诊外科:收治外科各专科患者,以普通外科患者为主,由各专科知名教授主诊、主刀,高年资主治以上麻醉师,主管医生、专业护理人员等组成高水平医疗团队。     特诊手术治疗室:为妇科、无痛人流、医学整形美容等中小手术提供了绿色通道。2001年特诊在国内率先开展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治疗(EWBH),为癌症、肿瘤、丙型肝炎等    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特内一区:收治综合区高干患者和特诊患者,是治疗多病种的综合病区。综合区收治的高干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在老年病的预防和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和特长。     特内二区:收治内科各系统及神经科等患者,由相关专科教授主诊,具有全科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协助诊治,为患者提供高端医疗服务。     特诊医学整形美容部:依托中山一院整形修复外科、眼科、妇科、皮肤科等各专科的医疗技术资源,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学整形美容服务。       二、中心服务特色       整合中山一院各临床科室专家教授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资源,全院范围内开通医疗绿色通道     特种门诊由专家教授坐诊     住院治疗、手术均由专家教授主持     疑难病症组织院内外专家会诊     专业护理人员提供全面护理服务     导医陪护,贴心沟通,代办手续,优先排队,就医方便舒适     常规检查,随到随做;特殊检查,优先安排     大、小手术优先进行     特设生活、医学整形美容服务     舒适和谐的就医环境     独立门诊楼,全新装修,内设中央空调,候诊大厅,宽敞明亮, 配备齐全     宾馆式病房,全部为单人房或双人房,内设中央供氧、空调、电话、彩电、热水、冰箱、私用衣柜、独立洗手间、独立阳台等。配套服务设施有营养餐厅、多功能会议室等     延伸医疗服务,持续跟踪患者的病情       三、中心组织架构         中心现有管理专业人员1人;固定编制的医疗专业人员13人,其中医生正高3人,副高5人,中级2人;护理正高1人;护理人员64人;导医、行政后勤人员32人。  

特种门诊

科室简介:    特种门诊作为中山一院特种医疗中心(简称“特诊”)的门诊部,位于中山一院新门急诊大楼后面的3号楼一楼,与特诊医学整形美容部相邻,距曾宪梓楼(2号楼)、医院新门急诊大楼(1号楼)仅几步之遥,交通非常方便。1991年作为中山一院独立的门诊部对外开诊,以舒适怡人的就医环境、精湛全面的医疗技术和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和称赞。     特种门诊整合了中山一院各临床科室专家教授的医疗技术开设有心血管科、内分泌科、呼吸科、肾内科、消化科、风湿科、肝胆科、胃肠科、泌尿科、妇产科、神经科、心理咨询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中医科、儿科、不孕症专科、优生优育科、男性专科等多个专科并由专家教授坐诊;为满足不同需求的个性化医疗服务,特种门诊设有特诊贵宾体检套餐,并且还可在套餐的基础上,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增添检查内容。所有检查项目均由医务人员陪护,免除您四处寻找检查科室的烦恼。化验及辅助检查均优先安排,大大缩短您排队等候时间。根据体检结果,由专家教授为您提供权威的健康评估和医疗咨询。     特种门诊充分依托中山一院各专科的医疗技术优势和医疗资源优势,借助全院范围内的医疗绿色通道,以病人为中心,不断优化诊断服务流程,结合特诊的优质服务理念(如导医陪护,贴心沟通、外语服务等),致力于为社会特需人群提供尊贵、优质、优先的高端医疗服务。  

特诊住院部

科室简介:    中山一院特种医疗中心(简称“特诊”)住院部前身为中山一院省级高干病房,位于中山一院东侧的邱德根楼(8号楼),临近交通便捷的东风东路、中山二路、执信南路、马棚岗路。住院部拥有特外病区(含特诊手术治疗室)、特内一区(包括高干综合区)、特内二区、特诊保健区、特诊事务部等多个临床部门,接待过许多国家领导人和省、部级领导干部。住院部环境幽雅,舒适怡人。全部病房均为单人房或双人房。病房设施先进完善,配备可调控角度病床、中央供氧、冷暖空调、独立床头柜、私用衣柜、独立洗手间、独立阳台、冷热水设备、电冰箱、彩电、电话等。     开诊以来,特诊住院部以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中山一院赢得了美誉。     住院部情况简介     特诊外科:收治外科各专科患者,以普通外科患者为主,由各专科知名教授主诊、主刀,高年资主治以上麻醉师,主管医生、专业护理人员等组成高水平医疗团队。     特诊手术治疗室:为妇科、无痛人流、医学整形美容等中小手术提供了绿色通道。2001年特诊在国内率先开展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治疗,为癌症、肿瘤、丙型肝炎等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特内一区:收治综合区高干患者和特诊患者,是治疗多病种的综合病区。综合区收治的高干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在老年病的预防和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和特长。     特内二区:收治内科各系统及神经科等患者,由相关专科教授主诊,具有全科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协助诊治,为患者提供高端医疗服务。     住院部服务特色     整合中山一院各临床科室专家教授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资源,全院范围内开通医疗绿色通道     住院治疗、手术均由专家教授主持       疑难病症组织院内外专家会诊       专业护理人员提供全面护理服务     导医陪护,贴心沟通,代办手续,优先排队,就医方便舒适     常规检查,随到随做;特殊检查,优先安排     大、小手术优先进行     舒适和谐的就医环境     宾馆式病房,全部为单人房或双人房,内设中央供氧、空调、电话、彩电、热水、冰箱、私用衣柜、独立洗手间、独立阳台等。配套服务设施有营养餐厅、多功能会议室等 延伸医疗服务,持续跟踪患者的病情  

特诊手术治疗室

科室简介:    特诊手术治疗室为妇科、无痛人流、特诊医学整形美容等中小手术提供了医疗绿色通道。特诊手术治疗室的主刀教授都是来自中山一院整形修复外科、眼科、妇科、皮肤科等各专科的知名教授,麻醉由高年资主治以上麻醉师担任。     2001年特种医疗中心在国内首先引进了美国FCM的TEMET1000型全身灌注热疗机,并成功开展了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疗法(EWBH)治疗晚期肿瘤病人新技术,为癌症、肿瘤、丙型肝炎等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2006年7月18日,由特诊、肝胆外科、麻醉科、呼吸内科等多专科合作的热疗项目正式重新启动,并成功收治第101位病人。     特诊手术治疗室位于医院邱德根楼(8号楼)负一楼,环境舒适、宁静,服务周到、便捷。全体医护人员将齐心协力为您提供尊贵、优质、优先的高端医疗服务。     无痛人流医疗项目简介:     人工流产术是应用手术器械把胚胎组织吸出或钳刮出来使妊娠终止的方法。许多年以来,我国的人流手术几乎都是在无麻醉镇痛的情况下进行的。受术者必须忍受痛苦和恐惧的煎熬。同时因为术中刺激迷走神经会引起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重者可引起晕厥和抽搐。     无痛人流(Aponia Induced Abortion)是中山一院特种医疗中心的特色医疗项目之一。它不仅使育龄妇女解决了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恐惧,同时因受术者术中平稳亦减轻了医生的心理压力,手术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深受医患的欢迎。其优点为:     一、操作简便、起效迅速。     二、受术者身体处于全麻状态下接受手术,镇痛和无记忆效果确切。     三、苏醒快、完全,即术毕意识完全恢复,30分钟内能自行离院。     四、无任何后遗症。药物能快速排泄。     五、有效地减轻了受术者不必要的痛苦,成功解除身心困扰。     术前注意事项:①术前3—7天禁止同房。                   ②无痛人流术应禁食、禁水6—8小时。                   ③带陪人,带卫生护垫。     术后注意事项:①术后全休二周。                   ②出血超过10天随诊。                   ③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月经恢复后复诊。                   ④术后半个月勿服用人参、鹿茸等活血中药及酒类。     提示:人工流产、无痛人流手术后,极个别患者可能发生如下并发症:     1、不全流产2、漏吸3、子宫穿孔4、出血过多5、术后感染6、宫颈宫腔粘连7、不育;特别严重者可能发生休克和羊水栓塞等等。     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疗法(EWBH)医疗项目简介:     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疗法(EWBH,Extracorporeal Whole Body Hyperthermia)是采用世界全身热疗研究的先驱—FCM公司的最新研发的全身灌注热疗机,使病人在安全的麻醉保护下,运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的技术,在肿瘤学治疗领域对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安全、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2001年我院特诊外科与美国专业医生合作,在亚洲率先开展此项新技术,至今共实施了100多例次的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治疗,无一例出现安全事故。绝大多数患者经热疗后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我院的热疗协会是国际热疗系统协会及国际热疗中心协会(美国)的中国分会,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在全国、全世界的EWBH治疗小组中处于领先地位。     热疗适应症:肺癌或肺转移癌,肝、胆、胰腺、食道、胃、肠等消化道恶性肿瘤,肾、膀胱、前列腺肿瘤,骨肉瘤、软组织肉瘤、淋巴结转移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子宫卵巢癌、颈部恶性肿瘤等各种实体肿瘤。     EWBH过程由特诊外科主任统筹管理,每位患者的治疗由主诊教授、麻醉科教授、心内科教授、化疗专科教授等专家组成治疗小组。为每例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证。EWBH治疗过程在特诊手术治疗室完成,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师、热疗机转流师和护理人员完成。     EWBH的专家组由麻醉科、血管外科、心胸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妇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化疗科等教授组成,与特诊外科的医护人员一起共同组成强大的热疗团队。  

特诊医学整形美容部

科室简介:    中山一院特诊医学整形美容部是中山一院特种医疗中心(简称“特诊”)的一个特色部门,依靠中山一院的医疗绿色通道,整合了中山一院整形外科队伍专业医疗技术及中山一院特诊的专业服务精神,向社会特需人群提供专业的医学整形美容服务。     中山一院整形外科队伍在国内外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全部教授、副教授分别担任或兼任全国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美容外科协会领导、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委员、广东省显微外科学会常委、整形外科学会委员、手外科学会委员等。     中山一院整形外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整形外科之一。于国中教授率先在广东省开展了整形外科工作,曾到美国著名的显微外科和手外科中心工作,在手外科和整形外科方面有丰富经验。许扬滨教授曾在上海第九医院整形外科学习,在日本北海道大学、北海道整形外科纪念医院、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麻省总院以及Shriners医院整形外科学习。     中山一院特诊医学整形美容部依托我院的整形外科队伍开展了各种美容外科手术,受到了全国各地及香港、澳门、东南亚患者的一致好评。     特诊医学整形美容手术适应症:     1、美容外科:隆鼻、驼峰鼻整形、鼻部的各种改型;眼部的各种修整手术,如:双眼皮、眼袋、上睑皮肤过多(俗称“三角眼”);面部除皱、招风耳、隆胸、巨乳缩小、乳房松弛悬吊整形、腹部松弛整形、肉毒素注射治疗皱纹、下颌角整形(改脸形)、颞窝整形、厚唇改薄、薄唇改厚、大嘴畸形改小、颈部皮肤松弛(火鸡脖)整形、上臂皮肤松弛整形,处女膜修补、缩阴术等妇科整形……     2、手外科、烧伤后整形、先天性和外伤后耳再造、鼻再造、乳腺癌切除后乳房再造、唇裂二期修复、头面部躯干血管瘤、黑痣、胎记、皮肤肿瘤切除和修复……     特诊医学整形美容部竭诚为广大爱美之士提供热情、专业的医疗服务!  

友情链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8733080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