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概况

别名:解放军301医院,三零一医院

性质:三级甲等

电话:010-66887329

地址:

专家答疑 预约检查 极速问诊
射频消融医学美容

科室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是已故的我国肿瘤学科的创始人——金显宅教授在50年代亲手创立的,是全国较早建立和规模较大的一个放疗科。经过半个世纪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现已发展为集科研、教学及临床治疗为一体的科室和全国知名的肿瘤放射治疗基地之一。目前是全国放疗医师教学培训基地、瑞典医科达(Elekta)公司培训基地和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培训基地。 一、设备情况: 拥有国际一流的进口放射治疗设备:医用直线加速器4台、全数字化模拟机1台、螺旋CT模拟定位机一台、3维逆向治疗计划系统5套、近距离治疗设备1套、热疗机3台(微波热疗机2台、射频深部治疗机1台),可进行全身各部位肿瘤的常规放射治疗、腔内放射治疗、组织间插植、微波热疗。2000年引进了全数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开展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技术。2006年引进并在天津市首家开展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开展临床治疗工作。2006年在我国大陆地区首家引进了Cyberknife立体放射外科系统(射波刀),使我院的放射治疗水平进入了“机器人”时代,走在了国内放射肿瘤学领域的前列,我科开始了以精确定位,精确设计和精确实施为代表的精确放疗年代。 二、科室组成和人员介绍: 放疗科是我院最大的临床科室,并下设放射物理和维修室两个科室。现拥有2个病区136张病床,2006年收治病人2071人次,每年完成放射治疗射野量120000 野,每年接待患者16300人次。临床各组治疗都特别注重放疗技术的改进和综合治疗的应用。放射物理室和维修室主要负责临床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诸如:放疗计划的设计和执行、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仪器设备的更新和维护管理。放疗各个学科间的相互协作,为提高临床各组的治疗疗效和新技术的开展应用提供了保证和理论基础。 放疗科技术力量雄厚,是一支由医师、物理师、技师、工程师和护士组成的高水平的技术队伍。科室学科带头人为院党委书记王平教授,科主任袁智勇博士,副主任朱莉主任医师。目前全科共有现职医务人员106人,其中教授 / 主任医师 / 研究员 7 人,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11 人,博士 / 硕士研究生19人,拥有硕士生导师3名,医师组27人,物理室13人,维修室6人,技术组25人,护士35人。以及8名由美国、瑞士、法国、香港等地学成归来的高级技术人员,他们作为本学科的技术骨干,在临床一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科研能力: 近年来,放疗科已经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获项,其中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天津医科大学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基金数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部级科研基金项目2项、天津市科委科研基金项目3项、天津市卫生局科研基金项目3项、天津医科大学2项,院级科研基金项目数项,在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这些都标志着放疗科的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有些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由瑞士学成回国的我院放疗科学科带头人王平教授、李瑞英主任医师与乳腺科同仁共同联手攻关,于1990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的根治性放疗技术,该技术改变了早期乳腺癌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法,缩小手术范围,既切除肿瘤又保留乳房,术后给予全乳房切线放疗,消灭微小病灶,使患者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减少手术的痛苦,保持了女性所特有的体形美,解除了她们的心理负担,目前已使近200名患者受益。该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我科王平教授和袁智勇博士,在国内率先开展Cyberknife立体放射外科系统(射波刀)治疗肿瘤,开拓了肿瘤放疗的新领域。 四、治疗特色: 放疗科拥有国际上一流的放射治疗设备,临床治疗上分为三个专业组,分别是头颈部和淋巴瘤组、胸肺组、腹盆和乳腺组,能进行各种现代放射治疗照射技术,包括有:全身各部位肿瘤体外照射、近距离后装腔内及组织间照射、加温治疗(热疗)、三维适形、调强适形治疗和最先进的射波刀治疗。 早在80年代放疗科就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热疗的科研及临床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受到国内外肿瘤学家的注目。近二十年来我科热疗临床工作又有了很大的进展。将热疗与放疗、化疗想结合的综合治疗,证明对肿瘤采取热疗+放疗的治疗模式,其近期疗效可提高1倍左右。可进行表浅、宫腔、直肠、食道和鼻咽等部位的热疗。 2000年引进了较先进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X刀),可满足全身各部位原发肿瘤、转移瘤及放射治疗后残留的治疗。突破了以往放疗为保护正常组织而被迫降低肿瘤剂量的限制, 2006年引进的Cyberknife立体定位手术平台(射波刀)的投入使用,实现了放疗中的三精,即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和精确治疗,为以往不适宜放疗的患者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肿瘤的肝转移、肺转移、脊柱或椎管转移、腹膜后转移、肾上腺转移、原发性胰头癌、各部位肿瘤手术后的残留或复发后不宜再行手术及重要脏器旁肿瘤而不能手术的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对早期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肝癌等提供了手术以外的根治性治疗,在使我科在肿瘤放疗领域的治疗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近年来在我科进一步规范了肿瘤治疗原则,在鼻咽癌、小细胞肺癌、食管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这些技术的临床实践标志着我院放射治疗科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的全体工作人员将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诚信为本、有诺必践、恪尽职守、率先垂范”的服务宗旨,为广大患者提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精湛的医疗服务,让患者满意在我科!

输血科

科室简介: 在医学美容中,精准控制祛除病变的范围与深度,并实现靶向根除,其疗效将取得突破性进展。疤痕发生几率显著降低。 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兴林教授领导的攻关小组,在国内、外率先将国际上最先进的高科技射频消融术用于体表病变根除的研究。经过六年多的反复临床研究,创建了不同体表病变射频消融术,在体表微创术中率先使用了手术放大镜,高精准度祛除病变,并实现了靶向根除皮肤病变,使部分不能治愈的病变得到了治愈,能祛除的病变疗效更好。经总后卫生部批准为新技术、新项目。并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特疗效的体表射频消融微创设备:XL-射频皮肤治疗仪。实现了:最轻微损伤,最佳愈合的目标。获国家专利授权2项。 【特点及创新】 1、高精度、分层、靶向根除体表病变,在手术放大镜下高精度祛除;不损伤睫毛及毛发;损伤轻、愈合快、疤痕发生几率低。 2、不同病变采用不同的去除技术,治疗后在创面形成保护层; 3、一次性消融电极,价格低廉,无交叉感染。 4、无光损害,操作者不需要戴防护镜,视野清晰,操作方便。 5、常规使用无烟雾,避免了烟雾及烟雾中的病毒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影响及传染。 【治疗原理】 我们反复试验,发现射频电磁波经消融电极作用于组织时,引起组织细胞内分子高速移动产生能量,达到消融、汽化、碳化及止血的作用。发现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频率愈高,热损伤的范围愈小,控制祛除的精准度愈高,因而,确定了最佳的治疗频段。 【适用范围】 1.皮肤色素改变:毛细血管扩张症、脂溢性角化(老年斑)、睑缘痣、色素痣、雀斑、文身等。 2.皮肤赘生物:疤痕疼痛、疤痕挛缩及疤痕增生、血管瘤、皮赘、脂肪粒、疣(扁平疣、寻常疣、尖锐湿疣)、汗管瘤、睑黄瘤、腋臭、胼胝、鸡眼、皮脂腺囊肿等。

放射诊断科

科室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输血科,拥有专业技术干部高级5名,中级7名,教授、博士生导师2名,属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该学科是在国内最早开展并应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血小板冰冻保存技术”的单位。2001年,被总参谋部任命为 “全军临床输血中心” ([2001]参务字第73号),2003年,被总后勤部确定为 “总后勤部军事医学重点学科” ([2003]后司字第708号),1996年至今为“全军输血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该科已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科室,其专业水平及学术地位,在全军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 医疗特色 a)成分输血工作开展深入,提倡科学、安全、合理地向临床供血,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开展疑难、特殊血型的鉴定、及交叉配血,将患者用血的风险降到最低。 b)《无偿献血者血小板资源的开发、深低温保存及其临床应用》,该项目研制的深低温保存血小板可保存1年以上,含有血小板和全部的凝血因子。特别适用于外科手术或创伤出血、血小板减少或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或出血倾向,以及稀释性凝血病的治疗。该成果已在我国200余家血站和医院常规应用。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明显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c)血液净化:输血科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血液中高浓度的PLA,阐明了净化输血提高输血疗效的主要机理。研制出新型净化输血滤器,具有高效去除PLA和白细胞、减少血液有害代谢物积累、提高血液氧饱和度、去除高血脂等新功能,主要应用于净化库存血液,保护受血者多脏器功能,提高输血救治疗效。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d)自九十年代初期,输血科就已经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参与临床疑难疾病的治疗与抢救,到目前为止已经救治了近千例患者。

微生物科

科室简介: 正高职务5人、副高职务20人、中级职务23人、初级职务19人,开展床位4张,以腹部介入治疗、CT引导下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早期诊断、血管成像技术、功能磁共振、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等项目为我科主要技术特色及研究方向。 1、1986年为博士授予点,1995年为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硕)士导师7人。 2、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每年完成门诊15万人次,介入放射治疗1000人次,MR检查1万人次,CT检查4万人次的巨大工作任务。 医疗特色 一、医学影像引导下的介入诊断与治疗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 1.门静脉高压的介入治疗 张金山主任在国内首先开展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为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取得良好的疗效,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2.肝癌的介入治疗 不同组织学类型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探索性研究。张金山主任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多方位研究。并对不适宜手术、微波治疗的病例进行超选择性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目居国内领先水平。 3. 急性内脏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完成1000余例,成功率达95% 以上。 4. 影像学引导下的穿刺活检诊断及治疗。 CT引导下的胸腹部穿刺活检诊断及治疗,1年内已完成200余例。 二、心脑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与研究水平具有鲜明特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急性脑梗塞早期诊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MRI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与病理对照。 循经络传感现象产生神经生理学机理的脑功能图像学研究。 AD患者认识记忆功能障碍相关的fMRI研究。 存活心肌影像学检测的基础研究。 多层面CT冠状动脉钙化测定与CT冠脉血管成像的研究。 三、肿瘤病变的早期诊断居国内领先。 1.肺癌的早期影像学诊断。发现和诊断了早期肺癌200余例,特别对细支气管肺泡癌有深入研究,诊断准确性高。开展了低剂量螺旋CT检出早期中央型肺癌的研究。 2.肝癌的早期影像学诊断。超声、MR、CT的相关性研究。 3.前列腺癌早期影像学诊断。磁共振、经直肠超声与经直肠穿刺活检的研究。

老年外科

科室简介: 科室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微生物科前身是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细菌室。1953年建院初期仅为2人组成的细菌室,1987年初成为独立科室。首任科主任为周贵民教授,现任科主任沈定霞教授于1999年接任。 科室构成包括细菌室、血清室、分子生物室以及研究室。现有高中初各级技术人员12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人员3人。 工作质量方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定期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生物安全管理、操作规程的修订工作,按照ISO9000标准以及美国临床微生物学操作规程要求,不断改进,使科室各项管理迈向更高水平。 微生物科作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并有上百名军内外微生物检验人员在我科研修或实习。 微生物科将始终坚持姓军为兵的服务方向,努力做到使临床和病人双满意,注重检验质量,在保证完成医疗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保持我科在国内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的先进水平,并积极跟踪国外发展,使之成为既能检测各种病原微生物,又有研究特色的一流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 承担的主要任务有:1、临床微生物病原学及免疫学诊断;2、保健任务,参加与首长保健有关的检查与临床会诊; 3、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及耐药机制研究;4、教学,包括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以及院外部分单位的临床微生物学教学工作;5、科研,自微生物科成立以来,开展过 艰难梭菌分离及其毒素检测、临床分离酵母菌鉴定及耐药性检测,对院内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及监测、耐药机制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是我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医疗特色 1、临床微生物病原学及免疫学诊断 2、保健任务,参加与首长保健有关的检查与临床会诊 3、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及耐药机制研究 4、艰难梭菌分离及其毒素检测、 5、临床分离酵母菌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6、艾滋病初筛实验室:1992年成立并迅速应用于临床 7、分子生物学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疼痛门诊

科室简介: 南楼老年外科(南四楼)初建于1986年,下辖一个病区及一个外科监护室。为了适应临床工作需要于1998年1月扩大老年外科的编制,并配备专职老年围手术期内科保障医师11名,专司老年围手术期心血管监护及各项内科保障工作。 目前老年外科下辖二个病区和一个实验室。 现有病床41张,每年收治病人800余人。 学科梯队结构合理: 现有编制45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4人(其中主治医师4人,主管护师10人),初级职称28人(住院医师4人,护师、护士24人,技师1人)。 现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8人。 本科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招收12名。 近5年承担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各项研究经费总计90余万元。 主编《老年外科学》及《肝胆胰外科进展》各一部,参编论著30余部。

肿瘤外科

科室简介: 麻醉疼痛:周二、周五下午(贺柏林) 麻醉疼痛:周一 、五上午,周二、三、四全天(普通门诊) 疼痛门诊:自5月22日起每日出诊 专家号:6月18日起 周二、五下午出诊 普通号:6月18日起 周一、三、四全天,周二、五上午出诊

整形修复科

科室简介: 现有两个病区,共有床位80张,有甲状腺乳腺、胃肠、肝胆胰三个专业。共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4人。 开展了腹腔镜胃癌根治、结直肠癌根治、腹腔镜肝切除、腹腔镜胰腺切除、单孔胆囊切除、机器人辅助手术等疑难复杂手术。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可以开展腹腔镜联合一期切除及多学科联合的综合治疗。微创治疗率在60%以上.

重症医学科

科室简介: 2008年1月18日,总后勤部副部长兼总医院院长秦银河、政委文德功在总医院科主任聘任大会上与新任首届整形外科主任徐军教授正式签署聘任书,隆重宣告总医院整形外科的建立。开启了总医院整形修复科历史性起点。 新创建的整形外科科室现有医师12名,其中高级职称医师4名,中级职称医师5名,医学博士7人、硕士3人。以显微外科、乳房再造整形、颅眶颧颌面畸形和创伤的修复为重点,全面展开美容外科、先天发育性畸形的整形、创伤修复、烧伤后畸形的修复、体表肿瘤切除修复等整形外科业务。为军队、为人民提供一流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拿出实在有用的科研成果。 经过半年的筹建准备工作,2008年6月病房正式运转,开始收治修复和畸形患者。随后,12月底,位于康馨大厦1层的新门诊正式运营,为患者就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009年6月被授予北京市重点学科。 科室自成立开始,就具备博硕士学位导师资格,现有博、硕士生导师两名。承担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军队重点课题。专业方向为细胞移植、组织移植。 医疗特色 科室以显微外科、乳房再造整形、颅眶颧颌面畸形和创伤的修复为重点,全面展开美容外科、先天发育性畸形的整形、创伤修复、烧伤后畸形的修复、体表肿瘤切除修复等整形外科业务。 乳房再造为本科的特色。徐军教授自1999年以来,在国内首先成功地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乳腺肿瘤术后的乳房再造。该方法克服了以往应用乳房假体或应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自体组织所产生的并发症,如包膜挛缩,腹壁疝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与北京肿瘤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合作进行的一期乳房再造已经开展数百例,居国内领先水平。 唇腭裂及相关唇、鼻、颌骨畸形的整复、颅眶颧颌面骨骼复杂畸形和缺损的整形:上下颌骨前突或后缩、“兜齿、地包天”、眶距过宽、Crouzon综合症(突眼、面中部凹陷)、半侧小面畸形(小耳、面部偏斜)、等居国内领先。柳春明教授在颅面骨骼畸形和唇腭裂的治疗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他发表的缝牵引成骨技术修复腭裂颌治疗儿童面中部后缩畸形的研究均是国际上首次报道,在国内、美国、日本和韩国交流,引起国际上的关注。 具体治疗范围包括: 整形修复 先天性疾病: 如唇腭裂,尿道下裂、血管瘤、血管畸形、淋巴管瘤、四肢畸形等 烧伤或外伤后畸形的治疗:如瘢痕、秃发 肿瘤切除后的修复:如乳房再造、黑色素瘤、皮肤基底细胞癌或鳞癌的治疗、Paget病的治疗 体表器官再造:耳再造、鼻再造、食管再造、阴茎再造、阴道再造、肛门括约肌重建等等 颅面外科 颅眶颧颌面骨骼各种复杂创伤、畸形。 颅面先天和发育畸形:单侧小面畸形,Crouzon综合征,眶距过宽、上、下颌骨前突或后缩、面部不对称畸形、面中部凹陷。颅骨畸形。 唇腭裂并发上下颌骨畸形。 美容外科 面部轮廓整形:颊脂垫切除、下颌角截骨整形、隆下颌术、颧骨成形术、额成形术、颞部充填、面部吸脂术 面部年轻化治疗:非手术和手术除皱 眼部整形: 无痕祛眼袋、重睑(小切口、埋线、切开)、开内外眦、睑外翻矫正、外切式眼袋、上睑下垂、失败双眼皮修复术、提眉术 鼻部整形:假体隆鼻、自体软骨隆鼻、鼻尖成形、驼峰鼻矫正、鼻翼缩小、鼻头缩小、鼻部修复 耳部整形:招风耳、菜花耳、杯状耳整形,耳垂整形,耳孔成形 唇部整形:唇裂继发畸形矫正、丰唇术、 胸部整形:隆乳,乳房缩小整形,男性乳腺发育整形 会阴整形:阴道缩紧、阴茎延长、处女膜修补、小阴唇缩短整形 体型雕塑:大腿、小腿部、上臂、臂部、腹部、腰部吸脂、腹壁整形术 其它整形:微创腋臭根治、毛发移植

介入放射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拥有国内国际先进的监护仪、呼吸机、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持续床旁血滤机、抗血栓泵、纤维支气管镜等。现有工作人员62名,其中硕士导师一名,博士4名,硕士3名。每年培养、带教研究生、进修生、轮转实习轮转医生近百人。重症医学科以战创伤的综合救治、危重病人的多脏器功能不全的监护与救治为基础,以创伤性ARDS早期诊断及干预性治疗,持续床旁血滤救治多脏器功能不全,危重病人镇静、镇痛及营养支持治疗为特色,以“生命相托,永不放弃,以人为本,奉献爱心”为宗旨,成为全国全军危重病人救治基地。 医疗特色: 1.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评估、监测及救治:对危重病人量化评估,微量泵控制多个药物个体化给药,调控细胞内环境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结合ICU镇静和“无痛化治疗”,镇静状态下心肺脑复苏的救治等,大血管术后、严重多发创伤的高级生命支持,救治成功率在93-95%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大器官移植围术期监护及治疗:成功地对300余例肝移植进行围术期监护治疗,对大器官移植中缺血再灌注损伤采用微循环的调控治疗,对急危重症病人多器官功能采用支持及替代疗法,同时采用程序化脱机拔管(SBT)缩短移植病人术后带管时间,取得良好良好效果。 3.持续血液净化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救治:将持续血液净化技术(包括高容量血液滤过、人工肝替代治疗等)应用于伴有或不伴肾功能不全的急性胰腺炎、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等多器官功能不全病人,有效清除血液中中小分子毒素和代谢产物,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提供营养代谢支持,有效控制体温,同时可以维持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效果良好。 4.热射病(Heat stroke)早期综合治疗:热射病是指高温下大量运动造成的严重中暑,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血液等重要器官,可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残率、病死率极高。我科紧跟国际前沿,早期给予持续血液净化、小剂量肝素应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深镇静脑保护、早期扩容水化疗法等综合性治疗,多年来成功救治全国全军50余例伴有多器官衰竭的重症病例,有效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改善热射病预后,取得良好效果,获得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 5.战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救治:根据创伤性ARDS的发病、发展规律,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根据不同病人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法、改良俯卧位通气、高容量血液滤过疗法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救治成功率在95%以上。 6.战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救治:根据创伤性ARDS的发病、发展规律,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根据不同病人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法、改良俯卧位通气、高容量血液滤过疗法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救治成功率在95%以上。

急救科

科室简介: 介入放射科是我院在国内率先建立的拥有独立正规护理单元的正式建制临床科室,由拥有70张床位编制的介入病房、全国一流的导管室以及介入专科门诊组成,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独立培养介入放射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科室之一,拥有国内、军内知名专家。平均年收治2000余例患者,专业技术力量及接诊患者人次均位于全国领先水平。科室现有博士4名,硕士4名,科研人员层次、梯队结构合理。科研方面,科室密切跟踪国内外最新研究趋势。在战伤的急诊出血救治研究方面,目前我科研究重点为积极开展胶类材料、栓塞微球等新型栓塞材料治疗战伤、创伤大出血、肿瘤相关出血等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积极研发新型介入技术治疗战伤、创伤性大出血。在肿瘤治疗方面,目前正开展生物微囊“包裹”、生物微球吸附分子靶向药物的可行性及缓释作用,超选择性动脉内介入导向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肝细胞癌精准根治性治疗技术的探索与评价;介入微创式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及肝癌合并肝硬化研究;联合干细胞移植和门静脉栓塞技术对肝脏组织再生能力影响的研究等。上述研究内容均得到相关科研基金资助。在开放合作方面,我科已与我院肝胆外科、放射科、血液科、消化科、肿瘤科等相关科室联合开发新技术。联合驻京部队,成立了驻京部队介入医学联合体,定期召开学术论坛。国际交流方面,我科已与日本东海大学介入放射科、美国斯坦福大学介入放射科协商决定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目前科室开展诊疗项目 血管疾病、肿瘤的介入微创伤治疗 四肢动脉、静脉阻塞/血栓及血管畸形的非手术治疗。 大血管及内脏血管疾病—上/下腔静脉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布-加综合征)、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血栓/阻塞、肠系膜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的开通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腔静脉过滤器置入、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介入治疗。 恶性肿瘤(无手术指征的肝癌、胰腺癌、胃癌、妇科肿瘤、肺癌等)导管栓塞-化疗。 各部位支架置入术:包括血管、胆道/食管/气管-支气管及胃肠道梗阻的非手术开通。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介入微创治疗 (胃冠状静脉栓塞、脾栓塞、TIPS等)。 各部位血管畸形(血管瘤、动静脉瘘)。 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各部位囊肿、骨样骨瘤、肝血管瘤等。 咯血、消化道出血和外伤性大出血的急诊止血。 预期手术出血量较大的术前血管栓塞治疗。 协助诊断相关疾病,如胰岛细胞瘤等。 就诊指南 科主任王茂强教授专家门诊: 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地点:门诊三层3号诊室 周三上午特需门诊,周三上午特需门诊 地点:健宾楼健康医学中心四层 其他医生在门诊三层35号或29号诊室

激光医学科

科室简介:

营养科

科室简介: 激光医学科是91年成立的专业从事激光治疗医技科室,所开展的激光治疗项目涵盖了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目前在激光设备品种和数量、临床业务范围和水平、科研项目和深度、教学数质量和层次、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均居全国全军之首,是目前国内军内首屈一指的激光医学应用、研究、教学相结合的学术单位,并拥有国际领先的临床技术和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亦属一流的激光医学专业科室。 特色治疗有: (1)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鲜红斑痣俗称“红胎记”,是一种先天性毛细血管网扩张畸形性疾患,好发于面部,很难自然消退。以往多种治疗方法,如冷冻、植皮、X线、同位素、电烧灼、各种外用药等,都可能遗留明显疤痕或不能彻底治愈。激光科顾瑛等发明的光动力疗法既能有效消除红色病变,又不遗留疤痕和色素改变,疗效好,副作用小。该疗法于199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激光科临床应用成功,经数千例临床治疗验证,有效率达98%以上。治疗后的病变色可完全消褪,增厚的病变皮肤变平,无疤痕,在十余年的随访中未见复发。目前,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明显优于国内外现有的其它各种治疗手段,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新型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获国家发明奖。 (2)光动力治疗体表和腔道恶性肿瘤:包括皮肤基底细胞癌、食管癌、喉癌、口腔癌、外生殖器肿瘤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恶性肿瘤在我科已经开展数十年,取得了肯定的临床疗效。PDT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①作用精确,选择性好:能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较大限度地保留正常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②损伤小:通过光导纤维可以进行内镜下和影象学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大大简化了治疗过程,减少了创伤,甚至可以避免开胸、开颅手术; ③适应症广:PDT对早期、原位肿瘤可以根治;对中、晚期肿瘤可以作为姑息治疗手段,改善症状,延长生命;癌前病变也可以进行预防性治疗,防止癌变;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麻醉、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患者或其它治疗失败的患者都适用; ④抗瘤谱广:适合于多种组织来源、部位的肿瘤,只要是光能到达的部位,都可以采用PDT进行治疗; ⑤可与其它治疗方法联合使用:PDT与化疗和放疗联合使用,有一定协同作用;PDT与手术联合使用,能缩小手术范围和减少术后复发,并可通过特征性荧光指示肿瘤的浸润程度,使手术切除更彻底; ⑥术中、术后痛苦小,术后护理简便。 ⑦无严重副反应,特别适用于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其它治疗方法的患者; ⑧可多次重复治疗。 (3)强激光治疗 强激光治疗具有以下特点: ①非接触性、②无血性、③无菌性、④可通过内窥镜进行。 临床主要用于: ①各种血管瘤、炎性肉芽肿和蜘蛛痣的激光治疗。 ②各种皮肤、粘膜浅表赘生物的激光治疗:包括寻常疣(俗称“瘊子”)、脂溢性角化(俗称“老年斑”)、色素痣、皮脂腺痣等。 ③某些性传播疾病,如尖锐湿疣的激光治疗。 ④妇科疾病,如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息肉等的激光治疗。 ⑤激光治疗外痔、腋嗅。 ⑥无瘢痕去除太田痣、文刺、雀斑等色素性病变,激光脱毛等。 (4)弱激光治疗 各种急慢性炎症、难愈性皮肤粘膜溃疡等。

医学心理科

科室简介: 人员结构:营养科现有干部16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9人。 医疗特色 1、组件膳的临床应用:适用于糖尿病、肾病以及氨基酸代谢异常患者。 2、糖尿病联合门诊 3、补钙制剂钙健 4、各种疾病的营养支持 5、生物样品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的检测分析工作 6、食品毒物检测 现具备的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优势特色项目: 1、临床营养治疗饮食种类、治疗饮食水平在全军处于领先水平。 2、计算机医院膳食专家系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3、管(鼻)饲营养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4、微量元素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主要表现在钙健研究成功以及铜的代谢研究。 5、经过调研,我科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和质量均在全军同行中领先行列。 6、生物样品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的检测分析工作。 7、食品毒物检测。 医学教育: 招收进修生,每年3名左右,编写进修生讲义2部。 开设研究生课程中“微量元素生物化学”及“仪器分析”部分课程。 协助培养研究生5名,招收博士研究生1名。 科研情况: 1、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及重点研究领域: 从营养角度研究糖尿病的防治 单纯性肥胖的代谢及防治 微量元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代谢变化 微量元素缺乏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 微量元素方法学与标准参比物质的研究。 开发相关的营养制剂 2、承担及完成科研课题情况: 军队95重点课题分题“膳食纤维干预IGT转归的研究”顺利完成。(张效良) 军队95课题面上项目―“糖尿病理想膳食模式的研究”已经顺利完成。(薛长勇) 与日本健康营养研究所、日中医学协会的合作研究胖研究课题―GK 大鼠低甘油三酯血症的机制研究已经顺利完成。(薛长勇) 承担的“九五”国家医学科技攻关项目《骨疏康、骨壮、钙健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课题中新型钙剂―钙健的研究已完成,“钙健”已投产和实现技术转让,并在我院公费药房使用。(鲍善芬、赵霖) 国家中医药总局的课题―中药含砷毒性饮片安全性的研究顺利完成。(赵霖) 计算机医院膳食专家系统。(郑子新) 院科技开发基金课题―桑普胶囊的研究已顺利完成,该成果已实现技术转让。(薛长勇) 完成了冠成科技集团资助的“拟黑多刺食用蚂蚁对KKAY 2型糖尿病小鼠代谢研究”(薛长勇) 国际铜业协会提供科研基金的课题 “铜在骨骼治疗和愈合中的作用”研究顺利完成。(鲍善芬) 医院学科带头人工程项目“植物中生物活性成分分离及功效研究”进展顺利。(薛长勇) 国际铜业协会资助课题“北京市居民膳食铜摄入量调查”进展顺利。(鲍善芬) “低变性花生蛋白的营养生理作用”(赵霖) 学术交流: 配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北京举办了《有害元素、金属离子和矿物的环境与健康》的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

理疗科

科室简介: 科室简介 1.科室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数目: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人。 2.2003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解放军总医院为军队系统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培训技术指导培训基地。 3.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 4.承担的主要任务: 医疗: 医学心理科门诊主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以及心理测评,诊治范围包括各年龄阶段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特别是各年龄阶段的神经症以及青少年的青春期心理问题、学习问题、中年人的社会压力问题、婚姻家庭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和老年期的心身疾病,包括: 1.抑郁障碍:以情绪低落、不开心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失眠、兴趣减退、思维活动迟缓、悲观、厌世和体重减轻等。 2.焦虑障碍:以情绪的紧张、担心、恐惧和害怕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心悸、气促、烦躁不安、回避等表现。 3. 睡眠障碍:以失眠、眠浅多梦、睡眠周期紊乱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4. 心身障碍:以躯体疾病为主,但病情变化、预后与心理、行为因素密切相关。如冠心病人的“A 型行为”、癌症康复病人的心理康复、溃疡病、糖尿病、类风关、高血压等慢性内科病人的生活方式、饮食行为的改变等。 5. 进食障碍:包括过度进食所致的肥胖症、节制饮食所致的厌食症,以及反复发作性贪食和呕吐。 6. 强迫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仔细的检查、洗涤、穷思竭虑、刨根究底欲把问题相通。 7. 恐怖障碍:怕与人交往、怕黑暗、怕人多拥挤、怕乘电梯和汽车、怕登高、怕动物、怕…… 8. 性心理障碍:性功能障碍有男性勃起障碍、早泄,女性阴冷、性高潮缺乏等;性变态有同性恋、窥(露)阴症、异装(性别)症、恋物症等。 9. 适应障碍:青年人工作与交友中的社会适应、人际适应、恋爱中的失恋、婚姻关系的适应、老年退休后的适应、丧偶、分居的适应等。 10. 学习障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之常情,儿童、青少年的读书困难、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品行不端等常令家长头痛。 11.早期精神障碍:青年学生不明原因的读书成绩明显下降、行为孤僻、反常往往是早期精神病的表现,应该予以及时诊治。 12.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生命只有一次,自我结束生命大可不必。预防自杀、挽救生命乃是心理咨询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科研:医学心理科建科以来始终坚持临床、科研与教学齐头并进的思路。2003年已圆满完成总装下达的科研项目“新兵入伍心理选拔系统的建立”,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合作的“中国人人格问卷本土化研究”。现已完成全军“十五”和“十一五”专项课题各1项。目前我科承担国家科技部973和863课题各1项。 教学:承担本院研究生选修课“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任务,以及本科研究生和进修生的临床教学任务。已为全军和地方医院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和进修生共20余人。 专家门诊出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门诊地点:解放军总医院康馨大厦七层医学心理科

麻醉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理疗科是全军最大的理疗与康复医学中心之一,拥有大量先进而完备的物理治疗设施。现有工作人员22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人。科室在1979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硕士生导师3人。 除常规理疗项目外,特色治疗项目主要有: 1、神经系统病变与运动功能损伤的康复 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骨折等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如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康复治疗及预后恢复的评估,中风后偏瘫,面神经麻痹,格林巴利综合症等的康复治疗及预后功能的评估。 2、高热治癌 利用射频或微波作用于肿瘤的体表投影区,使肿瘤组织的温度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肿瘤细胞变性、坏死。与放疗、化疗结合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达到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目的。 3、敷磁法治疗毛细血管瘤 利用局部磁片贴敷的方法治疗体表的单纯性、草莓状、海绵状及混合型毛细血管瘤。方法简单,疗效好,治疗费用低,无痛苦,不留疤痕。 4、利用微波组织间技术治疗肛肠疾病 在局部麻醉下,利用微波治疗各种痔等肛肠类疾患,方法先进,痛苦小,效果好。 5、红外热扫描成像检查 该项目是一种全新的无创无损的功能影像检查技术,适用于全身多器官系统的肿瘤预警、筛选、疗效评估;炎症、血管神经病变的定性诊断评估;软组织病变的诊断评估。尤其适用于体检的筛查及定向工作。 6、射频消融医学美容 祛除皮肤雀斑、老年斑、皮肤脂溢性角化、黄褐斑、咖啡斑、腋嗅、皮肤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瘢痕增生、汗管瘤、鸡眼、皮肤及黏膜赘生物等。特点:损伤轻、分层祛除病变组织、瘢痕形成几率低、使用一次性器械、无交叉感染,对周围环境无污染。

介入超声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6人,其中医疗系列33人,护理系列3人;高级职称14人(正高4人,副高10人),中级职称13人。1985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麻醉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军首家麻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共有博士导师1名,硕士导师4名。 科室主要承担临床麻醉、疼痛门诊、首长保健、科研以及研究生、进修生教学工作。 医疗特色 1. 老年麻醉:高龄,复合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全身脏器疾患等。 2. 心血管麻醉:各类复杂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等心脏手术麻醉,尤其微创冠状动脉搭桥的麻醉等。 3. 清醒慢诱导气管插管:适用于成人各类全麻手术及困难插管情况。 4. 术后镇痛:多种模式、多种途径、安全有效的镇痛。 5. 疼痛治疗:嗜铬细胞微囊硬膜外腔移植用于缓解和治疗晚期癌痛。

核医学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是从原超声科独立出来的以超声介入诊断和介入治疗为主要服务范围的临床科室。科室位于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大楼四层和十层,肿瘤大楼四层设立介入超声门诊、介入超声手术室包括微波射频介入室和海扶介入室。病房设立在肿瘤大楼十楼,暂设床位29张。介入超声科住院病人数量逐年增加,2008年超过500人次,已累计消融治疗肿瘤患者2000余人次。 介入超声科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保证了超声介入技术始终走在国际的前沿。介入超声科资深专家、原超声科主任董宝玮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起和梁萍教授、于晓玲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微波消融肝癌的新技术,课题组经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仪器改进、经验总结、论文撰写和发表,已将该技术发展为成熟的临床应用项目,并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并列为早期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之一,并通过每年举办一次超声介入学习班将该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在,介入超声科在梁萍教授和于晓玲教授的带领下,将微波消融肝癌这一先进技术从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扩展。在消融范围方面,现在不但能够消融各种复杂部位肝癌,而且肾癌、肾上腺癌、周围型肺癌和甲状腺癌的消融治疗已成功开展,肝血管瘤、腺瘤、肾脏错构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和乳腺纤维腺瘤等良性肿瘤的热消融也显示出独到的优势。在治疗策略上,吸收国际先进理念,从2002年开始先后开展了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目前科室高级技术人员共5人(董宝玮,梁萍,于晓玲,程志刚,韩治宇),1988年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硕导3人,1995年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博导2人,专业方向为介入性超声。我科承担的主要任务有(1)医疗、保健、查体(2)临床、科研、教学(3)住院病人管理。 医疗特色 已开展(或取得)的医疗项目(成果): 1.超声引导下肝、脾、肾、前列腺、腹膜后及浅表器管等实质性病变的穿刺活检 2.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等的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 3.肝脓肿、腹腔脓肿等超声引导下抽吸注药或引流治疗。 4.超声引导下对扩张的胆管或积水的肾盂行置管减压。 5.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腹部及四肢血管的应用。 6.超声心动图、胎儿超声心动图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7.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海扶)]消融治疗 8.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浅表器管的临床应用。 现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优势项目: 1.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颈部和四肢等外周血管方面的应用。 2.经直肠超声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穿刺活检的应用。 3.三维超声在腹部、血管和妇产科的应用。 4.超声造影在腹部、浅表器管的应用。 5.介入性超声(包括术中超声和腹腔镜超声)在临床的应用(包括穿刺活检和治疗) 6.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肝癌。 7.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脾肿大、脾亢。 8.超声引导下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硬化或射频消融治疗。 9.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海扶)]消融治疗。 教学情况 1. 已毕业硕士17人,博士23人,博士后出站1人, 及硕士6人。 2.开设课程为超声诊断学,授课15学时(公共授课),编写教材两本,它们分别是:《超声诊断学》、《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介入性超声进展》。 3.1998年超声新技术获全军优秀电教教材一等奖。 科研情况 1.彩色多普勒的临床应用研究。 2.超声造影剂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3.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治疗肝癌的方法与机理。 5.超声引导下微波的消融治疗:如脾亢等。 6.超声引导下血管疾病的治疗 7.超声引导下浅表器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学术交流 每年举办一届,至2009年6月,已成功举办 本年度(2009)将举办三期学习班,他们分别是: 腹部与妇产疾病的彩超诊断和鉴别诊断学习班。 外周血管和浅表器管彩超诊断学习班。 介入性超声的诊断与治疗学习班。

放疗肿瘤科

科室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拥有目前最新PET/CT、SPECT/CT,是国内拥有大型核医学仪器设备最多、声誉最高的核医学科之一。其前身是放射科同位素室,创建于1973年,1987年核医学科正式成立。现任科室主任为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会主任委员——田嘉禾教授。核医学科负责全院医疗、保健、教学、科研等方面涉及核医学技术服务的工作,是总医院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全军核医学专科中心,军队放射性药物研究生产基地。科室现有正式在编人员1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8人,包括正高职人员3名,副高职人员5人。 核医学科下设4个专业系列:核医学(诊断治疗)专业、核技术专业、放射化学与核药学专业和核物理专业。此外还设有核医学物理实验室、放射生物学实验室、放射化学及核药学实验室。 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优势特色项目 1987年独立建科后,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心肌断层、门控心血池显像、心肾功能测定、淋巴显像,三相骨扫描、甲状腺显像、甲状旁腺显像、肾上腺显像、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显像等全身各脏器的SPECT显像。在国内率先开展了11C-胆碱、11C-蛋氨酸、11C-CFT、18F-FLT等多种显像剂的科研与临床显像工作。2007年在国内率先开展64排PET/CT全身显像、6排SPECT/CT检查显像,2008年率先使用PET/CT开展心脏CT冠状动脉造影、核素腺苷负荷心肌灌注联合显像诊断冠心病,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截至2009年9月,已完成PET、PET/CT检查28000余例,SPECT/CT检查显像95000余例,其中疑难病例诊断13000余例、重要首长保健体检19600余例,无一例医疗事故及

康复医学科

科室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疗科属于肿瘤学中的放射肿瘤学科,是我院医技部中为数不多的治疗科室之一。放射肿瘤学有一百年的历史。放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常规三大手段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的统计,约有45%的恶性肿瘤可被治愈,手术可治愈22%,放疗可治愈18%,化疗可治愈5%。所以,放疗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肯定的重要作用,肿瘤患者中60%~70%应接受放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疗科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8人;为放射肿瘤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硕士生导师3人。目前我科承担着军队及地方人员的放射治疗任务,学术水平在全军处领先地位,同时还担负着保健、科研、教学的任务。

儿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成立于2011年9月, 由原康复医学科、理疗科、高压氧科合并而成,是国家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硕士授权点。拥有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中、青年专家,现有高级职称12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科室设有康复门诊、康复病房、内科大楼康复治疗室、外科大楼康复治疗室、高压氧治疗舱群等,其中高压氧治疗舱群为国内目前最大的高压氧舱群。 中心拥有先进的康复、理疗治疗设备,如减重步态训练、平衡训练、等速肌力训练、冲击波、聚焦超声、作业治疗配套器械、银质针加热巡检仪等。目前开展了物理治疗(包括声、光、电、磁、热等)、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吞咽障碍治疗、认知障碍治疗等;以及正骨手法、银质针松解术、中医推拿等中国传统项目;同时还开展注射肉毒素缓解痉挛,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肌骨疼痛等侵入性治疗项目。 中心医疗以神经康复及慢性疼痛治疗为突出特色,在国内率先开展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康复机器人训练、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等先进技术,在这些方面具有领先地位。 在科研方面,中心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军队科研课题等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多项,出版和主译学术专著多部,开展与清华大学以及美国芝加哥康复医学研究所科研合作工作。

皮肤性病

科室简介: 儿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重点学科,由小儿内科、小儿外科、小儿骨科组成,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生化科

科室简介: 科室目前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2000年获硕士学位点,目前有硕士导师一名。皮肤科是专门从事皮肤病、性病和皮肤美容的诊疗、教学和科研单位。已成立了病理实验室,性传播疾病检查实验室及真菌实验室。研究领域包括:皮肤性病,部队真菌病及相关疾病的防治,色素性疾病的研究,皮肤美容以及临床药理学研究。皮肤科为国家及全军临床药理基地,已牵头或参与完成多项新药的Ⅱ、Ⅲ期临床研究工作。 皮肤科自成立以来一直负责承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皮肤病医疗保健工作,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较高的诊治水平。每天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病患者,使许多疑难病患者得到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皮肤科在抢救严重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及其它危重皮肤病方面,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使多名已濒临死亡的患者得到生还。率先在国内开展肉毒素除皱、肉毒素治疗多汗症、腋臭及果酸治疗痤疮等新技术。 医疗特色 真菌检查实验室:可进行真菌镜检及真菌培养检查。 变态反应检测:皮肤斑贴实验可检测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疾病的过敏原。 性传播疾病检查:可进行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念珠菌鉴定检查;可抽血检查梅毒、爱滋病。 美容治疗中心: 1.冷冻、电解治疗 2.光子嫩肤 3.BTX-A除皱 4.BTX-A治疗腋臭及腋窝多汗 5.激光治疗痤疮 6.光量子治疗黄褐斑 7.果酸治疗痤疮、面部浅色斑 物理治疗中心: 1.激光、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皮肤粘膜尖锐湿疣。 2.LHH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湿疹皮炎及皮肤感染。 3.窄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玫瑰糠疹、白癜风、皮肤淋巴瘤。 教学情况 共招收硕士生9名,已毕业2名。近5年招收进修生36名,轮转生3名。坚持每周一次主治医师及主任医师的教学查房。每周一次给进修生授课及每周一次的读书报告会。编写的教材《新编皮肤疾病诊疗手册》已由金盾出版社出版。 科研情况 研究方向有:部队真菌病及相关疾病的防治;遗传性皮肤疾病致病基因的研究;免疫性皮肤疾病的研究 承担的课题: 遗传性全白甲致病基因定位与克隆,负责人李恒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战时东南沿海部队皮肤真菌病的快速诊断与防治,负责人李恒进,军队“十五”计划面上项目。 共出版皮肤病学专著12部。近5年来发表论文50余篇,获全军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三等奖5项。 学术交流 2005年12月将在北京主办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

肿瘤内科

科室简介: 一、基本情况 生化科目前承担着近百项临床血液检测任务,包括常规生化分析、免疫化学分析、干化学分析、肿瘤标志物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生物芯片等分析技术。作为连接基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研究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生化科还承担着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的重要责任和义务,为此生化科自1986年成立以来,多年来紧紧围绕着医院赋予的中心任务,结合当今国际发展新趋势,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科人才队伍为龙头,形成了一个融汇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疾病检测和咨询服务为一体的亚健康医学中心发展模式。 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速度加快,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实验室信息网络等管理方式的应用使科室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电化学发光、实时荧光定量及生物芯片等分析技术的应用使科室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得到加强,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及特种药物分析项目的开展使科室的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广泛合作,不断更新和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目前生化科设备总价值四千万人民币,自1998年以来我国首台干化学全自动分析仪、首台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首台大型MODULAR生化分析仪、首台电化学发光分析仪、首台蛋白芯片分析仪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分析仪器先后落户生化科,使其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技术平台。 目前15名科技干部中,博士4名、硕士6名,有4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其他人员都已达到了本科以上水平,目前我科正高2名、副高5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3名,高级职称人员平均年龄约45岁,科技干部年龄平均约35岁,自2005年以来,先后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名博士后在生化科做研究工作,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结构合理的学科人才梯队。 生化科的科室团结协作精神和凝聚力很强,医德医风好。2001年被评为总后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并记集体二等功、2002年被评为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先进科室、2004年被评为先进科室、2005年获集体嘉奖、2006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并立集体三等功、2007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并立集体三等功、2004年批准为“检验诊断学博士学位学科”授权点。2005年成立了“全军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重点实验室”、2008年获解放军总医院首批“研究型科室”。 医疗特色 专科特色鲜明,实验室诊断技术先进,形成了3个亚专科方向:生化检验、健康管理 、军事应激诊断与干预。适应临床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新技术、新业务。生化科目前承担着近百项临床血液检测任务,包括常规生化分析、免疫化学分析、干化学分析、肿瘤标志物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生物芯片等分析技术。传统上将这些分析技术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实验室,为了有效的降低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探索建立了基于计算机数字化网络的实验室自动化分析平台,使过去分散的不同功能实验室合并,实现了一个实验室可同时开展生化、免疫、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等多领域的综合分析。所有分析系统实现双向通讯,可与医院医疗网信息共享,与真空管道样品传送系统相结合,极大的提高了结果回报速度,实现了急诊样品90分钟内、常规检测4小时内可在院医疗网上实时查看到检测结果。

病理科

科室简介: 1、肿瘤内科现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名,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名。 2、1990年批准成为肿瘤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硕士生导师1名。 3、主要承担高干的保健任务;军队和地方人员的以化疗、免疫等为主的肿瘤内科综合治疗。 医疗特色: 已开展的医疗项目: 肿瘤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微创、免疫、中医等治疗的合理安排),适用于所有肿瘤病人,已开展15年,有数千人次的病例,晚期肿瘤治疗生存期达国际先进水平(如晚期肺癌2年生存率约60-70%,1年生存率40%)。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肿瘤,适用于乳腺癌、肾癌、黑色素瘤等病种,于2003年开展国内首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乳腺癌,取得较好疗效。 局部治疗(腔内化疗、动脉介入、放疗、肿瘤穿刺)与全身化疗的同步进行,已开展5年多,适用于肺癌、乳腺癌、肝癌、胃肠道等肿瘤,已有数百人次的病例。 以免疫、基因治疗为主的生物靶向治疗肿瘤,如DC细胞、CIK细胞、NK细胞、P53基因治疗等在部分病例中出现较好疗效。 化疗增敏(物理、化学、生物、中药)。已开展热疗结合化疗来提高药物的敏感性,已治疗数十例病人,初步疗效可喜,正开展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 上述项目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目前优势项目:以延长患者生存期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治疗及肿瘤免疫治疗,部分达国际水平。 教学情况: 培养硕士生毕业6名,在读5名。 招收和毕业进修生40余名。 开设研究生肿瘤内科的教学课程,坚持每周1-2次的教学查房及专题讲座。 科研情况: 1、学科专业科研方向及重点研究领域: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肿瘤耐药和增敏;生物治疗(免疫、基因及靶向治疗等);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等。 2、承担课题: 《促进癌细胞增殖代谢与化疗增敏的研究》,负责人焦顺昌,“十五”计划面上项目(A类) 《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作为生物人工细胞的应用基础研究(癌症止痛分题)》,分题负责人焦顺昌,全军“十五”计划重点项目 《干细胞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实体瘤分题)》,分题负责人焦顺昌,院“十五”计划重点项目。 3.做为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承担了大量新药临床研究任务。目前在研究的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16项。

小儿外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成立于1954年,几十年来,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成为医院的重点科室,病理学博士、硕士授予点。承担着医疗、保健、教学、科研方面的重要任务。尤其是近两年以来,在医院整体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科室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医疗、教学、保健和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病理科已形成了一支专业知识全面,年龄梯次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的学术队伍,目前有国内外著名的病理诊断学专家4名,有教授、主任医师6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技师4名,其他各级医、技人员30余名。科内的多名教授、主任医师分别担任了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学专业副主委、全国病理学会常委、中华病理学杂志副主编、诊断病理学杂志主编、北京市病理学会常委及全军诊断病理专业组副组长等。学术任职不断增加,2005年以来担任的主要学术团体职务有: 中华病理学杂志副总编(韦立新) 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学专业副主委(韦立新) 北京医师协会病理学专业副主委(韦立新) 全军诊断病理专业组副组长(韦立新) 军队病理学会副主委(李向红) 中华医学会妇瘤分会病理会诊中心主任(陈乐真) 诊断病理学杂志主编(李维华) 科内有8个实验室,包括活检、尸检、细胞学、电子显微镜、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细胞培养、神经病理实验室,此外还有资料室和图像分析室。病理科仪器设备精良,属全国一流,能够开展临床病理和实验病理的诊断及基础研究。 病理科年活检量30000余例, 会诊10000余例,在全国名列前茅;年尸检量100余例,稳居全国各医院首位。细胞学5000例。通过无数病理人的努力,301医院病理科诊断水平居国内前列,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每年报名进修的学生达数十人,累及已经培养进修生3百余人。病理科同时是军医进修学院的病理学教研室,承担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军队基金班的病理学课程;已培养研究生30余名。

放射治疗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外科组建成立于1973年,马承宣教授、刘贵麟教授、房伦光教授为创始人。由小儿普外(包括肝胆和泌外)、小儿骨科两个专业组组成,是全军唯一的建制科室。经过39年的努力,小儿外科在治疗肛门直肠畸形(尤其肛门失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注射性臀大肌挛缩、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及四肢骨折等疾病方面居国内领先,同时不断加强、提高对小儿其他疾病的诊治水平,如小儿肿瘤、肝胆疾病、肾积水等方面也有丰富经验,成为新的医疗特色。科室有先进的直肠测压仪、生物反馈治疗仪、C型臂等大型设备,在儿外科界享有较高的地位。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人。 小儿普外专业组 小儿普外组是全军小儿普外的排头兵.在治疗肛门直肠畸形(尤其肛门失禁)等疾病方面居国内领先,小儿肿瘤、肝胆疾病、肾积水等方面也有丰富经验,成为特色医疗。目前小儿普外组有经验丰富的老专家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正高级职称人员2名;副高级职称人员4名。 小儿骨科专业组 小儿骨科组是全军小儿骨科的排头兵,隶属小儿外科随1978年建科成立小儿骨科专业.近40年来,经过几代人努力,取得了巨大成绩,已发展成为一个病种齐全的独立专业,特别是在髖关节疾病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目前小儿骨科组有经验丰富的老专家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正高级职称人员2名;副高级职称人员2名;中级职称1名。上述人员均曾赴不同国家进修学习儿骨科专业,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以色列。

临床检验科

科室简介: 放射治疗是采用放射线对肿瘤组织进行照射,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或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常规三大手段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的统计,约有45%的恶性肿瘤可被治愈,其中手术可治愈22%,放疗可治愈18%,化疗可治愈5%。所以,放射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肿瘤患者中60%~70%应接受放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疗科拥有齐全的治疗队伍。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人;为放射肿瘤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博士生导师一人,硕士生导师两人。科室拥有世界顶尖的放疗设备,如目前国内唯一的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hy)机,Synergy图像引导放疗加速器,Mobetron术中放疗专用加速器,Nucletron多通道后装放疗机等先进治疗设备。 作为国内外著名的放疗单位,我科不但承担着军队及地方人员的临床放射治疗工作,还担负着保健、科研、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为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不断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医疗特色 ①全身三维适形放疗(率先在国内开展) ②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国内首家引进X刀,2001年获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 ③粒子植入放疗(军内率先开展) ④妇科后装放疗 ⑤全身放疗 ⑥良性病放疗 ⑦术中放疗(率先在国内开展,曾获2项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 ⑧螺旋断层放疗(率先在国内开展) 教学情况 科室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 2 名 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 8 名,毕业5名;带教进修生数十名。 科研情况 学科发展方向: ①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实现以往无法实现的特殊或复杂解剖位置的肿瘤(调强放疗,IMRT) ②与医学影像学密切结合,实现影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IGRT)及利用PET-CT确定生物靶区,使的治疗更加精确 ③多学科密切配合,不断提高肿瘤综合治疗的水平,在最大限度治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者的生存质量。 承担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36万元),省部级课题2项(10万元),军队十五面上项目1项(4万元),院内课题3项(50万元)。合计100万元。 今后发展方向 1.调强适形放疗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2.运用手术室专用加速器常规开展术中放疗 3.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食管癌)最佳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4.基因放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5.生物靶区四维肿瘤放射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小儿内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成立于1987年,当时的专业范围局限于血液、尿液、粪便三大常规。1988年,丛玉隆教授担任科主任,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实行科学管理、加快设备更新,科室发展开始迈上快车道,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科室的综合实力已走在了国内临床检验学科的前列,2005年在全国首家通过ISO15189认可。2008年王成彬教授接任科主任,科室得到持续发展。建科22年来,临检科8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基层建设单位,3次荣立医院集体三等功,4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党支部,先后被解放军总后勤部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团组织、学习成才先进单位并荣立集体三等功。 实验室设置: (一) 血液细胞分析实验室:主要开展血常规、血型及血液性疾病相关试验。拥有两套血细胞分析流水线,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等自动化仪器设备。主要开展住院病人血液常规、血沉、血型及血液病血液学相关试验。2009年,真正实现了标本不需编号直接上机的检验仪器与Lis系统双向通讯,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检验结果报告速度。 (二) 血液病实验室:主要开展骨髓细胞形态与骨髓活检验工作。承担国内其它医院的骨髓细胞形态与骨髓活检的会诊。 (三) 体液及排泄物实验室:主要开展尿液、脑脊液、关节液、胸水、腹水、精液、大便的常规、生化及寄生虫等检验。 (四) 血栓与止血实验室:主要开展凝血四项、第二聚体、各类凝血因子及抗凝物质检测,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弹力图等项目。 (五) 临床免疫实验室:主要开展传统免疫、特种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蛋白质电泳等检验项目。 (六) 细胞遗传学实验室:主要开展血液细胞核型分析、羊水细胞培养及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等细胞遗传学实验。 (七) 门诊化验室:主要负责门诊病人的血、尿便常规、血沉等检验项目。 (八) 急诊化验室:主要负责白天门诊急诊病人三大常规及夜间专家门诊、急诊和住院病人的三大常规、凝血等检验项目。 (九) 九诊室化验室:主要负责师干病人三大常规项目。 (十) 研究生实验室:主要供科室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验室。 检验项目 1.血栓与止血检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消耗时间、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Ⅷ、Ⅸ、Ⅺ、Ⅻ、Ⅱ、Ⅴ、Ⅶ、Ⅹ;抗凝血酶Ⅲ活性、蛋白C、蛋白S、D-二聚体、狼疮抗凝物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溶酶原及凝血酶原片段1+2、组织型纤溶激活物(t-PA)、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弹力图等。 2.血液免疫学检验:免疫球蛋白A、G、M、E免,疫球蛋白轻链κ、λ,补体C3、C4,CRP,类风湿因子,前白蛋白,铜蓝蛋白,触珠蛋白,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酸性糖蛋白,超敏CRP,血清淀粉样物质-A,γ-痕迹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等。 3.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CD3+CD3+CD4+; CD3+CD8+; CD4+/CD8+ 等。 4.细胞因子检测:肿瘤坏死心因子(TNF)-ɑ、白细胞介素(IL)-2、IL-4、IL-8、IL-10等。 5.血液常规:全血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HCT;RDW,MPV;PDW,网织红细胞计数与分类,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 6.定时时段尿液检查:12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排泄率和24小时尿液蛋白、糖、肌酐、尿酸、尿素、钠、钾、氯化物、无机磷、钙及镁定量检测。 7.尿液常规:尿液颜色、浊度、pH、比重、蛋白、糖、潜血、胆红质、尿胆原、酮体、亚硝酸盐及尿沉渣(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 8.其它尿液检查:尿液乳糜、含铁血黄素、苯丙酮酸、粘多糖、卟啉定性试验,尿渗透压、NAG酶测定,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轻链、转铁蛋白及尿蛋白电泳。 9.粪便检查:粪便常规检查(包括人体寄生虫形态学检查)、粪便潜血和粪便中幽门螺杆菌检测。 10.血液流变学检验:血浆粘度、全血粘度。 11.细胞遗传学检验:染色体核型分析。 12.血沉检查。 13.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14.血型鉴定:ABO血型正、反鉴定。 15.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糖、蛋白、氯化物定量)、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16.浆膜腔积液检查:浆膜腔积液常规、生化(糖、蛋白、氯化物定量)、乳糜定性。 17.精液检验:精液量、pH、液化时间、精子活力指数、精子存活率、精子畸形率、精子密度、精浆果糖、精浆酸性磷酸酶检测。 18.骨髓细胞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活检。 19.骨髓细胞化学染色:骨髓内、外铁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POX),氯醋酸AS-D萘酚酯酶(CE)染色,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及氟化钠抑制试验,糖原染色(PAS),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注:用患者外周血片做染色)等。 20.溶血性贫血检验:血清酸溶血试验(Ham)、蔗糖水溶血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Coomb’s)直接试验。

超声诊断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简介 儿内科是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一部分,与301儿外科、304儿科共同担负着总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四大任务。为解放军进修学院和南开大学的儿科学博士和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点,以及儿科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养点(军队和地方)。 儿内科有2个病区,目前床位62张。分新生儿专科、儿童重病专科、儿童血液肿瘤专科、儿童保健专科、神经与康复专科、儿童常见病专科(呼吸、肾脏和消化)等特色专业。 1997年被全军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批准为“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2004年成为儿科学博士授权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名。 人才队伍优势明显,20名医师中90%以上为硕士,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6人。具有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多人任职于全国性学术团体。 对儿童血液肿瘤的治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率先采用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使存活率明显提高;于198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儿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血液肿瘤,目前累计完成近百例,取得良好的效果,并积极开展脐血移植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多学科协作,强化疗、手术、放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新方案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达到较好的疗效。目前已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逐渐应用在除恶性血液病外的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以及先天性代谢缺陷等疾病。 小儿神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功能康复一体化,治疗手段多元化,神经疾病患儿社会化。对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免疫性疾病、脑血管病、神经变性病及遗传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使社会心理-精神-神经疾病的模式进一步完善,治疗更专业化、知识化、全面化、人性化。 儿童保健、儿童营养:在全国率先开展微量元素和维生素D的测定、儿童气质评估、听力筛查、指导喂养、免疫接种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对早产儿、围生期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新生儿疾病提早干预,加强随访,减轻后遗症的发生。 二、医疗特色: 1、开展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做到规范化。 2、对儿童血液肿瘤的治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年无病存活率达到70%以上;于198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血液肿瘤,目前累计完成 5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并积极开展脐血移植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多学科协作:强化疗、手术、放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新方案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累计收治50余例,达到了较好的疗效。 3、儿童保健工作,智力测试、听力筛查、指导喂养、免疫接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对早产儿、围生期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新生儿疾病提早干预,加强随访,减轻后遗症的发生。 5、对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达到一定水平,对儿童癫痫进行规范化治疗,加强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 科研情况: 主编出版专著:《现代儿科学》、《儿科药物手册》 发表文章(近5年第一作者):181篇,其中SCI:43篇,国家统计源期刊:138篇 各类课题23项,经费累计380万元。 学术交流: 2008年主办北京市小儿神经疾病学习班 聘请美籍名誉教授一人,每年到我科讲学1-2次 与美国南加州大学附属洛杉矶儿童医院签署协议联合培养人才,先后10余人次赴美培训,该院已经成为我科的海外培训基地。

妇产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保健等多项任务的综合科室,在全国超声专业处领先地位。目前在编人员人员18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9人,分为腹部、妇产、血管、浅表器官、心脏、介入、肌骨、眼部、急诊超声9个专业组,承担全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超声检查和治疗,平均每天检查病人约1500余次,全年检查病人约30余万人次,介入性超声6000余人次。1988年超声科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95年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医疗特色 已开展的的医疗项目: 1. 超声造影引导腹部实质脏器创伤经皮注射止血治疗。 2. 超声引导下实性病变的穿刺活检、囊性病变的穿刺治疗。 3. 肝内胆管或肾盂行置管引流: 4.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腹部及四肢血管的应用。 5.超声心动图、胎儿超声心动图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6.经阴道超声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 7.超声造影诊断腹部和妇科病变的临床应用。 8 乳腺良性病变的旋切治疗。 9.四肢关节内及关节周围病变的超声诊断。 10. 四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超声诊断。 现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优势项目: 1. 超声造影引导腹部实质脏器创伤经皮注射止血治疗:开展时间5年,主要应用于肝、脾外伤后出血的止血治疗,2008年完成40余例,为肝、脾外伤后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2.超声造影在腹部、浅表器管的应用:开展时间5年,主要应用于腹腔内、乳腺等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2008年完成2000余例,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信息。 3.介入性超声:包括实性病变的穿刺活检、囊性病变的穿刺抽吸、胸腹腔积液的穿刺引流、胆管、肾盂置管引流等,开展10余年,2008年完成4700余例,为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准确依据,肝、肾囊肿治疗后达到了良好的治愈。 4. 超声消融治疗:主要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肝脏肿瘤、四肢软组织肿瘤的消融治疗,开展时间3年,2008年完成340余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5. 超声引导下乳腺良性病变的旋切治疗,开展时间2年,主要应用于乳腺良性病变的微创切除治疗,每年达200余例,为乳腺良性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微创治疗手段。 6. 四肢软组织病变的超声诊断及相关介入治疗,开展时间3年,主要应用于四肢关节腔内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包括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超声引导腱鞘内、韧带周围、关节腔内的注射治疗等,2008年完成700余例,为四肢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检查手段。

针灸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是全军针灸学科最重要的临床和教研基地,担任着国家领导人、军委首长的保健任务,并为部队官兵和广大群众提供诊疗服务,日门诊量300人左右,并同时承担研究生、进修生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任务。 全科医务人员14人,副高职以上6 人,中级职称7人,技师1人。现有博士2人,硕士5人。 医疗特色 1、已经开展的治疗项目: 系统 主 治 病 种 呼吸 鼻窦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消化 食管及贲门痉挛、呃逆、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过多、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结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便秘、腹泻、麻痹性肠梗阻、胃肠功能紊乱、胆囊炎; 神经 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中风、末梢神经炎、脊髓灰质炎麻痹、梅尼尔综合症、多动症、面肌痉挛、肋间神经痛、各种急慢性疼痛、耳鸣、耳聋、眩晕、高血压、抑郁症; 内分泌 内分泌失调、高脂血症、甲亢; 骨科 肩周炎、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腰痛、腿痛、足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强直性脊柱炎; 泌尿 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夜尿症、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 妇科 乳腺增生、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 眼科 急性结膜炎、单纯性白内障、近视、中央视网膜炎、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复视; 口腔 牙痛、牙龈炎、咽炎; 皮肤 痤疮、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湿疹; 美容 腋臭、肥胖、色素沉着、除皱; 2、诊治方法: 采用各种针灸方法、按摩、刺络、拔罐、激光仪、电子灸、埋线、穴位注射、头针、腕踝针、腹针、肉毒素肌注、高频电火针等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最近又引进国际领先的治疗仪开展了了神经网络重建、血压调治等项目 3、特色诊疗: (1)亚健康状态的评估和治疗 运用现代经络诊疗仪,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和人体的生物电特性,可以判断出人体十四经脉的虚实和失衡状态,不仅为医生治疗提供客观定量的参考指标,也为患者自我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2)强直性脊柱炎是严重危害我国青壮年的一种致残性疾病。我科与风湿科携手在本病的诊治上取得重大进展,临床缓解率95%,其研究在国内居领先水平。 (3)脊柱外伤引起的神经性膀胱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常见,针灸疗法治疗本病有效率高,无副作用,可使部分患者免除手术及手术后遗症之苦。 (4)中风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我科运用头针、火针、眼针等方法预防和治疗中风,见效快,效果稳定,已使数万名患者摆脱了疾病之苦。 (5)各种急慢性疼痛见于许多疾病之中,针灸科应用针刺和耳穴贴压等方法,止痛效果立竿见影,有效率可达98%以上。 (6)耳穴的诊断和治疗为全国开展最早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调节内分泌、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均有奇效。 (7)痤疮、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湿疹等皮肤病的治疗配合针灸、耳压、拔罐治疗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复发,使之快速康复。 (8)神经性耳聋、耳鸣、炎症性眼病、眼底病、视力疲劳、急慢性鼻炎等五官科疾病,运用针刺、刺络放血等方法,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弥补了药物治疗的不足。 (9)最近新开展的针灸减肥、美容门诊和失眠门诊是运用针刺、耳压、灸疗调和气血,促进康复。开诊以来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医学教育 针灸科现招收硕士生1人/年,每年约接收实习生15人次,进修生10人左右。开设有针灸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耳针的基础与临床、现代信息技术与经络诊断等课程。参与编写《针灸学》西医院校教材,《耳穴诊治学》全军教材,《针灸配方学》等教材。 科学研究 承担“七五”、“八五”“九五”全军科研基金课题3项及院重点课题2项,“十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近3年来,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学术交流 1998年主办了全军第四届针灸学术研讨会 2003年主办了全军第五届针灸学术研讨会

中医科

科室简介: 肺部肿瘤内科以治疗耐药肺癌为特色、亦兼收治耐药白血病、淋巴瘤及乳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一旦出现耐药,即对许多化疗药物发生抗拒、成为临床上的棘手问题。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内三科对恶性肿瘤的耐药机制有了较深了解,也制订了一整套相应的诊治规范。目前利用抗血管生成剂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肺癌取得重大突破,大大提高了肺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中位生存时间。 肺部肿瘤内科还是国家卫生部指定的抗肿瘤新药临床药理试验基地,承担了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科研合作项目及国家抗肿瘤新药试验任务,尤其是近年来所试用的各种基因靶向药物,具有不良反应轻、疗效独特并可与化疗互相增强效果的特点,为晚期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及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2007年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成立后,肺部肿瘤内科开展了十余项抗癌新药前瞻性临床试验,目前已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十余篇。另外,还开展了应用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治疗耐药难治性白血病、淋巴瘤和乳腺癌等工作,使许多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2006年,我国第一例大剂量化疗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惰性耐药淋巴瘤并发白血病凶险病例的尝试在此获得圆满成功,从濒危之中“回归社会”的患者目前身心状态良好、完全恢复了正常生活。 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提高其耐受性也是内三科的研究方向,重要突破之一为利用最佳营养支持治疗与扶正中药治疗结合、促进患者骨髓增生及释放粒细胞、重建免疫功能,明显提高了许多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经历“轻松化疗”中延长生存时间。

小儿骨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全军中医研究所(中医科),现为国家中西医结合老年病重点学科、全军中医研究所、全国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和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授权点、中西医结合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全军中医师承研究生集中教学单位,并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七年制硕士生的联合教学任务。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中医师承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承担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军委首长及广大官兵的医疗保健任务,是全军重要的中医医疗、保健基地,又是全军高级临床人才的培养基地。 全军中医研究所所长杨明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著名中医药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解放军中医药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员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杂志》副主编、《中医杂志》副主编等职。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军队中医药国医名师、总后优秀中青年技术专家、第三届中国医师奖、北京市中青年名中医等荣誉。 医疗特色 多年来致力于开展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老年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妇儿疾病等。在治疗帕金森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疑难病、睡眠障碍与亚健康等方面疗效突出,在全国具有良好的声誉和重要影响,因工作作风严谨,服务优良,疗效好、质量高,广受患者好评,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1、中医研究所以本科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病房、门诊和会诊、保健等各项医疗工作。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均从事老年病和肿瘤的诊治和研究,固定有专家门诊日。通过长期探索,对冠心病、脑缺血性疾病、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肿瘤、过敏性疾病、糖尿病等,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门诊采用专家与专科门诊相结合,每天均有1-2名以上高级职称人员接诊,提高了门诊质量和患者的信任度,年均门诊量17万人次。 2.病房分为中医一病区和中医二病区。中医一病区主要开展对以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为主的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除中医药特色治疗(中药、针灸、食疗等)外,还采取中药配合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等措施,将传统中医疗法与现代医学最新的治疗方法、诊疗技术相结合,在提高肿瘤治愈率及远期生存率、放化疗增效减毒、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二病区(肛肠病区)主要中西医结合诊治肛肠疾病。中医中药治疗肛肠病历史悠久,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病人痛苦小、恢复快。主要采用药物注射、结扎、挂线等微创治疗手段,同时运用中药口服、熏洗、坐浴及中药药膏外用等综合方法。 科室同时以老年保健工作为重点,大力加强老年病的研究,护理队伍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素质全面提高,具备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和技术,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和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 医学教育 中医研究所自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中医师承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担负培养全军中医临床高级人才的任务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的教学任务。2000年以来已招收博士后5名,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含师承制)17名,硕士研究生(含师承制)46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开设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等课程,每年授课约80余课时,编写教材《中医临床讲座》一册,《新编中医老年病临床手册》、《中医病案分析》一书约40万字。每周开展教学查房一次,全年约40次。每年派出1-2名住院医师到心内科、呼吸科、肿瘤科等相关科室学习1年,并派出主治医师参加有关专门培训。 科学研究 中医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将老年病和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作为学科专业研究方向,重点研究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系统疾病、亚健康的防治和以乳腺癌、肺癌、消化道肿瘤为主的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另外开展了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肿瘤、冠心病、脑缺血性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中医、中西医基础实验与临床治疗的研究以及对上述疾病治疗的重要单提药效、方剂筛选的研究。 学术交流 2004年“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和“全国心脑血管病临床与药学高级研修班”。2006-2010年连续举办全军中医药学科/学术带头人高级培训班和全军中医药重点学科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 全军中医研究所与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香港东华三院、德国、美国、日本等单位和学术团体开展了学术交流。2004-2010年香港中文大学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2005-2009年京港医护研讨会。曾多次接收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批医务人员来科进行参观、学习。

烧伤整形外科

科室简介: 小儿骨科组是全军小儿骨科的排头兵,隶属小儿外科,随1978年建科成立小儿骨科专业,马承宣教授、房伦光教授为创始人。近40年来,经过几代人努力,取得了巨大成绩,已发展成为一个病种齐全的独立专业,在髖关节疾病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特色医疗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注射性臀大肌挛缩、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脑瘫、肿瘤、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膝内外翻畸形及四肢骨折等疾病的治疗,临床经验丰富,在儿童骨科界享有较高的地位。科室有先进的C型臂等大型设备。目前小儿骨科专业组有经验丰富的著名老专家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正高级职称人员3名;副高级职称人员2名;中级职称1名。上述人员均曾赴不同国家进修学习儿骨科专业,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以色列。 小儿骨科治疗特色介绍: 1、先天性髋脱位:我国发病率1-3%0。我们主张个性化治疗理念.结合患儿年龄、性别、股骨近端病变、髖臼病变及髂骨翼发育的具体不同特点,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术式治疗,优良率98%。 2、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出生时已经存在的一种常见的儿童先天性足部畸形,发病率1%0。我们主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手法或阶段性石膏矫形后再行距下关节彻底松解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最佳手术时机为生后6-15个月,可彻底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以正常的步态开始行走。优良率96%。 3、儿童股骨头缺血型坏死:绝非成人疾病的缩小,是与成人股骨头缺血型坏死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儿童股骨头缺血型坏死是能够治愈的。 4、大脑性瘫痪:脑瘫是指发生在未成熟大脑的非进展性缺陷或损害引起的姿势和运动障碍。我国脑瘫发病率约为1.8-4 ‰.我们采用肌力平衡性手术治疗脑瘫, 利于康复治疗. 疗效满意,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满意率达97.6%。 5、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出生时已经存在或出生时开始出现的一种以骨不连接为特点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250000。属于疑难病。 我们采用阶段性髓内棒固定与伊氏架肢体延长交替使用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治愈率达94%。 6、注射性臀肌挛缩症:为儿童时期因反复臀部注射引起臀肌纤维化的医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蹲及髖关节活动受限。我们率先采用内窥镜下消融刀微创臀肌挛缩带松解手术治疗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解决了传统手术后切口瘢痕过度增生问题。治愈率100%。 7、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儿童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及骨囊肿病。 8、“8”字钢板微创治疗儿童膝内外翻畸形。 9、伊氏架肢体延长治疗肢体短缩屈曲畸形。 可延长8-12CM.基础研究和临床疗效处于领先地位。

脑外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建立最早的烧伤整形专业学科之一,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全军重中之重建设学科、全军烧伤研究所、解放军总医院首批专科医院——烧伤整形医院和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是我国最大的烧伤整形专业救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学科长期担负着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的医疗保健重任,以及国家、军队重大突发事件的战备应急救治任务,同时面向全国各地及海内外接受疑难、危重患者。 科室拥有独立的烧伤整形外科大楼,设有单独的门急诊(包括挂号、收费、药房、清创室、抢救室、留观室)、烧伤整形病区(3个,包括重症监护单元2个,床位113张)、手术室(5间,其中万级净化手术室3间)、整形美容医疗中心、创口治疗中心、毛发移植中心、功能康复室、皮肤护理室、皮库、国际组织工程中心和图书资料室。拥有先进的医疗、科研设备,有独立的科室网页和烧伤整形专科数据库,实现与军队卫生信息网络中心联网。每年收治来自海内外的烧伤、整形和美容患者1600名左右,年均门诊量3.5万人次左右,现已累计收治病人数20000余例。 整形外科是学科的另一特色,在体表器官缺损和畸形的整复、体表肿瘤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美容整形形成特色,乳房、颅颌面、眼、耳、鼻、外生殖器官的整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功能康复室国内建立最早,在烧创伤后的瘢痕防治和功能锻炼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治疗方案,并拥有国内一流的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设备。系统的综合功能康复疗法使患者从外观到功能、从心理到生理都得到满意康复,大大提高了其生活质量。皮库自1973年建立以来不断发展,成为全国最早、储量最大的皮库,已储存相当于410个成年人的皮肤,除满足本所抢救用皮之外,还支援了全国25个省市、100多家医院,被国内同行誉为“质量最好、成活率最高的异体皮”,为提高大面积深度烧伤治愈率作出了重要贡献。

血管外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1962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军中心并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82年为博士点,1996年为博士后流动站并成立总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2005年申报通过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40余年来,经过段国升、张纪、周定标教授等三代人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学科特色显著,专业人才荟萃,整体实力雄厚,在军内国内神经外科界享有很高声誉的专科中心。      神经外科编制床位80张,每年救治患者1500人,手术1400例次。分普通病区(2个)、干部病区、专科门诊及在国内首先成立的重症监护室(ICU)、介入神经放射室和X刀治疗室。2006年床位将增加至120张。现有主任医师、教授8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8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4名。所有医师均接受过研究生教育,且大多在欧美、日本学习工作过。      医疗特色:颅底和脑深部肿瘤的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脊髓内肿瘤的手术切除、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处理、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手术治疗、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瘤、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等,是我科的优势,处国内领先地位。

心血管外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自上世纪50年代始,陆维善教授、温赞名教授、张国华教授、顾卓云教授、周礼明教授、梁法启教授等通过不断摸索,在国内率先开展并规范了一系列血管外科手术术式,如门脉高压症的各种断流与分流手术;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下布加氏综合征根治术以及腔-房架桥、脾肺固定术; 胸/腹主动脉瘤的切除与重建手术;颈动脉体瘤切除手术;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的旁路手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切除术;股浅静脉瓣环包术及淋巴外科手术等。并分别在欧洲、美洲、欧洲等多次国际会议上大会发言并获得纽约国际血管外科大会优秀论文奖等。 进入90年代,微创观念渗透到外科的各个领域,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在国际上兴起。我科于1997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开展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之后率先开展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创伤、动脉先天性畸形等一系列疾病的腔内治疗。至2005年,成功进行了400余例胸、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数量及成功率均在国内首屈一指。2005年,由我科牵头完成的“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瘤与夹层的系列研究”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我科腔内治疗的领域广泛涉及周围动脉系统(包括头臂动脉、内脏动脉和下肢动脉的狭窄闭塞)和全身静脉系统。与传统开刀手术比较,腔内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极大丰富和完善了传统外科的治疗模式。 目前,我科的临床研究成果已经推广到国内几十家医院;同时,我科积极参与了数十次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著名医院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安排人员互访。 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继往开来,坚持传统外科手术与现代微创治疗有机结合的特色道路,为血管外科界同行和患者公认的权威医疗单位。 二、医疗特色 1、胸、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 1997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开展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之后率先开展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创伤、动脉先天性畸形等一系列疾病的腔内治疗。至2005年,成功进行了400余例胸、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数量及成功率均在国内首屈一指。其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与科研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周围动脉硬化狭窄性疾病:包括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以及下肢动脉的硬化狭窄性疾病的外科手术及腔内微创治疗。 3、大隐静脉曲张:90年代末,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大隐静脉曲张的激光和射频治疗,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该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创伤小,疤痕小,恢复快。 4、布加综合症:早在70年代于国内最早开展布加综合症腔房转流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将腔内微创治疗技术应用于布加综合症的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5、静脉栓塞性疾病:通过国际间的交流,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规范化抗凝、静脉插管溶栓和取栓、腔静脉滤器置入、肺动脉栓塞超声消融/取栓等系列先进技术。

心胸外科

科室简介: 一.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 与传统的正中开胸、体外循环下实施心脏手术不同,全机器人下心脏直视手术具有不破坏胸腔骨性结构、切口小、创伤轻、痛苦少、疗效满意和恢复快等特点,是目前微创心脏外科学(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MICS)的最前沿技术。我院投入临床应用的达芬奇全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是目前唯一可供在手术室内使用的遥控机器人手术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 术者控制台(Surgeon Console) 2. 床旁机械臂车(Patient Cart) 3. 视频系统(Vision Cart)。三部分组件在手术室内通过特定的数据传输光缆连接在一体,完成手术功能的实现。全机器人远程外科手术系统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术者不在患者身旁而是远离患者,通过术者控制台控制床旁机械臂,可以更换安装各种不同的特制的精细器械的机械臂经过胸壁锁眼大小的小孔进入胸腔,在视频系统所提供的放大了10倍的三维视野下,进行心脏表面或心腔内手术。全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超越了人眼的局限--通过安装在机械臂上的双目视频镜头,清晰呈现出完全闭合的胸腔内的三维结构,同时超越了人手的局限—机械手臂就像外科医生的双手伸入胸腔,不折不扣地完全模仿人手的各种精细动作。与普通开放式手术相比,全机器人遥控心脏手术可在不破坏胸廓的完整性的情况下完成微创心脏手术。 二.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冠脉搭桥手术国际先进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很多冠心病患者接受了支架治疗,效果良好,避免了开胸搭桥手术。但是,有大约10%的病人放支架以后会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再次发生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有的患者不适合放冠脉支架。我们建议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应当选择外科手术,而不是再放支架,这类病人搭桥手术的效果仍然很好。我们已经对200多例支架后再狭窄的患者实施了搭桥手术,结果很好。 (二)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 冠脉搭桥包括体外循环和微创非体外循环两种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手术技术(CCABG)非常成熟,安全有效,传统冠脉搭桥都是在体外循环下完成的。微创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OPCAB)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手术方式,因不需要使用体外循环,避免了相应的一些并发症,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一般来讲,尽量选择微创非体外循环手术方式,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这种术式,有的更适合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 目前我院大部分冠脉搭桥术采用微创非体外循环手术方式,已连续完成1500余例,手术成功率达100%,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三)目前世界上最微创、最先进的搭桥技术:机器人冠脉搭桥 解放军总医院目前是国内唯一能够开展机器人心脏手术的单位,其中包括冠脉搭桥(参见网站www.heart301.net),其最大的好处是完全不需要开胸、或仅在胸壁做一肋间小切口就能完成搭桥手术,不需要使用体外循环,极大减少了手术创伤,而且手术效果与开胸手术相同、甚至好于开胸手术。这种手术方式对病人有一定的选择性,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采用用机器人做搭桥手术。 三.只有手术才能根治室壁瘤——解放军总医院室壁瘤手术国际领先 室壁瘤手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技术难度大、要求高、手术死亡率高的难题,国际上报道手术死亡率为7%-20%。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院能做这种手术,而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这已经是常规手术,已完成室壁瘤切除同期行冠脉搭桥手术数百例,包括各种巨大室壁瘤、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心衰垂危患者和心肌梗死后形成室间隔穿孔伴室壁瘤的患者,手术死亡率低于1%,居国际领先水平。很多患者辗转国内多家大医院(包括国内著名的心脏病专科医院),均被认为不能手术,而最终在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实施了手术。高长青教授是国内同行公认的室壁瘤手术的领军人物,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出版了国内第一部、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专著《室壁瘤外科治疗学》,成为室壁瘤外科领域的手术指南。 四.瓣膜病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是全国最早的心脏瓣膜病诊治中心,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最早报道了大组国产机械瓣膜的临床应用经验,每年实施各种瓣膜手术200余例,迄今共完成各类瓣膜手术2000余例,包括从儿童到80余岁老人的各个年龄段患者,病种覆盖了心脏瓣膜疾病的各个方面,如先天性、风湿性、缺血性、感染性瓣膜疾病等,手术种类涉及瓣膜成形、瓣膜置换、瓣膜手术同期行冠脉搭桥或大血管置换等,手术成功率及术后远期疗效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为众多心脏瓣膜患者的长期高质量生存提供了治疗保障。2007年高长青教授开始在亚洲率先开展机器人微创瓣膜成形和瓣膜置换手术,使我科的瓣膜病外科治疗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技术的突破将长期造福国内广大的瓣膜病患者。 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关闭不全等。 ②先天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狭窄,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发育不良等。 ③老年退行性瓣膜病:二尖瓣脱垂、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脱垂、关闭不全等。 ④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穿孔、赘生物,主动脉瓣穿孔、赘生物,主动脉瓣根部脓肿,三尖瓣赘生物,先心病合并心内膜炎,人造瓣膜心内膜炎,起搏器心内膜炎等。 ⑤有合并症的心脏瓣膜病:如合并冠心病需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合并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缩窄等大血管疾病的心脏瓣膜病需同时进行人造血管置换。 ⑥需再次手术的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复发,人工生物瓣衰败,瓣膜置换术后其它瓣膜病变需手术治疗,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瓣周漏等。 5.我科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技术优势及特点 ①微创瓣膜手术:高长青教授运用世界最先进的达芬奇S机器人系统进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失血少,避免了正中开胸,是亚洲开展此类手术的第一人,手术技术及治疗效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②老年瓣膜病的外科治疗:解放军总医院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基地,在老年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科充分发挥本院在此领域的技术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巩固了老年瓣膜病手术治疗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降至最低。 ③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合并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心功能低下或其它器官功能障碍以及需再次手术的瓣膜病属于重症瓣膜病,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及死亡率高。我科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及科研攻关,总结出完整的治疗此类患者的医疗常规,从而将此类疾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④瓣膜成形手术成功率高:与瓣膜置换手术相比,瓣膜成形手术由于保留了自体瓣膜的结构,使患者避免了术后终身服用抗凝药物的不便,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因此是目前瓣膜外科发展的方向。我科在这一领域紧跟国际发展潮流,不断创新发展各种瓣膜成形技术,瓣膜成形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效果居国内前列,使广大瓣膜患者从中受益。 五.先天性心脏病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已经完成了5千多例先心病手术,手术技术非常成熟、可靠,成功率达98%,包括简单的先心病手术,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窦瘤破裂等,以及各种复杂性先心病手术,如法洛三联症和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单心室、部分型或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闭锁、三尖瓣闭锁、主动脉弓中断、永存动脉干、大动脉转位、主肺动脉窗、三房心、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肺静脉异位引流、左室流出道狭窄等。近年来,在手术、体外循环、术后处理上采用一套适用于小婴儿医疗措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对百余例1岁以下婴幼儿实施心脏手术,最小年龄出生后55天,成功率达到97%。 六.大动脉病变手术 解放军总医院已为数百例大血管病患者实施了手术,成功率达到98%,如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巨大升主动脉瘤、急性和慢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缩窄等,对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和降主动脉病变的处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常规开展主动脉根部替换、主动脉弓部半弓和全弓替换并“象鼻”手术(传统和支架“象鼻”技术)、全降主动脉替换等手术。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队伍,并与急诊科建立了绿色通道,一旦诊断出患有大动脉病变,当天就可住上院,特别是主动脉夹层,可立即入住心血管外科(即便是深夜),得到及时救治。 七、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手术具有相当的难度,国内只有很少的几家单位能够开展这种手术。解放军总医院常规开展肺动脉栓塞手术,已为数十例患者成功实施手术,效果良好。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主任高长青教授最早在国内发表了关于慢性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的论文。 八、心包炎的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已经为上百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成功率99%以上,术后心慌气短症状、肢体水肿、胸水、腹水等迅速改善,效果非常显著。 九、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因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大面积心肌梗死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救治的难点,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有的患者需要给予紧急心脏机械辅助才能挽救生命。通过心脏机械辅助治疗,有的心衰能够得到改善从而成功撤离机械辅助,有的可通过辅助期的过渡性治疗得到心脏供体而实施心脏移植。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拥有国际一流的心脏机械辅助设备,拥有一支专业的心衰紧急救治队伍,能够常规开展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支持(ECMO)、左心或全心辅助等。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能够常规开展心脏移植。 十、心脏肿瘤的治疗 近年来,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采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直视手术方式,为数十例心脏粘液瘤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居国际领先水平,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专业杂志上,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一组机器人粘液瘤手术报道。

神经外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现有高级职务专业技术干部10名。中级职务9名。1979年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1995年被批准为临床医学博士培养点。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主要承担医疗、教学、科研和保健四大任务。 二、专家介绍 孙玉鹗主任医师、教授:男,62岁。196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 周乃康主任医师、教授:男,47岁。1977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 王芳泽主任医师、教授:男,55岁。196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 崔忠厚主任医师:男,58岁。1968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 三、医疗特色 1)食管癌、贲门癌方面:在国内率先使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术,使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降低。2500余例食管癌、贲门癌的术后三、五年生存率分别达到37%和34%。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0.25%左右。明显低于国内、外目前3~5%发生率的水平。其中“以机械吻合加望远镜式缝合预防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获得1997年度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食管癌的术中放射治疗。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食管癌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延长了病人术后生存时间。 2)肺癌方面:强调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积极开展如支气管、血管成形术、心包内处理血管肺叶或全肺切除术、一侧胸膜全肺切除术等。为提高肺癌的切除率、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展术中放疗及组织间放疗,为非小细胞肺癌又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肺癌术后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49%和42%。“肺癌术中放疗”获得1994年度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42例高龄病人胸部疾病的手术治疗”获得1995年度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获1995年度的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3).微创外科方面: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微小创伤胸外科手术。1992年开展了国内首例电视胸腔镜手术,目前已开展200余例。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自发性气胸,肺大泡切除,肺局部切除,纵隔肿瘤切除等。近年来,还开展早期食管癌、肺癌的电视胸腔镜手术,纵隔镜手术等。 4).气管肿瘤:对于晚期气管肿瘤患者,在国内首先使用“记忆合金支架”来治疗气管狭窄,效果令人鼓舞。 四、医学教育 科室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已毕业博士生3名,硕士生数十名,目前有在读博士生4名,硕士生3 名,每年从全国招收胸外科进修生8-10名,基金班学员1-2名。坚持每周业务学习和教学查房。与同道们一起摄制的“电视胸腔镜手术”教学录象带获1997年度全国教学一等奖。 五、科学研究 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军队“七五”、“八五”、“ 九五”肺癌重点攻关科题研究。完成的其他主要科研课题有“犬异体单肺移植实验研究”; “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气管狭窄研究”等。

泌尿外科

科室简介: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1969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军第一批中心之一,1986 博士学位学科授权点,1978 硕士学位学科授权点,1996年成立总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2005年1月通过由总后卫生部组织的申报组建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的专家评审,2007年1月正式挂牌。现有博导5名,硕导3名。 医疗特色 (一)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历来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研究所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治方面成绩显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跃居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大脑中动脉瘤切除载瘤动脉端端吻合术和9月婴儿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并充分发挥综合医院的优势,在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室和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的支持和配合下,于国内率先成功实施了深低温停循环条件下夹闭颅内巨大动脉瘤。近年来,将高流量颅内外动脉搭桥术应用于颅内复杂动脉瘤手术,取得满意效果。该项成果曾获第四届亚洲神经外科学术大会一等奖。 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相比,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较低,但因其发病率高(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3/4),故影响范围更广。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即已开展外科治疗,经过半个世纪的检验,以颈动脉内膜切除为代表的外科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地位已毋庸置疑。然而在国内,对此类疾病一直沿用药物治疗。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总医院神经外科方在国内率先引进这一技术,并将之成功列入国家科技部“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攻关项目。颈动脉内膜切除的开展,其意义绝不仅仅限于引进了一种新的治疗模式,而是更新了人们对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的认识,提前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干预。推广和普及这项工作,必将有效降低国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事实上,正是由于神经外科的积极推动,颈动脉内膜切除已在全国范围逐步普及。神经外科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中的领先地位得到同行的公认。该项成果已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006)和中华医学科技奖(2006)。 (二) 颅底和脑深部肿瘤 颅底和脑深部肿瘤因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又涉及多科领域,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难治甚或“不治”之症。近30年来,由于显微解剖的发展,现代影像诊断方法和介入神经放射的问世,麻醉和术中监测水平的提高,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普及和手术器械的更新,颅底和脑深部肿瘤的诊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颅底外科起步稍晚,但近20年来发展较快。神经外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国内首先将颅底和脑深部肿瘤作为重点,经过近30年的努力开拓,取得了显著成绩:①国内首先开展第三脑室肿瘤直接切除,首先经脉络裂入路切除第三脑室中部肿瘤;②与中日友好医院同时在国内首先开展海绵窦直接手术,打破了这一“禁区”;③率先将电生理技术引入术中监测,听神经瘤全切除率和面、耳蜗神经保留率国内领先;④国内首先采用前方颅底入路切除颅鼻眶沟通瘤,使经单一切口一期切除前颅底内外沟通瘤并重建颅底成为可能;⑤国内最早报告颅内段颅神经直接重建;⑥岩-斜区脑膜瘤、鞍上脑膜瘤、颅中窝-颞下窝沟通瘤、颞骨(颈静脉)球瘤、脊索瘤等的手术治疗水平位居国内前列;⑦主编出版国内第一部《颅底肿瘤手术学》,发表相关论文42篇,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2等奖(1995)、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1996)光华科技基金奖(1996)、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007)。 (三)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传统的方法是开颅手术切除。1979年,神经外科继协和医院之后(相隔3月)在国内第二、军内率先开展经蝶手术,至今已完成4000余例。手术方法由早期经典的口-鼻-蝶入路逐步改良简化为鼻-蝶入路、单侧鼻中隔-蝶入路和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手术创伤愈来愈小,手术时间愈来愈短(多数病例能在40分钟内完成)。随着手术技巧的日臻娴熟和经验的不断积累,神经外科不仅能经蝶切除微腺瘤和大腺瘤,还能切除巨大型腺瘤和侵袭性腺瘤,并在国内率先报告经蝶切除侵入海绵窦的腺瘤和其它肿瘤(脊索瘤等)。近年来又将内镜技术引入包括垂体瘤在内的颅底肿瘤手术,创伤更小,疗效满意。相关基础研究也取得进展。发表论文33篇,先后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和军队重大医疗成果奖。 (四) 颈椎病和脊髓内肿瘤 脊柱脊髓外科是神经外科的重要领域。遗憾的是,国内神经外科界甚少涉猎脊柱外科,总医院是少数几个例外之一。神经外科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开展颈椎病的诊治,而且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更加合理的前方入路手术(Cloward手术),以后又陆续开展了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近几年来又开展了多种内固定手术。颈椎病的手术例数已达2100余例,位居国内前列。设计的手术器械曾获国家专利。 脊髓内肿瘤是难点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基本属于不治之症。是神经外科于70年代初在国内首先开展髓内肿瘤切除术。目前,髓内室管膜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的全切除率接近98%,星形细胞瘤也多能作到次全或大部切除,尤其是采用术中监测技术以后,肿瘤全切除率和脊髓功能保留(恢复)率均明显提高。 (五) 颅颈部畸形 颅颈部畸形相当复杂。神经外科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即注意到,相当一部分病人在后路减压(枕骨鳞部切除)后不仅不改善反而加重,甚至出现四肢瘫痪,呼吸麻痹,严重者死亡;更有少数病人手术尚未开始就突然恶化,个别还猝死在病房或手术台。原因何在?经过多年探索,终于找到了答案并于国内首先指出:在颅颈部畸形的诊治中,务必澄清两个问题— 延髓-颈髓的压迫因素来自前方抑或后方;颅颈部是否稳定。在此基础上,神经外科于1982年率先开展经口腔前路减压术(齿状突切除),纠正了过去那种不管压迫来自前方抑或后方,一概采用后路减压的错误观念。在大量临床实践中,神经外科还发现,国人的自发性寰枢椎脱位大多发生在先天性骨性畸形的基础上,属先天性脱位,有别于国外文献报道的炎症性脱位;由于寰椎前弓与齿状突间嵌有脂肪结缔组织,对多数自发性寰枢椎脱位,颅颈部牵引无效;寰枢椎脱位继发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者,仅作齿状突切除即可使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寰枕融合有多种不同方式,且常伴有椎动脉走行变异,因而有可能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甚至脑梗死;所有颅颈部不稳定的患者均应施行植骨融合固定。这些发现大大丰富了人们对颅颈部畸形的认识,规范了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显著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和病残率。目前国内多数复杂颅颈部畸形患者集中在总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外科仅经口腔前路减压术即已完成500余例,是国际上最大的一组病例。前路减压和后路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也有诸多创新。 (六) 介入神经放射 神经外科于1986年在国内率先成立介入神经放射室,先后开展了颈动脉海绵窦瘘、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和高血运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迄今已完成15000余例。近几年又在国内首先开展颅内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脑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也已取得相当的经验。神经外科介入神经放射室的负责人虽已二度更迭,但所开展的业务范围、诊治的病例数和质量仍居国内先进行列。 (七)功能神经外科 2008年引进功能神经外科人才,组建了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团队。应用先进的立体定向、导航技术,结合世界上最先进的1.5T术中核磁共振及其他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和医疗技术,对一些目前药物或其他方法无法治疗的功能性神经疾病开展微创外科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擅长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舞蹈症、脑性瘫痪、抽动征等的微创手术治疗和难治性癫痫的评估和外科治疗。利用电刺激或微毁损的方法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癌性疼痛、中枢性神经痛以及脑囊虫病、颅内金属异物等微创治疗有独到之处。 教学、科研 主编出版了《颈动脉内膜切除》、《脑血管病显微手术图谱》、《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学》等专著8部,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医疗成果)奖共70余项。培养博士后6名、博士生62名、硕士生67名。进修生500余人。5年来承担国家及军队课题27项,经费总额240余万元;举办“北京国际微创神经外科研讨会”“庆贺段国升教授从医65周年暨三0一神经外科高峰论坛”等学术会议5次。本年度9月18-23日举办了解放军总医院首届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学习班

普通外科

科室简介: 承担着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的专科医疗保健重要任务的泌尿外科创建于1959年,在许殿乙、李炎唐、孟书礼、王晓雄、洪宝发、张旭等历届科主任的领导下,几代科室人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现已发展成为医疗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专业人才结构合理的,在国内影响较大,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科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泌尿外科经过50年的发展壮大,科室医疗技术力量雄厚、专业人才结构合理,目前分为4个病区,拥有病床140张,29名医生,34名护、技人员,其中高级职称14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泌尿外科设备齐全、先进。具备移植中心、泌尿外科实验室、碎石中心、尿动力学室、内腔镜中心和肾移植血透室;装备有国际最先进的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1套,腹腔镜设备5套,2um激光系统1套,泌尿系检查台4部;年门诊达117509人次,年手术量2302台次。 解放军总医院(301泌尿)泌尿外科,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飞速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科室同仁的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和谐奋进下,他一定会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泌尿外科医疗特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泌尿外科很强的临床、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医疗特色,特别是在微创手术方面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在腹腔镜技术、机器人腹腔镜手术、膀胱癌的治疗、肾移植、前列腺疾病、男科和伴下腔静脉瘤栓的巨大肾肿瘤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并形成了自身的科研特色和优势: 一、腹腔镜技术 腹腔镜技术是20世纪外科领域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但由于腹膜外区域无天然体腔,没有明显的解剖标记,手术空间狭小,给腹腔镜下器官和组织的显露、游离和手术操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风险,因此,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发展一段以来一直停滞不前。张旭教授率领团队通过技术攻关,结合泌尿系统解剖特点,以尸体解剖及大量手术为基础,对后腹腔的解剖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以腹膜后入路为特色的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优化了腹膜后操作空间的建立方法,解决了腹腔镜下腹膜后间隙解剖标志的界定、脏器的辨认和显露等难题,为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和推广奠定了应用解剖学基础。 以此为基础,我们的团队创立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技术,该类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生和患者接受程度均较高。目前开展了3500余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手术种类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泌尿和男生殖系除体表手术外所有的术式,包括肾上腺、肾脏、肾盂和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女性尿道、男性隐睾、腹膜后和盆腔淋巴结清扫等破坏和重建性手术,肾脏和肾盂输尿管手术入路也由最初的经腹腔途径逐渐统一到泌尿外科医生熟悉的经腹膜后途径上来。 科室以办学习班和手术演示的方式在国内广泛推广应用,使部分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式成为国内通用术式,迅速提高了国内泌尿外科腹腔镜水平。同时,张旭主任多次以特邀专家身份出席国际泌尿外科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报告和手术演示,得到了国外同行专家的认可和赞许,迅速提高了国内泌尿外科腹腔镜的国际地位,赢得了国际微创泌尿外科学术界的认同和尊重。张旭教授也因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2007年度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金膀胱镜奖和200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作为腹腔镜技术的延伸,具有操作更灵活、治疗更精细、创伤更小的特点,2007年我院引进了中国大陆地区的一台Da vinci S机器人外科系统,2007年10月,我科高江平教授成功完成中国大陆地区首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截止目前已开展前列腺癌根治手术20例、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3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手术1例;所有手术均圆满成功,未发生一例并发症2008年4月在全国泌尿外科肿瘤会议上成功完成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远程直播,实时向来自全国的600余位泌尿外科专家展现了机器人手术的优势,反响强烈。 二、膀胱癌治疗 我科在膀胱肿瘤的临床诊疗及基础研究水平属国内先进水平,积累了很多的丰富经验,使膀胱肿瘤患者均能得到最合理、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其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我科在国内首先将膀胱肿瘤诊断治疗作为研究重点,使膀胱肿瘤在外科手术治疗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在膀胱全切术后各种尿流改道及代膀胱方法的系列研究方面取得瞩目成绩,如国内相继率先成功地开展了kock pouch术、可控回结肠膀胱术、倒置阑尾的可控回结肠膀胱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Mainz II式手术等,收到显著的效果。 同时,膀胱肿瘤2um激光分层切除术、2u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晚期膀胱肿瘤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膀胱癌基因瘤苗等非手术疗法的系列研究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先后承担国家、军队膀胱肿瘤科研课题多项,发表膀胱肿瘤相关研究论著40余篇。获得多项国家、军队科技医疗成果奖,其中膀胱全切后的尿流改道,膀胱重建的系列研究曾获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复方硫酸铝溶液注射治疗浅表型膀胱癌的新方法获全军科技成果二等奖。同时我科目前开展的膀胱肿瘤微创治疗手术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如经尿道2微米激光膀胱肿瘤分层切除术、2u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腹腔镜下膀胱肿瘤切除术、机器人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等,是我科近年发展的创新技术,并结合免疫治疗、化疗、放疗,使许多中晚期膀胱肿瘤患者免除了尿流改道的痛苦,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 三、肾脏移植 我科自1974年开展了自体肾移植,1977年开展异体肾移植至今已开展2000余例,1、5、10、20年人存活率分别为93.02%、79.0%、63.9%、47.6%;术后至今最长带功能肾存活者为31年,肾移植最大年龄为75岁,90.5%的患者移植肾功能保持正常,85.9%的患者已恢复全天工作,在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近年来,科室重点开展活体亲属肾移植治疗肾功能衰竭,目前已行亲属肾移植80余例,并开展腹腔镜亲属肾切取,创伤小、热缺血时间短、效果好、供者恢复快。我科肾移植技术在国内始终处于领先水平,并在肾移植患者中拥有很高的声誉。 四、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 前列腺增生疾病作为老年常见疾病一直以来是我们重点研究的方向和医疗特色之一。征对不同大小的前列腺,我们主张采取不同的外科治疗方式,多例开放手术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大体积前列腺手术切除的经验。同时,在微创手术方面,我科是国内较早开展TURP手术的科室之一。近年来,科室致力激光在前列腺增生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2004年引进绿色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手术简便,安全,出血少,痛苦小,已治疗500余例,效果明显,2006年,在此基础上我科又引进了先进的2um激光,在保留绿激光的所有优点的同时,加快了切除速度,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在增强手术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手术时间和痛苦。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我科在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上不断进步和创新,使方面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任务。 五、前列腺癌的系统化、规范化诊治 前列腺癌是欧美男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发病率成明显上升趋势。长期以来,我科密切跟踪国际治疗前沿,力求早期诊断,并规范化、系统化治疗前列腺癌,并在外科治疗方法上不断发展,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目前已开展前列腺癌根治术、保留性神经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保留性神经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前列腺癌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经验丰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室张旭主任多次在国际及全国会议上表演保留性神经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受到国内外同仁的尊重,此外,科室在国内率先引进了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并完成了国内首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同时对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科室在内分泌治疗、辅助内分泌治疗、化疗、肿瘤靶向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面结合国际规范化治疗指南,主张系统化、规范化治疗,积极开展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病例资料和治疗经验,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六、伴有腔静脉瘤栓的巨大肾肿瘤的治疗 伴有腔静脉瘤栓的巨大肾肿瘤的手术治疗,一直是泌尿外科手术的禁区之一。凭借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我科在心外科、介入科、麻醉科的协助下,通过膈下阻断、膈上阻断、腔静脉转流、低温体外循环以及开创性的球囊阻断等方法,自1993年至今成功完成?例伴腔静脉瘤栓巨大肾肿瘤切除术,98%手术获得成功,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总结经验,创新性的改进了国际通行的肿瘤分级标准,提出一种对临床手术方式具有指导意义的肿瘤分期、分级标准,以此为基础,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手术技巧,在临床应用中获得成功。将很多此类患者从绝望的边缘拯救出来。 七、男科特色治疗 我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设立男科门诊,专注男科疾病的治疗,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我科的优势及学科特色。我科作为第一批临床药理基地单位,10年来先后成承担10余个男科新药的Ⅱ期、Ⅲ期临床研究。近年来我科在国内首先采用小剂量雄激素治疗男性不育的少弱精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药物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及早泻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男科手术我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居领先水平。在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和不育方面已开展了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阴茎三件套假体植入术、显微外科输精管吻合术、尿失禁的人工括约肌植入术、腹腔镜及显微外科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精囊囊肿去顶减压术、腹腔镜隐睾探查固定术;在外阴矫形方面开展了阴茎硬结症矫形术、小阴茎的阴茎延长增粗术、两性畸性矫形术及早泄的手术治疗等;在生殖系肿瘤方面开展了阴茎部分及阴茎全切术,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根治性睾丸切除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等。 同时,慢性前列腺炎是困扰广大中青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某些逐利医疗机构在治疗方法选择上常误导病患采取昂贵的治疗手段。我们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针对病原体选择敏感的治疗药物,以口服药物为主,最大限度的减轻病患的痛苦和经济压力。

肝胆外科

科室简介: 普通外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重点学科之一,设备先进齐全,拥有一支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

肾病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简介 1. 我科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名、中级技术人员15名。 2. 1990年被批准为院级重点学科,1999年被批准成立院级普通外科研究所。 3. 分别于1986年、1994年获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人。 4. 承担我院有关肝、胆、胰、脾方面的医疗、教学及保健任务。 二、专家介绍 1.黄志强(现为我院专家组成员),1944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大学本科学历。 2. 冯玉泉:1964年毕业于大连铁道医学院医疗系,大学本科学历,毕业后工作于解放军总医院。 3. 周宁新,1972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1985年毕业于军医进修学院,获硕士学位。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4. 段云鹏,196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大学本科学历,获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硕士学位。现任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专科特长:肝胆胰外科疾病。参与编写过《现代胆道外科》《外科学》等著作。 三、医疗特色 肝癌的综合治疗及临床、病理研究 高位胆管癌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重症胰腺炎的腹腔镜灌洗引流 肝门部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及临床、病理研究 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及临床、病理研究 胰腺癌的综合治疗及临床、病理研究 疑难复杂的胆道病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研究 微创外科:内镜治疗胆道狭窄病变;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肝外胆管取石;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肝脏恶性肿瘤的微波、射频、冰冻等治疗 胆道镜的术中及术后应用 十二指肠镜检查及十二指肠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胆道取石、胆道内支撑引流等治疗 四、医学教育 1. 每年面向全国招收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进修生,已有毕业博士后2人、博士10余人、硕士近100人、进修生100余人。 2. 每周一、三例行教学查房,定期举行专业讲座,开设有关肝、胆、胰、脾等疾病方面的临床及病理生理讲课、医学影像学讲课、新进展讲座等。 3. 每年招收在职硕士生、博士生各数名,不定期联系、派遣本科室人员赴香港、国外学习。 五、科学研究 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及重点研究领域:各类胆道疾病的病因、临床治疗及病理生理研究;肝癌的综合治疗及实验研究;胰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病因及实验研究;在临床开展微创外科治疗。 六、学术交流 1. 近五年来主办过4届全国性的肝胆外科新进展研讨会。 2. 拟于2001年4月25日在深圳主办《第五届肝全国胆外科新进展研讨会》。 3. 主办有《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老年肾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成立于1986年,经过近20年的艰苦创业,现已成为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的规模最大的肾病中心之一,在学科规模、技术水平、科研成果和学术地位上,在国内外有较大的优势、特色和影响。 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组成包括专科门诊、病房、血液净化中心及全军重点实验室。门诊除设普通诊室外,设有IgA肾病特色诊室、老年肾脏病诊室和肾脏病随访中心,年门诊量超过30000人次。病房分主楼一病区和东病房楼二、三病区,现有床位100余张,年收治病人可达2500人次。每年完成肾穿刺活检术近1000例,已拥有5000余例丰富的肾活检病理资源。多年来学科紧密围绕以IgA肾病及老年肾脏损害为代表的慢性进展性肾病的诊治为主要研究方向,创建了国际上最大的IgA肾病临床病理和中医辨证数据库,开展了包括新型免疫抑制剂以及尿激酶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进展期IgA肾病的新方法,研发了“肾乐胶囊”和“肾华片”两个中成药,获得军队非标制剂文号、新药国家发明专利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批件,并作为中药优效品种入选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在全国进行IgA肾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相关研究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提高了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肾病-IgA肾病的知晓率与治疗率。血净中心拥有国际上各种先进的血液净化设备80台,能够开展血液透析、CRRT、血液灌流、血浆置换、人工肝等各种国际上先进的治疗项目。在老年肾病的一体化治疗及高龄危重病人血液净化治疗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科室的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这一宗旨,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并举。护理队伍多次被评为先进护理单元,她们作为“整体护理模式”的典范曾多次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团。 学科坚持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发展方向。肾脏病重点实验室面积1200平方米,拥有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电生理学等8个研究室,拥有国际上先进的激光显微切割系统、流式细胞仪、定量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总值约1200万元,建立了多项先进的技术平台, 1997年肾病实验室成为全军重点实验室,2000年被评为全军重点实验室的“重中之重”,2001年作为部门开放实验室被推荐参加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 解放军总医院肾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临床与基础相结合,医、教、研相得益彰的综合学科。1995年成为全军肾脏病专科中心,1998年作为三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点,1999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通过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的专家评估。近5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述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基金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在内的20余项国家级课题。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代表论著发表在J Am Soc Nephrol、Kidney Int等国际著名期刊30余篇。每年接收军内外、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生、客座研究人员与进修生的培养,现已培养博士后7名,博士22名,硕士11名,进修医师150余名。 科室现有医师系列20人,技术人员10名,护理人员27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人(正高2人,副高8人),中级13人。有一支专业技艺精良、医德高尚的专家队伍和团结和谐、勇于拼搏的优秀中青年人才队伍。今后学科将密切结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利用技术与人才优势,力争在慢性进展性肾病及老年肾损害防治方面获得新的突破,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老年心血管内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简介: 南楼二科、亦称老年心肾科,现有三个病室45 张床位,设有血透室、心血管生化实验室、老年肾病实验室。为二级学科、博士学科。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情况: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副研究员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治医师4人,主管技师2人,主管护师12人。 主要承担军以上首长的保健、治疗及老年心肾疾病的研究工作,重点发展老年高血压病及老年肾病专业。 二、专家介绍: 1.刘国树 男,德国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两次赴西欧学习,现任南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秘书;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常委;中华内科杂志编委、编审副组长;中华心律失常杂志编委;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杂志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编委;中华新医学杂志编委;岭南心血管病杂志(英文版)编委;药物与临床杂志副主编等。出版专著:《今日高血压》、《心律失常防治》、《心肌炎与心肌病》、《低血压与休克》、《高血压防治》。专科特长: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保护。撰写论文102篇,其中在国外发表 23篇,代表著作有《缺血心肌保护及代谢》、《心脏左束支畸形与左束支传导阻滞》等,所提出的“膜运动理论”、“一切功能性改变都是有物质基础”的观点,至今被国内外学者所引用。 2.张晓英 女,南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华老年医学会肾病组副组长兼秘书;中国中西医医学会北京分会肾病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杂志特邀编委、临床肾脏病杂志编委。从事临床内科30余年,尤其在老年肾病专业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近10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军医进修学报优秀论文,参加国际老年医学优秀论文交流大会。编写《肾脏病人的自我保健与健康》《老年肾病200问》、《肾脏病与肾脏移植100问》、《泌尿系统自我防治》等著作,并参加了《衰老、抗衰老、老年医学》、《现代老年急诊学》、《肾科主治医师400问》、《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老年人手术内科监护学》等书部分章节的编写。目前参与主编《老年肾脏病学》和编写《大内科手册》、《高血脂症的诊治》。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医疗成果二等奖、医疗成果三等奖各一项。 三、 医疗特色 我科高血压病、老年心脏病的诊治、心血管活性物质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开展了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 (包括冠脉造影、PTCA、支架)、冠脉搭桥术等先进医疗技术;高血压病峰值前治疗学取得良好的应用价值;我科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从事老年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的老年肾病病房,在老年急慢性肾衰的临床诊断、治疗,尤其在老年肾衰的心血管并发症的救治以及高龄老年病人的肾替代疗法等方面,总结出一套可贵的经验。老年肾衰的救治以及高龄老年血透3年生存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老年呼吸科

科室简介: 1、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4名 2、 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名 3、 承担的主要任务:老年心血管疾病及疑难危重症的诊治与抢救 出版专著(主编):《最新心血管病用药》;《老年心血管病急症》;《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分子生物学》;《血脂的基础与临床》;《冠心病防治260问》;《急性心肌梗死防治260问》;《冠心病防治320问》;《中老年人心血管急症的防治》。 全科共发表文章300余篇,核心期刊121篇,国外期刊18篇。

老年神经内科

科室简介: 一、 学科名称及发展沿革 学科名称:老年呼吸科 历史沿革:自南楼临床部于1985年划分专科始,我科即组建成立,有3个病区,即南一、南二和南三病区,共有54张床位。因收治对象为军以上干部,故临床和科研以老年呼吸病为重点,为国内最早成立的老年呼吸病专科。历经16年,在院、部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学科不断发展,如今专业特色明显,人才梯队形成,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均已处国内一流水平。现下属除3个病区外,尚有呼吸监护室、肺功能室、呼吸机室、气管镜室和呼吸病实验室。现配备有先进的呼吸机28台,自动血气分析仪3台,常规肺功能测定仪2台,纤维支气管镜3支。所属实验室可开展分子生物学、细菌学、机械通气的实验研究以及常用实验研究。 二、 学科情况 多年来主要从事老年呼吸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老年肺炎、老年呼吸衰竭、老年呼衰合并多脏器衰竭以及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研究,在完成大量日常医疗、护理任务的同时,重视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水平。10多年来,采用现代机械通气技术救治不同病因引起的老年呼吸衰竭和多脏器衰竭达500多例次,在通气支持基础上加强抗感染、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维持营养、防治并发症、严密呼吸监护、并给予周到、细致的护理等综合治疗措施,使得COPD、老年肺炎等所致严重呼吸衰竭、肺因性心跳呼吸骤停复苏、老年呼衰合并多脏器衰竭等的抢救成功率达国内外先进水平;现代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如扩大适应证范围,打破禁忌证,纤支镜引导插管、合理应用各种通气模式,根据老年人特点选择呼吸机参数,加强营养和护理等方面处国内领先地位,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或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我们的医疗护理工作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军委首长和各级领导的赞扬。于1998年"老年呼吸衰竭的救治和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获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此外,在老年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化学治疗、老年哮喘的治疗和管理、老年保健和肺康复医疗、重危病人的监护等方面,也能瞄准世界先进技术和发展潮流,追赶国内外迅速发展的方向,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专科特色,达军内先进水平。 自88年至今,共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主编出版长篇专著7部,参加撰写的专著20多部。目前学科的总体水平在国家、军队相同学科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三、 专业技术干部情况 医师系列共19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人),年龄:60岁以上:1人,45-55岁:2人,45岁:1人,平均51.5岁;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2人,硕士生导师1人,年龄:40岁以上:1人,30-40岁:1人,平均年龄40岁;主治医师6人,平均年龄31.8岁;医师5人,平均年龄26.7岁。 医师系列学历结构:博士2人,硕士8人,大学本科9人。 医技系列6人,其中副主任技师1人,40岁;主管技师4人,平均34.8岁;技师1人。 护理系列50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1人,平均年龄35.4岁;护师14人,平均年龄28.7岁;护士24人,平均年龄23.3岁。学历分布:大学本科2人,大专学历20人,中专学历28人。 在读博士生2人,硕士生2人,进修生2人。

肾内科

科室简介: 一:学科名称及发展沿革 1:学科名称:老年神经病学 2:历史沿革: 1986年4月由罗毅、汤洪川教授正式组建南楼老年神经科。初始床位24张,编制医生8名,护士11名,并设立脑电图室及老年神经病学实验室,技术员2名。此间承担了大量临床医疗保健任务,并于1990年承担军队"八五"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课题"老年期痴呆的临床诊断和病因系列研究",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老年期痴呆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 1996年王鲁宁教授担任科主任后,加快了老年神经科学科建设的步伐,当年便承担了军队"九五"医药卫生科研课题"老年期痴呆防治及发病机理研究",参加国家卫生部"九五"重点课题"老年痴呆早期诊断方法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并于1997年正式成为招收博士研究生科室。2000年始参加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脑老化与老年神经退行性变的机理研究",2001年又承担了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军队"十五"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为老年神经科医教研全面发展及专科特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本科医护人员编制扩大为:医生11人,护士17人,技术员3人。每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进修生和护理学员数十名,已获多项军队医疗科研成果二、三等奖。目前本科室已形成具有鲜明学术特色,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老年神经病学专科基本构架。 二:学科状况 1. 主要成绩和科研成果 ⑴.主要成绩: ①. 医疗保健工作: 随保健群体老龄化迅速增长,老年神经病患者逐年增多,高龄、致残、多脏器功能衰竭、危重病例逐步成为主要医疗对象,目前病床实际使用率已由24张扩大为36张,多次出色完成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和护理任务,成功救治大量急危重患者。在老年期痴呆及帕金森氏病的临床诊治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并首次在国内报道成人型异染性白质脑病、散发性晚发Hallervorden -Spatz病、包涵体肌炎、Lewy体痴呆、老年海绵状脑病等疑难罕见病例,总结临床经验论文逾百篇,获多项军队医疗成果奖。 ②. 科研工作: 是国内最早开展Alzheimer病研究的科研单位之一。相继承担军内外课题多项,并作为主要单位参加多项合作课题研究,其中国家卫生部、国家计委、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各课题2项,国家科委和国际合作课题各1项,军队医药卫生课题9项,归国人员启动基金1项,青年基金1项,其他基金6项,并与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加拿大萨斯彻温大学神经精神研究所建立国际合作关系。 10余年来,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学科在老年期痴呆、帕金森病以及脑老化的临床及应用基础研领域,进行了许多有重大意义的开创性研究工作,取得丰富成绩,共发表论文150余篇,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的科学研究队伍,具有组织与承担大型科研课题研究的能力。 A. 在国内首次报道Alzheimer病杏仁核选择性损伤(内皮质核、内基底核、外基底核、副基底核腹侧)的重要发病机制,该成果被引用在1993年中国医学科学进展(陈可冀,中华医学杂志;1993,73(12):747。 B. 在国内首次进行了AD海马神经元钙-钙调素、c-fos基因的的研究,被专家引用于1996年中国医学科学进展(王新德,中华医学杂志;1996,76(12):892)。 C. 在国内首先开展Alzheimer病MRI颞叶钩回间距及多结构线性测量,30mm,28mm,并最早开展了海马杏仁核MRI体积测量,以及Alzheimer病的MRI波谱研究。 D. 在国内首次提出颗粒空泡变性为中国人脑老化进程的神经病理学标志,以及脑血管低灌注为大脑类淀粉样血管病痴呆之重要发病机制等观点,得到同行认可。 E. 在国内首次开展了AD工作记忆早期诊断研究,提出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的衰退为AD重要的记忆功能改变之一。 F. 在国内进行的A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首次报道电磁场暴露为AD的可能危险因素。 ③.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 专科建设,人才为本。科室重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采取脱产与在职相结合,主治医师以上人员除一人外,全部完成硕士或博士培训,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14名,博士研究生3名,在读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3人。培养军队基金班学员3人,培训客座研究人员4名。自1996年招收进修生以来,共招收9批40人,已有29人结业,其中4人被评为院模范进修生。 ⑵.科研成果 自老年神经科建立以来,共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获各类奖项14项,其中军队级成果12项,总医院级成果2项。 2:目前在国家、军队相同学科专业中所处地位 目前我院老年神经科专业在临床、科研、教学等综合实力评估居军内领先水平。以老年痴呆及帕金森氏病等为代表的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处国内相同学科领先地位,脑老化及衰老的基础研究处于军内外领先水平,本学科多名专家担任军内外多项相关学术团体的重要职务,如中央保健委员会21人专家组成员(罗毅),中华老年神经病学组副组长(汤洪川),中华医学会医疗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汤洪川),中国体视学会理事(王鲁宁),中国老年痴呆科学家协会理事(王鲁宁)等;王鲁宁教授作为专业科学家于1998年和1999年两次参加国家"香山科学会议"。 3:专业技术干部基本情况 目前我科在编医疗系列11名,护理系列17名,技术系列3名。

风湿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成立于1986年,经过近20年的艰苦创业,现已成为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的规模最大的肾病中心之一,在学科规模、技术水平、科研成果和学术地位上,在国内外有较大的优势、特色和影响。 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组成包括专科门诊、病房、血液净化中心及全军重点实验室。门诊除设普通诊室外,设有IgA肾病特色诊室、老年肾脏病诊室和肾脏病随访中心,年门诊量超过30000人次。病房分主楼一病区和东病房楼二、三病区,现有床位100余张,年收治病人可达2500人次。每年完成肾穿刺活检术近1000例,已拥有5000余例丰富的肾活检病理资源。多年来学科紧密围绕以IgA肾病及老年肾脏损害为代表的慢性进展性肾病的诊治为主要研究方向,创建了国际上最大的IgA肾病临床病理和中医辨证数据库,开展了包括新型免疫抑制剂以及尿激酶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进展期IgA肾病的新方法,研发了“肾乐胶囊”和“肾华片”两个中成药,获得军队非标制剂文号、新药国家发明专利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批件,并作为中药优效品种入选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在全国进行IgA肾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相关研究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提高了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肾病-IgA肾病的知晓率与治疗率。血净中心拥有国际上各种先进的血液净化设备80台,能够开展血液透析、CRRT、血液灌流、血浆置换、人工肝等各种国际上先进的治疗项目。在老年肾病的一体化治疗及高龄危重病人血液净化治疗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学科坚持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发展方向。肾脏病重点实验室面积1200平方米,拥有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电生理学等8个研究室,拥有国际上先进的激光显微切割系统、流式细胞仪、定量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总值约1200万元,建立了多项先进的技术平台, 1997年肾病实验室成为全军重点实验室,2000年被评为全军重点实验室的“重中之重”,2001年作为部门开放实验室被推荐参加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 解放军总医院肾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临床与基础相结合,医、教、研相得益彰的综合学科。1995年成为全军肾脏病专科中心,1998年作为三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点,1999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通过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的专家评估。近5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述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基金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在内的20余项国家级课题。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代表论著发表在J Am Soc Nephrol、Kidney Int等国际著名期刊30余篇。每年接收军内外、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生、客座研究人员与进修生的培养,现已培养博士后7名,博士22名,硕士11名,进修医师150余名。 科室现有医师系列20人,技术人员10名,护理人员27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人(正高2人,副高8人),中级13人。有一支专业技艺精良、医德高尚的专家队伍和团结和谐、勇于拼搏的优秀中青年人才队伍。今后学科将密切结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利用技术与人才优势,力争在慢性进展性肾病及老年肾损害防治方面获得新的突破,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血液内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风湿病专科之一。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集医疗、保健、教学于一体,拥有全国著名的风湿病学专家、教授(蔡醒华、施桂英等)和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各级医护人员,参与军内外各种疑难风湿病的会诊,收治来自全国名地及至海外的风湿病患者,同时参与国家及军队领导人的医疗保健任务。 2006年被批准为全军风湿病专科中心和北京市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08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1981年获国内首批风湿病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国内首批风湿病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导师(黄烽)1名,硕士导师(张江林、朱剑)2名。 专业方向:黄烽—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张江林—幼年脊柱关节炎及银屑病关节炎的诊疗;朱剑—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白塞病的诊治。医疗特色 1.已开展(或取得)的医疗项目(成果)情况; 1) 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2) 超声引导髋关节腔穿刺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3) 磁共振成像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4) 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5) 关节腔内注射生物制剂治疗难治性关节炎 2.现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优势特色项目; 1) 关节镜下关节探查及滑膜活检/切除以诊断、治疗各种关节炎性疾病 自2001年开始应用,超过200例反复膝关节肿痛的各种关节炎患者接受了滑膜切除,关节症状和功能得到明显增加改善。同时应用关节镜技术诊断了许多罕见疾病,如滑膜软骨瘤、树脂状脂瘤等。 2) 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 自1999年开始应用,已有超过2000名患者接受该治疗。 3) 应用肌肉骨骼超声早期诊疗各种炎性关节病 自2002年开始使用,对超过2万名患者进行了关节超声检查。 教学情况 先后培养招收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石26名。每年招收进修生10-12名,轮转生20余名。 教材名称:《临床病案分析丛书—风湿性疾病病案分析》(主编) 《军医进修学院临床教学专用教材--风湿病学专题讲座》(主编) 《关节炎与风湿病前沿》杂志(主编) 《继续医学教育教材—风湿病学进展》(副主编) 教学查房情况: 每周组织4次主管及主诊医生查房和1次教学查房。 2008年获解放军总医院教学成果三等奖 科研情况 1.学科专业科研方向及重点研究领域; 1) 加强炎症性关节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 全面加强强直性脊柱炎的基础、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 3) 深入开展TNF-α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基础、临床研究 4) 深入开展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 5) 以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传统医学与现代风湿病学的结合与发展 2.承担及完成科研课题情况,写明项目名称、负责人、课题来源、研究内容; 1) 1996年,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黄烽,解放军总医院九五攻关重点课题, 资助金额:5万元; 2) 1996年, “人膜表面型HLA-B27基因cDNA的构建”获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黄烽,(教外司留436号, 2.0万元); 3) 1996年, “可溶型HLA-B27基因cDNA的构建”获军队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黄烽,(军后卫科训留97H03, 2.5万元); 4) 1996年, 总后勤部“科技新星”科研奖励基金, 黄烽,资助金额: 1万元; 5) 1997年, 解放军总医院中青年优秀人才科研基金, 黄烽, 资助金额: 3万元。 6) 1997年, “两型B27分子的克隆、表达与组装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黄烽,(A类, 编号39770704, 13万元,1998-1999年); 7) 1998年, “T细胞因子谱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黄烽,(A类, 编号39870720, 10万元,1999-2001年); 8) 1998年, 总后勤部“科技银星”科研奖励基金, 黄烽,总后及总医院各资助3万元, 共6万元; 9) 1998年, 军队医药卫生中青年杰出人才科研基金,黄烽,(编号98J011), 资助金额: 30万元 10) 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黄烽,(编号30025041), 资助金额: 80万元 11) 2000年,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 黄烽,奖金1万美元。 12) 2000年,张江林,黄烽,“cDNA阵列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获军队“十五”计划面上项目资助,编号01MB080,资助金额: 4万元, 2001.01~2005.12; 13) 2000年, “肌腱的超声影像检查在脊柱关节病患者诊断中的作用研究”获解放军总医院“十五”计划面上项目基金课题资助,郭军华, 黄烽.编号01YM16,资助金额: 2万元, 2001.12~2004.12; 14) 2000年, “甘露糖结合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获解放军总医院“十五”计划青年基金课题资助,李胜光, 黄烽.编号01YQ05,资助金额: 2万元, 2001.12~2004.12; 15) 2002年, “蛋白聚糖VG1诱导小鼠脊柱炎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黄烽,(A类, 编号30271233, 20万元,2003-2005年); 16) 2003年,“蛋白聚糖和HLA-B27对小鼠脊柱炎模型的影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朱剑(A类, 编号30370226, 7万元,2004-2004年) 17) 2004年,“中药六类新药脊痛宁胶囊的研制”获解放军总医院成果转化基金资助,黄烽,(编号03YC06,20万元,2004-2005年) 18) 2004年,“HLA-A2+/DR1转基因鼠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理过程中的意义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资助,黄烽,(编号2004国科金外资助第30410150409号, 1.2万元) 19) 2005年, “调节性T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功能缺陷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黄烽,编号30571726, 30万元,2006-2008年) 20) 2006年,“第二届中国爱尔兰生命科学研讨会”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资助,黄烽,(编号第30610182号, 1.1万元) 21) 2007年,“军人慢性应激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研究”获军队十一五专项课题分课题资助,黄烽,(编号06Z053,7万元)。 22) 2007年,巴曲酶对II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的作用研究,王炎焱(编号2007wzbh17,20万)。 23) 2007年,天然药物红曲对滑膜组织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王炎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A类, 30600811,23万元)。 24) 2008年,“TNF-a拮抗剂影响T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 黄烽,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A类, 30771983 30万元)。 25) 2008年,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杨春花(编号2008wzbh04,2.5万元)。 3.获科技成果奖励,出版专著、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科技成果奖励:1997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获解放军总医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出版专著:《风湿病学新进展》(副主编),《中华风湿病学》(参编)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收录(单篇影响因子7.42),被引用200余次。 学术交流:主办全军风湿病学新进展学习班及全国关节炎新进展学习班各2届。 2010年度:全国关节炎新进展学习班,2010年4月,北京,对当前关节炎领域的诊治进展开展继续医学教育。 超声诊断仪,开展四肢软组织超声检查,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超声引导下关节腔穿刺;电视关节镜,开展电视关节镜下关节探查、滑膜切除、活检等。

老年心内科

科室简介: 血液科成立于1984年,在刘海川、汪月增、姚善谦、楼方定、达万明、于力等几代专家教授的带领下,经历了20几年的不懈努力,今已经建设成为人才梯队完整、仪器设备先进、医教研水平在军内外领先的优秀科室。 本科室设有门诊、病房、骨髓移植中心及实验研究室。 普通病房常见诊治疾病包括各类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在骨髓移植中心,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为特色,目前我科室已成功开展自体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HLA完全相合、半相合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混合移植、无关供者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类恶性血液病及其他系统肿瘤等。 实验室,设备先进,可以进行细胞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水平的研究。目前已经开展并服务于临床的有关技术包括:光谱技术分析细胞染色体、FISH技术检测融合基因、分子技术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的动态变化、HLA低高分辨率的配型以及有关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干细胞分离、测定、培养、保存和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等。 同时我们又承担着大量的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任务。血液科是国家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之一;是全军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我们坚持以高质量的科学研究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基石,以临床诊断治疗为核心。我们的行医理念是:“医术至精、医德至上,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 ,欢迎到广大患者前来就诊、住院治疗。 医疗特色 以常见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为基础,以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为主要研究方向,以造血干细胞移植为特色,先后诊治多种国内罕见的疑难病例。从1983年开展首例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1985年开展首例HLA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以来,开展了自体骨髓移植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实体瘤(乳腺癌、神经母细胞等);1991年开始自体双次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各类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实体瘤等;成功进行HLA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各类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实体瘤(乳腺癌、肺癌等);一个位点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实体瘤(乳腺癌)等;HLA半相合异基因混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无关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1-2各位点不合)治疗各类白血病(包括难治性、终末期);特别是HLA半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包括复发、难治及终末期患者已达国内外先进水平。 经过多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对白血病及淋巴瘤按WHO最新公布的诊断标准,即对每例病人从临床、细胞学(病理)、细胞遗传学、细胞基因、免疫表型、分子水平的诊断,将每个亚型视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进行个体化治疗。在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的诊治方面达到国内先进、军内领先水平。 教学情况 属国内深具影响力的教学单位,设有血液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二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二人,教学体系完善,实验设备齐全,研究方向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每年可培养优秀的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5-8名,进修医生十余名。

内分泌科

科室简介: 科室简介 1、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名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4名 2、 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名 3、 承担的主要任务:老年心血管疾病及疑难危重症的诊治与抢救

消化内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于1984年在普内科基础上组建,包括普通、干部2个病房共58张床位、门诊和实验室;现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0名。 1990年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1992年批准为全军内分泌专科中心,1996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先后被批准为全军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临床研究中心。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5名。主要承担内分泌代谢病的医疗、保健、科研和教学任务。 医疗特色: 1.内分泌专科综合诊断治疗水平高,位于国内领先行列 在糖尿病、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腺、肾上腺、性腺、骨代谢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研究、护理等方面在军内外具有较大的优势和特色。收治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全军各兵种,数量多,病种复杂。如:各种垂体瘤、生殖细胞瘤、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包括异位垂体炎症,为国内首例)、不适当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SIADH)、甲减伴垂体增大、异位甲旁亢的定位诊断、少见病因的库欣综合征(大、小结节增生、异位ACTH综合征)、原醛、性分化异常疾病、各种代谢性骨病的病因诊断以及原发性高钠血症等。在国内还首次发现了:异位垂体伴淋巴细胞炎症、肾上腺小结节增生、原发性高钠血症、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导致的SIADH、类固醇5α-还原酶缺乏症、女性表型的胚胎睾丸退化综合征、46XY,t(17; 4)(qt; q-)核型异常等许多新的和疑难病种。2002年以来,年门诊人数超过4万人次, 每年收治1000多病人,平均住院天数13.7天。 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高血钙危象、严重低血糖症、垂体危象、甲亢危象、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急性粒细胞缺乏、严重低钠血症、降糖灵引起的乳酸酸中毒等的抢救成功率高,历年统计抢救成功率均在90%以上。 3.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卓有成效 在承担军队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研究课题的带动下,在糖尿病综合防治上,对糖尿病早期诊断和防治有了成熟的经验,连续7年有专人负责开展糖尿病患者教育,包括门诊、病房和出院后教育。积极开展老年人的糖尿病早期诊断、糖耐量受损早期干预药物防治(国际上首先用二甲双胍防治糖耐量受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综合防治、胰岛素泵及动态血糖仪等先进仪器引进使用等。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举办6期全国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班,培养了全国大中型医院内分泌专科护理骨干近500名。 4.新药临床研究成绩显著 1995年开始新药临床验证以来,已完成38种新药验证,其中作为负责单位20种,参加单位18种,共完成4548例次。发表总结论文11篇。我科已成为我国内分泌代谢新药临床研究的重要基地,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 5.护理工作规范科学 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专科护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2000年我科成为全院唯一能招收护理硕士生的临床科室。 6.全军重点实验室 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开放的全军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现有面积375m2,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800余万元。能进行细胞、分子生物学、生化、动物试验等基础研究。能进行全套高质量的内分泌激素测定,种类齐全,年检测量超过15万件,测定技术不断更新。在军内属一流水平,在国内位于先进行列。

呼吸内科

科室简介: 一. 科室简介 目前共有在职人员94名,高级职称17名。科主任一名,副主任4名,护士长4名。全科床位130张,分为胃肠病区、肝病区、胰胆病区、消化师干病区。每年平均收治住院病人约3500例次。消化门诊常年配有高、中级职称人员出门诊,每天平均3人次以上专家门诊。专科年门诊量平均15万例次以上。消化科内镜中心设有操作间15个,分成诊断中心和治疗中心,实现每人一次完整内镜消毒,每3个月进行消毒质量检测一次;无痛内镜实现内镜检查无恐惧、无痛苦,基本是在睡眠中完成内镜检查,在国内首先实现了内镜检查的人性化服务、深受病友欢迎。内镜中心设备资产7000余万元,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常规进行胃、肠镜,胰、胆管造影等检查及数十项国内先进或领先的内镜治疗,每年内镜诊治2万余例次。消化实验室设有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生化等研究室。科室1984年被批准为消化内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被批准为消化内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2名。消化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消化内科中心,北京市重点学科,亚太消化内镜培训中心等。 二. 医疗特色 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优势特色项目包括: 1、疑难病诊治:解放军总医院是全军和北京市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承担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和全国各地疑难病的诊治。消化科作为内科系统主要科室之一,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治了许多国内外罕见病及少见病。对多种疑难病例的诊治形成成熟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 2、急性重症胰腺炎:每年收治重症胰腺炎病人数十例,总结出成熟的治疗方案,有效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胰腺脓肿、胰性脑病、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抢救成功率在90%以上,居国际先进水平。 3、 消化道肿瘤诊治:利用内镜染色技术、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先进手段,明显提高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对于“一点癌”、原位癌、早癌进行粘膜大块切除、激光烧灼、氩气凝固等内镜下治疗,减少了手术创伤和费用。对于进展期肿瘤患者,术后进行个体化方案化疗,有效控制肿瘤复发和转移,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4、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率先在国内开展胃镜下腔内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创伤小、手术效果可以在术后进行反复修改等优点,显著优于外科和腹腔镜下手术。控制食管炎、反酸、烧心等症状的总有效率达80%以上,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5、 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临床较常见,我科开展了食管狭窄的硬式及球囊扩张、金属支架置入、钬激光切割,局部醋酸去炎松注射等治疗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钬激光的应用具有特色,可以对良性狭窄进行切割,对恶性狭窄进行汽化,对支架置入后再狭窄还可再通。我科在国内率先开展扩张加局部醋酸去炎松注射治疗难治性良性狭窄,明显改善治疗效果。 6、 胃石内镜下微爆破: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内率先采用激光引爆微爆破碎石技术治疗胃石症(也适用于病史长,体积大的胃石),治愈率达100%。患者痛苦小,费用低,门诊即可进行治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7、 消化道大出血内镜下治疗: 1)静脉曲张性出血:开展内镜下治疗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余年,居国内先进水平。每年进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数百人次,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数十例,套扎治疗一百余例。急诊出血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大出血的患者也进行积极的食管胃静脉曲张大出血内镜下硬化和组织胶注射治疗,已经取得较好的疗效,一大批这样的病人从这种积极的治疗措施中受益,明显延长了生命。 2)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每年收治急性大出血病例数十例,针对出血灶的性质、部位、大小、血管直径,选择注射、射频、电凝、套扎、氩气凝固止血方法,使98%以上病人的病情得到满意控制,配合药物治疗,并帮助其调整生活饮食习惯,明显减少了复发出血率。 8、胰胆疾病内镜下治疗:开展内镜下胰胆疾病诊治近20年,目前开展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支架置入等系列操作。开展经皮经肝和经乳头胆道对接技术进行胆道支架置入术,有效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病人的黄疸,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9、 超声及超声内镜:超声引导下进行纵隔、胰腺、肝脏穿刺,为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行胆汁内外引流,为胆管癌患者提供了手术机会,并可明显提高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超声引导下纵膈肿物穿刺活检术、超声与内镜联合治疗疑难性梗阻性黄疸双双被评为院技术创新项目。超声内镜检查明显提高了粘膜下肿物、粘膜早癌、胰腺微小占位的诊断率,胰胆管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及病变浸润范围。 10.小肠疾病内镜诊治: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在国内率先引进了胶囊内镜、双气囊电子小肠镜,从而结束了国内在小肠疾患诊治方面存在的盲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临床投入使用后,已使很多小肠疾患患者得到了确诊和治疗,目前已可在内镜下开展小肠出血止血治疗、小肠肿瘤内镜下治疗、小肠息肉内镜下切除等,小肠疾病的诊治已取得突破进展。 11、胃肠动力:于1997年成立解放军总医院胃肠动力研究中心,开展的项目包括◆食管测压(适应症:上食管括约肌功能紊乱、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直肠肛管测压(适应症:习惯性便秘、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直肠肛门运动功能失调、便失禁);◆24小时PH监测(适应症: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萎性胃炎的胃液pH观察、胃泌酸功能亢进、哮喘的鉴别诊断、非心源性胸痛);◆胃电图(适应症: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节律紊乱综合征、消化性溃疡);◆胆汁检测(适应症:十二指肠-胃反流和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以上检查填补了内窥镜的空白,使消化道功能得到正确评估。 12、新药研究:是国家首批临床药理基地之一,承担国际、国内消化系统多种新药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质量在本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三.学术交流 十余年来,消化科每年组织举办全国消化疾病及内镜学术会议,以“北京消化内镜节”为代表组织召开国际性消化及内镜学术大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每年多人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及会议、出国研修,参加全国各种学术会议、专题报告、特约报告、内镜示范表演等。每年接待来自国内外的参观专家和领导数百人。 四.医学教育 科室每年招收专业学位、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多名。每年招收约40-60名来自全国地市级以上医院的专科医师进修临床或内镜技术。另有实习生、轮转生、基金班学员若干名。每周安排英文教学查房、本科高级职称医疗查房、科室中级职称以上人员英文讲课等。每年对各级医师进行量化考评,对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定向培训,做到科有特色,人有专长。 五.科学研究 在保证出色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科室侧重于以下方面的研究:1.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机制及诊疗新技术;2. 内镜诊疗新技术;3. 消化道肿瘤发病机制及诊治新技术。现承担国家、军队、北京市等研究课题及基金10余项。

神经内科

科室简介: 呼吸科年门诊量在6万人次左右,年收容住院患者约1200人次左右,疾病种类涵盖呼吸系统各种常见、疑难和危重症疾病,住院外地患者比例高达40%以上,疾病种类之广为国内医院所罕见,每天均有许多患者远地慕名前来就诊。为保证门诊质量,常规门诊由本科主治医师以上出诊,包括全日制门诊、夜间门诊、周末门诊和节假日门诊,另外每天还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出诊(包括周末门诊和节假日门诊);现有专病门诊2个(变态反应、打鼾及睡眠呼吸障碍),近期还拟开展哮喘、脏器移植相关肺炎和肺癌联合门诊等专病门诊。 医疗特色: 呼吸危重症治疗:在国内率先建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在机械通气及新技术的应用、多脏器功能不全救治等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率先开展了He-O2混合气吸入治疗重症哮喘和COPD的研究,均获得了满意疗效;在国内外率先将死腔内气体吸出技术用于COPD的治疗,并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死腔气体置换技术的智能化呼吸机;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利用P-V曲线确定最佳PEEP、潮气量等个体化机械通气技术和汽化吸入PFC治疗ARD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确诊了我国大陆居民首例艾滋病、饲鹦鹉肺和北京地区首例SARS,率先系统进行了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流行性病学调查及耐药机制相关研究,对重症肺炎、脏器移植相关肺炎尤其是细菌耐药和抗生素合理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救治成功率居国内领先水平;曾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已申报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肺癌综合诊治和个体化治疗:在国内最早开展有关血清肺癌标志物的相关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并报道了1条肺癌转移相关基因 LCRM-1,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经纤支镜激光治疗肺癌合并大气道阻塞的工作;结合肺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包括化疗、放疗、生物免疫、局部介入和分子靶向等综合治疗,在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措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胸部疾病介入诊治:在国内较早开展了气管镜检查和经气管镜激光治疗大气道占位性病变、气管内支架植入等;目前已拥有氩离子刀、血朴啉光动力治疗和内科胸腔镜等设备,下一步拟引进内科气管镜下治疗肺大疱技术,可以对气管支气管、肺组织和胸腔疾病进行微创介入诊断和治疗,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治:在国内较早设立变态反应门诊,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查患者过敏原,通过采用包括脱敏治疗、全身和局部抗过敏治疗等方法诊治大量过敏性疾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中过敏原的筛查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专病门诊时间:每周二(专家)、四(普通)下午。 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检查及治疗:在军内率先开展了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有3张睡眠监测床位,目前每天能安排3-5个病人进行睡眠检查。呼吸科睡眠中心能够开展多导睡眠图、初筛检查、多次小睡实验、呼吸机治疗压力滴定、睡眠心理评估、阻鼾器治疗及药物治疗研究。打鼾及睡眠呼吸障碍门诊能够给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其他诊治和咨询服务。专病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心血管内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简介: 1.现有主任医师、教授7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3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治医师5名,主管护师6名,主管技师6名。 2.1980年批准为首批全军神经内外科中心。 3.1978年批准为神经病学硕士培养点,1979年批准为全军第一个,全国首批神经病学博士点。现有博士导师5名,硕士导师2名 4.承担的主要任务:全国军队与地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诊治以及重要保健工作。 5.神经内科共有床位82张,年平均收容病人900多人次。神经内科门诊包括:普通门诊、专病门诊(肌病门诊、癫痫门诊、痴呆门诊、脑血管病门诊、帕金森病门诊、头痛门诊、神经免疫病门诊及神经系统遗传病门诊)、特需门诊及急诊。年平均门诊量35000人次,急诊量4000人次。神经内科还设有脑电图室、肌电图室、脑血流图室、肌病研究室、神经肌肉病理室和神经内科实验室。北京市神经肌肉病会诊中心设于神经内科门诊内。 二、专家介绍: 1.曹起龙: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专家组成员。 2.蒲传强:男,医学硕士,医学博士。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3.吴卫平:男,医学博士。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4.郎森阳:女,医学硕士,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心理科主任。 5.于生元: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6.王福贵:男,副主任医师。 7.贾渭泉:男,医学硕士,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 8.管维平: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9.霍春暖:女,副主任护师。 10. 贾建军: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老年脑血管病、老年情感障碍及老年变性病的研究,对于老年性痴呆及其相关疾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见解,所从事的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属国内前沿水平,是国内«痴呆论坛»的核心成员。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5部学术专著。主持并负责军队、教育部及北京市科委医药卫生科研课题5项,现为国家“863”计划专项——《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的临床指南》课题的第1负责人。2006年,所主持的《老年性痴呆诊断的生物学指标及脑PET成像研究》获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 目前担任中华老年医学会神经病学组副组长,《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常务编委及其它3本杂志的审稿人。 三、医疗特色: 1.脑血管病的预防、急救、康复。 2.神经肌肉病的诊断与治疗。 3.神经系统免疫病的诊断与治疗。 4.癫痫的诊断与治疗。 5.头面痛的诊断与治疗。 四、教学情况 至今已招收博士生58名,硕士生61名,进修生440名。 五、科研情况: (一)课题:至今先后承担国家、军队、医院等各种课题50余项,研究经费300多万元。 (二)发表论文: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近600篇。 (三)出版专著:先后主编专科专著十余部,如《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治疗学》、《脑血管病学》、《神经系统感染免疫病学》、《新编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手册》、《自主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引起的神经精神不良反应》、《头痛手册》等。 (四)主办会议:先后主办国际、全国及全军会议40多次。 (五)主要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神经肌肉病、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癫痫、头痛。

近视眼手术门诊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成立于1954年,为解放军总医院重点科室,心血管内科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经总后勤部批准成立解放军心血管病研究所,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心血管内科具有光荣的传统和辉煌的成绩,科室内专家长期担负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的医疗保健任务。我科在国内最早开展心电图学的研究,率先开展冠脉疾病介入治疗、主动脉瘤和夹层的带膜支架治疗、三腔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国内首次进行肺动脉瓣狭窄的球囊扩张术,超声心肌声学造影等技术。曾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 心血管内科由心内科一病区、二病区、重症监护病房(CCU)、师干病房、心电图室、心脏超声检查室、实验室及门诊八个部分组成,床位近130张。拥有大型医疗设备价值达5000余万元,新引进了先进的心血管数字减影系统、血管内超声系统(IVUS)、光相干冠脉成像系统(OCT),CARTO心电生理研究系统,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仪、12导联心电记录分析仪、多功能监护系统。基础实验室配置超净台细胞培养箱、分子生物学实验室、AXON700B膜片钳细胞电生理系统、倒置显微镜、深低温冰箱(-82°℃)等实验设备,总价值达300余万元。先进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设备为各类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完善的平台。 心血管专业人才是科室发展的基础,现有工作人员141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4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5名。各专业组学术带头人均曾在国外著名心血管研究机构深造,80%医疗技术人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过去5年中已完成省部级课题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目前在研省部级课题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科技部国外合作项目2项,共获得科研经费271万元。过去5年中医疗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6项,发表科技论文375篇,出版专著20部。每年组织“冠脉内超声引导下复杂冠脉疾病介入治疗研讨会”、“先天性病介入治疗”,定期请国际知名专家讲课及手术演示,为国内同行提供了交流平台。 作为军队最高级别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我科具有全面的诊疗手段和丰富的诊疗经验。每年不仅负责接收全军疑难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诊治,而且为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普通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每年门诊量64000人次,收治4500人次,并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达到国内大型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前列,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达93%。 近年新开展了IVUS及OCT引导下复杂冠状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新型药物支架治疗冠心病、带膜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破裂、肺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房纤颤电隔离术、心脏及外周动脉闭塞疾病的干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发挥综合医院各专业科室的协同优势,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联合介入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等复杂病例的诊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心内科主任暨学科带头人陈韵岱教授,为全国著名中青年心血管病专家,北京市冠心病重点学科主要专家之一,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中青年心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朝阳区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心肺血管病杂志》特邀审稿人,《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编委,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强的科研能力,负责多项国家及北京市课题,在复杂冠脉疾病介入治疗方面有很深造诣。 为保持在心血管领域的先进地位,在陈韵岱教授的带领下,全科上下瞄准国际心血管领域的前沿,积极探索新诊疗技术的应用,力争将心内科建成国内一流心血管病中心。 二、专家介绍 陈韵岱,女,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2000年在意大利米兰圣多纳托心脏中心深造,北京市冠心病重点学科主要专家之一,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朝阳区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863科技课题及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从事心内科工作多年,对心内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及独到的见解,尤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已成为国内知名的中青年心脏病专家。是《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心血管病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国循环》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特邀审稿人,《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副主任委员。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CISC)秘书长,美国TCT、欧洲PCR、ESC等国际会议的主席团成员,长城国际心血管病大会、全国介入论坛、CIT等全国性大会的主席团成员。199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冠脉内切割球囊成型术技术,2001年总结了国内最大样本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选择性支架术的临床资料,2002年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地塞米松涂层支架治疗冠脉小血管病临床研究。2003-2008年进行了国内首个、最大样本量、长达7年临床随访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注册研究,获得了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现状的资料。对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后的无复流现象进行了系列性研究,并对无复流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已发表论文130余篇(中华系列杂志38篇,SCI收录9篇),总影响因子15分以上。主编著作5部(排名第一3部,排名第二2部),参编著作8部,其中200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冠脉介入诊疗技巧及器械选择》第二版被教育部指定为研究生教材。获科技进步奖5项,包括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及国际大型科研课题(GRACE),目前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多项省部级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863面上项目,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以及多项合作研究课题。近年来致力于冠心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研究,开展了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及冠脉CT等影像学新技术指导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方面致力于新器械的研发和临床评价研究,其中新型内皮祖细胞捕获药物洗脱复合支架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863项目支持。自2003年以来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研究生6名,博士后2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8名,博士研究生5名,博士后2名。 盖鲁粤:1953.11出生,解放军总医院介入医学科主任兼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71-1974 华西医科大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编委;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编委;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常务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通过介入导管的方法和、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编著《介入心脏病学》等专著。发表论文 杨庭树:出生日期:1953.02.28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78年9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曾在比利时鲁汉大学医学院进修心血管内科专业。 重点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PTCA/冠脉支架术),PTCA术后再狭窄的防治等。近年来积极开展闭塞性外周血管病(肢体动脉、肾动脉)综合介入治疗(溶栓、球囊扩张、旋切或旋磨、支架植入)新技术,取得良好成效。另外,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防治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智 光 1950年出生,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1988年 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硕士学位;1995年--1996年 美国哈佛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心脏超声实验室。 主要负责心内科病房住院病人的心脏超声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部分门诊会诊病人的心脏超声检查。平均每天完成心脏超声检查15-20人次。每年约5000例次。 心脏内科专业,心脏超声检查,重点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的超声诊断。目标当前心脏超声的最重要的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超声心肌造影、心脏舒张功能、心脏负荷试验等研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于今年初被增补为中国超声工程学会理事、北京超声心动图学会委员。连续三届担任人民军医杂志特约编审。 王玉堂:男 1957年1月出生,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77-1982 就读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98-1999在美国乔治城大学研修。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编委。1992年开始并主持我院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及临床电生理检查工作。主编《导管消融治疗学》(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6)等专著,发表论文20余篇。 巩维如:1951年出生: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197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获硕士学位。1984年赴比利时研修2年,主要从事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病因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的危重病人的急救和治疗,特别是近年来侧重从事心脏疾病起搏治疗,其适应症的掌握和起搏器的植入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三、医疗特色: 1.冠心病介入检查和治疗:冠状动脉造影,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其适应症的掌握和冠心病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的效果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2.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原来只有外科手术才能治疗且危险性大、疗效欠佳的疾病,目前可以通过带膜支架介入治疗就可治愈且危险性小、疗效佳,此项技术目前国内仅有2-3家医院开展,且只有我院做的例数最多,此项技术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我院心内科于1996年开始研究用人造血管覆盖支架治疗主动脉瘤。过去动脉瘤需开刀手术,现在只需切开腹主动脉,送入覆盖人造血管的支架,便可封闭动脉瘤,并发症少、恢复快、安全。到目前为止,已经做各种动脉瘤近40例,其中有腹主动脉瘤30余例、胸主动脉瘤6例、外伤性动脉损伤3例,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 3.外周血管疾病(如:多发性大动脉炎、闭塞性周围动脉硬化症、颈总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布卡氏综合征、血管疾病引起的男性病如阳痿等)的介入治疗已达国外先进水平,特别是国产支架介入治疗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4. 电生理与射频消融术: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已达国内先进水平、治愈了全国首例Mahaim纤维合并室上速患者,并对其电生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全国首例蓝状电极标测及冷凝式射频消融技术的应用,治愈了罕见的左室流出道室速患者,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5. 心脏起搏治疗:完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近百例,成功植入AAI、VVI、VDD、DDD、ICD型起搏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专门从事心脏起搏器治疗技术, 6. 先心病及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已达国内领先水平。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先心病肺动脉瓣狭窄的球囊扩张也已达国内先进水平。经导管蘑菇双伞封堵房缺35例,其中大房缺(>30mm)15例;经导管蘑菇双盘封堵动脉导管未闭32例,其中巨大动脉导管未闭(>11mm)1例(国内首例);经导管金属扩张器扩张二尖瓣狭窄(国内首创)。 四、教学情况 编写《心血管病诊治进展》等教材,每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心病、起搏器、超声心动、心电图等各专科组都进行系统讲座。 五、科研情况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4项。近5年发表专著及论文情况:出版专著5部,国内核心期刊文章122篇,国外期刊文章6篇,会议文章95篇。 目前科研课题项目: 全军十五重点课题:缺血型心肌病综合治疗的前瞻性研究50万 国家一类新药临床试验:前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多中心临床试验350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眼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中心,成立于2000年,经不断发展,目前具备全面的眼视光学和角膜病学诊疗条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心医疗队伍精良,由国内外知名角膜病专家, 牛津研究所临床顾问、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黄一飞教授主持和手术,本中心工作人员现有博士后3人,博士4人,是国内专业力量最强的屈光专家团队之一。拥有国内外最先进的各种专业仪器和设备,为广大患者提供眼科和眼视光学领域全面规范和优质的诊治服务。 准分子近视矫治中心2009年新引进鹰视准分子激光机蓝调酷眼(ALLEGRETTO WAVE Eye-Q),是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仪器,手术操作精细,仪器自控程度高,安全性大,治疗速度快,精度高,效果极好。手术几分钟即可完成,手术后无须住院。可进行各种角膜屈光手术,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也可以进行老视眼(老花眼)治疗。“鹰视”准分子激光采用红外制导高速眼球主动跟踪系统,其跟踪速度高达 250Hz,而反应时间达4ms,主动跟踪范围为2mm,如超出范围,激光会自动停止发射。“鹰视”准分子激光系统首次推出Wavefront-Adjust(W-A)非球面切削技术。它考虑到人眼的角膜曲率和像差特点而重新设计LASIK切削曲线。因此,W-A切削模式更符合人眼角膜的自然光学特性,切削更浅,更精确,夜间视力更好。 此外,同时配套引进最先进的自动角膜刀和飞秒激光,除可以进行普通LASIK手术外,还可以进行角膜上皮瓣下切削手术(Epi-LASIK),薄角膜基质瓣即前弹力膜下手术(SBK)。对于以往因角膜薄无法施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病例,也可能通过角膜激光手术达到摘除眼镜的目的。对于复杂病例,或根据病人情况,还可以进行各种个体化手术,包括地形图引导或波前像差引导的激光手术。

耳鼻喉科

科室简介: 一、科室简介 1. 全科人员情况 全科总人数58名;副高职以上职称20名;中职专业技术职称15名 2. 重点学科及博硕士学位学科授权点名称及批准时间 1978年被总后卫生部指定为首批专科中心及博士、硕士点 1987年批准成立全军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1989年又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点 1994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 15年来共培养博士后4名,博士生26人、硕士生24人 现有博士导师4名,硕士导师3名 1978年以来先后派出40余人次出国讲学、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前来参观讲学的国外学者达200余人次,分别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 二、专家介绍 杨伟炎教授 男,博士生导师,研究所所长。 韩东一 男,博士导师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研究所副所长。 黄德亮教授 男,博士 教授 三、医疗特色 1. 已经开展或取得的医疗项目、成果情况 2. 现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优势特色项目 四、医学教育 1. 招收和毕业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进修生、实习生、轮转生及基金班学员情况: 从1978年被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以来共招收博士生34名、硕士生32名,毕业博士生26名,硕士生25名,出站博士后4名 2. 开设课程种类、授课时数,编写教案、教材名称及数量,教学查房情况

口腔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全军中医研究所(中医科),现为国家中西医结合老年病重点学科、全军中医研究所、全国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和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授权点、中西医结合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全军中医师承研究生集中教学单位,并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七年制硕士生的联合教学任务。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中医师承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承担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军委首长及广大官兵的医疗保健任务,是全军重要的中医医疗、保健基地,又是全军高级临床人才的培养基地。 全军中医研究所所长杨明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著名中医药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解放军中医药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员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杂志》副主编、《中医杂志》副主编等职。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军队中医药国医名师、总后优秀中青年技术专家、第三届中国医师奖、北京市中青年名中医等荣誉。 医疗特色 多年来致力于开展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老年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妇儿疾病等。在治疗帕金森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疑难病、睡眠障碍与亚健康等方面疗效突出,在全国具有良好的声誉和重要影响,因工作作风严谨,服务优良,疗效好、质量高,广受患者好评,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1、中医研究所以本科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病房、门诊和会诊、保健等各项医疗工作。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均从事老年病和肿瘤的诊治和研究,固定有专家门诊日。通过长期探索,对冠心病、脑缺血性疾病、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肿瘤、过敏性疾病、糖尿病等,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门诊采用专家与专科门诊相结合,每天均有1-2名以上高级职称人员接诊,提高了门诊质量和患者的信任度,年均门诊量17万人次。 2.病房分为中医一病区和中医二病区。中医一病区主要开展对以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为主的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除中医药特色治疗(中药、针灸、食疗等)外,还采取中药配合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等措施,将传统中医疗法与现代医学最新的治疗方法、诊疗技术相结合,在提高肿瘤治愈率及远期生存率、放化疗增效减毒、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二病区(肛肠病区)主要中西医结合诊治肛肠疾病。中医中药治疗肛肠病历史悠久,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病人痛苦小、恢复快。主要采用药物注射、结扎、挂线等微创治疗手段,同时运用中药口服、熏洗、坐浴及中药药膏外用等综合方法。 科室同时以老年保健工作为重点,大力加强老年病的研究,护理队伍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素质全面提高,具备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和技术,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和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 医学教育 中医研究所自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中医师承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担负培养全军中医临床高级人才的任务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的教学任务。2000年以来已招收博士后5名,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含师承制)17名,硕士研究生(含师承制)46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开设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等课程,每年授课约80余课时,编写教材《中医临床讲座》一册,《新编中医老年病临床手册》、《中医病案分析》一书约40万字。每周开展教学查房一次,全年约40次。每年派出1-2名住院医师到心内科、呼吸科、肿瘤科等相关科室学习1年,并派出主治医师参加有关专门培训。 科学研究 中医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将老年病和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作为学科专业研究方向,重点研究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系统疾病、亚健康的防治和以乳腺癌、肺癌、消化道肿瘤为主的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另外开展了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肿瘤、冠心病、脑缺血性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中医、中西医基础实验与临床治疗的研究以及对上述疾病治疗的重要单提药效、方剂筛选的研究。 学术交流 2004年“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和“全国心脑血管病临床与药学高级研修班”。2006-2010年连续举办全军中医药学科/学术带头人高级培训班和全军中医药重点学科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 全军中医研究所与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香港东华三院、德国、美国、日本等单位和学术团体开展了学术交流。2004-2010年香港中文大学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2005-2009年京港医护研讨会。曾多次接收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批医务人员来科进行参观、学习。

骨科

科室简介: 妇科含妇科病区、妇科门诊、计划生育门诊。开放病床有25张。现有医护人员35人,职称结构:副高5人,中级3人,初级27人;学历结构:硕士6人,本科13人,大专11人,中专5人。 可开展宫、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及子宫各类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及乙状结肠代阴道等大、中型妇科手术。能够对妇科各类疑难、重危病人进行有效治疗。开展了无痛人流、B超下无痛人流、无痛钳夹等计划生育手术。 近年来,妇科申报省级应用性科研项目2项,多年参加全国和省级学术交流。在国家和省级一、二类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每年接受来自全省基层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少量省外医疗卫生单位进修生以及省市卫校、大专院校实习生。 先后举办了全省妇科微创技术培训班2期。

老年消化内科

科室简介: 301医院(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全军骨科唯一重点学科、全军"重中之重"学科、全军重点实验室及全军骨科研究所;为全军最大的骨科专科中心,担负着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的医疗、保健重任;同时面向社会接受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疑难、危重患者。301骨科共有床位200张,2002年门诊量已超过20万人次;该科主要立足临床,并结合科研进行定向攻关,在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创伤外科、骨肿瘤外科、运动医学及骨科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全国、全军骨科界及学术界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骨科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三项,是国内科研单位中唯一单一学科荣获三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总医院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骨科老前辈 -- 陈景云教授、吴之康教授(原301医院骨科副主任)、卢世璧院士、朱盛修教授、王继芳教授、张伯勋教授等。目前骨科主任由王岩教授担任,副主任为刘郑生教授和梁雨田主任医师;骨科还拥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大夫2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大夫有26名,主治医师以上大夫均曾赴国外进修深造。 一、关节外科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单位,早在70年代初即在国内首先开始了人工关节的设计及实验研究,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由卢世璧院士设计及研制的第一代国产人工关节治疗了大量患者,并在全国上百家医院推广应用,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为我国的骨科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由王岩教授研制并设计的第二代国产人工关节(国家"863"重点支持项目)已获得国家正式注册,并已在全国200余家医院临床应用近万例,达到国际同类水平。总医院骨科也是国内最早引进进口人工关节的单位,并与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专家广泛合作,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与国际上的研究基本同步。到目前为止骨科已累计完成各种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近万例,术后15年以上随访优良率达90%以上,最长随访病例达30年之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质和量均为国内之最;对多关节需同时置换的病人,开展多关节同时置换手术800余例,为目前国际上的最大宗报道;我们完成的世界上首例四大关节(双膝、双髋)同时置换手术及10余例三大关节同时置换手术,标志着我国多关节同时置换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总医院骨科在人工关节方面的另一大特长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感染或失败后的人工关节翻修术,并已成为全国公认的人工关节翻修中心及治疗各种严重畸形膝关节(包括强直性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等疑难关节疾患治疗中心。最近,王岩教授有关人工关节翻修的系列研究及治疗经验于2004年5月获得国家卫生部、中华医学会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特殊贡献奖(特等奖)。 关节镜外科是总医院骨科的又一发展迅速的专科,相继开展了膝、髋、踝、肩、肘、腕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各种类型关节病变及各种诸如膝关节半月板,前、后十字韧带,肩袖等运动损伤。目前总医院骨科已拥有自己的四肢核磁共振及两间附属于关节病房的关节镜手术室,年关节镜手术例数逾千台次;2004年的世界运动医学大会也是由总医院骨科承办并获得圆满成功。 301骨科也是全国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心,为不同阶段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制定了相对应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国内外创新采用髋关节镜下微创钻孔减压+滑膜切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骨膜移植治疗中期股骨头坏死,记忆金属网球植入坏死塌陷的股骨头、及股骨头楔型模块修复中晚期塌陷的股骨头等系列创新手术。由王岩教授牵头完成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系列创新及临床应用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二、脊柱外科 近年来,总医院的脊柱外科获得了极为迅猛的发展,尤其在创新上作文章,逐渐形成一系列有特色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脊柱产品系列;国内外创新设计了颈椎前路可吸收板和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在亚洲最先开展人工颈锥间盘植入术治疗颈椎病,获得满意疗效,最近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节目专门请王岩教授介绍了治疗颈椎病的先进经验。总医院骨科已被国际组织授予"亚洲颈椎病治疗及随访中心"并已接受来自台湾、香港、韩国及日本的医生观摩学习手术治疗经验。 脊柱侧凸的治疗也是总医院骨科的又一大特色,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脊柱侧凸治疗中心,每年治疗300余例中、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手术难度及质和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率先将记忆合金棒与现代椎弓根技术相结合,研制成功具有三维矫形的新型国产记忆合金棒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侧凸,并在临床获得成功。总医院骨科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治疗高难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先天性、成年性、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治疗中心。2005年10月,王岩教授作为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专家应邀在美国举行的第四十届国际脊柱侧凸大会(SRS)上介绍中国治疗脊柱侧凸的经验并引起巨大反响。301骨科还受国际脊柱侧凸学会(SRS)委托,先后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中国脊柱侧凸学术大会及国际研讨会,2006年5月还将在301医院举办第三届中国脊柱侧凸学术大会及国际研讨会,届时将有来自全世界各地及国内的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相聚总医院共同交流治疗脊柱侧凸的经验并观摩手术表演。 脊柱微创手术方面,国内率先采用热疗、射频技术及椎间盘镜微创化治疗早、中期腰腿痛及颈椎病,对部分早期病变可以做到当天手术当天出院的立竿见影的疗效。针对老年人常见的 ,创新采用自行设计的记忆金属网球植入压缩椎体内的椎体成型术,告别了过去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需床三个月的历史,微创术后当日即可下地,大大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创伤骨科 在总医院开设了独立的创伤骨科急诊室,由一名副主任医师24小时坐诊,完善了照相、化验、住院、急诊手术等急诊绿色通道一条龙服务。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高龄股骨近端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目前已完成手术百余例,病人最高年龄103岁,平均年龄87岁,病人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为达到手术微创化相继开展了骨髓血注射治疗骨不连,钳夹氏外固定架及经皮微创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关节镜下的关节内骨折的复位固定技术; 在周围神经损伤及再生治疗方面,在获得多项国家及军队科技成果奖的基础上,最近在卢世璧院士牵头及指导下在国际上首先开展了经化学处理的异体神经移植技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已获得突破性进展。 四、骨肿瘤外科 国内率先开展肢体及骨盆肿瘤根治性切除后特制假体功能重建术,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同时结合近代肿瘤学发展趋势,总结出一整套骨肿瘤综合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肿瘤分期分别采用新辅助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先进技术,使恶性骨肿瘤的术后生存率得到大大提高,恶性骨肿瘤术后最长随访病例达20年以上;在脊柱肿瘤治疗方面,为国际上最早开展脊柱原发肿瘤及转移瘤椎体整体大块切除及脊柱功能重建手术的医院之一,使本已瘫痪的肿瘤患者重新站起来恢复战胜病魔的信心!总医院骨科已于2005年3月专门成立骨肿瘤专科病区。 五、骨科基础研究 总医院骨科为全军骨科研究所及全军重点实验室,占地1000平米以上,配有GMP实验室及各种最先进实验仪器。骨研所在卢世璧院士领导下,始终坚持"立足临床,结合临床重点攻关"、"理、工、医相结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系列"。在骨引导再生、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织库(包括骨库)、周围神经损伤和再生、骨坏死、显微外科修复、骨肿瘤疫苗、人工关节及脊柱内固定创新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居国内领先,部分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仅以2005年度为例,骨研所共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当年度获国家、军队科研基金近千万元。 近年来,在王岩主任的率领下,总医院骨科凝聚力空前提高,团队精神强,每个人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整体作战使总医院骨科综合实力快速增长,居全国领先水平,部分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外科

科室简介:       普通外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重点学科之一,设备先进齐全,拥有一支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

放疗科

科室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疗科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8人;为放射肿瘤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硕士生导师3人。目前我科承担着军队及地方人员的放射治疗任务,学术水平在全军处领先地位,同时还担负着保健、科研、教学的任务。

放射科

科室简介:1、1986年为博士授予点,1995年为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硕)士导师7人。  2、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每年完成门诊15万人次,介入放射治疗1000人次,MR检查1万人次,CT检查4万人次的巨大工作任务。   

肿瘤科

科室简介:    医疗特色:     1.肿瘤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微创、免疫、中医等治疗的合理安排),适用于所有肿瘤病人,已开展15年,有数千人次的病例,晚期肿瘤治疗生存期达国际先进水平(如晚期肺癌2年生存率约60-70%,1年生存率40%)。     2.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肿瘤,适用于乳腺癌、肾癌、黑色素瘤等病种,于2003年开展国内首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乳腺癌,取得较好疗效。     局部治疗(腔内化疗、动脉介入、放疗、肿瘤穿刺)与全身化疗的同步进行,已开展5年多,适用于肺癌、乳腺癌、肝癌、胃肠道等肿瘤,已有数百人次的病例。     3.以免疫、基因治疗为主的生物靶向治疗肿瘤,如DC细胞、CIK细胞、NK细胞、P53基因治疗等在部分病例中出现较好疗效。     4.化疗增敏(物理、化学、生物、中药)。已开展热疗结合化疗来提高药物的敏感性,已治疗数十例病人,初步疗效可喜,正开展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      上述项目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目前优势项目:以延长患者生存期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治疗及肿瘤免疫治疗,部分达国际水平。  

老年血液病科

科室简介:

麻醉手术中心

科室简介:    一、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6人,其中医疗系列33人,护理系列3人;高级职称14人(正高4人,副高10人),中级职称13人。1985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麻醉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军首家麻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共有博士导师1名,硕士导师4名。     科室主要承担临床麻醉、疼痛门诊、首长保健、科研以及研究生、进修生教学工作。     二、专家介绍     张 宏: 1975年毕业于第七军医大学,1985年获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麻醉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麻醉学博士学位。现任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其范: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科学历,现任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教授。出版专著数本,发表论文数十篇。专科特长为老年麻醉及耳鼻咽喉科麻醉等。     米卫东:毕业于青岛医学院,获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麻醉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1997年获仕川奖学金赴日本访问学习。出版专著数本,发表论文数十篇。专科特长为静脉麻醉、老年麻醉及心血管麻醉等。     陈知进:1983年获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麻醉学硕士学位。现任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赴法国访问学习。出版专著数本,发表论文数十篇。专科特长为临床麻醉、麻醉药理学及重症监护等。     三、医疗特色     1. 老年麻醉:高龄,复合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全身脏器疾患等。     2. 心血管麻醉:各类复杂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等心脏手术麻醉,尤其微创冠状动脉搭桥的麻醉等。     3. 清醒慢诱导气管插管:适用于成人各类全麻手术及困难插管情况。     4. 术后镇痛:多种模式、多种途径、安全有效的镇痛。     5. 疼痛治疗:嗜铬细胞微囊硬膜外腔移植用于缓解和治疗晚期癌痛。     四、医学教育     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名,轮转生5名,进修生20名,基金班学员1名。目前已毕业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16名;培养进修生400余名,轮转生100余名,基金班学员5名。     目前开设临床麻醉学、麻醉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神经药理学等科目。每年培养在职硕士研究生1~2名,在职博士研究生1名左右。     五、科学研究     1.学科专业科研领域:军事医学(战创伤麻醉)、老年麻醉、心血管麻醉、静脉麻醉、麻醉药理学、疼痛治疗等。     重点研究领域:静脉麻醉药对战/创伤条件下肺损伤的调控作用、吸入性麻醉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肌肉松弛药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疼痛机制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全身麻醉与中枢氨基酸受体的关系、麻醉深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麻醉药物的电生理学研究等。     2.承担及完成科研课题情况:承担国家和军队多项课题。     3. 科技成果奖及发表论文情况:多次获得军队奖励。科室每年发表论文20余篇.     六、仪器设备     1.临床设备:科室现有各类进口麻醉机20余台:可满足各类临床麻醉工作需要。多功能麻醉气体监护仪3台:可监测多种吸入性麻醉药浓度、MAC、氧及二氧化碳浓度等。肌松监测仪2台:可采用三种刺激方式监测、记录术中肌松药起效、作用及恢复时间等。多功能脑电频谱监护仪1台:可监测麻醉过程中脑电边缘频谱、中心频谱、双波谱分析、心率变异指数等指标。创心功能监测仪:经食道超声记录监测心功能。靶控输注设备1台:用于静脉输注异丙酚等。纤维支气管镜1台:用于困难气管插管。 血液加温仪1台:术中血液加温。输液泵4台:用于准确输注液体。     2.实验室仪器设备:多导生理记录仪:可进行循环功能测定。小动物呼吸机:用于维持大鼠、兔等呼吸功能。膜片钳放大器:可进行分散细胞、培养细胞等多种细胞全细胞记录、钠、钾、钙、GABA等离子电流记录。    

整形外科

科室简介:    2008年1月18日,总后勤部副部长兼总医院院长秦银河、政委文德功在总医院科主任聘任大会上与新任首届整形外科主任徐军教授正式签署聘任书,隆重宣告总医院整形外科的建立。开启了总医院整形修复科历史性起点。     新创建的整形外科科室现有医师12名,其中高级职称医师4名,中级职称医师5名,医学博士7人、硕士3人。以显微外科、乳房再造整形、颅眶颧颌面畸形和创伤的修复为重点,全面展开美容外科、先天发育性畸形的整形、创伤修复、烧伤后畸形的修复、体表肿瘤切除修复等整形外科业务。为军队、为人民提供一流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拿出实在有用的科研成果。     经过半年的筹建准备工作,2008年6月病房正式运转,开始收治修复和畸形患者。随后,12月底,位于康馨大厦1层的新门诊正式运营,为患者就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009年6月被授予北京市重点学科。     科室自成立开始,就具备博硕士学位导师资格,现有博、硕士生导师两名。承担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军队重点课题。专业方向为细胞移植、组织移植。  

老年内窥镜中心

科室简介:

老年内分泌科

科室简介:

小儿特色外科

科室简介:    小儿外科组建成立于1973年,由小儿普外(包括肝胆和泌外)、小儿骨科两个专业组组成,是全军唯一的建制科室。经过30年的努力,在治疗肛门直肠畸形(尤其肛门失禁)、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等疾病方面居国内领先,同时不断加强、提高对小儿其他疾病的诊治水平,如小儿肿瘤、肝胆疾病、肾积水等方面也有丰富经验,成为新的医疗特色。     科室有先进的直肠测压仪、生物反馈治疗仪、C型臂等大型设备,在儿外科界享有很高的地位。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人。1986年成为硕士点,199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先后招收进修医生100多名,硕士生20名,博士生5名,博士后1名。主编出版专著:手术学全集,小儿外科手术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分册;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分册;中华小儿外科学等,发表论文300余篇。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2等奖2项:自体肌肉移植治疗肛门失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等;军队医疗成果2等奖1项:先天性髋脱位系列治疗;其他奖多项。获国家专利多项。    

发热疾病科

科室简介:

激光近视诊疗中心

科室简介:

功能神经外科

科室简介:

小儿骨外科

科室简介:

皮肤科

科室简介:    科室目前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2000年获硕士学位点,目前有硕士导师一名。皮肤科是专门从事皮肤病、性病和皮肤美容的诊疗、教学和科研单位。已成立了病理实验室,性传播疾病检查实验室及真菌实验室。研究领域包括:皮肤性病,部队真菌病及相关疾病的防治,色素性疾病的研究,皮肤美容以及临床药理学研究。皮肤科为国家及全军临床药理基地,已牵头或参与完成多项新药的Ⅱ、Ⅲ期临床研究工作。     皮肤科自成立以来一直负责承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皮肤病医疗保健工作,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较高的诊治水平。每天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病患者,使许多疑难病患者得到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皮肤科在抢救严重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及其它危重皮肤病方面,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使多名已濒临死亡的患者得到生还。率先在国内开展肉毒素除皱、肉毒素治疗多汗症、腋臭及果酸治疗痤疮等新技术。

急诊科

科室简介:

疼痛科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6人,其中医疗系列33人,护理系列3人;高级职称14人(正高4人,副高10人),中级职称13人。1985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麻醉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军首家麻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共有博士导师1名,硕士导师4名。     科室主要承担临床麻醉、疼痛门诊、首长保健、科研以及研究生、进修生教学工作。

介入科

科室简介: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电话:010-6688732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