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概况

别名:

性质:三级甲等

电话:(0411)83635963

地址:

专家答疑 预约检查 极速问诊
口腔科

科室简介:科室概况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为大连市一级医学重点学科,是国家硕士研究生培养与授权基地。于2004年被列入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治疗的定点医院,成为唇腭裂诊治中心之一。于2006年成功的申报成为大连市口腔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目前设有口腔内科(包括牙体牙髓科、牙周粘膜病科、儿童牙科)、口腔颌面外科(包括门诊、病房、种植科)、口腔修复科和口腔正畸科及预防等专业科室,并设有开发区三部口腔门诊、泉涌门诊等,开展各类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口腔健康预防保健工作。口腔科病房共有25张床位,口腔科门诊一、二、三部共设有综合治疗椅34台。全科现有医护人员共45人,其中医生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6人,正、副教授15人。是一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团队。 医疗工作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不断发展壮大。几年来口腔科无论是业务水平、设备情况、教研室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省内乃至东北地区口腔界一直处于前列,是辽南地区最具实力的口腔疾病的诊疗中心,在国内同行中也有较高的声誉。接诊患者范围从辽东半岛扩大至东北及全国各地。     口腔科医疗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先进,能独立完成国内外开展的各种新技术,某些项目处于国内、省内领先。尤其是在正颌外科,微创外科,唇腭裂的综合序列治疗,正畸矫治,根管测量与治疗,牙体牙列缺损的精密附着体,全瓷冠修复、贵金属修复,应用新材料治疗牙敏感症,应用超常粘结材料治疗重度牙周病松动牙等均达国内先进水平。     在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治中,口腔癌的平均5年生存率已达60%左右。80年代开展了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立即修复的研究工作,其后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缺损行血管化组织移植;现在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已由单纯外科治疗过渡到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特别是综合序列治疗的概念已经确立。在唇腭裂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小年龄手术的死亡率为零,从单纯手术治疗转变到现在的手术治疗—正畸治疗—语音治疗—正颌外科治疗等综合序列治疗。90年代开始开展了局部带蒂皮瓣整复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特别是创造性地应用了全额隧道皮瓣一次转移修复术。而后开展了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晚期颌面恶性肿瘤,为晚期恶性肿瘤开辟了一条可能治愈的途径。另外,还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开展了多种立即修复术式,特别是使大型复合性缺损也能得到立即整复。在开展口腔颌面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技术的基础上,对陈旧性复杂性颅面骨开展了颅-眶-面联合修复重建术;面部畸形的正颌外科手术等技术水平均达到国内领先。 科研工作     3年来科研立项8项,科研经费达50余万元,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省科委自然基金项目,大连市科技局项目等。完成的科研成果荣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十五”教育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大连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大连市新技术二等奖4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国外专业学术杂志(包括SCI收录)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科室共有13名同志担任国家、省市各级医学会委员以上职位;并担任国家、省、市级科研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以及省级卫生系统高级职称晋级评审专家。 教学与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     口腔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30余名。每年承担包括留学生、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生产实习工作。与国内外同行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合作工作,多次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和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口腔科先后与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姊妹关系并多次选派业务骨干到友好医院进修。近年来,先后选送3名同志到日本研修,每年都选派1-2名同志到国内知名的先进医院进修学习。还多次邀请外国知名专家和学者来院讲学及交流。

耳鼻喉科

科室简介:    现有医师18人,技师3人,门诊护士4人,病房护士9人.现有床位38+5张,全年门诊量8万余人/次。急诊量9千余人/次,全年住院患者1.4千余人/次,手术1千余人/次。     成立于1948年,当初有医师3人,由庞世增负责,1953年耳鼻喉科教研组成立,杨大俊任教研室主任兼科主任,庞世增任科副主任,随着人员不断充足,病床不断扩大,1962年病床增至45张,1965年医师增至17人。1969年5月大连医学院内迁,大部分人员及设备迁遵义,大连留有医师7人。1983年耳鼻喉科教研组重建,科内医师增至16人,日门诊量达200人次左右,病床20张,承担着医学院的教学、科研以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现有床位43张。主任医师、教授4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9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专科检查技师3人,并设住院总医师1人,根据年资轮流担任1年的工作,其中硕士学位6人,再读4人。目前是大连医科大学耳鼻喉科医疗、教学、科研基地。     现有进口动态喉镜,进口纤维喉镜,美国史赛克鼻内窥镜全套,国产鼻内窥镜;SHP-2A射频五官治疗仪,YAG激光治疗仪,支气管镜,食道镜,丹麦麦迪逊ERA2260双通道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丹麦麦迪逊CAPELLA耳声发射分析仪,VIRTUAL-322 纯音测听声阻抗检查仪,数码助听器验配仪,进口LEICA光学手术显微镜。以及各种全套更换一新的耳鼻喉科常规手术器械。除工作微机外,另配备高配置多媒体计算机一台,以及打印机扫描仪供教学应用。     早在40年代,耳鼻喉科学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学科,人力、物力、设备都初具雏形,因此工作仅限于日常的门诊急诊的处理和一些传染病(如白喉)的治疗工作,开展一些小手术(如扁桃体切除、气管切开等)。     50年代后人力、物力、设备逐年增加,技术不断进步,对一些常见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副鼻窦炎、相继开展了乳突根治植皮术,上颌窦、筛窦、额窦根治术,并对难度较大的手术如喉全切除术、上颌骨摘除术进行了初步尝试,同时随着国内技术水平的发展,显微耳科手术如镫骨撼动术、面神经减压术在科内也相继进行。     60年代开始后,病种趋于复杂,耳鼻喉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多,随着卫生知识的普及,化脓性中耳炎引起颅内并发症逐年减少,以快著称的扁桃体挤切术大力开展,此时成立了专科实验室,配备了技术员1人,结合专科进行了电生理、脱落细胞学、免疫学等研究,曾试制了大医1型电子测听仪,应用于临床。70年代虽然大医的主要力量和设备均迁入遵义,在人力、物力和设备锐减的情况下,留下的人员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努力奋发开展了各种新技术、新疗法。采用了高频电刀扁桃体挤切术,使术中出血明显下降,原单纯清除病灶为主的中耳乳突根治术转向以提高听力为主的鼓室成形术,并大力开展了自体材料鼓膜修补术及大鼓室3型手术,使耳部手术更趋精细。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先后开展了同种异体鼓膜移植和同种异体鼓膜听骨链移植均取得了成功。以后又开展了同种异体硬脑膜修补鼓膜穿孔,一期成活率83%,列为辽宁省科技成果,获大连医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又开展了异种异体组织材料修补鼓膜穿孔和应用于耳部手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大连地区喉部发病率较高,喉部良性息肉明显增高,在支撑喉镜和手术显微镜下,切除息肉能更精确的切除病变和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组织,过去的直达喉镜直视下切除已逐渐被此种手术所代替。喉部的恶性肿瘤治疗也从单纯的喉切除被切除后重建其发音和呼吸功能的手术所代替。1978年开始研究和发展的喉切除发音功能重建术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八年来喉部切除功能重建术共行八十余例,发音效果均良好,拔管率为63%,达到了当时的国内先进水平,1986年列为辽宁省科技成果,同时获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期间还开展了喉咽癌切除颈部皮瓣一期成形术,喉狭窄硅胶管扩张术,食道疤痕扩张送线术,声带外展手术以及各型的半喉切除术,都是在省内开展较早的单位。以显微外科为主的耳科技术进展迅速,科内相继开展了镫骨切除人工镫骨术,面神经修补术,面副神经吻合术等难度较大的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边缘学科,多科合作来诊治一些疑难杂症,也是当代医学发展趋势。在东北首先开展了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86年被列为辽宁省科技成果,1987年获大连医学院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还与神经外科合作开展了经迷路后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嗓音医学、激光冷冻在医学的应用也进入了耳鼻喉科诊治范围,先后开展了歌喉保健、冷冻应用于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治疗,激光治疗慢性喉炎喉癌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疗法。1993年广泛开展了用同种异体软骨肋行听力重建术,术后听力效果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三次获省科技进步奖;同种异体软骨肋行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修复重建术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000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也相继开展。1995年始开展鼻内窥镜微创手术,使鼻科手术有了飞跃发展,并于1997年夏承办了全国鼻内窥镜手术学习班一次。鼻内窥镜的广泛开展,使我科做过住院总医师的医生普遍掌握这一技术,并能灵活运用;从 1996年以来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手术成功进行20多例。     持续发展临床医疗、科研工作之外,每年还承担着大连医科大学各学科、专业不同等级的耳鼻喉科教学、临床见习带教工作,近10年来教师队伍逐步年轻化、正规化,不仅获得了多项教学成果,还在大连医科大学前三届教学大奖赛中获得了一次第二名两次优秀奖。目前,科内拥有先进的听力检查全套仪器,各种先进的手术器械,拥有对耳鼻喉科重大疑难病症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已成为辽南地区耳鼻喉科的重点科室。

呼吸内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分为门诊和病房两部分。其中普通病房30张床位、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 5张床位、还设有肺功能室、支气管镜室、细菌室、呼吸睡眠监护室。承担医疗、教学、科研任务。     现有医师1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主治医师2人, 博士和硕士11人, 在读博士3人;护士18人。     科内配备有电子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测定仪,完整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设备。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呼吸睡眠监测仪、监护仪、能量代谢检测仪等高质量的配套医疗仪器。     该科与国内外同行有着良好的交流合作,多次举办国家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近年来,承担国家科研课题3项,国家九五科技项目通过验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及全国多中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通气治疗研究正在进行。省市科研课题多项. 获奖省科委二等奖2项,省科委三等奖三项,省科委优秀科研论文一等奖1项.院新技术二等奖1项。     肺血管疾病的诊治、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等国内领先。     开展的新技术有:保护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激发试验,有创与无创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溶栓及介入取栓治疗。     呼吸科全体医护人员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的精神,参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义诊咨询、举办哮喘之家等活动,加深医患交流,受到社会好评。

放射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始建于1948年,随着现代医学和计算机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放射学科已成为代表医院档次和医疗水平的重要医技科室,它囊括了普通X线诊断、数字化影像、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和介入放射学等多项诊断检查和治疗技术。为省教委重点学科、大连市CT质量控制中心。     现有工作人员56人,有全国著名的影像学专家郎志谨教授等副教授以上医生人员18人,其中博士3人,博士在读2人,硕士10人。1986年获国务院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来,已培养25名研究生,另有10人在读;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快速成长起来。     该科拥有多台国际上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如:美国超高场强的GE Signa 1.5T磁共振成像 仪2台,世界上最先进的16层和4层螺旋CT各一台。放射科常规的影象设备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如数字胃肠机两台,计算机X线摄影机(CR)3台、多台激光照相机和进口X线摄片机等,有利保障了我院医教研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放射科自1991年以来,共获得科技进步奖14项,主编及参编专著10部,先后承担了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21项,其中国家“九五”、“十五”攻关课题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卫生部课题两项。多次成功主办了国际性和国内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近20年来在《中华放射学杂志》等国内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50余篇。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居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开展早——与国外同时起步;完成1300多例。病例数居世界第一;成功率高达92%。国内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标准由大医一院放射科起草。数篇文章入选北美和欧洲放射学大会交流。为国内50多家医院进行专业培训。     多层螺旋CT早期诊断肺动脉栓塞居国内领先水平,为国家“十五”攻关课题项目,已完成200多例,诊断水平由肺段动脉级提升到亚段、亚亚段级,并同时进行血栓来源的影像诊断研究。该技术被国内专家论证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金标准”。     小肝癌、小肺癌的早期诊断国内先进、东北领先水平,先后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肾内科(泌尿内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内科由病房、门诊和设施先进的血液净化中心组成。现拥有编制床位36张,50余名医护人员。在12名医师中,有博士2人,硕士5人,在读研究生7人。     该科合作参加国家973课题一项,独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省发明创造二等奖和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泌尿内科收治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衰患者,通过肾活检明确诊断后制订详细的治疗方案。对难治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等治疗已达国内先进水平。泌尿内科由经验丰富的教授出诊,可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该科掌握了国内先进的基因克隆、亚克隆、载体构建、外源基因在体外培养的细胞的转导和动物体内转导和调控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肾小球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体外培养技术,并首次制备出国内第一个TIMP-1转基因小鼠。应用上述技术分别进行了TIMP-1基因克隆、正义及反义TIMP-1重组载体构建,肾小球系膜细胞基因转染的研究,该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型糖尿病性肾病AC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转基因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研究获省教委资助,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克隆及其功能的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科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衰老机理及老年疾病防治的基础研究》“973”重大课题的研究单位之一,这是东北地区首家肾脏病学科参与的国家最高档次科研课题的临床医疗单位。对肾脏衰老和如何延缓衰老进行了研究,目前已经顺利的通过了中期评估,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1978年建立的血液透析中心,不仅治疗和抢救了大量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并为大连市、丹东市及周边地区部分医院培养了许多血液净化人才,建立了12个血液透析中心。     这是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设施一流的现代化血液净化中心,目前拥有费森尤斯4008S、金宝AK200、AKUltra100等进口血透机50台,可容纳200余名病人透析,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血净中心之一。     为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心坚持个体化透析的原则,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保证了透析的充分性。率先在东北地区开展了个体化透析技术和透析过程中自动进行血容量检测,血温检测在线尿素清除检测的新技术,使透析质量得以提高。连续透析5—10年的患者有40余位,十年以上者16名,最长者已17年。     除可以进行常规血透外,还可进行在线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血脂吸附、CRRT等多种血液净化技术,其中CRRT在大连地区开展最早,目前已将近百例。腹膜透析的应用和研究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降低腹膜炎发病率及腹膜透析插管技术的改良等方面取得一大批科研成果。     率先在大连市开展了应用连续性床旁肾脏替代治疗技术,并主持召开了首届大连市连续性床旁肾脏替代治疗的学术研讨会,成功地抢救了多名重症肾功能衰竭病人及严重心衰、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人,使危重病的抢救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详情参见科室网页:www.dmu1-nephrology.com

医学影像学科

科室简介:

普外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是省级重点学科和市级重点学科,共有医师34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13人,本科7人,专科1人;中青年科技骨干9人,博士导师4人,硕士导师7人,出国攻读学位和研修者4人。     该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点,拥有省级实验室1个,市级附属研究所3个,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公用的大型设备总价值5000余万元,专用实验室设备三百余万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卫生部、省科委、省教委、市科委科研课题30项,累计科研经费百余万元。     该科20世纪7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中西医结合总攻排石疗法、急腹症、肝门部胆管癌等系列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三年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发表国家级论文6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30余万字。参加国际学术交流20余人次,多次承办国际学、全国性学术会议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     普外科分为三个临床科室,其中普外一科主要收治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消化道肿瘤;普外二科主要收治梗阻性黄疸、门静脉高压症、胆道疾病、肝癌、血管瘤、乳腺病、甲状腺病、微创手术、周围血管病等;普外三科为中西医结合普外科,主要收治急腹症、胆石症、胰腺疾病、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和腹部外伤、以及普外壳的其他急症。     中西结合防治重型急腹症和严重腹内感染所致MODS的研究表明:保护肠道平整功能是防治MODS的重要环节,中西医结合菌毒并治、标本兼治是防治MODS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措施。此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效果可靠,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胃癌是一个世界性的肿瘤,目前该科主要从事胃癌的发生、转移的基础及外科治疗方面的研究,胃癌的转移,尤其是淋巴途径转移的研究是国内外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此项研究主要从癌淋巴系统转移途径的解析以及转移的分子机制方面着眼立项研究。目前正在基因水平、分子机制方面深入研究。对胃癌的腹腔转移机制、基因水平监测及外科治疗方面进行系列性研究。现阶段研究已显示腹腔转移机制并非传统的脱落种植之故,其与乳斑有密切联系,其中很多基因调控发挥作用,其转移与否可从基因水平进行预测。     《腹腔超声-温热化疗的系列研究》系辽宁省教委攻关项目,95攻关课题。具体从基础研究过渡到临床,自行设计器械、化疗方案刀应用到临床,此项研究丰富发展了胃癌外科治疗的实际价值,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国际领先地位,此项研究在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发表。     中医“证”学本质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教委资助的《阳明腑实证本质的探讨茵陈蒿承气汤药效分析的系列研究》,已经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中的大量新发现证实,其本质为内毒素血症。采用张仲景的“证”,取得了突破,并作了20项论证,必将为“证”学和中西医结合科学做出新的贡献。     肝胆结石“溶、排、取、防”程序化治疗,长期以来,对以肝胆结石为主的胆道疾病,开展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在国际与国内影响极大,辐射面极广,取得了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中把溶排和防的疗效进一步提高,继续提高剖腹取石的近远期疗效的同时,完善经口进入取石技术,将内腔镜与腹腔镜介入治疗。     普外科在诊断方面应用乳腺摄像仪导管造影及活检诊断早期导管内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改革;胃外科中应用粘膜腺口形态变化规律早期诊断、发现早期胃癌,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早期诊断腹膜转移。     开展新的治疗技术如对早期胃癌的PPG技术、免疫导航引导下胃癌根治术,利用哨位淋巴结技术合理进行胃癌淋巴结廓清,这些技术均与日本、美国同领域在同一水平。大肠外科开展直肠癌折刀位手术,直肠经骶尾局部切除,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切除术、超低位直肠切除、消化道J-pouch重建、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手术、直肠癌切除手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脾切除、甲状腺切除手术;重症胰腺炎腹腔穿刺置管灌洗/区域动脉灌注的治疗、门奇断流联合warren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非转流肝原位移植手术、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颈动脉瘤切除手术、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术,目前普通外科医疗工作不断改进、进步,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对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脏器功能损害的综合防治,胆胰疾病的整体治疗,胆道镜、腹腔镜联合应用于胆道疾病等,均居国内领先水。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切除率、手术死亡率、肝部胆管癌切除率等,达到国内外同类学科中的先进水平。     普外二科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段和技术,提高了对胆胰腺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同时进行可切除性探讨,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支出。再加上对晚期肿瘤病人采用术中放射性离子植入术等方式,提高了胆胰肿瘤病人的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     腹腔镜外科是一项高科技技术,又称“微小创伤”外科手术,在避免剖腹手术的同时,将病变部位切除。普外二科采用德国先进的腹腔镜器械,开展一系列高难度腹腔镜手术,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已实行腔镜手术1000余例。有不少手术填补了东三省或大连市的空白。     全智能高解析乳腺照相系统诊断乳腺肿瘤,是迄今为止术前诊断乳腺癌准确率最高的影像学方法。普外二可采用意大利产的高频钼靶乳腺机进行摄片检查,能够发现乳腺微小病变,避免误诊;同时因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可以为乳腺癌病人手术时保留乳房。     该科于1999年引进癌症术中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内放射治疗系统,用于治疗晚期肿瘤或配合手术治疗胰腺癌,使病人生存期延长;配合乳腺癌治疗,使保留乳房治疗更安全可靠。

骨外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和市一级重点学科,是国家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与授权基地。设有大连医科大学骨科研究所,激光治疗中心,中美人工关节置换中心。科内共设三个病房,120张病床。     3年来科研立项10项,包括国际内固定学会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国家教委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全国非教育系统出国留学科研基金,省科委重大科研项目,省教委项目和市科委课题。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该科先后与匈牙利、瑞士、美国、德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医院关系并多次派业务骨干到友好医院进修深造,并与美国东北俄亥俄大学联合成立了大连中美人工关节治疗中心。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大连医科大学一院骨外科完成了以脊柱外科、关节外科、手及显微外科、创伤骨科为主的重点突出、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其在辽南地区的龙头地位。接诊患者范围从辽东半岛扩大至东北及全国各地。     骨外科医疗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先进,能独立完成国内外开展的各种骨科手术,某些项目处于国内、省内领先。尤其是在脊柱外科、关节外科、显微外科、手外科及创伤外科方面比较突出。     僵硬型脊柱侧弯的矫治手术,颈椎病前后路手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其中PolyCMC防粘连的研究为国内首创;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治疗,在国内最早,数量最多;腰椎间盘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效果好,不出血、损伤小。腰椎管狭窄症的椎管扩大成形术、经皮机体成形术治疗压缩性骨折达国内先进水平。     钬激光治疗膝关节疾病2000余例,全国领先与国际接轨。关节镜下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为国内首创。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肩、肘、腕、髋、踝关节镜技术,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髋、膝、肩人工关节置换。     十指离断再植全部成活,挤身世界先进行列。腓浅动脉蒂的小腿岛状筋膜皮瓣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填补国内空白。国内最先开展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屈腕、屈指功能。腕关节镜检及镜下钬激光手术治疗慢性腕关节痛,国内领先。     创伤骨折内固定技术己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全面引进国际内固定学会内固定技术及内固定材料,国内最全,数量最多。微创接骨术治疗骨折,国内领先。     肢体骨肿瘤的体外循环灌注及保肢疗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心血管内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为辽宁省和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专业队伍实力雄厚,拥有医、护、技人员90余人,其中在职教授和主任医师9人,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6人,医师人员中80%有过出国进修和留学经历,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3人已取得博士学位,在读博士生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人。5人省级和国家级专业杂志编委,4人任省级或国家级专业学会委员、常务委员或副主任委员。3人获政府特殊津贴,3人获市级以上优秀专家称号。     2000年至2003年,心内科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863课题和九五攻关课题、多项省市级课题。五年内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8项和多项市级奖项。     心内科拥有122张病床,为全省最大建制学科。每年收治各种心脏病人3000余人。内设四个病房,其中心内一病房以冠心病为主、心内二病房以心律失常为主、心内三病房以高血压、心肌病、瓣膜病及心衰为主,还有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     该科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其中心脏导管室配备有: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INNOVA 2000心脏专用X光机、64导心电生理仪、三维心内膜标测仪、心脏刺激仪和心脏起搏分析仪、射频消融仪、血管内超声仪、主动脉内气囊反搏仪等。能完成各种心脏和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手术,为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国内装备最好的心导管室。     心电图室和心功能室配备有:美国产的动态心电图和血压记录仪5套、平板运动实验仪2台、日本产的12导心电图7台、心电综合分析仪等,能完成各种心电生理和心功能检查。该科还配备有Angilent SONOS5500彩色超声心动图仪,由心脏内科专业医师进行操作,从而保证心脏形态学和功能学检查质量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心脏重症监护(CCU)病房设有20张病床,为全省最大CCU病房。装备有先进的中央心电监护和分析系统,对心脏重危病人可以进行全程监护,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安全。     心内科能开展国内外各种治疗心脏病的先进技术,总体技术力量、诊疗设备和学术水平居东北地区领先地位,国内领先行列,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近十年来所开展的新技术包括:冠心病、风心病和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冠脉成形术(包括球囊扩张、冠脉斑块切割、冠脉旋磨旋切、冠脉支架植入、冠脉内放射治疗等)、风心病二尖瓣球囊成形术、主动脉缩窄介入成形术、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成形术、心房间隔缺损导管修补术、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蚀术。     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肺静脉隔离消蚀术(技术国内领先)、心房扑动射频治疗术、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治疗术、慢性心律失常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合并房室传导异常的扩张性心肌病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治疗术;外周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术,髂动脉和下肢动脉病变的成形术,颈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术。     高血压、心衰的诊断和治疗也是本学科注重发展的方向。我科设有高血压专科门诊。对顽固性高血压、重症心衰的诊治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经胸和食道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承担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获省科技进步奖二项。有两位教授负责本领域临床和科研工作。

外科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基础,拥有医师18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6名,博士学位3名、硕士学位9名,4名留学归国人员。拥有一流设备的内窥镜室为科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系统地进行了有关肝硬化腹水发生机制和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状态及生物学防治等系列研究。主编出版专著2部,专业录像带一部,卫生部视听录像教材一部。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承担省级课题7项,省级新技术奖5项。已培养指导研究生毕业31名。近5年来在国家级杂志和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在胃肠道及肝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技术全面,某些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水、腹泻、炎症性肠病、药物性肝病等常见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手段,对不明原因的黄疸、难治性腹水、某些先天性或代谢性肝脏疾病等疑难杂症也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成功救治许多危重疾患。     在DSA技术支持下,还开展了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经导管止血;经颈静脉肝内支架门腔分流术(TIPPS)用于治疗肝硬化并发复发或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及柏-查氏综合征;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等。     消化科内窥镜室有设备先进齐全、集诊断治疗教学于一体的特点。近几年每年来院胃肠镜检查和治疗人数近万人次,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开展了20余项诊治技术,多项居省内领先水平,如食道静脉曲张硬化或套扎的治疗,胃底曲张静脉组织粘合剂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道造影诊断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乳头肌切开胆道取石、胆管引流、放置胆道支架等,食管狭窄(良恶性)、贲门失迟缓症内镜下扩张及支架置放,内镜下钳夹止血术,胃肠道息肉电凝电切术(包括部分早期癌变病例),消化道异物内镜下钳取术等。新近开展的经内镜胃内折叠术治疗重度胃食管反流病属东北地区首例。

内分泌科

科室简介:    内分泌科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重要科室之一。1979年建立内分泌学组,是当时辽宁省南部地区诸多医院中最早建立内分泌组的单位。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目前已成为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诊治设备,具有一批学历高、技术精湛、资历深、经验丰富,掌握国内先进医疗技术的医务人员队伍的科室。现有37张床位,9名医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集中了大连市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最知名的专家、教授、医师等。有7人获硕士学位,1人博士在读。     1988年开始与其他科系合作招收内分泌硕士研究生,1993年独立招收内分泌代谢病学硕士,已有30余名硕士毕业,现有16名硕士在读。目前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内分泌科。在东北三省医院中床位数量第一,门诊数量第二。在辽宁省南部地区床位和门诊数量均居首位,有80-90%内分泌疑难杂症在该科得到规范治疗。目3年前又在大连市率先成立了肥胖门诊,采用最先进的仪器测定体脂含量,个体化饮食指导。     该科以诊治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等为主。对垂体、肾上腺、性腺疾病等少见病、疑难杂症的诊治有独到之处。成年起病的Ⅰ型糖尿病早期诊治,Ⅱ型糖尿病的全面干预达标,甲亢及甲亢眼病的免疫疗法,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及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早期诊治,甲状腺结节、内分泌性高血压及垂体性腺疾病的鉴别诊断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糖尿病急重症的静脉微量泵和皮下持续胰岛素泵输注治疗是辽宁省南部地区最早开展的单位。     该科在各项内分泌疾病的科研工作均走在全国科研领域的前列。其中胰岛素基因治疗、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及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早期诊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TSH受体基因突变的基因诊断、Ⅱ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全面干预治疗等,在东北三省首家首次开展,在全国也是开展较早的单位之一。     该科目前有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Ⅰ型糖尿病基因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研究;Ⅱ型糖尿病预警及并发症的干预研究。Ⅰ型糖尿病基因治疗得到省教育厅科研经费资助,Ⅱ型糖尿病预警及并发症的干预研究课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教育厅的科研经费资助,这两项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目前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一项、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课题一项、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一项、市科技局科研课题一项。 内分泌科的新技术开展和应用情况:     1.Ⅰ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基因治疗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该项科研成果荣获2002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只有我们和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了此方面的研究(1996年开始,几乎同时起步)并有论文发表。我们有4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     2. 建立了线粒体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方法。此方法处于东北三省内领先(只有我们和中国医大开展,但我们的论文发表更早),国内先进水平,而且成本低,具可行性,是极有价值的早期诊断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新技术,获新技术应用二等奖。     3. 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警、干预研究是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我科是国家卫生部在东北三省指定的唯一研究中心。本研究将对日益增长的Ⅱ型糖尿病的全面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研究基础上,已形成了国内前沿的规范化治疗。     4. 在东北三省内率先建立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病因诊断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上,获新技术应用二等奖。     5. 利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是目前最理想的Ⅰ型糖尿病的替代疗法,同时初发Ⅱ型糖尿病采用此法强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有望一段时间内不用任何降糖药。我科已经开展此项新技术2年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血液内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拥有45张病床,百级层流病房3间,可供三位病人同时进行骨髓移植或超大剂量化疗。有实力雄厚的医疗护理队伍,医生11名,其中正高职6人,副高职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2人,主管技师和技师各1人。7名医生具有硕士学位,2名博士在读。     血液内科主要完成血液系统及风湿系统常见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治工作。1994年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003年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的病种主要是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移植成功率高、疾病复发率低。还开展了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的移植治疗。

胸外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是大连医科大学最早的临床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授权点之一,由普通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拥有4名正教授,7名副教授,2名博士生,8名硕士生。     近几年来胸心血管外科取得了较大的发展,1991年率先在东三省开展了冠脉搭桥手术,1995年开展了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填补了大连市大血管外科的空白, 2000年开展了胸腔镜下的微创伤外科手术,胸心血管外科共完成获奖的新技术达18项,其中5项获新技术应用一等奖,居国内先进水平。设该科发明计的左听诊三角入路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赞许,国内已有多家报道。该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而且采用此切口开展了普胸方面的手术,并经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批准向全国办班推荐学习。     1995年胸心血管外科开展了胸主动脉瘤的手术,开创了辽南地区大血管手术的空白,并于1997年完成了国际水平的Bental手术,治疗马凡氏综合症,升主动脉置换、主动买办置换和左右冠状动脉移位吻合术。在大血管外科方面,能够完成Ⅰ型夹层动脉动脉瘤的急诊手术、主动脉全弓置换术。在大血管外科方面已达到最高水平,与国际大血管外科水平接轨。在大血管手术的基础上,国内外刚刚起步的大血管介入治疗,于2003年在胸心血管外科获得成功。2003年8月24日为一特大真性动脉瘤,使用超长订做国产支架2根, 总长度达29cm (分别为17cm, 12cm, 正常支架为9-10cm)。经检索为国内外首例。目前我科已完成10例胸主动脉瘤的覆膜大血管支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胸心血管外科在微创伤治疗和瓣膜置换术(成功率98.5%)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已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肺癌为目前高发疾病,每年手术治疗肺癌100余例。胸心外科能够开展各种难度的肺癌根治术。自2000年应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肺叶切除及淋巴结廓清术治疗早期肺癌20余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减轻了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食管癌因导致进食困难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存。     胸心外科能够根据患者病变的部位开展各种切口的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食管胃重复癌手术治疗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泌尿外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现有床位74张,分泌尿外科一、二两个病房,下设泌尿外科腔内治疗中心、体外碎石中心、肾移植病房、门诊膀胱镜室等。年门诊量近3万人次,年住院人数近1500人,手术患者超过千例。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均达到98%以上。     现有人员19人,其中正教授6名、外聘客座教授1名、副教授7名、副主任技师1名、中级职称5名。博士5名(在读2名),硕士5名。     拥有目前国内一流的高档次现代化诊断治疗设备,其中射频等离子束前列腺切除仪、彩色精子检测仪、腹腔镜、气化电切镜等为现今国际先进的设备。     泌尿外科在近10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尤其在腔内泌尿外科、泌尿系统肿瘤的临床及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实力已接近国内先进水平。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一项、市新技术奖等多项奖励。发表论文30余篇。     1995年率先引进并开展了腔内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统肿瘤切除、膀胱结石碎石治疗、后尿道瓣膜切除、输尿管囊肿切除等技术,同时进行了相关实验与临床研究,国内首次提出钬激光腔内治疗的国人参数。使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统疾病领域稳居国内领先地位。     1993年以来,先后开展了经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腹腔隐睾切除术、电视腹腔镜小切口腹膜后路治疗肾囊肿、腹壁悬吊手借助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等,居国内先进水平。     在前列腺的腔内治疗方面与国际技术水平相当。同时在国内率先开展等粒子束治疗膀胱肿瘤,首次提出国人的治疗参数。     国内首先提出肾癌四步法治疗概念,通过DSA区域化疗、动脉栓塞、肾癌根治术、术后生物学疗法四个步骤提高了病人总体生存率。     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保肾手术的选择指征及安全切除范围,开展肾癌保肾手术数十例,最长随访期限已超过7年,疗效良好,无局部复发。巨大肾癌手术切口改进,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可控制肾蒂、出血少等优点。     有关膀胱癌的系列基础及临床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了膀胱癌的多发及复发、转移机制,并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包括无创性早期诊断及术后监测技术,膀胱内药物灌注预防复发,膀胱全切后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去带盲升结肠原位膀胱术,区域动脉化疗结合手术治疗晚期浸润性膀胱癌等,为膀胱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在膀胱癌术后灌药预防复发方面,在国际上首先应用绿脓杆菌菌苗膀胱灌注,取得良好疗效,在国际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对于晚期侵润型膀胱癌区域动脉化疗结合手术治疗,提高了手术效果和患者生存时间。     200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去带盲升结肠原位膀胱术,疗效良好,内压降低,容量增大,无肾功损害、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病人可自行导尿,不需带集尿袋。国内率先开展单切口、单体位一期膀胱全切、尿道全切术,避免了会阴部切口,不需更换体位,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痛苦和术后恢复期限。尿道切除手术时间平均15分钟,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了可控人工膀胱排尿装置,临床疗效十分满意。

超声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于84年建科,是一个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诊断、治疗科室,开展了全身各部位超声诊断和介入治疗,包括心脏、腹部、血管、小器官、腔内超声及超声造影等系统检查治疗项目。以腔内、介入性超声为特色。年诊查治疗病人100多万人次,经常为市内及辽南地区各下级医院进行疑难杂症会诊,确诊率达90%以上。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医疗队伍,现有人员19名,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助教6人,护士1人,其中包括博士3人、硕士9人。我科为大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系超声医学专业的硕士点,有硕士导师2人,目前在读硕士9人,每年培养医学硕士2-5人。既有一批知识渊博、造诣精深的老专家,又有一批经验丰富、素质优良的中年技术骨干,还有一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勇于开拓进取的后起之秀。在省、市医学会超声分会顾问徐文林教授和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超声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大连市超声分会主任委员杨光教授的带领下,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于全身各脏器疑难疾病的超声诊断达到省、市领先水平,尤其是在国际上前沿科学微创手术——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肝脓肿、肝癌的介入治疗方面成绩显著,已治疗1500多例,治愈率达90%以上。科室拥有国内先进的医疗、科研仪器设备,现有包括美国GE公司生产的 Logiq-9等11 台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科内共有11台超声工作站已联网建成科室内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并配有多媒体投影仪、彩色打印机、录放像机等若干台科研教学设备。     我科,十分关注国内外超声专业学术新进展和前沿动态,不断学习、引进、应用超声新技术、新方法,如超声引导下肝、肾囊肿、腹部脓肿、肝癌的介入治疗,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术,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经食道超声,经直肠超声,三维超声,并开展了多部位的小器官彩超检查,如乳腺、甲状腺、腮腺、表浅肿物、上、下肢血管检查等,填补了省、市医院超声诊断治疗方面的空白,特别在应用直肠超声来准确诊断直肠癌、直肠平滑肌瘤、前列腺、精囊腺肿瘤及炎性改变、膀胱癌、膀胱息肉及异物等病变,对疑诊病灶可进行准确的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在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方面作了许多新的工作。《超声引导下肾组织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TCD转颈试验对轻型颈性眩晕诊断的价值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AD技术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心肌造影的临床应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直肠癌侵润程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临床研究》等项先后获临床新技术应用奖。     我科,参与、主持国家、省、市科研课题十项,其中国家科委二项,省科技厅二项,省教育厅及市科委六项。独立主持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乳腺肿瘤的微血管密度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相关性研究》,该项成果于2000年4月在《中国医学论坛报》、《大连日报》等多家报刊上报道,省科技厅专家组鉴定意见认为其临床价值,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2000年度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度再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现正独立主持省教委项目《彩色三维血流能量超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转移价值判定的对比研究》、《中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细胞外基质调节的分子机制》和市科委项目《超声声学造影评估介入治疗肝癌效果的临床研究》、《榄香烯表阿霉素双重介入治疗肝癌的研究》、《多巴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中的应用研究》。每年发表超声专业论文十余篇。编写《实用超声医学》任副主编,并参与编写全国统编教材《医学影像学》、《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性治疗疗》、《超声诊断学教程》、《超声诊断学基础》。此外,我科还对新进科室的青年医师不仅从临床最基本的常识进行教导,而且有意识地分类别项的让其进行科研研究,逐步形成科研工作梯队。定期专业培训,到全国超声医学诊断中心及高水平学府深造,把国内外先进技术带回来。每年举办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为辽南地区最大的教学基地。本科室全体工作人员,以“病人至上,周到细心”为医训,视医疗质量为生命,努力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全方位满足多层次患者的要求。科室加强科学管理,重视医德医风建设,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提供精湛的诊断技术和优质服务。

神经内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内科历经5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拥有120张住院床位、年门诊6万余人次的东北地区最大规模的神经内科。下设独立的神经科急诊室、神经电生理室、心理门诊、心理测查室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神经内科是大连市重点学科、院先进科室,近5年来快速发展,学科建设成绩卓著。     目前在职医师29名,其中正高职10人、副高职7人、中级职称8人。博士6人、硕士17人,硕士生导师2人。     主要设备:98年以来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诱发电位/肌电图仪、动态脑电图仪、感觉定量仪等神经电生理设备。     科室主要业绩: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心身疾病:     1999年在大连市率先开设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几年来对抑郁症进行了系统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培养硕士研究生十余名,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将神经心理学与神经电生理相结合,开展多项有关神经症的临床课题与新技术,受到本领域国内著名专家的高度评价及同行的认可。 脑血管病:     开展卒中单元三级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对脑血管疾病进行综合、系统、规范化的治疗,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理念贯穿始终,在综合医院、康复医院、社区三个层次对脑血管疾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于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脑梗死的溶栓、抗凝治疗及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等方面已有多年的经验。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老年期痴呆:     对血管性痴呆及原发性痴呆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开展多年,近年来又从神经免疫、神经生化、神经心理及电生理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探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提高了早期识别率及疗效。 锥体外系疾病:     对帕金森综合征及帕金森病进行了从基础到临床、从生化到影像的全面系统研究,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对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病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手段,同时开发了与该病相关的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应用。 癫痫:     建立癫痫病人档案,开展血药浓度监测,结合动态脑电图的临床应用,指导该病的系统规范化治疗及生活指导,提高了癫痫病人的生活质量。

神经外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外科创建于50年代初期,是我国开展神经外科工作最早的单位之一,为大连市重点学科。神经外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主治医师4人及住院医师多人,博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5人。拥有床位70张,年手术量650例左右,其中神经系统肿瘤和脑血管病占辽南地区总量的80%左右。     近年来,神经外科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大连市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     神经外科利用先进的螺旋三维CT成像技术和磁共振成像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超声吸引技术、激光技术、显微手术技术、立体定向技术、神经内镜(脑室镜)技术、血管内介入技术(导管技术)、微创手术技术等对颅内及脊髓内各种疾病,包括脑血管病,如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各种脑出血等,脑深部中线肿瘤,颅底肿瘤等进行诊断和治疗,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尤其是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是神经外科一大特色,至今已完成近千例,包括颅内巨大动脉瘤直接显微手术、颈内动脉、眼动脉瘤、基底动脉瘤、海绵窦动脉瘤等。海绵窦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治疗难度极大的一种疾病,以往被医学界认为“手术禁区”。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海绵窦动脉瘤的直接手术已不再是“无人区”。2003年6月前全国共完成此类手术27例,我院神经外科占22例,居国内之首,并已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     以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委员,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国家科技成果评审专家惠国振教授为主任委员的全国八大院校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通过鉴定认为:“该项研究至目前为止在国内外尚未见到这样长时程,大宗病例关于这种术式应用的报道,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微创神经外科学是21世纪中国和世界神经外科发展的方向,它要求神经外科医生以最小的损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神经外科首创发迹内翼点小切口微创技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实现了颅内动脉瘤微创技术的新突破。它的特点是切口小、损伤轻、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块,在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减少了医疗费用的支出。至今已完成该项手术100余例,全部获得成功。显微外科领域里首创《两点牵引套入法》吻合微小血管的新技术、新方法,将过去吻合一条微小血管的时间从40-60分钟左右缩短至5分钟左右,被国内同行专家鉴定为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大网膜颅内移植术治疗颅内难治性囊性病变、动脉灌注中药及化疗药物等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等项技术,均获得可喜的成果,分别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检验科

科室简介:    检验科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重要的临床医技科室之一,担负着全院的临床检验工作,每年完成各种检验样本100多万,900余万项测试,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价值2500余万元的各种检验设备。     目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0人,其中正高职称7名,副高职称18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博士毕业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毕业16人,本科毕业20余人。大连医科大学实验诊断学教研室设在检验科,每年担负500多名医学生的教学工作,同时我科还担负着检验医学院本科的生产实习工作,并指导完成毕业论文。每年开展1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 发表国家级论文20余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10余部,获得多项省科技厅、省教委、大连市科委的科研立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检验科不断发展壮大,现有日立7600型、747型、7170S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强生Vitro2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灵Dimension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强生ECiQ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IMMAGE全自动免疫蛋白分析仪、罗氏2010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德灵BN2型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德灵Walkaway全自动细菌及药敏鉴定仪、SysmexXE-2100、XT-1800、SF-3000型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HMX型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希森美康公司CA-7000型血凝仪、CA-6000型血凝仪、UF-100尿沉渣分析仪、德国罗氏Lightcycler基因扩增仪、戴安娜卡式自动配血系统等价值2千多万元先进设备。无论是设备情况、业务水平、实验室管理还是全国室间质量评价的成绩,在省内乃至东北地区检验界一直处于前列, 2006年被大连市评为一级重点学科,同年被批准为卫生部检验医师培训基地,在同行中有较高的声誉。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检验科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检验科正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努力。 一、生化室     生化室是检验科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科室,其中日立7600、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elena REP全自动电泳仪,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等设备,每天要完成5千余项测试,为临床提供了准确、快速、及时的生化报告。全自动电泳仪的引进可以使生化室应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对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轻链病、多发性骨髓瘤、肾脏病变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先进的手段,生化室参加全国质量评价连续多年获得优秀。 二、免疫室     免疫室担负全院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自身免疫病的检测。几年来,先后引进了美国贝克曼公司IMMAGE免疫蛋白分析系统、Access化学发光分析仪、罗氏2010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德灵BN2型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等,使免疫室的自动化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检验质量和水平。目前,免疫室应用强生增强化学发光分析仪可以快速定量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开展的自身抗体及过敏原的检测水平居省内领先。 三、基因诊断室     1994年我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分子生物学PCR技术,为临床基因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也填补了我院的空白。通过引进PCR技术开展新项目10余项,为临床培养研究生数十名。2001年1月为配合我院器官移植工作的开展,我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展了HLA配型和HLA-B27检验,此项新技术也填补了我院的空白。近年又引进了德国罗氏的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Lighter Cycler),使定量基因检测又上了一个台阶,并先后开展了乙肝、丙肝病毒基因定量和结核、淋病检测及乙肝病毒YMDD变异检测,以及白血病基因检测技术,为临床基因诊断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四、先进的血液分析系统     几年来,我科先后引进了美国库尔特公司全自动血球计数仪T540、JT3型、ACT型、HMX型,雅培公司CD1700型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日本希森美康公司全自动血球仪XE-2100、XT-1800、SF-3000,全自动血凝检测系统CA-1500、CA-6000、CA-7000型。使血液室的检测功能不断增强和完善,技术水平也更加先进。不仅可以对白血病筛查,而且可以对出、凝血系统的疾病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目前血液分析系统的水平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五、先进的尿液分析系统     我科引进了日本京都Arkry-4280型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及希森美康公司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并实现了双机联接,为临床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六、先进的细菌检测系统     1996年细菌室引进英国Aris型全自动细菌及药敏鉴定分析仪,使我院的临床细菌鉴定水平与国内先进水平同步。2000年和2003年先后引进了美国BD公司两台全自动血液细菌培养仪,2006年又引进了德灵公司的Walkaway全自动细菌及药敏鉴定分析仪,新设备的应用在临床中大大提高了细菌检出率,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也使我院细菌鉴定检验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七、先进的血型鉴定及配血系统     2001年9月我科引进国外先进的戴安娜全自动卡式配血系统。这项技术的引进取代了过去的手工配血,大大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了保障,并且开展了Rh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填补了我院的空白。 八、迅速发展的三部检验科     2007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三部的开诊,标志着我院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检验科配备了价值500余万元的检验设备,其中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免疫特定蛋白分析仪、血液分析仪、血凝分析仪,全自动尿液及沉渣分析仪,在大连市均处于领先水平。另外,急诊检验引进了美国德灵公司全自动免疫生化整合模块,不仅填补了我院的空白,而且使检验科在急诊检验和心血管疾病检验水平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九、先进的检验科计算机网络系统     1999年7月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科顺利完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安装并投入使用,使我科成为省内首家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科室,实现了检验数据自动化、科学化、网络化。近年来又不断完善更新,使一部、二部、三部检验科均联在一起,临床医生在办公室通过微机就可以及时看到检验报告,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大大缩短了时间。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标志着我院向信息化管理迈进了一大步。

妇产科

科室简介:妇科恶性肿瘤     卵巢肿瘤占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由于其种类繁多,在治疗上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经过近几年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不断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我院妇产科已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系统、合理的手术和化疗方案。鉴于初次手术的质量具有绝对性的意义,我们作到了开腹即能根治性的切除肿瘤或最大限度的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同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期。晚期卵巢癌手术常难以治愈,应注意与辅助治疗方法相配合。自1975年始,在乔树民教授指导下,我院妇产科在国内率先将顺铂抗癌药应用于卵巢癌治疗,从用药剂量、途径、副反应、防治措施、尤其是腹腔局部化疗等方面总结出大量资料,在省、市及国家级学术会议上交流,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其科研成果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得到大连市科委青年基金的资助进一步研究提取新生儿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用于卵巢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已初见成效。目前正通过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卵巢癌的发病、治疗、及预后。宫颈癌是妇科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趋于年轻化,我们对不同分期的病人,实施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或放疗、化疗。在对其实行根治性手术时,为提高年轻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我们采取了术中卵巢移位术,保留卵巢功能。该研究获1998年院内新技术二等奖。 腔镜手术     随着微创手术的日益盛行,利用内窥镜诊治疾病已广泛应用到妇科医疗领域。该科早在1987年就开展了腔镜治疗项目,目前能开展的腹腔镜手术包括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盆腔炎及粘连、不孕、子宫环外游等,可施行的术式为子宫肌瘤剜出术、腹腔镜协助阴式子宫切除术、附件切除术、卵巢囊肿剥出术、卵巢楔形切除术、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输卵管胚胎取出术、输卵管伞端造口术、盆腔粘连松解术等。近年来又开展了宫腔镜诊断和电切热球治疗等国际先进技术,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使本需切除子宫的施术率大大下降,使诸如生育、内分泌功能等体现女性青春的要素得以保留,避免了年轻妇女切除子宫后的心理障碍。 阴道成型术     所谓阴道成型术,就是对无阴道的人,在相当于阴道的位置用整形手术的方法人工再造一个阴道。自1987年开始我院实行游离皮瓣移植阴道成型术,近年来又开展了乙状结肠代阴道及Williams 手术,共施术10例,成功率100%。     对于两性畸形患者,我们能够通过体检、染色体分析及内分泌检查,明确其为真、假两性畸形。根据本人愿望及畸形程度予以矫正、或成型手术,术后根据两性畸形的类型,予以长期的激素替代治疗,减少了患者的精神创伤。 老年性疾病     老年性疾病指由卵巢功能衰退、低雌激素血症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主要包括:     1、围绝经期综合征。     2、泌尿生殖系统的变化,如尿频、尿急和尿失禁等。     3、骨质疏松症。     我院对此类疾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除外器质性病变后,开展心理咨询、指导及雌激素替代治疗,改善了症状并预防了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盆底松弛引起的尿失禁,我们通过手术对其进行纠正,受到了老年病人的欢迎。 生殖内分泌与遗传学     我院妇产科遗传室成立于1982年,在染色体诊断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成立遗传室以来,我们共进行末梢血染色体核型分析6000余例,发现异常核型130余例;做绒毛染色体分析800余例,进行了"环境因子致人胚绒毛染色体突变性的研究",该项目属国家"七·五"攻关课题,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出专著。针对不孕症的治疗,近几年我院将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人工受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应用于临床,获得成功,使不孕症的治疗成功率达33%。在辅助生殖领域我院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与国内和国际上知名的辅助生殖中心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是产科医师的责任。我们通过母亲血生化指标筛查胎儿染色体畸形疾病,对于阳性病例,通过分子生物学进行绒毛、羊水染色体核形分析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此项研究受到大连科委课题立项的基金资助。对胎儿先心病、神经管畸形、无脑儿、脑积水等畸形,主要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现正在制定先天畸形儿发病的高危因素、产前筛查、监护、诊断的量化图表,以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病率。 高危妊娠     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对母亲和胎儿威胁极大,我们对妊娠期糖尿病制定出一套常规的产前监测方法,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母儿的并发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这一妊娠特发疾病的发病因素和孕期监测亦进行深入研究,为其预防和治疗奠定了基础。对乙肝病毒宫内感染途径及对胎儿的影响的研究,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为预防母婴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自1994年开始研究、探讨抗磷脂抗体综合症与自然流产、产科并发症(妊高症、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等)、及女性不孕症的关系,在临床上摸索出一整套以免疫抑制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由自身免疫抗体异常所致的反复流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发表国家级论文6篇,并分别获得辽宁省政府和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科研情况     沙敏:人流安全性调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项目,1988年;     姚吉龙: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辽宁省教委项目,1995年;       赵丽嫣:新生儿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用于卵巢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大连市科委项目,1996年;     石红:原始生殖细胞增殖、分化调节机制的研究,国家教委项目,1990年;囊胚体外培养与移植条件的研究,省教委项目,2000年; 不孕症的免疫疗法的研究,大连市科委项目,2001年;     孔繁斗:化疗对卵巢癌患者骨代谢变化的研究,辽宁省教委项目,2000年;     金仙玉:乙肝病毒定期分析预测胎儿宫内感染,大连市科委项目,2000年;     张新宇:乙肝病毒宫内感染途径及对胎儿影响的研究,辽宁省教委项目,1997年;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及对胎儿的影响,大连市科委项目,1997年;肿瘤细胞因子、抗磷脂抗体及对胎儿影响的研究,大连市科委项目,2001年;     石芳鑫:母亲血清中生化指标及羊水中染色体分析筛查及诊断先天性胎儿畸形,大连市科委项目,2001年;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项,2001年;院内博士启动基金项目:试管婴儿;院内青年启动基金项目:7项(略)。 四、获奖情况     蔡桂凤:卵巢癌顺铂化疗,1998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赵丽嫣: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子宫内膜抗体用于监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的研究,1996年省政府科技成果奖;宫内节育器与异位妊娠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1995年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张新宇:抗磷脂抗体与妊娠关系的研究,1999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乙肝病毒宫内感染途径及对胎儿影响的研究,2001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儿科

科室简介:    儿科现有医师十二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8人。病房现有床位28张,每年收治患儿1000余人,门急诊每年诊治患儿5万人次。现有硕士生导师1人,硕士学历毕业7人,博士在读1人。每年承担大量硕士、本科教学任务,承担省市继续教育任务多项。     近两年发表国家级论文10余篇。在疾病诊治上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尤其在小儿哮喘、癫痫、难治性肾病等一些疑难重症患儿的诊治方面达到了国家及省先进水平。     儿科每年还承担着大量市县级医院的进修医师的培训任务、指导下级医院的业务工作及疑难病会诊任务,为下级医院解决大量的医疗难题,受到各医院的好评。 2002年5月,我院二部即将开业,届时儿科病房也将扩大床位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儿科在新生儿危重抢救、白血病长期生存率的提高等方面的研究将会有很大突破。

眼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眼科为全国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培训中心,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32名,主治医师5名;博士3名,硕士10名。     眼科病房现有50张病床,开展各种内眼,外眼手术,每年手术量达到1500例。眼科日门诊量250~300人次,对常见眼睑疾病,结膜病,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疾病,眼底病,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眼部整形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各种难治的,复杂的角膜溃疡,变性,及营养不良的诊断和治疗不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有大量的基础研究;眼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也达到相当水平。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治疗处于大连市领先水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能做到系统地,连续地跟踪治疗。青光眼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急诊,能做到快速,及时,准确地诊断,治疗。对于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达到相当水平。     多数科研项目达到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有十余人分别去日本,丹麦,瑞典和美国学习。并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进行学术交流和人员培训。目前有三项在研课题与世界著名的美国迈阿密大学Bascom-Palmer Eye Institute眼科研究所和世界著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ion眼科中心进行密切的合作。近5年发表于国际重点杂志,国家级杂志及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上的文章近数十篇,其中有4篇被SCI收录。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并获国际眼科研究学会授予的优秀研究论文奖1项。     199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散光等患者达7000余例。1997年开展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角膜浅层疾病,达国内领先水平。2001年采用鹰视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切削治疗伴有高阶像差的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患者,术后效果良好,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患者。作为全国准分子激光手术培训中心,眼科协助培养了大批外院眼科医生掌握准分子激光技术。成功举办了国际准分子最新技术研讨会,邀请美国著名眼科专家CHARLES R MOORE来院学术交流,使屈光手术水平与国际接轨。     超声乳化小切口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已成为常规手术,治疗水平基本与国际接轨。这种手术切口小于3.2毫米,无缝线,术后散光小,患者术后早期即可恢复日常工作。眼科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及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每年使600~700名患者恢复视力。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合并硅胶植入物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已开展55例,达国内先进水平。小梁切除术及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每年为近300名青光眼解除痛苦。     眼科曾于20世纪5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角膜移植,角膜病的诊治和科研,80年代起大批量开展该项手术。已常规开展板层和全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角膜病患者近500例,手术成功率高。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眼内微创手术,用于治疗复杂的眼内异物和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脱离(包括复杂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这项技术达省内先进,此外,还开展了眼睑整形及眼眶肿瘤手术,斜视弱视的矫正手术及小儿门诊斜视弱视训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氩激光光凝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和临床前期的青光眼的YAG激光治疗等。     详情请进>>>眼科网站http://www.dmu-1.com/ophthal/index.htm

皮肤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皮肤科建科46年,50年代即建立皮肤病理和医用真菌两个主要研究方向,1958年以后形成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1985年被批准为硕士点。1995年由省教委立案批准成立皮肤病研究所。皮肤科在我院首次中标担任国家自然基金资助课题。10年来中标担任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16项。获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获省、市、院级新技术奖23项。现有教授6人,博士6人,硕士生导师4人,在读硕士18人。坚实的科研基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带动了皮肤科临床工作的不断发展。5年前皮肤科在东北率先引进美国四波长大型激光,治疗太田痣、祛纹眉、纹眼线、治疗老年斑、雀斑,共治疗5000余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得到广大患者的充分认可。2年前又在全国率先引进以色列大型强脉冲光治疗仪,治疗面部红血丝、酒渣鼻、血管瘤、脱毛、嫩肤,应用二年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皮肤激光美容中心目前在技术上居全国先进水平,成立时间长,经验丰富。在大连及全东北乃至山东等省享有较高的信誉。     皮肤科拥有目前全省技术最全面的真菌检测中心,在真菌研究方面居全国领先。解决临床真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检测和菌种鉴定。近年来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包括显色培养基对念珠菌的快速鉴定、溶甲法快速检测甲真菌病病原菌及磨甲包甲治疗甲癣等。皮肤病理室除完成常规皮肤疑难病的诊断外,多年来一直开展免疫荧光技术,为全院及全市提供结缔组织病、水疱病和血管炎等疾病的诊断技术。     中西医结合是皮肤科的一个特色。近年来在按照中医理法临床辨证施治的同时利用实验方法进行新药开发。目前已开发出治疗银屑病、湿疹-皮炎类变态反应性疾病和白癜风的3种中药方剂。该3种方剂经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疗效。为这些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目前该治疗已在大连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已经和正在申报科技进步奖。     开展皮肤外科治疗,特别是面部小肿物的切除,达到较好的美容效果。20余年来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在此基础上自去年又开展皮肤肿瘤的切除,皮瓣和表皮移植。同时引进韩国博士和技术开展毛发移植。该技术目前属全国领先水平。     开展过敏源检测及相应的治疗,填补了我院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治领域的空白。现已完成2000余例,为过敏性皮肤病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查找病因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开展脱敏治疗。     性病的诊疗工作已具规模。皮肤科具有专职的性病医生,在复杂、顽固性性病的诊治上具有优势。特别是在尖锐湿疣的治疗方面,经过不断摸索改进,现已形成一种独具特色新技术,该种治疗方法,可达到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在该领域有较大突破。     开展物理疗法新技术:吸力发疱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CO2磨削治疗增生性皮肤病及皮肤瘢痕、尖脉冲静电束治疗皮肤病、微波热疗治疗带状疱疹、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血管炎及各种顽固性皮肤病。     皮肤科病房目前在全市拥有的床位数最多。收治的病人最重。多年来救治了上千例重症药疹、红斑狼疮、皮肌炎、各种水疱病及重症银屑病。病人除本市外,包括全东北,乃至山东、河南、河北登地。皮肤科病房目前在设备档次、医疗水平及临床经验均在我市处于领先水平。

肿瘤、放疗科

科室简介:    我院于1963年成立肿瘤治疗专科。经过4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辽南地区具有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生物调节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肿瘤治疗中心。四十年来科室人员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使肿瘤科医疗、教学、科研居于国内先进水平。我院肿瘤科重视临床应用肿瘤治疗新方法及新技术,现已经成为卫生部抗肿瘤新药研究基地,每年承担多项国家级临床抗肿瘤新药研究,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药物(免费向患者提供研究药物);而且为肿瘤学专科硕士点,每年招收及培养肿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教学与科研并进促使肿瘤临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肿瘤科现有医师2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已形成一支以高层次医师为主的肿瘤治疗团队。医师均具有硕士学位,其中博士学位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住院部有3个病区(肿瘤科1病房在住院部B区7楼西侧,肿瘤科2病房在住院部B区8楼东侧,肿瘤科3病房在住院部B区8楼西侧),共计111张病床,并设肿瘤科门诊。即将开展肿瘤放射治疗,位于B去区地下1层,拥有目前世界最先进23EX型直线加速器,120叶多叶光栅,治疗计划系统。可完成全身各部位肿瘤的立体定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肿瘤科教研室每年承担临床医学外文班、普通班、口腔医学、临床检验、临床药理等八个本科专业临床肿瘤学教学任务,每年还招收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及承担进修生培训工作。而且,国际肿瘤学界有着良好的交流合作,每年均有科内医师参加肿瘤国际性会议,有3名医生曾在日本国北九州医疗癌中心研修归来。合作承担国家科技部攻关课题1项,省级课题5项,并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承担执行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肿瘤学会承担副主任委员等。曾经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次,受到国内同行好评。     肿瘤科全体医务人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好优质服务”,积极参加肿瘤义诊如星海抗癌乐园的义诊,抗癌日的义诊,并曾经举办了“首届肿瘤科医、护、患联谊会”,加深了医患之间的交流,受到了社会的好评。肿瘤科医生并参加李嘉成在我院设立的肿瘤宁养院工作,让肿瘤晚期患者有一个宁静的港弯,安然离去,这种公益性事业在社会上得到了肯定。     目前肿瘤科在实体瘤(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头颈部肿瘤等)的治疗方面独具特色,在综合治疗、治疗个体化的前提下,开展多项新技术及新方法。包括:肿瘤术后辅助化疗免疫疗法(可以清除肿瘤术后的残余肿瘤细胞,降低肿瘤复发率);肿瘤新辅助化学治疗(可以使一些晚期肿瘤患者如肺癌IIIb患者,治疗后手术的长期生存期大大提高);腔内置管化疗(治疗癌性胸水及癌性心包积液有效率可达80%以上);5-Fu连续泵内输注疗法(使消化道肿瘤的疗效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肿瘤介入治疗(DSA下灌注栓塞治疗肿瘤、B超下酒精注射治疗肝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微波治疗肿瘤等,最近,又开展了肿瘤的生物靶向治疗(如洛氨酸激酶拮抗靶向治疗肺癌、Her-2受体单抗治疗乳腺癌),以及肿瘤的基因治疗(E1b-55KD缺失腺病毒局部注射治疗头颈部肿瘤),均获良好的疗效。     肿瘤科正按ISO9001质量管理要求,规范肿瘤诊治常规,坚持综合性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将开展肿瘤的早诊工作如“一滴血”检测肿瘤标记物等,及肿瘤病人的随访工作,肿瘤科将成为辽南肿瘤治疗中心,全体医护人员愿以高超的技术、高尚的医徳为广大肿瘤患者竭诚服务,祝愿肿瘤患者早日康复!

感染科

科室简介:    感染科成立于2004年10月,由门诊和病房组成。其中门诊包括发热门诊(呼吸到门诊)、肠道门诊和肝炎门诊,病房有床位18张,主要收治重症传染性疾病患者。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人,其中正高职1人、副高职2人、中级职称2人;博士1人,硕士3人,本科1人。年门诊量稳定于近万人次,截至2009年底,仅发热门诊共诊治患者21734人次,自建科开始病房床位使用率逐年提高,每年提高20%左右,2009年下半年收治近200名发热重症病例。2009年科室荣获院H1N1防治工作专项奖。     先后收治各类肝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腮腺炎、伤寒、麻疹、水痘、感染性腹泻、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破伤风、气性坏疽、布氏杆菌病、白喉、疟疾、克-雅氏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征、肺结核、败血症等患者数百人,其中多次成功抢救各类危重患者。肝炎门诊开展针对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针对乙肝病毒开展的干扰素、核苷类似物治疗,针对丙肝病毒开展的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研究与国内各单位同步进行,同时开展了对HBsAg阳性的孕妇进行母婴阻断。     肠道门诊每年接诊急诊患者数千人,多次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历经上级部门的多次检查,均给与好评。承担医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重大传染病疫情的主要临床诊治任务。2005年2月,接受排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任务。2009年6月,接受排查甲型H1N1流感的任务,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同时建立医学观察病房。6月17日经排查,发现大连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9月起,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发热门诊增加为2个诊室24小时开诊,诊治不能除外甲型H1N1流感的发热患者,并承担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流感咽拭子采样工作,病房开始收治不能除外甲型H1N1流感的病毒性肺炎患者及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其中2名甲型H1N1流感危重型患者经呼吸机等多次抢救治疗,亦痊愈出院。2009年参加大连市科技局国际合作课题 “中英干细胞临床应用与技术平台”肝脏干细胞治疗分支组项目。

特需医疗部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需医疗部的经营理念就是要把家庭式、宾馆式的服务融入到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优雅的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和心理安慰,先进的设备,卓越的追求,精湛的技术,充分地反映医务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完善的管理,让患者真正感受到贴心的服务。到特需医疗部就诊,不仅能够享受到星级宾馆的医疗环境,接受一流专家的医疗服务,更多的是能够体会到医护人员对他们的关心、关爱和尊重。     特需医疗部门诊占地300多平方米,功能齐全。有宽敞的候诊大厅,整洁的会诊室、处置室、输液室、办公室和卫生设施,高档家俬、背投电视及一流的服务,使在这里看病的患者得到最周到的关怀和细心的呵护。全科门诊:由医院副高职以上专职医生坐诊。专科门诊:均由医院正高职专家坐诊。门诊总服务台根据患者需要及专职医生的建议,预约专家,以保证就诊患者的疾病能得到及时诊治,尽快康复。     特需医疗病房位于二部大楼A座的十六、十七层,这里有不同标准的高档房间,适合各类病人的健康疗养、治疗。豪华套间设有病人休息室、会客室、冲浪卫浴和普通淋浴卫生间,有电磁炉、微波炉、餐台,病人可以在房间里做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完全满足了病人家庭式的生活需要。所有病房均设有中央空调、中心供氧、卫浴设施、电视、电话、电冰箱、计算机网络插座。观景台可以俯瞰大连西南至星海广场的街景。健身房的健身设施可以帮助患者测定锻炼时的心肺功能,选择最佳时段恢复体能。会议厅、咖啡厅、小餐厅、休闲中心等设施充分的满足了病人会客、办公、会议及团体健康疗养的需要。一流的医疗设备,一流的技术加上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让住院的日子不再那么单调、难熬。     到特需医疗部来就特需医疗部主要服务于会员、高薪白领阶层的非会员、外籍人员。缴纳会员费并办理入会手续的会员,可享有每年一次免费常规健康体检、电话预约专家会诊、选择医院内各专科医生、专人陪同并优先安排就诊、检查,住院床位费享受会员优惠价、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保健讲座等。社会各届高薪白领阶层的非会员也可以诊,进行健康体检,入住特需病房,享受与会员同等的医疗条件,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体检或休养。     特需医疗部有业务过硬、外语优秀的医生,接纳外籍人员就诊。国际各大保险公司可与特需医疗部签订医疗定点合同,以保证国际人士疾病的及时诊治和身体的健康。

介入治疗科

科室简介:    介入治疗学是在影像(DSA、CT等)设备监视下利用特殊的设备(如导管、导丝等)所进行的微创性治疗与诊断方法,与内科、外科并列为现代医学的第三大诊疗体系,二十一世纪是微创治疗的世纪,提高疗效、减少治疗中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是当今所有治疗所追求的目标。     我院早在80年代中期即开展介入治疗技术,介入治疗科成立于2001年4月,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齐全高档次的医疗设备,大连唯一的规范的介入病房,先进的介入治疗手术室,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医疗技术水平,为“中华医学会实用介入技术推广培训中心”。手术总例数超过5000例,年均手术量为1000余例。     拥有齐全高档次的介入科专用医疗设备:大型Philips HM3000 DSA机、RF3000射频肿瘤治疗仪、穿刺导引用超声、高压注射器、鑫博业的影像图文系统、有创多导生理监护仪、微量泵、容积泵6台、类型齐备的介入消耗器材、专用的手术演示教学用摄像设备。     设置规范的介入病房:正式床位20张,平均住院日≤14天,新增病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50%,每年需要接受介入手术的病人达1000人/次。自20世纪70年代初介入治疗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由于医疗设备和介入器材的改进和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介入治疗的对象以涉及全身各个部位的许多疾病。其中主要包括:     1.肿瘤性疾病:如肝癌、肺癌、肾癌、盆腔肿瘤,以及肝血管瘤、肝肾囊肿等。     2.血管性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狭窄、阻塞,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及等。     3.心脏疾病:瓣膜狭窄、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狭窄或急性血栓性闭塞等。     4.神经系统疾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AVM)、颈动脉海绵窦瘘和颈动脉椎动脉狭窄、颅内静脉窦血栓等。     5.非血管性疾病:良恶性食管、气管狭窄和食管瘘,良恶性胆道梗阻(梗阻性黄疸)以及输尿管、鼻泪管狭窄等。     6.出血性疾病:动脉或静脉性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肺部疾病引起的咯血,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脾肾等脏器出血及顽固性鼻出血等。     目前,我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介入医疗技术有: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保护性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及预防脑中风;食道支架置入术;四肢动脉、静脉狭窄闭塞及血栓的介入治疗;腹主动脉瘤及大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证的介入治疗等。

干部病房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共有40张床位。每个病房设有不同标准的房间:其中套房式2张,单人病房5张,双人病房14张。所有的房间均设有中央空调、电视机、电冰箱、洗浴设施、中心供氧和中心吸引装置等。     科室现有6名医生,其中硕士生导师1名,硕士3名,教授1名,副教授3名。优良的人员组成,为干部的治疗和保健提供了安全保障。     干部病房和综合门诊共同为在我院就诊的特、优诊老干部建立健康卡片,详细注明其姓名、性别、年龄、主要诊断、用药类别、患者单位(电话)及其联系人电话等项目。此卡片便于随身携带,时刻为他们的治疗和健康提供便捷而有效的服务。     病房的学习活动室兼用于病人健康宣传室,可定期向病人咨询有关治疗、用药和保健知识,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及预防能力。干部保健办公室的同志通过座谈会等不同形式,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干部病房在医护人员的培养和选拔上,十分注重综合素质的要求。优质服务不是单指做到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同时必须具有优良的专业素质,这是每季度科主任对大家进行的素质考核。

急诊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一院急诊科建科十余年,在辽宁省卫生厅、大连市卫生局和院领导的热心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几代科主任的精心打造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拼搏,已经形成有一定规模、独立的急救医学体系,是大连市重要的急救生命绿色通道。现被授予大连市Ⅰ级重点医学专科和急救医学硕士研究生授权学科。     诊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具有现代模式。设有独立的急诊病房30张床,其中包括装备一流的急诊ICU15张床和新建的急诊观察室30余张床。ICU内配备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有呼吸机8台、心电监护仪19台,配备有创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肺功能监测仪、胃黏膜张力计、血氧监测仪、心电图机、电除颤仪、输液泵、血液净化等设备。急诊科设有独立的急诊诊室和检查科室,年接诊急重危病人12-13万人,抢救6000多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2.8%。     急诊科有一只综合实力较强的急救专业医疗护理队伍,目前已经拥有专业素质较高的从事急救危重病救治的固定医生1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已经毕业硕士7名,在读硕士3名。同时还有由60名护士组成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技术素质的专业护理队伍。科室内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医疗护理操作规范化,能做到24小时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他们不但有较高的抢救技术,而且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处处关心体贴病人,这是一支让病人及病人家属放心、让相关科室医生满意的医疗护理队伍。是一支有活力、有凝聚力、更具有战斗力的专业医师队伍。他们肩负着抢救非我莫属的使命,掌握和利用了最先进的抢救技术,在大连地区已初步形成了有抢救到大医一院急救中心的局面。     急救医学教研室对教学工作十分重视,专设教学秘书负责教学的工作安排。每周有教学查房和教学讲座,顺利完成每年的急救医学社区保健专业和急性中毒的各层次教学任务。培养了急诊科自己的危重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多次派科内人员到国内、国外进修学习。几年来共培养进修医生数十名,带教各层次的实习和见习工作。同时注重院外培训。曾多次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并定于2004年4月中旬承办第五届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全国危重病学术会,届时将邀请全国著名急救、ICU危重病治疗专家进行演讲,与会人员交流,是一次急诊急救危重病领域的盛会。     急诊科在科主任张彧的带领下,使我院急诊科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辉煌的成绩。今后还要进一步争取成为大连市ICU质控中心和急性中毒救治中心,为大连市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今后的主攻方向:     1.深入研究危重病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前炎症因子、核因子-κB、TNT-α、MCP-1、SOD、细胞凋亡、基因治疗等等)。     2.深入研究危重病临床监测和评估系统。(Swanz-Ganz导管、氧输送与氧消耗的相关性对危重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胃黏膜张力计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监测、肾血流动力学监测、肺功能监测、脑血流动力学的监测等)。     3、深入研究高危晕厥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手段,在直立倾斜实验和核素脑血流显像法的基础上寻求新的检测途径从而为晕厥患者带来福音。

麻醉科

科室简介:    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作为综合性医院的临床二级学科科室,是麻醉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承担30个手术间各类手术的麻醉,年麻醉量1.3万余例。     科室现有麻醉医师31名,平均年龄36岁,主任医师(教授)5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8名,主治医师15名,其中医学硕士8名,医学博士3名。多年来麻醉科在神经外科麻醉、心血管麻醉、胸科麻醉、普通外科麻醉、骨科麻醉、泌尿外科麻醉,妇产科麻醉,眼耳鼻喉口腔麻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危重病人麻醉、老年病人麻醉、围手术期镇痛与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科室装备有国内领先的仪器设备,包括Drager、Omeda等麻醉机30台、Datex-Ohmeda多功能监护仪30台,并配有心排出量监测仪、血气电解质分析仪、肌松监测仪、粘膜CO2分析仪等特殊监测设备,可开展有关临床麻醉学各种新技术及实验研究。目前是大连市麻醉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单位,承担麻醉学专业硕士、医学学士和进修医师以及各种医学专业的麻醉学教学工作。近五年来主编出版专著3部,参加编写有关麻醉学专著5部,年均公开发表论文、论著10余篇。

整形美容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整形美容中心位于黄河路上的泉涌门诊,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包含美容外科、整形外科、颅颌面外科美容、皮肤激光美容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科室。     中心开展的多项治疗,素以高质量、高技术著称。手术项目达百余种,修复先天畸形和外伤畸形,特别是开展的除皱、隆乳、减肥、改面形等美容手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率先开展耳再造、超声波吸脂及修复失败的美容手术,在同行中享有很高的评价。     先天畸形和外伤畸形的修复,达到较好的整形重建效果,体表肿物及血管瘤切除,皮肤及皮瓣移植修复技术已在大连及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     开展面部器官美容手术、胸部美容手术以及改面形等高难手术,结合韩国的先进技术,是本中心又一大特色项目与韩国汉城大学建立协作单位,并定期派人员到韩国学习先进的整形美容技术,为大连爱美的人士服务,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条件。     本中心同时担任大连医科大学美容医学院学生的教学工作和研究生的带教工作。

ICU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监护病房(ICU)位于二部B座三楼,共设床位19张,其中普通监护床位12张,隔离监护床位6张以及移植监护床位1张。工作人员包括主任医师1名,副教授及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名,研究生4名,进修生若干名,护士42名。     中心ICU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实行封闭式管理,层流空气消毒,每张床头设有摄像头及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避免了交叉感染,并能保证家属及时准确地了解病人的病情。科室目前装备有惠普Ventra中心监护站,多种名牌呼吸机。中心ICU整体医疗与科研、设施和装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科室负责人万献尧教授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中国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和危重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担任《医师进修杂志》、《大连医科大学学报》等多家杂志编委。目前正在研究的省部级课题包括:⑴谷氨酰胺对铜绿假单胞菌所致肺部感染大鼠的防护作用;⑵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⑶严重创伤和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已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论著19篇,综述8篇,译文145篇。已完成省市级课题3项,获省市级优秀学术论文5篇,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1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临床新技术应用二等奖1项,第二届中日翻译奖励赛三等奖1次,大连市卫生系统英、日语医学优秀论文演讲比赛日语组三等奖1次,多次获院级先进工作者、临床优秀带教老师及2004年度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主要从事呼吸和危重症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对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危重症及严重感染、重度营养不良等疾病的诊治有较深的造诣。已被聘为辽宁省卫生系列(西医)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呼吸内科委员,起草了《辽宁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等级标准与办法》中之《危重病专业》。     中心ICU收治的患者以多发性创伤、急性重症胰腺炎、重症感染、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为主,并承担着大连市及辽南地区危重病的抢救、会诊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任务。科室率先提出了“围机械通气期管理”这一先进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个体化施治,使抢救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的抢救成功率居国内领先水平。

病理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成立于1969年,已发展成辽南地区最大的病理科,拥有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病理设备,现有医生和技术人员13名,其中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1名、主管技师5名。     承担辽宁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课题和大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课题各一项;获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技术二、三、四等奖各一项;与其他科室合作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三项,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省科技成果三项;参编专著四本。     该科病理诊断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骨病理、消化道肿瘤、乳腺肿瘤、肾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甲状腺肿瘤和胸腺肿瘤有较丰富临床病理诊断经验。     病理科不仅做传统的常规病理检查,而且可进行各种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技术已成为我科常规应用的检查技术之一,其中包括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相关因素的检测。

中医康复科

科室简介:    中医康复科是集中医、针灸、理疗为一体,在我院独树一帜的综合性科室。临床实践中在治疗内、外、妇、儿等诸科疾病的同时,以它独特的治疗方法及显著的疗效得到人们的共识。     中医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主任曹仲和教授率先研制的“排石汤”、“清胰汤”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石症”、“胰腺炎”的先河,是我院急腹症专科创始人之一,为急腹症的治疗奠定了基础。80年代柳侃教授应用wecheler氏记忆量表进行检测分析,总结出老年衰老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老年心气虚病人心搏时间距离变化及运动后变化,运动后心率复常时间检测及1252例中老年人主要死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为中老年人如何预防疾病提出了具有科学性的建议。90年代矫瑞香教授研制了“肝复康汤剂”,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证实该方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抗纤维化作用,对实验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预防有显著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或逆转慢性肝病的进程。矫瑞香教授指导的课题组,经过潜心研究,研制出《塞乐通便减肥茶》,通过降脂、减肥作用起到防病保健双重功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长期的临床实际中,针灸对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的治疗;耳针治疗神经官能症;肠线结扎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挑治疗法治疗脱肛;长针治疗胃下垂等疾病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通过不断创新对于面瘫、青少年近视、小儿多动症、贲门失驰缓综合征的治疗上亦取得很好的疗效,得到患者的好评。理疗室备有各种高、中、低频电疗仪、光疗仪、超声治疗仪及部分用于康复治疗技术等器械,为病人的康复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奠定了中西医结合康复中心的坚实基础。     中医康复科是一个秉承传统医学的衣钵,兼具现代医学意识的发展中的科室。由中医门诊(包括专病门诊)、简易门诊、针灸治疗室、理疗室、按摩室、中医病房、高压氧治疗中心等组成。全科25人,其中教授、付教授9人,主治医师8人,技师8人,硕士研究生3人,形成了多层次、多门类人员梯队。除承担日常医疗、科研工作外,还承担医科大学及分校等各层次医学生中医学的教学任务。 中医康复病房     主要收治中医内科杂病,如心系、肝系、脾胃系、肺系、肾系等疾病。在诊治多种疑难杂症如阑尾周围脓肿、盆腔炎性包块、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囊肿等疾病中利用传统医学的特色取得了好的疗效,而对目前棘手的如肿瘤、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摸索出一系列治疗经验。此外,对妇科的经、带、胎、产;外科的结石症、腰间盘膨出等;皮肤科的带状疱疹、丹毒、小腿溃疡,通过采用药物、理疗、针灸、按摩等多种形式灵活的治疗手段,使传统的医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医脾胃病专诊     主要以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急慢性肠炎及肠激惹综合征等疾病为主,治疗效果显著。 肾病专诊     主要针对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内分泌失调、营养障碍等疾病引起的水肿等病的治疗,有现代医学不能替代的作用。 男性病专诊     主要以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疾病为主,在目前纷乱的治疗喧扰中,以其独特的方式,帮您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风湿病专诊     主要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风湿类疾病为主,采取内外结合、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结合的方法,控制病情,疗效独特。 简易门诊     为了广大患者寻医求药的方便,特设了该门诊,既缩短了取药时间又降低了病人的看病成本,大大地得益于患者。 针灸推拿诊室     在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多项新技术,勤求古训、博采群长。选用针灸、推拿方法,对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周围神经麻痹、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耳鸣、青少年近视、痛经、胃脘痛等常见病进行治疗,对小儿多动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贲门失驰缓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疑难杂病运用针药结合、辨征施治,获得良好疗效。 康复理疗科     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仍延续了物理治疗(简称理疗),无创伤、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舒适安全的特点,应用进口及国产各种理疗仪器(包括低、中、高频电疗仪、光疗仪、超声治疗仪、磁疗仪、热疗仪、中药熏蒸仪、运动及作业疗法器械等),对内、外、妇、儿等诸科多种疾病进行确切有效的治疗。独立开展了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面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疾病、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障碍等多种病损、残疾、残障的医学康复治疗及科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经济效益。在经济发展、文化提高的条件下,人们从治病保命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到要过一个有意义有成效的生活为目标,中医康复科的领导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现代医学的分支——康复医学的重要,按照医院发展规划的要求,及时建立了高压氧治疗中心并形成了中西医结合康复中心的雏形,使我院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手段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高压氧治疗中心     我院投入使用的SHC3200一8500型16座大型高压氧(HBO)舱,经过试运行于5月27日正式开始投入临床使用。该舱是在采用我国最新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引用国际先进技术制造的,是目前大连市乃至全国最先进的医用高压氧舱。其中空调、照明及供、排氧系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吸氧治疗过程氧舱可实现人工或全自动控制,吸氧与排氧感觉不到吸气和呼气阻力的存在,在加压过程中病人基本上感觉不到耳膜不适。舱内宽敞明亮,并配备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的有关设施。 附:     一、高压氧(HBO)治疗的原理 (1)HBO条件下血液运输氧的方式发生变化,血中溶解氧量显著增加。 (2)HBO下二氧化碳滞留的生理作用。 (3)HBO明显改善缺血、缺氧组织血供,增加微循环功能。 (4)HBO对体内气泡或禁锢于体内气体引起的疾病有治疗作用。 (5)HBO作用下氧的有效弥散半径加大,弥散深度和范围增加。 (6)HBO可抑制厌氧菌,使其酶灭活而致代谢障碍。 (7)高压氧对放射能和化学药物治疗肿瘤敏感性有促进作用。     二、HBO治疗的适应证 (一) 急症适应证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或其他气体中毒及中毒性脑病。 2、急性减压病及急性气栓症。 3、厌氧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等)。 4、休克。 5、心肺复苏后急性脑功能障碍(电击伤、溺水、缢伤、窒息麻 醉意外等)。 6、脑水肿及肺水肿。 7、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 8、急性末梢循环障碍。 9、急性脊髓损伤。 10、断肢(指、趾)再植术后。 (二)非急症适应证 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症、脑血栓、脑梗死等) 2、 血管神经性头疼。 3、 面神经炎(贝尔面瘫) 4、 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良性肿瘤术后。 5、 植物状态。 6、 周围神经损伤。 7、 脊髓炎。 8、 骨折及愈合不良。 9、 无菌性骨坏死。 10、 慢性皮肤溃疡(动脉供血障碍、静脉淤血、褥疮、糖尿病及慢性骨髓炎等所致)。 11、 麻痹性肠梗阻。 12、 周围血管疾病(脉管炎、雷诺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13、 植皮术后。 14、 突发性耳聋。 15、 眩晕综合征(梅尼埃综合征等) 16、 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 17、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18、 视神经损伤。 19、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20、 病毒性脑炎。 21、 消化性溃疡。 22、 溃疡性结肠炎。 23、 运动性损伤。 24、 放射性损伤(骨、软组织损伤、膀胱炎等)。 25、 药物及化学物中毒。 26、 带状疱疹。 27、 牙周病(炎)。 28、 复发性口疮、溃疡。 29、 恶性肿瘤(与放疗或化疗并用)。 (三)探索性适应证 1、 慢性心功能衰竭。 2、 青光眼。 3、 自身免疫性疾病。 4、 传染性肝炎。 5、 慢性肝功能障碍。 6、 精神病。 7、 神经衰弱。 8、 颈椎病。 9、 霉菌感染。 10、 帕金森病(症)。 11、 老年性痴呆。 12、 脑萎缩。 13、 脑脓肿。 14、 脑膜炎。 15、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 17、 结节性红斑。 18、 成人呼吸窘迫症。 19、 习惯性流产。     三、禁忌证 (一)绝对禁忌证 1、 未经处理的气胸、纵隔气肿。 2、 活动性内出血及出血性疾病。 3、 氧中毒史。 4、 结核性空洞形成并咯血。 5、 未经治疗的恶性肿瘤。 (二)相对禁忌证 1、 重症上呼吸道感染伴咽鼓管阻塞。 2、 重度肺气肿、肺大泡、支气管扩张症。 3、 重度鼻窦炎。 4、 高碳酸血症。 5、II°以上心脏传导阻滞。 6、 脑血管瘤、畸形。 7、 未经处理的恶性肿瘤。 8、 视网膜脱离。 9、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0、心动过缓(〈50/min)。 11、 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孔者)。 12、 咽鼓管阻塞。 13、 血压过高者。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医康复科共著有专著4部,发表国家级论文四十余篇,参加全国及省市级专业学术会议交流论文几十余篇,并参与撰写医学院校中医、针灸、康复医学讲义等专著。     中医康复科的未来是有希望的。我们有发扬祖国医学、造福人类的决心,有自立于医学之林的决心,有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技术,一定会做的更好,我们愿以一流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精湛的医术迎接您的到来。

护理部

科室简介:    随着医院的发展,我院护理队伍不断壮大,现已逾千人,其中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8名,大专以上学历占全院护士的84.6%。这是一支团结向上、不断进取的护理团队,多年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体护理人员齐心协力,努力探索,创建了我院的护理特色。     在向整体护理模式转变的90年代,我们率先提出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的服务理念,引导全院护理人员切实做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垂直管理以来,在加强护理内涵建设中,2001年我们实施了以奖金分配为突破口的护理全方位改革,在打破大锅饭的同时,不断探索护理垂直管理的方式方法,使全体护理人员感受到护理工作的自身价值,从而提高了工作热情,不断地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2005年第二届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在大连召开,我院的护理改革经验在大会交流,得到卫生部领导和全国护理专家的肯定。那首我们耳熟能详,由我院护理人员集体创编的护理队歌《天使之爱》,在这次护理大会上唱响了全国,使护理同行倍受震撼和鼓舞。     扎实的基本功是护理队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多年来,我们对基本功训练常抓不懈。2007年借全国卫生系统开展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考核的契机,护理部成立了护理技能培训小组,把基本功训练建立为长效机制,融入到护理每项工作中,不断修正、总结、规范适合病人需要的标准,不断提高护士技能,提高护理质量。     作为集教学、培训、实习于一体的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护理教学单位之一,护理部承担了护理本科、大中专护生的临床教学工作,设置示教病房、教学病房,建立延期实习制度,通过实践,不断改革创新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努力培养适合临床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核医学科

科室简介: 核医学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独立学科。 ??? 本科室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2001年引进双探头ECT是目前大连医疗市场中唯一的ECT设备,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估测与治疗评价、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等多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是目前检测骨密度的最精确仪器,同时开展了核素内照射治疗骨转移,体外放射分析,甲状腺疾病专科门诊,云克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瘢痕等医疗项目;承担着医疗系及检验系本科教学,临床硕士研究生教学等教学任务;并承担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中国东北地区核医学指导教师工作,第一批学员将获IAEA证书。 ??? 目前,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之一,亦是我校积极申报博士培养点的重点专业之一。近年来,核医学发展迅速,应用广泛,PET(正电子断层影像)代表了医学影像之尖端,是功能影像及早期诊断疾病必不可少的手段。 主要科研方向: ??? 1 脑功能显像及临床医用价值的研究,是探索疾病早期生理生化改变的敏感手段,能够早期发现神经系统隐匿性病变,多篇有关论文已在中华医学等杂志发表; ??? 2 心肌细胞活力评价方法研究及临床应用,为临床无创性评估心肌细胞状态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冠心病的诊断、预后、疗效随访奠定了基础。 ??? 3 核素方法诊断肺栓塞,获得成功应用,是东北地区检测最多的单位。 ??? 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外知名专家前来学术交流,已成为大连核医学界核心单位。由省教委重点支持的项目"肺段感兴趣区核素分布变异指数及临床应用研究"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市科委立项的"大连市动态骨量走向及对应营养策略的研究"顺利进行,主持人张延军教授现为辽宁省核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分会副主委,大连核医学会主任委员。 ??? 目前还正在进行国家民政部科研课题一项。近5年来发表在国内外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各一项,主编及编写专著5部,获大连市医疗新技术奖6项。

营养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部是集医疗和服务为一体的医技科室,设有营养门诊、营养实验室、患者和职工餐厅。现有在职职工56名,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管护士1人。营养部开设有35种治疗饮食、十余种方案的肠内营养支持配方制剂,保证了治疗膳食100%完成,住院患者就餐率达90%以上。成功地参与和完成了院内各种急、危、重症的营养支持和协助救治工作。在全国三甲医院评审中受到表彰。     在积极致力于营养治疗深入配合临床医疗的同时,营养部每年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吸引全国各地的同行来院交流和学习。进修人员和教学时数连年增加,发表论文数十篇。营养门诊开展的营养性疾病的诊疗,拓宽了医疗领域的内涵,在以预防为主的现代医疗模式转变中做出了有益尝试。营养门诊为病人提供微量元素的检测、疾病的营养治疗与健康保健咨询,人体营养状况评定等多方面的营养诊疗服务,协助病人临床治疗及早日康复。对需要接受饮食治疗的病人,如糖尿病、肾病、肝病、肥胖或消瘦、痛风症、血脂过高及食物敏感等患者,在保证均衡营养素摄入的前提下,提供营养饮食治疗,科学动态评定接受饮食治疗后的营养状况,不断改善实施方案。     营养门诊在病人康复治疗中所发挥的第二药房作用已越来越受到病患及家属的重视和肯定。在小儿慢性铅中毒防治系列与临床治疗、肠内营养支持及配方制剂的系列研发等方面,均处于本学科的发展前沿。营养实验室开展的维生素检测用于临床患者,丰富了临床就诊患者的治疗手段和防治方法。     科室自行研制的流质营养剂用于肠内营养支持,使营养支持成分更加丰富、合理。将引进的微电脑营养泵用于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使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对治疗膳食就餐统计表明,每4个住院病人中就有1人接受治疗饮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比例由1:4调整到1:3,显示出大医一院在治疗膳食方面的专业性水准逐步提高,技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营养师深入病房,了解营养膳食的治疗效果,介绍和推广治疗膳食和营养支持的应用指征及适应征范围。通过公众媒体、举办讲座和现场指导等方式,为病人进行营养饮食的宣传教育和指导。     2002年通过计算机局域网的建立,使营养部实现了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收费订餐窗口微机化,日常统计报表电算化,极大地方便了病人、提高了管理效率。第二住院部建成投入使用,以及设施设备的进一步完善,在为营养部工作提供了硬件保障的同时,也改善了职工的就餐环境。

口腔外科

科室简介:科室概况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为大连市一级医学重点学科,是国家硕士研究生培养与授权基地。于2004年被列入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治疗的定点医院,成为唇腭裂诊治中心之一。于2006年成功的申报成为大连市口腔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目前设有口腔内科(包括牙体牙髓科、牙周粘膜病科、儿童牙科)、口腔颌面外科(包括门诊、病房、种植科)、口腔修复科和口腔正畸科及预防等专业科室,并设有开发区三部口腔门诊、泉涌门诊等,开展各类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口腔健康预防保健工作。口腔科病房共有25张床位,口腔科门诊一、二、三部共设有综合治疗椅34台。全科现有医护人员共45人,其中医生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6人,正、副教授15人。是一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团队。 医疗工作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不断发展壮大。几年来口腔科无论是业务水平、设备情况、教研室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省内乃至东北地区口腔界一直处于前列,是辽南地区最具实力的口腔疾病的诊疗中心,在国内同行中也有较高的声誉。接诊患者范围从辽东半岛扩大至东北及全国各地。     口腔科医疗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先进,能独立完成国内外开展的各种新技术,某些项目处于国内、省内领先。尤其是在正颌外科,微创外科,唇腭裂的综合序列治疗,正畸矫治,根管测量与治疗,牙体牙列缺损的精密附着体,全瓷冠修复、贵金属修复,应用新材料治疗牙敏感症,应用超常粘结材料治疗重度牙周病松动牙等均达国内先进水平。     在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治中,口腔癌的平均5年生存率已达60%左右。80年代开展了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立即修复的研究工作,其后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缺损行血管化组织移植;现在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已由单纯外科治疗过渡到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特别是综合序列治疗的概念已经确立。在唇腭裂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小年龄手术的死亡率为零,从单纯手术治疗转变到现在的手术治疗—正畸治疗—语音治疗—正颌外科治疗等综合序列治疗。90年代开始开展了局部带蒂皮瓣整复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特别是创造性地应用了全额隧道皮瓣一次转移修复术。而后开展了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晚期颌面恶性肿瘤,为晚期恶性肿瘤开辟了一条可能治愈的途径。另外,还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开展了多种立即修复术式,特别是使大型复合性缺损也能得到立即整复。在开展口腔颌面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技术的基础上,对陈旧性复杂性颅面骨开展了颅-眶-面联合修复重建术;面部畸形的正颌外科手术等技术水平均达到国内领先。 科研工作     3年来科研立项8项,科研经费达50余万元,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省科委自然基金项目,大连市科技局项目等。完成的科研成果荣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十五”教育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大连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大连市新技术二等奖4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国外专业学术杂志(包括SCI收录)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科室共有13名同志担任国家、省市各级医学会委员以上职位;并担任国家、省、市级科研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以及省级卫生系统高级职称晋级评审专家。 教学与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     口腔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30余名。每年承担包括留学生、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生产实习工作。与国内外同行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合作工作,多次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和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口腔科先后与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姊妹关系并多次选派业务骨干到友好医院进修。近年来,先后选送3名同志到日本研修,每年都选派1-2名同志到国内知名的先进医院进修学习。还多次邀请外国知名专家和学者来院讲学及交流。

心理咨询科

科室简介:

中医科

科室简介:暂无

齐东元
齐东元主任医师

擅长:颞下颌关节病、种植牙、口腔颌面部创伤、肿瘤诊治等。

挂号预约电话医院

张喆
张喆主任医师

擅长:口腔内科、修复科、牙周病的诊断及系统治疗。

挂号预约电话医院

马玉娟
马玉娟副主任医师

擅长:种植义齿,烤瓷桥冠,全瓷冠桥,铸造支架活动义齿,全口义齿,精密附着体,颌骨缺损的修复。

挂号预约电话医院

张虹
张虹主任医师

擅长:残根残冠的保存治疗、牙周病的序列治疗、粘膜病的系统治疗(复发行口疮、扁平苔藓、白斑、唇炎等)、变色牙的漂白治疗、前牙龋坏缺损的美容治疗及烤瓷修复治疗、松牙固定术、牙列缺失及缺损的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

挂号预约电话医院

庄广慧
庄广慧副主任医师

擅长: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及牙体修复等方面的临床治疗。

挂号预约电话医院

牟灵芝
牟灵芝主任医师

擅长:口腔修复如前牙的烤瓷美容、烤瓷全冠以及残根的保留、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全口义齿等。

挂号预约电话医院

友情链接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0411)83635963

地址:大连市西岗区中山路222号;大连市沙河口区联合路193号;黄河路787号;大连市开发区龙滨路5号。